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11-02-22

合集下载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天命观”
常备军:常备军是从禹的儿子开始建立的。常备军的 出现标志着军队正式成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车战:商朝后期到战国后期,车战都是主要作战样式。 当时,战车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西周时期, 战车通常排列成方阵对攻。战车兵是西周军队的主力 兵种。
军队建制:商王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共3万 多人,最大的编制单位是师。西周出现了军、师、旅、 卒、两、伍的编制。
舍事言理,哲理深刻
宏观上:一览群山,纵横联络,言兵而不限于兵, 通盘考虑。 微观上: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战后胜”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
ZH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一、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推行武举制度 二、 军事思想的研究向专门化发展 三、编撰了大量大型综合性军事类书和汇编
宋代至清朝前期的军事战略
一、战争观 二、指导原则 三、战争指导思想 四、“全胜”战略 五、作战思想 六、孙子强调 七、用将之道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历史悠久,著作丰富 (二)舍事言理,哲理深刻 (三)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四)注重谋略,力争智胜 (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六)百家争鸣,千川汇聚

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四大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尉缭
进步:发明了弩,它在中国历史中是一种主要的 兵器。军事技术的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 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
•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 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 较短,也不那么激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兵圣孙武
617
西破强楚 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
常胜将军---吴起
卫国---母丧不归 鲁国---杀妻求将、小试牛刀 魏国---常胜不败、名声大噪 楚国---变法强国、英雄谢幕
北平陈蔡 南平百越 西伐秦 却三晋
一代战神--陈庆之
“射不穿孔,马非所便”, “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 甚见亲赏。”
5人
2、兵役制度:强制征兵与雇佣自愿并存。
民军制
征兵制 府兵制 世兵制
募兵制
礼、刑
3、军队管理:“齐众以律” “恩威并施”
五刑
墨1000 劓1000 刖500 宫300 大辟300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惨重。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
4、战俘转化:杀俘一度成为主流。
二、战争理论
1、从最初强调天命的迷信思想发展到重视战 争规律的科学军事理论。
《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 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 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 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
1. 初战涡阳--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2. 两年后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
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3. 进军睢阳--七千对七万; 4. 守荥阳--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 5. 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七千人的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于拥有五千年华夏悠久历史的中国而言,自古就涉及到了战斗,涉及到了军事,渐渐形成的军事思想为现代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工人化、机械化的战斗到信息化、科学化的战斗,都需要拥有军事思想的指挥。

何为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斗、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熟悉,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阅历总结和理论概括。

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军事思想可能不同。

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进展阶段也有区分。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思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始终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籍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进展水平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进展与成熟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今战斗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从古代兵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夏朝前期石器、木棒是主要的作战工具。

夏朝后期青铜器渐渐演替了那些最古老的作战工具。

可由于身披青铜盔甲、手执青铜武器,步行作战特别困难,所以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斗,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抵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

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峻管理。

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斗实践,人们已初步熟悉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实的唯物主义观念。

此时,人们对于战斗的熟悉处于低级阶段,反映这一时期的军事理论文献有《尚书》、《军志》、《军政》。

虽然已消亡或存在只言片语,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作战指导的理性原则。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八项内容: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为宝治军如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1.将帅修养2.以治为胜3.教戒为先2.《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3.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吴子》概括出五种原因:争名、争利、 积恶、内乱、因饥。 • 《经法》概括为三条:“有为利者,有为 义者,有行忿者”。
• 2、在战争指导方面,提出决定战争胜负是 由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士气等诸因素 的综合作用,《孙子》把它们概括为道、 天、地、将、法“五事”。 • 《孙子》强调“庙算胜”,“先胜而后求 战”。《管子》强调“争强之国,必先争 谋、争形、争权”,
• 3、在治军上,强调以法治代替礼治。 • 《吴子》明确提出“兵不在众,以治为胜” • 《孙子》把“法”纳入治军的基本要素
•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秦五 代) • 从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叶,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上升发展时期。 • 1、以长治久安为目标的国防思想。 • 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安”,“文武并 兴,农战兼务”。 • “守则固,战则强”
• 1、在战争观方面,《孙子》“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观点成为 百世的警策。 • 《尉缭子》关于“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 文为里”的论述 • 儒家倡导义战,提出“仁者无敌”,“得道多助”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 道家认为兵凶战危 • 纵横家主张用战争“并天下,凌万乘,屈敌国, 制海内”
• 2、综合分析战略要素,制定完整战略计划 的思想更明确。 • “远交近攻” • 楚汉战争中肖何向刘邦提出的“就国汉中, 还定三秦,以图天下”的方略, • 东汉邓禹向刘秀提出的“延揽英雄,务悦 民心,主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定 天下之策”
• 3、提出了经营巩固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 凭借“被山带河”、“四塞之国”的有利 条件 • “进是以胜敌,退是以坚守,故虽有困败 而终济大业”。(《三国志· 荀緒传》)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武警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威廉二世在 被废黜后的侨居中看到此书后叹道:“早 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决不至于遭受 亡国之痛苦了!”
《孙子兵法》在美国
全美著名大学中,凡教授战略学、军 事学课程的,无不把其作为必修课。 美国国防大学将其列为将军的主修课。 美政治家、兵学家、军事将领皆将 《孙子兵法》奉为至宝。民间有近百 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俱乐部。
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 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孙子兵法》在战国时就广为流传
汉时作为教科书 南北朝之后尊为“兵经”
宋朝元丰年间被朝廷定为“武经”之首 孙中山高度赞扬《孙子兵法》:“旧中国历史来研究, 二千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就成为中 国的军事哲学”。 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伯承等都十分重视对 《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
国别 经济力 军力 政治组织力 国度 人口 正义性 国际态度
中国 弱 弱 弱
大多 是
支持
日本 强 强

