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合集下载

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

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1. 引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

这个时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2.1 坚持市场经济理念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决定放宽市场的管制,倡导市场经济,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之一。

市场经济可以有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2 推进产业升级30年来,我国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引进外资等方式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了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这一经验表明,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2.3 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一经验表明,开放合作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政治改革的基本经验3.1 推进法治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建立了一系列法治框架和法律制度,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经验表明,法治是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3.2 推动政府改革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逐步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了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服务水平提升。

这一经验表明,优化政府机构和提高政府效能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3.3 建立科学决策体系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建立了科学决策体系,充分利用各类数据和科学方法,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一经验表明,科学决策对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4. 社会改革的基本经验4.1 推进教育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加大对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质量。

这一经验表明,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4.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我国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十个结合”)

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十个结合”)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却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华彩乐章,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以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制度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
1.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杭州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

杭州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
研 发 、 意和 制作 、 品加 工 、 创 产 商业 运 营和 衍 生产 品 开 发 的上 中下 游产业 链 。杭 州 的做法对 于促进 文化 产 业发展 具有 一定 的借鉴 意义 。”在 国家广 电总局
推 荐 的 2 0 年度 首批 优秀原 创 国产 动 画片 中, 州 08 杭
营经济强市”的代言人 。——5 0 0 强民营企业数量 位居全 国第一 。在 由全 国工 商联公 布 的全 国上 规模 5 0强 民营企 业排 名 中 ,杭州 连续 五年 位 居全 国城 0
信, 实现保 护 历 史名城 和 追 求现 代 文 明双 重 目标 ; 民主 完 善治 理 , 用 以整合 民 间智 慧提 高 公 民素质 。这 些合成 为经 济社 会 文化发 展 的“ 杭州 模 式” 。 关键 词 : 改革 开放
( 邮政 编码 3 0 0 ) 10 2 。
探 索历 程
基本 经验
全 部企 业 8 .%,对全 市 GD 75 P的贡献 率 达 5 . 66 %。

杭州研 究
20 0 8年第 3 期


民营经 济实 力位居 全 省第一 。2 0 统计 , 07年 杭
电总局 分别 推 荐 为优先 播 出的优 秀 国产 动画 片 , 其 中动画片 《 眼》还 走 出了国 门 ,在 新加坡 主流媒 天
最佳 , 闲生 活环境 最好 , 民幸 福感最 强 。 州 经济 社会发 展具 有鲜 明的杭 州特 色 , 叫 休 居 杭 或
“ 杭州模式”基本经验是 : , 用创新引领全局 , 夯实经济基础与综合协调发展 ; 用创业带动就
业, 实现政府扶持 与民间活力双 向推动; 用主导带动主体 , 实现政府提供“ 公共 品” 和市场 配置动态结合 ; 用特色带动一般, 发掘 区位优势和遵重发展规律有机 贯通 ; 用文化培养互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1.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30年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

接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

这一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地位上升。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改⾰开放的⼗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国改⾰开放的⼀条重要历史经验30年改⾰开放的伟⼤实践积累了⼗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

总结30年改⾰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开放,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有着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解放思想是改⾰开放伟⼤实践的⾸要经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宝。

30年的实践证明,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为先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在改⾰开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

改⾰开放这⼀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改⾰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

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时代的和民族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开辟出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成就。

2.坚持“⼀个中⼼,两个基本点”是改⾰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的同时,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开放的辩证统⼀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国之本,改⾰开放是强国之路。

实践证明,⽆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开放割裂或对⽴起来,中国特⾊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向,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停顿或倒退。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针建⽴在对国情的清醒和正确认识上。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总结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总结

