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总报告(3)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合同编号:2002 318 000 45水下混凝土材料及耐久性研究成果简介第四航务工程局科学研究所第二航务工程局科学研究所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第三航务工程局科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6月本项目首次在国内系统、全面地开展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水下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影响因素、氯盐、硫酸盐、冻融等不同侵蚀条件下的耐久性、结构构造和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技术、混凝土温控抗裂及自应力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不同技术要求的水下不分散和水下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关键技术,掌握了材料组成、性能、配合比参数等对水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在不同侵蚀介质中水下混凝材料的耐久性,针对不同侵蚀介质提出了提高水下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技术措施,提出了与普通混凝土相似的结构设计准则及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参数,针对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制定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方法。
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取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制、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成果。
项目研究成果分别成功应用于宁夏银川银古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扩建工程、广东佛山市高明大桥扩建工程、盐田港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江西省峡江县赣江大桥工程等依托工程。
根据项目研究成果和依托工程实践经验,参考过国内外相关技术,制定我国首部《水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南》。
项目研究成果系统集成的创新性强,在水下混凝土的配制关键技术、耐久性技术、结构设计技术、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技术上均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和《水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指南》对我国水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价值。
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对我国传统水下混凝土的技术改造和水下混凝土技术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水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整体技术水平、保证我国水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1)通过研究高效复合不分散剂和高效复合自密实剂、组成胶凝材料的掺合料品种和掺量、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等对水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的综合影响规律,解决了不同技术要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水下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关键技术,所配制的水下混凝土能在水下自动填充密实,且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28天水陆成型试件强度比>75%,水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密度达80%以上,28天水陆成型试件强度比>85%。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课题一: 岩溶区勘测、超前诊断与评价系统Βιβλιοθήκη 1、地质勘察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与调查:地层、结构、涌水等 电阻率法勘探:地层、结构、地下洞穴、地下水等 电磁波法勘探:浅层高分辨率反射波、多道瞬态面波和高密度地震图象技术
2、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工程勘察与地基评价计算机专家系统EIFEES
3、岩溶区超前诊断与评价
1、岩溶地区地基承载与断裂损伤特征 2、桥梁桩基结构与可溶性地层的相互作用 3、桥梁桩基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 4、可溶性地层的加固工艺与质量检测
本项目总经费为1885.00万元
课 题 经费,万元 岩溶区勘测、超前诊断与评价系统 340.00 岩溶地区的爆破技术研究 420.00 岩溶地区路基与边坡变形、失稳控制技术研究 540.00 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支护评价与施工技术研究 380.00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305.00 合 计 1885.00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西部岩溶地区高等级公路修筑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本项目主要研究课题
岩溶区勘测、超前诊断与评价系统 岩溶地区的爆破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路基与边坡变形、失稳控制技术研 究 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支护评价与施工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课题二:
岩溶地区的爆破技术研究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爆破技术
结构面对爆破作用的影响 结构面对爆破开挖后的边坡和隧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课题三: 岩溶地区路基与边坡变形、失稳控制技术研究
1、岩溶地区岩体断裂损伤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评价 2、开挖路基与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发展演化规律的物理模拟 3、路基与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开挖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4、岩溶及其塌陷地区充填加固材料与施工工艺 5、岩溶及其塌陷地区充填加固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
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指南(最终版)