小少

反对
结论:中国必胜,不能速胜,故持久战。
1990年8月2日
入 侵科威特
联合国紧急会议
1991年 1月17日至2月28日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
略。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道也。
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2、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重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死于外,则国亡于内。是外 之生死、系内之存亡。是故兵败长 平而赵亡……。
孙子十家注遗说
慎战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二章军事思想教学目的:1.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

3.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1.军事思想的定义、分类、产生与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2.《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地位和影响。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与发展、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与发展、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

6.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军事思想的分类及基本规律。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丰富的过程。

3.我国四代领导人军事思想内涵与联系。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

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1并且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与影响。

军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和影响,军事思想和军事领域所揭示的一些事物的普遍规律、原则、概念和范畴,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军亊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人们为了咨自阶级的利益所奉行和椎崇的军事思想,反映出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不同认识和立场。

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为战略思想、军事技术思想和军队纪律思想三个方面。

战略思想是指军事指挥人员在确定作战目标、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战术指挥等方面的思考和决策。

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以孟子、荀子的思想为代表。

这些思想认为,军事行动应该从宏观战略出发,而非仅仅依靠兵力优势。

军事技术思想是指军事人员在制造、使用武器装备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思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

《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战术建议,如军队的编制、布阵、攻城等。

军队纪律思想是指军事人员在管理军队纪律方面的思考和决策。

中国古代的军队纪律思想以《吕氏春秋》为代表。

《吕氏春秋》记载了许多有关军事纪律的规定,如军官的任免、军人的奖惩等。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大学生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的主要内容
(一)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
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二)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打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 境,国防建设应在服从国家经济大局的前提下, 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增强综合国力,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的国防实力。军队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有 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根本建设,提高军队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军队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 下的防御能力。
全局 (五)提出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六)提出加强军队科学管理 (七)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 (八)提出军事训练转变论 (九)提出新的依法从严治军论 (十)提出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
(二)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三)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形势下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三、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
述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 方针
(二)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新的世界大战和针对我国的全面战争在较长
时期内打不起来,但诱发局部战争、武装冲 突的因素仍然存在。
积极防御:防御中有进攻,后发制人,持久 和速决相结合,军事和政治相结合。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思想的地 位和作用
(一)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将战争区分为“义”和“不义”,战争观念上存 在“反战”和“主战”之争;“兵者,国之大事,死 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对战争与政治、 经济、地理的关系和制胜因素的认识上,指出国家安 危“在德不在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等。
儒家: “非战”
道家:庄子则否定一切战争。
墨家:非攻 法家:“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兵圣孙武
617
西破强楚 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
常胜将军---吴起
卫国---母丧不归 鲁国---杀妻求将、小试牛刀 魏国---常胜不败、名声大噪 楚国---变法强国、英雄谢幕
北平陈蔡 南平百越 西伐秦 却三晋
一代战神--陈庆之
“射不穿孔,马非所便”, “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 甚见亲赏。”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4、战俘转化:杀俘一度成为主流。
二、战争理论
1、从最初强调天命的迷信思想发展到重视战 争规律的科学军事理论。
《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 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 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 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
惨重。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
军 5 师 5旅 5卒 4两 5伍
12500人 2500人 500人 100人 25人
5人
2、兵役制度:强制征兵与雇佣自愿并存。
民军制
征兵制 府兵制 世兵制
募兵制
礼、刑
3、军队管理:“齐众以律” “恩威并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总称,它包括了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对于战争、军事组织、军事指挥、兵法、战术等方面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刻的理论内涵,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战争观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战争观念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上。

