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必修2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规范训练 含答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A.城市B.乡村C.牧区D.水域解析: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答案:A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环境污染、________、住房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环境的严重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答案:交通拥挤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3.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D.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弄清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呼吸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成分。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大量废气,包括城市工矿企业以及居民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城市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等。
答案:A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道路上,排成“长龙”的大量车辆不见“首尾”。
每辆车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着,根本就不知道何时能开出这个“噩梦”,司机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而路边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却欢快地在人行道上走着,速度超过了那些堆在路中间的豪华跑车。
一位在美国市区驾车上班者在2000年全年平均在路上遇到塞车的时间长达62小时,比1982年的16个小时增加了近3倍。
此外,2000年全美主要城市有58%以上的道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存在塞车问题,比1982年提高了244%。
通过读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交通阻塞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①时间浪费②能源浪费③环境污染④秩序混乱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交通阻塞导致的后果是多方面的:浪费时间、浪费能源、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问题均会产生。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引起我国城市化水平出现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 )①交通拥挤 ②住房紧张 ③大城市人口减少 ④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第2题,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容易出现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答案:1.B 2.A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4.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废热,加之地面硬化面积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城郊间的温差形成热力环流,易将卫星城的废气带回城区,因此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答案:3.C 4.A读材料,完成第5~6题。
材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 000多人死亡。
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5.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体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6.伦敦老城区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 )A.分散城市职能B.逆城市化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城市人口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解析:第5题,A、B、D三项中所提到的是主要的自然条件;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使水汽更容易凝结形成“雾”。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源,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及乡村所产生的影响。
2.掌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情景导学]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思考]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教材导学]1.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
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景观。
城市内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也反映一种艺术上的美,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映。
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较之农村要完善。
居住在城市的人享受着城市的文明。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情景导学]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世界性难题。
据专家统计,过去的20年中,交通阻塞使美国人浪费时间、燃料和带来的损失增长了4倍以上;日本仅东京圈严重拥堵地点就达219处;在欧洲,法国采取建设完善巴黎的环状线,德国采取强化高速道路网等措施,但仍然无法缓解社会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
[思考]出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轿车等机动车数量的增多。
[教材导学]1.“城市病”的成因及表现(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2.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度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七)[对点训练]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表变得高低不平B.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导致城市气候类型的变化C.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D.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染[解析]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城市建设虽然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气候类型;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三废”。
[答案] C2.下列关于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会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
[答案] D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回答3~4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 Y降水量/mm 675.0 644.5径流总量/mm 405 267地表径流/mm 337 96地下径流/mm 68 171蒸发量/mm 270 377.53.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解析]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七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
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
据此回答1、2题。
1.“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A.城市污染严重B.城市化水平过快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健全2.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B.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D.城市环境恶化【解析】1选D,2选A。
第1题,“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人们缺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化水平过快、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与“广场舞”流行于广场无直接关联。
第2题,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广场舞场地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城市人口素质、城市居住用地紧张、城市环境恶化等不是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
(2017·邯郸高一检测)“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
据此回答3、4题。
3.“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材料,“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检测区 基础达标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检测区·基础达标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
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
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活动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①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②铺设透水路面③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④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⑤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1选C,2选A,3选D。
第1题,根据材料推断“一雨即涝”的城市应该位于我国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雨季较短,而且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而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一雨即涝”。
第2题,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使得水分下渗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会加大下渗,减少内涝现象。
第3题,城市“海绵体”是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城市绿地、铺设透水路面可增加地表水下渗,绿地面积大,布局合理,分布不均,有利于雨水下渗。
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有利于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但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不符合“海绵体”的作用。
2022年至2022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第二章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年至2022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关于城市景观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建筑物和地面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B. 由于气温高,缺少水汽,所以降水少C. 在高大建筑物之间风速会减弱D. 导致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答案】A【解析】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建筑和地面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城市的热岛效应会导致雨岛效应,使降水增多,在高大建筑物之间,由于城市的“狭管效应”,因此城市的风速会增大,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
选择题2015年5月10日晚至11日6时,贵州省毕节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城区出现严重内涝。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导致此次毕节市城市内涝的水循环环节的变化是()A. ①过多B. ②受阻C. ③过快D. ④增大【2】此次毕节市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A. 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B.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 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D. 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答案】【1】A【2】B【解析】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城市化对于水循环的影响。
