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与节能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领域中,节能建筑和抗震设计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建筑抗震设计,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建筑物在节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1. 节能建筑设计原则节能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来降低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节能建筑设计原则:1.1 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在设计建筑时,应充分考虑日照、风向等自然因素,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1.2 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热传导,减少能源的损耗。

1.3 采用节能设备:在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方面,选择节能高效的设备,如LED灯具、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1.4 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通过设计适当的遮阳和保温结构,减少建筑外墙对外界温度的影响,降低能源的消耗。

2. 抗震设计原则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安全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震设计原则:2.1 结构合理化:设计建筑时,应根据地震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性,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2.2 设计合理的承载系统:使用合适的承载系统,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等,以增强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2.3 设计合理的连接结构:建筑物的连接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柔度,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少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2.4 按照规范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节能建筑抗震设计的关联节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在很多方面存在关联,两者的综合考虑可以带来更好的建筑效果和综合性能。

以下是一些关联的具体方面:3.1 建筑外墙保温和抗震:通过合理的外墙保温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供一定的抗震性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抗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抗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抗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节能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节能性能,制定和实施抗震节能改造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加固、节能设备更新和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提出一套全面的抗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建筑结构加固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加固柱、加固墙、加固梁等措施。

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其次,在节能设备更新方面,我们可以替换老旧的供暖系统、照明设备等,采用更加节能的设备。

通过更新节能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建筑材料选用上下功夫,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和节能性能的建筑材料,如抗震橡胶支座、保温隔热材料等,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和节能性能。

在实施抗震节能改造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改
造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重施工质量,确保改造工程的安全可靠。

另外,建筑物的抗震节能改造需要全面考虑,不能片面追求抗震能力或者节能性能,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需求。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抗震节能改造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力求达到抗震和节能的双重目标。

总之,抗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筑结构加固、节能设
备更新和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全面考虑,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通过科学的施工和严格的质量监控,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节能性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士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抗震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能源节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种优良的节能抗震建筑体系——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3篇

一种优良的节能抗震建筑体系——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3篇

一种优良的节能抗震建筑体系——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3篇一种优良的节能抗震建筑体系——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1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和低碳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节能又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地震频发,抗震性也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为此,钢结构和ALC板围护结构的组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优秀的建筑体系,既能够满足节能需求,又能够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能。

首先,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的制作和加工技术也十分成熟,可在减小结构自重的同时确保结构强度。

钢结构的成本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结构也较低,因为它可以进行预制加工,在施工现场组装,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工期和费用。

其次,ALC板围护结构粘结性优良,并且具有极佳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其密度也比较轻,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减轻了重量,使得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在建筑物遭受地震或风灾等灾害时,其风险将大大降低。

此外,采用钢结构加ALC板围护结构的建筑,还具有较高的建筑度,可增加使用面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因为其内部框架采用的是钢材,所以房屋的结构可以调整,以适应各种形状规格的需要。

综上所述,采用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体系的建筑物,不仅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是一种优秀的建筑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这种建筑体系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综上所述,钢结构和ALC板围护结构的组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建筑体系,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和节能性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建筑领域中,安全和节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建筑体系能够在两方面得到取得平衡,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选择,而且还是一种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未来,相信该建筑体系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以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一种优良的节能抗震建筑体系——钢结构+ALC板围护结构2钢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建筑科技提高建筑抗震功能与节能功能方案