古代军事家们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古代军事家们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的发生。

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先发制人”,即在敌人未做好准备之前,主动出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二、兵法思想。

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军事组织、军事指挥、兵器装备、军队训练等方面的理论。

古代军事家们在兵法思想上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即在治国和用兵的过程中,要遵循正义和奇谋的原则。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战争技术。

在战争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了兵器装备、战争工程、战争术等内容。

古代军事家们在战争技术上提出了“兵贵神速”、“兵贵利器”等原则,强调了速度和武器装备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还总结了大量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战争术和战术原则,如“声东击西”、“虚实相生”等。

四、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到战国末期的《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再到秦汉时期的《六韬》、《三略》,这些兵书不仅总结了当时的战争经验,而且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天的军事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就军队发展而言,兵种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变化。

不但有了独立的骑兵,而且舟师水军参战的数量也更多了。

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张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

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艾弗瑞·格雷
20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21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
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 作为世界军事教材
22
B·H·利德尔·哈特: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37
英国
北海 荷 兰





法国
巴黎
38
英国
北海 荷 兰
敦刻尔克 比 利
B



A
法国 总兵力 坦克 飞机 火炮
联军
巴黎
108 3100
2372 14500
德军 141 2445 3960 7378
C
39
庙算取胜 ……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 之,胜负见。
现代军事思想
4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为: 1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 系为前提 2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 实践 3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4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5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5
6
7
8
23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研究过这部天才的著作,猪湾登陆就不会 发生,越南战争就不会是那种打法,伊朗 人质的惨剧就不会出现,我们就不会有朝 鲜战争的失败,大英帝国也不会解体;而 且完全有可能,两次世界大战会予以避免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演示(最新)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演示(最新)





1.黄帝与炎帝为争夺部族首领而进行的战争 ------“坂泉之战” 2、炎帝联合黄帝与蚩尤进行的战争--“逐 鹿之战” 2.禹灭三苗的战争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战 争
战争政策:灭族,毁宗庙,子孙为隶-------符合战 争性质.即侵略 、 掠夺
原始社会末期主要作战武器

骨镖
石镞
春秋铁剑
铁刃铜斧

弓箭
虎符
青铜头盔
皮甲

骑兵时代的确立

公元前307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为标志,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正式出现。
春秋战国百家论兵

孔子:“师出有名。” 《孟子》:“春秋无义战。” 《墨子》:“兼爱、非攻。” 《司马法》:“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 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尉缭子》:“诛暴乱禁不义。” 《吕氏春秋》:“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 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期 春 战 秋 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
1、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思想
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齐、楚、秦、晋始大

春秋时期争霸战: 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 湛阪之战等。 晋齐之间爆发的鞍之战、平阴之战等。 晋秦之间爆发崤之战、彭衙之战等。
1、明代军事方面的基本特征 2、前清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明清(前期)随着火器日益大量的装备军队, 在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引起了一系列显著变 化。戚继光的"鸳鸯阵","三才阵",已具备有近 代的"散兵群"、"散兵行"的雏形。孙承宗"车营 战法"中所提出的"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 等显示出战术思想上注重发挥火力,注重纵深 配置,协同动作等近代战术精神。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我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反映了本时代的思想特征,如从商,周代的以“礼”,“刑”,为基础的军事思想,到汉代以集团军式的大作战和极度依靠指挥官指挥艺术的军事思想,再到宋元时代的冷热兵器的使用和官方进行官方教育的军事思想都各自代表了当时朝代的技术和思想发展水平。

首先,夏商西周时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萌芽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这三个奴隶制王朝,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的整个历史阶段。

我认为。

这是这个时代的落后的经济和科技逼迫了士兵们只能使用石,木等落后的冷兵器去进行密集的集团肉搏对战。

当然,当时的人口数量使得战争的规模无法和后世动辄数十万的大规模作战相比。

而且当时的人们的信仰,靠占卜,观天象来确定战争的时间地点也是当时的一大特征。

而从军队的管理思想“礼”,“刑”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的思想背景,“礼”正好是《周礼》的体现,当时人们靠“礼”来分等级,而刑正是始于商周时期,也被用来管理和惩罚士兵。

而当时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成了记载当时军事活动的工具。

也成就了一批军书《军志》,《军政》等。

再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形成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就我所知,当时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阶级矛盾的深化,连绵不断的战争都促使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的产生。

