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简介

合集下载

“飞豹”来袭——飞肯新“飞豹”详解

“飞豹”来袭——飞肯新“飞豹”详解
载物空 问。
到 了舒 适经济 ,让 驾乘者能尽享 驾乘乐趣 ,让你 的每 次
出行 都 能酣 畅淋 漓 。
不 保绿色 技术行业领
新 “ 飞 豹 ” 配 备 精 控 化 油 器 ,超 精 密 加 工 的 化 油 器 核 心 元 件 经 过 了特 殊 处理 , 使 供 油 调节 更 加 合 理 ;发 动 机 全 新 的 进 排 气 系统 经 过 反 复 试 验 ,确 保 最 优 化 设 计 , 并 采 用 直 流 点 火 方 式 , 大 大 提 高 了燃 油 的 燃 烧 。 同时 , 新 “ 飞 豹 ”还 配 备 燃 油 蒸 发 回收 装 置 , 蒸 发 的 燃 油 被特 别 设 置 的 碳 罐 收 集 储 仃 , 并 返 还 给 发 动 机 循 环 利 用 , 有 效 地 节 约 了 能 源 , 减 少 尾 气 排 放 , 真 正 做 到 了 绿 色 节 能 、健 康 环 保 。 另 外 , 新 “ 飞 豹 ” 消 声 器 内设 贵 金 属 触 媒 ( 含 世 界 一 流 品 质 的 钔 、铑 、钯 ) , 能 够 更 有 效地 净
人体 工程学原理 ,使驾乘舒适 随心 , 垫 安 装 方 便 ,钥 匙 开 启 ,操 作简 单 。为 了方 便载 物 ,新 “ 飞 豹 ”为用 户配 得 了 3 款 货 架 选 择 : 小 货 架 、 大 货 架 带 跳 板 、 大 货 架 带 翻 板 踏 板 , 用 户 可 以根 据 出 行 情 况 自由选 择 , 为』 } j 提 供 r更 多 的
新 “ 飞 豹 ” 的 操 拄 性 、 舒 适 性 及 安 个 性 同 表 现 不 俗 。新 “ 飞 豹 ” 的 制 动 系统 为 前碟 后毂 , 前 碟 刹 制 动 性 能 高 , 制 动 力非 凡 , 让 乘 J J l J 安 个 ; 高 ^ 顺 减 : 你 任何路况都能如 平 地,

飞豹心脏--秦岭(斯贝)发动机国产化背后的艰辛!

飞豹心脏--秦岭(斯贝)发动机国产化背后的艰辛!

1970:安排沈阳黎明负责斯贝,开始仿制民用斯贝1971.7:周恩来批准进口民用斯贝1971.12:周恩来在航空产品质量座谈会上表示同意引进军用斯贝1971.12.26:周恩来指示黎明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结合搞斯贝1972.4.14:航空工业部决定购买60-80台斯贝用于改装轰5、轰6各10架1972年底:英国政府同意出售民用斯贝1973.1.10:航空工业部正式建议购买军用斯贝专利、2架猎兔狗、一套发动机试验设备1973.7.17:英国政府同意出售军用用斯贝1973.7.30: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购买斯贝专利及200台机1973.8.1:李先念、叶剑英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

||此期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1974:沈阳厂所有人提出斯贝影响涡喷6丙、涡扇6,反对引进斯贝。

江青反对买斯贝。

后移到西安1974.5.11:航空工业部主要领导决定向中央提出《关于不买“斯贝”发动机的报告》1974.5.18:叶剑英批文:“不可不买”斯贝1974.5.19:李先念表赞成叶1974.6.16:李先念再批示要买斯贝1974.6.23:叶剑英批示支持引进斯贝。

李先念表赞成叶1975.3-6:航空工业部2次表示对摸不透技术无所谓,1975.11:成立斯贝试制领导小组1975.12.13:签订引进军用斯贝合同,共7679万英镑(不含此后北京航空学院买设备、试验等费用)。

目标:3年内复制,5年内国产化。

定点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试制生产,并组织全国各厂支援1977.9:命王震挂帅会战领导小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带工作组驻厂督战,王震3次视察。

拨给专项资金。

攻克了76项技术关键1979下半年:造出4台发动机1981:“1981年以后,实际上…斯贝‟…反设计‟技术…吃透‟工作基本上是不了了之。

”全套图纸,专用设备,专用材料仿制斯贝发动机,结果从1975年仿到2003年才完全搞成★研制进度和研制力量安排方面:1968年6月,涡扇6首台试验机试车,就是说涡扇6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了。

飞豹坠毁原因

飞豹坠毁原因

专家解读飞豹坠毁原因:绝非飞控故障一架飞豹战机在飞行表演时坠机一名飞行员成功跳伞昨天上午10点47分,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在陕西省蒲城县内府机场举行飞行表演时出了意外,一架国产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在从东向西表演低空飞行过程中突然失控,坠毁在观众席以西约2公里的地方。