建筑科技提高建筑抗震功能与节能功能方案

建筑科技提高建筑抗震功能与节能功能方案第一章建筑科技概述 (2)1.1 建筑科技的发展历程 (2)1.2 建筑科技在抗震与节能中的应用 (3)第二章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3)2.1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3)2.2 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 (4)2.3 抗震设计方法与流程 (4)第三章结构体系与抗震功能 (5)3.1 结构体系分类 (5)3.2 结构体系在抗震中的优势 (5)3.3 结构体系优化设计 (6)第四章材料选择与抗震功能 (6)4.1 常用建筑材料的抗震功能 (6)4.2 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7)4.3 材料功能优化与抗震效果 (7)第五章地基与基础抗震设计 (7)5.1 地基处理与抗震功能 (7)5.2 基础形式与抗震功能 (8)5.3 地基与基础抗震设计方法 (8)第六章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8)6.1 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8)6.1.1 概述 (8)6.1.2 增大截面法 (9)6.1.3 外包钢法 (9)6.1.4 粘钢法 (9)6.1.5 碳纤维布加固法 (9)6.2 加固材料与工艺 (9)6.2.1 概述 (9)6.2.2 加固材料 (9)6.2.3 施工工艺 (9)6.3 加固效果评估与优化 (10)6.3.1 加固效果评估 (10)6.3.2 加固效果优化 (10)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概述 (10)7.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10)7.2 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11)7.3 建筑节能技术的分类 (11)第八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1)8.1 围护结构传热机理 (11)8.1.1 传热方式概述 (12)8.1.2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 (12)8.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原则 (12)8.2.1 综合考虑原则 (12)8.2.2 优化设计原则 (12)8.2.3 经济合理原则 (12)8.3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法 (12)8.3.1 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 (12)8.3.2 优化建筑布局 (12)8.3.3 提高围护结构的气密性 (12)8.3.4 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13)8.3.5 实施智能化控制系统 (13)8.3.6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13)第九章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 (13)9.1 供暖与空调系统节能 (13)9.1.1 节能技术概述 (13)9.1.2 节能技术应用实例 (13)9.2 照明与电气设备节能 (13)9.2.1 节能技术概述 (14)9.2.2 节能技术应用实例 (14)9.3 给排水与热水系统节能 (14)9.3.1 节能技术概述 (14)9.3.2 节能技术应用实例 (15)第十章建筑节能评估与优化 (15)10.1 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15)10.2 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体系 (15)10.3 建筑节能优化策略与实践 (15)第一章建筑科技概述建筑科技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念,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节能环保抗震建筑设计方案

节能环保抗震建筑设计方案

节能环保抗震建筑设计方案一、抗震建筑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1、高层建筑使用钢结构钢结构属于传统的建筑思路。

其主要特点就是让自身坚固,遇到外力冲击时,能保持自身不变形,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2、柔结构的应用柔结构的建筑思路与钢结构正好相反。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高科技建筑材料将建筑物造的比较柔软,有弹性。

在遭遇像地震这样的外力时,只产生轻微摇晃,以此化解建筑物受到的外力冲击。

3、局部浮力减震系统局部浮力减震系统的主要方法是,在地基与地面建筑之间留有贮水槽,槽内注水。

利用水的浮力减轻地面建筑的重量;减少像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

4、加装阻尼器减少冲击力5、主动控制技术在楼基下安装传感器,通过电脑对地震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科学分析,操控阻尼器和大量金属块的滑动来调节整栋楼的平衡。

让整栋楼处在直立状态。

二、参赛要求“节能环保抗震建筑”(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

此项目要做成底座(60×80)厘米,高不超过150厘米的模型,并能体现节约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和抗震结构的材料与技术。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节约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理念,培养建筑抗震意识。

鼓励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的建筑设计方法,达到节能、抗震的目的,并制作成模型。

模型要体现节能环保技术,抗震技术。

(1)规则要求:a、参赛作品必须是自己设计、制作完成的:b、建筑必须具备抗震功能:c、作品要有设计说明和必要的图纸:d、模型底座不能大于60×80cm,高不得超过150cm:(2)评分依据:a、能源利用的科学性20分:b、建筑设计的新颖性20分:c、工艺制作得精巧性20分:d、节能抗震功能的可行性20分:e、现场答辩20分。

