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合集下载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120分钟)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2.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作用;3.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c.天然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e.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f.实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2.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的特点和机制;d.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e.在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T细胞和B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实验: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4.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40分钟)a.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b.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c.实验结论和意义;d.学生讨论和提问。

三、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并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

2.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d.学生观察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实验。

3.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40分钟)a.教师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分类;b.教师详细讲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和机制;c.教师介绍T细胞和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相互关系(40分钟)b.教师介绍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c.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非特异性免疫对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复习)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复习)

什么是抗原
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还有多糖,对机体来说 是“非已”标志。一般是外来物质,也包括体 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和感染细胞。
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因子的表面带有抗 原分子,所以它们有抗原性。小分子物质没有 抗原性。
什么是抗原
❖ 异物性 一般指外来物质,也包括体内异常细胞, 如外伤、癌变。
髓样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成熟的细胞毒T细胞 或记忆细胞毒T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细胞毒T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发挥免疫效 应,主要针对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主要针对细胞内的病原体及感染细胞、癌细胞 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病原体 带有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MHC
刺激
T淋巴细胞
形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鸟类)
胸腺内 发育成熟 腔上囊 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胞毒T细胞 成熟的B细胞
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巨大数量
效应T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效应B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抗原类型1
细胞免疫2班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包括三道防线:体表屏障、非特异性反应和 特异性反应。
第一道防线
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皮肤和黏膜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 角质层使病原体不能生存;皮肤油脂腺分泌的 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初中生物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初中生物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思考
对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理解,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 和重要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共 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此外,对于特异性免 疫的机制,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在疫苗研 发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相关知识
要点一
总结
要点二
思考
通过学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采 取更科学、有效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锻炼等,都可以增强人体的非特 异性免疫能力;同时,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接 种,也是特异性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应用。
VS
免疫记忆
人体在感染某些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记 忆,即在未来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特异 性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产生抗体并清除病 原体。同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能够更 快地启动防御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抵御病 原体的入侵。
05
总结与思考
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理解与思考
总结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 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作用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天然的防 御机制,对所有病原体都有一定的抵抗力; 而特异性免疫则是人们在遇到特定病原体后 才会发展出的,具有高度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记忆细胞,并在再次接触时迅 速反应,有效预防或控制感染。对于某些传染病,特异性免疫的建立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04
实例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的实例
01
02
03
皮肤屏障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 线,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 体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 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特异性免疫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特异性免疫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特异性免疫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解析:选D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体和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

2.人体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列过程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A.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B.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被激活C.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解析:选C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都可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

3.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某一环节,X代表的细胞是()A.细胞毒性T细胞B.浆细胞C.造血干细胞D.癌细胞解析:选A据图分析,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为靶细胞,细胞X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说明细胞X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4.B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解析:选C 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并发育成熟,所以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 正确;成熟的B细胞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所以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B细胞的形成和成熟不需要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是浆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概念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概念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概念
特异性定义:是指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科学抗癌的目的。

非特异性定义: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资料扩展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特点不同
1.特异性:具有特异性(或称专一性);有免疫记忆;有正反应和负反应;有多种细胞参与;有个体的特征。

2.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反应快;有相对的稳定性;有遗传性;是特异性免疫发展的基础。

