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B.A(a)和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C.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D.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Ⅰ时自由组合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A项正确;A(a)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B项正确;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项正确;A和a、b和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Ⅰ时不能自由组合,D项错误。
2.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B.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C.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D.白眼雄果蝇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其体细胞中可能只含有一个红眼基因,A项错误;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即不一定含有红眼基因,B项错误;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C项正确;白眼雄果蝇细胞若经过染色体复制,可能含有两个白眼基因,D项错误。
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而果蝇细胞内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是有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B项正确;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项错误;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的,D项错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中A、B、C三个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退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土壤盐碱化不属于土地退化2.A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A.土地沙化B.石漠化C.土壤盐碱化D.三种表现都有1题,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退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某些半湿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土地退化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
2.A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荒漠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开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下列对图中荒漠化加剧及防治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3题,据图分析可知,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
第4题,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北部受到了荒漠化的威胁;图中荒漠化的推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与冬季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措施。
4.C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过程是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1课时减数分裂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C.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D.同源染色体之间常会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项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2条染色体,B项错误;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所以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D项正确。
2.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B.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M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之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B、C三项正确;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过程中,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活动中可以模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现象B.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C.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一对用红色橡皮泥,另一对用蓝色橡皮泥制作D.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都用红色表示,也可以用红色和蓝色表示,不一定用不同颜色;两条颜色和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代表已完成复制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4.下列对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A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项错误。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楞次定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电磁感应楞次定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某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有一铜线圈自图示A点落至B点,在下落过程中,自上向下看,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A.始终顺时针B.始终逆时针C.先顺时针再逆时针D.先逆时针再顺时针A点落至图示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判断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自图示位置落至B点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判断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C项正确。
2.(多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感应电流I的方向、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跟导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关系的是()B、C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闭合金属圆环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将它从匀强磁场中匀速拉出,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左拉出和向右拉出时,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B.向左或向右拉出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都是沿顺时针方向的C.向左或向右拉出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都是沿逆时针方向的D.圆环在达到磁场边界之前无感应电流,穿过闭合圆环的磁通量都要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应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的,选项B正确,A、C错误;另外在圆环达到磁场边界之前,穿过圆环的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D正确。
