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冬阳·童年·骆驼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详细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详细笔记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笔记内容:1. 主题概览:本课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生活,特别是与骆驼队有关的情景。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2. 生字生词:- 咀嚼(jǔ jiáo)-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卸煤(xiè méi)- 幼稚(yò zhì)- 惶恐(huáng kǒng)- 仁慈(rén cí)- 寂寞(jì mò)- 瘦削(shòu xiāo)- 麻溜(má liū)- 膝盖(xī gài)3. 句子解析:-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回忆童年时的感受,通过描述骆驼队和驼铃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怀旧之情。
- “我学骆驼咀嚼,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下颏也伸得长长的。
”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骆驼咀嚼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4. 段落解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场景,点明了主题。
- 第二段(第3-10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作者与骆驼队的互动和观察,展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对骆驼的好奇心。
- 第三段(第11-14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5. 中心思想:通过回忆童年时的骆驼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深厚感情。
文章展现出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6. 课后问题:- 作者回忆了哪些与骆驼有关的往事?答案:作者回忆了学骆驼咀嚼、询问骆驼去处、看骆驼挂铃铛和想给骆驼剪毛等与骆驼有关的往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6 冬阳·童年·骆驼队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 片段,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毡 帽 装 ( )袄 袍( 子 ) 傻(事 )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以下这几个片段:
看咀嚼 (第4自然段) 想骆铃 (5~9自然段) 剪驼毛 (第10自然段) 问去处 (11~14自然段)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 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 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 了。
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 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 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 不会再做了。”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 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 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 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 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 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 不会再做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句子赏析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容易的事,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骆驼队。
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
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2、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正是这看似没头没脑的话,才把小小“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
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
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
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
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第1~11段: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
教师对其归纳总结:冬阳、童年、骆驼队构成了作者童年的意境。
冬阳童年骆驼队几年级的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几年级的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呀!
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幅充满温暖和回忆的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
文中描绘的那些场景,就好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眼前。
骆驼队来了,那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多有趣呀!“我”看它们看得入了神,还学着它们的样子动嘴巴,这画面难道不好笑吗?
作者对骆驼挂铃铛的想法也好新奇!爸爸说骆驼怕狼,所以挂铃铛是为了赶狼。
可作者却觉得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给他们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这两种想法,你说哪个更有意思呢?
还有那些问妈妈骆驼去哪儿的片段,多像我们小时候呀,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
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不也有很多这样有趣又难忘的瞬间吗?也许是和小伙伴一起捉蛐蛐,也许是在雨后的小水坑里玩水,也许是第一次骑自行车摔了个大跟头。
这篇课文不就是在告诉我们,童年的那些小事,虽然平凡,却都是无比珍贵的宝藏吗?它让我们记住那些单纯又美好的时光,记住那些曾经的好奇和探索。
我觉得呀,这篇课文就是我们童年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难道不是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名师教案(人教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解读“驼铃的遐想”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为什么要给骆驼戴上铃铛”这一对话话题,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三个层次的解读。一是自读自悟, 从文中找出爸爸和“我”的不同观点;二是进行辨析, “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三是进行超越文本的遐想, “你有自己的驼铃遐想吗”。这三个层次的阅读对话, 基于文本, 但又不拘泥于文本,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设计意图](1)自主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之中,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 自读自悟, 圈点批注。自主阅读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情感, 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写自己真实独特的感悟。自主阅读开掘的是“面”上的阅读, 它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广度。
(2)聚焦阅读:在学生彼此进行了充分的自主阅读感悟之后,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画面之一一一学骆驼咀嚼, 在朗读中想象, 在对话中交流, 在表演中体验。聚焦阅读开掘的是“点”上的阅读, 它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深度。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时, 适时地引入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驼铃的相关资料, 以充实文本的解读。
(3)读了这段“驼铃的遐想”,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五到第九自然段, 读出“我”遐想的天真与美好。
2.解读第三幅画面——骆驼脱皮毛。
(1)指名朗读第三幅画面(第十自然段), 闭眼想象, 说说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说·作者·课题