三、设计思路与理念针对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各国都在研究积极防震方法。

方法也从最初的单一到现在的复杂,从理性上升到科学性。

总之与最佳的方案越来越接近。

地震发生时,震源和震级决定着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

如果震级高,震源近,灾难是无法避免的。

“村镇建筑节能与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

“村镇建筑节能与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

效 降低 可 再 生 能源 的转化 合 储 存成 本 和 提 高 技术 可 靠 性 .将 有 利 于 在村 镇 建 筑 中推 广 和 应用 可 再 生能 源 利 用 技术 . 以代 替 煤炭 、 电力等 商 品能源 具 有 巨大 的节 能潜 力 .大 有可 为 。
通 过 组 织 实施 科技 攻 关 来深 入开 展 村镇 建筑 节 能 技 术相 关 理
域 “ 二 五 科 技 发 展规 划》 ,突 出村 镇 抗 震 防灾 建 设 发展 的需 十
要 。研 究 村 镇 建筑 节 能 和村 镇 建 筑抗 震 防 灾等 技 术 对 于从 根 本 上 解 决农 村 能 源 消 费 、改 善居 住 环 境 、提 高 建筑 安全 等 问题 具 有 重 要 的战 略 意 义 。我 国 村镇 建 筑 在 能源 供 应 、优 化 用 能 和抗 震 防 灾 方面 存在 多 方面 问题 ,主要有 以下几 点 。
式 的优 化显 著 改 善 村镇 居 民 居住 环 境 .是 村 镇 建 筑节 能 关 键 技术
研 的主 要任 务 。
( )农村 可 再 生能 源 资源 丰 富 ,但应 用方 式 单一 ,利 5
本 刊 讯 ( 者 肖莉 )2 1 年 1 月2 日 .住房 和城 乡建设 部 记 01 2 7 建 筑 节 能与 科 技 司在 北 京 主持 召 开 了 “ 二 五 ” 国家 科 技 支撑 计 十 划 项 目— — ” 村镇 建 筑 节 能与 抗 震 关键 技 术 研 究 与示 范 ” 项 目启
T c f |gc i r e h oo ia k l wo
“ 二五 ”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十
“ 镇 建 筑 节 能 与 抗 震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 " 项 目启 动 村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与节能改造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与节能改造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与节能改造方案第一章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3)1.2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1.3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4)1.3.1 技术创新 (4)1.3.2 政策支持 (4)1.3.3 市场需求 (4)1.3.4 国际合作 (4)第二章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 (4)2.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1 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4)2.1.2 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4)2.1.3 注重建筑功能的完整性 (5)2.2 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5)2.2.1 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 (5)2.2.2 结构减震设计 (5)2.2.3 结构优化设计 (5)2.3 抗震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5)2.3.1 建筑布局与结构体系 (5)2.3.2 高功能材料的应用 (5)2.3.3 抗震构造措施 (6)2.3.4 抗震监测与评估 (6)第三章绿色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6)3.1 基础构造措施 (6)3.1.1 地基处理 (6)3.1.2 基础形式选择 (6)3.2 结构构造措施 (6)3.2.1 框架结构 (6)3.2.2 剪力墙结构 (7)3.2.3 桁架结构 (7)3.3 非结构构造措施 (7)3.3.1 填充墙构造 (7)3.3.2 非结构构件安装 (7)3.3.3 抗震支座 (7)第四章绿色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与策略 (7)4.1 节能改造的目标与意义 (7)4.1.1 节能改造目标 (7)4.1.2 节能改造意义 (8)4.2 节能改造的策略与措施 (8)4.2.2 节能改造措施 (8)4.3 节能改造的关键技术 (9)第五章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9)5.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原则 (9)5.1.1 安全性原则 (9)5.1.2 节能性原则 (9)5.1.3 环保性原则 (9)5.1.4 经济性原则 (9)5.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法 (9)5.2.1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9)5.2.2 窗户节能改造技术 (10)5.2.3 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10)5.2.4 通风换气技术 (10)5.3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案例分析 (10)第六章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改造 (10)6.1 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的原则 (10)6.1.1 安全性原则 (10)6.1.2 经济性原则 (10)6.1.3 可持续性原则 (11)6.1.4 创新性原则 (11)6.2 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法 (11)6.2.1 冷热源系统改造 (11)6.2.2 供暖系统改造 (11)6.2.3 通风系统改造 (11)6.2.4 照明系统改造 (11)6.3 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的案例分析 (11)第七章绿色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12)7.1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的原则 (12)7.1.1 节能原则 (12)7.1.2 环保原则 (12)7.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2)7.1.4 经济性原则 (12)7.2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法 (12)7.2.1 选择高效节能光源 (12)7.2.2 优化照明设计 (12)7.2.3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2)7.2.4 加强照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13)7.3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的案例分析 (13)第八章绿色建筑智能控制系统 (13)8.1 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3)8.1.1 组成 (13)8.1.2 功能 (14)8.2 智能控制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4)8.2.2 照明系统 (14)8.2.3 窗帘系统 (14)8.2.4 电气设备 (14)8.3 智能控制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 (14)8.3.1 空调系统节能效果 (14)8.3.2 照明系统节能效果 (14)8.3.3 窗帘系统节能效果 (15)8.3.4 电气设备节能效果 (15)第九章绿色建筑抗震与节能改造项目管理 (15)9.1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15)9.2 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15)9.2.1 项目管理流程 (15)9.2.2 项目管理方法 (15)9.3 项目管理的案例分析 (16)第十章绿色建筑抗震与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16)10.1 政策法规概述 (16)10.2 标准体系概述 (17)10.3 政策法规与标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7)第一章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目标,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一种建筑形式。