网上有专家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但本报记者联系上权威航空专家,他表示调查表明,“飞豹”战机本身并无质量问题,它也不是因在俯冲时拉不起来而坠毁,而是在飞行中发生突然下坠,原因极可能是与鸟发生碰撞等意外特情,也不排除人为原因。

当时飞机上有两名飞行员。

电视画面显示后舱飞行员跳伞生还,前舱飞行员未能跳伞疑已牺牲。

中国空军有关部门已证实,空军没有派飞机参加在陕西蒲城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飞行表演。

飞机坠入距看台约2公里的沼泽地事发昨天上午10点47分,据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组委会成员何亮在事后举办的发布会上说,一架飞机在参加通航大会飞机表演完成通场任务后,在返回途中发生了事故,坠毁在蒲城县党睦镇董楼村二组盐碱沼泽地中。

一名飞行员跳伞生还,另外一名正在搜索,地面没有伤亡。

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13日在西安开幕。

按照计划,14日至16日在陕西蒲城内府机场进行三天的动态飞行表演及静态展示。

14日上午10时,举行了飞行表演开飞仪式。

事故发生后通航大会其他活动飞行表演继续进行。

战机是在进行第三个表演时发生意外的,坠毁的地方在内府机场航站楼西约两公里的地方,离观众看台大约2公里左右。

这一片都是盐碱沼泽地,没有种什么庄稼。

飞机机头深深地扎在沼泽中。

由于大型机械无法作用,搜救人员用铁撬进行挖掘搜救。

不是因飞控系统故障引起坠落有目击者说,这架“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向下俯冲表演时发生坠落,因此网上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战机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艰苦的跋涉]中国“飞豹”研制始末(下)

[艰苦的跋涉]中国“飞豹”研制始末(下)

[艰苦的跋涉]中国“飞豹”研制始末(下) 预生产型1991年,空军订购了苏-27,随后又于1999年年底签署价值18.5-亿美元购买苏-30战斗轰炸机的合同,因此JH-7就成为海军航空兵的首款专用海上攻击机。

原打算在1992年左右为JH-7正式入役举行仪式,然而由于技术原因而被推迟。

为了加速作战试验,决定生产数量有限的预生产型(可称作01批)。

预生产型总共制造了约18架,均部署在上海附近的海军航空兵基地。

从1994年开始装备第6强击机师的第16团。

通过81×6×的序号能够识别出来。

基地组成类似作战评估或改装部队那样的单位,长期进行作战试验,其中包括不同武器结构的飞行、不同气象条件和夜间的操作以及在1996年年底完成的实弹武器试验。

这次试验中,JH-7首次成功试射一枚YJ-81反舰导弹。

在当时,JH-7无法按计划大批量生产,主要是不能逆向制造“斯贝”发动机。

所有的JH-7原始型和预生产型都以1975年从英国进口的原装“斯贝”Mk202发动机做动力。

航电方面也有不少困难,故障率很高。

1998年,所有设计标准和性能得到满足。

大部分技术问题和设计缺陷得到克服后,JH-7获得国家合格证书。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的大阅兵时,该机飞越天安门广场。

随后几年,西飞公司设法克服JH-7的许多弱点。

由于“斯贝”发动机国产化的最初努力不成功,曾有报道说,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试图用更大推力的俄罗斯AL-31或法国M53发动机替换“斯贝”。

为容纳新发动机,JH-7的整个后机身都要重新改动。

最后,研制这种所谓的JH-7Ⅱ型的努力由于过于昂贵、复杂和耗时,于2000年被放弃。

西飞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发动机方面做好两种准备。

首先,重向罗?罗公司购买技术,以便制造“斯贝”的国产型WS-9发动机。

第二,与英国空军和罗?罗公司达成购买另外90台二手“斯贝”发动机的协议。

这些发动机从英国空军退役的多余“鬼怪”战斗机上拆下来后,一直存放在仓库。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冲天飞豹——歼轰7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冲天飞豹——歼轰7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冲天飞豹——歼轰7试飞中的“飞豹”原型机歼轰7“飞豹”歼击轰炸机,对外名称FBC-1,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型歼击轰炸机。

歼轰7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

该机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孤立战场、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以及执行远程截击、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攻击任务。

歼轰7飞机是由中航一飞院设计,西飞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种双发、双座、超声速歼击轰炸机。

它是目前我国载弹能力最强、航程最远、作战半径最大的歼击轰炸机,可挂载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非制导武器,可实施敌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

随着我军的战略思想从积极防御向攻防兼备的转变,部队急需一种具备全天候突防能力、攻击力强又具备相当自卫能力的多用途战机。

1976年3月,三机部提交新机的一机两型方案报告,1977年11月通过了飞机设计方案论证,1978年10月完成了方案设计,1979年完成全尺寸木质样机制造。

1978年国民经济调整,歼轰7研制工作暂停。

20世纪80年代初,歼轰7恢复研制,先开始串列双座型研制。

1983年3月,歼轰7转入详细设计,1984年10月完成图样和技术条件编制,开始零部件试制。

1986年国家批准歼轰7串列双座方案。

80年代末期,歼轰7完成总装并首飞成功。

1992年5月,歼轰7对外名称定为“飞豹”(FBC-1)。

1995年,歼轰7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1998年通过了全武器系统设计定型审查。