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1.3 填石体样本密度测量.............................................................................................. 39 1.4 填石体样本的参振质量 m0 与密度 ρ 的关系建立................................................ 39 1.5 现场测试步骤.......................................................................................................... 39 1.6 填石体样本的参振质量 m0 与密度 ρ 的关系建立示例....................................... 40 附录 2 岩石等效内摩擦角初定值....................................................................................... 42 附录 3 岩溶洞隙稳定性半定量评价................................................................................... 43 附录 4 填石路堤设计标准图............................................................................................... 49 附录 5 岩溶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桥基施工处治技术图表............................................... 53
2-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总报告(3)
5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及病害处治技术5.1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岩溶影响程度岩溶对工程影响程度是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岩溶对路基工程影响程度划分见表5-1所列。
岩溶对路基影响程度分级表5-1注:①表中“模式”为路基病害的岩土工程模式(见4条);②路堤或路堑设置在岩面覆土之上;③l,L1:已查明的土洞底角与路堤(堑)的坡角间实际水平距离和计算临界水平距离。
岩溶对桥梁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分级见表5-2。
岩溶对桥梁、构筑物地基影响程度分级表5-2注:①: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平面距离;L2: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临界平面距离,由计算确定; b :基础宽度;②表中“岩体等级”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见《岩土工程规范》(GB50021-2001)③表中土洞底角至路堤(堑)坡角间临界水平距离L1以及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间临界水平距离L 2,参见附录B ,由下式确定:i i ctg H L α∑=)2(1 ()注:i α为坍塌扩散角,对土层i α=24510ϕα-=i,其中ϕ为土层内摩擦角;对岩层i α为等效内摩擦角,按试验或地区经验确定,初步确定时,可参照附录C 取值。
5.1.2溶洞稳定性评价等级和分级岩溶地区地基评价等级和稳定性分级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见表5-3和表5-4所列。
岩溶地基评价等级 表5-3注:中等条件参照强与弱、较大与较小分类结合具体条件进行。
岩洞稳定性分级表表5-4洞体表面特征等三项主要因素来评定。
5.1.3岩溶稳定性因素评价岩溶地区地基与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表5-5)。
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表5-55.1.4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岩溶地基中,当利用岩洞顶板岩体作为桥梁、涵洞或其他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现行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确定岩溶岩石地基承载力(含桩、墩基):(1)岩溶稳定验算中,岩洞顶板厚度满足岩溶地基稳定性验算:岩洞自身重力平衡及与外荷协同作用下的稳定验算,对验算与综合评价不满足本指南要求的岩溶地基,当需利用时,均应进行处治或加固。
调研报告 -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编号:合同号:2002-318-000-23单位编号:GJS-KY-2002-01密级:内部分类号:U416.2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研究报告简本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镇宁至水城公路总监办二○○四年十二月项目研究报告辑要目录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隧道路面研究与应用现状 1 1.3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22隧道路面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 33 隧道路面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4 3.1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方法 4 3.2 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方法 44 隧道路面铺装材料组成技术指标和设计标准研究 65 隧道路面养护与改造方案及技术措施76隧道路面设计指南、施工指南8 隧道路面设计指南8隧道路面施工工艺指南97 试验路工程98 结语11 8.1 主要结论11 8.2 发现的问题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21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道路等级的提高和公路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公路隧道的修建量逐渐增加,里程也逐年增长。
西部地区山区所占面积比较大,修筑山区高等级公路必然要构筑大量的桥隧结构物。
然而相对公路一般路段来讲,对隧道内路面结构和材料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关于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专门技术指南。
隧道内路面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性能要求。
隧道路面状况对隧道内的交通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较大。
因此,开展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尤其是选择合理的隧道路面结构类型和路面材料,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提高西部公路建设水平、保证公路工程质量、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隧道路面研究与应用现状目前国际上关于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隧道洞体本身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另一方面是隧道自身的环境,包括隧道通风和照明等方面。
对隧道运输的安全性有较多的关注。
