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课件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的关系
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反 映的是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
固定成本
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 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是: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 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案例三:某服务企业的本量利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某服务企业利用本量利分析优化了服务定价和成本控制,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该服务企业通过对服务项目、客户需求、单位变动成本和 固定成本的全面分析,建立了本量利分析模型。通过该模 型,企业确定了在不同客户需求量下的盈亏平衡点和服务 价格,以及在不同服务量下的利润水平。根据分析结果, 企业优化了服务定价和成本控制,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实 现了可持续发展。
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03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总结词
盈亏平衡点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刚好等于总成本,即盈利为零的点。
详细描述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即固定成本除以单位边际贡献。在达到盈 亏平衡点之前,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此时收入无法弥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目的
通过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 关系,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盈利状况 ,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基本假设
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设其他成本为半变动成本。
业务量与利润线性关系假设
《管理会计》第三章_本量利分析
3.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3.3.1不完全线性情况下的盈亏平衡分析
上图表明,总收入线、总成本线都不是一条完整的直线,而是 一条折线,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交点,即会出现一个以 上的损益平衡点。
3.3.2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3.3.3风险盈亏平衡分析 风险盈亏平衡分析即是在不确定状况下的本量 利分析。具体来说,就是首先确定各个因素在 不同概率条件下的预计数值,然后计算各种组 合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或目标利润,再根据各 种组合下的组合概率计算组合期望值,最后以 各组合期望值的合计数作为最终的预测值。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 学习目标 • ◆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假定
• ◆掌握责盈亏平衡分析、本量利分析图、多品种条件下 本量利分析和保利分析 • ◆掌握各种因素对盈亏平衡和利润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3.1 本量利分析一般原理
3.1.1本量利分析一般原理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 本量利分析是指对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之间 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这一分析方法是在 人们认识到成本可以按性态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主要是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 的相互关系。
假设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已知该产品的 单位变动成本为 40元,销售单价为80元,每个月 的固定成本为100 000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的盈亏平衡点。
2.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计划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量 = 计划销售量 - 盈亏平衡点销售 安全边际额 = 计划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 = 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量 (额) × 100%
3、边际贡献保本率法
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 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固定成本 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 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边际贡献保本率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概述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 销售价格固定假设售价为常数,其前提条件是产品处于成熟期,售价比较稳定。
(2) 成本是线性的假设总成本函数是一元线性方程。
•(3) 产销平衡• 假设在制造企业,存货水平保持不变,则产量等于销量,可以实现产销平衡。
•(4) 销售组合固定• 销售组合是企业销售的各种产品所组成的比例关系。
销售组合固定是假定在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占全部产品销售量的比重不变。
(二)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假设销售价格为p,销售量为x ,固定成本总额为a ,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 ,则公式可以表述为:P = px-bx - a = (p - b)x - a注意:上述公式中的利润在我国指营业利润,在西方国家指“息税前利润”,即未扣减所得税和利息之前的利润。
(三)边际贡献及相关指标的计算1.边际贡献的概念边际贡献,也称贡献毛益或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的绝对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单位概念,称为单位边际贡献(用CM表示),它是指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反映的是每一个单位产品的创利能力,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可提供的创利额。
边际贡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总额概念,称为边际贡献总额(用TCM表示),一般就简称边际贡献,它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也常用相对数,即边际贡献率来表现。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边际贡献占销售价格的百分比。
管理会计学 第三章
实现目标利 润的销售量=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实现目标利
税后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润的销售额=
贡献毛益率
3.2.2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例题3-7: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 如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管理 会计学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财经学院 代婷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目录
CONTENTS
3.1 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 3.2 本量利分析 3.3 本量利分析扩展
3.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1.1 相关范围假设
• 期间假设:成本性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本— 量—利分析是基于一定期间之内开展分析的。
假设单位变动成本不 本—量—利分析中,通 变,或者说假设变动 常假设销售价格为一 成本总额呈完全线性。个常数,这样销售收入
与销售数量之间就呈
现一种完全线性关系。
3.1.3 产销平衡假设
产销平衡
• 本—量—利分析的核 心是分析业务量作为 驱动因素如何引起成 本和利润的变化。而 在分析业务量的变化 时,对应着产量和销 量两种指标,而且产 销不平衡以及由此出 现的存货问题会将分 析引向一系列复杂的 情形。为简化问题, 基本的本—量—利分 析假定产销平衡,即 产量与销量相等。