歼轰7A是在歼轰7原型机的基础上设计研制的新型歼击轰炸机,与歼轰7比,歼轰7A 的作战半径、武器挂载量、打击能力等技战术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

歼轰7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空中立体精确打击能力的主战机种。

歼轰7飞机以其优良的性能,已成为我军目前战机中外挂武器最多、火力最强的攻击力量,极大地提升了我军航空武器的威慑力和战斗力,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新型歼击轰炸机的能力实现了又一次新的跨越。

飞豹: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

飞豹: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

飞豹: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
佚名
【期刊名称】《《军工文化》》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总设计师:陈一坚试飞员:黄炳新首飞时间:1988年12月14日研制单位:第一飞行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歼轰7("飞豹")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的超声速全天候战斗轰炸机,也是我国目前航程最远、作战半径最大的国产战机,可实施对地、对海目标远程精确攻击和空中格斗。

【总页数】2页(P166-1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26.3
【相关文献】
1.发扬"飞豹"精神研制中国大飞机——"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访谈 [J], 彭健
2.自主翱翔放飞理想"飞豹杯"首届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 [J], 盛延林
3.自主翱翔放飞理想--记"飞豹杯"中国第一届空中机器人大赛 [J],
4.新中国飞机研制的历史性跨越——记中国“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 [J], 徐秉君
5.新中国飞机研制的历史性跨越(续)——记中国“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 [J], 徐秉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飞豹”研制始末

“飞豹”研制始末

“飞豹”研制始末兵器知识2009.04A-05A 王占良[编者按]本文编译自国际著名航空杂志《International Air Power Review》2008年出版的第25卷的长篇文章《Xi-an JH—7“Flounder”—China’s“Flying Leopard”》,本刊并不表示赞同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JH—7项目同之前许多中国其它飞机项目一样,必须应对需求的若干变化,还要反复面对被抛弃的危险。

该项目还因两个用户—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长期竞争而困难重重。

又因技术困难,尤其是因缺乏合适的动力装置而遭推迟。

然而,使许多观察家大为震惊的是该机最终服役,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军工项目之一。

它不但满足了中国空军对远程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的原始需求,而且满足中国海军航空兵对海上攻击机的需求。

研制起因如果与苏联的良好关系不破裂,本来南昌公司Q—5和哈尔滨公司H—5的继承者极可能是米格-23BN、米格-27或苏-20/22。

然而,两国关系的破裂使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得不用陈旧过时的H—5和Q-5“番摊”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来凑合许多年。

导致JH—7诞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源头是有关西沙群岛的政治和外交争端。

这场后来被称为黄沙之战的海上冲突发生于1974年1月20日,交战双方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和南越海军。

1974年1月初,南越当局单方宣布在距越南以东362千米的帕拉塞尔群岛(中国称为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勘探石油。

南越海军向该区派遣一支小舰队形成一条封锁线。

据报道在此作业的数名中国渔民被杀害。

1974年1月20日,中国海军采取行动,赶走护卫的南越舰队并迅速占领南越当局在西沙群岛构筑的阵地。

从那以后西沙群岛就一直置于中国的管辖之下,再没发生过军事争端。

这场冲突主要是两国海军交战,双方互有伤亡。

尽管中国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某些严重缺陷,尤其是缺乏有力的空中支援。

通过这些事件的随后分析,中国军方在1975年军事装备发展会议上要求三机部和航空工业部—两者后来组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启动下一代远程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项目,以取代H-5和Q-5。

秦凤奎:“飞豹”飞机是我们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秦凤奎:“飞豹”飞机是我们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秦凤奎:“飞豹”飞机是我们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作者:吴玉国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11期记者:“飞豹”飞机的成功研制,对国家、对航空工业的建设意味着什么?秦凤奎:在“飞豹”飞机之前,我国当时在役的飞机,无论歼六、歼七、歼八,还是强五、轰六,都是在国外原准机的基础上测绘仿制而成的。

而“飞豹”飞机是我国第一架在没有原准机参考的情况下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代歼击轰炸机,所以说,“飞豹”飞机的研制,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测绘仿制到自行設计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飞豹”飞机的研制,不仅为我国空军提供了一型全新的航空武器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还大大推动了我国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

因为在“飞豹”飞机之前,我国的飞机设计一直是在原苏联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测绘仿制,沿用的是原苏联的设计规范,而当时美国的标准规范要比原苏联的更加先进。

于是,我们就在“飞豹”研制中大胆抛弃了业已过时的苏联规范,引入更加先进的美国军用规范,使“飞豹”飞机在布局形式、总体设计以及标准、规范等各个方面,完全脱离了原苏联规范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飞机设计之路。

