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期末测试卷5套AB卷综合模拟试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试题期末考试题测试题自测卷3
(2)根据新的劳动力合同法,李某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试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3、根据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着什么样的失业?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共15分)
WU
WU’=MRP3
WU
WU’=MRP3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共15分)
1999年7月,贾女士毕业后到某学院研究所工作,双方签订了毕业生服务协议。2002年12月8日,研究所认定贾女士2002年考核不称职。同月,贾女士报考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被录取。8月28日,研究所作出同意贾女士自31日起辞职,调离研究所的决定。此后,研究所将贾女士的人事档案移交学院人才交流中心,从2003年9月起停发工资及福利待遇。贾女士称,自己从未提出过辞职申请,要求撤销研究所作出同意自己辞职的决定;判令研究所支付拖欠、扣发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撤销人事档案中的辞职决定以及其他不应放入档案的文件;研究所承担案件诉讼费用。
陈某与某电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6个月,如果该电脑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是6个月,试用期内的月工资900元,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2000元,如果陈某在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6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而且该公司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了试用期的全部工资,那么该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如果违法,电脑公司与陈某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该公司应当支付的试用期工资是多少?陈某应该获得多赔偿金?
WU
WU’=MRP3
WU
WU’=MRP3
WU
WU’=MRP3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新劳动合同法进行解释(共13分)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篇一: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8.9.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 )的。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有负向 )影响。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大,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增加,减少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员工 )来支付。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负相关 )10. 技术进步对( 非熟练工)的就业影响较大。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互惠”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教育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14.E 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供给富有弹性 )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规模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养老金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劳动技能 )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两元劳动力市场 )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新西兰 )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
(技术障碍)2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决定就业量和工资)25.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较为平坦)26.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资本变得相对稀缺)2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28.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大)29.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______承担。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劳动力市场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2. 请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3. 提供一些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答案一:劳动力市场1.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具备特定技能和能力,愿意在一定报酬下提供劳动)与雇主(需要雇佣劳动者,愿意支付一定报酬)之间的交易场所。
在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以劳动力为商品,雇主以工资为价格进行交易。
2.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工资水平的高低。
当劳动力供大于需时,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过剩状态,此时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时,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稀缺状态,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
3. 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a. 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和教育水平:高技能人才相对稀缺,可能会导致工资较高。
b.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使得劳动力市场具有跨国性质,国际间的劳动力供需关系也会影响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水平。
c. 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当法律法规限制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自由交易时,比如最低工资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d.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能对工资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试题二:劳动力市场不平等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不平等?2. 列举一些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因素。
3. 如何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平等问题?答案二:劳动力市场不平等1. 劳动力市场不平等是指在就业机会分配、工资水平、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不平等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可以体现在同一社会群体内部的不同。
2. 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a. 性别差异:在一些行业和职位中,男性通常相对于女性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从而导致性别不平等。
b. 教育差异:教育水平和学历对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有影响,缺乏受教育机会或教育质量不高会导致教育不平等。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B.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C.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A. 技术水平B. 工作环境C. 员工福利D. 公司地理位置答案:D3. 劳动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指的是什么?A. 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B. 由于工作转换期间的间隙造成的失业C.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D. 由于工资过高导致的失业答案:B4.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下列哪项投资最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A. 教育B. 医疗保健C. 住房条件D. 休闲娱乐答案:A5. 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B. 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C. 增加政府税收D. 减少劳动市场中的竞争答案:A二、填空题1. 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现象。
答案: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2. 劳动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变动导致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或减少________。
答案:工作时间3. 在劳动经济学中,________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高教育水平的个体往往有更高的收入。
答案:人力资本4.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观点最早由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
答案:亚当·斯密5. 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和工资待遇等,是为了明确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雇主劳动者三、简答题1. 请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这份高薪工作的成本较高。
2. 描述劳动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现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或地域经济转型等原因造成的。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
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二)(三)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
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 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 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
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 MP L↓三.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劳动经济学第二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作者:————————————————————————————————日期: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
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二)(三)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
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 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 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
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MP L↓三.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2021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具有五个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w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效率工资。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
1.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
即工资。
9.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中劳动者与雇主之间互动、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劳动政策对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本套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劳动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共分为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个部分,每部分均附有参考答案。
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概念最初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加里·贝克尔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A. 工资水平B. 教育水平C. 个人偏好D. 企业规模答案:D3. 劳动需求的“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大卫·李嘉图B.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C. 约翰·贝茨·克拉克D.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答案:C4.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企业支付高效率工资的原因?A. 减少员工的监督成本B.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C. 增加员工的离职成本D. 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答案:D5. 劳动经济学中的“失业”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C简答题1. 请简述劳动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
参考答案: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寻找合适的工作或等待转换工作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
这种失业通常是由于个人原因或劳动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的,如信息不对称、地理位置限制、技能不匹配等。
摩擦性失业是短期的,并且通常伴随着劳动市场的动态调整而减少。
2. 描述劳动经济学中的“最低工资”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最低工资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种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导致企业减少雇佣或转向自动化生产;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以及对劳动市场产生扭曲,影响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更大。
