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词》总结
唐五代词词的体制: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2、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
3、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
4、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
5、依唱声用字,讲究四声。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本质上都是抒情的,但却各有适合于自己的表现领域,艺术上各有专擅和偏胜。
诗所涉及的领域比词要广泛,艺术手段也更丰富,而词却能更深入地表达人们敏感而隐秘的内心世界,更长于描摹那些微妙却又无法明言的情态。
由于这种根本的特质区别,故诗中多碧海鲸鱼的宏伟之境,词中多翡翠兰苕的幽细之境。
相对而言,诗的抒情方向广而阔,词的抒情方向狭而深。
敦煌曲子词题材:1、表现男女恋情以及女子的不幸命运。
[望江南]2、反映战争问题和征夫思妇的思想感情。
3、记载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
4、描写商人、书生、船夫等民间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正在于它保存了原始词的本来面貌,因此在词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初期文人词: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长相思】初期文人词的特点:一是形式短小;二是题材广泛;三是受民间词影响较明显,风格多清新、明快、活泼;四是多以写诗手法写词,较少适应词调特点而形成独特风格。
晚唐词▲特点:第一,中唐文人词,不过是偶尔为之,故留下的词仅少数几首。
而晚唐作家开始大量写作,多达数十首,到五代时,甚至出现以填词为主要文学活动的著名词人如李煜等;第二,开始摆脱中唐文人词对民间词的简单模仿,晚唐词人已经把词放在与诗同等的地位,一样用它来抒发自我或反映周围生活;第三,填词在晚唐五代已经成为一种上有君王倡导,下有词人相互切磋的共创作活动,因而形成了某个时期某一地区的词人群体,如花间词人和江南词人。
温庭筠内容:以反映妇女生活和恋情为主。
特色:1、浓艳香软。
在描写妇女形象时,他往往从容貌、服饰、情态上细致描写,笔触柔媚,设色绮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气。
2、深隐细密。
他很善于把握感情的每一丝细微的波澜,却又不明说出来,只用一些暗示性的词语,让读者通过联想去体察词中隐含的绵密情思。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意境与情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通过诗词,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沉浸在意境优美的诗意世界中。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是欣赏和赏析诗词的重要一环,本文将探讨这个主题。
一、意境的构建诗词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通过意象和修辞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意境是诗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和抒发而创造出来的诗意氛围,可以是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或抽象概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意境诗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独自思索着家乡的情景。
通过描写月色、床前的明月光以及远处狗吠声,作者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寂静的夜晚,让人感到诗人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二、情感的抒发诗词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诗人的笔端,情感得以洋溢而出。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它使得诗词具有温情、激昂、豪放或忧伤的特点。
在理解诗词的意境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蕴含的情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诗人丧弟后写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美丽的月夜,而这个月夜正是和已故的弟弟一起度过的。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的感情迸发出来,使得读者也沉浸在那种深情的回忆之中。
三、意境与情感的融合在一首优秀的诗词中,意境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诗词的魅力。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同时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表达爱情之情的词。
词中描绘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情侣们相互祝贺和漫步于赏月之间。
通过描写欢乐的场景和甜蜜的氛围,词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热情,唤起了读者对浪漫情感的共鸣。
总结:理解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字句、词藻和修辞手法。
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简练的文字构建出独特的意境,同时通过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诗人的创作。
试论贾岛的人生道路选择
试论贾岛的人生道路选择作者:杜丽萍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5期[摘要]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
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着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
结论: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关键词]贾岛;应举:苦吟贾岛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对中晚唐诗人影响很大。
闻一多甚至曾评价贾岛说:“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的一般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
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
”这个观点固然有夸大之处,但是贾岛代表了由盛唐的肆口而发到晚唐乃至宋诗的谨慎布置两种不同的作诗态度,倒是客观的事实。
遍查贾岛的生平资料,我们会发现他一生所致力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应举,二是苦吟。
把这两件事情和他曾经的佛徒身份联系起来辨析,我们会找到一些新的发现。
关于贾岛与佛家的渊源,有两个讲述版本,一个是以《新唐书·韩愈传》后所附的贾岛传记为代表的说法,就是由僧徒而还俗:“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
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
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
”另一个是以《唐才子传》为代表的说法,与上述记载截然相反,讲的是由于科考挫折而遁入佛门:“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
”查最早关于贾岛生平记载的唐代苏绛《贾司仓墓志铭》,虽然没有明言其曾经的佛徒经历,但是像“丰骨自清,冥搜至理。
悟浮幻之莫实,信无生之可求”这样的话已经点明了他和佛教的关系,并且墓志铭对贾岛的结局交代得清清楚楚:“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
论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文风
缪》))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溪沙》(其三): ( 《陈·宛丘》 ) 等等, 也有直接写美人的 《诗·卫风·硕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
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此类 诗绮丽浓艳,对后世的诗和词有 此词写男女欢合, 狎昵露骨。 《蕙风词话》 评之云 : “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半塘僧鹜曰:‘奚
