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地推进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应对策略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针对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特点和各地考试试题及考试趋势,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策略根据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各地中考政治试题和考试趋势的分析,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中考政治“双开”考试。
一、正确认识纠误区学生们对“双开”考试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开卷考试翻翻书就能过关,不需要费劲学习,放松对政治课的学习;二是认为开卷考试具有开放性,复习无从下手,感觉吃力,产生畏惧心理。
实行“双开”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减轻学习负担,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
所以,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将功夫下在平时,认真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质疑,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搞好学习和复习。
二、联系生活重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政治“双开”考试考核的着重点,各地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当部分的选择题和几乎所有的非选择题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们的思想言行紧密相连。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尽可能地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使知识和理论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关注社会热点,多关心自身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和能力。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强化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关注热点抓专题反映和体现时政热点问题始终是政治命题的一大原则,建党90周年,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空间交互对接,南海问题、毒胶囊事件等都成为2012年的各省市区的中考内容。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关注国家大事,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把它作为专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绵竹实验学校罗斌提要:根据参加德阳市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实际,对考试改革问题的体会、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双开、考试改革、课程标准、主观、客观、开放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政治科中考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开卷考试”,“应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要求。
根据我校自2003年以来参加德阳市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实际,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并邀请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座谈、研讨,现就考试改革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想法。
一、实行“双开”考试改革,加快教学改革进程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学会学习不是学会死记硬背,学会记住某些结论,而是要活学活用,即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
为此,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多年,也改革了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课教学改革仍未能实现真正的、实质性的突破,适应不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尚存在较为严重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现象。
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思维。
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阻碍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政治课教学之所以存在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现象,归根到底是中考试题还存在死记硬背的导向。
实践告诉我们,中考命题闭卷考试,答案照搬教材,教师就只能搞死记硬背。
要加强和改进政治课教学,就必须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变闭卷为开卷,变答案惟一性为答案多元性的开放性试题,是加大考试改革力度的必然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把死记硬背从考试的避难所中彻底驱逐出去,使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苦海”。
实行“双开”改革,不仅有利于教学告别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学以致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
中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中考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我校制定了中考制度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制定改革方案中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
我们将成立一个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改革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将涉及中考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评价方式、录取规则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严密研究各种方案,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中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二、宣传动员中考制度改革关乎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需要得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我们将通过举行专题会议、发放宣传册、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中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共同创建一个公平、科学、公正的考试环境。
三、加强师资培训中考制度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我们将组织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为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在培训中,我们将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中考制度改革。
四、试点改革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先行开展试点改革。
我们将选择一部分学校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来寻找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试点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变化,不断优化中考制度改革的方案。
五、完善评价体系中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将对学生进行全面、多维度的评价。
在中考成绩的评价上,我们除了综合考虑学科成绩外,还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例如学生的学科特长、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并进行试点评价,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中考备考的重要力量。
我们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中考制度改革的任务。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中考政策和考试安排,积极解答他们的疑问,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陪伴和帮助孩子备考。
