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中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商业街区改造优秀案例
商业街区改造优秀案例一、保留历史建筑风格,修缮传统商铺在商业街区的改造中,保留历史建筑风格和修缮传统商铺是重要的方面。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街区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留这些建筑的原貌,可以保留街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增强街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修缮传统商铺也是商业街区改造的重要环节。
传统商铺是街区的特色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通过修缮传统商铺,可以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同时提升商铺的经营环境和品质。
这不仅可以保留街区的传统特色,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前来。
二、引入现代商业元素,如国际品牌旗舰店、时尚餐饮等商业街区的改造还需要引入现代商业元素,以提升街区的商业氛围和吸引力。
这包括引入国际品牌旗舰店、时尚餐饮等现代商业业态。
这些业态不仅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为街区带来更多的客流和商业机会。
在引入现代商业元素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与传统元素的融合。
这包括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在商业布局中考虑历史建筑的分布等因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既保留街区的历史风貌,又增加其现代感和商业氛围。
三、增设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商业街区的改造还需要注重环境品质的提升。
这包括增设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宜人的休闲环境。
例如,可以建设公共绿地、花坛、喷泉等景观设施,同时加强街区的绿化和美化工作。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街区的环境品质,也可以增强市民和游客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高街区的可达性商业街区的改造还需要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高街区的可达性。
这包括加强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和完善,同时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提高街区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前来商业街区,促进其商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五、具体案例分析以上海新天地为例,该案例在保留石库门建筑外观的同时,内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将居住功能转变为商业和办公用途。
历史街区运营方案
历史街区运营方案引言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历史街区往往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导致城市的历史文化逐渐丧失。
因此,保护和运营历史街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针对历史街区的运营提出一种方案,旨在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意义和特点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历史街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文化遗产价值: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 观赏价值: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游客可以从历史街区中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风貌。
3. 文化传承:历史街区保存了城市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4. 经济价值: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旅游景点,能够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历史街区运营的难点和挑战1. 经济问题:许多历史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老化,施工维护成本高,如果只是用传统的商业手段难以有效盈利。
2. 观光问题:由于历史街区建筑数量有限,产业结构单一,游客观光时间会受到限制。
3. 缺乏管理机制:许多历史街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4. 周边环境问题:许多历史街区周边环境不佳,噪音、交通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
5. 缺乏品牌形象:许多历史街区缺乏明确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手段,导致宣传和推广不力。
三、历史街区运营方案1. 建立历史街区保护机构: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历史街区保护机构,投入专门的专业团队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运营。
同时,加强历史街区的立法保护,保障历史街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制定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明确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景点规划和管理标准,确保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
3.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历史街区,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带动历史街区的发展。
历史街区改造实施方案
历史街区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历史街区面临着老旧、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造和提升。
因此,制定历史街区改造实施方案,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
1.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通过改造,保护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特色,传承历史记忆,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 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改造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改善交通组织,提高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3.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改造,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历史街区,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形象。
三、实施方案。
1. 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对历史街区内的重要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同时,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久保存。
2. 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历史街区内的道路、照明、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质量。
3. 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规划历史街区内的交通组织,推行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减少机动车通行,提升交通安全和环境舒适度。
4.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进驻历史街区,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管理与服务,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街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市民满意度。
四、实施路径。
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改造方案和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改造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
2. 加强宣传与引导,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市民对历史街区改造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社会共识,凝聚改造的合力。