WEN YI TAN JIU 文 艺 探 究
· 122 ·
风 • 溱洧》 《郑风 • 将仲子》 《郑风 • 出其东门》等。 其女性化的特征,与《玉台新咏》完全一致。我们从 有一类甚至体现出妖冶顽艳的审美特征,如爱情诗 《诗经 • 召南 •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写怀春之女与吉士的幽会,描绘了女子欢愉 急切和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赞美了男女之间纯真的 爱情。诗歌原始淳朴,但香艳而大胆。《诗经》中还 有很多类似的诗歌,如有写私会的《邶·日月》“期 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鄘·桑中》),写男女 定情的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的 ( 《郑 · 溱 洧》 ) , 有写欢愉的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 《唐·绸 《花间集序》与徐陵《玉台新咏》的对比中,也可以 明了这一点”。齐梁的宫体诗大部分收录于徐陵《玉 台新咏》。徐陵的《玉台新咏》自称是“撰录艳歌”。 这种以写艳情为主题的诗歌,以绮艳的文风影响着后 世的文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宫体’是一种文 风,一种文学思潮,不能把它理解为写衽席之间、规 阁之内这种题材的一种诗”。晚唐五代词就是诗经郑 卫之风、宫体诗的延续,其继承了传统艳情诗绮丽的 文风。如西蜀词人韦庄《江城子》(其一):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 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此词写男女欢合,妖冶顽艳,又如欧阳炯《浣
诗词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创造出一种深沉、抽象、富有情感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和意象。
意境的形成离不开诗人的表达技巧、词藻运用以及读者的联想和感悟。
以下是一些诗词意境的常见表现:
1. 自然意境: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季节变迁,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自然环境中,感受自然之美。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人生意境:描绘人生百态、生死离别,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情感意境:表达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情感,通过抒发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共鸣于情感之中。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 抽象意境:通过抽象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情感或思考,使读者沉浸在抽象的思维空间中。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宗教、哲学意境:表达对宇宙、神秘、哲学等方面的思索,通过对宗教和哲学的描绘,营造一种超然、神秘的氛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 幽默意境: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通过幽默手法让读者在欢笑中产生愉悦的感觉。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意境是诗词的一种精髓,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诗人能够创造出深沉而富有情感的艺术境界,让读者在诗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启迪。
读古诗词的乐趣
读古诗词的乐趣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它们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寓意吸引着无数读者。
读古诗词不仅能够带来心灵的愉悦,还能够开拓思维,丰富人生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读古诗词的乐趣,并分享一些读诗的心得体会。
一、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它们都以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深远的情感和哲理。
读者可以通过欣赏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感受到文字流转的节奏感和音韵的和谐。
这种美妙的韵律感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情感的起伏和世界的多彩。
二、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们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出大自然的壮美和人性的微妙。
读者可以通过古诗词欣赏到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领略作者在短短几句诗词中所表达出的广阔情怀。
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凝思之余思考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
三、古诗词的情感之美古诗词以其真挚的情感美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它们常常通过对爱情、友情、离别、人生等主题的表达,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读者可以借助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品味其中的深情表白、思乡之愁、离别之痛或者希望之美。
通过这种情感交融,读者能够体验到古代文人对人间情感的真挚描绘,也能够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共同经历。
四、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热爱古诗词的读者,我深深感受到了读古诗词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诗词中的美景所吸引,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之美;我也会被诗词中深情的叙述所打动,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之美;同时,我也会通过古诗词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生活的真谛。
这种思考和感悟,使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了一份心灵的慰藉和指引。
在我看来,读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读古诗词,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们还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启发,增长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人格。
古代文人的“粉丝”
古代文人的“粉丝”正像当今明星拥有忠实的“粉丝”一样,古代文人也拥有不少“粉丝”。
需要说明的是,“粉丝”一词是英语“Fans”的音译,意为狂热者、追随者和爱好者。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粉丝”一词在新媒体中大行其道,使用十分频繁,因此我也不能免俗,对“粉丝”一词的用法姑且从众。
张籍“焚杜甫诗饮以膏蜜”,可谓文人粉丝的典范。
据冯贽《云仙杂记》记载:“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这则故事充分凸显了作为“粉丝”的张籍对诗圣杜甫的崇拜。
张籍后来成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可谓杜甫诗歌的嗣响。
但需要说明的是,张籍取得的成就,绝不是靠吃啥补啥得来的,而是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拥有狂热的“粉丝”。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道:“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
成式常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
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