在隧道的防灾方面,针对隧道中出现的浓烟、火灾等事故,国际上对隧道的设计标准,比如通风设备的安装、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和数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设计上的推荐值。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介绍随着西部地区的不断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西部地区的道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项目介绍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是一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项目,旨在推动西部交通建设的发展。
该项目旨在通过全面优化现有的交通系统,并开发新的交通设施,以实现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西部地区的道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推广智能交通和智能运输等新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环保性;•建设高速公路、高铁等新的快速通道,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推动交通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项目计划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现有交通设施,提高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对现有的道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能车辆和智能联系中心等,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开发交通数据监测平台,对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新的交通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等。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等快速通道,提高区域间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机场和港口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货物和人员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广无人驾驶技术,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交通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开发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对交通运输信息进行共享和管理;•推广智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车辆、智能交通工程等;•开发运输物流大数据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全面、精准、即时管理。
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
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高墩大跨径弯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简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高墩大跨径弯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成果简介一、项目研究意义在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思想指导下,这几年国内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成绩喜人。
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路桥的建设周期大为缩短,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或来不及解决,尤其是山区高等级公路桥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更是如此。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下决心投入大资金搞西部交通建设项目,就是希望通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解决这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区域性问题。
本项目“高墩大跨径弯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正是针对西部桥梁“大跨径”、“高墩”和“弯梁”等区域性特点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西部山区建桥提供有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二、项目研究内容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八个专题研究、两个模型试验研究和两个软件系统BridgeKF和BridgeBW的研制。
1.专题研究专题1:高墩大跨径弯桥上下部结构形式的研究⑴合理跨径布局研究⑵墩梁刚度比研究⑶体系转换研究⑷零号块构造研究⑸边、中跨合龙段构造研究⑹上部箱梁不同材性的研究⑺上部箱梁细部尺寸研究,包括横隔板的合理设置方法⑻结构超高方式研究⑼薄壁墩形式和细部尺寸研究包括薄壁墩支数、系梁个数等。
专题2:高墩大跨径弯桥预应力设置及分析的研究⑴纵向预应力布束的研究和平弯束防崩构造措施的研究;⑵横、竖向预应力布束的研究;⑶三向预应力分析计算研究;⑷依托工程中,平弯钢束与管道摩阻系数的实测研究。
专题3:高墩大跨径弯桥收缩徐变、温度效应的分析研究⑴在空间实体单元中建立三维收缩、徐变计算模型的研究;方法:按现行规范中的一维收缩、徐变计算公式,通过矩阵转换成三维模式。
⑵在空间实体单元中建立三维温度计算模型的研究;⑶依托工程中,实测结构三维温度场、结构应力应变。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模型破坏图
剪应力分布图
声发射与塑性区分布图
位移矢量分布图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课题三: 岩溶路基修筑技术的研究
1、填石路基修筑技术研究 2、岩溶路基充填加固与检测技术
课题四: 岩溶地区大型构造物基底承载力及稳定性研究
1、大型构造物基地岩溶发育规律探测 2、研究可溶性地层地下水运移规律及其对地基的破坏 3、大型构造物基底持力层评价
课题五: 岩溶地区公路建筑材料的研究
1、砂石材料的强度筛选与级配研究 2、机制砂的机器设备、工艺的调整 3、外掺料(剂)研究 4、混合砂用于高标号水泥砼配合比研究
溶洞及溶蚀缝对爆破的影响
三种典型预裂炮孔填药方式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中控制爆破一次形成的稳定边坡
路堤填筑与地基溶洞破裂失稳分析
模型破坏图
剪应力分布图
声发射与塑性区分布图
位移矢量分布图
桩基基坑建筑与地基溶洞破裂失稳分析
模型破坏图
剪应力分布图
声发射与塑性区分布图
位移矢量分布图
岩溶边坡开挖与溶洞破裂失稳分析
申报单位: 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承担单位: 长沙交通学院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交通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公路工程总公司 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 贵州省环城公司 协作单位: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 The University of Penn State(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经费,万元 190.00 230.00 190.00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西部地区路网改造技术研究报告简本1.引言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整个中西部地区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
