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和意境。

3.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韵律和节奏。

4.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境和内容,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容,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通过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意境和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5. 总结:通过总结古诗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和意境。

3.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韵律和节奏。

4.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义。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讲解时更加详细和生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2. 诗歌结构:诗歌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3. 诗歌内容:诗人通过对山东兄弟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思,诗句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引入本课主题。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3. 讲解: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古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其他描写兄弟情的古诗,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3. 诗歌内容:思念兄弟4. 诗句解释: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5. 诗人情感:孤独、思念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释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

3. 写一篇关于对兄弟思念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古诗《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简介这篇教学设计是为了教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文将介绍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步骤、教学评估等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掌握古诗的基本意思,重点记诵前两句•掌握古诗中的汉字,词语以及语言风格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友情与亲情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物品:•课件•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材和印刷材料•画册或图片,图片必须是九月九日时的样子•乐器或音乐带,用来强化乐感和对古诗的节奏感的学习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领读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可以问:“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戚朋友?你今天会告诉大家关于你的感受吗?”把新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呈现:通过课件或投影等方式呈现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并重点强调开篇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朗诵:老师通读全诗,然后要求全班跟读、背诵。

(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轮流朗读)4.解析:结合画册或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中“九月九日”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教师强化前两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加深记忆、深刻理解。

5.品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指出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朗诵扮演:教师列出几种情感,并要求学生为情感编配对应的语音调调、声强和语言表情。

可以设计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朗诵诗歌。

7.评估:老师可以采用逐渐提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可以从自由朗诵、背诵、联想、演唱等方面进行检测。

让学生在评估中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快速读:要求学生快速把前两句诗背出来。

2.联想:老师列出几种情感,让学生分组,每组有 5 分钟去编排朗诵朗诵诗歌,呈现出情感。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3)文化背景了解:掌握重阳节的习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例:介绍王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何在重阳节写下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例:诗句“异乡为异客”,学生需理解“异乡”与“异客”的内涵,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们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景。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关注诗歌本身,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让学生们思考想念家人的时刻,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主题时,我可能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

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读诗题,了解创作的来由。

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精选9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精选9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精选9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古诗描写的景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古诗描写的景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想家的时候怎么办?可以打电话,qq视频或者微信视频。

2.在遥远的古代,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念自己的亲人怎么办呢?这些游子就会写诗,用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写下来一首思乡的佳作。

(板书:九月几日忆山东兄弟)二、探究新知(一)出示课件:王维。

1.作者简介。

2.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二)朗读诗句,检查预习。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三)品味诗句,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2)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预设①: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情。

预设②:我认为“异”字用得好,从这个字中我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外地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3)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师:为什么每当遇到节日作者就加倍地思念亲人?(作者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就感到分外孤单寂寞,因此,他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意。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词义和内容特点。

2.能够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

3.通过学习与创作,加深对乡情、友情的认识和体验,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外阅读:赵建炎《忆江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词义和内容特点。

2.难点: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发学生注意,设计引导问句。

如:大家喜欢写什么样的文章?如果我们能够像诗人一样,用简练而精美的文字,表达我们深沉的情感,不是很有意思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其文采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3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先自己阅读。

2.教师以分段式讲解方式,对每一段内容逐一进行解读,并解释生词和成语。

3.教师提问,让学生自行思考、回答问题,例如:杜甫怀念兄弟的情感有哪些表现?山东兄弟给杜甫带来了哪些美好记忆?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以正常人的经历来表达非凡的精神境界;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明快。

5.阅读学生自己的写作,导师为他们提供指导和促进助于他们不断地改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练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古诗三首》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作品,要求5-7行,要求不同学生自己创作,不允许抄袭。

(四)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阅读《忆江南》,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互动性较弱,存在教师主导过度、学生听讲比较被动的情况,教学效果欠佳。

下一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小组活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歌大意,能展开想象并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出诗题1.引导学生背诵已学的两首古诗《元日》《清明》,默写《清明》。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并简要说说对这些节日的了解。

3.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适时出示诗题,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准确把握诗题朗读节奏。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点明写诗的时间。

忆山东兄弟: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

点明了诗歌内容。

朗读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指导学生交流对诗人王维的了解,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属山西永济)人,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刻画了宁静幽美的境界。

二、自读古诗,感悟乡思1.出示古诗全文,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教师适时强调生字读音,播放会写字书写动漫,观察会写字,说说应注意的地方。