4.某同学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中,将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线圈A(有铁芯)、线圈B、灵敏电流计及开关按图连接成电路。
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开关闭合的瞬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
由此可以判断,在保持开关闭合的状态下()A.当线圈A拔出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B.当线圈A中的铁芯拔出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滑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N端滑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开关闭合的瞬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则当磁通量增大时指针左偏;若磁通量减小时,则指针右偏;当线圈A拔出,或线圈A中的铁芯拔出时,磁通量均减小,因此电流计指针向右偏,故A错误,B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匀速滑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流计指针要发生偏转,故C错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N端滑动时,电阻减小,则电流增大,导致磁通量增大,因此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故D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三节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确定染色体组型先要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显微摄影B.染色体组型图中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组C.染色体组型是生物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全貌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态来表示,A项错误;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的染色体组,其中X染色体位于C组,Y染色体位于G组,B项正确;染色体组型能体现该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但不是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C项错误;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与染色体异常相关遗传病的诊断,D项错误。
2.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且只有两条X染色体D.不考虑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一定出现在细胞的不同极,朱红眼基因cn、辰砂眼基因v虽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这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二者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项错误;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项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因为雌果蝇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而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故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或2条X染色体,C项错误;基因cn、cl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项错误。
3.下图表示某生物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因而基因组成有差异B.若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则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C.若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只限于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遗传D.正交结果和反交结果可作为判断遗传方式的依据,它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
第02章 电磁感应 练习与应用-高二物理课后习题精准解析(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人教版新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电磁感应练习与应用(解析版)第1节楞次定律练习与应用1.在图2.1-9中,线圈M和线圈P绕在同一个铁芯上。
(1)当闭合开关S的一瞬间,线圈P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2)当断开开关S的一瞬间,线圈P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答案】1.当铜盘在磁极间运动时,由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在铜盘中产生涡流,使铜盘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安培力阻碍导体的运动,所以铜盘很快就停了下来。
2.在图2.1-10中CDEF是金属框,框内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
当导体AB向右移动时,请用楞次定律判断MNCD和MNFE两个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2.当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线圈时,线圈中向下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应该向上,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自. 上而下看)。
感应电流的磁场对条形磁体N极的作用力向上,阻碍条形磁体向下运动。
当条形磁体的N极远离线圈时,线圈中向下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应该向下,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自上而下看)。
感应电流的磁场对条形磁体N极的作用力向下,阻碍条形磁体向上运动。
因此,无论条形磁体怎样运动,都将受到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的阻碍作用,所以条形磁体较快地停了下来,在此.过程中,弹簧和磁体的机械能转化为线圈中的电能。
3. 如图2.1-11所示,导线AB与CD平行。
试判断在闭合与断开开关S时,导线CD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答案】3.在磁性很强的小圆柱下落的过程中,没有缺口的铝管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小圆柱. 上方铝管中的磁通量减小,下方的铝管中的磁通量增大),所以铝管中将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对下落的小圆柱产生阻力,小圆柱在铝管中缓慢下落。
如果小圆柱在有缺口的铝管中下落,尽管铝管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将对下落的小圆柱产生阻力,但这时的阻力非常小,所以小圆柱在有裂缝的铝管中下落比较快。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课后答案(人教版)
P36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
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