3.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开发,引入专业力量,提高改造的效率和质量。
4. 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改造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历史文化步行街区更新实践——以广州市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为例
轻餐、简餐、咖啡奶茶为主,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其与广广州城址中轴
北京路主轴
广州古地图 北京路(含南段)
改造前同质化的业态
33
改造前,大尺度的招牌遮挡街区轮廓
展示传播:文化内涵丰富,展示手段单一。
北京路街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深巷老街曾发生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
百年老字号湮没于市井中
对大型广告招牌、天面违建进行拆除
打造高低错落的天际线
对发现的价值要素进行抢救性保护。
采取粗料细作的前后
李白巷文化街区改造
前后
府学西文化街区改造(三)多元业态的复合和展示策划
改造前橘香斋 改造后橘香斋
三、更新成效与感悟
改造后的陈李济 粤港澳青年文创展示基地
“中国陈皮博览体验馆”(广州市青年文化宫)
千年古道体验式设计
Ϧ ⪅ 䬠喋 喌 㶷⢳ 㥑͆ 喋̳ 喌Ϧ≭䛻喋Ϧ⁍喌
北京路改造相关商业数据分析
在提升城市消费、商贸文旅的背景下,步行街发展强调为
外来旅游者和本地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服务,从单一的线性
空间向纵深的街区发展,注重片区特色功能定位和区域协同发
展,以人为本,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以科技赋能发展,业态
创新迭代,推动步行街成为国内大循环消费领域的重要载体。
(第一、二作者单位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第三、四、五作者单位为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方面研究历程
一、概述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着传统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的特定区域。
近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日益深入,各地也纷纷加大了对文化街区的保护力度。
本文将对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方面的研究历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历程1. 初期研究阶段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在初期阶段主要是由个别学者和专家进行零散的探索和整理。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对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评估,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学科交叉研究随着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逐渐参与到研究中来,包括历史学、建筑学、人文地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
这些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演变和保护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角度的视角。
3. 专业团队成立近年来,一些专门从事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专业团队陆续成立,他们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
这些团队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
4. 技术手段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也被引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中,如无人机、三维扫描、遥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5. 学术成果丰硕在以上种种努力下,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成果逐渐丰硕,不仅在国内学术期刊上有大量相关论文发表,还频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成果。
这些学术成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三、现状分析1. 保护成效不佳尽管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各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视程度不一,导致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到破坏。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维护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2. 传统与现代融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很多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都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街巷提升研究——以北京国子监历史街区为例
文化街区保护体系,历史街区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然而现阶段,针对历史街区的更新研究还大多停留在街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也往往是现状勘察与总结归纳,只关注局部层面,如建筑、庭院、街道及小巷,鲜少分析街道的整体空间结构。
本文以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句法理论,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国子监历史街区的整体形态进行量化分析,之后再结合街区现状,提出更为合理的更新策略,在保护历史街区基底的同时,为历史街区的空间质量优化提供更加适宜的方向与方式。
1 国子监历史街区概况1.1 区位与风貌国子监街区位于北京旧城区东北部(见图1),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1990年被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其范围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侧的育树胡同、炮局头条、后永康胡同、东城煤炭一厂、华侨饭店用地东边界,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北起北二环东路,南至北新桥三条、方家胡同,总街区面积为4万m 2(见图2)。
该地区与元大都同时建成,是北京旧城内重要寺庙建筑和文物最集中的街区。
街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国子监、雍和宫,有保存完好的四座明代牌楼,以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和循郡王府,还有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其风格相对完整,房屋质量较好,如方家胡同13号及15号四合院、前永康胡同7号及9号四合院等[1]。
整个街区风貌独特,孔庙、国子监和雍和宫等重要历史建筑群被传统四合院环绕,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日常生活气息。
1.2 用地与人口国子监历史街区位于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内,片区内常住人口约13 000人。
据安平门街道办事处统计,辖区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4 900人,占街区总人口的37%,老龄化问题严重。
此外,该街区残疾人和低保户的数量也略高于东城区其他地区[2]。
与什刹海、南锣鼓巷、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脉和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通过改造使街区空间与时代变化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概况 (1)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1)1.1.2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研究 (2)1.1.3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1.2 国外研究概况 (3)1.2.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政策研究 (3)1.2.2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研究 (3)1.2.3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3)1.2.4社区参与 (4)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内研究概况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宋晓龙(2000)等学者提出了“微循环式”保护更新理论,认为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概念。
刘琼(2002)认为应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出有机生命。