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咱农民兄弟住的房子啊,就像咱的老伙伴,陪着咱度过风风雨雨。

但是呢,有些房子年纪大了,抗震能力和节能效果不太好。

为了让咱农民住得更安心、更舒服,还能节省点能源,咱们得搞这个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

二、目标。

1. 抗震目标。

在[具体时间段]内,提高咱们农民住宅的抗震能力,让大多数经过改造的房子能扛得住[具体震级]的地震,就像给房子穿上坚固的铠甲,地震来了也不怕。

2. 节能目标。

三、改造范围和对象。

1. 范围。

咱们[具体地名]整个地区的农村住宅都在这个计划里呢。

不管是村子中心还是偏远角落的房子,只要符合条件,都能改造。

2. 对象。

主要针对那些建造时间比较久,比如说[具体年份]之前建的房子;还有那些结构不太牢固,抗震性能差的房子;当然啦,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困难户的房子,我们要优先考虑改造,这可是给他们的一个大福利呢。

四、改造内容。

# (一)抗震改造。

1. 结构加固。

要是房子的墙啊、柱子啊不结实,就得给它们加固。

比如说在墙里加钢筋,就像给墙里装了骨架;柱子要是细了或者不牢固,就给它加粗或者加固基础。

这就好比给房子的骨头打补丁,让它更硬朗。

2. 屋顶加固。

屋顶可不能小看,大风一吹或者地震一摇,屋顶要是掉下来可就危险了。

咱们可以把屋顶的椽子、檩条检查检查,该换的换,该加固的加固,再把瓦片或者彩钢板固定得牢牢的,就像给房子戴了一顶结实的帽子。

# (二)节能改造。

1. 外墙保温。

给房子的外墙穿上一层“保暖衣”,用那种保温材料,像聚苯板或者岩棉板,贴在墙上。

这样冬天的时候,屋里的热量就不容易跑出去,夏天呢,外面的热气也不容易进来,就像房子有了一个温度小卫士。

2. 门窗更换。

老房子的门窗很多都漏风漏雨的,还不隔热。

咱们要把那些破旧的门窗换成密封性好、隔热性能强的门窗。

比如说双层玻璃的塑钢门窗,关上门窗,屋里就像一个小温室,冬暖夏凉。

五、实施步骤。

# (一)宣传动员阶段([开始时间1] [结束时间1])1. 组织村里的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到每家每户去宣传这个好政策。

高层建筑防震与减振

高层建筑防震与减振

高层建筑防震与减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天际线上层出不穷。

然而,高层建筑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震安全性。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和稳定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针对地震进行防护,即加强防震设计和采取减振措施。

一、防震设计1. 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合理的基础设计可以分散地震能量,减少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2.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是防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采用抗震墙、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技术进行结构分析也是防震设计的常用手段。

3. 材料选择: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对高层建筑的防震设计至关重要。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减振措施1. 针对建筑物的自振频率:根据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减振措施。

比如,通过调整建筑物的高度、质量、刚度等参数来改变其自振频率,从而减少地震引起的共振效应。

2. 动力减振器:动力减振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的振动控制装置。

它通过减少或消除建筑物的动态振动,从而降低地震引起的破坏。

常见的动力减振器包括液体阻尼器、摩擦减振器、负质量减振器等。

3. 避震设备: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灵活的避震设备,如隔震支座、防震橡胶等,用以减少地震能量传递到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三、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的防震与减振工作中。

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形态各异的建筑结构,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2. 智能感知技术:利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

3. 超高层结构材料: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一些新型高性能材料也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如碳纤维、高强度钢材等,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

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

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近年来,地震频发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抗震性能的提升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来减少地震灾害的破坏。

传统的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例如,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新型建筑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更加稳固和安全。

其次,建筑技术在抗震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加强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设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地震发生时,地基的稳固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固,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合理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此外,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还包括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