而且通过“飞豹”飞机的研制,我们逐步吃透了美国军用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新一代军用飞机设计标准(国军标),这对我国以后的飞机设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另外,“飞豹”飞机还是国内第一个自觉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补充设计的机种,它采用的多功能雷达和平显、火控系统,小轮距“外八字”机身起落架设计,全集气动布局和机翼优化设计,进排气和发动机匹配设计,全机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设计,全集电磁兼容设计,数据总线设计等等,在当时都是国内领先的设计技术,不仅使“飞豹”飞机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荣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还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使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在“飞豹”飞机立项、研制及投入运营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秦凤奎:在“飞豹”飞机的研制历程中,难忘的故事太多了。

第三代飞豹终于出山了(图)

第三代飞豹终于出山了(图)

中国真正战略轰炸机曝光:第三代飞豹终于出山了自“飞豹”问世以来,不断有人在问“飞豹”属于几代机。

2008年珠海航展上新“飞豹”高调亮相,表现不俗,这个问题重被提起并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论,有的说“新飞豹”属于三代机,有的说“新飞豹”顶多是二代半水平,公讲公理,婆说婆话,莫衷一是。

甚至某些官方媒体也来推波助澜,宣称“新飞豹”不但是三代机而且已经“走在了三代机的前列”。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就有记者问:“按照世界上战斗机的分代标准,FBC-1算是第几代飞机?”“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就明确地回答:“歼击机有分代,歼击轰炸机没有什么分代的说法。

要说参考的话,可以说是相当于F-15基本型,也可以说是相当于欧洲的‘狂风’,俄国的苏- 24,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同时,陈院士还把“飞豹”与“强五”作了一番比较:“强五是轻型攻击机,是前线攻击机,是从一线到一线,航程短,载弹量小。

FBC-1是二线到二线,远距离攻击机,载弹量大,是重型的。

强五的载弹量是1.5吨,FBC-1大约是7吨。

”说“新飞豹”是“三代机”,追根溯源,都是陈院士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惹的“祸”。

据东南快报报道,2005年4月20日参加“科普报告团老区行”活动的“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做了题为《飞行器的展望》的报告,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有听众问:“您设计的‘飞豹’能否完成我国现在的战略目标?”陈院士答:“‘飞豹’达到美国F-15基本型水平。

‘飞豹’已经研制到第三代,战略目标可以完成。

”有些小年轻马上跳起来指责陈老院士要么是“吹大牛吹破天”,要么就是“老糊涂”了。

呵呵,根本不是老人家老糊涂了,而是这些小年轻小眼花了。

请注意:陈院士说的是“‘飞豹’已经研制到第三代”,而从来就没有说“飞豹”是三代战机。

前面已经提到,陈院士认为歼击轰炸机没有分代的说法。

不过,陈院士把中国“老飞豹”与美国“老鹰”放在一起比较着实有些欠妥。

中国“老飞豹”是专职攻击机,只拥有象征性的空战能力;而美国“老鹰”即F-15 基本型是典型的重型空优战斗机,其任务主要是夺取战区制空权,麦道公司研制该机时并没有考虑对地攻击问题,“没有一磅重量是用于对地攻击的”,我想这句名言军迷们恐怕没有不知道的。

飞豹

飞豹

∙发表于:2013-10-18 09:51:10∙作者:zhaishuxue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级别:中将积分:96165飞豹战斗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陈一坚,1930 年出生在福州一书香门第,先后在厦门大学航空系和清华大学航空系就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厦大校友1949 年,因目睹日寇战机轰炸,认准要学航空、造飞机的陈一坚被厦大航空系录取。

厦大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终身受益。

“飞豹之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被任命为“飞豹”飞机总设计师。

他打破旧的设计规范,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

要更好地认识昨日受聘为厦大兼职教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应该要“绕一大圈子”,才能知道这位厦大校友有多牛。

首先,战斗机被认为是制空权的决胜武器;其次,“飞豹”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型战斗轰炸机,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

陈一坚是“飞豹”的总设计师,被称为“飞豹之父”。

他还是厦大校友——在1949 年进入厦大航空工程系学习。

昨日,现任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的陈一坚接受厦大敦聘,在64 年后又戴上厦大校徽,成为厦大兼职教授。

在为学生所做的专题报告中,他并没有提及为他带来荣耀的“飞豹”飞机。

这位83 岁的院士看到的是未来,在介绍“军用飞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时,他号召学生们向他“开炮”:“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不要顾及‘老头的面子’。

”目睹惨烈抗战立志投身航空事业陈一坚是福州人,最早是通过抗日战争中满天轰鸣的日军战机来认识飞机的。

抗战爆发后,年幼的他随父亲所在的学校迁往南平。

陈一坚说,当时没有防空洞,日军战机来轰炸时,大家只能躲在存放石棺的洞里。

和轰鸣的日寇飞机相比,有一幕给了这个少年更大的刺激——当时的中国人对飞机毫无概念,因此,在日本飞机空袭时,生怕婴儿的哭声会被飞行员听到,便死死地捂住婴儿的嘴巴,甚至把孩子给活活闷死。

