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
33经济研究【作者简介】陈明艺(1971—),女,副教授,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陈明艺 胡美龄(上海理工大学)【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一、二、三”的传统模式调整成“三、一、二”的发展型模式,最终优化成更合理的“三、二、一”的现代化模式,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其变动过程也暴露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完全释放,第二产业就业增长乏力的问题。
【关键词】 就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考察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的繁荣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自动化程度偏低,一直以来农村留存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随着经济改革深入、高新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推进,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动趋势,探寻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点,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一)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工资差的存在使劳动力趋向于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或产业,我国的就业结构因而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图1显示了1978~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动情况,图2显示了同期就业比重的变动情况。
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91):传统的“一、二、三”模式1978年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呈现上升态势。
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且总数远超第二、三产业,但其所占比重却在持续降低。
1991年前改革力度较大,城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加之我国逐渐将发展重心向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降幅高达10.8%。
行业视角下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协调性研究——基于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一、引言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重心后移,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有序演化,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我国的产业发展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2004-2018年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2.9%持续降至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由45.9%降至2018年的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却一直平稳增长,从行业视角下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协调性研究———基于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分析马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文章运用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在修正了各行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合理的结构比例为1”的假定基础上,对2004-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细分行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各行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并不协调,且差异明显。
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对就业拉动效果显著,房地产业隐性失业问题严重;传统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但批发和零售业依然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其他公共服务行业除了教育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以外,普遍存在人员富余的情况,据此提出促进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细分行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0)10-0094-05The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Based on the Improved Structural Deviation DegreeMA Qing(Tianfu College of SWUFE,Mianyang Sichuan621000,China)Abstract:The paper uses the improved structural deviation degree,which revise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 to employment is1,to study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output value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from2004to2018.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utput value structure of each industry is not in harmony with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and the difference is obvious.Financial,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in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have developed rapidly,which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employment,and the hidden unemployment problem i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s serious;the labor market of transportation,storage and postal,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residential servi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has been saturated,but the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still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other public service industries,in addition to education and public manage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dustry,there is a widespread surplus of personnel.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employment.Key words:Tertiary industry;Structural deviation degree;Subdivision industry;Output value proportion;Employment proportion收稿日期:2020-03-22基金项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TCCXJY-2018-B02)。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姓名:龚丽华班级:10国贸学号:1017060138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我国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目前我国正进入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期。
2000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东西部产业转移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并呈现新特点: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三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四是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一)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在多国产业面临同样市场进入的条件下,其产业集中度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东道国某个产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FDI就会影响其结构。