1.小说:出示小说《城南旧事》这部书, 学生交流对这部书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 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 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书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五年级下册语⽂书第6课,课⽂蕴涵着作者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店铺为五年级师⽣整理了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书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们的安排。
天⽓⼜⼲⼜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是⼀股⽩⾊的烟,融⼊⼲冷的空⽓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步⼀步⾛来的。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前,看它们咀嚼的样⼦: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和下⽛交错地磨来磨去,⼤⿐孔⾥冒着热⽓,⽩沫⼦沾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的⽛齿也动起来。
⽼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的那⼀匹,长脖⼦底下总会系着⼀个铃铛,⾛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灵中却充满了和⼤⼈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点点声⾳,您不是说,它们⾛上三天三夜都不喝⼀⼝⽔,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倒出来的⾷物吗?⼀定是拉骆驼的⼈,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些⾏路的情趣。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暧和,暖得让⼈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啦!它的⽑⽪⼀⼤块⼀⼤块地从⾝上掉下来,垂在肚⽪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替它们剪⼀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小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6冬阳_童年_骆驼
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生字词:1、多音字:咀嚼 (ju é)慢慢嚼(jiáo)2、近义词:缄默—默然入侵—侵略寂静—沉寂等候—等候天真—天真动听—动听不声不响—无声无息3、反义词:天真—成熟轻松—深重齐整—参差干冷—湿热不声不响—大喊大喊4、词语累积:反穿大羊皮:过去人们穿的羊毛朝外的一种皮袄。
重临:从头到来。
二、课文剖析: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前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她是台湾有名女作家。
课文作者环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季想替骆驼剪毛、夏季追问骆驼的去向。
2、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3、作者在文中“静静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季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依恋。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次序写的。
三、品尝语句:①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寂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织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子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今日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简单的事,在旧北京却常常能够看到冬季里拉煤的骆驼队。
由于爸爸买煤,使“我”有时机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子;看得多着迷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看着看着,就喜爱上了它们,虽然感觉长得丑,却并无憎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切的想法。
孩子好奇的表情呼之欲出,孩子天真的神情也展露无遗。
②夏季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季它们到哪里去?”这句话明显问得呆头呆脑,因此妈妈才问:“谁?”正是这看似呆头呆脑的话,才把小小的“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歌曲《送别》,简单制作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再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读——回顾画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二、批注——感悟画面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版新课标第6课《冬阳·童年·骆
驼队》教学设计
丰镐西路小学赵佳玉
教材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画面,营造出一种深沉广阔的想象空间。
全文语言平实朴素,通过怀念童年趣事,使我们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都还不是很成熟,感受活泼激越的情绪还比较容易,而要体会这种悠远伤感的情绪就比较困难。
林海音的这篇文章虽好,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
教学时教师要多加引导。
设计思路: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教学中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
2.时光流逝,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有趣的事呢?(学生回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吧!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3):写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的情景。
第二部分(4—14):围绕骆驼队,作者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
第三部分(15—16):写“我”写《城南旧事》的原因,直接表达了“我”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指名回答)
①学骆驼咀嚼
②想象驼铃用处
③替骆驼剪毛
④追问骆驼去处
三、精读课文,解答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桌间交流,说一说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为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
①学骆驼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思考:a、作者严重的骆驼是什么样子呢?
(丑的脸,长的牙,安静的态度)
b、骆驼是怎样咀嚼的呢?找出原文读一读。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有没有同学能为大家表演一下骆驼是如何咀嚼的呢?(请学生上台模仿)
c、看到骆驼咀嚼,小作者是怎么做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师:我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从中可以看出“我”好奇、天真的天性。
现在请大家一起用充满童真的语气来把这一部分读一下吧!(学生齐读课文片段)
②想象驼铃的用处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思考:a、“我”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这体现了“我”的什么特点?
(在“我”看来,驼铃是给拉骆驼的人摆脱长途旅程的沉闷和寂寞,增加旅途情趣。
幼稚而大胆的想法充满天真、童趣和诗意。
体现“我”天真烂漫和富于幻想的特点。
)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片段。
③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思考:a、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b、你觉得“掉”和“垂”用得好吗?为什么?
(这两个字用字精准,写出了骆驼春天掉毛的场景,同时写出“我”想给落拓邦芒,表现“我”的天真可爱)
学生齐读这一片段,读出天真可爱。
④问骆驼去处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总是问,你这孩子!”
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问?表现了什么?
(四年骆驼,没头没脑的问句,显示出我的好奇和对骆驼的思念)
2、仔细阅读课文最后2个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师配乐《送别》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感受,指名回答问题。
“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时间过得快,转眼“我”长大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我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儿时那段难忘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全文主旨,情感进行升华
五、拓展延伸
配乐《送别》,通过小说插图简单介绍《城南旧事》。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或观看《城南旧事》电影,谈谈感受
板书: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回忆童年
冬阳·童年·骆驼队生活的美好
想剪驼毛
问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