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篇古诗文比较阅读题集锦与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优选全文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优选全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1、【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乐在其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②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释】: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2015福建泉州】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加点词。

⑴古来共.谈:________ ⑵夕日欲颓.:________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翻译:【乙】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不遵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答案:1.B(A项前一个“见”意为“看见”,后一个“意为”了解;B项两个“之”意思均为“的”;C项前一个“于”意为“对于”,后一个“于”意为“比”;D项前一个“自”意为“自从”,后一个“自”意为“如果”。

)2.(1)共同,一起(2)坠落(3)欣赏3.(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彼此起伏地鸣叫。

(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乙文:(1)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2)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古诗词鉴赏 20首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9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285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中一个“尽”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4. 试对《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暗示着“他”的存在。

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003—2020)

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003—2020)

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比较阅读)(2003——2020年)所选试题篇目明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4、【解析】甲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

乙诗“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

【参考答案】D5、【解析】分析情感,要结合标题、背景、诗歌正文来得出结论。

甲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而写给昌龄好友的,表示关心和慰问,尤其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就代表我的心,月亮追随着你,我的心也思念和牵挂着你。

乙诗看标题得知是与打仗有关,时间是晚上,“受降城外月如霜”,心冷啊,打仗辛苦,且还要打到什么时候;还有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望月也是望乡,表现了对回家的渴望。

【参考答案】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2020福建)【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诗文比较赏析试题集锦及答案

古诗文比较赏析试题集锦及答案

登飞来峰对比阅读1、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甲文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文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A、《登飞来峰》后两句通过用典直抒胸臆,浮云用来借指奸邪小人。

B、《宿甘露寺僧舍》中的“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

C、“千寻”极言塔之高,“万壑”极言山谷之多,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D、甲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抱负,乙诗后两句想象奇特意境柔美2. 甲文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文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B、《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进而得出人生启示:观察问题需客观全面。

C、两首诗都是写景七绝,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

D、在表达技巧上,《登飞来峰》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题西林壁》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

《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1、甲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文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江雪》中的千山、万径言空间之广,《登幽州台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道尽历史,一段未来。

B、两首诗都是先小后大,前者先写千山万径,然后将镜头拉回到江心的蓑笠翁,后者先写前后历史u,C、《江雪》前三句未提雪字,但崇山峻岭无飞鸟,众多道路无人迹,结尾寒江雪三字映射出处处是血,厚重寒冷,寂静无比。

D、《登幽州台歌》传达出一种天地之大却无人赏识自己的无奈-----今生壮志难酬,怎能不怆然涕下?《己亥杂诗》比较阅读1、甲诗: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49篇(精美排版带答案)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乐在其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②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注释】: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2015福建泉州】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解释加点词。

⑴古来共.谈:________ ⑵夕日欲颓.:________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翻译:【乙】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不遵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答案:1.B(A项前一个“见”意为“看见”,后一个“意为”了解;B项两个“之”意思均为“的”;C项前一个“于”意为“对于”,后一个“于”意为“比”;D项前一个“自”意为“自从”,后一个“自”意为“如果”。

)2.(1)共同,一起(2)坠落(3)欣赏3.(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彼此起伏地鸣叫。

(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4.甲文:(1)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2)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乙文:(1)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2)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甲、乙两文各答出一点即可)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真是就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境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古诗与古诗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具体谈一谈。

3.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练习。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情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比较文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 -3题。

(10分)[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戎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情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40 分)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我行穷水国①,君使入京华②。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注释】①水国:南方水乡。

②京华:京都,指长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既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B.乙诗将自己与崔国辅的行程作对比,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怅然无奈C.两首诗都包含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感D.两首诗的颈联,都寓情于景,巧妙设喻,动静结合,对仗工整。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乙】诗颈联“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意思是:我躺下听到海潮到来的声音,起来看到江月斜挂在天边。

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古离别》韦庄晴烟漠漠①柳毵毵②,不那③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

②毵毵:sān,柳条下垂的样子。

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选出对下面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诗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B.“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C.【乙】第四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春色宜人,尽是欢笑的美景。

D.【乙】诗虚实相生,成功的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意思是: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docx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docx