同意见。问题在于我们要全面地研究 3 年来经济全球化 择。 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 , 0 但 毛泽东发现社会主义全
扩大对外开放。“ 复关 ” 人世” 和“ 不只是一个时点, 更重要 的是过程, 是我国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 是在改革开放 【 收稿 日期】 08 1— 1 20—03
全球化的世界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确立
模 式。
音乐 学 院 , 江 苏
南京
20 1 ) 103
要 】 改革开放 3 多年来, 0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 了 三条基本经验 : 融入全球化进程是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大
发展的历史机遇 ; 坚持独立 自主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两者结合起 来; 要把 必须选择与本 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全球化融入
商 业 经 济
S NG I G I HA YE JN J
No 1 , 00 .12 8
Toa . 3 tl 31 No
【 章编 号】 10— 0320)103— 2 文 0964(081—07 0
中国融入 经济全球化 三 十年 的基本 经验总 结
钱 庆 利
( 南京 艺术 学 院 【 摘
二要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两者结合起来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即十个结合其中明确提出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第 20 年 第 1 期 08 1 ( 第33 ) 总 1期
联合 国成立 时 ,尽管 日本 的市 场 开放程 度和 贸易透 明度
远远没有达到总协定的要求 ,但美 国硬是说服了欧洲国 家 , 日 拉入关 贸总 协定 。中国曾设想 争取总协定把 中 将 本 国当作计划经济的特例来接纳。可以像波兰、 罗马尼亚那

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成绩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成绩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成绩和基本经验——从民族文化和学术交流的角度看云南民族工作30年杨福泉说起改革开发30年的历程,作为—个少数民族学者,我自己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后不久的1983年,我应邀赴西德科隆大学,作为云南省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到西方国家去进行较长时期的本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与德国学者一起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的合作研究。

如果没有我国的改革开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会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的繁荣,也不会有像我这样的少数民族学者走向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打破了过去“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提法的束缚,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社会和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并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在30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使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工作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中国56个民族走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道路。

云南30年来的民族工作,在国家关于民族政策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也因地制宜,锐意开拓,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有鲜明的区域和地方特色的道路,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比如: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省情相结合,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全局,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因族制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建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坚持把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和队伍建设,锲而不舍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和发展进程。

它的基本经验可以总结如下: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意识到国家发展的现实条件和阶段性任务,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

坚持市场经济改革:中国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通过放开生产要素,逐步建立健全市场体系,鼓励市场竞争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中国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土地,激励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农村改革还包括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扶贫等方面的努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外贸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等措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中国注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稳
定性和连续性,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应对经济波动和挑战。

以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基本经验,这些经验的形成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的努力奋斗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这些经验也为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历史经验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历史经验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历史,不能不对毛泽东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功过是非以及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作出评价和分析。

历史决议的起草,准确把握了这个重大问题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历史经验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历史,不能不对毛泽东思想作出评价和分析。

胡耀邦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采取了科学的分析态度,“把功绩说够,把错误说透”“不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问题”,他正是用这种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分析和看待这30年。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历史,不能不对毛泽东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功过是非以及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作出评价和分析。

历史决议的起草,准确把握了这个重大问题。

在几十年的革命岁月中,胡耀邦一直把毛泽东作为导师来尊崇的。

他反反复复学习毛泽东著作,赞叹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

然而,胡耀邦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修养的革命家,他对毛泽东尊重,但不盲从、不迷信。

他不是盲目崇拜的教条主义者或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者,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来对待毛泽东。

在林彪、“四人帮”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捧到顶峰的极盛之时,胡耀邦就对“三忠于”“四无限”的口号表示出极大的反感。

196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的向门合学习的命令中说,门合“二十年如一日,一贯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以他光辉的一生,实践了他自己的誓言:一切想着毛主席,一切服从毛主席,一切紧跟毛主席,一切为着毛主席”。

胡耀邦看了《人民日报》登载的这个命令后,对身旁的三儿子胡德华说:一切为着毛主席,那毛主席又为着谁呢?应该为着人民嘛!就是毛主席也应该为着人民,他老人家自己不是也倡导为人民服务吗?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怎么一改头换面就不认识啦?他进一步指出:“三忠于”,我们应当忠于什么?我们首先应当忠于党忠于人民;再有应当忠于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别的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根本经验_论把坚持马克_省略_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根本经验_论把坚持马克_省略_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并进一步把“十个结合”定性为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今年初,胡锦涛在署名文章《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中又深入阐发了这“十个结合”。

本刊围绕“十个结合”分别组织了文章,以期探求其中的理论内涵,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增强坚持正确方向的自觉性。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根本经验——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余品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部,江西南昌 330077)[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宝贵经验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

