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中药制剂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而错误的煎煮方法则可能导致中药的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因此,正确的掌握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煎煮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中药煎煮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煎煮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首先是中药材,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并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其次是煎煮器具,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煎药壶或者煎药罐等器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煎煮器具。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清水和火源,确保煎煮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其次,煎煮方法。

在进行中药煎煮时,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以确保中药的药效。

首先是水量的控制,一般来说,中药的煎煮水量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水量要能够覆盖所有的药材,并且留有一定的余量。

其次是火候的掌握,煎煮中药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来控制火候,一般来说,煎煮时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的时间。

最后是时间的控制,不同的药材和用途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煎煮时间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和药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控制。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煎煮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首先是煎煮过程中要保持通风,避免药味过重影响身体健康。

其次是煎煮过程中要保持专心,避免因为疏忽而导致中药的药效降低。

另外,煎煮后的药液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保存和使用,避免药液变质影响疗效。

总之,正确的掌握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备工作、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煎煮方法,确保中药的疗效。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中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煎煮和使用,保障自己的健康。

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

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

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小编说:现代将方药第二次煎煮,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的方法,习称“复煎”“再煮”“翻煎”“翻渣”等,这种煎服方法在古代绝无仅有,事实上古人的煎服方法,都不是一天一剂,复煎两次服用,而是根据具体病情、体质及药物特性,运用灵活的煎服方法。

现在服药以一日两次为常规,古人则根据病情,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常以一日三次为最多,甚至更多次服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汤剂的煎服方法。

中医方剂的煎服法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服法,颇为重视。

我们在学习经典及古代方书的时候,大都重视其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往往忽略了方药的煎服方法。

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对此有详细论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

此其总诀也。

”只有正确掌握煎药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的疗效。

否则“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

盖病家之常服药者,或尚能依法为之;其粗鲁贫苦之家,安能如法制度,所以病难愈也。

若今之医者,亦不能知之矣,况病家乎?”“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不得其法,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现在汤方的煎服方法,形成一种整齐划一的方法:将饮片放进砂锅等煎药器皿中,加水浸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半小时,武火煎开以后改为文火,煎煮约30~40分钟即成,倒出药汁;然后再加水与药面平,再煎一遍,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分开两次早晚服用。

或者将中药煎三次,三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三次喝。

《方剂学》教材中的煎药方法:“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煮沸后改用微火,以免药液溢出及过快熬干。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

”现代将方药第二次煎煮,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的方法,习称“复煎”“再煮”“翻煎”“翻渣”等,这种煎服方法在古代绝无仅有,事实上古人的煎服方法,都不是一天一剂,复煎两次服用,而是根据具体病情、体质及药物特性,运用灵活的煎服方法。

浅谈中药煎汤方法及注意事项

浅谈中药煎汤方法及注意事项

经验交流184 2015年16期浅谈中药煎汤方法及注意事项汤祖万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浙江萧山311261摘要:本文讨论中药煎汤方法及注意事项,从煎药器具选择,煎药用水量,煎煮用火,煎煮次数、煎出量,煎煮时间,分类煎煮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药方法,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掌握好煎药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关键词:中草药;煎法;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184-011 一般资料笔者在临床上调研发现很多患者服用中药汤剂,85%的患者在煎药方法上有很多错误,影响疗效。

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的方法转入到汤液内。

煎药还要要注意一些技巧方法。

通过学习有关文献收集整理将药汤剂煎法简述。

2 煎药方法煎药器具选择,[1]宜选用陶制品作煎药器具,传热速度适中。

煎煮药必须掌握好火候,有武火、文火之分,对质地轻、升散、易挥发的药用大火先煎,煮沸后改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对质重、沉降、滋补药,用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煎约5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药液之中。

