与朱元思书的朗读教学

合集下载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与朱元思书》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1.2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1.1.3 学会分析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理解《与朱元思书》的内容。

2.1.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并运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2.2 分析并解读《与朱元思书》中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简要介绍《与朱元思书》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3.1.2 激发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意。

3.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3 合作学习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与朱元思书》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3.2 各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和分享。

3.4 探究学习3.4.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4.2 学生尝试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3.5.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4.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和分享。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情况。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应的文言文知识。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互联网等途径,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领悟友情、思乡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背诵。

(2)课文生词与难点的掌握。

(3)课文结构的分析与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作者写作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分组汇报,总结课文结构特点。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和作者写作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词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与朱元思书的朗读教学

与朱元思书的朗读教学

余映潮老先生在设计文言文朗读的时候就力求出新,他这样说:“应当读出味道来,有味地朗读。

”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要突出文言文简短、精悍,充分理解文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尤其在那些传情达意的感情字眼上更应当读出作者特有的感情变化来。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应当重读这三个字:念,盖,但。

因为这三个字巧妙地描述了作者在被贬黄州时期深夜为月色所撩虽欲赏月却无人为伴的那种寂寥孤独之感,而在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之时,为那种空明澄澈、冰清玉洁的美妙月色深深陶醉时内心是一种轻松、一种喜悦、一种释然,所以应当读出那种见有所悟、思有所得的欣喜满足,而在叙事写景之后,又如苏文一贯的风格:在写景之后道出自己对于人生和事实的慨叹(如同时期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皆有对于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从而很自然地深化了上文的叙事、描写,抒发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叹息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表达心境。

在出示了写作缘由之后,教师在范读时向学生指明这些字眼,学生会更好地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

读出了文言文的味道也就读出了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朗读前或者初读后对那些能够对文章起到提纲挈领或者起承转合作用的字眼,以及能够揭示写作主旨的字、词、句指出朗读要求及其原因,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把握好“读”这个重要的环节。

《与朱元思书》是从吴均写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截取的两段绝美的山水小品。

教授这样的文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优美的语言,奇美的意境,绝美的结构都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吴均体那种清新峭拔的风格。

在教授本课时,我在激情导入之后,向展示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然后出示课题,破题,指出书就是信,交代文题揭示了写作的对象和形式,然后再朗诵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学生听读后指出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以此引出骈文,接着点明它讲求韵律、对仗,大多工于写景的特点,再介绍吴均这个人,以及他创作的这篇《与朱元思书》的文学地位和对个人文风形成的重要作用。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__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一、恰当导入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

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2、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3. 能够理解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与朱元思书》朱元思吾兄:自别兄东游,于今数载,常怀仁兄之德,未尝一日而忘之。

昨夜梦游吴门,见兄丰采依旧,欣喜欲狂。

觉来泪满巾裹,不可胜言。

想今日兄之处,想今日兄之乐,吾复何颜以见兄也!2.2 生字词解释1. 吾兄:指朱元思。

2. 东游:指离开家乡到东方游历。

3. 仁兄:指亲爱的哥哥。

4. 吴门:指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朗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3.2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准确的解释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原文和生字词解释。

2.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内容和难点解释。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与朱元思书》产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5.2 朗读课文1. 让学生全文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技巧。

5.3 讲解生字词1. 教师解释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2. 学生进行笔记,巩固知识点。

