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初中物理动能与势能转换
初中物理动能与势能转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量的转换无处不在。
而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这一概念,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身边的各种现象,还能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动能,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个物体运动得越快,它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比如说,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相比缓慢行驶的自行车,具有更大的动能。
这是因为汽车的速度更快,其运动的能量也就更多。
势能呢,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举个例子,一个在高处的铅球,相比放在地面上的铅球,具有更大的重力势能。
因为高处的铅球一旦下落,能够做的功更多。
而弹性势能则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像被压缩的弹簧、被拉开的弓,都具有弹性势能。
那么,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换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常见的例子——荡秋千。
当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时,它的高度在降低,速度在增加。
这时候,重力势能在减小,而动能在增大。
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当秋千从低处向高处摆动时,情况则相反,速度逐渐减小,高度逐渐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再比如说,一个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皮球。
在下落的过程中,皮球的高度不断降低,速度不断加快。
高度降低意味着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加快则表示动能增加,所以这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当皮球接触地面并反弹时,它的速度逐渐减小,高度逐渐增加,这就是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
还有跳高运动员的例子。
运动员在助跑起跳时,速度很快,具有较大的动能。
当运动员向上跃起,高度增加,速度减小,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在实际生活中,动能与势能的转换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往往会伴随着能量的损失。
比如,秋千在摆动的过程中,会因为空气阻力和秋千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而逐渐减慢,最终停止。
这部分因为阻力而损失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中物理精品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中物理精品教案初中物理精品教案一、教学设计背景及意义动能和势能是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核心概念之一,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有助于解释物体的运动过程,也是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的概念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于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单位等细节问题全面了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状态改变(例如高度、速度等)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采用示例分析,让学生感性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2.采用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采用课外作业和课内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扬探究精神,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提高对科学的探求和思考兴趣。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团队合作在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掘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精品教案第一节: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转化关系2.学习内容:(1)动能的定义与公式(2)势能的定义与公式(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联系(2)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4.教学方法:示例分析法5.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滑雪者从山顶滑下来的例子,来说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子,可以将滑雪者滑过的高度转化为动能,从而完成滑雪的过程。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知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相互转化的。
6.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组员通过讨论和分析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参与式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三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三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三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中的应用举例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中的应用举例。
1、弹性碰撞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弹性碰撞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内部相互作用力相对于碰撞冲量较小时,物体之间的碰撞就被称为弹性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碰撞前后,所涉及的两个物体中动能和势能都会发生转化。
以弹簧振子为例,当弹簧振子带着其内藏的弹簧体振动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将会不断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并在下摆时转化为重力势能存储。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振子在不断迭代中利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现周期性的振动。
2、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就是典型的人体运动案例。
当人在高处运动时,由于其处于高处,具有重力势能,而当人向下走的时候,重力势能被转化为动能,使其加速运动。
以运动员为例,当运动员悬挂在空中时,由于其处于重力作用力之下,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
然而,当运动员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会被转化为动能,使运动员加速前进。
在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在多次转化过程中,保证其可以持续不断地运动。
3、机械能守恒在机械能守恒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是总的机械能量不会发生改变。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适用范围广泛。
当一个物体落下时,由于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其势能将会不断减少。
但是,总的机械能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因为动能增加的同时势能减少,总机械能得以保持不变。
具体来说,这个原则适用于多个方面,比如铅笔从桌面掉落,压弹簧,沿斜面滚动的小球等等。
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这使得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物理学的原理,而且也可以较好地探索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要着重介绍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在技术上的实际应用,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它们应用到现实中。
初中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一、引言初中物理教育是中学物理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家从小开始接触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在学生知识点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教学环节的引导和过程的规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方式以及相关计算方法,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总体设计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在内容掌握上达到深刻理解;在思维应用上达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结合;在语言表述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上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将采取下列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实验和计算来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动能和势能的量值计算方法;3.鼓励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表述个人见解,并与他人互动讨论;4.通过观察示范和模拟实操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实际技能;5.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技教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
三、教学过程1.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来介绍本次教学内容,并提出本次教学目标,带着学生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2.基础概念练习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通过互动小游戏、视频展示和课堂热身训练,让学生掌握重点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
3.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将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通过演示不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4.实际应用演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演练,例如通过例题、练习册和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和应用技能掌握。
5.思维拓展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况,教师将开展思维拓展训练,例如采用参考文献、视频资料、翻译和编写教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技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3.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4.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5.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条件。