某些药只有经过小火慢煎才能降低或解除其毒性。

煎药选用自来水、井水或干净的溪水。

每剂煎2次,第一次的加水量约为药料体积的3倍;第二次的加水为药量的一倍。

对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如矿物药、贝类药等,则需煎3次。

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成分性质,质地,药量适当增减。

解表药第一次煎10~15min,第二次煎10min;滋补药第一次煎30~40min,第二次煎25~30min。

滤取药汁将煎好的药锅离火3分钟后滤取药汁,因有些药的有效成分冷却后变成大颗粒容易沉淀而被弃之。

滤药一定要用纱布网罩,可以滤除药汁中的杂质;分类煎煮:对质地坚硬的贝壳、矿石类药较其他药先煎15~30分钟,水牛角则要先煎3小时。

剧毒药先煎2小时以上,口尝无麻舌感为度。

对含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

后下,对一些细小、有绒毛的饮片煎药时使用纱布包煎。

简论中药汤剂的煎煮原则及注意事项

简论中药汤剂的煎煮原则及注意事项

煎药原则 , 选择适 当的煎药器具 , 学的煎药方法 , 注意煎药 中的一些事项。 科 并 【 关键词 】 汤剂 ; 煎煮 ; 注意事项
『 中图分类号] R 8 f 25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5X 2 1 ) — 10 0 62 91 (000 02—2 7
随着 中药现代 化的快速发展 , 传统 的汤剂 已被片剂 、 散
第 l 卷 第 7 6 期
Vo .6 I1 No 7 .
中莲药导般
Gudn o ra fT a iin l h n s d cn n P a ma y iig J u n lo r dt a C ie e Me iie a d h r c o
21 00年 7月
J l.0 0 uy2 1
应 根据药量 的多少 、 吸水程度及需 要煎煮时 间的长短而定 。

剂、 注射剂等现代剂型所取代 , 现代剂型虽然在服用 、 储存和
般头煎加水 方 面比较方便 , 但它们却不能根 据患者的症状和病
程不 同而随意增 减药物 , 而汤剂却 能更 好的符合 中医“ 辨证 论治” 的治疗原则 , 要达 到和发挥 中药汤剂 的最大优点 就要 把好 煎药关 , 煎药是 中药汤剂在使用前 的最后一道工 序 。 中 药的煎药方法 十分 重要 。 明代 医家李 时珍说 :凡 服汤药 , “ 虽 品物专精 , 治如法 , 修 而煎药 者鲁 莽造次 , 水火不 良 , 火候 失
须身体健康 , 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
1 煎药器具 的选择 . 2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 , 因陶器与药物
中所 含 的成 分 不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出 的 汤 剂 质 量 好 , 上 砂 煎 加

从中药药剂学角度析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

从中药药剂学角度析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

中药煎煮过程实质上是溶质从药材 固相传送 到溶液相 中的传质过程, 按扩 散原理 , 可分 为 4个阶段 : ①浸 润阶段;
②溶解 阶段 ; ③扩散 阶段 ; ④置换阶段。而影 响这 四个阶段 的工艺参数为 : ①药 材粉 碎的粒度 ; ②溶剂 的用 量和提取次 数; ③浸润 ; ④提取 温度 ; ⑤提取 时间 ; ⑥提取 压力 ; 浓度 ⑦ 差。
炭 工 业 局 职 工 医院 。 3 0 4 07 0
稍予捻转即易得气 。一些较为敏感 、 反应大的穴位 , 如十二
从 中 药 药剂 学 角度析 中 药汤 剂 的科 学 煎煮
贵州水城 矿业( 团) 司总 医院(5 0 0 柏 集 公 5 30 ) 凯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实践 中应用最广 泛的一种剂 型。 和西药相比 , 汤剂充 分体现 了 因人 而 异、 随症 加减 的灵 活
3 结 语
热证 : 针刺时针 体 自动 向穴位 的外 部 移动 为“ 针” 顶 。 顶针为热 , 多属实热证 , 当浅刺不留针 , 热则急之 。“ 诸热 刺 者, 如以手探汤” 《 (灵枢 ・ 九针 十二原》 之意 。如热甚 者 , ) 加 肺、 胃井穴少商 、 厉兑点刺 出血 , 助以泻热祛 邪作用 。
程后再行针刺 , 收效甚佳 。 2 3 因选用穴位不 同得气不 同 : . 人体 腧穴不 是孤立 的 、 散 乱的 、 表浅的点 , 而是相互联 系、 有一定系统性 、 规律性 。不 同的腧穴对人体机 能的影响不 同。如合谷 、 三里 、 足 曲池 、 内关 、 阴交等 穴 , 三 只要取 穴准确 , 刺激 的深度 、 度适 当, 角
3 汤 剂 煎煮 常 规
但如果在煎煮过程 中不注意操 作规程 及各种禁 忌 , 它轻则 会降低药物疗效 , 重则会引起不 良后果。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加水煮沸:将适量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