阮仪三(2004)等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提出北京的“南池子”模式、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
同时,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颁发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让街区保护更新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张兵(2001)认为应当寻找将遗产纳入到一种规划政策手段,这种政策手段处于一个较为理性的变化过程。
金洁(2005)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管理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积极运用。
吴良镛(2007)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
台湾学者林正雄(2009)重新审视了台湾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和都市计划法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与规划策略,以期为类似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概述了历史街区商业开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元素,以及如何在商业化进程中保持街区的独特魅力等。
接着,文章将介绍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个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然后,文章将深入分析这些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选择、商业业态的布局、商业氛围的营造等方面。
文章还将探讨其规划方法,包括规划理念、规划原则、规划策略等。
文章将总结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出历史街区商业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等历史街区商业开发与规划方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历史街区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协调发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历史街区商业开发模式分析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这需要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出符合街区特色的开发策略。
成都的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就是历史街区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其开发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锦里作为成都历史文化名街,其商业开发模式以“文化旅游”为主导。
锦里在保持古街风貌的同时,引入了各类文化体验项目,如川剧表演、茶艺表演、手工艺术等,使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成都的历史文化。
锦里还积极开发地方特色商品,如蜀绣、竹编等,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带走对成都的美好记忆。
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摘要:当前,中国各地正在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同时提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更新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为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逐渐融合,将中国特色历史文化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去,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的见证,成为众多游客的目的地。
随着新媒体在大众间的普及,借助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文旅融合也逐渐产生了新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也就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策略;新媒体引言从城市大规模更新转移到小规模的街区更新。
在中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初期的大拆大建式更新策略已暴露了其弊端。
城市的更新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关注城市街区的历史传统,以微观市民的利益追求和情感需求作为价值导向。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某个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实物见证,在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物质结构的基础上,还保留了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具有不可复制性。
1 历史街区的价值(1)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代表当地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这些历史文化除了物质性的文物古迹以外,还包含许多非物质性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手工艺、名人轶事、传统习俗等,这些由古至今的历史文化正是街巷最重要的内在价值。
(2)艺术价值。
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历史街区都是难以完全再现的伟大艺术作品之一。
街区中的砖瓦能够有效地呈现城市审美风格的变化,因为它们带有强烈的历史印记。
只有它们与现代社会环境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3)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
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经过历史的发展,衰败的现状却不容忽视,需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更新使其满足现代的使用需求。
由于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殊性,可实施操作的空间有限,选择城市触媒理论作为其更新方式,不仅是对核心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是激发当地空间活力的重要方式。
历史街区创新发展的商业化探索
历史街区创新发展的商业化探索历史街区是城市中一片富有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区域,常常是游客们探索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景点。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街区往往面临着挑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商业化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街区商业化探索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街区创新发展的商业化路径。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首先需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商业化发展不应该成为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借口,而是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需要建立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利用历史建筑,保留历史原貌,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品质。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需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历史街区内往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通过在历史街区内建设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工作室等设施,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入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可以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文化创意市集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体验,推动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发展。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业。