又‘黄夹缬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
凡刻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葛清本是荆州市井人物,因对白居易诗歌无限热爱,便在自己身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遍纹白居易诗歌。
一共纹了三十多首,以致体无完肤,因此被称为白居易“行诗图”。
贾岛字浪仙,中唐诗人,曾做过长江主簿,地位虽不显,但是影响颇大。
闻一多曾说:“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
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
”贾岛不但拥有众多的追慕者,而且被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唐李洞字子江,苦吟有声。
慕贾浪仙之诗,遂铸其像事之,诵贾岛佛不绝口,时以为异。
五代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好学,尤长于诗。
为道士,居庐山简寂宫,尝画贾岛像置屋壁,晨夕事之。
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
浅谈宋词意象群的演变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词坛的鼎盛时期。
宋词以其简练明快、情感深沉、意境丰富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宋词的意象是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关键之一,意象的变化与演变反映了宋词创作的发展历程。
宋词意象群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唐宋之际的“词构”,这一阶段的意象比较简单,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唐宋之际,词作品开始追求感性的表达,突破了以往文辞繁复的样式,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人们内心世界的感受。
这个时期的意象少有象征性的意味,更多地呈现的是客观表象,如描写风景、花草、鸟兽等。
这些意象群体主要以自然景物为基础,描述具体而形象的事物,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写,以风景的开阔和自然的奇观来表达人的情感。
第二阶段是北宋时期的“虚实转换”,这一阶段的意象逐渐丰富和复杂,开始出现意象的象征性意义。
北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宋词作品也进一步发展。
在意象的运用上,北宋词人开始追求虚实转换和意象的变革,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情感,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二是通过对情感的象征性意义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和思想。
这时的意象不再是简单的描写自然景物,而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物象,如明月、山水、花草等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别枝惊鸟,清风半夜鸣蝉”的描写,表达了盼望和思念之情。
第三阶段是南宋时期的“意象展开”,这一阶段的意象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南宋时期,词坛更加繁盛,词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主观世界。
南宋时期的意象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再受限于具体的事物,而是以意象展开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情景。
南宋时期的意象群体除了继承并发展以前的意象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意象,如寓意深远的动物和物象,如鹊、蝉、树、云等等。
这些意象不仅可以象征情感,还可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命运等等。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抒发情感,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 。
爱情闺怨诗
描写男女情感和妇女心声,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欧阳修的《生查子》等。 表现爱情的甜蜜和相思之苦。
反映妇女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不满,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03
诗词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运用具体形象或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情感和主题。例如李白的《静夜 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月光这 个具体的形象来象征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抒发美好的情感
在诗词中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界的感恩之情,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受。
感伤之绪
抒发悲情
通过描写悲伤的场景、刻画痛苦的人物形象,表达对生命的无奈、对死亡的 恐惧以及对爱情的伤感等悲情。
表达孤独寂寞
通过描述孤独的生活状态、内心的寂寞与无助,抒发出一种感伤的情怀。
哲理之思
语言文字的锤炼与运用
炼字炼句
诗人通过精心锤炼字句,力求达 到传神生动的表现效果,使诗词 更加精炼优美。
语言风格
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作品增色 不少,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 、或凝重,使作品呈现出多样化 的风格特点。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对仗等,使诗词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同时 ,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丰富作 品的音韵和谐、韵律优美等方面 。
02
诗词的主题与内容
山水田园诗
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如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
然的《春晓》等。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
以景生情,情景交融,表现作 者的情感和感悟。
边塞战争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如王昌龄 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等。
为何顶级作家-诗人能够用简单的词句勾勒出引人神往的意境,而普通人再怎么堆积华丽词藻都达不到这种美感?
为何顶级作家/诗人能够用简单的词句勾勒出引人神往的意境,而普通人再怎么堆积华丽词藻都达不到这种美感?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是作为表达工具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掌握的。
顶级作家/诗人能够用简单的词句勾勒出引人神往的意境,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深刻的生活体验顶级作家/诗人的作品往往源于深刻的生活体验。
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使得他们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那些最为真实、最为深刻、最为感人的情感和经历,并将其转化为文字。
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独特的写作技巧顶级作家/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独特,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勾勒出引人入胜的情境和意境。
他们善于运用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具有感染力。
他们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富有诗意和哲理,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仅是享受文字的美感,更是体验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三、对语言的敏感度顶级作家/诗人对语言的敏感度非常高。