陈一坚说,他当时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天上都是人家的飞机,我们的飞机哪里去了?轰鸣的日本飞机和惨死的婴儿,使他立志投身航空事业。

张国治:“飞豹”是一座座丰碑

张国治:“飞豹”是一座座丰碑

张国治:“飞豹”是一座座丰碑作者:张国治杨关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11期研制背景和意义在1975年的中国军备发展会议上,海军强烈要求第三机械工业部(即航空工业部,简称:三机部),研制一种中程轰炸机以满足未来的作战需求。

国防科工委根据海空军的要求,确定关于新型歼击轰炸机的战术技术要求,随即要求三机部用一个机型,装备同种类武器和机载设备,分别满足海空军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们自己坚持的是叫国土防空,我们不会首先攻击别人,但是我们必须有打击来犯者的手段,“飞豹”使我们具备了较强的打击能力和积极防御能力。

1977年11月,603所提出了初步设计:具有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的歼击轰炸机,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

根据三机部指示,603所为总设计师单位,负责飞机设计工作。

“飞豹”于1988年首次試飞成功。

1998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该机首次公开亮相。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随后该机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成为具备防空压制、精确打击的多用途战机,这意味着可以让较少的战机来执行更多的作战任务,从而可以减少空军机队的规模,这在现代战机日益昂贵的时期显然是十分宝贵的。

1998年,“飞豹”正式列装服役,这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歼击轰炸机,大大增强了我军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支援能力,成为当时国产战斗机中唯一可以覆盖南中国海地区的机型,从此,中国空中博弈军掀开了更加“有所作为”的一页。

坚持不懈的研制历程当时我们国家没有现在这么强的经济实力,说困难也是真困难。

为了把飞机搞起来,国家要拿出计划,而且要纳入重点计划才能够有经费保证,所以飞机曾经是“三下三上”,没有钱停下来,说是保持一定的工作量继续干,但是事实上只要一停下来,那就很难再启动。

钱不够怎么办?就把这六架样机分成两个步骤,先投三架,再投三架。

在“飞豹”研制过程中,仅现场办公会就开了9次,从图纸投入试制开始,差不多年年都开现场会。

飞豹简介

飞豹简介

JH-7的发展过程JH-7是我国研制装备的第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战斗轰炸机,JH-7研制项目的提出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

当时我国面对的国内和国际局势都十分紧张,国内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而且在我国军用飞机装备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在越南战争的使用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装备上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国际上我国处于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包围之中,在军事上同时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在国防安全上的压力极大。

在提出研制JH-7的时候,我国所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是与欧洲国家相同的苏联武装力量,我军与苏联军队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依靠空中力量来限制苏联庞大的装甲兵团是我国空军的一个主要任务。

我军当时所装备的对地攻击机中,H-6远程轰炸机机体大、自卫能力差,并且不适合对战术目标进行攻击,我国空海军作为主力装备H-5飞机在速度、航程、载弹和机载设备等方面已经十分落后,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都很有限,Q-5的作战性能比较好,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低空机动性能尤其突出,但是Q-5在航程和有效载荷上都比较小,只能进行前线直接支援,无法完成对敌纵深目标的作战任务。

为了弥补我军装备的Q-5型前线强击机和H-6远程轰炸机之间的空缺,代替海、空军装备的陈旧落后的H-5轻轰炸机,设计和装备一种机载设备和突防能力较好,具备纵深轰炸和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能够全天候完成对地、海目标进行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很迫切的需要。

为了提高空军装备的技术水平,中国航空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多个型号的新型作战飞机的研制计划,但是在当时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的问题,新型飞机研制的摊子铺的过大,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被分散,基础工业水平低和对飞机性能指标与战术要求的反复变化也拖延了飞机的研制进度。

在当时国内资金和技术无法保证这样多的型号发展的情况下,研制中的各型号飞机在70年代中期大批下马,包括远程轰炸机、大型运输机和多种战斗机在内,先后有30余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研制,为取代H-5而在1973年开始研制的H-7(JH-7的原编号),因为有着迫切的军事需求,而在这次新机研制项目下马大潮中得以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飞豹

飞豹

歼轰-7“飞豹”是中国7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共同研制。

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是解放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明星,早期称为轰—7。

目前该机的改型歼轰-7A已具备全天候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而随着解放军近年对其的不断改进,多种型号的飞豹变型机也不断出现,大幅提升了飞豹战力。

目录概述研制背景研制过程机身布局机载系统武器装备概述研制背景研制过程机身布局机载系统武器装备展开编辑本段概述飞豹改进型在 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上,中国歼轰-7歼击轰炸机首次公开亮相,并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豹,在建国50周年大庆中刚刚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轰 -7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经过中国广大科研人员艰苦努力,性能更先进、功能更全面的歼轰-7A列装中国空军,已经成为空军远程打击又一只有力的铁拳。