二.功能不同
1.特异性:出生后所获得的,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2.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三.获得方法不同
1.特异性: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2.非特异性:人一生下来就具有。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协同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协同作用下,能够更有效地对 抗疾病,保护人体健康。例如,当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并攻 击某种病原体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会加强其防御作用, 共同消灭病原体。
05
CATALOGUE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实例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的实例
皮肤屏障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体侵入。
启动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产生针对特定 病原体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病 原体结合,从而帮助消灭病原体或 调节免疫反应。
适应性更强
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病 原体调整自身的反应,以更有效地 对抗不同的疾病。
两者共同维护人体健康
相互补充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人 体健康。非特异性免疫是第一道防线,能够快速反应并阻止 病原体入侵;特异性免疫则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更精确 的防御。
02
CATALOGUE
特异性免疫
概念定义
总结词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免疫应 答。
详细描述
特异性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识别并清除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或病原体本身,以 消除感染并保护人体健康。与非特异性免疫不同,特异性免疫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能够针对曾经接触过的病原 体产生快速且持久的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等,能够吞噬、消化和清除被感染的 细胞和病原体。
特点与功能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具有广谱性先天性、快速反应性和自我稳定性等特点,是机体 抵御病原体侵袭的重要防线。
功能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琴纳(Jenner)——牛痘疫苗 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第二章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 2、免疫反应性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由免疫系统进行运作。

一、病原体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固有免疫,这种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可以识别一类病原体的共有组分,但无法精细区分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其作用范围广泛。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则是由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也被称为适应性免疫或后天免疫。

它主要包括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会对抗原进行精细识别,仅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

二、发挥效应的速度
非特异性免疫在接触病原体后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发挥效应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后,需经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才能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发挥效应较迟。

三、有无免疫记忆
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不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免疫应答和记忆。

当特异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产生比初次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
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发挥效应的速度以及有无免疫记忆等方面。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外部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
一、 基本概念
1、抗体(Ab):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
终 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性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 Ig包括正常的和异常的Ig。抗体均为Ig,但Ig并非完全是抗 体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球蛋白
后天:人工注射某种抗原后产生免疫无应答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应答的调节。
存在于免疫应答的全过程,控制着免疫应答的发
生、发展与消退,决定免疫应答是正反应还是副反应,
免疫效应是强还是弱,在维护机体免疫系统稳定性方 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免疫损伤与疾病
免疫损伤: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细胞或体液介导
(一)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二)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耐受性
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所导致的特异性免
疫无应答性。 免疫耐受性仅对诱发免疫耐受的抗原(致敏原)无应答。 免 疫 耐 受 天然:自身组织抗原耐受性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产生 TNF
TNF-β:由活化T细胞产生
功能:促炎症因子、免疫调节因子,与败血性休克、发热、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理有关。 TNF既有抗肿瘤作用,又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免疫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应答并将抗原破坏和
四、正常体液和组织中抗微生物物质
1、补体:
A. 来源与成分:存在于血清中,由多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组成 B. 作用:a. 补充抗体

免疫学名词

免疫学名词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先天性、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天然免疫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没有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一般而言,出生后获得;作用有明显针对性。

发挥作用较晚,但有记忆性;在同种不同个体有明显差异。

1、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

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2、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及提呈抗原能力的细胞,它本身是先天免疫(固有免疫)的一部分。

其表面表达的MHCⅡ类分子,能摄取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加工将成短肽段,呈递给T细胞,因此又是获得性免疫的启动者。

早期的医学研究发现,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故曾将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

通常所说的抗原提呈细胞多指的是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能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细胞,即所谓的专职性的抗原提呈细胞。