声情并茂读古文——《与朱元思书》朗读指导

声情并茂读古文——《与朱元思书》朗读指导

业大通识教育中心
从小 学到 初 中到高 中到大学 一直 到博士毕业 , 我 花 了2 年 的 时 间 , 如我 可 以活 到8 岁, 2 假 0 这也 占了我
的 《 蒙须 知> 童 写成 {J 文 》 后 由贾有 仁修 订 而 -I )蒙 I ,
成< 弟子规 》 弟子规 》 。《 以三字韵文的形式撰写, 全书不过千二百字 , 但字字发人深省, 促人向善。 开
叮咚 、 耳 之感 ; 声 是 “ 转 不穷 ” 猿 声是 “ 叫 悦 蝉 千 , 百 无 绝 ” 为 了读 出前 后 的对 比反差 效 果 , 重 读 “ , 应 千 转 … ‘ 叫” 表现 出连 续 不断之感 。 百 , 综 上所 述 , 要做 到声情并茂 地 朗读 , 先须 情感 积
注 定浪 费了这 么多美好 时光 。
使 我 想 起 小 时候 , 常在 父母 面前 按 照 父 亲 的教 导 我
承 诺 :“ 听爷 爷 的 话 , 听爸 爸 的话 , 听妈 妈 的 要 要 要
《 弟子 规 > 清人李 毓秀 所 作 , 乃 李为康 熙 时 山西 绛州人, 平生 只 中秀 才, 然其 教 书 育人 之德 借 着 《 弟 子 规 》 书 光 泽后 世 。 说 , 一 据 最初 李 毓 秀 依 据 朱 熹
话 。 然而 , ” 随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内心 深 处 冒出种 种 我
背 叛 的念 头 , 甚至 做 出背 叛 的行 动 。直 到后 来 我 读
了大 学 , 了研 究 生 , 才 明白可怜 天下父母 心 。 上 我 然
司 剖 :1 2. o l u5
我遇不上名师指点让我读 < 弟子规》 只能说我命不 ,
该有, 这似乎 也可原谅 ; 可是 , 我在学 校 这么 多年 埋头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难点:(1)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与朱元思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欣赏与提高(1)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优秀古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古文能力。

(2)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进行古文阅读练习。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朱元思与友人的书信交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代书信的特点和格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朱元思的真挚友情,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2)领略古代文化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掌握古代书信的特点和格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古代书信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讲解古代书信的意义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朱元思的情感。

(2)要求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1. 朗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古代书信的特点和格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与朱元思书》,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 结合课文,与同学互相交换书信,体会友谊的美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书信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朱元思与友人的情感交流。

2. 案例分析:选取古代著名书信作品,与《与朱元思书》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古代书信特点的理解。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书信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第18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一、教学目标1.准确、熟练朗读全文,基本达到熟读成诵。

2.借助页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3.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所抒发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大家先看一幅古代的山水画卷: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卷》,图中所画的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

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美丽的富春江山水风光。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导朗读①请学生给下列字词注音:缥(piǎo)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líng)嘤( yīng)转(zhuàn)鸢(yuān)戾(lì)窥(kuī)②教师请一位同学试着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尤其注意听其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是否正确。

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明确朗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 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 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 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手法,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会珍惜友情,尊重自然,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难点:(1)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手法,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朱元思书》文本、相关注释资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与朱元思书》,了解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与朱元思书》,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手法。

(2)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思考。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与朱元思书》,加强记忆。

3. 预习下节课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与朱元思书》诵读涵泳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诵读涵泳教学设计
样 的语气 语调来读 这八个字? 提 示 : 中第一段 最 后八个字 “ 山异 水 , 文 奇 天下独 绝” 乃作
读懂情意 旨在让学生在探究质疑 的情况下, 理会文章 的
“ 行气遣词”, 懂得文章 的 “ 命意立格” 明晓文章的体势神 , 味, 体悟作者的情思 ,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理解、 感受展
社会最痛苦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极富智慧、 极有艺 术精神的时代。 自 大 然成了 士人审美活动的重要背景和舞台, 移情山水成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 , 梁武帝时 他因为私 自撰写 《 齐春 秋》 因为过于写实, , 得罪了梁武 帝, 遭
到 了焚书免官的惩处 , 后来 他便 避世 隐居于石 门山。《 与朱元 思
1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 , . 自由放声朗读 《 与朱元思书》 。
注 意 , 仔 细 细地 读 上三 遍 。 第一 遍 时, 仔 读 圈画 出文 中难 以理 解 的字词 , 后借助 工具 书疏 通 ; 然 读第 二遍 时, 取把 文章 念通 争 顺 , 要 有破 句和 意 外 的停 顿 ; 不 读第 三遍 时 , 争取 把 文章 读 得 字正腔 圆。
27