➢ 每个敏感系数都只是放开了一个变量的 假设,其他假设仍然遵循。
3.2.3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简单来 说,就是求取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 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大最小法。
管理会计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A公司 B公司
销售变动率为(130000-100000)÷ 100000 ×100 %=30%
销售变动率=30%
A公司 变动后的税前利润=130000-78000-30000=22000 息税前变动率=(22000-100000) ÷ 100000=120%
B公司 变动后的税前利润=130000-39000-60000=31000 息税前变动率=(31000-100000) ÷ 100000=210%
每月固定成本 F=1200+500X3+1000+400+142=4242(元)
保本销售数量=4242/(3-0.8)/30=65(碗) 2、若每月要实现3000利润,每天需要卖碗抄手多 少碗? 解: 每天需要的碗数=(3000+4242)/30/(3-0.8)=110 (碗)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3、如果所得税率20%,要实现税后利润3000元,每天 需要卖多少碗抄手? 解:[3000/(1-20%)+4242]/30/2.2=121(碗)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备注:若目标利润设立为税后利润 因为: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税率)
所以:
税后利润
税前利润= 1-税率
固定成本总额+ 税后利润
目标利润点销量=
1-税率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税后利润
目标利润点销售收入=
1-税率
边际贡献率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图式分析 A、基本图式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具体计算步骤: 1、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金额 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金额= ∑每种产品的销售金额×该种产品的 销售数量 2、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每种产品的销售金额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2、VC 变动
3、SP 变动
4、品种结构变动
以各种产品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提高贡献毛益率高的产品的比重,盈亏临界点下降。
BE(金额)=FC /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五、多品种生产保本点确定
(一)加权平均贡献毛益法
A
B
V
50000 4000
SP
10
80
VC
6
45
FC=270000元
5、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 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 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 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 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 其他条件不变)。
6、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 为19 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C 1000 350 245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 ∑各产品贡献毛益率×各自销售比重 综合保本额 = FC /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各产品保本额 = 综合保本额×各自销售比重
(二)销售数量配合法
A:B:C产品生产和销售比为4:2:1,FC=48 000元
A
B
C
SP
5
8
4
VC
3.25
4.5
2
SP’ = 40,VC’ = 24,CM = 16,BE(综量)= FC/CM =3000 BE(A)=12000(量); ×5= 60000(额) BE(B)=6000 (量); ×8= 48000(额) BE(C)=3000 (量); ×4= 12000(额)
项目
金额(元)
单位售价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应用场景
3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批次或选择代工
生产时,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来评估不同方案的
可行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
利分析
目录
• 本量利分析概述
• 保本点分析
• 利润敏感性分析
• 经营杠杆分析
•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01
本量利分析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一种基于成本、业务量
和利润之间相互关系的企业管理工具。
目的
通过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
销售价格变动对利润рым inhalation of theENOTHAL
wszyst SEEK Ked连贯 bilan本身就是缺血缺氧
04
经营杠杆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DOL)
衡量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对于销售变动率的Biblioteka 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
计算公式
DOL = (EBIT / EBIT) / (S / S) = (S / EBIT) / (S / S) = (EBIT
对于低经营杠杆系数的企业,
业可以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规模
等方式提高利润水平。
对于高经营杠杆系数的企业,
在制定经营策略时,企业应综
应采取提高销售额、降低变动
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
成本等措施来提高利润水平。
技术进步等因素,合理选择经
营策略。
05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目标利润规划
目标利润规划
关系,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
助企业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制定合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 学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利量式盈亏临界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单位式盈亏临界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能够计算相关因素发生单一变化时新 的盈亏临界点,并理解上述各因素变动方 向与盈亏临界点变动方向的关系: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固定成本 销售量临界值=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 本
销售单价临界值=
固定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固定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临界值=销售单价- 销售量
固定成本临界值=销售量×(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
产品。计划年度内预计有关数
据如下:销售量为5 000件,单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敏感系数 =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销售额
经营杠杆(DOL):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当 于销售额(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 DOL=(△P/P)/(△V/V)
=V(SP-VC)/[V(SP-VC)-FC]=(P+FC)/P > 1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设例6中的销售量、单
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售
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
例1
本为40元,全年固定成
本为600 000元。则盈亏
临界点的销售量为: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固定成本变动的盈亏临界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 亏临界点的升高,单位变动成本的 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管理会计学第3章 本量利分析
FC SPVC
3.2.1 盈亏临界点分析—公式法
