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运动的背景
1 根本原因:19世纪末巨大的民族危机 2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的猖獗、压迫
二 运动的兴起
(1)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1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 1.发源地:山东 原因 (3)德占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起点 (4)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
2 序幕:1898年赵三多领导的冠县起义 3 活动地区:山东、直隶等省 4口号:扶清灭洋 反映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积极方面 具有朴素的爱国性,有利于争取官兵、发动 人民群众参加义和团运动 评价 落后性:“灭洋”是盲目排外 消极方面 不科学性:“扶清”把救国与保清王朝等 同 麻痹人民 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 惕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进入资本输出 半殖民地化大 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
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区别:
•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 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 • 斗争对象: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朝 的封建统治,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了政权, 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 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没有统一 的组织。 • 太平天国斗争时间较长,波及的范围较广。义和团运 动坚持的时间较短。 •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1)廊坊、杨村狙击战 侵略军逃回天津 聂士成战死 (2)天津保卫战 2 义和团的抗击 天津沦陷,侵略军建立都 都 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统衙门 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 东郊民巷 (3)北京的战斗 清政府宣战 慈禧西逃,北京陷落 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 联军司令部 结果 义和团失败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态度)之演变过程
镇压→招抚→镇压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变化,反 映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
六 《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危害
1 时间:1901年9月 签定国:11个
赔 划 2 内容 拆 危害 惩 改 修
(1)是空前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 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使馆界”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 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 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 斗争 (4)改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 照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五 义和团的失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 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自发的没有统一领导、严 密的组织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利用 迷信手段 对封建统治这认识不清, 行动具有盲目性 农民 阶级 的局 限性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归 失败。 结果) 失败。 (结果) •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的梦想。 作用、影响) 的梦想。 (作用、影响)
结论: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
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手段:宗教 5 组织特点 自发性,松散性,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三 义和团的发展
(1)1899派袁世凯绞杀 1 清政府 的对策 (2)由“剿灭”该为 “招抚” 无力镇压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 与当地组织联合 义和团纷纷进京津 6月底达到高峰
原因
加以利用控制再进行剿灭
四 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的抗
1 八国联军侵华:
1 根本原因:19世纪末巨大的民族危机 2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的猖獗、压迫
二 运动的兴起
(1)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1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 1.发源地:山东 原因 (3)德占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起点 (4)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
2 序幕:1898年赵三多领导的冠县起义 3 活动地区:山东、直隶等省 4口号:扶清灭洋 反映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积极方面 具有朴素的爱国性,有利于争取官兵、发动 人民群众参加义和团运动 评价 落后性:“灭洋”是盲目排外 消极方面 不科学性:“扶清”把救国与保清王朝等 同 麻痹人民 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 惕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进入资本输出 半殖民地化大 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
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区别:
•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 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 • 斗争对象: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朝 的封建统治,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了政权, 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 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没有统一 的组织。 • 太平天国斗争时间较长,波及的范围较广。义和团运 动坚持的时间较短。 •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1)廊坊、杨村狙击战 侵略军逃回天津 聂士成战死 (2)天津保卫战 2 义和团的抗击 天津沦陷,侵略军建立都 都 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统衙门 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 东郊民巷 (3)北京的战斗 清政府宣战 慈禧西逃,北京陷落 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 联军司令部 结果 义和团失败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态度)之演变过程
镇压→招抚→镇压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变化,反 映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
六 《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危害
1 时间:1901年9月 签定国:11个
赔 划 2 内容 拆 危害 惩 改 修
(1)是空前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 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使馆界”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 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 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 斗争 (4)改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 照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五 义和团的失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 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自发的没有统一领导、严 密的组织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利用 迷信手段 对封建统治这认识不清, 行动具有盲目性 农民 阶级 的局 限性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归 失败。 结果) 失败。 (结果) •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的梦想。 作用、影响) 的梦想。 (作用、影响)
结论: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
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手段:宗教 5 组织特点 自发性,松散性,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三 义和团的发展
(1)1899派袁世凯绞杀 1 清政府 的对策 (2)由“剿灭”该为 “招抚” 无力镇压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 与当地组织联合 义和团纷纷进京津 6月底达到高峰
原因
加以利用控制再进行剿灭
四 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的抗
1 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