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阐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分析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等。
4. 利用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如滚摆上升和下落过程、抛物线运动等。
5. 总结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强调能量不会创生或消失,只会转化形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理解。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dropping a ball 或者rolling a ball downhill,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解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于动能的影响,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于势能的影响。
高中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高中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一、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展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计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二、动能与势能的基本概念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动能(K)= 1/2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²)2.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最常见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重力势能:当物体处于高度为h的位置时,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重力势能(PEg)=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 ×高度(h)- 弹性势能:当弹簧或其他弹性体从平衡位置偏离时,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弹性势能(PEe)= 1/2 ×弹性系数(k) ×形变的平方(x²)三、动能与势能的转化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斜面或抛物线运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动能会逐渐转化为势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物体从斜面的顶端释放,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动能减少,而重力势能增加。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下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势能会逐渐转化为动能。
例如,一个弹射器将物体向上弹起,物体由静止开始上升,重力势能逐渐减少,而动能逐渐增加。
3. 动能与势能的守恒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恒定不变的。
在没有任何外力对系统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实例分析以弹簧振子为例,来具体说明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当弹簧振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它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但动能为零。
当弹簧振子被人为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这是一种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一、引言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规律。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动能与势能的概念、相互转化关系以及相关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实例和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二、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特点1. 动能的定义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如果一个物体具有质量m并以速度v运动,则其动能E_k可以用公式E_k = 0.5mv²计算。
2. 动能的特点(a)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当速度增大时,动能也随之增大。
(b)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 势能的定义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储存形式的能量。
常见类型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4. 势能的特点(a)与位置有关:位置不同,势能也不同。
(b)无需物体参与运动,仅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
三、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从静止状态经过加速度作用开始运动时,它获得了动能。
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由于重力作用而停下来并改变方向,此时动能完全转化为势能。
例如,抛掷运动中的抛物线轨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处于较高位置时具有较大的势能,并随着自由落体下降逐渐转化为动能。
以滑块沿斜面下滑为例,当滑块初始位于较高位置时,它具有一定高度上的重力势能;随着滑块在斜面上滑动,势能减少同时动能增加。
3. 能量守恒定律以上两种转化过程都基于一个核心原则: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总机械能(即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这就是著名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械系统中某一点或过程前后形式不同但总和相等的动能与势能来验证其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四、动能与势能的应用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的运动状况。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从一定高度开始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并逐渐增加速度,直至触地。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在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过程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现象。
第二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k = \frac{1}{2}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2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的位置或状态,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2.2.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p = mgh \]其中,\( E_p \) 表示重力势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g \)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 表示物体的高度。
2.2.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e = \frac{1}{2}kx^2 \]其中,\( E_e \) 表示弹性势能,\( k \)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x \)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第三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3.1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1)物体需要发生运动或位置变化;(2)物体需要与外界相互作用,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具体表现为:(1)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当物体被抛起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当物体通过弹性形变释放能量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4.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下落到低处的运动。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教案
初物理: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学会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3.掌握声、电、光等各种能量形式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应用;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3.了解各种形式能量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
三、教学内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应用动能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势能是物体所拥有的由于其位置而对其它物体产生的作用,即物体所具有的位置能量。
在地球重力场中,物体由于高度差而具有的势能是mgΔ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Δh为物体高度差。
2.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而势能的单位是牛顿·米(Nm)。
由于动能和势能的意义不同,其单位也不同,两者不可以互相转换。
3.各种形式能量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声、电、光等能量形式的计量单位和动能、势能不同,需要进行转换。
例如:声能是机械波形式的能量,其计量单位是分贝(dB)。
电能是电场形式的能量,其计量单位是瓦特(W)。
光能是电磁波形式的能量,其计量单位是光度(lm)。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
五、教学程序1.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应用。
2.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各种能量形式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
六、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实践,学生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单位转换方法,以及了解各种形式能量的计量单位转换方法。
教学效果良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 本节课的最后,我利用了一只扁圆铁盒,盒的 内侧用塑料泡沫挤住几块铜块、铁块等重物, 然后盖上盒盖,在盒外标出重物所在的位置。 把它侧放在桌面上,且重物在最低处,它将静 止不动;把它侧放在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 的底部时,它将沿斜面向下滚;再把它侧放在 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顶端时,一松手,它 将向斜面顶端滚动,成了“会自动爬坡的轮 子”,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他们都很惊奇; 当把它侧放在桌面的玻璃板上且重物稍偏向一 方,一松手,它会在玻璃板上来回滚动一段时 间,这是为什么呢?