(SP-VC)*V / TR 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损益分界点销 边 固售 际 定额 贡 成献 本 1率 固 变定 动成 成本 本 FC / SP V= C
SP
或者: 损益分界点 损销 益售 分额 界 点 X 销单 售价 量
练习
解:
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 40* (1-30%)= 28 (元) 保本销售量 = 210000/(40-28)= 17500(件) 保本销售额 = 210000/30%= 700000(元) 利润 = (40 – 28)*21000 -210000 = 42000(元)
练习
利润 =( 21000-17500)*(40-28) = 42000(元)
练习
•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单价为2元,贡献毛益 率为40%,本期的保本量为200 000件,其 固定成本为() A 160 000元 B 500 000元 C 800 000元 D 1 000 000元
答案 A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即:20万*2 =固定成本/40%
练习
某企业计划销售A产品20万件,每件售价2 元,贡献毛益率为25%,该企业在这个销售 水平上正好保本,则固定成本总额() A 10 万元 B 16 万元 C 20 万元 D 30 万元 答案 A
3.2.1 盈亏临界点分析—公式法
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的生 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达到损益临界点的开工率)
盈 亏 临 界 点 作 业 率 盈 亏 正 临 常 界 销 点 售 销 量 售 ( 量 额 ( ) 额 ) 1 0 0 %
正常销售量:正常市场环境和企 业正常开工情况下的产品销售量
管理会计:第三章:量、本、利分析
2、单价的敏感系数:qp/π 单价的敏感系数:qp/π 3、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qb/π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4、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a/π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第四节:量本利分析的拓展 第四节:量本利分析的拓展
2、图示法:
π+a
二、保净利点的确定 1、目标净利润=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 、目标净利润=目标利润×
目标净利润 2、目标利润= 1-所得税税率
3、保净利点:
目标净利润 +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保净利量= 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净利润 +固定成本 1- 所 得 税 税 率 保净利额= 边际贡献率
三、有关因素的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1、单价的变动对保利点的影响 (1)公式法 (2)图示法 2、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对保利点的影响 (1)公式法 (2)图示法 3、固定成本的变动对保利点的影响 (1)公式法 (2)图示法 4、多因素同时变动对保利点的影响 (1)公式法 (2)图示法
四、保利因素目标分析
(五)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1、图示法:量利式 2、公式法:
固定成本 保本额= 综合边际贡献率
∑ 边际贡献 综合边际贡献率= ∑ 销售收入
=∑ (边际贡献率 × 销售收入比例)
四、盈亏平衡点的敏感性分析 (一)定义: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 定义: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 企业发生盈亏转换。 企业发生盈亏转换。 (二)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1、销售价格变化的最低限度: p>a/q+ p>a/q+b 2、单位变动成本变化的最高限度: b<p- b<p-a/q 3、固定成本变化 的最高限度: a<(p-b)q a<(
【管理会计 精品讲义】第3章 本量利分析
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FC CM
固定成本 1 变动成本率
FC 1 VCR
[例3-3]根据例3-1中有关A产品的资料,计算 该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
保本量 60 000 60 000 5 00(0 件) 30 18 12
保本额 60 000 60 000 150 000(元) 12 30 40%
说明:在本章中我们以 表示利润,以Q表 示销量,PVC表示单位变动成本,FC表示固 定成本,P表示销售单价。则本量利分析的 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P PVC) Q FC
在这个公式中,已知其中任何四个变量 值,就可以求出其余一个变量的数值。
四、边际贡献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
(一) 边际贡献的概念 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又称贡献边际、贡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第二节 保本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三节 保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一、 本量利分析的经济含义 本 量 利 分 析 (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简称CVP分析),是指在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 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 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和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 规律性联系,为企业进行预测、决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企业所有的成本均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 定成本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关于利润的假设
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在本量利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有固定成本、单位 变动成本、销量、销售单价和利润。这五个变量之 间存在以下关系:
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管理会计——第三章 本量力分析
一、了解本量利分析1.贡献毛利、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Tcm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2.单位边际贡献=贡献边际/销售量cm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cmR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cmR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bR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二、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1)保本: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支相等、盈亏平衡、不盈不亏、利润为零。
(2)保本分析(盈亏临界分析、损益平衡分析、够本分析)(3)保本点(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点):是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①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量(保本量)BEP量保本点销售额(保本额)BEP额②三种确认方法:方程式法、贡献边际法和图解法推导依据:0=销售单价*保本量-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量-固定成本方程式法贡献边际法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a保本销售量= =a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b p-b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保本销售额== 固定成本 a=a=a*p边际贡献率(p-b)/p 1-b/p p-b=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经营安全程度分析(1)安全边际:是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值而定的。