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相等;结论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结论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12.(1)Q=890×1000/22.4= KJ(2)39732×80%/(75×4.18)=126.76KgP44 化学能与电能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 B C D B>A>C>D 3.B 4.C 5.D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8.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
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
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
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焓变习题(含答案)
物质贮藏的能量 化学反应的焓变班级 姓名 学号【A 组】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2.下列过程中△H 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C. 氢气还原氧化铜D. 实验室制备氢气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 .反应物量的多少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热的单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2A+B==2C ;△H<OB .2C==2A+B ;△H<0C .2A(g)+B(g)==2C(g);△H>0D .2A(g)+B(g)==2C(g);△H<06.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 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 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氯气B.溴C.碘D.硫7.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
高中数学 必修二 第二章 2.1 2.1.1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 2.1 2.1.1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空间中,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A.两条直线B.一点和一条直线C.一个三角形D.三个点[答案] C2.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A.l∈αB.P∉lC.l⊂αD.P∈α[答案] A[解析]观察图知:P∉l,P∈α,l⊂α,则l∈α是错误的.3.下面四个说法(其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A⊂α,B⊂α,∴AB⊂α;②∵A∈α,B∉α,∴AB∉α;③∵A∉a,a⊂α,∴A∉α;④∵A∈a,a⊂α,∴A∈α.其中表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A.①④B.②③C.④D.③[答案] C[解析]①错,应写为A∈α,B∈α;②错,应写为AB⊄α;③错,推理错误,有可能A∈α;④推理与表述都正确.4.如图所示,平面α∩β=l,A,B∈α,C∈β且C∉l,AB∩l=R,设过A,B,C三点的平面为γ,则β∩γ等于()A.直线AC B.直线BCC.直线CR D.以上都不对[答案] C[解析]由C,R是平面β和γ的两个公共点,可知β∩γ=CR.5.若一直线a在平面α内,则正确的图形是()[答案] A6.下图中正确表示两个相交平面的是()[答案] D[解析]A中无交线;B中不可见线没有画成虚线;C中虚、实线没按画图规则画,也不正确.D的画法正确.画两平面相交时,一定要画出交线,还要注意画图规则,不可见线一般应画成虚线,有时也可以不画.二、填空题7.已知如图,试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和平面的关系:(1)点C与平面β:________.(2)点A与平面α:________.(3)直线AB与平面α:________.(4)直线CD与平面α:________.(5)平面α与平面β:________.[答案](1)C∉β(2)A∉α(3)AB∩α=B(4)CD⊂α(5)α∩β=BD8.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直线AC1在平面CC1B1B内.(2)设正方体ABCD与A1B1C1D1的中心分别为O,O1,则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 的交线为OO1.(3)由A,C1,B1确定的平面是ADC1B1.(4)由A,C1,B1确定的平面与由A,C1,D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答案](2)(3)(4)[解析](1)错误.如图所示,点A∉平面CC1B1B,所以直线AC1⊄平面CC1B1B.(2)正确.如图所示.因为O∈直线AC⊂平面AA1C1C,O∈直线BD⊂平面BB1D1D,O1∈直线A1C1⊂平面AA1C1C,O1∈直线B1D1⊂平面BB1D1D,所以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3)(4)都正确,因为AD∥B1C1且AD=B1C1,所以四边形AB1C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1,C1,D共面.三、解答题9.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分析][解析]已知:AB∩AC=A,AB∩BC=B,AC∩BC=C.求证:直线AB,BC,AC共面.证明:方法一:因为AC∩AB=A,所以直线AB,AC可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B∈AB,C ∈AC,所以B∈α,C∈α,故BC⊂α.因此直线AB,BC,AC都在平面α内,所以直线AB,BC,AC共面.方法二:因为A不在直线BC上,所以点A和直线BC可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B∈BC,所以B∈α.又A∈α,同理AC⊂α,故直线AB,BC,AC共面.方法三:因为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A,B,C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A∈α,B∈α,所以AB⊂α,同理BC⊂α,AC⊂α,故直线AB,BC,AC共面.规律总结:1.利用公理2及三个推论,可以确定平面及平面的个数,公理中要求“不共线的三点”,推论1要求“平面外一点”,推论2要求“两条相交直线”,推论3要求“两条平行线”,因此对公理、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必须理解清楚.2.对于证明几个点(或几条直线)共面的问题,在由其中几个点(或几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后,只要再证明其他点(或直线)也在该平面内即可.10.如图所示,AB∥CD,AB∩α=B,CD∩α=D,AC∩α=E.求证:B,E,D三点共线.[解析]∵AB∥CD,∴AB,CD共面,设为平面β,∴AC在平面β内,即E在平面β内.而AB∩α=B,CD∩α=D,AC∩α=E,可知B,D,E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可得,B,D,E三点共线.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5·天津武清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C.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D.圆心和圆上两点确定一个平面[答案] C[解析]因为梯形的两腰是相交直线,所以根据确定平面的条件,梯形应确定一个平面.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两个平面如果有公共点,那么一定相交B.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一定共线C.两个平面有3个公共点一定重合D.过空间任意三点,一定有一个平面[答案] D[解析]如果两个平面重合,则排除A、B;两个平面相交,则有一条交线,交线上任取3个点都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故排除C;而D中的三点不论共线还是不共线,则一定能找到一个平面过这3个点.3.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当a∩α=P时,P∈a,P∈α,但a⊄α,∴①错;a∩β=P时,②错;如图∵a∥b,P∈b,∴P∉a,∴由直线a与点P确定唯一平面α,又a∥b,由a与b确定唯一平面β,但β经过直线a与点P,∴β与α重合,∴b⊂α,故③正确;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④正确,选D.4.如图,α∩β=l,A∈α,C∈β,C∉l,直线AD∩l=D,过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平面γ、β的交线必过()A.点A B.点BC.点C,但不过点D D.点C和点D[答案] D[解析]A、B、C确定的平面γ与直线BD和点C确定的平面重合,故C、D∈γ,且C、D∈β,故C,D在γ和β的交线上.二、填空题5.