1 文章 第一段写 的是 “ .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为什 么后来 , 具体描 写时先写 “ 水” 再 写 “ 山” 异 , 奇 ?
些, 语速可以慢一点, 要给人_种荡舟江上, 随意飘荡的闲适
2 为什么作者要提到 “ . 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者” 作者 是让 学 生在诵 读 涵 泳 的 基础 上 此
书》 既是作者寄情山水, 自明本志, 也可能含有劝勉朋友之意。
五 、 束语 结
从而在音响上表现了富春江的雄奇山势。 诵读时, 每个字都要

自读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自读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自读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杨显慧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课文,积累“从流飘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经纶世务”等文言字词。

2.品析描写美景的语言,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掌握古文小品文寄情于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课前版块一:学法指导,观看微课。

微课内容如下:[设计意图]课前微课的学习,是对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的迁移,给学生以写景抒情类的古文自读的途径与抓手,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写景类古文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让学生明晰透彻地掌握写景类古文学习的基本途径。

这种策略,在很多的古文自读课中都可以采用,通过学前微课的学习,归纳并掌握自读方法,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使学生能更专注于基于自身目标的学习,共同解决古文学习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中:版块二:自定目标,自觅方法以自读单(附图)为载体,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你的古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写下你在这篇小品文中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以及将用哪些方法来实现目标,同时,也请写下你的疑惑”。

环节一:每位学生自读课文,自拟学习目标,写下疑惑。

环节二:学习小组的组长整合组内相似的目标,解决组内可以解决的疑惑,再次定位组内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目标、方法和困惑。

其间师指导学生梳理整合。

[设计意图]“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因此,在古文的自读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可以采用“三自”策略——自定目标,自觅方法,自解困惑。

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古文学习经验和对该篇古文的学习愿景,定位自己希望在该篇古文中达到的学习目标。

结合学前微课的方法归纳及自身已有的学习能力,自己寻找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形成阅读期待,并以“自我解决组内协助班级研讨”的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困惑。

版块三:自解疑惑,成果展示教师总结版块二中的方法,进行板书。

与朱元思书的划分朗读节奏

与朱元思书的划分朗读节奏

与朱元思书的划分朗读节奏《与朱元思书》的朗读节奏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对于《与朱元思书》中的朗读节奏划分,可以参考以下详细说明: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

在文言文中,主谓之间、动宾之间通常需要停顿。

例1:“一狼/洞其中”在这个句子中,“一狼”是主语,“洞其中”是谓语,中间需要停顿。

例2:“予/尝求/仁人之心”在这个句子中,“予”是主语,“尝求”是谓语,“仁人之心”是宾语,中间需要停顿。

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

在《与朱元思书》中,这类语气词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在发语词后要进行停顿。

例:“风烟/俱净”在这个句子中,“风烟”是主语,“俱净”是谓语,中间需要停顿。

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在《与朱元思书》中,“之”字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

在“之”后面进行停顿,可以使整个句子的语气显得不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例:“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在这个句子中,“蝉则千转不穷”和“猿则百叫无绝”两部分之间通过“之”连接,使语气变得舒缓。

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若/止印三二本”在这个句子中,“若”引导一个假设条件,“止印三二本”是该假设的结果,中间需要停顿。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2)学会珍惜友情,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准确解释。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练习。

(2)设计相关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完成相关练习题。

4.2 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认真对待。

(2)遇到困难,主动请教。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5.2 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回答。

(2)作业批改、反馈。

(3)学生自评、互评。

六、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6.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意图,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朱元思的爱国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情,学会珍惜和维护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意图,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对课文主题和结构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PPT、多媒体材料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收集有关朱元思的背景资料,了解其人其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结构,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体会文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对文中艺术手法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与朱元思书》,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与朱元思书》,提问:“朱元思是谁?这封信是谁写给他的?”(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信的内容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完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文本。