【1】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②是蒸发,蒸发在消水过程中作用不大;③是径流,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选项A正确。
BCD错误。
【2】城市积水,内涝的出现,客观上因为降水强度过大造成的,人类对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只能从主观上去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径流排水,才能减少或避免涝灾的出现,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与解决内涝无关。
ACD错误。
城市化导致水泥路面等不透水面积增多,阻碍了地面蒸发,地表植被减少,使蒸发里下降,下卷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上升气流,会伴随有城市雨岛效应。
选择题2015年3月中旬,持续多日的霾天气将整个北京市笼罩在一片昏黄中,气象台连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大气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 )A、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B、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C、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D、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2、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B、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C、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D、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3、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4、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二、综合题5、读图甲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与图乙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城市市区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酸雨(2)为避免该问题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6、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2)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7、读上海各圈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2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分钟小练 含答案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美元。
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的有益探索。
据此回答1~2题。
1.在上述四省三市中,目前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A.山东、河南B.江苏、山东C.江苏、天津D.上海、柳州2.所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最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
这种做法可能使()。
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D.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解析第1题,我国的重酸雨区有三大片,一是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一是在珠江三角洲,一是在长江三角洲。
第2题,本题重在对“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理解。
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由于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所以不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答案 1.D 2.C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4.北京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绿色面积扩大B.城市居民住房得到改善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5.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可行措施有()。
①扩大绿化地面积②完善城市道路网③提倡坐出租车④加强城市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读图例可知,1991年与2000年的最主要变化是城区范围扩大了,即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第4题,城市化过程会使城市绿地面积减少,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但文物古迹不可能普遍受到破坏。
湘教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答案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2~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2.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3~4题。
3.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回答5~6题。
降水量(mm)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区644.0 267 96 171 377 5.A.城市中心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B.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C.郊外平原区空气水汽含量小D.郊外平原区蒸发量大,不易成云致雨6.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径流远远小于郊外平原区。
城市化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C.下渗D.蒸腾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7~8题。
7.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8.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二章:训练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训练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完善城市道路网③提倡坐出租车④加强城市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
据此回答3~4题。
3.“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读漫画,据此完成5~6题。
5.漫画所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
据此完成第7~8题。
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8.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读漫画,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步练习2 含解析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
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解析】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答案】 D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答案】 B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解析】城市渠化使城市内河河道变直,有利于水流通畅,增强城市排污排涝能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城市渠化过程中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使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渠化,河道变直,流速加快,泥沙淤积减弱。
河道取直,增强排污能力,水质得到改善,故B项正确。
【答案】 B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
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地理湘教版2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外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B.焚风效应C.热岛效应D.酸雨现象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小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读“某大城市郊区某村落3年内发展为城镇的示意图”,完成第3~4题.3.村落发展为城镇后,当地居民某日发现一直使用的老井水有异味,经卫生防疫站抽干井水消毒处理后,井水仍然有异味。
这口井水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动物落入水井,腐烂所致B.地表水漫涨,灌入水井C.生活废水污染了地下水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4.该地城市化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山体破坏,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B.垃圾增多,无法处理,污染环境C.路面封闭,容易发生“雨涝"D.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异常(2012·郑州模拟)国内许多大城市实行“即时通告制”和“明日交通预报制”,同时在多条主干道临时限行,以缓解交通拥堵。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交通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交通秩序混乱②交通结构不合理,与小汽车迅速发展相比,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缓慢③市区路网结构不合理④交通公害问题突出⑤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导致交通量在中心区过度聚集A.①②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针对人们对交通问题的担心,你认为武汉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B.交通建设适度超前,引导城市空间的拓展,鼓励使用公务车和私家车C.形成科学的交通预报机制,切实发挥实效,辅助市民出行,有效调整交通流量D.关键在于土地利用形态的调整和综合交通系统的整合7.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
地理湘教版必修2成长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使用私人汽车B.提高交通费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D.限制使用非机动车解析:使用私人汽车,可增加交通量,非机动车对城市交通没有影响;提高交通费,对人们正常交通出行不利。
答案:C2.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向郊区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①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②高速公路、地铁迅速发展③市区环境优雅,但供水困难④农产品满足不了城市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城市人口众多,出现若干环境问题,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这是促进人们向郊区移动的根本原因,而高速公路、地铁则为这种移动提供了交通条件。
答案:A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B.城市规模无限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交通工具任意排放有害物质D.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解析:考查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掌握的程度。
“城市规模无限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A、C、D项均是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之一,而不是根本性的。
答案:B4.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解析: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它们来自汽车尾气。
答案:C阅读材料,完成5~7题。
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材料二:2001年7月13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北京申办奥运的一句响亮的口号是“绿色奥运”。
材料三:根据城市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典题精讲例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思路解析:第(1)题,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后,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相对落后,例如道路狭窄、停车场过少等,因此应排除B、D项;轿车大量使用后,燃油量将会增加,A项也应排除。
第(2)题,大城市大量使用家庭轿车后,交通会拥堵不堪,A、B项应排除;大量使用轿车后,为人们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条件,人们会离开空气污浊的市中心而远居环境优美的郊区,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排除C项而选D项。
第(3)题,轿车大量使用后排放的汽车尾气大量增加,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显然应选D 项。
答案:(1)C (2)D (3)D绿色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在给人们的出行与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变式训练2004年北京私家车呈迅速上升趋势。