这一概括,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已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进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现代化,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这一宝贵经验不仅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也反映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鲜明特色;同时,鲜明地突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极端重要性,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5-0037-06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了大跨度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深刻论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目的和性质、进程和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作了高度科学评价。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王怀超2010年01月21日17:08 来源:中直党建网1978-2008年,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层就在实践中初步意识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萌发了要变革传统体制的念头,并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60年代初期,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的藩篱,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农村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结晶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这两种新体制的理论基础就是"两权分离"说,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初步探索和思想准备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带领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改革带来了中国的深刻变化,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改革使中国的僵化体制不断被打破,开放使封闭的大门被推开,世界的空气徐徐吹进中国,神秘的中国面纱被揭开,自此中国走上了一条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开放大道。

三十年过去了,中国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历程让我们感到激动自豪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冷静看待中国发展中的成绩,准确判断我们面临的国内国际挑战与压力,居安思危,坚定中国的正确道路与前进的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国在政治上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遭到破坏。

从经济方面看,文革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

从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的角度看,而这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

这是许多国家抓住机会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甚至落后于亚洲新兴的“四小龙”。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作者:周珉来源:《群众》2009年第01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统一战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战工作从恢复、发展走向拓展、深化,呈现出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局面,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源泉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奠定了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从1979年至1987年,江苏省在落实统战政策方面,共解决各级统战对象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4万余件。

各项统战政策的全面落实,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政治影响,也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阶级关系的重新判断,改变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工作范围。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由过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转变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也由大陆范围转而拓展到大陆范围外,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也因此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个方面,扩展为目前的15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强了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

统一战线的任务从过去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改造服务,转变到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上来。

统一战线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拓宽了统一战线的创新空间。

进入新世纪,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战略,这为统一战线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创新空间。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3O年:江苏特色与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O年:江苏特色与基本经验
城 市化 战略 , 全省启 动实 施建设 苏锡 常都 市 圈 、 在 南京 都市 圈 、 州都市 圈 。 徐 20 0 3年 以来 , 科学 发展 在江苏 得 到初 步 实践 。省 委 、 政府 以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理 论 省 为 指导 , 真贯 彻落 实科学 发展 观 , 努力 在深 化改 革 开 放 与发 展 的互动 结 合 中 , 索 江苏 认 并 探 经 济社会 的科 学发 展之路 。这 5年 , 江苏进 一 步加 快 发展 民营 经 济 , 进一 步 加 快 苏北 振 兴 , 深 入推进 沿沪 宁线 开发 、 沿江 开发 、 东陇 海线 开发 和沿海 开发 , 沿 加强 富民工程 , 强环 境 治 加
开后 , 江苏促 进城 乡统 筹发展 的 自身特色 更加鲜 明 。一 是探 索“ 化带 三农 ” 率先在 城 乡统 三 ,
筹发 展上迈 出实 质性 步伐 。二 是 实 施 规划 全 覆 盖 , 步 形 成 以城 带 乡 、 乡联 动 的 空 间格 初 城
局 。三是 引导“ 三集 中” 大 力推动 城 乡融 合协调 发展 。四是 兴 办实事 工程 , 步实现 城 乡基 , 逐
党 的十五 大 以后 , 江苏经 济改革 开放 与 发展进 人深 入 推 进 阶段 。1 9 9 7年 , 省委 、 省政 府
启 动 了深 化乡镇 企业 改 革战 略举措 , 这是 江 苏乡镇 工业 大 发展 、 苏南模 式形成 之 后 的又一 次 自我改革 与创新 。省 委 、 省政府 重 视个体 私 营等 民 营经济 培植 与发展 , 出台一 系列重要 政 策 措 施 。这 两方 面 的结合 互动 , 进 了 民营经 济后来 居 上 。进人 新世 纪之初 , 促 开放 型经 济逐 渐
分考 虑汇率 的变 化设 置浮 动价格 或增 加保 值条 款 , 尽量 选择 坚挺 的货 币 。 或 5 实施市场 多元 化 战略 , 极开 拓新 兴市 场。 当前 , 、 积 我市 出 口市场仍 过份 集 中在美 欧 国 家, 而发展迅 速 、 潜力 巨大 的非 洲大陆 、 美大 陆 、 南 中东 、 罗斯 大 有 文章 可 做 。市 场过 于集 俄 中, 回旋余地 就 小 , 潜伏 一定 的风 险 。此 次金 融风 暴对我 市 的影 响就是 明证 。因此 实施 市 也 场多 元化 战略 , 固和发展 传统 市场 的 同时 , 巩 积极 开 拓新 市 场 , 别是 非 洲 大 陆 、 美 大 陆 、 特 南 中东 、 东盟 等新 兴市场 。同时 , 企业可 以利 用 国家 目前 鼓励 内需 的政 策 , 积极 拓展 国内市 场 。