因为根据凯夫斯的理论,FDI母国的寡头市场结构会直接传递至东道国,使两者市场结构在集中度上凸显相似性。
但这也视情况而定:如果来自国外的新进入者自身的规模进入了东道国企业规模的前列,东道国的产业集中度显然会提高。
而若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对东道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通常不会太大。
从动态角度考察可分为进入中结构效应和进入后结构效应。
前者指跨国公司FDI进入过程中,随着东道国该产业厂商数量的增加,其产业总体集中度下降。
后者指FDI厂商大举进入后,会加剧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使产业集中度再次相对上升。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大陆外资来源以港澳台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主,对产业集中度没有实质性影响。
此后,外资来源的地域构成发生变化,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的大型投资者大举进入中国,加入到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于是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开始加大。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
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
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
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近十年来的产值变化情况,对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纵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纵轴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以亿元为单位,横轴为年份。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部门都在不断发展。
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第一产业总体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则较为迅速,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飞速进步,而第一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的较慢,由于第一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其增长率要慢于GDP增速,第一产业在逐渐萎缩。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表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多元环形图,如下所示
由内而外分别是2001年-2012年的数据
由此图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且第二产业人员的增加要快于第三产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上升,且增加速度相似在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预期在我国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或将超过第一产业。
中国的就业结构现状
中国的就业结构现状作者:袁淑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3期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提高就业水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中国面临长期的就业结构矛盾,例如,农业人口向工业、服务行业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等。
这些矛盾突出反映了中国的就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述中国就业结构的特点,以求在此基础上优化就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研究1952~2013年中国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比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占比不断增加,但增幅不明显,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增加,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从1952年到1978年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全力推动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由原来的7.4%上升到17.3%,相应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则由83.5%下降到70.5%。
由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发生了自然灾害,使得这一时期的三产就业人员比重发生了震荡,对于这些意外因素产生的数据,本文采取了修正,略去了数值的显示。
1979~2013年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1979年的12.6%上升到3013年的38.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17.6%上升到30.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虽有所增加,但是增幅明显慢于第三产业,这是因为国家虽重点扶持工业,使第二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而言,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增加并不明显。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则由69.8%下降到31.4%,截止到2013年末,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略高于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
图1 1952~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统计年鉴,北京。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产业结构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图2即为中国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的比较。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就业问题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经济与管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对劳动力调整,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如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消除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统筹兼顾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遵循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7%,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47.9%和23.9%,提高到了2007年的49.2%和39.1%,分别提高了1.3和9.2个百分点。
产业格局从原来的“二一三”类型转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类型(见表1)。
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变化。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会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维持现有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大幅上升,服务业将有较大发展。
产业格局也会转变为“三二一”类型。
2.第二产业内部,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阶段演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摈弃了之前照搬苏联的重积累、轻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了消费导向型的战略。
随着居民对服装、食品等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纺织、食品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部门的发展,第二产业呈现轻型化特征。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率影响因素分析
那么,影响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又是如何作用于就业 的呢?这正是本文 的研究重点所在 。
收 稿 日期 :2o一 l 08 1 1
1 理 论分 析与 文献 综述
对我国总体就业 增长率 的下 降 ,理论 界 主要有 这样
・
--—
—
4 7 ・— - - —
第2卷 8
致 社 会 消 费结 构 的 改 变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特 别 是 技 术
