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致云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5《致云雀》说课稿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5《致云雀》说课稿

05《致云雀》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云雀》。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致云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

《致云雀》作为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学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二、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诗歌分析技巧积累,在诗歌的大意_上可以通过多次的吟诵来体会,而对于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理解及其象征意义学生较难把握,因此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相互交流体会感受本文的象征抒情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雪莱,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探讨中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这也是本课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受到鼓舞。

(这也是本课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法上: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主要.会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的重点环节,我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为此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上课开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云雀歌唱音频。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学案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学案

《致云雀》学案3一、题目解读云雀是一种鸟,叫声清脆。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1820年夏天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外散步是听到云雀的叫声有感而作。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

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三、导读理解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

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第三、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

这侧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诗人在第五、六、七节中,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八节: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

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一、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许是鸟儿口中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不偏不倚在砖与灰浆的夹缝里萌发了永恒的灾难而它稀疏的丫枝上麻雀吵闹着正在筑巢而它伸直的手臂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捎去并不破碎的盼望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犹如我不知道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是的,它活得多别扭但绝不会死去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在天空1.诗人塑造的黄桷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2.谈谈你对“它摇曳的枝叶/是挣扎,还是舞蹈”这两行诗的理解。

3.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啊,向阳花[英]威廉·布莱克①向阳花啊!你等得累了吧,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作为一生旅途的归宿。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1757—1827),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

4.“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倾向?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
3.《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本课两首诗歌同属现代诗作,用了象征的手法,但它们在结构、韵律方面又各有何特点?
【学习活动与步骤】
任务活动一:初读诗歌,把握意象
这两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写了哪些内容?
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1.起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仅”暗示了什么?
《致云雀》这首诗为人们刻画了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那冲霄而上的大自然的精灵,在天空上向人间唱着优美的歌曲。诗歌歌咏了一种小鸟一云雀,它构巢于地却狂喜,高飞,狂喜歌唱,直冲云霄,摆脱所有的来自于大地的约束,人们只能听它的歌声。正是这种小鸟触动了诗人的诗情。开篇呼告:“你好啊!快乐的精灵!”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尽情挥洒而出,奠定了诗歌明快的基调。此后,作者以优美流畅的语言,新奇的比喻来赞美心中可爱的精灵。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全诗虽未曾直白或详尽地记述云雀的形态和行动,但句句紧扣云雀的特点,以美而不俗的文笔写尽云雀的神韵和作者倾注它身上的感情。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苏堪钦
课时
1
标题
(主标题、副标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教学内容分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情势危急。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这大自然所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以云雀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逐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浪漫主义诗歌,对这种诗歌的特点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和鉴赏浪漫主义诗歌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2. 教材分析:《致云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一首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加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的语言,把握其节奏和韵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 合作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云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雀有什么特点?你对云雀有什么感受?(二)作者简介教师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风格,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做好铺垫。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

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

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

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

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解析:例句中“你”是一个群指代词,不确定对象。

A项,“你”指代固定对象,指提出“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的人。

B项,“你”指代固定对象,指句中的“三个人”。

C项,“你”是群指代词,不确定对象,强调每个人都应佩服他的钻研精神。

D项,“你”指代固定对象,指与自己谈话的对象。

故选C。

答案:C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致云雀》学案-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学案-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学案【整体感知】1.读文正音酣畅淋漓()馥郁芬芳()犀利()霓虹()情愫()绛紫色()2.层次分析朗读诗歌,分析诗歌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1-6节7-11节12-14节15-17节18-19节20-21节1.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明确:2.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明确:3.第三至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明确:4.概括12节到14节诗歌的艺术手法?5.概括15节到17节诗歌的内容及深刻蕴含?6.概括第18节和第19节诗歌的现实意义是如何体现的?7.概括第20节和第21节诗歌的隐喻意义?【探究鉴赏】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明确: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3.《致云雀》是现代诗作,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4.赏析以下诗句。

(1)“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明确:(2)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明确:(3)如何理解第12节“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明确:5.请结合有关诗句对本诗中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2)“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答案【整体感知】1.读文正音酣畅淋漓(hān chàng lín lí)馥郁芬芳(fù)犀利(xī)霓虹(ní)情愫(sù)绛紫色(jiàng)2.层次分析朗读诗歌,分析诗歌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1-6节描写云雀的身姿与美妙的歌声7-11节运用比喻和拟人正面赞美云雀12-14节侧面赞美反衬云雀歌声完美15-17节思考云雀歌声如此美妙的原因18-19节人与鸟的对比反思人类的局限20-21节将云雀作为人生理想追求1.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明确: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 致云雀 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 致云雀 教案

《致云雀》教学设计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云雀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和理想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致云雀》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简介《致云雀》的创作背景和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的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手法。

(2)谈谈对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6.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讨论:如何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学案2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学案2