2024年“中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2024年“中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中考制度备受争议。
一方面,中考考试内容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中考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
为了推进中考制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育部决定在2024年进行中考制度改革工作。
本文旨在制定2024年“中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教育工作计划,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目标设定1. 实施中考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中考评价体系;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优秀人才;3. 改进中考考试内容和形式,使考试更加公平、科学、客观;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工作内容和计划1. 制定中考改革计划(1月)1.1 召开中考制度改革研讨会,聚集各方专家学者,形成共识。
1.2 制定中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节点。
1.3 确定中考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改革路径。
2. 修订中考考纲和考试内容(2月-4月)2.1 组成考纲修订专家组,制定修订方案。
2.2 针对传统知识记忆过多的问题,修订考纲,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2.3 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制定中考评价体系(5月-7月)3.1 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中考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3.2 制定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充分考虑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3.3 制定考试评分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 开展中考改革试点工作(8月-10月)4.1 在部分省市选取若干试点学校,实施中考改革。
4.2 针对试点中考的实际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和问题分析。
4.3 不断调整和完善中考改革方案,为全面推行中考改革做好准备。
5. 完善中考改革方案(11月)5.1 根据试点工作的经验和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中考改革方案。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双开”考试的几点认识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双开”考试的几点认识作者:关艳丽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8期初中思想政治课考试的改革必然会引起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
那么,什么是“双开”考试?双开“考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实行“双开”考试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如何适应“双开”考试,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双开”考试的含义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简称为“双开”考试。
很显然,实行“双开”考试,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和考试改革的需要,实行“双开”考试的学科,不限于一门思想政治课,并且还包括初中历史。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双开”考试的主要特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政治实施“双开”考试的实践结果表明,“双开”考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考试的内容突出能力考查,即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
(2)试卷的题型比例发生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整主客观题的比例,即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适当控制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另一方面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考试的形式由过去常见的闭卷考试变为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和全开卷考试。
(4)“双开”考试能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评价、教育等功能,充分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性(基础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特点,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双开”考试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实行“双开”考试就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⑴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开卷考试的试题,一般难以在教材中抄到原封不动的答案,往往需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经过自己的思维创造才能写出富有独到见解的答案来。
如果对教材和资料一无所知,在拿到试题后的有限时间内,就无法写出理想的答案。
因此,只有认真学习好每一课书的内容,抓住重点、消除难点、弄清“网点”、找准热点、记住要求,才能在阅读试题时,很快联想起解题所需要的知识点,经过创造性的重组,形成有自己见解的答案。
中考制度改革方案2023
中考制度改革方案2023中考制度改革方案2023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考制度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打破僵化的考试模式,在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考制度改革方案2023应运而生。
二、改革目标1.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考试中增加素质评价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个人的综合素养。
2. 降低学生负担:减少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力,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提高招生公平性:通过改革,确保各地区、各学校在中考录取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消除不公平现象。
三、具体措施1. 考试科目调整:中考科目由原有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共九科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音乐、实践与创新、思想品德等九科,涵盖了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2. 考试形式创新: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引入面试和项目实践考试,通过多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提高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3. 成绩评价改革:将学生成绩划分为知识成绩和素质成绩两个维度,前者注重学科学习成绩,后者注重思想品德、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4. 学校自主招生:鼓励学校自主招生,通过特色招生项目和考核选拔学生,发掘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5. 增加选择性考试:对于有明确职业兴趣方向的学生,提供选择性考试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发展路径。
四、预期效果1.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考试科目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中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通过考试科目的调整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减少大规模笔试对学生的压力,增加学生自主选课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3.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通过中考制度的改革,促进中小学教育全面升级,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改革方案,消除地区差异和学校排名的影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初中思想品德课“双开”考试分析
≯ 。
。 、 ‘ ≯ t
0
、一、 双开” “ 考试的由来
k . 、 F.