他们能够准确地感受到语言所能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能够通过语言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音律、韵律、节奏和节律,能够通过这些元素将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他们能够感受到语言的情感色彩,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深刻地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顶级作家/诗人能够用简单的词句勾勒出引人神往的意境,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深刻的生活体验、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他们能够将生活中最为深刻、最为感人的情感和经历转化为文字,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深刻地体验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富有诗意和哲理,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勾勒出引人入胜的情境和意境。
他们能够准确地感受到语言所能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能够通过语言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精炼词藻,诗意盎然——炼字教案解析
精炼词藻,诗意盎然——炼字教案解析。
一、炼字的原理炼字是指通过调整词语的用法和组合,使语言更加精炼,表达更加清晰明了的方法。
炼字的原理是去繁就简、凝练思想、提高表达力。
诗歌中多采用押韵、对仗和省略等手法,力求用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最优美的情感。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文学创作和日常写作中,可以使文章不仅表达内容更准确,而且字词的组合更具艺术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炼字教案的实践炼字教案是一种实用的写作技巧。
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把一篇文章从生涩难懂的状态,变成清晰凝练的作品。
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炼字技巧。
1、用凝练的词语表达思想在写作中,可以使用凝练的词语来表达思想。
这需要文字修辞和相应的知识储备。
例如,可以用“闪电”代替“快速”,用“雾霾”代替“污染”,用“细雨如丝”代替“小雨”。
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更加具体的含义,而且有着艺术感和想象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意境。
2、注重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很重要,注重词语的韵律和美感,可以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例如,可以在文章中使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整齐有序。
例如:“卓尔不群,毅然前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等,都是韵律优美的句子,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意和美感。
3、使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在写作中,使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比如,可以用“壁垒森严”形容严厉的管理,用“披荆斩棘”形容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词语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意境和思考。
4、简练句式的运用在写作中,简练的句式表述更加清晰,不容易让人误解,而且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短兵相接”等常用的简练句式,受到写作者和读者的喜爱。
三、炼字教案的优点炼字教案可以帮助写作者提高文笔水平,让文章更加优美、准确、生动。
它可以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思想。
具体来说,炼字教案有以下优点:1、语言更加流畅通过炼字,可以选用更准确、简练的词语表达思想,让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不会让读者感到繁琐钝涩。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材料,包含诗词原文和翻译,以及注释和扩展阅读材料。
2.准备PPT演示稿,包括诗词的目标、内容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3.准备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演示古诗词的优秀表演或解读。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分享一段与古诗词相关的精彩瞬间(例如古诗词的音乐、影视作品中的古诗词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演示:教师用PPT演示《古诗词三首》的诗词原文,同时播放优秀的演唱或朗读示范,让学生进入古代文人的诗境。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词藻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4.翻译: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翻译,并带领学生一起琢磨翻译是否恰当,如何才能更好地传达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5.注释:教师给学生提供古诗词的注释,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人物等背景知识。
6.扩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了解古代文人和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人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
2.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很成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并从中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3.翻译和注释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翻译仍然存在困惑,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4.扩展阅读的环节有些欠缺,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没有给出具体的阅读材料和指导,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补充。
《柳永词》教案,教你如何与柳永的词建立情感共鸣,领会词语背后的含义。
《柳永词》教案,教你如何与柳永的词建立情感共鸣,领会词语背后的含义。
领会词语背后的含义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作家,他的词曲具有深厚的感情表现力以及人情味,被誉为“词中之龙”。
他的词作品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思考,同时也关注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因此一直深受读者的喜欢。
如何读懂柳永的词?如何领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共鸣在阅读柳永的词时,我们需要与其建立情感共鸣。
柳永的词作品大多以情感表达为主,他善于描绘人物之间的感情交往,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于爱情与友谊的领悟也非常深刻,这些作品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读者只有与其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体味出其韵味。
例如《雨霖铃》这首词,在描述雨水滴下来静静的情景时,表达出了人生得失和离合悲欢的主题:“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前空叹息,好梦留人长睡觉,不把鸳鸯比一翼。