3.教师用会写字组词,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学生在听写本上书写。

随后集体订正写错的词语。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古诗朗读经验试着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结合书中注释或者工具书,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实在不懂的字词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6.交流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指名说一说从第一句诗中读到了什么。

(2)你是从哪里看出诗人是独自一人在外地呢?(“独”“异乡”“异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 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 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 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 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2 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2 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 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异客逢倍遍4 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5 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6 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 学生小小组讨论。

3 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4 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5 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2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3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六)作业:1 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02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0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如“登高”、“茱萸”等,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古诗。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体会到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3. 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如“登高”、“茱萸”等。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故事等情境创设素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朗读: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描绘的景象。

4. 背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5. 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作者的情感。

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词语解释:登高、茱萸等3. 古诗描绘的景象4. 作者的情感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绘的景象。

3. 体会作者的情感,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古诗,是否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山东、异乡、登高”等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2. 学生能够感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作者情感。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文化拓展: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情感。

6. 诗歌文化拓展: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7.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3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3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积累,这首送别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虽然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但是可以通过读、品、悟,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词意境。

【教学目标】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二首古诗《元日》、《清明》、它们分别描写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生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天?(生答) 指生读诗题,说题意。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先从解读题目开始,题目中清晰地介绍了时间和地点,通过解诗题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1. 介绍重阳节习俗。

(课件出示)2.介绍诗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3.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节日习俗,了解诗词写作背景,了解诗人,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诗人的距离,走进诗词的情感世界。

三、自主学习、诠释诗意1.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教案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朗读与背诵- 古诗中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 古诗作者的介绍与写作背景的了解- 古诗意象与情感的理解与描述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并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 难点:学生对古诗中一些较难生字词的理解和书写;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展示古诗背景图片)- 生字词卡片- 课本及练习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王维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

4. 生字词学习:通过生字词卡片,教授学生古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

5. 意象与情感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登高”、“望远”等。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作者:王维3. 写作背景:唐代4. 重点生字词:登、高、望、远等5. 意象与情感:登高望远、思乡怀人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搜集并分享其他关于思乡怀人的古诗或故事。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古诗中的生字词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其中一些生字汉字的读音、意义以及用法;3.学习古代节令文化及爱情文化,了解古人的感情世界和情感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的朗诵表现能力,提高阅读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该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写了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以及唐人秋日登高游玩,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朗诵、分析、讨论、练习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表现能力和阅读技能为主要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学生坐定后,首先向学生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维、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来历及文化内涵。

2. 朗诵表现让学生分小组背诵整首古诗,并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展示朗诵表现,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缓急、情感表现等方面。

3. 分析讨论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出该古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该古诗的意境、情感表达和节令文化等方面,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4. 生字汉字认读根据古诗中出现的一些比较生僻的汉字或者不常见的字词,教师可以对生字进行认读,并以实际生活场景或者哲理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该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5. 练习环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练习朗诵和表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阅读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次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朗诵表现和阅读技能,二是学生对节令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了解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阅读速度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佳节”“登高”“茱萸”等生词。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4. 学生能够背诵这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体会不同古诗的情感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对家庭、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生能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的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内容。

2. 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写作背景。

3. 探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学习重阳节的文化习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字典、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诗学习:- 介绍作者王维及其写作背景。

-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 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受诗中的情感。

3. 深入探讨:-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总结,强调重阳节的文化意义。

4. 背诵练习:- 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 个别学生表演背诵。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诗歌内容:分行书写古诗原文- 重阳节习俗:简述重阳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诗意理解、情感体验作业设计1. 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写景抒怀见长。

2. 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菊花”、“山东兄弟”等,以及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图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读:分析古诗的意境,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6.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拓宽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作者:王之涣3. 意境:菊花、山东兄弟4.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乡或亲人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 在解读古诗时,是否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家人、朋友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悟作者的情感;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起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5. 朗读、背诵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分组练习,最后全班齐读、背诵古诗。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感悟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作者:王维3. 诗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了解乡思(2分钟)1.看,说节日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

(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师:(出示重阳节的。

)这一张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3.揭诗题,解题意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

“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计意图:本课导入采用“导入法”,让学生依次猜一猜有关节日的,进而聊一聊重阳节,指导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再揭示诗题,在理解“忆”和“山东”的含义的基础上读好诗题的停顿。

“导入法”能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吟诵古诗,初感乡思(8分钟)1.读古诗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时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

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

)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

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

(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

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

(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

异乡:他乡。

异客:外地生活的人。

逢:遇到。

倍:加倍。

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

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指名读)【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
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