(二)说案
• 我在认真学习了大纲和教材之后,对这节课的 处理力争在脱离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因为 教材是以知识结构顺序为主线编排的,而我们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沿着学生的认识 过程来安排教学,所以我改变了教材中由大量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这一单一过程,从 引导学生研究单摆的摆球运动入手,使学生展 开探索,举一反三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这一规律,然后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 计实验验证这一规律。
• 另外,为了增强物理学科与科学、社会的联系,我在 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之后,提出:流动 的水可以做功,那么如何让水流能做的功更多一些呢?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建议学生查 阅资料或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调查活动,以获得有关水 电站的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对于本节课的“ 想想议议”,教材要求学生把皮球 涂上黑颜色做实验,这样容易把手和球弄脏,所以我 启发学生:不涂黑颜色可以吗?学生决定涂上水来做 实验,然而球反复落下时,留下的水印却是重合的, 无法观察,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经过反 复探索,终于想出了办法:在桌上放一平面镜,当球 碰到镜面反弹起来后,稍微平移一下平面镜,使镜面 上每个水迹都不重合,并按先后次序由大到小排列成 一行,效果非常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注意分析的问题:到最高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新授课:.1)分析实例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最大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辅导参考】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评价方案】1、学生自评.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2(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案例
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案例引言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是两个基本概念,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特性。
动能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在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案例。
案例一: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模型,可以用来展示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弹簧振子由一个垂直悬挂的弹簧和一个连接在弹簧下端的质点组成。
当质点下垂时,由于重力作用,它会向下运动,动能开始增加。
同时,由于弹簧被拉伸,存储了势能。
当质点达到最低点时,动能达到最大值,而势能为零。
在此之后,质点会受到弹簧的回弹力,开始往上运动。
这时,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开始增加。
当质点再次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而势能达到最大值。
这个过程会不断循环重复,动能和势能不断相互转换。
案例二:滑坡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也涉及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当地面上的土壤或岩石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平衡而开始滑动时,存在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一开始,土壤或岩石具有一定的势能,因为它们处于较高位置。
随着滑坡开始,物体开始下滑,动能逐渐增加,同时势能减少。
当滑坡达到最快速度时,动能达到最大值,而势能几乎为零。
随着滑坡的减速,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开始增加,直到物体停止滑动为止。
整个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不断相互转换。
案例三:摆锤摆锤是另一个展示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经典案例。
考虑一个简单的摆锤系统,由一个线轴悬挂的质点构成。
当摆锤处于最高点时,它具有最大的势能,同时动能为零。
随着摆锤向下运动,势能逐渐减少,而动能增加。
当摆锤达到最低点时,势能为零,而动能达到最大值。
在此之后,摆锤开始向上运动,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增加。
当摆锤再次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而势能为最大值。
整个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不断相互转换。
结论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位置特性的重要概念。
在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中三年级教案
试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分析实例 方法 1:针对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表达 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详细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 探讨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 2:一般状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
教学设计例如
第2页 共5页
其次节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课题】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重点难点解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转化过程.人造 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1, 试验引课 视察滚摆试验,用板图协助分析.
试验时要留意视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改变;上升 阶段速度如何改变.
教法建议 注意试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试验到视察麦克斯韦试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的确验的目的和视察物理现象,清晰详 细的过程,从速度改变、高度改变到能量改变,学生能从能量改 变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试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留意视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 碰撞特别短,所以应当协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 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留意把学的学问应用到实践中,注意分析实例,例如 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动能和势能的转 化.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 学生养成画图协助分析的习惯.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试验 2 和试验 3,并由学 生自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 量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转化”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转化”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2.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应用,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动能和势能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动能、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具有的能量。
(2)通过实例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特点,如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3.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1)设计实验:让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斜面,观察小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规律。
4.应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规律(1)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过山车、弹弓等。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
四、课后作业1.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并尝试设计一个相关实验。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一个滚下坡的小球会越滚越快呢?生:可能是小球滚下坡的时候,它的速度增加了。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背后actually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的转化。
2.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比如说,一个滚动的小球。
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比如一个举在头顶的球。