其他细胞,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及间皮细胞等也具有一定的抗原提呈功能,又称这类细胞为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哨兵,它能敏锐的捕捉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那微小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传递给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武警——T淋巴细胞,让T淋巴细胞接受到识别叛乱分子的办法和作战命令,迅速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战斗状态,将人体内残存的、转移的癌细胞全部、彻底地消灭干净。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2.识别 吞噬细胞表面多种受体,可识别并结合微生物 及其分泌产物,参与吞噬细胞识别作用的主要表面受体如下:
(1)甘露糖残基受体:属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糖蛋白及糖脂分子的末 端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这些残基乃微生物细胞壁的典型组分。
(2)IgG Fc受体:特异性 IgG抗体可与相应微生物结合成为复合物, 抗体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γ受体(FcγR I)结合,从而 增强巨噬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即IgG介导的调理作用。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四)溶菌酶 溶菌酶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巨噬细胞溶酶体中。溶 菌酶可水解细菌胞壁的关键组分肽聚精,从而使细菌溶解, 并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五)参与天然免疫的其他效应因子 巨噬细胞还可释放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介质
(如前列腺素、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性很强的免疫力,作用谱窄而 不能遗传,但其组分胚胎期已形成。
注意:①天然免疫是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②其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也 广泛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效应和调节);③特异性免疫是由非特异性免 疫启动的,如T细胞需Mφ的激活; ③长期认为,特异性免疫才涉及对靶抗原的 特异性识别;现已证实,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及效应也涉及复杂的专一性识别 (如TLR、B1B细胞、γδ+T细胞),也是配-受体关系。
两类吞噬细胞对入侵体内的微生物的应答均极为快速,其中巨噬细胞 的作用更为持续,是参与天然免疫晚期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吞噬细胞可 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等环节,详述如下: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抗体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B、T淋巴细胞的家族成员
T淋巴细胞
记忆T淋巴 细胞
致敏T细胞 淋巴因子
B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
抗体: 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够与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 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抗原结
合位点
抗体
分布:
血液、组织液及淋巴液
抗原
等体液中。
作用:
杀死病原体或促进巨噬 细胞吞噬病原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B细胞免疫过程
与靶细胞接触, 使其裂解死亡
案例 2 :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
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
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
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
感冒?
特点:时间短 作用强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 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 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分裂、分 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 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主要免疫 的细胞
作用方式
B细胞、浆细胞、记 忆B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
T细胞、致敏T细胞、记 忆T细胞 1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 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同点
1、B、T细胞的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 触识别后才发生。 2、B、T细胞被激活时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 却在 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思考2、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怎样的 ?
第三道防线是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同 承担的,那么它们是如何进行免疫的,有些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 联系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
2009.10.13
免疫: 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
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如:皮肤、黏膜;体液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如:免疫系统
两种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先天具备
后天获得
特点
出现快,作用 出现较慢,专 范围广,强度较弱 一性强,强度大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 相互关系 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
A. 疫苗
B. 外毒素
C. 抗体
D. 抗原
巩固练习 3
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 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A. 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 B. 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C. 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D. 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巩固练习 4
受抗原刺激后的效应B细胞 A. 细胞周期变长, 核糖体活动增强 B. 细胞周期变长, 核糖体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 核糖体活动减弱 D. 细胞周期变短, 核糖体活动增强
效应阶段
人体吞噬细胞
人 体 巨 噬 细 胞
人体液T细胞和B细胞
B
T




T细胞(中)和B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①体液免疫
B
T




T细胞(中)和B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②细胞免疫
抗 原
T细胞
增殖
呈递
分化
攻击
宿主细胞
记忆T细胞
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杀死靶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源自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 组织液 外分泌液
2.抗原和抗体
②抗体
抗体立体模式图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①体液免疫

抗 原
噬 被细 吞胞
TB
细细
呈 递

呈 递


记忆B细胞
增殖 分化
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
效应B细胞
与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 挥免疫效应
抗体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被抗原入侵 的宿主细胞 (靶细胞)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效应 T 淋巴细胞(左)与肿瘤细胞(右)密切接触
T细胞(左)攻击靶细胞
③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
机体后天形成的,通常只对某一 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种牛痘
免疫系统的组成
器官:骨髓、胸腺、脾脏、 淋巴结、扁桃体
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体液: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
造血干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转移至淋巴器官中
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B淋巴细胞
转移至淋巴器官中
效应B细胞
2.抗原和抗体
①抗原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异己 物质叫抗原。
抗原的性质: 异物性 大分子性 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
2.抗原和抗体
②抗体
抗体: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产生的,能与该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抗体成分:球蛋白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巩固练习 1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
的蛇毒液注入家兔的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巩固练习 1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 SARS病毒 感染后治愈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 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