2.慢炖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煮约20~30分钟。

在慢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加水。

3.加水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水沸腾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适度煮沸。

4.倒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倒入另一个锅中煮沸,反复倒煮数次,以提取更多有效成分。

5.点煮:先将药材放入几倍水量的锅中煮沸,煮沸后立即用小火继续煮沸10~15分钟,然后立即倒掉水,再重新加入药材和水煎煮。

1.黄芩:先用凉水浸泡黄芩15分钟,然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
30~60分钟。

2.板蓝根:将板蓝根先用水煮沸,水沸腾后用小火煮沸5分钟,然后焖煮约30分钟,最后滤出板蓝根渣。

3.木通:将木通先用开水加热,煮沸后焖煮约10分钟,煮熟后焖煮约30~60分钟。

4.乌梅:将乌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5分钟,再用大火煮沸,最后滤出药渣。

5.石斛:将石斛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15分钟,然后用大火煮沸10分钟,最后滤出药渣。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药材的性质特殊,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才能提取出药效成分。

而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煎煮效果。

总之,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制剂方法,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煎煮方法,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煎煮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药材的损失。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一、背景介绍中药汤剂是中医药的主要剂型之一,是以中药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方组制而成的。

在中医治疗中,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它具有调理气血、益脾胃、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

中药汤剂的煎煮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煎煮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1.选料中药汤剂的选料一般是由中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选择合适的药材是确保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第一步。

在选择药材时,应该注意药材的质量、产地和保存情况,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2.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药医师会制定配方,确定各种药材的用量和比例。

配方的合理性决定了中药汤剂的药效,因此中药医师在配方时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3.研磨研磨是将选好的药材进行研磨成细粉的过程,研磨的粗细程度会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

一般来说,粉末的细度应该根据中药汤剂的不同剂型和煎煮方法来确定,煎煮时间短的中药汤剂粉末可稍稍粗糙,时间长的中药汤剂就要求粉末比较细。

4.煎煮方法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主要有研磨煎煮法、同煎煮法和不研磨煎煮法三种。

其中,研磨煎煮法是将配好的中药粉末放入水中煮沸,直至水剩余一半,即为煎煮完成。

同煎煮法是将各种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不同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不研磨煎煮法是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5.时间与火候煎煮中药汤剂的时间和火候是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药材和配方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和火候。

一般来说,需要较长时间煎煮的药材应该选择小火慢煎,以充分释放药性;而需要较短时间煎煮的药材可以选择大火快煎,以尽快提取有效成分。

6.过滤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过滤出来,去除草药渣和杂质。

一般采用纱布过滤纯净后的中药汤液,以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

7.储存中药汤剂煎煮完成后,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

浅谈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

浅谈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
2 煎药的用水量
计算。如《 伤寒论》 中的方剂 , 或以药物的治疗作用来决定加水量 , 如孙思邈所 说 : 为病须 快利 ,所 以少水而多取汛 为病须补益 , “
所以多水而少取汁” 。
煎药时间长短 , 一般与加水量的多少、火力 的大小 、药物 吸
水能力及治疗作用等因素有关 ,但与火力 的大小 控制有密切 的关 系。《 汤剂煎药操作规程 》中规定 的煎药时间详见表 3 。
表3 各类药剂的煎药时间 mi n
汤剂用水量 直接影 响煎药质量。用水过 少,成分不易全 部煎 出; 用水过 多,煎煮时间必然延长,从而使某些药物成分被破坏
或散失。汤剂用多少水应根据药材的量、 质、 性 吸水量、 煎煮时 间、
蒸发量及患者所需量而定。一般头煎加水 至高出药物表面 3 5c  ̄ m 为宜 ,二煎加水至超 过药渣 表面 12c ~ m为宜。加 水量太多 会影 响药物浓度且不宜服用,反之会 限制药物有效成 分充分浸出。
般药剂
滋补调理剂 开始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 使药汁浓厚 , 药力持久
5 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长短 ,历代医家没有明确的说法,一般以耗 水量来
目 前人们广泛使 用的多为硅 酸盐类 的药具,如 陶瓷砂锅 ,其
具有受热均匀、散热慢 ,化学性质稳定 ,价廉等特点 ,故砂锅为 首选煎药工具,其他如玻璃、搪瓷器皿亦可作 煎具使用 。
汤剂煎煮 以多次煎 比一次长时间煎煮效果 佳。一般煎煮两次 能使药物 中 8 % 的有 效成 分溶出,因此 汤剂一般 以煎煮两次 为 0
宜,滋补药可煎 3 。注意服用时要将分次煎 的药汁混 合后再分 次
Chn s n o eg dc l e e r hV 1 0 N .4 Au , 0 2 ie ea dF r in Me ia s a c o . , o 2 g 2 1 R 1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一、中药煎煮传统煎煮方法
•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中药煎煮新煎煮方法
•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方法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制药技术,它包括药材的选配、破碎、清洗、浸泡、炖煮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介绍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水煎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直至药液浓缩。