“ 双开” 即开卷考试 , 开放性试题和答案 。0 0 月 l 江泽 民同志 针对 当 2 0 年2 1 3, 时 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 心理 压力大等问题 发表了《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河南 。
和 不 文 明 的现 象 , 些 情 形属 于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中不 和 谐 的 音 符 。 这
() 1请讲 述发 生在 我们 身边 的或其他你所 了解 的荣辱事件或现 象。
() 2 请对你所讲 述的事件或现 象进行评论 。 本题 是一 道中考试题 , 选取 了以“ 荣八 耻” 八 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 主义荣 辱观 这一重 大主题 , 要求学生结合 自身生活实 际 、 思想 实际去讲述 , 并在讲 述 的基础 上评论 。 本题使学生有 很大的活动空间 , 他们可以各抒 己见 、 畅所欲言 , 重点考查 学生观察问题 、 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生活 的体验和 态度 , 发 考查学生 的思维 过程
而不 是死 扣 要 点 、 抠 字 眼 。 名 思 义 , 意 给 分 就 是 意 思 对 了就 给 分 。 生 的答 死 顾 采 考 案 只 要 言 之 有 理 、 之 有 据 就 酌 情 给分 。 出 现 要 点 分 析 相 当 透 彻 、 有 创 造 性 I 言 如 富 的情 况 , 突 破 满 分 酌 情加 分 。 可
省教育厅认真贯彻江泽 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 ,在当年的全省初 中阶
段教育 招生工作意见 中就提 出 , 思想 品德 学科 采取开卷考试 。 一时 间 , 师疑虑 教 重重 , 学生莫衷一 是 , 家长一头 雾水 , 社会 各界议论纷纷 。 在备受争议 的情 况下 .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新考法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新考法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新考法引起广泛关注。
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思维的重要课程,新考法的出台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传统考法的不足在之前的中考中,道德与法治的考试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主要测试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然而,传统考法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单一知识的考察,未能真正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对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思维习惯,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考察不足。
三、新考法的内容和要求2024年中考的新考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的考试中,将增加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复杂题型,以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道德和法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还将加大对现实社会中法治问题的考查,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运用所学的法治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四、新考法的意义这种新考法的出台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学生平时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的一种促进。
通过增加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考察和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尊重。
五、个人观点新考法的出台,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促进。
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考法的出台,正是在给学生知识的更注重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六、总结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新考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新考法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起到更为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新考法,分析了传统考法的不足和新考法的内容和要求,阐述了新考法的意义,以及共享了对新考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教育部 中考改革“两考合一” 克服“唯分数论”
教育部中考改革“两考合一” 克服“唯分数论”教育部根底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在会上介绍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到达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根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郑富芝强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防止屡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近年来许多地方进展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展了统一标准。
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指导意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展了完善。
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安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开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养成和突出表现;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展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详细的使用方法。
“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视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郑富芝表示。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工程。
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工程,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工程和分值进展清理和标准,取消不合理的加分工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存的加分工程,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为继续鼓励学生开展兴趣特长,《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
中考道法考试改革方案
中考道法考试改革方案
中考道法考试改革方案如下:
1. 总体思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
2. 考试科目调整:道德与法治科目由闭卷调整为开卷,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3. 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考试,由市教育招生考试研究院统一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和发布成绩。
信息技术考试采用上机考试方式,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由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统一命题,各考区具体组织实施。