春风知别苦,不遣梅花开后羞。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人在离别中所感受到的心情和无可奈何的悲伤,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离别的痛苦。
二、语言意境柳永的词作品语言卓绝,他的字眼都很新颖,构思巧妙,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具体的意象,对于自然和环境的描述常常反映情感的变化,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到内涵和含义。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南烟雨,谁伴我细数流年”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惆怅和回忆的无限,而“山水有相逢,才下眉头千仞峰”中的“千仞峰”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惊叹自然的气魄和大胆,至此可以体现柳永的语言艺术魅力所在。
三、词语背后的含义柳永的词作品有着深刻的人文思考,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着很深的探讨,柳永通过词作品,可在词语中包含对现实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评论。
例如《江城子》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所包含的独立自爱和坚韧不拔,是对当时女性地位和社会歧视的反抗;《庐山谣》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景抒情,深刻表现了一个人在面对人生某些不如意的痛苦之时,无处心焦而愁绪纷飞的心理状态。
柳永的词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表达情感、思想、道德和震慑人心的文化宝藏。
诗歌的 三美 名词解释
诗歌的三美名词解释诗歌的三美:意境、音韵与表达引言: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而其中的三美——即意境、音韵与表达,更是诗歌独有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对诗歌的三美进行深入探讨,解释其含义,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细腻的叙述,揭示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意境的美——抚慰心灵的画面意境指的是诗歌所能营造出来的独特情景或画面。
它通过笔墨之间的穿梭,将作者的感受与读者的情感紧密相连,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
当我们读到一首充满意境的诗歌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梦境,沉浸于其中,尽情享受其中的美好与舒缓。
例如,《登高》这首杜甫的名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一幅秋天北国登高的情景。
他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藻,营造出风急天高的景象,猿啸哀婉的声音,以及落木纷纷的景象。
这些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登高的雄奇与寂寥,使读者与诗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鸣。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的美是如何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语言运用,使得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感受的。
意境的美使诗歌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而是一种有形的图像,一种可以感知和欣赏的艺术作品。
二、音韵的美——节奏的舞蹈和和谐的交响音韵指的是诗歌中的声音和节奏,它是诗歌语言的基础构成部分,也是展示诗歌美感的重要元素。
诗歌通过优美的韵律和协调的节奏,使文字在朗朗诵读中产生共鸣,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声音的美和节奏的舞蹈。
比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平仄的运用和韵律的编织,让诗句如同水流般流畅而悠扬,读来如同一曲悦耳的音乐。
杜牧运用平仄和押韵,营造出冷冽秋夜的画面,并赋予了诗句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这种音韵的美让诗歌具有了动听的旋律,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
音韵的美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符号和感受的交融。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的词语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的词语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就是采用清楚的字眼轻易陈述,或用白描,不提润色,变得深刻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静,不崇尚词藻的华丽,显露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静中蕴含着哲理.例如贾岛的《访华隐者不突遇》:“松下问童子,言师成仙回去.只在此山中,云深无人知晓处为.”全篇4句20字,不无难以解决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山气日夕尽如人意,飞鸟自得还."(陶渊明《饮酒》)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诗歌最富于灵气,诗的灵气是动人,是“字长情长”,字里行间总是领着兴人M18x、开人悟性的“空白”.所含哲理,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轻易说道出,而是藏在形象中,使读者自己进行想象,思而得之.多用寓意、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递北》:“君问归期未期,巴山夜雨跌秋池.何当共抠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牵挂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属于家团圆并作长夜之谈论的期待,统统诸篇言外,钻入空白.如"洞房昨夜停在红烛,等待苍堂前仁舅姑.妆辞低眉问夫婿,画眉厚薄入时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温婉的语言去营造迷人的意境,抒发悠悠欢欣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例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跳动着的温润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明圆,一一风荷握"(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大荷才露尖尖角,晚存有蜻蜓公底下”(《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爽美的惬意.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划破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就是图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出了赤壁的雄伟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宽广.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内容形象,包含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绘细腻,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开朗;④特别注意词语采用,特别注意句式转换.5、绚丽飘逸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摆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下得色彩缤纷、景象瑰丽、变幻莫测,这就是绚烂妩媚之美.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彰显出来"曲、粗、弓"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爱恋,抒发感情粗例如盐柱.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奈何洗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言说道双溪春尚好,也拟将和泛轻舟.山壳双溪舴艋舟,有载一动许多恨."(李清照《武陵春》)7、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幽默、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生硬、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注重事物特征,揭发事物本质,富有嘲讽意义,进一步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儒坑》)1.傲雪凌霜[àoxuělíngshuāng]释义:形容不惧霜雪寒冷,外界条件越艰辛越存有精神。