在国家有限财力的大力投入下,尽快形成安全、畅通、快捷的现代运输公路网络,以促成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是迫在眉捷的战略性任务。
为此,交通部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安排了“西部地区路网改造技术的研究”课题。
该课题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与重庆交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吉林省天威信息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
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2年多的共同努力,按期完成了此项科研任务。
路网改造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具有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应该抓主要矛盾。
根据2001年9月14日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采用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方法,构建路网的评价模型,分析对象为以西部地区的国省道路网为主的网级水平。
2.主要研究内容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路网信息数据库、路网的现状评价模型、交通适应性评价模型、关键路段的确定模型、桥梁适应性评价模型、投资控制策略分析模型、三维GIS表现模型、路网改造技术的软件集成系统等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西部地区路网改造决策的成套技术,其总体流程见图1。
图-1 系统流程图22.1 路网管理数据库路网改造技术与决策是以路网的实测数据为基础的。
因此,要实现对路网现状的全面评价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首先要建立路网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见图-2。
为能充分利用公路普查(RDBMS)、桥梁管理系统(CBMS)、路面管理系统(CPMS)、路政管理系统(HAMS)等4个系统数据,建立了数据库之间的接口程序,最大限度地从上述4个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需要的数据。
对于RDBMS、CBMS、CPMS、HAMS数据库中没有的数据,如灾害数据、桥梁现状数据、交通区域数据、经济发展数据、路网规划数据等,进行了数据库的扩充与实际数据的补充调查。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 项目背景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西部地区的交通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服务水平,交通部决定启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和创新解决方案,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体验。
2.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提升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加强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推动西部地区交通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
3. 项目实施内容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公路建设:包括新建公路、改扩建现有公路、提升公路通行能力等。
•铁路建设:包括新建铁路线路、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改进铁路运输设备等。
•航空建设:包括新建航空港、改进机场设施、提升航空运输能力等。
3.2 智能交通系统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智能化程度和数据管理水平,项目将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建设智能交通管理中心,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疏导和管理。
•推进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交通信号配时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建设交通数据中心,收集、处理和分析交通运输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实际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3.3 科学规划和管理项目还将加强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制定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交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对交通运输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为交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4 交通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在推动交通发展的同时,项目也将注重交通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名称:贵州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申报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2021年05月报告辑要目录1. 概况 (1)1.1 工程背景及必要性 (1)1.2 工程研究目的及市场需求前景 (2)1.3 拟到达的总体目标 (3)2. 工程前期科研及工作根底 (3)2.1 成套工程研究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工程工作根底 (5)2.3 已开展的推广应用情况 (5)3. 工程实施方案 (6) (6)3.2 推广应用的典型示范工程 (6)3.2.1 典型示范工程概况 (6)3.2.2 推广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 (8)3.3 推广应用工作 (11) (11)3.3.2 技术交流形式及安排 (16)3.4 技术路线 (17)3.5 进度安排 (17)3.6 工程组织与保障 (18)4. 工程承担单位概况与单位分工 (19)4.1 工程承担单位概况 (19)4.2 各单位承担的主要工作及单位分工 (20)4.3 工程负责人及其他工程人员情况简介 (21)5. 工程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 (24)6. 工程考核指标及经济、社会效益 (25)6.1 工程考核指标 (25)6.2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25)6.2.1 工程的经济效益 (25)6.2.2 工程的社会作用和技术示范效应 (26)7 承担单位签章〔包括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加盖承担单位公章〕28参考文献 (29)1. 概况1.1 工程背景及必要性岩溶在我国分布广泛,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203万km2,加上覆盖和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岩溶分布总面积达363万多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