4. 成绩呈现方式: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呈现,计入中考总成绩。
以上是中考道法考试改革方案的相关信息,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双开”考试的几点认识
认识 和分 析社会生 活的能力 。 ( 2)试卷 的 会热 点相 结合 ,培养 分析 和认 识社 会生 活 地 提 出 自己独 特 的见解 和 主张 ,不 要像 解
题 型 比例 发生 变化 。这 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 的能 力 :初 中思想政 治课 的考试 命题 ,不 答 闭卷 题那样 ,被 束缚 条条 框框 里 面。特 面 ,一 方 面调整 主 客观题 的 比例 ,即 以主 仅不 避开 社会 热点 问题 ,相反 要 紧扣社 会 别 是 联 系 社 会 实 际 或 学 生 实 际 的 问 题 ,一 观性 试题 为 主 ,适 当控制 客观 性试 题 的 比 热点 问题 ,这 是初 中思想 政 治课 的本质 要 定 要思 路开 阔 ,不 要总 是局 限在 一个 框架 例 ,另一方 面设 计 一些 开放 性试 题 ,鼓 励 求 ,也是 中考 命题 的 一大 特点 。为此 ,在 里 。 ( 4)条 理 清 楚 、书 写 T 整 。一 是 思 路 学生 有 自己的见解 ,有利 于培 养学 生 的创 复 习教材 的同时 ,应 把对 一定 时期 的国 内 要 清楚 ,要遵 循 基本 的认识 规 律 ,要 分层 回答 , 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 ( 3 )考 试的形式 由过 外重 大时事和社会 热点 问题进 行专题复 习。 不 能东拉 西扯;二是书写要分段落 ,
们 的课 堂教 学应 如何 适应 “ 双 开”考 试 ,
对此谈几点认识 。
一
在 拿到试 题 后 的有 限时 间 内,就 无法 写 出 泛 ,问得 没 那么 直接 明 了。有 时学生 会感 理 想 的答 案。 因此 ,只有 认 真学 习好 每一 到 比较 含糊 ,觉得 这 样答 可 以 ,那样 答也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 ‘ 双开, , 考试的几点认识
让“双开”成为思品教学腾飞的翅膀
让“双开”成为思品教学腾飞的翅膀中考思品实行“双开”:一是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携带课本及相关资料,但不能互相交流、讨论;二是逐步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回答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答,达到了考查学生的个体判断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中考思品实行“双开”:一是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携带课本及相关资料,但不能互相交流、讨论;二是逐步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回答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答,达到了考查学生的个体判断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这无疑给思品课注入了活力,让老师看到了思品课教学的希望,也给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让学生充满了信心。
乘着这一改革的潮流,近年来,我在九年级思品课上大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好似给思品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其效果颇为明显,学生受益匪浅。
现对自己教学的一点经验做以概括总结。
1 实行探究式教学,使师生从猜题、背题的牢笼中得以解脱实行开卷考试,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背“干条条”,学生也无须再遭受“死记过堂受审”的痛苦,学生的思品课学习似乎变得轻松了许多。
但这里的“轻”可不是一部分同学认为的“开卷后政治可以不学,啥也不用记,随便翻书就行了”。
相反,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熟记,不过它是在课堂上通过探究、讨论得出的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且乐于接受。
这样,就为聪明好动但又不愿死记硬背的“学困生”去掉了精神枷锁,为记忆力差的好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成绩自然比较理想。
2 实行创新式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开放性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答案的多元化。
所以我也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
例如我在讲“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时,我让同学们分组计论“你认为我们生活的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列举治理的措施。
大多数学生都列举了课本上关于环境问题的表现,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锐减等。
积极稳妥地推进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宜昌市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调查报告湖北宜都市教研室黄家喜一、调查的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市于2002年全面推行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中考开卷、引进开放性试题(以下简称“双开”)考试改革。
笔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就有关“双开”考试改革的问题组织了两次调查。
其目的:一是依据宜昌市学生、家长和思品教师对“双开”考试的基本态度,为有关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提供一些数据和内容,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双开”考试改革;二是进一步探索适合“双开”考试改革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专业生活和学业成效科学的评价方法等。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㈠调查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对“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及原因、学生的学习方式、思品教师的专业生活和学业评价方法等。
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到我市2003年和2006年两届九年级毕业生及学生家长、思品教师。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
2003年思想品德中考“双开”考试后,从18所学校中随机抽取13所学校师生。
2006年思想品德中考“双开”考试后,又随机抽取了13个样本学校。
•两次调查均按2:1:1的比例,从13个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300名九年级毕业生、150名毕业生家长和150名思品教师。
第一次调查时共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95份学生卷,148份学生家长卷,149份思品教师卷;第二次调查时共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91份学生卷,146份学生家长卷,150份思品教师卷(见表1)。
表1三、调查结果分析㈠对“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及原因的分析两次调查表明,对思品中考实行“双开”考试改革持肯定赞成的态度的学生占97.27%,•学生家长占96.60%,思品教师占67.56%。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而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肯定。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附件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中考改革(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验阶段的任务,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8年全国所有初中毕业生都应按新课程要求参加中考。