所以,我觉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能代表军事思想的就是如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思想,也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形成。

接下来,就是充实提高的时期了。

我认为应该是从公元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叶,也就是秦--五代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大的王朝。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ⅴ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

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着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ⅴ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ⅴ《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2、孙子兵法的三大内涵: 《孙子兵法》能够超越时代和 孙子兵法》 地域的局限,至今仍然具有着巨大 的思想魅力和影响,就在于它的谋 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并 具有高于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 精神。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2、孙子兵法的三大内涵: ①、孙子的谋略内涵: 《孙子兵法》提出“故上兵伐 孙子兵法》提出“ 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 城。” 城。”强调能不通过武力达到战略 目的才是最圆满的胜利;主张战略 家应追求把军事和政治相结合,达 到战略目的的“善之善者” 到战略目的的“善之善者” 的最完 美的境界。
公元前517年左右,齐国发 公元前517年左右,齐国发 生内乱,时年18岁的孙武远奔吴 生内乱,时年18岁的孙武远奔吴 国。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 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 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 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 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 人”。
1、孙武其人
孙武的主要成就是所著兵 法十三篇,约5,900字,后人称 法十三篇,约5,900字,后人称 其为《孙子》 其为《孙子》或《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三、《孙子兵法》 三、《孙子兵法》介绍
被称为兵学圣典的《 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 法》作者究竟是谁,历来有三种 说法:一是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 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 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 山林处士编写;甚至还有人考证 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三、《孙子兵法》 三、《孙子兵法》介绍
六、《孙子兵法》 六、《孙子兵法》对研究当代国 际军事问题的意义
新军事革命无疑将进一步拉大 各国在军事力量方面的差距。但战 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更 是两种哲学、两种战略思维和两种 政治智慧的较量。战争中各种因素 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是双方在互动 中的连续较量。
六、《孙子兵法》 六、《孙子兵法》对研究当代国 际军事问题的意义
二、《武经七书》 二、《武经七书》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 《司马法》 司马法》 • 《尉缭子》 尉缭子》 • 《六韬》 六韬》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 《三略》 三略》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二、《武经七书》 二、《武经七书》
以上七部书,其中前五部, 产生于先秦,反映了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第一个高峰期的主要 成果。后两部产生于汉唐。
2、《孙子》今译 孙子》
《孙子兵法》摘要 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 孙子兵法》 中国社会处于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 社会转化的转型期。新的军事科学 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1、贯穿兵法全书的四大要义: ①、孙子战争观的核心就是“慎战” 孙子战争观的核心就是“慎战” 孙子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不否 定战争, 定战争 , 因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社 会历史现象, 会历史现象 , 但他又反对把战争看 成是包治百病, 解决问题的良方 。 成是包治百病 , 解决问题的良方。 也就是“慎战”思想。 也就是“慎战”思想。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 关于战争性质和决定战争胜 负因素的理论 • 关于治军的理论 • 关于将帅修养的理论 • 关于作战战法的理论 • 关于战争谋略的理论
二、《武经七书》 二、《武经七书》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 兵书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有三千 三百八十部兵书,《武经七书》 三百八十部兵书,《武经七书》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武经七书》 二、《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编纂于1078年 武经七书》编纂于1078 1078年 的北宋年间,是一本军事教材。 它的编纂目的有两,一是用作宋 代军官培训的理论教材,二是作 为武举考试理论部分的“ 为武举考试理论部分的“经”书。
二、《武经七书》 二、《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我国第一部 武经七书》 军事丛书。标志着我国传统兵书 的定型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系 统化。确立了兵家学说与儒家学 说共同成为经学,恢复了它在先 秦时的历史地位。《武经七书》 秦时的历史地位。《武经七书》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五、《孙子兵法》 五、《孙子兵法》的世界影响