其中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岩溶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裸露型岩溶区,也是我国石漠化问题突出、欠开发、欠兴旺、经济开展相对滞后的“老、少、边、穷〞地区。
岩溶地区山高谷深石多的自然地理条件给公路交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交通的闭塞与落后又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开展。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文件.doc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文件交西部中心发[2002] 101号关于印发《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要求》的通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委、局),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切实做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工作,现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印发科技项目验收通知抄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要求遵照《交通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交科教发[2001]627号文)、《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科教发[2001]191号文)和《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JT/T483—2002),为做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工作,现提出具体要求如下:一、验收原则1.验收以项目合同文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约定的研究内容、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
2.验收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验收组织1.验收工作由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组织或委托有关省厅组织进行。
三、验收内容1.项目实施的专题设置、关键技术、技术路线等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评价。
2.项目完成情况,包括对依托工程建设、今后工程建设的应用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影响以及成果应用前景。
3.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西部科技人才的培养、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评价。
四、验收程序1.验收是在专题完成的基础上,由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合同完成前2个月正式向管理中心提交项目验收的文件资料及《验收申请表》,同时抄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经审查合格后,由管理中心在验收工作开始前15日正式下达项目验收方式和验收活动安排通知。
2.管理中心聘请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组由7至15名熟悉专业技术、科技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
3.项目验收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须将全部验收材料刻录成光盘并将文本材料装订成册,一式四份报管理中备案。
02--素材--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word资料25页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系主要承担的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研究大纲,黑龙江省交通厅于二00四年四月九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水泥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能研究”项目研究大纲评审会。
解决路桥结构水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问题是提高桥梁结构安全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基础。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西部开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对全国路桥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本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系张宝生教授负责。
青藏铁路成功的关键在于路基工程,冻土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保证青藏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正常高速运营。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地下冰,这是与其他岩土工程最为本质的区别。
多年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时,面临的两大工程问题:冻胀和融沉。
路基、桥涵、隧道等都会受到这两大工程问题的困扰。
长期的工程实践表明,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工程,而路基工程的核心是冻土问题。
无论是青藏公路还是青藏铁路,必须首先面临多年冻土分布、多年冻土融区分布、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分区、高含冰量冻土的分布等重大冻土工程地质问题,因为它涉及了勘测重点和设计原则的制定,直接关系到青藏铁路路基稳定和投资。
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青藏铁路地下冰空间分布问题。
地下冰是影响冻土路基稳定的最为重要的影响之一,是产生冻融灾害或者不良冻土现象的根本问题。
地下冰最为集中分布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修筑路堤后引起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其结果就会造成地下冰融化,导致路基产生融化下沉破坏。
由于地下冰受多因素控制,在空间上的形成不均匀的和不同的含冰状态。
这种不同的含冰状态直接影响着冻土路基的工程性质,而富冰、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高温多年冻土区就会对工程产生巨大的破坏。
对于其他类型工程建筑物来说,比如桥涵、路堑、高边坡等,高含冰量冻土的影响是极为关键的问题。
在路基稳定性方面,还必须同时面临冻融灾害问题,即不良冻土现象。