2.浸泡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使其充分吸水。

然后将浸泡的药材一同加入锅中,进行水煎煮法。

3.煎煮时间控制法: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

如易溶性药物,需要短时间的煎煮,而不易溶性药物则需要长时间的煎煮。

4.冷水煎法:将药材加入冷水中,然后再煮沸。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带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5.蒸煮法:将药材放入蒸汽锅内,用蒸汽加热,使其药液浓缩。

6.砂锅煎煮法: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砂锅放入炉上,用小火慢炖。

7.多次煎煮法:将药材用水煎煮一次,然后过滤药液,再用相同的药材再次煮沸。

重复煎煮多次,直到药材的性能发挥完全。

8.滚煮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至刚刚淹没药材,然后用大火煮沸。

此后调小火慢慢煮沸,直至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9.盐煎法:将药材与适量盐混合,然后加水煎煮。

盐的存在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

10.筛选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煮沸,然后将煮沸后的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将渣滓去除,再进行第二次煎煮。

以上是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的简要描述。

煎煮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需求。

中药煎煮是一门技术活,掌握好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加中药的疗效。

中药煎煮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控制,需要注意火力大小、煎煮时间以及加水的分量等因素。

只有熟练掌握中药煎煮方法,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的中药制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是一种独特的煮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配药:根据医嘱将所需的中药材准备好,按照方剂的比例配好。

2. 沉浸:将药材放入适量的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待药材充分吸水。

3. 加热:将浸泡后的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放入煎药锅中,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沸腾状态。

4. 炖煮:保持药材的沸腾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沸腾时间,一般约煮30-60分钟,使药材充分煮熟。

5. 过滤:将煎好的药汤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利用纱布或滤网去除药渣,获得纯净的药汁。

6. 盖盖:将药汁盖好,保持密封状态,防止药汁氧化或受到外界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应控制好煮药的火力和时间,避免出现煮沸过度或煮沸不足的情况。

同时,在煎药过程中应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溢锅和煎煮时间过长。

此外,对于有些需要先炒或煮沸后添加的中药材,也需要按照具体的煮
药方进行处理。

总之,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保证中药药效的最大发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药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具有剂量方便、易于储藏等特点。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汤剂品质和药效。

下面重点介绍10条关于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详细描述。

1.选料选用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污染的药材,按照处方所需量准备。

对于粉末剂和现代制剂,要保证质量合规,购买合法经营的产品。

2. 清洗用清水将药材洗净,干坚果类药材可以先用清水浸泡2-3小时,保持水位高于药材,再用清水冲洗。

3. 切片药材要按要求切片,马蹄形、长条形、斜切或整干等不同形式均需根据处方要求进行处理。

4. 加水将切好的药材加入适量清水,一般为使用药量的8-10倍,大枣等药材可加入冰糖,煮出的汤苦涩者,可加枣仁、桂圆等食用即可。

5. 入锅将加好水的药材放入专用陶瓷煎药罐或不锈钢锅中。

锅子一定要干净,煮药前可以将锅子先焙热一下,排除残留的脏东西和异味,避免影响药材汤剂的质量。

6. 加热将药材和水一起煮沸,转中小火,保持微沸或慢煨,药材不得煮过头。

7. 收汁待浓度适宜后(火炉煎1.5小时,炉温控制在90-100℃;加压蒸煮15分钟,炉温控制在110-120℃;机械煮制2-3小时),用滤网过滤,压榨余汁,连接过滤袋后挤干,取汁。