过同一点的4条直线中,任意3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这4条直线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6[解析]如图.6.如图所示,A,B,C,D为不共面的四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1)如果EH∩FG=P,那么点P在直线________上.(2)如果EF∩GH=Q,那么点Q在直线________上.[答案](1)BD(2)AC[解析](1)若EH∩FG=P,那么点P∈平面ABD,P∈平面BCD,而平面ABD∩平面BCD =BD,所以P∈BD.(2)若EF∩GH=Q,则点Q∈平面ABC,Q∈平面ACD,而平面ABC∩平面ACD=AC,所以Q∈AC.三、解答题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 [证明] (1)分别连结EF 、A1B 、D 1C , ∵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EF ∥A 1B 且EF =12A 1B .又∵A 1D 1綊B 1C 1綊BC , ∴四边形A 1D 1CB 是平行四边形, ∴A 1B ∥CD 1,从而EF ∥CD 1. 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 ∴E 、F 、D 1、C 四点共面. (2)∵EF 綊12CD 1,∴直线D 1F 和CE 必相交.设D 1F ∩CE =P , ∵D 1F ⊂平面AA 1D 1D ,P ∈D 1F ,∴P ∈平面AA 1D 1D . 又CE ⊂平面ABCD ,P ∈EC ,∴P ∈平面ABCD , 即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AA 1D 1D 的公共点. 而平面ABCD ∩平面AA 1D 1D =直线AD ,∴P ∈直线AD (公理3),∴直线CE 、D 1F 、DA 三线共点.8.(2015·江苏淮安模拟)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A 1,D 1C 1的中点,过D ,M ,N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 .(1)画出直线l 的位置;(2)设l ∩A 1B 1=P ,求线段PB 1的长.[解析] (1)延长DM 交D 1A 1的延长线于E ,连接NE ,则NE 即为直线l 的位置.(2)∵M 为AA 1的中点,AD ∥ED 1, ∴AD =A 1E =A 1D 1=a . ∵A 1P ∥D 1N ,且D 1N =12a ,∴A 1P =12D 1N =14a ,于是PB 1=A 1B 1-A 1P =a -14a =34a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二章 习题课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像问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电磁感应习题课: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像问题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0.2 m,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磁场以10 T/s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A.U ab=0.1 VB.U ab=-0.1 VC.U ab=0.2 VD.U ab=-0.2 V,从而有感应电流产生。
把左半部分线框看成电源,其电动势为E,内阻为r2,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即为电源的路端电压,设l是边长,且依题意知ΔBΔt =10 T/s。
由E=ΔΦΔt得E=ΔBSΔt=ΔBΔt·l22=10×0.222V=0.2 V,所以U=IR=E r2+r2·r2=0.1 V,由于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故U ab=-0.1 V,即B选项正确。
2.如图所示,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B'B等于()A.54B.32C.74D.2q=ΔΦR 得,q1=B·14πr2R=πBr24R,q2=(B'-B)πr 22R,因为q1=q2,故B'=32B,故B正确。
3.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区域宽度为2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一边长为a、电阻为4R的正方形均匀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开始沿水平向右方向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图中线框A、B两端电压U AB与线框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注意U AB是路端电压,大小应该是电动势的四分之三,此时E=Bav,所以U AB=3Bav4;完全进入磁场后,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大小为Bav,穿出磁场时,电压大小应该是感应电动势的四分之一,U AB=Bav4,方向始终相同,即φA>φB。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相应探究问题及课后题标准答案整理
2.3群落的演替
问题探讨P38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火山
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处
生物全部死亡。几年后,地面
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
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
在这块土地生活。1919年动物
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
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
形成了小树林。
讨论: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与群落演替
思考.讨论P36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提示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多是常绿的;乔木高大,只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 物一般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 -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少,虫媒花 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物的芽无鳞片保护。 落叶阔叶林中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环境。植物不是常绿的,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 落;乔木高大,树冠发达;很多植物在春季展叶前开花,一些林下草本植物在秋季落叶期生长、开花、结果; 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植物的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3.提示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在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 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风媒花少,虫媒花多。落叶阔叶林内,在乔木展叶 前或落叶后,林下阳光充足,因此很多林下植物借此机会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落叶阔叶林内通风好, 多数是风媒花。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因此,由于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群落,而群落中的生物又总是与环境相适应。
思考.讨论P36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提示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物种主要是适应热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 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层之下还有灌木层、草 本层;藤本植物非常发达。 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量较热带雨林的少,物种主要是适应温带地区环境的植 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的复杂。
鲁科版物理必修2课后答案