这些与冻融过程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当它们威胁到铁路安全运营和工程稳定性时,就演变为一种工程灾害。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与格式
附件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及格式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项目立项后,对于招标项目,按照当年招标要求参加投标,中标单位接到交通部下达的《中标通知书》后与西部项目管理中心联系;对于其他方式启动的项目,西部项目管理中心将下达编写可研报告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中括号部分是简要要求,打印时删除。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字体仿宋体1号黑,居中,段落间距2倍)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字体宋体4号黑,左边距6cm,段落间距2倍,段前0.5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制XXXX年XX月(字体仿宋体3号黑,居中,下边距3cm,段落间距2倍)填写说明一、填写格式纸张规格:A4;页边距:左右3㎝,上下2.5㎝;字体:宋体四号字;段落间距:1.5倍行距,段前0.5行二、主要填写内容及要求1.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1.1项目概况(包括(1)拟推广项目任务来源:若为西部项目,写明项目名称及其编号,其它项目应说明是省厅、横向或自选项目;(2)拟推广项目成果的技术特点、原理,应用的主要技术领域;(3)拟推广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性;(4)拟推广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5)拟推广项目成果对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1.2项目推广的必要性(根据该技术领域发展和行业技术需求现状,阐明对该项目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推广后对行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与目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水平比较和分析,并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能达到的市场占有率或可覆盖的地区,说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性。
)2.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2.1项目已推广、应用情况说明(指该项目已应用的地区、单位及应用效果。
)2.2技术持有单位的推广能力(指该项目的完成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实施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在组织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经费、人员安排等方面所具备的服务能力,并填写附表2.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合同号:2001-318-000-75六盘山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研究总报告(简本)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二O O五年八月项目研究报告辑要中文题名六盘山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英文题名Stud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LIUPANSHAN area交通编号项目来源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单位编号11941 总项目合同号2001 318 000 75分类号U418.5 项目起止年限2000年10月~2004年8月完成单位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项目负责人李建宁报告撰写人陈忠达蒋应军田伟平李家春窦明健于博郑南翔赵顺根项目主要参加人李建宁正高工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南翔教授长安大学陈忠达教授长安大学田伟平教授长安大学窦明健教授长安大学马占伏高工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韩柳高工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学民正高工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李家春副教授长安大学张宜洛副教授长安大学郝志荣高工宁夏交通厅公路处穆海玉高工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李炜博士长安大学丛卓红博士长安大学蒋应军博士长安大学武建民副教授长安大学晋琰硕士长安大学彭波副教授长安大学于博硕士长安大学张艳杰副教授长安大学赵顺根硕士长安大学文飞国硕士长安大学蔚三艳硕士长安大学袁媛硕士长安大学赵岳俊硕士长安大学刘伟硕士长安大学申康硕士长安大学侯巴迪硕士长安大学沈波副教授长安大学王亚玲副教授长安大学黄健礼高工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赵旭东工程师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王福恒硕士长安大学赵岩硕士长安大学主题词公路科研研究关键词六盘山地区公路修筑技术报告摘要:六盘山地区海拔高,降雨量大、地下水丰富,土质特殊、路用材料缺乏。
针对六盘山地区公路建设中的过湿土、路基路面排水、不良地质、路面结构及路用材料专题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过湿土的界定方法并开发了GSCP沉降计算软件;针对过湿土的特点提出了石灰土、土工格栅、石灰土+土工格栅等三种处治方法,提出了以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和不均匀沉降率三个指标作为过湿土地基处治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控制标准;(2)针对六盘山区地下水特点及对公路工程的危害,提出六盘山区公路建设宜采用的地下排水设施类型及有关参数及六盘山地区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方案;(3)根据六盘山地区第三系清水营组(E3q)半胶结砂岩和红色泥岩的特殊工程性质及其对公路边坡病害的作用,提出了适宜的工程防治形式;(4)对六盘山地区进行了沥青路面气候区域划分;对不同层位沥青路面进行了PG 分区并推荐适应于六盘山地区的沥青的种类和标号;(5)针对六盘山地区阴湿多雨,集料呈酸性的特点,提出了改善水稳定性的措施并给出了合理的沥青胶浆应用范围及混合料设计方法;(6)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及高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方法;(7)推荐了适宜于该地区气候和路用材料的三种路面结构形式,采用国内外不同设计方法对所推荐的几种结构进行了使用寿命预测。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要求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要求1. 综合文件汇编(以下文件合订成册,彩页分隔)——任务书(合同)文本(含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研究大纲)——上级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有关批复文件——项目验收初审意见及意见处理表——科技查新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 项目研究工作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见附件6.4)3. 项目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总报告及研究分报告(格式见《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JT/T483-2002)4. 项目室内、外实(试)验报告(附原始数据)5. 项目开发的软件及样品样机测试或检测报告6. 项目研制的软件使用手册、样品、样机、产品设计图纸资料7. 项目依托工程(试验路段、试验航段)、示范工程效益分析及用户报告8. 项目研究有关的录像、照片等9. 研究报告简本(要求字数在5000字左右,图文并茂)以上文件原则上采用A4纸。