8. 加药部分汤剂煎煮完后,还需要再加入一些药材或制剂,此时应坚持清洁和卫生的原则,保证不污染药材。

9. 再煎加药后再次加水,按照上述煎煮流程再次煮制,依照处方要求选择慢煨或急火加热。

10. 加工待煎制好的药材汤剂放晾,倒入容器中盖紧,可保鲜至一周左右,也可进行其他加工处理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更便于保存和使用。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处方操作,保证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以保证煎制出的中药汤剂具有较好的效果。

谈谈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

谈谈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

谈谈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发表时间:2013-07-24T09:20:46.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陈丽[导读] 中药大部分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性,因此水洗可使药物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成分丢失,水洗还可使粉末类药物和辅料丢失。

陈丽(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合浦 5361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有效地提高中药汤剂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

方法观测本院多年来中药汤剂的煎煮。

结果正确选用煎煮器具和溶媒、适当用水量、煎煮火候、时间与次数,以及某些药物特殊煎煮等处理、可有效地提高中药汤剂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降低毒副作用。

结论中药汤剂煎煮时必须要注意煎煮方法。

【关键词】中药煎煮有效成分溶出疗效【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327-02 前言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人们对部分西药耐药性的恐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药汤剂来治疗疾病,特别是小孩和慢性病的病人。

但是,中药汤剂煎煮不当,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采用最佳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能更好地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认为煎煮中药汤剂必须注意如下几点:1﹒煎煮器具煎煮中药应以陶瓷、搪瓷,或砂锅为好,它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好,且受热均匀,并有保暖性,是煎煮中药的理想器具;不锈钢化学性质虽稳定但煎药火候难控;其它较活泼金属,如:铝、铜、铁这些器皿,是不可使用的,因为铝、铜、铁、的氧化物及盐类本身就是中药。

如白矾([KAI(SO4)2.12H2O]、胆矾(CuSO4.5H2O)、自然铜(FeS2)等,具有一定的药效,常与病情不合,而且,这些金属可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用水煎药一般认为新鲜洁净的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但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的矿泉水,因个别金属离子可以和生物碱、苷类、鞣酸,发生化学反应,有条件的最好选用纯净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自来水含氯高,有氧化性,易与中药中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最好煮沸放凉后使用。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第一步:准备中药材。

根据所需用量,选取各味中药材,清洗干净,分类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第二步:加水。

将活水和冷水混合,以室温或低温状态加入药材盒中。

如果是煎煮高温药物,则只加活水;如果是煎煮某些脾胃虚弱的人群,建议在加水时,加入少量的中药材,以免过度煎煮,去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第三步:加入糊精。

为了把中药中各种成分调入汤汁中,需要在加水之后,加入适量的糊精,糊精的选择根据中药的性质,和患者的年龄来确定。

第四步:煎煮。

将汤汁放入锅中,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调小火煮上10-20分钟,煎煮时间需根据药材的种类、患者的年龄
和体质等来考虑,老年人的建议煎煮时间较短,以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

第五步:过滤汤汁。

煎煮完毕后,可使用布袋或过滤器将汤汁过滤,过滤后汤汁可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糖、咸鱼等食材,进行调味,以便让患者体验不同的口感。

总结:本文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包括准备中药材、加水、加入糊精、煎煮和过滤汤汁五个步骤。

正确按照以上步骤准备
中药汤剂,可有效地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摄入量,达到根治病症的目的。

中药煎煮方法范文

中药煎煮方法范文

中药煎煮方法范文中药煎煮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疗法之一,也是传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药煎煮是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通过煮沸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讲解中药煎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煎煮方法:1.准备材料: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药材和相应的配方。

将药材清洗干净,有需要的话可以将其泡浸一段时间以去除杂质。

2.计量药材:根据医生的建议,准确计量所需的药材,一般建议使用称量工具进行精确计量。

3.加水煎煮:根据药材的性质和需要煮的时间,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药材的3-10倍。