《致云雀》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3、诵读诗歌,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素养目标1.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以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1、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的意义。

2、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四、知识链接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

他在《致英国人之歌》里严厉斥责英国统治阶级,把他们叫做雄峰,指出他们是剥削英国人民的寄生虫。

诗人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寻找财富吧———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除《致英国人之歌》外,他的政治抒情诗还有《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2、走进作者雪莱(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爱尔兰人之歌》《战争》《维克多与凯齐尔诗钞》《玛格丽特·尼克尔斯遗稿》《魔鬼出行》《夏日黄昏墓园》《无题》《日落》《赞智力美》《勃朗峰》《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给威廉・雪莱》《给狱中归来的朋友》《奥西曼迭斯》等;长诗:《麦布女王》《阿拉斯特》《麦布女王》四、诵读全诗,自学探究1、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探究: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教案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教学设计【文本解读】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教学目标】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3。

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二、走进作者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教案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致云雀 教案

《致云雀》教案【题解】云雀是一种鸟,叫声清脆。

在诗歌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作者简介】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 年11 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7 月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知识链接】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

他在《致英国人之歌》里严厉斥责英国统治阶级,把他们叫做雄峰,指出他们是剥削英国人民的寄生虫。

诗人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寻找财富吧———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除《致英国人之歌》外,他的政治抒情诗还有《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背景介绍】17 世纪中叶到18 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后来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

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立在地球上放号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怒涌( ) ②律吕( )(2)多音字①他惊觉地听着这可怕的喊声:“号( )外!上海大屠杀!号外!”耳边仿佛听到了千万被残害灵魂的怒号( )。

②公共汽车上的广播里时常会提( )醒乘客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提( )防小偷。

③他的数( )学成绩在班里是数( )一数( )二的,受到老师表扬的情况也是数( )见不鲜的。

2.辨明字形。

①②③二、语基习题化细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吹响。

B.位于四川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4.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5.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B.“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C.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诗中对大自然进行了客观的描绘歌颂。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1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1

《致云雀》学案2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鉴赏诗歌的象征意义。

2、理解诗歌的内容,探究诗歌的艺术构思.二、学法指导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3、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导读1、历史背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2、作者简介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 年11 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7 月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四、预习全诗,思考问题1.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提示: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

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提示: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2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2

《致云雀》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2、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3、诵读诗歌,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素养目标1。

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以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1、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的意义.2、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四、知识链接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

他在《致英国人之歌》里严厉斥责英国统治阶级,把他们叫做雄峰,指出他们是剥削英国人民的寄生虫.诗人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寻找财富吧 --—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除《致英国人之歌》外,他的政治抒情诗还有《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2、走进作者雪莱(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主要作品有抒情诗:《爱尔兰人之歌》《战争》《维克多与凯齐尔诗钞》《玛格丽特·尼克尔斯遗稿》《魔鬼出行》《夏日黄昏墓园》《无题》《日落》《赞智力美》《勃朗峰》《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给威廉・雪莱》《给狱中归来的朋友》《奥西曼迭斯》等;长诗:《麦布女王》《阿拉斯特》《麦布女王》四、诵读全诗,自学探究1、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探究: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致云雀学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致云雀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英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雪莱的《致云雀》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状,同时也深深地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 )锦的花丛中,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似.( )的。

(2)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

(3)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称.( ),能称.( )出为官者的分量,所以,为官者称.( )职与否完全取决于百姓是否满意。

答案(1)sìshì(2)jiàng xiáng(3)chèng chēng chèn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

(1)正是因为人们在大堤崩裂时接纳陌生人的关爱之情,正是因为工人们宁愿减少自己的工时而不愿看到朋友失去工作的无私精神,才使我们在的灯光下调整好的心情。

(暗淡黯淡)(2)他由于贫穷而被人,仍游手好闲,以至穷困潦倒露宿街头、食不果腹,遭到众人鄙夷。

(鄙弃唾弃)(3)抬头望外,已到巫山。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整个场面颇为壮观,好似一幅的画面。

(云蒸霞蔚花团锦簇)(4)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答案(1)暗淡黯淡(2)鄙弃唾弃(3)云蒸霞蔚花团锦簇(4)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解析(1)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

“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2)二者都为动词。

都有看不起之意。

鄙弃:指看不起,厌恶。

唾弃:指鄙弃。

后者语意更重。

(3)云蒸霞蔚: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4)二者都有“顾虑重重”的意思。

“瞻前顾后”重在犹豫不定;并可用来形容考虑周密;办事谨慎。

“畏首畏尾”重在胆小怕事。

课堂任务学习1.赏析本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以新奇的比喻及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赞美心中可爱的精灵。

他将飞速上升的云雀比作“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一下子使诗的意境为之开阔;他将边飞边鸣的云雀比作“昼空里的星星”,只闻其声,却不见其形。