为贯彻《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规定,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2008年工作重点要求全面实施中考改革,现就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考改革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制度建设。
近四年来,各地在推进中考改革的工作中,按照我部“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要求,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在中考改革的各个关键环节形成了许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操作性强的做法,基本构建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制度,为在全国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奠定了基础。
各地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在这些地方,学校、教师、学生充满了活力,素质教育得到较好落实,课程改革逐步深化。
但是,仍有一些地区和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考什么教什么、机械重复训练、唯分数录取、恶性竞争生源、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唯一标准的错误做法,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误导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全局。
因此,全面实施中考改革,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中考政治“双开”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綿竹屮曇实验曇兹歹斌提要:根据参加德阳市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实际,对考试改革问题的体会、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双开、考试改革、课程标准、主观、客观、开放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政治科中考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开卷考试=“应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要求。
根据我校自2003年以来参加德阳市中考(政治“双开”考试)的实际,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并邀请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座谈、研讨,现就考试改革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想法。
一、实行“双开”考试改革,加快教学改革进程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学会学习不是学会死记硬背,学会记住某些结论,而是要活学活用,即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
为此,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多年,也改革了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课教学改革仍未能实现真正的、实质性的突破,适应不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尚存在较为严重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现象。
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思维。
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阻碍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政治课教学之所以存在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现象,归根到底是中考试题还存在死记硬背的导向。
实践告诉我们,中考命题闭卷考试,答案照搬教材,教师就只能搞死记硬背。
要加强和改进政治课教学,就必须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变闭卷为开卷,变答案惟一性为答案多元性的开放性试题,是加大考试改革力度的必然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把死记硬背从考试的避难所中彻底驱逐出去, 使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苦海”。
实行“双开”改革,不仅有利于教学告别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学以致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招生录取中考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
招生录取中考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中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对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改革思路。
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新的招生录取模式和考试招生管理机制,是推动中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改革积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注重“系统设计”和“因地制宜”。
一是妥善处理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关系。
为了防止增加学生负担,改革实行了综合设计。
从考试内容上强调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从成绩表现方式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表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在试点地区“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合格即可。
二是允许在现阶段“两考合一”与“两考分离”并存。
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是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新要求。
但考虑到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指导意见》要求,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逐步过渡”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
三是在确定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和方法上给地方留有空间。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积极稳妥地推动招生录取办法改革。
招生录取改革坚持“试点先行”,是积极稳妥推动中考改革的突出体现。
“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是中考改革的核心所在,有利于改变单纯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理应积极推动。
谈谈初中思想品德由开卷考试到闭卷考试的一些看法-精品文档
谈谈初中思想品德由开卷考试到闭卷考试的一些看法-精品文档谈谈初中思想品德由开卷考试到闭卷考试的一些看法近日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今年我区的中考要求有较大变动,从2013年开始,除南宁、柳州、梧州、北海市外,各市将思想品德与历史(以下简称思品与历史)合卷由原来的开卷考,改为闭卷考;明年中考,全区所有市的这个科目中考都要求采用闭卷考的形式。
改为闭卷考。
对学生而言,考试形式有变,将意味着,按照原来的中考政策,他们需要“看透”初中三年思品和历史的课本,由“开”改“闭”,他们要“背”这些书,这将对科目复习和准备有重大影响。