山东省济南市第六十八中学2021年高二物理期末试题带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第六十八中学2021年高二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所受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C.加速度为零 D.受力平衡参考答案:B2. (单选)一段粗细不均匀的木棍如图所示,支在某点恰好平衡,若在该处将木棍截成两段,则所分成两段的重量必定是()CD中点的轴OO1转动,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杆CD对物块A、B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物块B到OO1轴的距离为物块A到OO1轴距离的两倍,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在从绳子处于自然长度到两物块A、B即将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B.B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保持不变C.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后减小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参考答案:BDD、在转动过程中,两物体都需要向心力来维持,一开始是静摩擦力作为向心力,当摩擦力不足以做向心力时,绳子的拉力就会来做补充,速度再快,当这2个力的合力都不足以做向心力时,物体将会发生相对滑动,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在发生相对滑动前物体的半径是不变的,质量也不变,随着速度的增大,向心力增大,而向心力就是物体的合力,故D正确;ABC、由于A的半径比B小,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A、B的角速度相同,知当角速度逐渐增大时,B物体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角速度继续增大,B物体靠绳子的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增大,拉力增大,则A物体的摩擦力减小,当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后反向,角速度增大,A物体的摩擦力反向增大.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反向先指向圆心,然后背离圆心,B物体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不变,AC 错误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引导学生得出摆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用 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规律。之所以让学生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目的是拉近物理
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物
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对学生富有创建的设计给予鼓励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参与的勇气。
(二)说案
• 我在认真学习了大纲和教材之后,对这节课的处理力争在脱离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因为教材是以知识 结构顺序为主线编排的,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 要沿着学生的认识过程来安排教学,所以我改变了教材中由大量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这一单一过程, 从引导学生研究单摆的摆球运动入手,使学生展开探索,举一反三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规 律,然后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这一规律。
• 在设计与操作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设计的实验找缺点, 挑毛病,甚至对课本演示实验“ 吹毛求疵”,经过教师一如既往的鼓励、指导,学生改进了许多
实验,比如本节课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中小钢球碰撞的是弹片,由于弹片弹性形变发生
在一瞬间,不易观察,经过反复实验,学生用弹簧来替代弹片,效果明显,这一器材也用到了我 们以后的实际教学中。
• 本节课的最后,我利用了一只扁圆铁盒,盒的内侧用塑料泡沫挤住几块铜块、铁块等重物,然后盖上盒 盖,在盒外标出重物所在的位置。把它侧放在桌面上,且重物在最低处,它将静止不动;把它侧放在斜
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的底部时,它将沿斜面向下滚;再把它侧放在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顶端时,
一松手,它将向斜面顶端滚动,成了“会自动爬坡的轮子”,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他们都很惊奇;当
• 首先,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 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 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要让物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社会中,并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呢?这就需要 进行科学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是次要的,关键是体会物理学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他们的坎 坷经历,经验教训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科学态度、人格及科学精神等组成的科学文化体系,体会成功与失 败,体验坚持与放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它侧放在桌面的玻璃板上且重物稍偏向一方,一松手,它会在玻璃板上来回滚动一段时间,这是为什 么呢?
• 因为学生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了什么,所以他们会有极大的兴趣去探个究竟,甚至于下课了, 学生还沉浸在研究探索的快乐之中,这样就将物理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 以上是我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一节的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提出宝 贵建议。
• 另外,为了增强物理学科与科学、社会的联系,我在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之后,提出:流动 的水可以做功,那么如何让水流能做的功更多一些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建议学生 查阅资料或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调查活动,以获得有关水电站的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对于本节课的“ 想想议议”,教材要求学生把皮球涂上黑颜色做实验,这样容易把手和球弄脏,所以我 启发学生:不涂黑颜色可以吗?学生决定涂上水来做实验,然而球反复落下时,留下的水印却是重合的, 无法观察,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想出了办法:在桌上放一平面镜,当球 碰到镜面反弹起来后,稍微平移一下平面镜,使镜面上每个水迹都不重合,并按先后次序由大到小排列成 一行,效果非常好。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单摆在各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个摆动周期较长的单摆,也就是 由一根长约2m的摆线将质量为2Kg的球体悬挂在天花板的挂钩上。演示时教师要靠墙而立,把摆球拉到 自己鼻尖处,然后将摆球轻轻释放,在摆球第二次靠近鼻尖时,头一点也不要动。学生从这种“惊险” 的表演中可以得到极其深刻的印象,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去观察、去探索,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摆球 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分析出实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2020/11/26
1
评选原则为:
• 教与学的活动如何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抓住某点有所突破,把新的教育理 念转变为教育行动、体现基本功但不比赛基本功。济南六十八中郑瑜老师在这次大赛中以说 课第一名的成绩获一等奖。
• 本说案是郑老师在这次全国创新大赛说案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从这一说案中体现出了一些新的教育 理念,整节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利于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一改过去那种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陈旧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改革,为年轻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进行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参赛心得
• 我于11月3-8日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全国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这次比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 业委员会组织的,大赛的宗旨是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参加这次大赛的有初中53名,高中31名选手。大赛内容包 括教学改革成果、录象课片段、现场说课三项内容。因为前两项已经提前寄到评委会,所以这次现场比赛就只 说课一项。说课的内容包括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和物理实践活动课的有关题目。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说 课题目,独立准备1小时,说课15分钟。我能参加这一活动是省、市、区教研员及老师们对我的信任。我很珍 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比赛中把握住了机遇,这次比赛前前后后许多老师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使我受到了锻炼, 得到了提高,借此机会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