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在其所 著的《兵法经营全书》 著的《兵法经营全书》中指出: “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 经营管埋,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 式更合理、更有效。” 式更合理、更有效。”
五、《孙子兵法》 五、《孙子兵法》的世界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 其所著《企业管理》 其所著《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 《孙子兵法》“揭示的许多原理 孙子兵法》 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 其运用价值” 其运用价值”。
七、对《孙子兵法》 七、对《孙子兵法》的正确理解 和合理运用
2、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战略运作,能战 方能言和。在战略上有充分准备,挑 战也可能变成机遇;反之,如果没有 准备,那么机遇便会成为挑战。处于 防御地位的国家更要以实力作后盾, 建立强大的国防。
恩格斯在研究了技术进步对战 争的影响后说过:“ 争的影响后说过:“技术革新所带 来的战争方式和军队编制方面的变 化,会强制性地和主动性地改变或 者迫使战争的指导者们改变原有的 战争指导方式。” 战争指导方式。”
八、《孙子兵法》 八、《孙子兵法》之局限
《孙子兵法》平面化的思考, 孙子兵法》 过度集中于谋略上思维,缺少跨越 式的思想特征。尤其在技术与战争 关系问题上的空白是其最主要的和 最致命的缺陷。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2、孙子兵法的三大内涵: ①、孙子的谋略内涵: 《孙子兵法》提出了“令之以 孙子兵法》提出了“ 文,齐之以武” 文,齐之以武”的治国方针;主张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全胜” 想;用兵强调“ 想;用兵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 殆”等原则,无不体现出军事谋略 的极高境界。
五、《孙子兵法》 五、《孙子兵法》的世界影响
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 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 特在《孙子兵法》 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序言 中写道:“2,500多年前中国这 中写道:“2,500多年前中国这 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 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1、贯穿兵法全书的四大要义: ②、孙子的战略观三要点: 第一, 孙子推崇“ 第一 , 孙子推崇 “ 不战而屈人 之兵” 的全胜战略;第二 , 之兵 ” 的全胜战略;第二, 提倡先 发制人;第三, 发制人;第三 , 主张战争的速战速 决。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对高技术战争的反制理论与 实践,是这场军事革命的必要组 成部分,在建立这种不对称作战 理论方面,《孙子兵法》 理论方面,《孙子兵法》的谋略 原则和军事辩证法思想仍有启迪 作用。
七、对《孙子兵法》 七、对《孙子兵法》的正确理解 和合理运用
1、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 政管理和社交等领域,主要是应用它 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些兵法原则诸 如“兵不厌诈”等,用之于战争是无 兵不厌诈” 可厚非的,而用之于别处则属于不道 德。谋略决不是阴谋,其中有君子之 道。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2、孙子兵法的三大内涵: ②、孙子的道德内涵: 《兵法》通篇特别强调“慎 兵法》通篇特别强调“ 战”。非战不可时,要做到“有 。非战不可时,要做到“ 道”,并指出这是五个制胜条件的 首要条件。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2、孙子兵法的三大内涵: ③、孙子的哲学内涵:
《孙子兵法》具有朴素唯物论与朴 孙子兵法》 素辩证法思想。在分析战争的彼己、攻 守、速久、虚实、利害、安危、强弱、 劳逸等一系列矛盾上,指出了可以通过 主观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有利转化。这 种重人谋而不信天命的主张,是属于那 个时代的观念创新。
五、《孙子兵法》 五、《孙子兵法》的世界影响
《孙子兵法》已经流传至越 孙子兵法》 南、朝鲜、日本、以色列乃至美、 英、德、俄等国,受到这些国家 军界、政界和企业界人士普遍的 关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适当 的好评。
1、孙武其人
孙武远祖系陈国(在今河南 东部和安徽北部,建都宛丘,今 河南淮阳)公子。因陈国内乱, 携家逃奔齐国。齐桓公任其为工 正,改姓田。
1、孙武其人
孙武祖田书,任齐国大夫, 因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 功,齐景公在乐安封其" 采邑" 功,齐景公在乐安封其" 采邑"一 块,并赐姓孙氏。
1、孙武其人
1、贯穿兵法全书的四大要义: ③、用兵方法和作战原则: 第一, 争取战争主动权, 第一 , 争取战争主动权 , “ 致 人而不致于人” ;第二 , 人而不致于人 ” ;第二, 战争中要 “ 知彼知己 ” ;第三 , 战争中要 知彼知己” ;第三, “避实而击虚” 。 避实而击虚”
四、《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新读
八、《孙子兵法》 八、《孙子兵法》之局限
《孙子兵法》是一部对农业社会, 孙子兵法》 以体力释放为特征的冷兵器作战方式 的战争经验总结。由于受到当时生产 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注重 军事谋略的取胜之道。但是,在现代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军事技术对战 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谋略已经是辅 助性的。
八、《孙子兵法》 八、《孙子兵法》之局限
1979年 1979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 雀山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 了竹简《孙子兵法》 了竹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 法》,争议趋缓。现在大多数研 究者认为《孙子》 究者认为《孙子》为春秋时期吴 国的将军孙武所著。
1、孙武其人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 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 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 日不可考。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复习重点《孙子兵法》全文学习 孙子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