机名:FBC-1绰号:飞豹制造商: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备:23毫米双管机炮PL-5空空导弹 C-801,C-802对舰导弹,最大载弹量6500千克机身长:22.325米最大飞行速度:1.6马赫最大飞行高度:15500米机身高:6.575米最大起飞重量:28457千克作战半径:1650千米翼展:12.705米乘员:2 发动机:2 台WS9 秦岭涡扇发动机编辑本段研制背景中国空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以国土防空为主,考虑到其对地、海面战场的支援,空军对对地攻击能力也比较重视,50年代先后从前苏联引进的TU-16(中国仿制型号轰-6)、IL-28(中国仿制型号轰-5)轰炸机,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代对地支援作战飞机。

但随着防空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防空导弹的出现,这些飞机的作战效能迅速下降。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弱点,地面防空导弹系统和截击机主要依靠雷达来发现目标,前者受地球曲率影响,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较近,而受当时数据处理系统的影响,截击机的雷达也难以探测地面杂波背景下的目标。

再谈飞豹

再谈飞豹

再谈飞豹◆”飞豹”的设计和发展”飞豹”战斗轰炸机是中国自行发展的第一代专用战斗轰炸机,通过装备部队近10年时间的使用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海、空军作战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

”飞豹”项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初衷主要是当时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轰-5轻型轰炸机存在飞行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小等缺陷,性能已无法满足80年代作战环境的要求;更严重的缺陷是,轰-5机载设备过于简单,极为缺乏有效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海)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

而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攻击机虽然飞行性能较好,但因为其作战半径小,有效载荷低,无法携带大型精确制导武器,根本无法担负攻势防御作战中攻击机群打击纵深地区重要军事目标的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国土防空和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装备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两个任务进行的。

很明显,以这样的装备发展思想建立起来的战术空军自然缺乏纵深攻击的能力。

中国海、空军根据国外地面和主要水面舰艇的防空武器系统在70年代就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导弹化的情况判断,轰-5已经很难达成对敌方战役纵深目标进行突防和攻击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在飞行性能、载弹量和航程指标上都全面提高的新型现代化作战飞机,以取代落后的轰-5轰炸机。

为代替轰-5执行纵深攻击任务为目标所发展的机型就是”飞豹”的前身轰-7,从飞机设计编号采用了轰炸机的标志就可以看出,”飞豹”原本是作为一种超音速战术轰炸机来发展的。

轰-7的发展是为了同时满足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战术轰炸机的需要,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为了使轰-7可以适应本身的战术使用特点,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设计要求。

海军和空军提出的设计要求在飞机机体的总体设计上基本相同,但在座舱里2名飞行员的位置安排上却存在较大的区别。

空军要求采用类似F-111和苏-24的并列双座机型,因为空军装备的轰-7将主要采用低空高速突防的作战形式,采用并列双座有利于2名飞行员分担长时间低空飞行的工作负担,还可以拥有更好的观察效果,适于在复,杂的地面背景环境中发现坦克、火炮和掩体这类点状战术目标。

飞豹之父

飞豹之父

飞豹之父:欧洲开出21亿天价社区公告:手机搜索xinjunshi ,立即关注环球新军事官方微信,了解最全最新的全球军事资讯,邀请好友更有机会赢取iphone5,点击查看活动详情……7月11日,西安阎良,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一间会议室里。

眼前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喜欢看名著、读小说、听交响乐,多年的科研经历告诉他,“科技与艺术是相通的”;83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学习两三个小时,他深知“科学技术不进则退”;他还每天看书、看杂志、做剪报,“《中国科学报》是每天必看的报纸”;虽已功成身退,他依然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奔波忙碌,数十年如一日,“敢想敢干,创新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飞豹”战斗轰炸机他,就是中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飞豹”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

志愿写满航空陈一坚出生在一个充盈着书香和爱国之气的家庭。

其父陈昭奇坚信“教育救国、科教强国”,早年两次留学日本,学成回国后参加了当时的爱国学生运动。

“父亲完全是西方民主自由的教育方法,为你提供条件,让你自由发展。

”陈一坚自小爱好广泛,父亲书架上的大堆历史名著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抗日战争爆发,陈一坚随父亲教学的学校迁往福建省南平县,当时满天轰鸣的日军战机成为陈一坚对飞机的最初记忆,也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当时的人比较愚昧,在日本飞机空袭时,生怕被敌机驾驶员听见地面声音,甚至将哭叫中的婴儿活活闷死。

那一幕太惨了!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天上都是人家的飞机,我们的飞机哪里去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切肤之痛,一直深藏在陈一坚的心中。

1948年,陈一坚高中毕业,福州的几所大学刚刚恢复招生,他就报考了福建师大物理系并被录取。

不久,得知厦门大学航空系开始招生,陈一坚兴奋无比,当机立断报考,而且三个志愿都填上了“航空系”。

“你不录取我,我换个大学再去考,直至录取。

”陈一坚当时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如果我们没有飞机,将来还会受别人的欺负”。

结果,陈一坚考上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H-7的发展过程JH-7是我国研制装备的第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战斗轰炸机,JH-7研制项目的提出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