历史街区往往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可以通过举办历史文化节庆活动、开展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推出特色文化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历史街区,从而推动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发展。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需要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可以在历史街区内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商业消费。
可以通过租赁历史建筑开设餐厅、咖啡馆、精品店等商业设施,打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商业街区,提升历史街区的商业吸引力和竞争力。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探索需要加强产业链融合,促进多元化发展。
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发展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产品,如文创产品、手工艺品、历史文化衍生品等,拓展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空间。
商业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保定市西大街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有效平衡街区发展与居民生活成为研究的热点。
以保定市西大街为例,西大街作为古城保定的历史文化名街,传承保定文化历史,再现魅力古城风貌,展示着保定的地方特色,是保定城市风貌的代表。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街区跟不上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而日渐衰落。
因此,系统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专项改革措施,既是对街区保护条例的深化,也是针对性改善街区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想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必须从多元角度对街区进行必要的改善与提升。
一、保定市西大街的历史演变及价值(一)保定市西大街的历史演变保定市西大街位于保定市中心,曾是古城的商业中心,始建于宋代,清末民初发展至高潮,是城市中心直达西城门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城市千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具有较高的历史沿革价值。
20世纪以来,保定市西大街开启发展的新篇章,繁华由此起步。
保定市西大街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活动颇多,古建筑繁多,不乏百年老字号,如“槐茂酱菜”“万宝堂”,更有直隶总督方观承题匾的“德昌茶叶店”,清末状元刘春霖题匾的“直隶书局”等,可谓包罗万象,远近驰名的老字号比比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保定市西大街为商业中心的传统格局有所转变,保定西部的崛起,加速了保定市西大街商业中心地位的动摇。
自此以后,保定市西大街的光彩逐渐褪去,与普通街道并无二致,许多店铺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保定市西大街的多重价值1.西大街是保定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实际上等同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保定市西大街原是保定府的一条名街,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保定人的风光与梦想,成为保定往昔的代名词。
街区是古城风貌的精华所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保定市西大街是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之魂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城市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扩展性文化,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特色,是城市之魂。
北京城市遗产转型中的原真性挑战:国子监历史街区的商业绅士化
( 译者 :李涛,皮亚奇)
H| s t o r l c U r b a n L a n d s c a p e、 是 国
中国家的运作脉络 。 最后 , 文章进行 了总结性讨论 ,
认 为把 中国 的 旧城 改造 简单地 等 同
际上关注这一领域 的重要文件。
国子监 提供 了一个独特 的样本 ,
改造 和快 速城市 化 过程 中的城 中村
改造 。这些 案例 体现 了城 市转 型时
迫搬 离 ,土 地被 集 中收储 以后 ,城
市 旧区 再开 发 的价 值 就 凸显 出来 ,
而这 些原住 民恰恰 是一 个城 市遗 产
原真性 的基本组成部 分。 北 京 四合 院和胡 同 的历 史遗 产 价 值越 来越 受 到重视 ,但 这也 是 近
j i n g S U r b a n He r i t a g e : T h e C o mme r c i a l Ge n t d —
f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Gu o z i j i a n Hi s t o r i c A r e a [ J 】
有 关这 一住 房 私有 化 过程 的批 评 ,主 要聚 焦于 社 会地 位低 的低 收
入 群 体 的 大 规 模 搬 迁 , 因 为 这 一 过
化 规律 下令 其产 生 更高 的价值 。 这
种 商业 价值 既 可 以服务 于旅 游业 , 也 可 以服 务于 房地 产业 。但 是从城 市 历 史 遗 产 保 护 的 角 度 看 ,却 是 对
f o r ma t i o n o f B e i j i n g ‘ S U r b a n H e r i t a g e :
085、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武凤文张曦摘要: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传承其历史文脉、重塑其街区活力是保护的核心。
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正是历史文脉和街区活力的重要承载体,它承担着展示历史风貌、塑造街区凝聚力的重任,使它的居住者具有历史自豪感和生活认同感。
本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沿革、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载体)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空间中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而以钟鼓楼广场、街巷和院落三类形式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出传承文化、重塑街区活力的改造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贡献绵帛之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钟鼓楼地区引言为了有效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城市的传统格局与风貌,北京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钟鼓楼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城市区位、传统的历史风貌以及浓厚的文化特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钟鼓楼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周边大体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胡同肌理,以民居四合院为主。
该地区存在传统文化特色逐渐衰退、公共空间匮乏、缺少街区活力等问题。
本文拟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钟鼓楼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石,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和构建适用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
通过梳理历史街区,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依托中国都城传统计时报时建筑——钟鼓楼及周边传统历史风貌区,打造以发扬中国传统时间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创意产业与历史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区。
1 概念解读1.1 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片段是城市个性形成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建筑遗产的历史街区,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具象特征,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象内涵。
文化遗产是历史街区的灵魂核心,因此,文化传承,即思考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使其延续历史街区的城市文脉,发扬城市精神,激发城市活力,将成为推动历史街区发展和凸显特色的重要推力。
国子监街区-商业调研及业态分析
xx街区保护规划——商业调研及业态分析篇景观研-12xx601071、案例概况北京国子监街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长628米,宽6米。
其东口接雍和宫大街,西口接安定门内大街,南为方家胡同,北为五道营胡同。
国子监街共建有4座牌楼,由西向东依次为西“成贤街”牌楼、西“国子监”牌楼、东“国子监”牌楼和东“成贤街”牌楼(见图-1)。
