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文选-赵嘏太和上殿对视图上晏坐待太阿宫》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文中“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吗?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谁?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什么?文选-颜延之帝京篇十八首『辅佐天子·不负韶华之美』1.选段一中的“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描写人物之美?2.选段二中的“游远必自别离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3.文中“司马复之”指的是谁?文选-王僧鲁古柏行》篇『生命之花·追求自由挣脱束缚』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2.文中所提到的“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3.文中的“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含有怎样的意象?2. 答案与解析题目一答案与解析1.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太和是指皇帝上殿的地方,而太阿宫则是太和的别称。

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上晏。

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一个人最初的目标、宗旨,也可以理解为忠诚和为国效力的初衷。

题目二答案与解析1.“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修辞手法的排比与对比,表现了人物之美。

2.“游远必自别离中”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3.“司马复之”指的是才子杜甫。

题目三答案与解析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追求自由与挣脱束缚的精神。

2.“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对真诚与清廉的思考。

3.“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闲和宁静的意象。

3. 结语以上是《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中的部分题目和答案解析。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文言文,通过更多的阅读和训练来提升自己。

祝你学习进步!。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hǎn):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__________________(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3.翻译下列句子。

技止此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

(2)去,离开。

2.C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 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 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B.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 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

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

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②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

蒙临行,辞元振。

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

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蒙诺之。

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③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

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④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

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

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

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

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

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

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

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

深入贼庭,果逢挠败。

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

愿足下早报吾伯父。

宜以时到,得赎吾还。

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

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⑤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

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

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

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

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帅师讨焉帅:率领B.俾其薄俸也俾:使,让C.蛮覆而败之覆:遮盖D.殆非人也殆:几乎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4分)(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4分)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4分)答案:6、C(覆:翻转)7、C(乡曲,即乡里)8、(1)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干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

(每点2分)译文: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

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

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

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

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

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

”李蒙答应了。

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

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

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

(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

(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

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

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

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

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

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

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

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

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

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

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

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

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

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

(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

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

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

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

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

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李贺作诗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新唐书》【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

过,拜访意。

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皇甫铈始闻未信信:②援笔辄就如素构就:③每旦日出旦:④及暮归,足成之及:11.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鞭数十,驱之别院 B.至之市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2.翻译下列句子。

(2分)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3.李贺在孩提时代的作诗轶事,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2分)答:答案:10.(4分)①相信②完成③早晨④等到11.(2分)A12.(2分)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13.(2分)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多思多想,用心创作。

以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得分。

新唐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jù,家贫)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sǎsǎ张开、飞扬之貌),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光禄大夫。

帝尝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弥年不瘳。

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之构第;每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敕上医内使者相望不绝,且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有删节)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阶:官爵的等级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太在意人际关系,但他的才能得到赵仁本的赏识,并给他资助,后来一气之下他来到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认为他堪比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一年多,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病情加重后便把所有上过的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来源:学科网]12、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3分)(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分)(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答案:9、A(薄:看不起)10、B (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11、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12、(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重点词语:高、厚、装)(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重点词语:条、切、怪)(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

(重点词语:暴、过、名)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