词藻的名词解释
词藻的名词解释词藻,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词藻实际上是指用来修饰、描绘事物的语言风格和措辞。
它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提升写作的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词藻的含义以及它在写作中的作用。
首先,词藻的修辞手法是丰富多样的。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手法,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当我们用“玉树临风”来描述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时,就能让读者产生清晰的形象。
词藻还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词汇来增加作品的丰富性,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如果将词藻运用得当,读者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而且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其次,词藻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借助词藻的修辞手法,作家能够将普通的事物和情景转化为新颖且引人入胜的描写,使作品充满表现力。
通过巧妙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作家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丰满的画面,使文本更加生动。
举个例子,当我们读到“浩渺烟波间,船只穿梭其间”这样的文字时,不难感受到大海浩渺无边的氛围。
这种词藻的描写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词藻还能够传递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不同的词藻选择和运用方式,能够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态度和个人情感。
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作家可以在文本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词藻的选择和运用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作品的主题和情绪。
例如,用温柔的词藻来描绘一个人物的眼神,就能够传达作者对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而如果选择使用冷峻的词藻,那么读者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肃和冷漠的氛围。
因此,词藻对于传递作者情感和观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文学作品,词藻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广告宣传中,巧妙运用词藻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他们购买商品的欲望。
在演讲和辩论中,恰当的词藻选择能够让演讲者的观点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词藻甚至还可以用于创意设计和艺术创作中,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综上所述,词藻是一种运用语言修辞手法来修饰、描绘事物的语言风格和措辞。
文学中的词藻运用与美学形式
文学中的词藻运用与美学形式文学是人类首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言辞传达思想和情感,将人类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文学的艺术表现中,词藻运用和美学形式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个方面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词藻运用和美学形式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学的艺术表现。
一、词藻运用的艺术表现词藻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是作家用来表达意象和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表现作者语言功底和思想深度的一个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词藻的使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普通词汇普通词汇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比如“天空”、“树林”、“花朵”等。
这些词汇虽然简单,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手法的运用,让这些词汇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在余光中的诗歌中,他用简单的词汇来表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雨,像一个有太多问讯的旅客,一会想进你的身体,一会走到窗口去问候。
”这样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2.比喻词语比喻词语是指用某种具体形象来代替另一种形象,从而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
比如“心如刀割”、“花团锦簇”等。
这些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繁,因为比喻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如在席慕容的小说《蓝色的大门》中,他用“漫天雪花簇拥着她的心”来形容女主角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3.象征词语象征词语是指代表某种含义和意义,能把故事传达到更深层次的词语。
比如“阳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黑夜”象征着孤独和恐惧。
这些词语使用得当,可以让作品更加深刻、富有内涵。
例如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她用“悲春剪不断,往事丝如结”来象征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多舛。
4.古词汇和文言文古词汇和文言文是文学作品中比较高级的词汇形式。
这些词汇往往用来表达文学作品中的高雅和深度。
但是它们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阅读习惯,不易被广泛理解和接受。
描写意境的一些词语
描写意境的一些词语1.形容意境的成语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
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格高意远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泓峥萧瑟形容诗文意境深远。
引申指幽雅恬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
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耐人咀嚼指耐人寻味。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出处:《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文学翻译中的意象,意境重构与“移情”思维的交渗共融
文学翻译中的意象,意境重构与“移情”思维的交渗共融关键词:移情意象意境一、引言移情现象作为“自我”与“非自我”的统一体,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审美认知过程中。
移情作用是指人把主体情感投射于事物,把无生命的东西看作有感觉、有情感的生命体,并与之发生共鸣。
文学艺术之美因其凝聚着作者的情感而愈显珍贵。
文学翻译受启于“移情说”,将译者的主体精神凸显,主张译者发挥艺术创造力,进行译语的重组与创造,把移情感受付诸于笔端,用贴切的译入语再现原作的艺术之美。