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布局和材料的选择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同时,施工管理的规范和严密也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例如,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加强施工工艺的监督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最后,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还需要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技术相结合。

例如,地震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建立地震灾害信息数据库和建筑物抗震评估系统等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技术在建筑减灾和抗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强地基和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以及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优化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优化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优化方案第1章绿色建筑与抗震概念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3)1.2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3)1.3 绿色建筑与抗震功能的关联 (4)第2章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 (4)2.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4)2.1.1 以人为本原则 (4)2.1.2 整体稳定性原则 (4)2.1.3 刚柔并济原则 (4)2.1.4 多重防线原则 (4)2.2 抗震设计方法 (4)2.2.1 弹性设计法 (4)2.2.2 塑性设计法 (5)2.2.3 能量设计法 (5)2.3 绿色抗震设计策略 (5)2.3.1 生态环保材料应用 (5)2.3.2 结构体系优化 (5)2.3.3 建筑布局与体型优化 (5)2.3.4 节能与减排 (5)第3章建筑结构选型与优化 (5)3.1 建筑结构类型及其抗震功能 (5)3.1.1 传统建筑结构类型 (5)3.1.2 新型绿色建筑结构类型 (5)3.2 结构体系优化方法 (6)3.2.1 结构体系优化原则 (6)3.2.2 结构体系优化方法 (6)3.2.3 结构体系优化案例分析 (6)3.3 绿色建筑结构选型实例分析 (6)3.3.1 绿色建筑结构选型原则 (6)3.3.2 实例分析 (6)3.3.3 不同结构类型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对比 (6)第4章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6)4.1 绿色建筑材料概述 (6)4.2 抗震功能优越的建筑材料 (7)4.2.1 钢筋混凝土 (7)4.2.2 钢结构 (7)4.2.3 木结构 (7)4.3 建筑材料选用与优化策略 (7)4.3.1 绿色建筑材料选用原则 (7)4.3.2 建筑材料优化策略 (7)第5章建筑布局与空间设计 (8)5.1.1 建筑布局原则 (8)5.1.2 布局参数对抗震功能的影响 (8)5.1.3 布局优化的策略 (8)5.2 空间设计优化策略 (8)5.2.1 空间布局优化 (8)5.2.2 结构体系优化 (8)5.2.3 绿色节能设计 (9)5.3 绿色建筑布局与空间设计实例 (9)5.3.1 实例一:某绿色办公建筑 (9)5.3.2 实例二:某绿色住宅建筑 (9)5.3.3 实例三:某绿色公共建筑 (9)第6章抗震构件设计及优化 (9)6.1 抗震构件的种类与功能 (9)6.1.1 钢筋混凝土构件 (9)6.1.2 钢结构构件 (9)6.1.3 木结构构件 (9)6.1.4 砌体结构构件 (9)6.1.5 隔震与消能构件 (9)6.2 抗震构件设计方法 (10)6.2.1 功能化设计 (10)6.2.2 位移响应设计 (10)6.2.3 能量设计 (10)6.2.4 多功能目标设计 (10)6.3 构件优化策略与实践 (10)6.3.1 优化策略 (10)6.3.2 实践案例 (10)第7章设备与管道系统抗震设计 (10)7.1 设备与管道系统抗震概述 (10)7.2 抗震设计要求与方法 (11)7.2.1 抗震设计要求 (11)7.2.2 抗震设计方法 (11)7.3 绿色建筑设备与管道系统优化 (11)7.3.1 设备选型与布局优化 (11)7.3.2 管道系统设计优化 (11)7.3.3 抗震措施优化 (12)第8章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12)8.1 智能监测技术概述 (12)8.2 抗震预警系统设计 (12)8.2.1 预警系统原理 (12)8.2.2 预警系统组成 (12)8.2.3 预警系统关键技术 (12)8.3 绿色建筑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实践 (13)第9章抗震功能评估与验证 (13)9.1.1 抗震功能指标选取 (13)9.1.2 抗震功能评估模型 (14)9.2 结构试验与数值模拟 (14)9.2.1 结构试验方法 (14)9.2.2 数值模拟方法 (14)9.3 绿色建筑抗震功能优化效果评价 (14)9.3.1 抗震功能优化策略 (14)9.3.2 优化效果评价指标 (14)9.3.3 优化效果评价方法 (14)第10章抗震功能优化策略实施与推广 (14)10.1 抗震优化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4)10.1.1 绿色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14)10.1.2 抗震优化策略具体应用 (15)10.2 抗震优化策略的实施与监管 (15)10.2.1 抗震优化策略实施流程 (15)10.2.2 抗震优化策略监管措施 (15)10.3 抗震功能优化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15)10.3.1 抗震功能优化技术的推广 (15)10.3.2 抗震功能优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15)第1章绿色建筑与抗震概念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的能耗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建筑抗震技术措施提升建筑抗灾能力

