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文化
担山中学孙秀丽
在人生的征途中,初中学生如何迈出坚实的一步,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我认为,应该把现代的道德观念与传统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古今互补,搞好中学教育的德育工作,培养新型、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德者,品行也。
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就是最讲德行。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凡有作为者都把“德”作为立身之本。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精辟地阐明“德”的重要。
“一个人如果无才,最多是用处少一点;但是没有人格那就害人,如果非常有才华,但是十分缺‘德’,那就是大灾难;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有大用处。
”这段至理名言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道出了“德才兼备”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联系现实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恰恰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只注重智商教育。
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就“一俊遮百丑”,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误区,致使学生在校不知尊师爱友、不懂礼仪,在家不知尊老爱幼,在校是“小霸王”,在家是“小皇帝”。
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下一代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的名言,并将其化为行动,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道德教育又是塑造其灵魂的有效方法之一。
古人的教育方法仍有现实意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重德,就会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勉奋发图强,才能有所得。
怎样取得进步,使德行有长进,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
现今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很明确地道出了助人为乐的实质。
另外,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厘清是非。
现在有的老师把扫地、擦黑板作为惩罚学生的措施。
劳动本是光荣的,把其作为惩戒,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很容易成为对立面,结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这种方法非常不妥。
德育工作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把书本中的人生道理、文化融合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健康踏入社会,读懂社会这部厚重书籍,进而成就完美人生。
然而,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心灵的侵蚀和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学生迷惘,教师困惑。
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个人的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万物都是平等且只有一次,常言说的“人命关天”就充分肯定了人的生命宝贵和地位。
人的一生不能单是为了保命,而人生的价值是贵在有德。
做人的要义就在于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更为重要。
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为我们如何怎样处理这种关系提供了典范,他在中学毕业的论文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使自己达到完美。
”这就是少年马克思的人生价值观,他终生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群体成才意识強、自我意识強,但集体观念差、社会道德差,所以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就表现出了注重自我、追求功利、淡化社会责任。
我们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现在是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时代,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他人,没有他人为我们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服务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千人千德,万人万心,人们行为准则将相互冲突,会造成社会道德生活普遍失衡的局面。
三、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关注社稷民生和捍卫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生的崇高价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警世话语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薪火相传,延绵不断,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峙,世界已经出现了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更令人担忧: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湖泊缩小干枯、可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环境污染更是严重影响了国民健康。
人类如果再继续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最终会遭到大自然无情地惩罚。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更好地生存、繁衍、发展下去。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处理的以上四种关系可概括为:“立身之本,服务社会,国家至上,关心未来”。
这四种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也一样,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减轻学习带来的疲劳,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活动,还有利于保护学习者的心理健康。
学业不良的小学生,常常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不是智力低下。
一旦人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不用外力推动,会自觉地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达尔文从小爱捉甲虫,后因此有进化论的发现;许海峰小时最爱打弹弓,也由此打出了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聂耳小时候的邻居木匠工余常吹出悠扬悦耳的笛声,聂耳对音乐的兴趣由此而来,后来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兴趣对孩子的学习乃至将来的成功都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适当地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兴趣呢?
首先,家长要用目标引导兴趣。
小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
家长可以用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鼓励孩子,用自身勤奋工作的榜样去点燃孩子渴求知识的火种。
应该使孩于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语文、数学不可过于偏科,音乐、体育都应打下全面基础,这样才能发展积极、稳定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有一定的广度。
其次,用成功激励兴趣。
人都厌恶失败,有的小学生在某一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常遭挫折,显得十分被动,回家也不爱复习这门课。
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从整体劣势中找出局部优势,分解目标,使初战易胜、必胜,用成功激励再战的勇气,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这样,信心便会越来越强,兴趣也因其效能而更加高涨和稳定。
最后,特长确定兴趣。
有的小学生可能兴趣十分广泛,集邮、电脑、弹钢琴、打乒乓。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时间有限,参加的活动过多,会分散自己的精力。
一个人要在广泛的兴趣基础上有一个中心兴趣,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
这样,可以避免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兴趣尽管非常重要,也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一个小学生将来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还需要看准社会的需要,还需要自己不懈努力和追求。
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天天读书,可却还是缺乏读书的兴趣。
读书兴趣不可能在读书活动外产生,但读书活动也未必产生兴趣。
所以,如何培养读书活动中的兴趣,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一:确认读书的目的
只有认定了读书目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明确的目的,容易评定
自己的成绩。
在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时,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读书的目的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又能分为若干种不同的层次。
如果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就可视为一种目的,但可以把读书分为数个层次,把完成了的层次作为近程目的,还没完成的层次作为远程目的。
第二:读自己能读懂的书。
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过程。
假如不了解所读之书的内容,读者与作者就无法进行思想沟通;再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让读者产生兴趣。
而且,书的难度要适中,太难的书读者读不懂就没有兴趣,太容易的书就会让人有老生常谈的感觉,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把你的读书心得表现出来。
读书心得是一种满足。
表现出读书心得将会对读书时寻求心得的兴趣有利。
有很多表现读书心得的方式。
例如,参与大家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一种方式;与人在信中谈论学问是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提出或回答问题是一种方式;在报刊杂志上投稿发表作品是一种方式。
只要能把读书的心得表现出来,你就能从读书中获得以下的两种益处:
其一,为了将心得表现出来,所以在读书时会用心思考,能重新组织书中的资料,把它纳入系统的记忆。
其二,心得表现是一种被社会认可,被人赞许的行为。
在团体中的心得表现,会因别人的重视而提高自己的自尊,对以后的读书兴趣也会因之有所提高.现实生活中,一些读书未入门路,未觉兴趣的人,在读书时装腔作势,不是嫌凳子太硬,就是嫌光线不好。
读不好书的人,总是有着种种理由,例如春天不是读书的日子,夏天太热容易使人犯困,秋天时冬又将至,不如待明年。
其实读书是一项四季咸宜的活动。
大量事实可以证明:
恰当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进而有利于提高读书的效率,为你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
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视教学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这种互动观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
它不只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扩展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师生观。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
在这种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
3.形式观。
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
1.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2. 过去教师在旧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向体。
教师根本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更无从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导致了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的丧失,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针对这种状况,在新课程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