2. 作者朱元思的生平资料。

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朱元思书》,理解大意。

2. 讲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朗读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制定改进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立足学生体验的文言文朗读教学设计——以刘恩樵《与朱元思书》为例

立足学生体验的文言文朗读教学设计——以刘恩樵《与朱元思书》为例

立足学生体验的文言文朗读教学设计——以刘恩樵《与朱元思书》为例发表时间:2018-11-02T10:33:32.1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作者:石蕾[导读]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的学习训练,见“言”而不见“文”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的学习训练,见“言”而不见“文”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通过解读刘恩樵老师讲授的《与朱元思书》,探讨如何立足于学生的体验,进行文言朗读教学设计。

关键词:体验;文言文朗读教学一、教学研究背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越来越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感悟,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但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的学习训练,见“言”而不见“文”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这种灌输填鸭式的方法对学生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以刘恩樵老师讲授的《与朱元思书》为例,探讨如何立足于学生的体验进行文言朗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解读朗读是打开文言文大门的钥匙。

然而,传统的朗读方式不过是让学生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进行指名读、范读、分角色朗读,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其中奇山异水,独具韵味,怎样的朗读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言之美、领略到富春江山水的奇秀美景呢?刘老师在上课之初就借用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悟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一文强调了文言文朗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引发在场的师生对朗读环节的高度重视。

刘老师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本文的写作特点,创新阅读教学环节,将朗读环节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层次之间环环相扣,使诵美文的过程变成一种赏美景、悟内蕴的独特审美体验。

初读:无标点版,习句读,疏文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首要环节是要求学生疏通文言文意思,能够用现代语言描述文言文的大意,进而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朗读重音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朗读重音

一、古诗导入,铺垫议题1、师:同学们,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古今之美,因诗词而长存,我们一起齐诵古诗,来感受中国的诗词之美。

(PPT显示如下诗词,学生齐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些诗词的相同点是?生:都是写的山水。

师:对,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受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这些山水奏响了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天地间的山水,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寓寄其间的情怀。

2、学习三篇课文之前,先齐读课题两遍。

文题感知:《三峡》是郦道元有感记录,其它两篇是写给友人的书信。

3、师生交流介绍三文写作背景:《三峡》一文是郦道元初到三峡,被眼前的壮丽山水所吸引,继而听到凄惨的猿鸣,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生活悲惨艰险,作者有感而发创作此篇。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从而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的政治背景下,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融合其情后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总结: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的有感而发。

4、今天早读同学们结合注释与资料书,整体感知了内容大意,现在我们一起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师生总结重难点以及易错知识)5、自然界中的山水随处可见,但山水不同,韵味自然不同,大家预习了这三篇文章,三峡山水,富春江美景等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三篇文章,去享受这美的旅程吧![设计意图]借助所学过的一些优美的山水古诗,来引出所要学习的三篇文章,以学生熟悉的文本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复习旧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快由此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面教学环节抓重点字词和意象品析诗句打下基础。

二、抓住重点,引出议题1、三篇文章,你最喜欢哪篇呢?小组确定展示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老先生在设计文言文朗读的时候就力求出新,他这样说:“应当读出味道来,有味地朗读。

”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要突出文言文简短、精悍,充分理解文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尤其在那些传情达意的感情字眼上更应当读出作者特有的感情变化来。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应当重读这三个字:念,盖,但。

因为这三个字巧妙地描述了作者在被贬黄州时期深夜为月色所撩虽欲赏月却无人为伴的那种寂寥孤独之感,而在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之时,为那种空明澄澈、冰清玉洁的美妙月色深深陶醉时内心是一种轻松、一种喜悦、一种释然,所以应当读出那种见有所悟、思有所得的欣喜满足,而在叙事写景之后,又如苏文一贯的风格:在写景之后道出自己对于人生和事实的慨叹(如同时期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皆有对于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从而很自然地深化了上文的叙事、描写,抒发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叹息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表达心境。

在出示了写作缘由之后,教师在范读时向学生指明这些字眼,学生会更好地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