第一章 功和功率第一节 机械功1、 解答:没有做功,因为墙没有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这道题很有趣,相信有很多同学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最大的疑问可能是:既然他没有做功,人为什么会累得气喘吁吁?他付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实际上,人推墙,当墙推不动时,人是自己对自己做功,是通过肌肉的扩张和收缩做功。
你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如何推墙的?如果没有扩张和收缩手臂,会有推墙的动作吗?2、 解答:均相同。
力F 做的功都为W=F s 。
3、 解答:B 。
A 中的功的正、负表示是阻力做功还是动力做功;C 中除力和位移外,还应有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功的大小由这三者共同决定;D 中虽然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但功却是标量,功的运算符合代数法则。
4、 解答:(1)钢绳拉力和重力对重物都做功。
其中钢绳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2)都没有做功(3)都没有做功5、解答:本题有两种解法:方法一:分别求出两个力各自做的功,再将两个功相加,即为总功。
W 1=F 1 s=980×125 J=1.225×510 J W 2=F 2 s=980×125 J=1.225×510 J W 总= W 1+ W 2=2.45×510 J方法二:先求两力的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
F 合=F 1+F 2=1960 NF 合=F 合 s=1960×125 J=2.45×510 J6、解答:首先对雪橇和小孩进行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如下图,则Y 轴上 N=mgcos θ所以 f=μN=μmgcos θ所以Wf=fscos 180= f -scos 0.04609.8500.981152.48mgs J Jμθ=-=-⨯⨯⨯⨯=-用功的定义求重力做功。
cos(90)sin 609.8500.174998G W Gs mgs J Jθθ=-==⨯⨯⨯= 说明:求功时,要注意找力,找位移以及力与位移的夹角。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2课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与人体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人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变化是()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C.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卵细胞不需要变形,B项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精子,C项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③⑥④②①⑤,①为后期Ⅱ,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Ⅰ或前期Ⅱ,⑤为末期Ⅱ,⑥为中期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甲、乙、丁D.乙、丁两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甲、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丁三个细胞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乙、丁两细胞中着丝粒均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D项错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
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A.①—居住区B.②—文化区C.③—商业区D.④—工业区2.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应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1题,根据图中所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较大,为居住区,A项对;②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处,为商业区,B项错;③位于铁路线附近,有的距离矿产地较近,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宜布局工业区,C项错;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为文化区,D项错。
第2题,甲、乙两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铁路线附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丙、丁两处相比较,丁处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环境更好,故丁处更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
2.D“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4.岭南地区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3题,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第4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空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B项正确。
4.B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2节(课后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第二节A 组·基础达标1.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 .CO 2B .H 2SC .PCl 3D .SiCl 4 【答案】B【解析】H 2S 与H 2O 分子的空间结构相似,均为V 形分子;而CO 2为直线形分子、PCl 3为三角锥形分子、SiCl 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H 2OB .CO 2C .CH 2OD .NH 3 【答案】B【解析】H 2O 分子为V 形,键角为105°;CO 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H 2O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约为120°;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SO 3的立体构型为( )A .正四面体形B .V 形C .三角锥形D .平面三角形 【答案】D【解析】SO 3分子的中心原子S 的价层电子对数=3+12(6-3×2)=3,故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由于S 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SO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H 3O +的空间结构是( )A .三角锥形B .正四面体形C .平面正三角形D .变形四面体【答案】A【解析】H 3O +中O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12(6-1-3×1)=4,O 原子上含有1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H 2S 和NO -3的空间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 .直线形;三角锥形B .V 形;三角锥形C .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 .V 形;平面三角形【答案】D 【解析】H 2S 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6-2×1)=2,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2,故分子为V 形结构;NO -3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5+1-3×2)=0,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3,则NO -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二章课本活动题答案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结构课本27页活动1. 唐代长安城的宫城位于城市中轴线的最北端;坊位于皇城东、西、南三侧,分布面积最广;东市和西市分别位于皇城以南的东西两侧的中部,东市靠近宫殿区,西市位于平民坊内。
