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四.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代: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
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
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
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
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
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
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
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
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给事中,官名。
为门下省。
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
(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洛宁县东宋镇中王园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感悟并背诵这首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个美丽的节日,飘来桂花的馨香,洒向人们皎洁的月光。
美丽的嫦娥在仙宫徜徉,玉兔在桂树下捣制良药,医治人间的抑郁忧伤,这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里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惆怅,中秋节里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中秋词《水调歌头》。
【相关链接】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2. 宋词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盛于宋。
也称曲子词(原为和乐演唱)或长短句(和诗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卜算子》等。
3. 写作背景: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
作者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二、初读感知:1、听老师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速度,节奏,韵脚)3、指名读(两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体会,看看哪位同学更能引起你的遐想?)4、齐读(注意语速,节奏,韵脚,力争做到字正腔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诗人这首词作于什么时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一部分是不是词的正文部分?三、合作探究:①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上片:望月(写景).一借景抒情下片:怀人(抒情).-情景交融③二读: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有板有眼四、欣赏品味,师生互动:①活动二: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5水调歌头
原文翻译
•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 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 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 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 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 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 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 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 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 色。
检测
1、给红色的字注音: (què )区 玉宇 (yǔ ) 宫阙
朱阁 无眠
分于“阕” 字 gé) (
(miá ) n
绮户 婵娟
(qǐ )
n (chá )
• • • • • • •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C 3、 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 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 答案: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 词牌名
情感内涵: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 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 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水 调 歌 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包含了怎样的人生 感悟?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 事情,人生有欢聚,必然有离别; 这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 是自然规律。表现了词人由心中 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 之想的心理变化。
巩固练习
• 6、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月诗词拓展:
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精品课件(人教版)
谢谢观看!
谢谢大家!
chán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 辙也已七年没有苏苏见轼辙的面的弟。字弟中秋对月,到怎天能亮不思绪万千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 啊。我本想驾着长端风起回酒到杯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 寒随着。人那什在么么舞,年动就月,让,此我什日情在么子此人日之景间子意,的。。什月暗经么光含受地下多不方翩好住能翩的比起得舞上吧人,月世那光间清清下呢朗作朗?的者身影影起子舞也的
哪里比的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睡意月的亮人转。过月朱亮红啊色在,的你楼雕跟阁花人,的们低窗该低户没地有挂什在不么雕能怨花入恨窗睡吧户?上为,什照么着总那是没 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只悲是欢希离望合,月亮也有 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 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 月光了。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 头》一出,余词尽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Shèng(旧读shē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悲欢z离hu合ǎn,月有阴晴圆qǐ缺,此事古难m全iá。n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诗词曲五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研讨课教案_11
水调歌头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描写月光的语句,牢记并运用哲理名句,理解感悟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这首诗。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难点】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导入正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
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
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
二、作家简介、写作背景三、小组讨论:1.学生阅读本首词2.小组讨论本首词的大意3.学生齐读四、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一)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对照课文注释书面翻译全文,让他们交流,教师提供译文参考校对:丙辰年中秋之夜,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了这首词,并以之怀念弟弟苏辙。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以及“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诵,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2、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我教学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
需要简单介绍有关词的知识并增加学生朗读时间。
此外对于十多岁的初中生来说,品味诗词更是一个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40秒)。
八年级语文下册25水调歌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水调歌头课名水调歌头学科(版本)人教版章节第五单元第25课学时1学时年级八年级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苏轼的几篇文章,对苏的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点: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措施:不断的诵读,让学生自主理解和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新课导入教师点拔,学生回忆齐背诵《浣溪沙》、《记承天寺夜游》学生既复习了苏轼的文章,回展示有关背诵的文章,和有关月亮复习导入来导出古诗词中写月的篇章。
让学生回忆举例有关写月的诗句。
忆了苏轼的创作风格,又积累了文学诗句。
的诗句。
检测预习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从参考书、练习册、课下注释中向大家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
文学常识的积累,创作背景有助了解课文。
展示作者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阅读词文1、教师范读全词。
2、学生自由试读。
3、学生齐读。
4、播放配乐FLASH动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及音乐美。
(可以边看画面边想像词的意境)5、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词意。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4) 全班齐读3、疏通全文(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4、能力训练(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1) 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7、学生总结(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三、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水调歌头》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25页)
之深。 • “朱阁”“绮户”与上片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 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
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任务二: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文汪 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 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
(5)把握节奏: 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6)适当重读: 关键词语或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要重读。
任务一:诵读全文,理解词意
理解诗意。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用自己的话对词的内容 进行复述。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 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来问一问苍天。不知道 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 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 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任务三:把握意象,体会词中意境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上片写词人远望天上月,抓住“明”“高”“寒”的特点,虚实结 合,想象大胆而浪漫。
下片通过“转”“低”“照”等动词,写出月的移动轨迹。词人笔 下的月,明亮而皎洁,高悬而清寒,美好而浪漫,让人无比憧憬又因其 而落寞怅惘。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幻灯片)
检查课前预习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què) 琼楼( q)ióng绮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不n 胜寒( )sh丙ēng辰(
二、解释下列词语:
)bǐng chén
把:持;端着。
朱阁: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 禁不住。 绮户:雕花窗户。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 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 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 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 有《东坡乐府笺》流传于世。
背景资料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 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 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 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 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 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 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婵娟: 指月亮。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4、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想象以及 “无眠”时的寻思,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 念,显露出乐观旷达的情绪。
拓展探究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四年级上册古诗25首-四年级上册25首古诗。
四年级上册古诗25首(国学精读)1赠范晔南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咏兰花明张羽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3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春草唐唐彦谦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
吹绿东风有一年。
6赠别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8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9 晓日唐韩偓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10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3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4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北青萝唐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滕。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16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7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18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咏田家唐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阅读经典与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阅读经典与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阅读经典与朗诵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朗诵的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清代胡仔评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词美在何处,为何会成为经典。
二、教学重点: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技巧,反复诵读,由浅入深,由句到篇,逐步提高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写作背景:小序。
此文写作目的:第一、怀子由。
一个兼字表明此目的是次要的,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第二、丙辰中秋,即熙宁九年,公元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政治失意。
(二)朗读指导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男女分读上下阕)宫阙( ) 绮( )户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重音和节奏。
(听范读)1、师举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重音放在“几时”、“问”上。
“几时”拖长音节,读出无可奈何感。
“问”重音轻读,读出压抑苦闷感。
2、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读课文,有情有味,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小组挑战赛)通过诵读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怀。
(提示:A: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词曲五首
四.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文学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评价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八下语文古诗集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