建筑抗震技术措施提升建筑抗灾能力

建筑抗震技术措施提升建筑抗灾能力建筑抗震技术的提升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各种抗震技术措施不断涌现,为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抗震技术措施,分析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情况,以期增强人们对抗震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一、减震措施减震措施是一种通过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受力的技术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减震器,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减少结构受力。

减震器一般由阻尼器、弹簧等组成,通过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二、加固措施加固措施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加固措施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和剪力墙加固等。

钢筋混凝土加固主要通过在原有结构中添加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纤维增强材料,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钢结构加固则是在现有结构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结构,在地震时分担原有结构的受力。

剪力墙加固是指在原有结构中添加剪力墙,增加结构的抗剪刚度,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合理布置和设计合理布置和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选址、平面布局和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因素,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例如,在选址时应避开地震活跃带和滑坡地带,选择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

在平面布局上,应合理分割建筑物,减小结构的跨度,并且设置合适的出口和疏散通道,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员能够顺利撤离。

在结构设计上,应采用抗震设计规范,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纵横向刚度,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四、监测和预警系统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及时监测地震活动并预测地震破坏程度的技术手段。

通过安装地震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地震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预警。

一旦监测到地震活动,预警系统将通过声光、网络等方式向人们发出警报,提前预警,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技术的提升对于提升建筑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考虑防震措施

如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考虑防震措施

如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考虑防震措施在当今的建筑设计领域,节能和防震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及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警惕性不断提高,如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妥善考虑防震措施成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而防震设计的目的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两个目标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有机结合。

首先,从建筑的选址和规划阶段就应该开始考虑防震因素。

选择地质条件稳定、远离地震断层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在规划布局上,应避免建筑物过于密集,为地震时的疏散和救援留出足够的空间。

同时,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间距可以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从而实现节能目标。

在建筑体型和结构选型方面,简洁规整的建筑外形更有利于抗震。

避免过于复杂的平面和立面形状,减少突出部分和不规则的凹凸变化,可以降低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和局部应力集中。

结构体系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和能源消耗。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常见结构形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剪力墙结构在抵抗水平地震作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其施工难度和材料消耗相对较大;框架结构则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率,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功能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实现节能目标的结构形式。

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节能和防震设计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选用轻质高强的材料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地震作用。

同时,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内外的热量传递,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加气混凝土、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保温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构的阻尼,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破坏。

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

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

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

建筑物的抗震减灾方案就成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针对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进行论述。

一、抗震建筑设计:在新建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抗震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土质特点以及历史地震数据等信息,采用相应的抗震设计标准。

合理的结构形式、加强基础和采用抗震构造材料等都是确保建筑物具备一定抗震性能的关键。

二、加固老旧建筑:除了新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老旧建筑物的加固也是重要的抗震减灾措施。

在老旧建筑物中,我们可以采用加固梁柱、加强连接、增加钢筋混凝土板厚度等手段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裂缝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防震控制系统:建筑物的防震控制系统是抗震减灾方案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结构防震控制和非结构防震控制。

结构防震控制主要指采用防震支撑系统、减震器、阻尼器等装置来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而非结构防震控制则是指在建筑内部设置防震装置,如固定家具、电器等,以减少在地震中的倾覆和碰撞。

四、紧急疏散预案:对于建筑物来说,紧急疏散预案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发生地震时,人员应该迅速从安全出口疏散,并按照预定的集合点进行聚集。

为了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建筑物应当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保持通道畅通,并进行定期演练。

五、救援准备:地震发生后,迅速的救援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中,应考虑救援通道和设备的设置。

同时,建筑物的避难场所和紧急物资储备等也是关键因素,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六、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人们需要掌握地震逃生技巧、了解防震区域、认识逃生设备等等,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物抗震减灾方案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抗震节能实施方案