本文试从文学翻译的意象重现与意境重建两个方面,结合“移隋说”的美学功能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移隋作用进行探讨。
二、“移情说”:文学翻译的形上之维意大利美学家维柯(G.Vico)在《新科学》中谈道:“在一切语种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是用人体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
……天或海‘微笑’,风‘吹’,波浪‘呜咽’,物体在重压下‘呻吟’,……在上述事例中,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界了,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去,也就变成了那些事物。
”维柯已经触及了移情的内核。
他认为移情现象是人凭借主体的情感和经验来体会外在的事物,并将这种现象视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规律。
这些关于“移情”的论述对文学翻译产生了诸多启发。
既然文学作品是作家主体精神移情于物的结晶,因而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性,并成就了作品的艺术意境。
那么,文学翻译也应是译者移情于原作并成功重塑原作意象,再现原作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移情是译者主体精神的自我认同和升华。
译者的主体精神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原作建立起情感纽带,不断与原作产生共鸣,这是译者主体精神发轫的逻辑起点。
没有共鸣,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激情就不能被激发,原作的意象和意境就始终隐而不现。
译者主体精神的认同体现在将情感提升并投射到作品上,与原作所表达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彼此交融,从而升华译者的主体精神,重现意象与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词藻华丽
古诗词的词藻华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以唐代的诗词尤为出名。
作为古代文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古诗词的词藻华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本文将从词藻的选择、修辞手法和意境的描绘等方面探讨古诗词的华丽之处。
一、词藻的选择古诗词的词藻丰富多样,富含抽象、雅致的形容词和名词,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与感官上的愉悦。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明月光”、“地上霜”、“明月”、“故乡”等词语,把月亮的明亮、大地的凉爽和思乡之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沉浸在静谧、清新的境界中。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词的华丽之处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修辞手法上。
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古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里的“蓬莱文章”比喻为高尚的学问,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追求。
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里的“一片冰心”通过拟人的手法,将作者的心境与冰的纯洁、冷静相联,充满了华丽的画面感。
三、意境的描绘古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常常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考。
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古人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示了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情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描绘了广阔的草原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里的“戍鼓断人行”表现了边塞的孤寂,而“边秋一雁声”则通过对雁声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夜幕下边塞的间谍。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词藻华丽在于其词藻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描绘。
通过这些手法,古诗词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在其中,享受美的享受。
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人情世故的抒发,古诗词都以其华丽的词藻让人赏心悦目,达到艺术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中晚唐诗歌的一种重要走向摘要:中晚唐诗歌在盛唐之后有多种走向,有一种方向用闻一多的话来讲,就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唐诗杂论•贾岛》)。
对这种诗歌走向,古代学者曾经做过一定的梳理。
作为一种诗歌走向,“渐入诗余”的现象体现在众多作家、不同体裁的创作中,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意境词藻中晚唐叶帮义余恕诚【这篇文章,主要看他举的例子里的词汇词语和那种情感有关,和那种心情有关,和那种气氛有关,和那种时间空间有关。
比如同样是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表达的不是一种情绪了】中晚唐诗歌在盛唐之后有多种走向,有一种方向用闻一多的话来讲,就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唐诗杂论·贾岛》)。
[1]对这种诗歌走向,古代学者曾经做过一定的梳理。
如清人田同之《西圃词说》谓:“诗词风气,正自相循。
贞观、开元之诗尚淡远,大历、元和后,温、李、韦、杜,渐入《香奁》,遂启词端。
《金荃》、《兰畹》词,概崇芳艳。
”而描述得较为充分的要算明人许学夷的《诗源辨体》[2],如卷二六:“李贺乐府五七言,调婉而词艳”、“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卷三2:“(李)商隐七言古,声调婉媚,太半入诗余矣”、“(温)庭筠七言古,声调婉媚,尽入诗余”;卷三二:“(韩偓)上源于李商隐、温庭筠七言古,诗余之变止此。
”较之田同之,许氏论及的作家更多,因而更明确地理出以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为主要标志的“渐入诗余”的一条线索。
但许氏在考察的时候,着眼点似在于声调,体式似限于七古。
实际上,这种“渐入诗余”的现象在艺术上有着多方面的表现(不止是声调等少数几个方面);就体裁而论,亦不限于七古,近体诗同样也与词多有接近之处。
此外,许氏论及的作家仍有许多重要遗漏,至少中唐还得包括元稹、白居易等人。
总之,作为一种诗歌走向,“渐入诗余”的现象体现在众多作家、不同体裁的创作中,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
题材偏向绮艳宋人尹觉在《题坦庵词》中说:“吟咏性情,莫工于词。
”清人李东琪亦谓:“诗庄词媚,其体原别。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词的这种特征与其题材的绮艳化密切相关,而中晚唐诗之向词的方向移动,就是伴随着绮艳题材的复兴而出现的。
盛唐诗歌虽偶见对艳情的描写,但其时诗歌的主体风格与词体距离尚远。
中唐以后的诗歌则开始“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彩色的捕捉追求中”(李泽厚《美的历程·韵外之致》),绮艳题材的复兴即是其突出表现。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较早和较多地写作艳诗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
杜牧在《李贺集序》中描述李贺诗风,曾提及“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虽然这只是李贺诗中的一种作风,并不能代表其全部作品,但正是这种诗风开启了中晚唐诗歌的绮艳作风。
李贺集中写闺阁、宴集,而带有脂粉气息、充满感官刺激的作品,约有70首,约占其存诗总量的三分之一,如《大堤曲》、《苏小小墓》、《洛姝真珠》、《宫娃歌》、《恼公》、《将进酒》、《美人梳头歌》等,都以绮艳著称,其中有些描写对后来的词都有一定的影响。
如《宫娃歌》:“彩鸾帘额着霜痕。
”欧阳修《虞美人》将其变化为“风动金鸾额”;又如《苏小小墓》:“风为裳,水为佩。