回归闭卷考试后思想品德该如何备考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闭卷考试的好处(一)闭卷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卷”模式的遮掩下,有些学生对开卷较为轻视,产生了“知识无需多深记,到时翻书可答题”的侥幸心理,这自然就导致了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基础知识巩固得不够扎实,甚至将其视为副科的不良现象,其结果考试收效甚微。
其实不然,政治学科没有背诵就没有一切,如果真到了考场,你心中没有牢记的政治基础知识,拿什么去考?更谈不上基本技能的提升!(二)闭卷有利于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责任感和新课改的使命感实行闭卷,这无疑给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以很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打消邪念,教学上再也不能马虎了。
(三)闭卷有利于引起家长对老师看法的转变和政治科的重视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政治是开卷,翻书就能抄答案,再者上高中就去读理科,没必要学得那么认真,因此就认为可学可不学,带有轻视之态度,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自己的子女因糟糕的政治成绩被拦在了重点高中和重点班级的门外,这时才感到学好政治的重要。
(四)从社会的角度看,闭卷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融入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这一不断更新的过程需要积累,积累哪里来?这就需要靠背记,因此背记式积累是闭卷考试的一种有效途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稳妥地推进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宜昌市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调查报告湖北宜都市教研室黄家喜一、调查的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市于2002年全面推行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中考开卷、引进开放性试题(以下简称“双开”)考试改革。
笔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就有关“双开”考试改革的问题组织了两次调查。
其目的:一是依据宜昌市学生、家长和思品教师对“双开”考试的基本态度,为有关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提供一些数据和内容,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双开”考试改革;二是进一步探索适合“双开”考试改革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专业生活和学业成效科学的评价方法等。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㈠调查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对“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及原因、学生的学习方式、思品教师的专业生活和学业评价方法等。
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到我市2003年和2006年两届九年级毕业生及学生家长、思品教师。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
2003年思想品德中考“双开”考试后,从18所学校中随机抽取13所学校师生。
2006年思想品德中考“双开”考试后,又随机抽取了13个样本学校。
•两次调查均按2:1:1的比例,从13个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300名九年级毕业生、150名毕业生家长和150名思品教师。
第一次调查时共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95份学生卷,148份学生家长卷,149份思品教师卷;第二次调查时共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91份学生卷,146份学生家长卷,150份思品教师卷(见表1)。
表1调查样本评估表(有效问卷)㈠对“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及原因的分析两次调查表明,对思品中考实行“双开”考试改革持肯定赞成的态度的学生占97.27%,•学生家长占96.60%,思品教师占67.56%。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而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肯定。
因此,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必须坚持,积极推进。
同时,不同对象在表示自己肯定赞成态度上,两次调查前后也不尽相同,有的差异不显著,有的差异显著(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学生家长在对待“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上前后两次调查差异不显著。
在调查对象中,惟有思品教师在对待“双开”考试改革的态度上,前后两次调查有显著性差异。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这主要是,2002年我市思品中考率先实行“双开”考试改革后,其中绝大部分思品教师并不是不赞成“双开”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对我市思品学科中考记分办法的不认可(我市2002——2005年年思品中考卷面分为100分,得60分及以上,则一律予10分记入学生中考总分。
不足60分则按实际分数的10%后四舍五入记入学生中考总分)。
他们认为,“双开”考试改革刚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当今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的情况下,这种低分值的中考政策已经使很多学生淡化了平时的思品学习,这在客观上削弱了思品课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双开”考试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2006年记分方法的改变(2006年我市思品学科中考卷面分为100分,得60分及以上,则一律予70分记入学生中考总分,不足60分,零分除外,则在实际分数基础上加上10分记入学生中考总分。
),学生对思品课学习的日益重视和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得更多的教师改变了观念和态度,对“双开”考试持较积极肯定的态度。
在89.57%赞成肯定“双开”•考试的对象中,对其赞成肯定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尽相同(见表3)。
实行“双开”考试后,学生学习思品课的负担大为减轻,特别是学生初步告别了死记硬背的“苦海”。
这是在闭卷考试下一直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由表3可以看出,•有23.16%的调查对象认同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带来了思品课教学主动、灵活的变化。
这也是他们对思品中考“双开”考试改革持支持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表3还可以看出,•只有10.01%的调查对象认同“双开”考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表明,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双开”考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上并不十分认同。
据我们在座谈中发现,很多考生反映这两年思品中考有些主观性开放题设问的口子过大,缺乏一定的指向性,所以在解答此类“开放题”时,由于时间紧,加上题目要求只要从一个角度回答就行,很多考生并没有思考第二种以上答案。
难怪有的考生说,“开放题”只是降低了难度。
同时,很多思品教师包括很多家长认为,能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取决于试题本身,而考试形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如果试题本身“开放”,即使采取闭卷考试,同样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有一部分思品教师反映,这两年的思品中考主观性开放题由于以热点问题为考点选用材料,且设计了多元答案,教师、学生在备考时很容易猜中,考试的效度、信度大为降低。