他更将云雀比作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的诗人、幽居深闺以歌解愁的少女、传播晶莹亮光的流萤、输送芬芳的玫瑰。

全诗虽未曾直白或详尽地记述云雀的形态和行动,但运用多个比喻句紧扣云雀的特点,以美而不俗的文笔写尽云雀的神韵和作者倾注它身上的感情。

2.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答案 □01写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 □02歌颂自然的美妙□03追求光明 □04自由快乐 □05不断飞升3.“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请知人论世,分析诗人与云雀形象的异同。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云雀的快乐没有受到痛苦和消沉的污染,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但是对于雪莱来说,振翅高飞的同时还有许多约束。

但是,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在《致云雀》中,雪莱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4.你从诗歌中读懂了云雀的一些什么内涵?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自然中的云雀是一种鸟,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起直上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

在《致云雀》中,雪莱将大自然中的云雀高度虚化和美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的精神和灵魂。

那轻盈矫健的云雀在云雾中穿梭,在晨曦中歌唱,不畏黑暗险阻,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给人以灵感和力量。

云雀蕴含着诗人对自由、快乐的追求,理想的寄托。

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象征手法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

运用象征手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立意要明确。

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

如毛泽东在《七律·冬云》一诗中有“梅花..未足奇”的句子,立意就很明确,赞扬了人民的力量,..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用“梅花”象征;抨击了敌人,用“苍蝇”象征。

2.描绘要具体。

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如高尔基在《海燕》中写道:“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用“海燕”象征革命的力量,故对“海燕”这个形象的描绘就十分生动具体。

3.类比要恰当。

所借之物和所咏之物,要有紧密的联系,合乎情理。

这就要求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

如对“雨巷”的象征义的分析,就是用“美好爱情”与“美好理想”串起来的。

『针对练笔』请你以“叶与价值”为话题,用象征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春天,它甘愿当陪衬,衬出花儿的美丽,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最美好的时刻,给人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夏天,烈日当头的时候,它不怕炎热,繁茂地生长着,为路上的行人遮荫蔽日,却没有丝毫的埋怨。

秋天,在那个寒风萧瑟的日子,它们会结束那短暂的生命,飘零下来,“化作春泥更护花”!它在那短暂的生命里,却做出了超越生命的无私奉献!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B.诗歌需要有广大的受众作基础,相继涌现出的下里巴人....式诗作是诗歌发展的沃土,为出现阳春白雪之佳作提供了提升的平台和跳板。

C.1821年济慈去世,1822年7月,雪莱溺海身亡,两年后拜伦死在希腊。

英国浪漫诗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渐渐江郎才尽....。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们一贯赞同忠实原作,然而伴随着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读者意兴阑珊....。

答案 C解析C.“江郎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不合语境。

A.“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使用正确。

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使用正确。

D.“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雪莱的诗正如他的人品一样,表现出一种圣洁、优美的感情和崇高、辉煌的理想,为人极其高尚,拜伦曾盛赞“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人”。

B.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我们亟须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C.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D.雪莱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月亮》《悲歌》等,雪莱最后一部封笔之作是献给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人民的抒情诗剧《希腊》。

答案 B解析A项,暗换主语,“为人”前加“他”。

C项,搭配不当,“担当”不能与“文化精神”搭配,应在“文化精神”前加“传承”。

D项,语意重复,“封笔之作”就是最后一部作品,删除“最后一部”。

3.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

②前三节写“西风”,后两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

③《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

④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

⑤从内容上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②⑤④C.①②④⑤③ D.⑤③④①②答案 A解析③为总体评价,应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是①②,先“形式”后“内容”,由⑤句中的“又”可知,④句应该在其前面,且与①②的顺序相对应。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 D解析观察漫画可知,漫画中主要有柳树、鸟、渡船、船夫和拿行李走向渡船的人,可看出是离别情景。

将漫画内容与诗句相比对。

A项,“小梅”“白马嘶”与画面不吻合。

B 项,“门”“平桥”与画面不吻合。

C项,漫画中的黄莺停在树上,没有“放身斜坠”。

故选D项。

二、课内阅读阅读《致云雀》,完成5~6题。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各个比喻都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获得感性形象。

B.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赞美告终,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C.从诗的整个基调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D.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充满了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答案 B解析“从赞美开始,以赞美告终”错,而是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6.赏析诗歌的音乐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艺术形式精美地配合了云雀清新飘逸的鸣叫声,两者和谐统一,富有强烈的音乐魅力。

诗歌段落整齐均匀。

全诗二十一段,先急促而后悠扬,有意识地造成情味隽永的节拍,读来似有穿云透月的魄力,节奏欢快,使人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人和自然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1.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

现代诗歌在自身的发展和突破中一方面对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加以继承和创新,如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另一方面也在现实生活的土壤里挖掘并生成新质鲜活的原创性意象,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北冰洋、白云、太平洋、洪涛,《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豹和蜘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