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园博园地图导视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园博园地图导视系统设计

作者:刘亚东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武汉园博园总面积为213.77公顷,投资40亿,位于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区域西段,北临金山大道,东接金南一路,西临古田二路和古田四路,距汉口火车站仅3公里,离天河机场约20公里。文章主要是将园博园现有的地图进行优化(特色性、功能性、生态化),从原本的斜45度俯视手绘风格的建筑图标改为识别性更强、理解效率更高的建筑正面的信息图形设计(扁平化),简化道路优化整体造型,在更具美观性的同时较大程度上提高游客在园内浏览时的效率。同时,阐明信息图形设计的优势以及在不同的智能媒介上更舒适地浏览等特点。研究时采用了对比法和调查法实地调研了两幅地图的易懂性、易接受性。

关键词:园博园;武汉;信息图形设计;地图;导视

一、设计分析

(一)园博园原始地图的分析

整幅地图(图1)采用了卡通插画的形式表达,色彩搭配清新,层级较为分明,风格生动有趣。但不足之处就在于各个园林的图标设计多是采用了俯视与各个园林的建筑结构来进行插画表现,并没有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来突出建筑物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游览过程中,辨识度不高,无法快速正确地判断出场馆的位置。

同时地图中的道路是按照实际道路的路线复制下来的,道路曲折复杂,其中主道与辅道、人行道与游览车道只进行了粗细的区分,没有进行位置、颜色的区分。经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初次到访的游客时常出现路过此场馆却不知道的情况,并且地图上提供给游客一些必要服务路线的标识不够明确,例如洗手间与服务区。

(二)设计优化分析

优化思路来自于日本的城市规划的展示设计(图2、图3),虽然现实生活中的道路是曲折的,弯弯绕绕并非横平竖直,但是大致的方向总是坐北朝南、东西方向的。基于此,将带有倾斜角度的道路全部规划设计成横平竖直的道路,主路与辅路的粗细度或颜色不一,在拐角处全部采用圆形倒角的处理使其圆润自然,并且主路颜色相对较深,比较实比较沉,辅路相对灰度大一些,而需要醒目识别的车站或标志建筑物则以相对艳丽的颜色绘制,形成一个色相不同、色阶不同但明度相对统一的和谐画面。在这样一个平面中,建筑物也是以正视图的角度来呈现,但会适当加上光源和阴影,增加它的精致度和统一性。

1.优化方向

重新规划的地图可以让初次游客快速识别该场馆,不要增加游玩时寻找路线的负担。重新规划设计的动线要求清晰、简单,尽量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路线。同时将必要的服务区域和特数场馆重点标识进行区分。色彩上继承原有地图的优点,色彩柔和明快、层级分明。

2.优化原则

特色性原则:体现园林原有的内涵和特色。功能性原则:发挥地图的功能性,满足游客运用地图的便捷性和精准性。生态性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二、设计过程

(一)确立服务人群

首先需要确立地图的使用人群,明确服务对象,地图的服务人群为大众游客,多为首次游览的游客,这类人群运用地图的目的性与规划性十分明确,所以地图的路线设计、目的地的图标设计(特别是洗手间以及服务性区域的图标设计)尤其重要。

(二)需要设计的内容

1.园林的地形轮廓设计:包括轮廓形状与轮廓底色设计。

2.道路路线设计:包括主道和辅道、人行道与游览车道、服务区以及各个园林的细节路线,通过粗细和颜色的区分。

3.地标图形设计:包括各个园林的信息图形化的标志、服务性区域、园内特殊场馆图标设计。

4.整体布局排列设计:各个园林的摆放位置、南北东西区域的排列。

(三)设计

1.现有地图的轮廓是根据实际地形描绘而成,这种描绘的优点就在于具有真实感、在路线方面与各个园林的插画表现手法相互呼应;但是它的缺点也在于它的真实性,因为园博园的外轮廓并不是方正周圆的,没有正南正北的线条,轮廓外形凹凸形状很多,特别是初次到访的游客很容易受到凹凸形状的干扰而绕道而行,而走一些冤枉路。因此,我们在外轮廓设计中,采用了简化省略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加突出了道路本身。下图为我们制作的外轮廓(图4)。

简化后的地图游客能够一眼就辨别出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地形的作用。我们将地形的轮廓线条柔和化,使其没有棱角,运用圆角的表现形式让它更具有亲和力。外轮廓的颜色我们也采用了浅灰色,作用在于与圆角柔和感相呼应,同时也便于在之后的设计模块中突出地标和道路路线,给游客更加明确的方向感。

2. 道路路线:包括主道与辅道设计、人行道与游览车道设计、到达服务区以及进入各个园林的路线,主要通过粗细、颜色的区分。地图的重中之重就在于道路的设计,它对游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本的道路是按照实际道路的路线复制下来的,十分曲折复杂。游客身临其中很容易被其曲折复杂而误导方向,其中主道与辅道、人行道与游览车道只进行了粗细的区分,没有进行位置、颜色的区分。经现场考察,地图无法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初次到访的游客,并且无法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路线,比如洗手间与服务区的路线。

(图5)是我们优化设计的路线图(图6)是我们画地图的过程。它没有按照真实的路线复制,而是采用了直线概括而成,具有准确的导视性,正南正北的概括更加容易理解。游览车道和人行道区分清晰,游览车道采用了粗壮深灰色(与浅色的底色形成户呼应)的道路并注有人行道斑马线的位置,保证游客理解的同时更为道路增加了几分活泼。人行道采用了黄色的细道依附在灰色的游览车道旁边,醒目鲜明,很容易与车道区别开来,黄色与灰色的色彩搭配也十分和谐(饱和度高并且数值区域一致)。其他的辅道游园小路采用了橘红色的细线表示,一改弯曲复杂的作风,与其他道路交相呼应、层级感分明,使得游客更加清晰地分辨出道路的方向,快速找到目的地,所有道路都用了圆角的设计,给人以柔和感,与园外轮廓设计交相呼应。

3. 场馆图形设计:包括各个园林的地标化设计、服务性区域地标设计。原地图的场馆图标设计(详见文首原地图),这种表现形式的优点在于其外形绚丽独特,给人较强的趣味性,但是它的缺点在于游客不能以俯视的角度来游览,按照路线寻找园林时容易出错。

图7-11为我们设计的各个园林场馆(部分),场馆设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传统、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的场馆,我们就用扁平化的设计思路去制作,如成都、北京等,这类场馆突出其地域特色的细节,在游客在寻找时能迅速辨别。还有一类是偏向现代化的,如大同、哈尔滨等,扁平化的风格更易被现代人接受。各个园林的设计大多是采用了游客的视觉角度,这样更大程度地提升了游客的辨别度。

我们地图的服务区域图标设计,设计简洁明了、图标扁平化,红色底色的图标为服务区、就餐区、巴士站。蓝色为服务型标志本身的颜色,如洗手间、停车场、问询处、广场区、进出口。整图标内容简单易懂,在整个灰色底色的轮廓图中比较醒目,容易使游客定位寻找。

4. 整体布局排列设计:包括各个园林的摆放位置、园林适合图形的设计、南北东西区域的排列整体性调整、整个地图的协调性调整。整个园林的轮廓、道路、各个园林的图标与服务型区域的图标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把这些设计整合排列,将包括各个园林的摆放位置、园林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