抗震节能实施方案

抗震节能实施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建筑节能方面,我们也需要不断努力,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实现节能目标的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此外,还应增加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子和横梁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努力。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隔热等问题,合理设计建筑的外墙、窗户和屋顶结构,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还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流失。

在建筑使用阶段,应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抗震节能实施方案的监督和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建筑使用阶段,应加强对建筑节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建筑抗震、节能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的抗震、节能意识。

综上所述,抗震节能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建筑结构、节能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抗震节能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抗震节能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的防灾害及节能环保技术措施

建筑的防灾害及节能环保技术措施

建筑的防灾害及节能环保技术措施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筑中的防灾害措施以及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措施,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防灾害;节能环保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as well a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s of technical measures, design for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theory reference.Key words: Building;Disaster prevention;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前言2011年7月,某地发生了一起风灾吹倒了许多房屋,之后发现都是因建筑防灾害力度较为薄弱所致。

现实之中许多建筑设计者都着眼于外观和建筑的格局,着重于吸引人的眼球,却忽视了防灾害技术措施与节能环保技术措施重要性。

相关专家研究发现,建筑中合理的防灾害设计不但能够减低灾害,还能够降低经济损失。

而节能环保技术自问世以来,成为了世界上的潮流。

在这种形势下,探索建筑的防灾害及节能环保技术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2建筑的防灾害技术分析实际上,建筑物要面临着各种灾害,比如风、雷、雨及地震等等,如果防灾害技术不到位,必然会为建筑带来极大伤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建筑防灾害技术十分重要,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2.1,防震的技术在建筑中有很多幕墙之类的外装修,比如玻璃、建筑结构体等,如果没有做好抗震设计,一旦风力过大就会使一些结构体摇晃或坠落,因此各种结构应该有结构位移能力,才能确保震动时不破裂,不脱落。

在所有的震源中最为剧烈的当属地震了,因此在设计之时要考虑到在一定的级数下,建筑不会发生破损和脱落。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物抗震设计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抗震设计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性:1. 人员安全:抗震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抗震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建筑内的居民和使用者。

2. 财产保护: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通常是巨大的。

抗震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低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投资适当的抗震设计,可以为建筑业主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节省资金。

3. 公共设施的稳定:抗震设计不仅仅适用于住宅建筑,还适用于公共设施,例如医院、学校和政府建筑等。

这些公共设施在地震发生后,往往需要继续运作以提供紧急救援和服务。

抗震设计可以确保这些公共设施的结构稳定,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二、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建筑行业中,有许多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可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1. 结构理论: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是抗震设计的核心。

结构理论的应用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见的结构理论包括刚性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

合理的结构选择和结构计算可以明确建筑物的荷载分配,降低地震力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2. 抗震材料:使用抗震材料是另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抗震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韧性,可以吸收和减轻地震时的冲击力。

例如,钢材、混凝土和增强剂等抗震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3. 设备和附件的布置:建筑物内的设备和附件布置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抗震处理

建筑抗震处理

建筑抗震处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建筑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抗震处理成为了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建筑抗震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壳运动形式,它产生的震动往往给建筑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力。

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拱桥崩溃、地基沉陷等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震处理措施来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抗震处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抗震处理时,我们应该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抗震设计应符合地震勘探资料和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 合理配置和选用材料,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改善结构的刚度等。

三、抗震处理的具体方法1. 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师应根据地震需求,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此外,工程师还应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连接方式,增加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 地基处理地基是建筑物承载结构的基础,地震作用下地基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如灌浆加固、加固桩等手段,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3. 结构加固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建筑,在进行抗震处理时,我们通常会采取结构加固的方法。

这包括增加加强柱、梁和板的截面尺寸,加固节点连接处,使用抗震钢筋等。

4. 防震减灾技术除了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防震减灾技术来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