图-1xx街区xx图2、历史价值2.1xx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大街路东的国子监街,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
元代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的崇仁门(今东直门)内的这条大街上修建了“国子学”。
xx六年,正式修建xx。
元大德十年,在孔庙西正式修建国子监,体现了“左庙右学”的规制。
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则有了这样的记载:“都城东北良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贤’,国子监在焉。
”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
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
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国子监街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12日~28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配合市政维修对国子监街进行了发掘,根据条件共开探沟7条;同年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配合维修工程进度又在国子监街发掘探沟5条。
2007年8月,国子监街进行维修时在东“成贤街”牌楼下发现月台遗迹。
2008年6月14日古街重新以“旧面容”示人,经过修缮后的孔庙和国子监已经恢复了历史上的格局与规制,正式对外开放。
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以其幽雅、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
正如乾隆所言“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国子监街在2009年第一届(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排名第一。
2.2历史价值孔庙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和国家的最高学府、教育管理机构。
国子监街因街北侧的孔庙、国子监而得名,并以孔庙和国子监为核心衍生出众多遗迹:彩画牌楼、下马碑、方家胡同、公益巷、土地祠、火神庙、箭厂胡同、古槐等。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吴德政;樊宇辰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4()8
【摘要】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中,要追求设计策略,要在具体问题上通过分析法来计较优劣得失。
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许多哲学思维。
围棋的“子效分析法”的行棋定式中重视全局平衡的感觉,通过分析当前局面,并判断其好坏,发现局面的缺点。
试以围棋中的“子效分析”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意图借鉴围棋的哲学思想及布局原理,探索围棋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内在联系。
在此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保护与更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吴德政;樊宇辰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研究——以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对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3.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以中山市沙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4.莆田市萝苜田历史街区街
巷保护整治设计实践研究5.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长沙市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古街运营管理方案
历史古街运营管理方案一、引言历史古街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游客体验城市文化的重要去处。
对于历史古街的运营管理,既要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又要让其能够融入现代生活,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
本文将针对历史古街的运营管理,提出一系列的管理方案。
二、历史古街的当前状况1.历史古街的特点历史古街一般集中着城市古老的建筑、文物和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是城市的重要文化景点。
2.历史古街的问题目前的历史古街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游客规模不大,游客人数稳定,古街的知名度不高。
(2)游客服务水平相对滞后,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不够完善。
(3)景区治安及环境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游客游览环境差,缺乏停车、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
三、历史古街运营管理的总体目标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街的知名度,促进古街经济的发展。
2.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
3.改善古街的环境治安,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四、历史古街运营管理的具体方案1. 提高历史古街的知名度(1)加强宣传推广,制作宣传册、海报、纪念品等,向游客宣传历史古街的特色。
(2)通过网络、广播、报刊等各种途径,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历史古街的知名度。
(3)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节、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游客。
2. 提升游客服务水平(1)打造专业的导游服务队伍,增加古街导游的数量及质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古街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2)加强餐饮、购物和住宿服务,拓宽古街经济途径,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3)完善游客信息服务,设置游客咨询点、便民服务点等,提高游客的方便性和舒适度。
3. 改善古街环境治安(1)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定期对古街环境进行清洁和美化,改善游客游览环境。
(2)完善景区的交通、停车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出行的便利性。
(3)加强保安力量,加强古街的治安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
4. 积极开发古街特色商业(1)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广当地特色餐饮、手工艺品等,丰富古街的文化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方法 / Theoretical and Method历史街区中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李 天(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摘 要: 商业空间的发展是北京历史街区各类功能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空间类型,胡同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成为街区保护与整治过程中的重点。
文章以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该街区的商业空间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该街区的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政府引导、空间营造、公众使用这3个方面出发,对该街区此类空间的优化提升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商业空间;空间优化;国子监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Community Service Commercial Space in Historical Blocks——Tak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LI Tian(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functional space in Beijing historic district. As the space type that has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residents, commercial space of Hutong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block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Tak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unity service commercial space of the block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uch space of the block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government guidance, space creation and public use.Keywords: historic district; commercial space; space optimization; the Imperial College作者简介:李天(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建设设计及理论。