而且有些开放题拟出的多元答案,是将一个答案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作为独立答案,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欠缺严谨性。
因此,“双开”考试要真正发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命题者的观念与意识、学识与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
命题人只有命制出具有真正“开放”特点的试题,并拟出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答题要求,避免猜题押宝,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市思品中考命题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命题的“开放”水平。
同时,调查中也显示出,不同对象在肯定、支持“双开”考试改革的不同原因上也存在着显性差异水平。
这表明,学生及学生家长比思品教师更认同“双开”考试改革,给思品课教学带来了主动、灵活的变化。
也说明了学生及学生家长更希望“双开”考试下的思品课教学真正能走出“讲条条、背条条”的沉闷地、封闭地课堂教学怪圈。
因此,“双开”考试下的思品课教学,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表4还可以看出,在“负担减轻”的原因上,学生、学生家长与思品教师同样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水平。
调查中发现,这与不同对象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有关。
学生、学生家长认为,我市的“双开”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及格就可,况且不再注重对学生的识记进行考核,学生的负担当然比闭卷考试下减轻;思品教师则认为,“双开”考试形式的变化,不会带来学生负担的减轻。
他们的理由与2001年6月6日《中国青年报》•王宇江同志的理由大致相同。
如果说我市学生学习思品课负担有所减轻的话,主要也是由于“双开”考试中考政策和试题编制技术原因等带来的。
㈡对“双开”考试改革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在两次调查中,•94.98%的思品教师在备课时,更加关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有81.61%的思品教师在备课时,•能经常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活动,注意了解社会热点,在备课时尽量考虑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
这表明,立足于培养学生能力考查的“双开”考试,已经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备课意识和行为,他们不再把给学生灌输多少知识作为思品课教学的唯一和终极目的,也不再是一心只读课本和教参,就能写好教案的陈旧的备课行为。
在两次调查中,•96.32%的思品教师认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讲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双开”考试要求了。
但同时只有32.44%的思品教师已经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适应“双开”•考试的课型、模式和方法。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思品“双开”考试已经对老师们承袭多年且行之有效的“讲解——接受”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老师们普遍感到“破”势在必然,但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又处于茫然的状态,还没有探索出适应“双开”考试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真正“立起来”。
这一结果要求,除了老师们继续创新,努力实践外,作为业务部门要多开展“双开”考试课堂教学的研讨和指导,业务报刊杂志也要多介绍一些“双开”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作法。
调查中,82.94%的思品教师完全不给学生布置纯知识性的作业,只是设计一些材料式的开放题供学生练习。
有10.67%的思品教师“经常”或“偶尔”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收看《今日说法》,等等。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思品教师存在重学生能力培养,轻基础知识的落实,缺乏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指导。
调查中还发现,有84.16%的思品教师反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甚至思品教师同行仍然在用闭卷考试下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双开”考试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他们迫切希望尽快制定出科学的“双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准确地评价、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㈢对“双开”考试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分析两次调查中,96.59%的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条条、结论。
但也有47.19%的学生认为在“双开”•考试下不再需要识记有关的思品知识、观点。
这表明,在“双开”考试下,“死记硬背”这一原来“灵验”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学生无情抛弃。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识记能力的培养正在逐步淡化。
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学生(61.06%)在学习思品课时,自己能够主动的去读书、去质疑、去求索。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读教材,而且能在课外较自觉的“读”有关政治知识、趣闻、新闻等。
越来越多的学生(58.36%)•在读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提出疑难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45.73%)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自己或同学的疑难问题。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开展多年的旨在教会学生学习的“三自一导”教改所取得的成果,在“双开”考试的推动下,已经开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常规,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逐步找到了“双开”考试的基本的学习方式。
调查中发现,•68.26%的学生能够经常就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与同学、家长和老师交谈、讨论,并能初步运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这一结果表明,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双开”考试已经给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思维、习惯带来了正面导向作用。
调查中还发现,只有27.30%的学生“经常”或“偶尔”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
这一结果表明,“双开”考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四、整体思考与建议思品中考实行“双开”考试改革,无疑是一次考试制度上的革命,这项“革命”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和肯定,而且开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也必将引领思品学科走向素质教育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改革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的“双开”考试改革,在其改革的征程上,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思品教师、教研员认真研究和解决,积极创造条件,去迎接“双开”考试改革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