煮药过程中最好使用陶瓷或不锈钢锅,避免金属容器使用。

4.温火煮沸:在中小火的情况下,加热水药混合物,待水开始冒泡后,转为小火慢炖。

不建议使用大火煮沸,避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流失。

5.炖煮时间:根据药材的不同,煎煮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草药需要煮沸后继续保持沸腾10-15分钟,木质材料需要更长的时间,约30-60分钟。

6.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可以用纱布过滤药液以去除药渣。

7.儿童及老年人调整用量:根据儿童和老年人的体质和用药需求,调整药材的煮沸时间和用量。

8.用药顺序:多味中药材煎煮时,根据其功效和特性,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先放入一些药材,再逐渐加入其他药材,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注意事项:1.控制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特性和需要提取的成分,控制好煎煮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过短则可能无法提取足够的药效。

2.控制用水质量:所选用的水最好是纯净的水或饮用水,避免使用附加有杂质的水源。

3.控制用药温度: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建议在炖药时保持水温约在80-100摄氏度。

4.不同药材的煎煮顺序:药材的煎煮顺序根据药材的特性和功效确定,遵循先煎后下,先用草药后用根茎、果实等的原则。

6.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特别谨慎使用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伤害。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

【科普】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其中,药材的煎煮过程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汤剂的煎煮知识,包括其背后的原理、煎煮的工具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汤剂的制备过程。

第一部分:中药汤剂简介1.1 中药汤剂的历史中药汤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甚至早于文字记载。

早期的中药煎煮可能是基于观察草药的效果,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的。

古代医家如《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中药方剂,这些方剂的使用经验被传承下来,为后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 中药汤剂的疗效中药汤剂在中医治疗中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验证。

它们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慢性疼痛等。

中药汤剂的疗效常常表现为症状的明显改善、病程的缩短以及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的提升。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自然、温和而有效的方法。

虽然中药治疗的机制和效应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它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部分:中药煎煮的原理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原理和方法是确保中药汤剂有效性的关键。

中药煎煮的原理基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煮沸水提取。

以下是中药煎煮的主要原理:1.温度控制: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精确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不同的药材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煎煮,以释放其有效成分。

一般来说,开始时将药材加入冷水中,然后逐渐升温。

这个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确保其稳定性和疗效。

2.时间控制:煎煮时间是决定中药汤剂浓度和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以确保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

医师通常会根据处方中的药材和治疗目标来确定煎煮时间。

一些药材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煎煮,以保证提取所有药效,而其他则需要较短的时间。

3.提取药效成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包括挥发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不溶性成分。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古代沿用至今,其特点为便于吸收、取效较快,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而错误的煎煮方法则会大大损失中药药效,那么,您知道中药该怎么煎才最好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欢迎阅读。

一、容器的选择煎煮容器以砂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其次为不锈钢锅、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二、预处理第一步:“看” 。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

将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凉水浸泡20~30 min ,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冬季可用20℃-30℃的温水浸泡,但应注意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使某些药物变性。

三、煎煮1、煎煮用水:现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或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浸过手背即可。

煎药的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再加水重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具体应根据药物性能而定,如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而滋补药宜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4、煎煮方法: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

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因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处方上一般会加以标注,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中药煎煮的方法

中药煎煮的方法

中药煎煮的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效的发挥。

正确的煎煮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药效的最大化,还能够减少药材中的毒性物质,使药物更安全有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药煎煮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准备工作。

在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药材和器具。

药材应当选择新鲜、质量好的,需要根据处方准确称量。

煎煮器具一般包括煎锅、清水、火源和计时器等。

其次,水量控制。

煎煮中药时,水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水量的多少应当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处方要求来决定。

一些药材需要大火煎煮,水量相对较多,而一些药材则需要小火煎煮,水量相对较少。

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水量的变化,及时添加或减少水量,以保证煎煮的效果。

然后,火候掌握。

火候的掌握是煎煮中药的关键。

一般来说,煎煮中药的火候分为大火、中火、小火和微火四种。

在煎煮不同的药材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性质和处方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火候。

一般来说,煎煮药材时,首先要用大火煮沸,然后再转小火煎煮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最后,时间控制。

煎煮中药的时间控制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煎煮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1小时之间。