北京市政府在完善和拓展城市交通的同时,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公交车的发展,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想让公共汽(电)车多挣点钱C.抑制私人出租汽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思路解析:现在我国和国外许多大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措施,是针对大城市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等状况提出来的。
公交车可以同时解决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交通问题。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效率,减少了交通阻塞现象的发生,还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答案:D例2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会使环境质量下降B.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有递减之势C.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D.城市化的发展对物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思路解析: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是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必修2最新0612268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夯实下图为2016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6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逆城市化加速B.务工人员返乡C.人口老龄化加剧D.旅游人数增多2.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大量务工人员回家过春节,造成了深圳“空城”现象。
第2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
读下面漫画,完成第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4.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从城里来的小鸟身上脏兮兮的,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第4题,解决城市污染严重问题的措施是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量的32%、43%。
据此完成第5~6题。
5.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会相应减少B.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增加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会相对减少D.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绿地减少,涵养水源、滞蓄地表水的功能下降,而混凝土路面不易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知识点基础题中等题稍难题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3、4 5、6 14、15 城市环境问题1、2、7、8、9、16 10、11、12、13 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回答1~2题。
1.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解析城市问题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是减少车流量,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 1.A 2.C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
据此回答3~4题。
3.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造成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4.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解析第3题,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有: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要注意是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第4题,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也是改善北京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答案 3.D 4.B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5~6题。
5.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本题组以“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及热岛效应等知识。
第5题,由图可知,城市面积越大,人口越多,城市气温越高,城市人口越多,反映了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
第6题,由图示无法判断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等现象。
答案 5.A 6.D阅读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上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会有所改善……”材料二2010年,我国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共300条500千米的城市轻轨铁路。
7.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①环境污染②绿地面积少③交通拥挤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差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涉及的内容是大气质量,指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材料二涉及的是交通线路的问题。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8.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A.“热岛效应”时的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城市建设、尘土飞扬,污水四流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D.城市生活、生产、交通排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解析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城市生活、生产、交通排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使得城市不能呈现“碧水蓝天”。
答案 D9.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解析修建城市轻轨铁路,不仅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且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答案 C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11.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解析第10题,噪声污染、光化学烟雾、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是很难通过绿化面积的增加来解决的。
第11题,人工草地中的杀虫剂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答案10.B11.D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许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
读下列图表,回答12~13题。
12.四个城市中,交通能耗最低的是()。
A.伦敦B.香港C.东京D.上海13.下列节能减排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发展轨道交通②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③发展公交车④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2题,由表格中数据知道各种交通方式中,以轨道列车和有轨电车的能耗相对较低,则采取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国家,交通能耗应相对较低。
图中显示东京的轨道交通占的比例最高,小汽车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则可知四城市中应为东京交通能耗最低。
第13题,由表中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可知,轨道交通和公交车能耗相对较低,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应有利于节能减排。
答案12.C13.B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影响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降低解析第14题,甲曲线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较低且出现的时间较晚。
这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
第15题,一般来说,城市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些,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必然要早。
答案14.C15.D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道路拥挤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下表列出的是部分国家特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
材料二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会死亡。
氮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吸入含铅空气,还可引起慢性铅中毒。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生理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造成第(1)题中所述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B.城市车辆太多C.城市道路狭窄D.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过分集中(3)除第(1)题中所述环境问题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至少回答三个)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材料和表格,考查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如交通工具的尾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城市人口过分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答案(1)交通拥挤交通污染(尾气污染)噪声污染(2)D(3)城市住房困难、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社会治安混乱、贫困问题、内城衰落等。
17.(2010·上海浦东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下图是某地不同时间段甲、乙两城市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世界37座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小汽车使用量材料三漫画《不堪重负》(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个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在两个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两个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_阶段。
(2)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分析,洛杉矶比香港较易出现哪种大气环境问题()。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5)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A.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C.禁止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D.合理规划城市路网,发展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通体系E.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解析(1)两个城市都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分化并不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
(2)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城市带的出现等方面。
(3)漫画反映的是城市交通问题,香港公共交通发达,因而交通拥堵问题不严重。
(4)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容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5)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因而需要积极地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
答案(1)河流Ⅰ(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3)城市交通拥挤公共交通发达(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少)(4)B(5)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