当时我国面对的国内和国际局势都十分紧张,国内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而且在我国军用飞机装备体系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在越南战争的使用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装备上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国际上我国处于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包围之中,在军事上同时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在国防安全上的压力极大。

在提出研制JH-7的时候,我国所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是与欧洲国家相同的苏联武装力量,我军与苏联军队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依靠空中力量来限制苏联庞大的装甲兵团是我国空军的一个主要任务。

我军当时所装备的对地攻击机中,H-6远程轰炸机机体大、自卫能力差,并且不适合对战术目标进行攻击,我国空海军作为主力装备H-5飞机在速度、航程、载弹和机载设备等方面已经十分落后,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都很有限,Q-5的作战性能比较好,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低空机动性能尤其突出,但是Q-5在航程和有效载荷上都比较小,只能进行前线直接支援,无法完成对敌纵深目标的作战任务。

为了弥补我军装备的Q-5型前线强击机和H-6远程轰炸机之间的空缺,代替海、空军装备的陈旧落后的H-5轻轰炸机,设计和装备一种机载设备和突防能力较好,具备纵深轰炸和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能够全天候完成对地、海目标进行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很迫切的需要。

为了提高空军装备的技术水平,中国航空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多个型号的新型作战飞机的研制计划,但是在当时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的问题,新型飞机研制的摊子铺的过大,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被分散,基础工业水平低和对飞机性能指标与战术要求的反复变化也拖延了飞机的研制进度。

在当时国内资金和技术无法保证这样多的型号发展的情况下,研制中的各型号飞机在70年代中期大批下马,包括远程轰炸机、大型运输机和多种战斗机在内,先后有30余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了研制,为取代H-5而在1973年开始研制的H-7(JH-7的原编号),因为有着迫切的军事需求,而在这次新机研制项目下马大潮中得以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虽然H-7项目得以保留,但是在飞机总体方案论证中却出现了问题,当时空军和海军对H-7的任务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空军以将H-7作为取代H-5的换代型号为出发点,提出了将H-7设计为以常规炸弹为主要武器的战术轰炸机的要求,而海军则以加强海上打击力量为目的,提出了将H-7设计为使用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完成对海上目标进行打击任务的轰炸机,这两种不同的战术定位和任务要求使H-7飞机在结构设计方案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研制厂、所先后用完成的4个不同的气动布局方案进行了3000余次风洞吹风试验,仍然无法找到能够同时满足2个军种各自所提出需要的技术方案。

为了保证飞机的研制进度,最终的总体设计采用了以海军的要求为主的方案,从研制项目开始提出的时间上来看,H-7与欧洲的“狂风”、苏联SU-24和MIG-27的时间差距并不大,但是多种技术或者非技术上的因素对H-7的研制过程造成了很严重的不利影响,使H-7在与这些型号起步时间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研制进度却远远的落后。

从现在航空技术和战术发展的观点来看,海军提出的以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发展思想无疑更加先进,按照这个思想提出的JH-7总体设计上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因为预定的作战目标是相同的,所以在总体方案和战术指标的确定方面,JH-7与“狂风”IDS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H-7的研制完全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不但在研制中长期受到了经费不足的限制,一度成为了“量力而行”的缓上项目,而且在H-7发展过程中还曾经准备用J-8的攻击型来取代H-7的研制计划,又一度准备采用引进的欧洲“狂风”来代替H-7。

经过多次的停顿和反复,迫切的军事需要最终战胜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使H-7在提出研制要求12年之后的1982年,才作为国家重点的研制项目确定下来,陈一坚在同年也被国防科技工作委员会任命为型号总设计师,H-7自此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H-7研制中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首先是新机的载荷和作战半径要超过H-5,接近国外飞机的标准;攻击力强,可外挂5T负荷或者4枚反舰导弹;具有比较好的低空飞行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具有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

H-7最后确定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在当初所设计的4个方案中选择出来的,这个设计与被放弃的方案比较起来,在技术标准上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以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研究和制造水平来看,却是最经济和最现实的。

在H-7的研制中坚持了量力而行、稳妥可靠的研制思想,使H-7没有受到J-9、J-10、J-11等飞机上出现过的技术力量无法支撑型号研制而导致失败的问题,保证了H-7最终成功的走进了空、海军的装备体系。

H-7在1982年前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气动力设计,由于H-7属于全新研制的较先进的机型,在技术难度上全面的超过了当时曾经进行过的各个项目,在JH-7研制项目中应用的上单翼、外露尾喷口、八字型机身主起落架都是国内首次在实际飞机上采用。

为了提高基础设计的完善性,在H-7的设计中初步利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大量的风洞试验相结合,使我国航空科研系统对现代飞机的先进气动和结构设计的了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研制H-7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细致,在技术上也比较完善,JH-7原型机的气动外形和整体设计与最初的设计方案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因为我国同时期研制的战斗机的性能有限,航程上也无法满足给JH-7进行全程护航的要求,所以就要求JH-7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H-7在设计中不但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所以在研制中将飞机编号改变为JH-7,使该型号的定位由超音速轰炸机调整为战斗轰炸机。