”姜夔《念奴娇》袭用其字面:“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这些都是对女性的描写,带有脂粉气。
至于《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则通过歌舞宴集等场面、氛围的塑造,创造一种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感官刺激,而这种描写亦曾多次出现在词中,如苏轼《浣溪沙》:“小槽春酒冻真珠。
”秦观《江城子》:“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都对李贺诗有所借鉴。
李贺开启的这种绮艳诗风,直接影响了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创作。
温庭筠诗最主要的两类,一是乐府,一是近体,而乐府诗更具有特色。
明代曾益编集《温飞卿诗集》,第一卷收诗26首、第二卷收诗27首,皆为乐府;第三卷前三篇:《春晓曲》、《猎骑(曲)》、《西洲曲》,是与前两类风格完全一致的乐府诗。
可能为求各卷篇数大体匀称,而置于第三卷开头。
以上56首乐府诗,除《公无渡河》等9首外,其余所写内容皆不外爱情、妇女、宴会、歌舞、游乐、花柳之类,色彩浓丽,作风与李贺诗非常接近,这与他本人的词风也很接近,如温诗《江南曲》:“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这种描写即出现在温词《南歌子》中:“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又如《咏春幡》:“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
”而温词《菩萨蛮》也有类似的描写:“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至于温诗《春晓曲》则因“柔艳近情,词而非诗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甚至被采入诗余。
即使是其以主要笔墨写边塞的《遐水谣》、《塞寒行》,其末尾亦落到闺中的思念,这种写法正为《花间集》一些写边塞的词所承袭。
李商隐诗有少量风格逼肖长吉体,但多数变化较大,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哀感顽艳,最具创造性。
这些无题诗有些可能有寄托,但至少表面看来不离风情,说它是爱情诗亦无不可。
就抒情性而言,这些诗较之李贺等人的诗大大增强,对于侧重表现内心中深曲情感的一些词人,影响尤深,乃至多被后世词人化用,如其《无题》中写少女“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被晏几道变化为“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生查子》);又曾被贺铸《迎春乐》化用为“明月待欢来,久背面、秋千下”。
除了无题诗,李商隐另有其他形式的绮艳之作,也有近词的特点,如《代赠》之代言闺愁,亦与词的风味类似:“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宋代晏殊在《清平乐》中化用为:“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石延年也在《燕归愁·春愁》中加以化用:“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迭在眉头。
不知供得几多愁。
”李商隐的无题诗直接影响了稍后韩偓等人的创作。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评义山《有感》时说:“《香奁》寄恨,仿佛《无题》,皆《楚辞》之苗裔也。
”这是把韩偓的香奁诗和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当作有寄托之作,实则未必。
倒是韩偓《香奁集》自序说得明确:“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计。
”严羽据此论定韩偓《香奁集》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沧浪诗话·诗体》)。
宋人张侃则谓:“偓之诗淫靡,类词家语。
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拙轩集》卷五《揀词跋》)实际上不仅欧词“转其语而用之”[3],周邦彦等人也曾用过,如《六丑·蔷薇谢后作》中“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即化用其“夜来风雨葬西施”(《落花》)的诗句。
至于女词人李清照词中更多变化韩诗的句子,如其《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即胎息于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胎息于韩偓《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无论是对少女形象的描写还是对闺中女子心事的抒写,韩诗都对易安词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中也可看出韩诗与词之间的联系。
韩偓《香奁集》中的诗,被后代各种词集收作词的达十一首之多(参看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副编》卷一),更能说明韩诗与词之间的联系。
不仅是李贺、温庭筠、李商隐、韩偓一系,诗歌的取材与作风近词,元稹、白居易也有许多类似作品。
元、白自称的“小碎篇章”(见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有相当部分作品属于艳情诗,所谓“缘情绮语者,亦往往有之”(白居易《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
这些作品篇幅短小,风情宛然,与词的距离很接近。
如元稹《古艳诗二首》(其一):“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其二):“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这种以宋玉自许、以阮郎自命的口吻与后来的词人十分接近。
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写的是采莲女子,属于传统题材,但在白诗中,爱情场面的描写取代了此前诗歌中出现的劳动场面,这与皇甫松在词中的描写很相似:“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子》)晚唐的杜牧曾借李戡之口,把元白的绮艳之作斥为“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李戡墓志铭》)。
实际上他本人不乏同类诗作,所以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反讥:“(杜)牧风情不浅,如《杜秋娘》、《张好好》诸篇,‘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白几何?”杜牧的好友张祜也在《读池州杜员外杜秋娘诗》中说:“年少多情杜牧之,风流仍作杜秋诗。
”只不过,杜牧风情之作简练含蓄,较少具体描绘,格调稍高于元、白,但他的生活作风和一些抒情小诗,与后来的词家更接近,他的那些风流韵事成为词中常用的典故。
他本人在后代词作中,甚至以才子词客的形象出现。
如其《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晏几道“天教命薄,青楼占得声名恶”(《醉落魄》)、秦观“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梦扬州》)、贺铸“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雨中花慢》),用的就是有关杜牧诗歌创作和风流韵事的典故。
杜牧那些风情宛然的词句,词人们更是频频化用,如《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描写,就被秦观《八六子》化用为“春风十里柔情”,姜夔《扬州慢》词则用“春风十里”,指经过昔日繁华而今变为废墟的扬州大街,构成今昔对比的效果。
清人丁仪《诗学渊源》卷八曰:“(韦庄)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
”就韦诗的渊源而言,其嫣然绮丽的一面颇有元白诗的作风,有些诗歌表面上着色并不浓丽,也能引发艳情的联想,韦庄《中渡晚眺》:“魏王堤畔草如烟。
”一如白居易《魏王堤》:“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在隐约其辞的景物之中,似乎有某种情事存在,近于花间情词,所以韦庄又把它写进《菩萨蛮》词中:“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韦庄诗在风流中又不无豪放之致,与元白相比显得较为典雅,而与杜牧写艳情又不乏风骨的作风很相似。
如韦诗《南邻公子》:“醉凭马鬃扶不起,更邀红袖出门迎。
”这首作品中所塑造的公子形象,颇有杜诗豪放风流的特点,似与杜牧《寄杜子》:“且教红袖醉来扶……豁得平生俊气无”,存在着一定的渊源。
而这种公子形象也一再出现在韦词中,如《浣溪沙》:“满身兰麝醉如泥”;《天仙子》:“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至于韦庄《菩萨蛮》:“满楼红袖招。
”也塑造了这种公子形象,与杜牧《南陵道中》中的描写神似:“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从中唐到晚唐,诗歌中不仅写闺阁和男女之情的作品增多,且脂粉香泽之气也渗透到了咏物写景、赠答送别等题材,这也是诗与词接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