我国改革开放的几条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的几条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的几条经验2008年12月1日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年历程。

30年风雨洗礼,波澜壮阔;30年光辉成就,有目共睹。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2007年GDP总量达301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通过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今天总体小康,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现在的2900万;通过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转变,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伟大成就;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国际社会地位迅速攀升,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1978年的116个迅速增加到如今的接近170个,驻华使馆的数量位列世界各国的第6位;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领导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在我们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要从中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经验:其一,发展道路方面的经验。

首先,在发展道路上,我国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自身基础上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

这种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不是要动摇、背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焕发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在创新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次,在指导思想上,改革开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国实践及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摘要: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其中,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经验,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继续解决那些尚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都应当清除。

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判断是非、正误和取舍的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尤其是生产力标准。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同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

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必然超前了。

党的“八大”发现了这个矛盾,但并不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超前的生产关系,而是落后的生产力。

其实,在这种名为“先进”实则超前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力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受到了束缚、阻碍甚至破坏。

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这种形式上超前而实际上倒退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的根本判断标准只能是“生产力标准”。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四个化”,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由贫穷愚昧落后向富裕文明发达的转变。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就是高度发达和科学的生产力;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包括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消灭阶级和剥削;三是人本身的文明状态,就是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离开生产力谈论社会主义,就完全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内涵。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并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

二、改革开放的社会性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改革开放看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于明确改革开放的性质、对象、重要性和艰巨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

正确认识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性质至关重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改革的对象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作为真正意义的革命,自然是革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命”。

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和制度化形式就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因而,改革的对象应当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能不能深化,就在于能不能根本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革命性转变:一是由两种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由统制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三是由供给制和平均分配转向按要素所有权分配。

改革开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应当搞市场经济;但对三个转变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真正的革命性变革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

十三大报告虽然没有提出“市场经济”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概念,但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把经济形式定性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甚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思路。

三、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我国改革开放的任务是实现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但从根本上讲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并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这是根本突破“左”的教条主义束缚的关键所在。

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要害是超越发展阶段。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落后国家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

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走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其前提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还必须经历一个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做准备的特殊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处在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第二阶段即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必须完成通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四个化”的任务。

既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个阶段必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但就经济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来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

毛泽东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国革命是分作“两步走”的,但民主革命胜利后便急急忙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力图跨越必经的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困难、挫折乃至“走回头路”现象,都与超阶段有关。

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变。

改革开放一定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其前提是必须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的科学定位问题。

科学定位的实质是发展道路的转变。

只有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把改革开放归结为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是理论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四、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曾经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改革开放不能不“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可以没有理论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基本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四个层次的理论创新:历史定位理论、经济制度理论、经济形式理论、科学发展理论。

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理论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的历史定位,决定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的性质。

十三大报告强调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毫无疑问,也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是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科学发展理论是改革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依据。

前面已经指出,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就是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

但是,已有的实践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情况下,发展的结果才是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最文明的。

马克思肯定了李嘉图的这样一种看法,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有利于生产、最有利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资本关系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趋势和结果就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效率本质上是资本增殖的效率,对于我们来说,只一般地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不够,还应当讲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的客观依据,来自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规律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第二阶段的一般规律。

五、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是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总体战略部署的正确。

其基本经验是积极而稳步地向前推进:由农村到城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内部到外部。

我国的改革以农村为起点和突破口。

我国体制改革的重点部分是国有经济和城市经济,但是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然后从农村转入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生存问题是当务之急;农村初步的改革只在于改变经营方式和放松管制,比较容易进行;农村的改革很容易见效,而且不需要国家支付成本;农村的改革不会引起社会动荡;农村的改革可以为城市改革探路。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向前推进。

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和城市改革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转向国有经济体系的改革。

改革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总的来说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

从内外隔离的改革开放到在全面开放中深化改革。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得很早,而且对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不少人把改革和开放看作是两件事情,其实,邓小平一开始就把它们看作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把改革也归结为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把开放看作是改革的实质内容。

注释:[1]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3,225.[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上):4.[3]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74,113.[4]列宁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3,490,564,566.[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上):9,1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25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