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
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
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萧缅。
缅卒,事明帝。
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狗。
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弗忌。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
何功可论!”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
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
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谥.曰刚。
(选自《梁书·卷十七》,有删改)(注)①射钩新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有起之于家而任官职之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专项练习 课内外文言文联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课内外文言文联读)篇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摇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曰:“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B.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C.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D.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第三单元 测试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木叶”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賦》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在这里我们看见许多诗人将“木叶"这一意象作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来寄托情感。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一个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产物,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曹魏时代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之言,实质是指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形象,传达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内在意义。
他还进一步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从文学的创作来看,即从内心的“意”到关注的“象",再至依托的“言”;从文学的鉴赏来看,即从依托的“言"到关注的“象”,再至所传达的主观“意"。
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实际上,刘勰是将营构“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
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意象”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
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
【语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XXX黄者别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别上别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个儿的话讲讲橄榄为啥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讲明啥?【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依照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因此,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缘故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群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算是: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讲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群仍然是青群的,因此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似乎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依照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明白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明白文章内容的能力。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B.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C.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D.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B.“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C.“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
D.“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1(含答案解析)
B. 白居易能诗善文,令人交口称誉。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其诗能针砭时弊,弥补政务缺陷,因而受到赞赏,常常流传到宫中。
C. 白居易敢于直谏,纠正皇帝做法。他认为王锷搜刮民财,以求得皇上恩泽,这对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劝谏皇上不要加封王锷做平章事。
D. 白居易遭人猜忌,被贬出了朝廷。有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华而不实,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
参考译文:
崔彭字子彭,是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曾西魏任殷州刺史。父亲崔谦,曾任北周荆州总管。崔彭少年时期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凭借孝敬知名。性格刚直勇敢,有军事才略,精于骑马射箭。擅长《周官》《尚书》,粗略知道其大概意旨。北周武帝时,担任侍伯上士,几经改任后任门正上士。
等到隋高祖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北周陈王宇文纯镇守齐州,高祖担心他会造反,于是派崔彭带领骑士两人去召宇文纯回朝廷。崔彭到距离齐州还有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派人对宇文纯说:“天子有诏书下达陈王处,崔彭因为疾病不能勉强步行,希望陈王屈尊到这里来。”宇文纯怀疑事情有变故,多带随从骑士来到崔彭的住处。崔彭走出驿站迎接,观察到宇文纯露出疑虑的神色,担心他不听从征召,于是骗宇文纯说:“陈王可以命令众人回避,我将秘密告诉您一些事情。”宇文纯挥手叫侍从骑兵走开,崔彭又说:“将要宣读诏令了,请陈王下马。”宇文纯急忙下马,两骑士于是抓着宇文纯,并把他锁起来。崔彭于是大声说:“陈王有罪,皇上征召入朝,旁人不准乱动。”陈王的随从惊愕地离去。高祖见后大为高兴,任命他为上仪同。等到隋高祖登基后,升任崔彭为监门郎将,兼任右卫长史,赐封崔彭安阳县男的爵位。几年后,改任车骑将军,随后又改任骠骑将军,一直主管宫中守卫。他生性谨慎缜密,在禁宫二十多年,每当值在仪卫之中,整日端坐着,从未有懈怠懒惰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皇上常对崔彭说:“你当值的日子,我睡觉休息都觉得安稳。”又曾说:“你射箭骑马的确超过旁人,还稍懂学问吗?”崔彭说:“臣年轻时喜欢《周礼》《尚书》,每到休假闲暇的时候,不敢废置不读。”于是就谈了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皇上称好。旁观者认为他懂得先哲教言。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而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10:《劝学》对比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文言文专项练习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劝学秦观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劝学《荀子》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善假.于物也借助B.而绝.江河横渡C.非能水.也江河D.而闻者彰.清楚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5.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翻译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1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2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2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9.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
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5:苏轼(学生版、教师版)
文言文专项练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用“/”线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4.下面是历史名人屈原、韩信、杜甫张良及其所对应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②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
A.①杜甫②张良③屈原④韩信B.①杜甫②韩信③屈原④张良C.①屈原②张良③杜甫④韩信D.①屈原②韩信③杜甫④张良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例句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以适当方式了解陈独秀、黄镇、邓先……这些家乡人物,撰写一篇《家乡人物志》。
A.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百合花》)B.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喜看稻菽千重浪》)C.“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老张立即征得前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 2套(Word版,含答案)
A. 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
B. 礼部,隋唐为六部之一,掌管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C. 苏轼,字子瞻,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D.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为“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B. 斗牛,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斗”“牛”是其中二宿。
C. 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是指农历每月三十。
D. 盏,在文中指酒杯。我国古代用作盛酒、温酒、饮酒的酒器还有很多,如:尊、壶、角、卮、觥、杯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是”,这;“造物者”,自然界;“藏”,宝藏;“适”,享受。
(2)“反”,通“返”,返回;“中流”,江心;“听”,听凭;“休”,停止。
参考译文:
一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渺渺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
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
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
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
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
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
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
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
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
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
”士廉固辞。
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
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
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
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
”即从数百骑出。
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
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
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
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官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
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①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辨.,止之也;倚魁②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板,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B.荀子认为,没有目的地,去走没有终点的路,只能骨折筋断,终身不可相及;如果有目的,那么千里虽远,也只是早晚的问题,必定能走到目的地。
C.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就停止下来了;倚魁之行,因为不难做,所以君子就停下不去做。
D.荀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日游手好闲的人的成就不会远超常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②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冯夷:水神名。
②畴昔:往昔,从前。
5.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从:跟随B.顾安.所得酒乎安:哪里C.予乃摄.衣而上摄:披,穿D.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任,任凭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人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B.本文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
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
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C.最后一段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在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消极悲现、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游记散文,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有诗情画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对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C.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D.泣.孤舟之嫠妇泣:哭泣10.下列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当其欣于.所遇B.舞幽壑之.潜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于.舟中D.其.声呜呜然其.孰能讥之乎11.翻译下面句子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王忠嗣,太原祁人也。
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
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
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
忠別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
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功名耳。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初矣。
初,忠刷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
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住日矣。
其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
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
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李林前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
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
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
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
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
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
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土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1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官禁。
B.节度使,中国唐代承北周及隋旧制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日卒。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忠嗣深受皇恩,雄毅寡言。
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
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
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成望。
D.王忠嗣做事有远见,能未雨绸缪。
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数。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輒买之。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
宝行良道,一而弗复。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