1 •参考答案:(DA (两首词中的“好",并不是与游别处相比得出的结论)(2) D (后首下阙主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面对此情此景如入仙境,而不是流露岀避世成仙的念头)2.参考答案:(1)“风流” 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

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 “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J4.参考答案:(1 )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

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

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 “孤” “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 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5.参考答案:(1)虚云飞流白练(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2)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2)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区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概写诗人谪守巴蜀、受尽劫难的经历。

B、《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谁都会顾及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的现状,虽有惆怅之感,却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咏老见示》借桑榆比喻自己年岁已高,霞满天却暗含希望。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消极、失望、与世无争,想要安度晚年的愿望。

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媞啊漄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跃马:指公孙述。

卧龙:指诸葛亮。

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望>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和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B:《阁夜》颈联用野哭千家写出兵戈未息,战祸相残,痛苦不堪的情景。

C《春望》描写了京城破败萧条的景象,《阁夜》全诗写冬夜凄凉寒怆的景色。

两首诗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抒发忧国思乡、念家悲己之情。

D、这两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南谷:地名,在永州乡下。

杪:树木的末梢。

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机心:机巧的心计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技是对远处风景的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作者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B:《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中最后两句是作者旷达之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作者见到麋鹿感到惊恐,形象的表现了作者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的、孤独忧愤的心情。

C:《天净沙.秋思》描绘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增加了一层荒凉感;《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D《天净沙.秋思》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都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前者以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四、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观沧海》第四句展现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哀婉凄凉的悲秋意绪。

B、《龟虽寿》前两句否定了神鬼、螣蛇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观沧海》和《龟虽寿》都表现能力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言为心声,人们常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说的就是《观沧海》和《龟虽寿》这类作品。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必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二百二十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其五》流露了诗人舍和不舍两种情感,诗人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舍的是朝廷的黑暗势力和腐朽统治。

B、《己亥杂诗二百二十》后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表现诗人对人才热烈地渴望。

C、《己亥杂诗其五》中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己亥杂诗二百二十》中哀字表明诗人的痛惜之情和爱国之心。

D、这两首诗虽开头都含有深沉地悲伤愁绪,但后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问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属于实写,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B、《别薛华》首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一语双关,把诗人和薛华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两首诗终篇不着景物而形象婉然,气骨苍然。

D、王勃的诗歌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未央怀古张养浩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待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释:未央:汉朝宫殿名。

故址在陕西西安。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大业。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伤感悲愤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山坡羊未央怀古》中“见遗基,怎不伤悲!”一句是作者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的写照。

C、《山坡羊潼关怀古》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来表达作者对老百姓疾苦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山坡羊未央怀古》中用“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来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D、两首曲都为张养浩的怀古之作,虽然都有深沉之感,但都体现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

八、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遣怀杜牧落魂江南载酒行,楚腰黔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江南:又作江湖楚腰:指细腰美女。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赤壁》后两句巧借东吴二乔的命运,将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的很是蕴藉。

B、《遣怀》中借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夸赞扬州歌妓之美,流露出诗人的惬意之情。

C、《赤壁》巧借三国赤壁之战遗物折戟引出对历史的评价。

《遣怀》通过对昔日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表达自己对现时处境的不满。

九、九、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3分)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首句写了诗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B、《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尾句指明了时令为秋季,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深夜难以入眠,心怀祖国山河的心情。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最后通过一问一答,表达诗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充满愤懑之情;《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词人虽苍髯白发,但却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D、两首词中辛弃疾都通过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个萧条破败的风景画。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小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描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为下文诗人直抒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作铺垫。

•B、《春夜喜雨》中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猛,后者说明了雨极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怒字使秋风拟人化,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春夜喜雨》中的尾联紧扣题目中的喜字,些想象中雨后的清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色。

•D、这两首诗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各异,前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者赞美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二首(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个人遭遇。

B、《金陵驿二首(其一)》首联用夕阳下落之动反衬人沉思之静,引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悲恨。

C、《过零丁洋》和《金陵驿二首(其一)》分别用丹心照汗青和啼鹃带血归表明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D、文天祥的诗具有崇高气节,悲壮情怀和血性精神,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