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用计时器准确计时,以保证煎煮的效果。

总之,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药物的安全性。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保证药效的最大化,减少药材中的毒性物质,使药物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在进行中药煎煮时,需要注意水量的控制、火候的掌握和时间的控制,以保证煎煮的效果。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掌握中药煎煮的方法,发挥中药的疗效,保护人们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儿童医院药剂科,212300【作者简介】钱荣军(1969-),男,江苏丹阳市人,主管中药师,大专。

刍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钱荣军【关键词】 中药;汤剂;炮制方法【中图分类号】 R 2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044(2005)03-0243-02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一语道出了煎药方法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中药汤剂还是病家带回去自己煎,他们并无此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调剂人员就应当在合理用药方面认真、细致地指导患者,以取得临床的最佳疗效。

笔者就煎药方法上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煎药的内容包括了:操作要求、器具的选择、火候、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药用水及加水量、特殊药物的处理等。

1.1 煎药的操作要求(主要对专职的煎药人员) (1)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把药罐和所有用具洗净,并把特殊药物分别处理,根据指定时间按先后煎煮,急症的应随到随煎。

(2)核查对联单的姓名、性别、日期、病区以及冲服药物等,以防遗漏、搞错。

(3)有毒性、烈性药物的,应有明显标志,煎完后洗刷干净至无味。

1.2 煎药的器具 煎药的器具与汤剂亦有密切的关系。

《本草纲目》曾道:“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

”现在选用器具时,当选用性能稳定,传热均匀的器具,如陶、瓷类锅、玻璃器具或搪瓷锅等。

不宜用铁、铜、铝质的器具,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像石榴皮、地榆等富含鞣质,有很多的酚羟基,与铁可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化合物易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有机酸则生成盐。

1.3 煎药用水及加水量1.3.1 煎药用的溶媒 主要为水,也有加酒或其他的,如胶艾汤、炙甘草汤、桥楼薤白半夏汤等须水酒混煎,槐花散则用清米饮。

古人在煎药用水上极为讲究,如《伤寒论》记载有“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等。

而《本草纲目》中细分了四十二种之多,并指出“观浊水流水之鱼,与清水止水之鱼性色迥别;淬剑染帛,各色不同;煮粥烹茶味亦有异,则其入药其可无辨乎!”明确强调了水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虽不用似古人般讲究,也应选用少含矿物质、洁净、无味的水,如自然水、井水、洁净的河水等。

1.3.2 加水量 根据药物的质地,如全草、叶、花类水量宜多些,果实、种子、介石类水量可少些。

加水过多病人不宜服用,过少则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

一般加水至超过药面一寸左右为宜,二煎可适当少一些。

1.4 饮片的浸泡时间 饮片煎煮前应当以冷水浸泡一般时间,目的是使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扩散溶出,同时可避免组织中的蛋白质在煎者时发生凝固,淀粉粒糊化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其泡的时间可根据药物的质地确定,对松泡的花、叶、全草类一般为1小时左右,质地紧密的根、根茎、种子果实类可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但要注意的是夏季时间不可太长,以防变质。

1.5 煎药的火候 所谓火候即火力的大小,习惯分为“文火”和“武火”。

不同类的方剂,其煎药火候也有区别。

一般来说,解表药:用武火速煎,“气足势猛”,药力迅速;一般性药:先武火煎沸,文火慢煎,有效成分可充分煎出;调理滋补药;亦武火煎沸,文火久煎唯时间更长,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文火久煎还可以降低毒性,如:川草乌、附子、狼毒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方剂都可套用,如: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就不能武火煎煮,而是以微火煎煮。

银翘散的用法中就指出:“肺药宜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

”1.6 煎药的次数及时间1.6.1 汤剂的煎煮的次数 一般为2~3次,分次可形成浓度差,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实验已证明:煎煮二次可煎出成分的80%~90%,1次煎煮不能形成有效的浓度差,有效成分的溶出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1.6.2 煎药的时间 可根据治疗作用来确定,古人在这方面也颇为讲究。

如:地黄饮子可治疗机窍不灵,升降失度的喑痱症,其方药为一派重浊之药,要求煎煮时切勿过煮,数滚即服,目的为取其轻清之气,易升降迅达经络,流走百骸,以交阴阳。

大致上解表药:头煎10~20min,二煎10~15min;一般药:25~30min,二煎20~25m in;调理滋补药:头煎30~35min,二煎20~25min 。