JH-7作为我国第一个完全独立设计的先进机型,在设计上采取了消化吸收与自力更生并举的方法,在坚持独立发展的同时,也根据国外航空技术发展的进步,将国外很多先进机型的设计特点吸收并且应用在JH-7的设计中,使我国在总体航空结构和气动设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所设计的JH-7,在空气动力和结构设计上基本达到了国外70年代中期的技术标准。

在80年代初期我国已经可以接触到欧洲发展的“狂风”(在一段时期内曾经很认真的考虑过引进生产“狂风”的问题)和“美洲虎”的数据和资料,通过收集到的残骸和交流的部分资料对美国军机设计也有所了解。

从国外机型上吸收到的技术和设计思想,对JH-7的发展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JH-7的结构设计综合了国内的航空发展成果和国外多种飞机的合理设计,整体设计比较协调,能够利用不算先进的航空制造和材料技术,在80年代末设计出在空气动力和机体结构上达到国际7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战斗轰炸机,体现出了设计和生产人员极高的理论与实际技术应用水平。

JH-7的设计中采用了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技术手段,JH-7是我国第1种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型号,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补充设计,应用了新一代的航空电子系统和早期的数据总线技术,具备了一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技术特征。

JH-7的电子系统是同时期我国新研制的飞机中最全面和先进的,采用了以惯性导航系统和先进火力控制雷达为核心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在机上采用的火控系统包括以对空、地目标为主的平显火控系统和反舰导弹火控系统这两类。

JH-7的机身为应用了带面积律设计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体规格和体积较大,机头雷达罩直径很大,可以装载大口径的雷达系统。

雷达罩采用不对称结构,上表面的弧度明显比下表面大的多,采用这个设计使JH-7驾驶员的前下方视野达比较开阔,较大的机头下视角十分有利于进行低空飞行中对地标和地面目标搜索时的目视观察。

串列的双座舱空间比较大,飞行员的空间视野较开阔,座舱前方有带框的固定风档,每名飞行员都有向上打开的独立座舱盖。

机身两侧有固定的矩形进气道,每个进气道两侧都各有2个辅助进气门,在进气道下方的飞机右侧安装有1门携带炮弹200发的23-3型双管23毫米航空炮。

JH-7在机翼设计上在国内首次应用了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机翼有比较明显的下反角,翼跟部分有增加后掠角的填角。

在机翼中段前缘有锯齿结构,在锯齿外侧的机翼上表面安装有翼刀,在机翼上同时采用了功能类似的锯齿和翼刀是十分罕见的设计,这应该是对于在飞机上首次采用的锯齿结构信心不足所致,经过实际飞行验证证明翼刀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在改进型JH-7的机翼上已经取消了翼刀。

在锯齿外侧的机翼外段部分应用了气动扭转,提高了机翼的气动力效率。

机翼后缘内侧为半翼展的增升襟翼,外侧为可差动的副翼。

JH-7飞机采用了大面积的单垂尾和单腹鳍,在垂尾前缘还有向前延伸的背鳍,这些设计使JH-7具有比较好的方向安定性。

斜轴全动平尾安装位置较低,外缘带有锥形配重。

进气道为外侧边角修圆的矩形,进气道唇口向外侧有小倾角,每个进气道侧面翼根位置各有2个小面积辅助进气门。

前、主起落架都使用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入前机身,外偏的八字形主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外侧舱内。

在中国生产的战术飞机中,JH-7的起落架结构设计与同时期的J-8II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机身主起落架使JH-7的机翼很“干净”整个机翼的下表面都可以布置挂点,而J-8II机翼内侧挂点受主起落架的影响,对外挂物的重量和规格都有很多的限制。

JH-7在结构设计上一改我国长期以来从苏联继承的标准,采用了接近西方国家的结构设计规范,开始了我国航空型号设计摆脱苏联标准的尝试。

在飞机装配工艺上应用了多项较先进的技术,JH-7机翼上采用了带整体壁板的多梁抗扭盒结构,在装配上也首次采用了机翼无余量装配工艺。

在JH-7飞机上对钛合金、整体壁板、金属蜂窝等先进结构和材料的成规模应用,使飞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和当时国内已经完成的其他型号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JH-7是国内首次研制的战斗轰炸机,在JH-7的研制中采用了接近西方国家的航空设计标准,这个改变使JH-7在原始设计上更加完善。

采用新的设计标准使JH-7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飞机结构重量控制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JH-7在设计中没有出现在新研制的飞机上常常出现的结构超重问题,在设计完成后的结构重量比最初要求的设计指标还要低180公斤。

与同时期发展的采用苏联标准的J-8II型超音速战斗机相比,JH-7的结构设计更加先进和合理,有效载重系数更大。

在机翼装配上应用了新的“以骨架为基准的无余量装配技术”,与传统的“以外形为基准的装配技术”相比,JH-7的飞机翼面外形精度大幅度的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