综上分析 ,我 们认 为 :技 术进 步、资本深 化、收入
水平 的提 高 是 影 响 三次 产 业 就 业 的 主 要 因 素 。 本 文 尝 试
进步会大 大促进 劳 动密集 型 的第 三产业 的发 展。 因此,
29 第月 0 年55期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 o 总2 N. 08 5 1 .
17期 8
几种解 释 : 11 技 术 进 步 论 .
求结构 的变化 ,生产食 物和其他必 需 品的农 业或 与农 业 直接联系的产业 的扩 张速度不 得不相对 放慢 ,而生 产舒 适品和奢侈品的制造业 和服务业 的扩张速 度不能不 相对 加快 。简单地说 ,在经济增 长过程 中 ,第一 产业将 趋于 相对 萎缩 ,第二 、三产业将 趋于 相对扩 大 ,从 而 引起 了
+ 第 产就 增 率 三 业 业 长
龉
01 -
0 05 . O O0 .5
.
/ - \ ∥
.
∥ / /、
. . .
—
‘
一
\ ^ o 、 ^ —r
…
、
^’
^
o
、 、
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基于三次产业的异质性分析
献日益凸显,尤其在于,数字红利的持续释放给广大劳动力就业市场注入“ 新动力”,给予人们更多的发展机
遇和就业选择。 根据《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2019 年) 》 ,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
到 1. 91 亿个,占当年就业人数的 24. 6%,同比增长 11. 5%。 其中,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吸纳就业的主
第 44 卷
第 11 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 年 11 月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OI:10. 13502 / j. cnki. issn1000-7636. 2023. 11. 004
Vol. 44 No. 11 Nov. 2023
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的“ 四化” 框架将数字经济划分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个部分。
64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 11, 2023)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11 期)
逐步转向第二产业继而转向第三产业的演变规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决策和就业流
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有助于厘清中国劳动力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 特别地,当前中国就业
工作面临较多风险挑战,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的压力不减以及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数字经济成为
保障城镇劳动力稳定就业、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
具体而言,产业间数字化渗透率具有不同特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呈现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趋 势。 根据《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年) 》 ,2022 年中国农业数字化渗透率仅为 10. 4%,远低于工业 的 24. 0%和服务业的 44. 7%,呈现出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的典型特征。 结合中
中国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 0 6年 1 2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
Hu nt s& S ca ce c sJ u a fHan n Unv ri ma i e i o ilS in e o r lo ia ie s y n t
De . o c 0 6 V 12 . o . 4 No 4
李
勇等 : 中国产业 发展对就 业增 长影 响的实证分析
人数都有增长 , 但是 , 第三产业增长最大 , 第二产业次之 , 第一产业最小 。
从实际 G P的增长量和增长率来看 , D 第二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的增长量分别是第一 、 第三产业 的 1.1 、. 1 。以上说 明,98 20 18 倍 2 8 倍 17- 04年期间我 国第二产业实际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 , 第三产业就
第2 4卷 第 4期
中 国产 业发展 对 就 业增 长 影 响 的 实证 分 析
李 勇, 林超 群
( 东华大学 旭 日 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5 ) 00 1
[ 摘
要] 使用中 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和实际 G P数据 , 结合 国际 比较 , 过计算实 际 G P 业弹 D 并 通 D 就
17120 98 04年我国各产业实际 G P和各产业就业人数总量增长情况见表 1 D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
数增长量依次为 6 5 、 95 1 2 万人 , 19 7 和 811 9 第三产业 的增长绝对量最大 。第 三产业 的就业增长率分别
是第一 、 第二产业的 1 .3 、.8 5 1 倍 2 5 倍。从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看 , 尽管三次产业就业
【 中圈分类号] 029 F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4 11( 0 ) — 54— 7 1 — 702 60 01 0 0 0 4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 关键 词 】
配 第— — 克拉 克 定 理 ; 变动趋 势 ;影 响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产业 结构 调 整影 响就 业 的理 论
早 在 1 9 年 , 廉 . 第 就 总结 出 : 61 威 配 随 着 经 济 的 发展 , 业 中 心 会 由有 形 的 财 物 产 逐渐 转 向 尢形 的服 务 性 生 产 。克 拉 克 的研 究 印 证 了配 第 的 观 点 , 们 称 之 为 配 第 一 我 克拉 定 理 , 述 为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 表 人 均 围 民 收 入 水 平 的提 高 , 第 产 业 目 民 收 入 和 劳 动 力的 相 对 比重 逐 渐 下 降 ;第 二 产 业 回 收 入 和劳 动 力 的 相 对 比 重上 升 , 经 济进 ‘ 步发展 , 第二产业 国民收入和劳动 力的 相 对 比重 也 开 始 上 升 。 从 l 业结 构 的 产 变动情 况来看 , 第一产业对 国民生产总值 的 贡献 牢 和 能 解 决 劳 动 者 就 业 的 能 力 , 在 回 民经 济 中 昕 占的 比 重 逐 渐 下 降 , 二 产 第 i在 旧 民 经 济 中的 比重 则 是 先 下 降 , 后 然 逐 渐 再 趋 f 稳 定 , 三 产 业 所 占 比重 则 是 第 持 续 增 长 的过 徉 。
显的 。
三 、三 次 产 业 结构 演 进及 其 对 就业 结构 的 影 响
白 17 年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 经 历 了 98 我 产业结构 的不断调整和优 化 , 大产业 占 三 国 民生 产总 值 比重 有 了明 显 的变动 ,从 “ 二 三 ”变 为 “ 、三 、~ ”的格 局 , 二 一 基 本上 符 合产 业结 构变 化 的规 律 。但 仍然 存 在 不 均 衡 性 , 业 结 构 滞 后 于 产 业 结 构 就 的进程。 1 一 产 业 存 在 产 值 较 低 , 业 程 度 、第 就 较高的特 点 , 村存 在大量 剩余劳 动力 。 农 自 17 年改革开放 以来 , 98 农村利余劳动力 逐年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到 2 0 但 0 9年 , 第 产业 就 业 比 重 仍 然 高 达 3 . %, 明 农 81 说 村 仍然滞 留了大量 的就业人 口, 形成 r巨 大 的剩 余劳动力 。就其原 因, 一是说 明传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引言:三次产业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对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第一部分:三次产业比重的历史演变1.1 农业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在农业时代,农业是经济的支柱,占据了绝对比重。
此时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处于萌芽状态,比重很小。
1.2 工业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开始兴盛,农业逐渐出现相对下降趋势。
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的主力军。
服务业的比重也开始有所增加,但仍然相对较低。
1.3 信息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工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农业的比重则进一步减小。
三次产业比重逐渐趋于平衡。
第二部分: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2.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也带动了它们的比重增加。
2.2 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