煎药时间还与加水量、火力、药物的质地有关。

1.7 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兑服、煎汤代水等,为处方中常见的脚注。

值得一提的是后下药,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如薄荷、砂仁等)和受热易破坏的成分(如钩藤、大黄等),笔者的体会是先浸泡,待其他药临煎好5min 前加入,如此喝时就觉得香味很浓。

在调剂工作中还需注意一些根据具体病症特殊处理的,如:大黄在用作攻下积滞药(大承气汤)时宜后下,但在大陷胸汤中大黄却应先煎,因大陷胸主心下水食,水饮在胃。

古人认为:“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

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不同如此。

”类似的还有茵陈蒿汤中先煎茵陈,小陷胸汤先煎栝蒌实,麻黄类方剂皆先煎麻黄,且撇去浮沫,枳实薤白桂枝汤先煎枳壳、厚朴。

古代医药家这种结合实际的分析对我们有很大启迪,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

不同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比较张 健【摘 要】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差别及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HP LC)法监测60名患者的血药浓度,并用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

结果 三个年龄组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有63%患者达到治疗窗内。

结论 常规剂量下,不同年龄组的血药浓度差异无显著性,医师在用药时较为合理。

【关键词】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R96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044(2005)03-0244-01 卡马西平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亦是我院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最多的药物之一。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组如儿童,中青年,老人的药物处置能力有较大的差别。

所以为了解在常规剂量下,我院不同年龄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的差异性及医师的用药水平,我们将儿童,中青年,老年三个年龄组患者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常规服用卡马西平患者,剂量不尽相同,且均已达稳态(因漏服、多服等原因致血药浓度异常者未列入内),按年龄分为<18岁,18~59岁,>59岁三个年龄组,各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2.15±2.81)岁,(33.25±10.36)岁,(70.15±6.19)岁。

各组随机抽取20名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

1.2 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HP L C)法。

色谱柱:No va~ Pakc18柱,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0.01M,pH3.5);甲醇(50∶50),柱温:20℃,流速:1ml/min,监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L L。

所有患者均于早晨服药前抽取静脉血3m l,再取血清0.1ml,加pH7.6磷酸盐缓冲液0.1ml,乙酸乙酯5ml,混匀离心,取提取液4ml,60℃水浴吹干,再加100L l流动相复溶,进样。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 SS10.0软件进行,采用多组秩和检验。

2 结果2.1 不同年龄组患者血药浓度比较 经监测,不同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L g/ml)分别为:<18岁为4.6675±【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药剂科,222100【作者简介】张 健(1965-),男,江苏赣榆县人,主管药师,大专。

3.3263;18~59岁为6.2115±2.6793;>59岁为6.124±2.8550。

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710 P>0.05)。

2.2 不良反应 本组60名患者,其中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4~12L g/ml的38名,占63%,低于某院的81%[1]。

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复视,嗜睡等,且均为>10L g/m l,但由于例数太少,未做组间的比较。

3 讨论从本文资料中可以看出,在我院医师所给予的不同常规剂量下,患者血药浓度并没有因年龄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也从另一方面提示出我院医师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能根据患者年龄情况而给出不同的剂量,以使患者总体的血药浓度维持正常范围内。

60名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内的只有63%,此外,即使在同一年龄组,如<18岁组,最大与最小浓度之间相差高达8倍,这进一步提示卡马西平浓度监测的意义性。

而不良反应患者浓度均>10L g/ml,也显示了血药浓度范围和不良反应间一定的相关性。

在本文的统计学分析中,之所以采用多组的秩和检验,是因为<11岁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并非正态,这可能有儿童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程度比成人高,剂量和血药浓度比成人更难预测[2]的原因。

【 参 考 文 献 】[1] 唐 薇,杨春梅,江秀华,等.216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1)2: 104.[2] 黄绍平.抗癫痫药物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13.(收稿日期:2005-01-24)2 体会笔者从事调剂工作10余载,深知调剂工作看似简单,细究则理深。

煎药之事虽小,也不可轻视。

清代徐灵胎曾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牛、羊,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主治病,而不可讲乎。

”为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我们不仅要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还应当利用科学的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炮制学、制剂学、鉴定学等知识探究其原理,并且学习与其相关的植物学、药剂学、药品保管与养护、医药商品学等,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收稿日期:2005-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