附件:附表6.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函审意见表附表6.2 项目初审专家建议处理表附表6.3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申请表附件6.4 研究工作报告格式附件6.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函审意见表年月日注:填写栏空间不够可另加页。
附件6.2《》项目初审专家建议处理表项目负责人:(签字)年月日附件6.3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验收申请表注:填写栏空间不够可另加页。
附件6.4研究工作报告格式研究工作报告主要内容0. 引言简要说明项目背景、目的及研究工作概况。
1. 项目基本情况1.1 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1.2 项目实施方案2. 项目执行情况2.1 完成任务情况(包括各专题完成情况、研究工作量、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2.2 技术保障措施(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与参加单位之间在工作分工、协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为了完成研究任务所采取的各项保障措施。
)2.3 经费使用情况(包括项目经费来源,自筹配套经费到位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项目经费决算表格式见附表6.4.1,仪器、设备购置情况清单格式见附表6.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及病害处治技术5.1 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5.1.1 岩溶影响程度岩溶对工程影响程度是岩溶地区基础设计与施工指标、依据,岩溶对路基工程影响程度划分见表5-1所列。
岩溶对路基影响程度分级表5-1注:①表中“模式”为路基病害的岩土工程模式(见4.3.2条);②路堤或路堑设置在岩面覆土之上;③l,L1:已查明的土洞底角与路堤(堑)的坡角间实际水平距离和计算临界水平距离。
岩溶对桥梁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分级见表5-2。
岩溶对桥梁、构筑物地基影响程度分级 表5-2注:①l :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平面距离;L2:已查明的旁侧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的临界平面距离,由计算确定; b :基础宽度;②表中“岩体等级”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见《岩土工程规范》(GB50021-2001)③表中土洞底角至路堤(堑)坡角间临界水平距离L1以及岩洞底角至基础边缘间临界水平距离L 2,参见附录B ,由下式确定:i i ctg H L α∑=)2(1 (4.4.3)注:i α为坍塌扩散角,对土层i α=24510ϕα-=i ,其中ϕ为土层内摩擦角;对岩层i α为等效内摩擦角,按试验或地区经验确定,初步确定时,可参照附录C 取值。
5.1.2 溶洞稳定性评价等级和分级岩溶地区地基评价等级和稳定性分级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见表5-3和表5-4所列。
岩溶地基评价等级表5-3注:中等条件参照强与弱、较大与较小分类结合具体条件进行。
岩洞稳定性分级表表5-4注:评价时对各因素需综合考虑,如条件不完全符合某一等级或情况交叉时,可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洞体表面特征等三项主要因素来评定。
5.1.3 岩溶稳定性因素评价岩溶地区地基与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是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表5-5)。
岩洞稳定性因素评价 表5-55.1.4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岩溶地基中,当利用岩洞顶板岩体作为桥梁、涵洞或其他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现行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确定岩溶岩石地基承载力(含桩、墩基):(1)岩溶稳定验算中,岩洞顶板厚度满足岩溶地基稳定性验算:岩洞自身重力平衡及与外荷协同作用下的稳定验算,对验算与综合评价不满足本指南要求的岩溶地基,当需利用时,均应进行处治或加固。
1、洞体顶板计算厚度与地基中洞体顶板实际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gK HK H ⨯≥2 (5-1)式中:2H —地基中洞体顶板实际厚度gH—洞体顶板计算厚度K K —洞体顶板稳定安全系数,按5-6表取值洞体顶板稳定安全系数表5-6注:计算中洞体围岩参数采用经验值时取高值2、洞体顶板计算厚度的半定量验算时,根据洞体形态,顶板围岩性状及相关参数,结合顶板可能破坏形式,考虑顶板自重及外荷作用选用相似假定的计算式进行验算与评价。
在方法中可选用松散体成拱理论(散体塌落自行填堵法)、结构力学(梁板受力),以及数学力学数值分析法等,常见的方法详见附录C。
3、采用半定量方法确定洞体顶板计算厚度时,可采用多方法印证比选,其可靠性按下列因素综合判别:1)被验算洞体形态、分布与埋深的查明精度;2)选用顶板厚度计算式的假定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洞体受力及可能破坏形式的相似性;3)顶板围岩性能的均一性及参数取值的真实程度。
(2)按岩溶分布与发育强度分级(表5-7所列)划属“微弱”条件的岩溶地基;按岩溶分布与发育强度的岩溶地基分级表5-7(3)按岩溶对地基影响程度分级(表5-1、表5-2所列)划属“较小”条件的岩溶地基。
岩溶地基的变形特征可分为:总变形量、总变形差值、倾斜与局部倾斜。
计算的变形特征值应小于有关技术标准对不同类型验算工程规定的允许变形值,其中对桥基墩台的总沉降、相邻墩台总沉降差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中有关规定执行。
5.2 路堤施工及病害处治技术5.2.1 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原理和标准路堤压实质量影响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因此路堤压实质量的好坏与路面使用性能密切相关。
路堤压实质量的控制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路堤压实质量检测中,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密度试验,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如下:检验现场压实土体密度、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并以二者比值的百分率(压实度)来衡量压实效果。
1、确定最大干密度对于颗粒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采用击实试验法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对于无粘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测定,一般采用振动台法。