读出了文言文的味道也就读出了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朗读前或者初读后对那些能够对文章起到提纲挈领或者起承转合作用的字眼,以及能够揭示写作主旨的字、词、句指出朗读要求及其原因,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把握好“读”这个重要的环节。

《与朱元思书》是从吴均写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截取的两段绝美的山水小品。

教授这样的文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优美的语言,奇美的意境,绝美的结构都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吴均体那种清新峭拔的风格。

在教授本课时,我在激情导入之后,向展示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然后出示课题,破题,指出书就是信,交代文题揭示了写作的对象和形式,然后再朗诵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学生听读后指出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以此引出骈文,接着点明它讲求韵律、对仗,大多工于写景的特点,再介绍吴均这个人,以及他创作的这篇《与朱元思书》的文学地位和对个人文风形成的重要作用。

(《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即诵读以及学习文章的第一段。

在诵读时,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完激励学生大胆起来朗读,可以加重问题的得分权重并且给学生配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朗读时注意强调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言的气势,常辉展示的朗读博得了大家的掌声,接着女生黄芳也以其优美多情的嗓音饱含深情地向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无人展示后,齐声朗读两遍,学生们雷霆万钧、万马奔腾的气势确实让人震撼,学生兴趣高涨,第二遍的朗诵加之早读的预习背诵差不多很多学生都背过了。

然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诵时候评价语过于匮乏,仅仅是一些很老调的评价语。

并且在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依然是按照传统的评价依据比如: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结果这堂课的评价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那么具体到《与朱元思书》这一课,学生在朗读时,我这样提示:第一段总述作者顺流而下,总揽胜景。

这一段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一句从大处从面上着笔,因此,朗读时应当读出那一种浩渺宽阔的意境,风、烟对天、山,一字一顿方能读出那种天真随性,第二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都应当读出一种自由洒脱的情态,这种无定点的审美观照,正说明山光水色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人在大自然美景面前仿佛变得身不由己了。

虽说“从流飘荡”,然而并非毫无目的,他不想停留在某个固定位置上来欣赏景色,而是要沿着蜿蜒百里的江水去探寻青山绿水的踪迹,因此下文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应当读出那种游览时的欣喜之情。

下文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则应语速放慢,这一语既是对富春江一百多里景色特点的高度概括,更是能从这一奇一异中抒发作者的那种惊叹之情,“天下独绝”是作者对于富春江景色的高度评价,因此要读出那种赞叹和深深的眷恋之感。

而在第二
段的具体描写山水景色之时,大多采用四字四字且对仗工整,读起来如《诗经》一般,这是吴均体文章的共性特征,因此,朗读时两两停顿的节奏既能体现出游览时的欣喜更能读出诗一般的韵味来。

写水时,先写水的静态,不妨语速缓慢,而且要注意“水皆缥碧”这个句子,水是主语,要与后面的谓语“皆缥碧”断开,重读后三字,突出水的绿,千丈见底是夸张的手法,要读出那种碧溪深千丈的夸张的意味来。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侧面来表现水的清洌,这时候选取一个特写镜头来侧面烘托水清,我们不妨把语速放慢,想象作者泛舟江上观察游鱼的那种悠闲自得的情态。

后文船行至水流陡急的险滩则迅猛如箭若奔,可以读得稍快些,音重些,这样就能读出激流之中水迅疾凶猛的特点。

山之奇具体表现在山形、山势、山色、山声。

朗读时要注意山的意境美,读出那种奇秀峭拔的气势。

作者写山势时将山人格化之后,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种勃发的气概应当读得雄浑且有气势。

再如后文中写山声,四字转至六字的对偶句,读出那种节奏变幻之美,这样的骈体文笔法灵活,清新流畅,如瑶琴、似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

实在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不可多得的绝品。

通过对本课的朗读指导,我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朗读教学应当利用好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且应当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挖掘和仔细地研读,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就难以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那种力求在读中出彩的柳暗花明的境界也肯定是出不来的。

而这个过程非要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