劳动经济学期末测试卷AB卷综合模拟试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试题期末考试题测试题自测卷5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共15分)
去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根据郎咸平教授的观点,2012年毕业生为680万,2011年为670万,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为10-20万是很正常的数字,但2013年北京市只有30%的大学生就业率,因此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而在30%的签约中,只有53%的对签约表示满意。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以及课堂教学视频内容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1、根据视频资料,对20万大学生做的调查,最佳的50个就业单位在2011年左右时有21家是外企,而2013年外企数量下跌到3家,试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这种现象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2、根据视频资料分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共15分)
去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根据郎咸平教授的观点,2012年毕业生为680万,2011年为670万,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为10-20万是很正常的数字,但2013年北京市只有30%的大学生就业率,因此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在30%的签约中,只有53%的对签约表示满意。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以及课堂教学视频内容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1、根据视频资料,对20万大学生做的调查,最佳的50个就业单位在2011年左右时有21家是外企,而2013年外企数量下跌到3家,试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这种现象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2、根据视频资料分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C 劳动者、企业、政府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D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B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 基尼系数=(a-b)B 基尼系数= 1/(a+b)C 基尼系数= a/(a+b)D 基尼系数= b/(a+b)7、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
1.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
即工资。
9.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劳动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A 工资与社会保障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 A )A 左,上升B 右,上升C 左,下降D 右,下降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C 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D 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B.向后弯曲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B.有负向C.没有D.不确定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D.工资率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A.大,陡峭B.大,平缓C.小,陡峭D.小,平缓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C.政府D.社会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女工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A.“互益”基准B.“互惠”基准C.“互助”基准D.“互利”基准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A.生产费用B.教育费用C.工时损失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14.E 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D )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 )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B )A.学费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D.书籍费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A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B )A.小时工资B.养老金C.住房D.免费午餐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D )A.种族B.性别C.民族传统D.劳动技能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D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D.二元劳动力市场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C )A.英国B.法国C.新西兰D.美国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
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二)(三)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
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 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 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
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MP L↓三.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根据劳动需求曲线的定义,我们知道(L0 ,W0 )即为买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2劳动供给曲线改变时,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也跟着改变,所以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3但我们从图中可能看出,买方垄断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相比,使用了较少的劳动,给出了较低的工资。
四.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1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2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的影响。
理论预期:第一,在保持所有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低;第二,在该商品为正常品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第三,当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五)五.利用家庭生产模型画图推导个人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1家庭生产决策的目标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说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家庭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两条线的斜率相等。
2等产量线的斜率dG/dT=等成本线的斜率WT/P/T,即:dG/dT=W/P,由于MVG=dU/dG,MVT=dU/dT,所以,dG/dT=W/P 也可以写成MVT/W=MVG/P,这与刚才的结论是一样的。
3家庭模型无法给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六.带钉的社会福利计划是怎样影响劳动供给动机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劳动供给1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
原因有两点: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2结论: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3政策措施:由于每个人的效用曲线是不一样的,那么制订政策时,类似这样的社会福利应该定在多高的水平上呢?实际上,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总是将非工作补帖定确定为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并附以必要的管理措施,如工伤保险一般为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二,同要还必须提供医院的证明,甚至到法院听证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享受工伤补帖。
失业补帖通常为工资的一半,而且有领求津帖的时间限止。
(六)(七)(八)七.教育的信号功能1文凭的信号功能: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
2图中,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
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
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
八.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普通培训:1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2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1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2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
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九.非法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观点1:非法流动或移民挤占了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观点2:非法流动或移民从事的工作,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因而不会挤占他们的工作机会。
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2、科学理解潮流流动与移民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
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
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
(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
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
3、移民的经济影响:(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3)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4)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入而受益。
(九)(十)十.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
2目的和要求:通过高的工资,达到了高的生产率,即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工资)相等的提升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获得了效率的提升。
3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见下面的偷懒模型)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之所以产生率是因为营养问题。
4效率工资的适应性:在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十一.个人偏见模型是怎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建立在个人偏见基础上的模型一般都假设雇主、顾客或是雇员存在“偏好型口味”,也就是说,他们偏向于不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
这种模型首先假设存在一种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的单个厂商被看成是“工资接受者”;然后,再来分析这些偏好口味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1雇主歧视: a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所采取的形式可能是雇主不愿与某类雇员成员发生联系,表现为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也可能表现为职业隔离。
b.在此种模型下,即便所有人的实际生产率是相同的,雇主仍然假定他们所偏好的一类雇员有更高的生产率,而其他人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主观上的印象,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c.非歧视性雇主在雇用劳动力成员时,会将雇用水平一直扩大到使得他们的边际产品等于他们的工资的那一点上,而歧视性雇主则在到达那一点之前就停止了。
因此,歧视性雇主为了坚持他们的偏见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
d.雇主歧视似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
有歧视性的企业会比那些没有歧视性的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2雇客歧视:a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b顾客歧视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种群中情况会是这样。
c在存在顾客歧视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职业中,属于不同非偏好群体中的成员在工资报酬被降低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顾客对于每一群体成员的偏好程度。
3雇员歧视: a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b 企业可能要去适应这些工人的歧视性偏好。
雇员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的成本也同样是很高的。
c适合雇员歧视的方法之一是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十二.统计性歧视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带来不同的待遇?统计性歧视是指,当企业试图对这些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进行估价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求职者所属的群体所具有的某些一般性信息来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工作。
如果这些群体特征成为企业雇佣决策的组成要素,那么即使是在不存在个人偏见的情况下,统计性歧视也有可能会出现。
由于统计性歧视的存在,雇主在评估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时,会参考求职者所属的群体尽管他可能会引导雇主做出正确的雇佣决策,但也有可能把群体特征强加在那些虽然属于这一群体但其自身的群体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