E- mail:751813415@.北京的旧城历史街区内的建筑,主要是以居住为主的院落空间,其生活服务设施发展并不均衡。
近些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街区内的商业空间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的商业空间分为两种类型:①服务于游客大众的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②服务于日常居民的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
这两类店铺空间虽都面向广大社会消费群体,但其消费人群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的服务对象以周边日常居民为主,经营者也多为在本地居民。
业态上,依据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呈现出自发性和多样性,对于空间的利用因为缺乏引导和设计而更为自由无序。
2016年以来,为还原北京旧城历史风貌,开展了一系列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整治活动。
在此类活动中,历史街区内的商业空间得到优化,整治活动涉及上述两类商业空间,具体的整治措施包括对沿街违规开设的门窗的封堵、店铺招牌的整治、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等。
在整治过程中,街区内的街道风貌虽得到恢复,但胡同街道内的商业经营受到影响,对街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菜价上涨、去往商店的距离增加导致便利度下降等方面。
DOI:10.19490/ki.issn2096-0913.2019.03.003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年3月 第4卷 第3期 Vol.4 No.3 Mar. 2019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象的有20家(表1)。
街区内的店铺主要分布在安定门内大街、雍和宫大街、五道营胡同和国子监街这几条主要的街道和街区胡同内,有逐渐向内渗透的趋势(图1)。
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是城市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区活力的集中体现。
随着现阶段城市的发展,街区内居民的需求也更为多元,该类商业空间不仅承载着基本的衣食住行功能,还肩负着居民交往、社区融合等功能需求。
本文尝试通过对该类空间的分析,对其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回应。
1 国子监历史街区商业空间现状国子监历史街区属于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内,是二环以内以重要文物和居住院落共同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保护面积为36 hm 2,居住人口为1.3万人,据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统计资料显示,该街区60岁以上的老人约4 900人,占街区总人口的37%,老龄化严重。
此外,该街区的残疾人员、低保户的数量也高于东城区的其他街区。
经调研,街区内有商铺179家,其中服务于游客的旅游休闲类商业有159家,以居民为生活服务对表1 国子监历史街区商业类型调查表商店功能分类 店铺数量/家百分比/%旅游休闲类商业酒吧咖啡茶舍类2615.6中、外餐厅类4828.8佛教用品及文化咨询类3722.2文创工艺品类2414.4服饰类7 4.2娱乐休闲类127.2旅游住宿类5 3.0社区服务类商业蔬菜粮油类3 1.8水果店10.6五金装修类3 1.8医药类10.6洗浴理发类2 1.2杂货小卖部6 3.624小时便利店2 1.2自行车修理店10.6养老驿站10.6 总计179100图1 国子监历史街区商业种类及位置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理论与方法 / Theoretical and Method2 街区内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存在的问题2016年开始的疏解整治活动对该地区的商业空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与多数外地经营者租房经营的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受到整治后停止经营的现象不同,有14家约占总数70%的社区服务类商业店铺受到整治后依旧存在,其维持经营的原因有3个方面:①店主多为本地居民,生活居住于此;②经营内容与周边居民的需求直接相关,有维持经营的必要性;③所售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对空间的要求不高。
例如,在国子监街道办事处外,还有菜贩利用街道边角空间进行蔬菜的售卖。
通过访谈得知,菜贩是应官书院胡同居民要求,在居委会的协调下在此处经营时,以解决年老居民购买蔬菜的日常需求。
由此可见,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作为国子监历史街区居住的附属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但该类自发形成的此类商业空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数量与面积不足该街区人口为1.3万人,在数量规模上属于居住区控制标准中属于小区规模。
经统计,国子监历史街区内部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有20家,总建筑面积约为287 m2。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居住规范)中的要求,其中商业服务类的建筑面积应该在450~570 m2之间。
因该类店铺多为本地居民经营,在实际的空间使用过程中,商业空间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居住空间,承载着居住、会客、厨房等使用功能,实际的商业面积更为有限。
从空间分布上也可以看出,该类商业空间在街区的分布不均。
在居住规范指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 m;从普适性的角度出发,依据老年人日常步行活动半径500 m为基本覆盖区,100~300 m为最佳覆盖区划分,该街区不同种类的商业空间的均不能有效覆盖(图2)。
(a)蔬菜粮油店500 m服务范围(d)小卖部500 m服务范围(b)水果店500 m服务范围(e)养老驿站500 m服务范围(c)洗浴理发店500 m服务范围(f)药店500 m服务范围图2 不同种类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的分布和覆盖半径(来源:作者自绘)2.2 商业业态发展单一街区内现有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的业态主要以小卖部和水果店为主,共计7家。
能够得知,该街区商业业态的发展主要以迎合居民的现实需求为主,店铺规模小,档次较低,以迎合居民较低的消费水平。
此外,从图2中也能看出,如小卖部等小规模商业空间则存在着没有规划、盲目发展的问题,如官书院胡同中有两家店铺相隔约50 m,都为以售卖烟酒饮料、零食以及日用杂货为主的小卖部,店主同为本地居民,一个为下岗再就业居民,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年3月 第4卷 第3期 Vol.4 No.3 Mar. 2019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另一个为退休居民。
该类空间经营投入成本较小,无技术门槛,成为街区居民发展依托自家沿街房屋发展商业的首选业态。
2.3 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对于空间的侵占从国子监历史街区商业类型调查表中能够看出,该地区沿街店铺中有159家店铺,约88%的比例为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历史街区空间价值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又有了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再开发[1]。
外来经营者看重国子监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游客流量,倾向于来此投资;本地居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更倾向于将房屋出租给外来商业经营者,用于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的开发和经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的发展。
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商业空间,在经营业态上并不以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
一些以酒吧为主的店铺甚至还会因其经营时间过晚,而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还有一定的聚集效应,如五道营胡同于2006年由一对外国夫妇经营第一家餐厅开始,至今已有59家各类商店。
其街道现状为商业步行街,沿街商业化严重,大量的旅游休闲类商业空间占据沿街建筑,街道内服务于本地居民的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仅1家,为五金装修店,这种现状大大增加了居民日用品购置的出行距离。
2.4 无序发展对历史街区风貌的破坏在与街区风貌直接相关的建筑立面风貌上,社区服务类商业空间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