例如,安装抗震支座、减震器等装置,以吸收和隔离地震能量;配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四、建筑抗震处理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成功的建筑抗震处理实践案例:1.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处理实践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震灾害,给当地建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 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4.7的要求设置圈梁; 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 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 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 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 钢筋可靠连接。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 • •)房屋倒塌 (2)墙体开裂 (3)墙体转角处的破坏 (4)楼梯间墙体的破坏 (5)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 (6)楼盖预制板的破坏
• 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 过表4.1的规定。 • 2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 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4.1.的规定降低 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 多层砌体房屋, • 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 度和减少层数。 •
• 1.5材料质量不良 • 1.5.1砂浆体积不稳定。 • 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硫含量超标 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 1.5.2砖体积不稳定。 • 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 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 1.6施工质量低劣 • 1.6.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 • 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踏步式 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 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 1.6.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逢较多。 • 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 砖而裂缝。 • 1.6.3留洞或留槽不当。 • 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手 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
• 1.7地震和工程振动 • 1.7.1地震。 • 如多层砖混结构宿舍在强烈地震下产 生的斜向或交叉裂缝。 • 1.7.2无下弦人字木屋架。 • 如顶层人字木无下弦屋架,在地震时 产生水平推力,顶部墙体出现纵向水平裂 缝顶层墙角在地震时出现角部V形裂缝。
• 1.7.3不均匀震陷。 • 如楼盖有圈梁,地震时一侧震陷较大 窗间墙出现斜裂缝。
• 3 局部损伤或倒塌 • 3.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 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 3.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 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 3.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 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 4 砌体错位、变形 • 4.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 稳变形。 • 4.2施工质量问题。 • 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 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 4.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 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 4.4施工工艺不当,如砂灰砖砌筑,导 致砌筑时失稳。
• 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 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 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 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 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 2、建筑场地为I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 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1.7.4机械振动。 • 如某工程附近爆破所造成的裂缝。
• 2 砌体强度不足 • 2.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 2.2水电暖卫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 太多; • 2.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 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 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 2.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 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土层顶面; • 2,当地面 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 切波速 2.5倍 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 速不小于 400m/s时, • 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3,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 周围土层; •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 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 一般震害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
• 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 • 1 砌体裂缝 •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问题最常见的现象,砌体 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 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 辨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归纳如下: • 1.1温度变形 • 1.1.1 1.1.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 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 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 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 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 层墙体上。 •
• 1.1.2温度或环境温差太大。 • 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 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向中部。 • 1.1.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 • 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 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 向裂缝。 • 1.1.4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 大。 • 如较长的现浇雨篷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裂缝。
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 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 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 • 1 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4.5的要求。 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 一层后的层数,按表。4.5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 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 一层后的层数,按表4.5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 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款 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 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
• 1.2地基不均匀沉降 • 1.2.1地基沉降差较大。 • 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 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 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段沉 降较大时,产生竖向裂缝。 • 1.2.2地基局部塌陷。 • 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 陷而裂缝。 • 1.2.3地基冻胀。 • 如北方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足,地基土又具 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
• 1.3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 • 1.3.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 • 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 拱抗弯强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 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 水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
• 1.4设计构造不当 • 1.4.1沉降缝设置不当。 • 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 沉降缝太窄,高层房屋沉降变形后,低层 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 • 1.4.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 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 闭合而引起的裂缝。



4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 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 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 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 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 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 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砌体结 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 问题。
• 综上所述,设计不当、材料不良、施工低 劣和地震及机械振动造成的裂缝比较容易 观察和判断。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 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 因荷载过大或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其危 害性往往严重。
本 章 结 束
• 1.4.3墙内留洞。 • 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 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裂。 • 1.4.4不同结构混合使用,无适当措施。 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 1.4.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 • 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而新旧 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产生墙体裂缝。 • 1.4.6留大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大 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建筑抗震与节能
地基与基础抗震
• 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破坏作用,从破坏性 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 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地基的破坏作 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 一般是指造成建筑 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 引起的。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地面破裂、 滑坡、坍塌等。 场地,建筑物的所在地,其在平面上大体相 当于厂区、居民区或自然村的区域范围。
• 场 地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 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 轻地震灾害的。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 是指由于 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 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 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 理的进行抗震和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 稳定 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 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 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 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 成因、岩性、 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 的断破裂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 地基)等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 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 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建筑地段的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
•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 度,均不应小于120mm。 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 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进 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3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 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配筋拉结。
• 1.2.4地基浸水。 • 如填土地基或湿陷黄土地基局部浸水 后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 • 1.2.5地下水位降低。 • 如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因人工 降低地下水位引起附加沉降导致砌体开裂。 • 1.2.6相邻建筑物影响。 • 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造 成原有建筑产生附加沉降而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