2. 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属于高端消费,消费人群较少;西市位于平民百姓聚集之地,消费量大;又靠近西侧城门,有大量来自西域和其他地城的客商,能就近接受来自丝绸之路的商货,成为国际化的商贸市场,所以西市比东市繁荣。
3. “市”设在长安城的中心位置,城市是十字形街道,而西市、东市是井字形街道,使更多的区域临街,更便于交易。
所以唐长安城以东、西两市成为全城集中的经济活动中心;西市距离西侧城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反映了唐代商业发展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也体现了唐代鼓励对外贸易,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
课本28页思考(1)相同点:距离市中心越远,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越低。
不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市中心的高低不同,随距离的下降速度也不同,在市中心付租能力越高,下降速度越快。
(2)OA为商业区,AB为居住区,BC为工业区课本30页案例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1、请指出巴西利亚的城市定位。
巴西利亚是首都,是政治中心。
2、巴西利亚有两条正交的城市轴线,影响它们延伸方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两轴线相交处出现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正交的轴线是规划的结果,两轴线的相交处是市中心,布局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能更方便地提供公共服务,顺应自然,方便城市的交通管理、生活组织。
3、分析巴西利亚居住区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要建设大面积的新卫星城?规划的居住区由比较统一的街坊所组成,并列布置在东西向干道的两侧,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其余沿湖泊分布,环境优良。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功能区外迁,因集聚在交通便捷处,,形成卫星城,廉价居住区邻近卫星城。
4、虽然没有古迹遗迹,没有繁华喧闹,但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得巴西利亚有“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七)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1)√;(2)×;(3)×;(4)×。
2.B。
3.D。
4.(1)① 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②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③ 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 细胞中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⑤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⑥参见教科书图2 2。
(2)① 4条。
② B,D;B,C。
拓展题
提示:不一定。
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两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再如减数分裂过程(无论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现象。
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则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
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会是异常的。
例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就是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八)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1)√;(2)√;(3)√。
2.提示: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遗传物质;中期时,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
受精作用又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多样的。
由于减数分裂是有规律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这样每个物种正常的雌、雄配子都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
而受精作用时精卵结合使受精卵及其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又可以恢复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拓展题
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形成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了2条21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了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
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
当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含23条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1条21号染色体)与上述异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47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为3条。
当该受精卵发育成人时,这个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47条,含有3条21号染色体。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题
1.D。
2.B。
拓展题
1.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
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2.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题
1.C。
2.B。
3.C。
4.(1)AaX B X b(妇),AaX B Y(夫)。
(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AaX B Y,AAX B Y。
拓展题
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 000~3 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者不含X染色体。
如果含X w X w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产生X w X w Y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的卵细胞与含X w的精子受精,产生OX w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Y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
2.√。
3.×。
4.√。
5.×。
选择题
1.C。
2.C。
3.B。
4.A(该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C。
二、知识迁移
1.设红绿色盲基因为b,那么(1)X b Y;X B X B,X B X b。
(2)1/4。
2.(1)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后代均正常;夫妇一方是患者,子女有1/2为患者。
(2)选择生男孩。
(3)不携带。
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显性致病基因,就会表现为患者(真实遗传)。
3.是父方,可能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复制的Y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有YY的精子。
四、思维拓展
1.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现象的缘故。
子代雌雄之比是2∶1。
2.否。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配规律,该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