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封建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文化常识,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理解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三、情感价值观:
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感知范进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走进作品
1、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

)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

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成于作者五十岁以前。

这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3、作者介绍
吴敬梓(zǐ)(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又有《文木山房集》。

4、其它文化常识补充:
科举考试: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朝至清朝,科举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欣赏插图,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分析课文结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2、讨论交流: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①说说中举前范进的生活境况如何?他的社会地位如何?他的处事态度如何?
生活境况:住茅草棚,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乡试无盘缠
社会地位: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邻里无人理会
处事态度:甘受屈辱,唯唯诺诺,(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
②说说范进中举后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生活境况:邻居——拿蛋送酒的背米捉鸡的搬桌拿椅的
胡屠户——送肉送钱
张乡坤——送银赠房
社会地位: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
张乡坤拜会,称兄联谊
处事态度:对张乡坤奉迎自如
对胡屠户势利虚伪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这种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2、布置作业:认真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比较分析范进与胡屠户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由范进中举前的经济况和社会地位导入
二、精读课文,分析讨论
讨论交流:
1、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为什么中了举人反而疯了?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刻画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

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

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2、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胡屠户: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他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乡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

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此题需结合“思考与练习三”体会课文中语言、动作、细节描写,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

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此题需结合“思考与练习二”)
明确: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

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总结全文,领会主题
1、写法归纳:
(1)作者善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3)鲜明的对比与夸张,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2、课堂小结:
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
的各种手段,让一幕幕精采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四、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1、范进中举了,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什么说在他身上还体现了封建科举的罪恶?
2、写一篇读后感《范进的发疯》与《孔乙己的断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