①两种表现形式:绝对量:安全边际量MS量、安全边际额MS额相对量:安全边际率MSR②安全边际量MS量=实际(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额MS额=安全边际量*销售单价=实际(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安全边际率MSR=安全边际量/实际(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预计)销售额可实现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指标都是正指标,数值越大,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越高(2)保本作业率dR=保本销售量/正常(实际)销售量*100%=保本销售额/正常(实际)销售额*100%MSR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预计)销售量dR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正常(实际)销售量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保利分析(1)保利点的确定推导依据:目标利润=销售单价*保利量-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三、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综合贡献边际率法(1)总额法:是根据一定条件下全厂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之比来确定综合边际贡献率的方法综合贡献边际率=全部产品贡献边际总额/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2)比重法是根据各种产品各自的贡献边际率和各种产品各自在企业总销售收入中所占的销售比重综合贡献边际率=∑(各种产品贡献边际率*各种产品销售比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管理会计)第3章本量利分析
(4)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量与损 益平衡点销售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它标志着企业的 销售量下降多少,仍不至发生亏损。安全边际数值 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生产经
安全边际=实际(预计)销售量-损益平衡点销售量
16
2.贡献毛益,也称贡献边际、边际贡献、创利额、 边际利润、临界收益等。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自 身的变动成本后给企业做的贡献。
注意:(1)变动成本既包括制造过程中的变动成本 (即产品变动成本),还包括非制造过程中的变动 成本(即期间变动成本);(2)贡献毛益分为制 造贡献毛益和(营业)贡献毛益,通常为后者。
17
(二)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1.基本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P– 利润 TR---- 收入 TC-----总成本 V--销量
VC--- 单位变动成本 FC--- 固定成本 SP---单价
P=V×SP-V×VC-FC
P=0 则:
V0=FC/(SP-VC)
4
导入案例
• 多年来,安妮的朋友和家人一直很喜欢她自制的色 拉和果冻,有一次,朋友们说:“你应该拿这些东 西来卖。”因此,安妮决定试一试。首先,她决定 只生产一种产品——绿色仙人掌色拉,她找到罐子 、盖子、标签的货源,了解了许多有关食物销售的 法律,并且请了当地的职业食品化学分析师分析色 拉的成分及含量。
• [学习目标]
• 1.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 2.掌握和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 分析;
• 3.掌握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目标利润的多 因素决策及敏感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 该假设是指在一个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企业里,每种产品的销售收入
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很难始 终按照一个固定的品种结构来销售产品,如果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发生 较大变动,必然导致利润与原来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下预计的利润有很大 差别。有了这种假定,就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价格、成本和业务量 对营业利润的影响
•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
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 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 前提条件
• (一)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 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也就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变 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前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a,后者用数 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bx,所以,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 y=a+bx。相应的,假 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这样,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用数 学模型来表示就是以售价为斜率的直线y=px(p 为销售单价)。这样,在相关范围内,成 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
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 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 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 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 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 控制的重要工具。
• 2、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
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 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 3、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
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即: • 将变动成本率与贡献毛益率两个指标联系起来,可以得出: • 贡一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主要是确定保本\保利点;
• 1、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单一品种的
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和保本点销售额。
• (三)产销平衡假设
• 所谓产销平衡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出去,能够实现生
产量等于销售量。在这一假设下,本量利分析中的量就是指销售量而不 是生产量,进一步讲,在销售价格不变时,这个量就是指销售收入。但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量可能会不等于销售量,这时产量因素就会对 本期利润产生影响。
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单价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100%,即: • 该指标反映每百元销售收入所创造的贡献毛益。 • 与贡献毛益率相关的另一个指标是变动成本率(variable cost rate,VCR)。变动成本率是
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变动成本占单价的百分比。用公式表 示为:
本
• (二)单位贡献毛益 • 单位贡献毛益(unit contribution margin,UCM)是指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
变动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该指标反映每销售一件产品所带来的贡献毛益
• (三)贡献毛益率 • 贡献毛益率(contribution margin rate,CMR)是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
• 可以用总额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形式表示。
• (一)贡献毛益总额
• 贡献毛益总额(total contribution margin,TCM)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
本总额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 由于: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
• 基本公式 •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 即:P=px-bx-a=(p-b)x-a • 式中:P--税前利润 • p--销售单价 • b--单位变动成本 • a--固定成本 • x--销售量
• 贡献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