2、现场检验压实密度现场检验有取样直接做密度试验和利用射线、波等其他手段间接测得密度等几种方法。
直接做密度试验有灌砂法、灌水法、水袋法等。
这类方法要求在施工现场取足够数量的样本,当填土颗粒较大时,挖掘试坑取样和测量试坑体积的工作量均很大,也比较复杂。
采用射线、波的方法,如核子密度仪法方便快捷,但要求土体均匀密实,而且同样要作一些原位试坑取样作直接密度试验以标定仪器。
我国公路部门对填土路基的压实标准规定较为全面,例如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求上、下路床压实度达到96%,上路堤达到94%,下路堤达到93%;对二级以下公路,要求路床压实度达到95%,上路堤压实度达到94%,下路堤压实度达到92%。
对于填石路堤其压实相关标准如下:(1)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①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
②填石路堤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
不同强度石料填筑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符合表5-8至表5-10的要求。
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5-8中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5-9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5-10(2)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
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
在必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3)填石路堤可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路堤断面型式,填石路堤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
易风化岩石与软质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
在路堤基底良好时,填石路堤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5-11规定值。
填石路堤边坡坡率表5-11①填方边坡较高时,可在边坡中部设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为1-3m。
②中硬和硬质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应采用强度大于MPa的不易风化的石料,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小于300mm,石块应规则。
③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1m;填高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1.5m;12 m以上填高的路堤边坡砌码厚度不小于2m。
5.2.2 路堤病害处治技术5.3 路堑边坡施工及病害处治技术岩溶作用产生的各种独特岩溶地貌、岩溶形态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不但给公路路基带来了各种不利的病害,同样造成了公路路堑边坡的形态的复杂性病害的多发性,特别是随着岩溶山区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受线型、坡度等方面限制,路堑边坡往往又大又深,这更加剧了岩溶路堑边坡病害的严重性;加之近年来对高等级公路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新要求,因而岩溶路堑边坡病害及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日益突出,并开始得到各级公路部门的重视。
针对上述几种典型岩溶路堑边坡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有:①清除、嵌补对边坡由土石相间组成的石芽、石林边坡以及开挖第四纪覆盖层与基岩交界的溶蚀破碎带形成土夹石边坡,若边坡规模小,填充土数量不多则首先应当对于石芽、石林间溶槽溶沟内的填土,破碎带内各种溶隙内充填土壤及坡面上的孤石和破碎的岩体采取清除,清除至坡体自然稳定坡度,保留露出坡面的石林、石芽的自然形态;若土体数量多或溶隙深而窄不易全部清理,可对于夹在岩石体中的土体用干砌或浆砌片石挡墙嵌补,以防土体坍塌流失。
对清除后的土坡应及时做好土体的坡面排水,并选用植物防护。
植物对坡面的防护,主要表现在拦截雨水、减缓径流和保护土壤、缓和雨滴的冲击。
利用植物根系固结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预防稳定边坡长期暴露于自然界,受雨水、日照、气温、风力等的反复作用而产生的剥蚀破坏。
植物防护包括了在边坡上种植草丛或树木以及两者的结合。
②光面爆破石质路堑开挖以爆破法最为常用,爆破法施工效率高、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施工方法,但一般的爆破破坏力难以有效控制,施工中难免对周围边坡岩体产生破坏,特别是石灰岩岩溶地区岩体层理、裂隙、岩石节理发育强烈,一般爆破更容易造成岩体破碎和裂隙的生成,给岩质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同时也加重了后期边坡防护与治理措施及费用。
随着凿岩机具和爆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合理利用炸药的爆破能,把爆破造成的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的一些特殊爆破方法开始得以应用。
其中光面爆破就是种针对开挖边界(固定)进行有效控制的爆破方法,它指在开挖界面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落量的方法使爆破后的坡面保持光滑、顺直、平整而不受明显破坏的爆破方法。
它有以下优点:(1)爆破后成型规整,坡面的平整,保证路基断面符合设计轮廓,减少和防止超炸或欠炸,使清方和修整边坡工作量减少,特别在松软岩层中更能显示出其作用;(2)爆破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爆震裂隙,新岩面保持原有稳定性,岩体承载能力不致下降,减少或消除边坡上的危石、浮石,因而可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为快速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减小边坡坡度,使得开挖工程数量降低,达到节约建设资金的效果;(3)减少边坡隐含裂缝的产生,减少或消除边坡工程塌方等工程病害隐患,从而也减少了施工结束后的边坡防护,有利于运营过程中的行车安全。
光面爆破属于控制爆破,其机理是沿开挖轮廓线布置间距减少的平行炮眼,在这些岩面炮眼中进行药量减少的不耦合装药(即采用间隔药包、间隔钻孔装药,通常是使炮孔直径大于药卷直径1-2倍),然后同时起爆,爆破时沿这些炮眼的中心连线破裂成平整的光面。
光面爆破时由于采用不耦合装药,药包爆炸后,炮眼壁上的压力显著降低,此时药包的爆破作用为准静压作用,当炮孔压力值低于岩石抗压强度时,在炮眼壁上不致于造成“压碎”破坏,因此爆炸引起的应力和凿岩时在炮眼壁上造成的应力状态相似,只能引起少量的径向细微裂缝。
广西岩溶地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中通过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图5-1),减少了爆破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工程建设和环境防护费用的最佳平衡,提高石方爆破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桂柳高速公路罗山口和柳石路在铁路等部门有关专家指导下实施光面爆破,保护了边坡稳定。
图5-1 光面爆破可有效减少危岩体相反柳(州)—王(灵)高速公路小平阳元弄山路堑,由于爆破设计不合理,应用洞室大爆破,药量过分集中,强冲击作用破坏原生完整岩体,通车后,受外界作用,裂隙扩展,边坡失稳,防护边坡和清理危岩花费达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