城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服务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也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工业的兴旺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2.3 劳动力结构和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服务需求的增加已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变化,工业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也减少,导致工业的比重下降。
第三部分: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的影响3.1 经济结构优化随着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城市收入。
工业部门的转型,使其更加注重创新和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农业虽然比重下降,但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墙体保温分为内保温 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改革, 使其 和外保温两种, 相对于墙体内保温而言, 墙 更具有实践性 。
体外保温的保温效果更理想 ,可完全避 免
( 三) 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宣传, 提 高全
热桥, 还可 以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 , 延长墙 社会节能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 电视、 报刊、 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采用墙体外保温 是在 杂志等媒体 , 开展形式 多样 、 内容丰富 的节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较好 的选择 。对 于 能设计与绿色建筑宣传 ,广 泛宣传建筑节
一
中图分类号 : I : 1 2 文献标 识码: A 原标题 :我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 就业 的影响研 究 收录 日期: 2 0 1 3 年 2月 4日
一
致并在施工 中得到落实 。
( 二) 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标准。建筑 用寿命有关,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节能技术
、
我国产业结构及相应的就业结构
暖的效果, 就能够实现能量的损耗减少 , 从 度也欠佳, 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在原有建
值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所占份额从 1 9 7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的2 8 . 2 %降到 2 0 1 0年的 1 0 . 1 %, 下
降了l 8 . 1 个%,其在 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不 断弱化 ;第二产 业 占 G D P的 比重从 1 9 7 8 年的 4 7 . 9 % 变动 到 2 0 0 9 年的4 6 . 8 %,总体 变化不 大 ;第 三产业 占 G D P份额 从 1 9 7 8 年的 2 3 . 9 %升至 2 0 0 9 年的4 3 . 1 %,总体有
[ 提要] 第三产业包括多个行业, 每
个行 业对就 业的影 响不尽相 同。本文通过
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各 区域之间 的发展也 是极其不 平衡 的。
二 、 国产 业 结 构 的 评 价 分 析 中
中国人均 国 内生 产 总值 为 ① :9 7年 为 7 4 5美元 、0 4 19 7. 20
年为 19. 4 0 4美 元 、0 8年 为 3 2 . 20 3 2 8美 元 、09年 为 37 . 20 67 8美 元 。 比照 钱 纳 里 的 工 业 化 阶 段 标 准 可 知 ,9 7年 以前 19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处 于 初 级 产 品 生 产 阶 段 ,9 7年 以后 进 人 工 19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9 7年 到 2 0 19 0 3年 为 工 业 化 发 展 初 期 ,0 4 20
速健康发展 , 方面表 现为 国 民生 产总 值等 总 量 的不断增 一 加, 另一方面是 与之 相关 的产 业 结构 不 断演 进 。一 个 国家
经济发展 的过程不仅 体 现为 国民生 产 总值 的增 长 , 还必 然
伴随着产 业结构 的成 长 。在 这个 过 程 中 , 结构 和 总量是 紧
宁、 四川 、 湖北 的经济 总 量 总和 。与此 形成 鲜明 对 比的是 , 甘肃、 南、 海 宁夏 、 海 、 藏 的 经济 总 量 比重 均不 足 1 。 青 西 % 天津、 云南 、 庆 、 重 新疆 、 州 、 贵 甘肃 、 海南 、 宁夏 、 青海 、 藏 西
密联 系和相互作 用的 , 结构 和 总量 是社 会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
、
中国经济 总量的现状 分析
产业结构 主要 是指 国 民经济 各产业 之 间以及 产业 内部 各部 门之 间的联系和 数量 比例关 系 , 种相 互联 系 和 比例 这
关 系 能 够 从 质 和 量 两 个 方 面 去 考 察 。 一 般 而 言 , 济 的 快 经
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的研究,采用协整检验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通过进一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几乎不产生影响,但经济的增长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拉动就业的增长,进而提出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一、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演变特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分布来看,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为28.2%,而2010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0.1%;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不大,总体上来说十分平稳,除了少数几个年份有所降低,基本上都保持在接近50%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0年的43.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就业人员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总体上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的36.7%,比重减少将近一半;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稳中有升,从1978年的17.3%上升到2010年的28.7%;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相符,都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0年的34.6%,上升了22.4个百分点,而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有赶超第一产业的趋势。
二、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一)变量选取、数据来源(1)产出结构的变化不能引起gdp的变化,但gdp的变化可以引起产出结构的变化,这表明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因素之一,必须加快经济增长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又好又快的升级。
(2)就业结构的变化不能引起gdp的变化,但gdp的变化可以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这表明我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同时我国的劳动力转移主要是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和失业人员的增多,因而在格兰杰因果分析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对gdp的变化没有影响,同时表明我国经济的增长有助于就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
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 他 行业 ” 比重 在 1 9 以后逐 年 上升 , 其 的 9 3年 不
过 在 20 0 3年 以后 , 出现 了下 降 的趋势 , 因此 , 国 的 我 产业 构在 2 0 0 3年 以后 没 有 进 一 步 向更 好 的产 业 结构 模 式转 变 。“ 他行 业 ” 其 在第 三产 业 中是 指租 赁
表 1 我 国产 业 结构 的 变 化 趋 势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工业
( ) %
建 筑 业
4 . 00 3 . 0O 2 . 0O 1 . 00 O0 .
妻 孽晷容器虽誉誊一誊垂萋莹 … 量 … … qqq f
+ 第 一产业+ 第二产业 — 一 ▲ 第三产业 — 工业 一
产业 之 下 , 这说 明我 国第三 产 业发 展 滞后 , 特别 是新 兴 的第 三 产业 发展 严 重不 足 , 制约 了就业 的扩 大 。
关 键 词 :劳 动 需 求 ; 业 结 构 ; 业 产 就
中图分类号 :082 F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3 7 1 (0 0 0 - 0 2 —0 1 O — 2 7 2 1 )3 1 1 4
・
经济 管理 ・
份一 ∞ ∞
加
∞
趵 趵加 加
∞ ∞
产业结构对就业 的影响机制 分析
“ 4
9 1 8 Z
盯 蛆 蛆
7 7 6
周 伟
(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经 济学 院 , 南 长 沙 中 湖 400) 1 0 4
3 如 u 蛆 如 ∞ 4 ∞ 0 0
一
、
我 国产 业结构 的变化 趋势
三次产业变动趋势
三次产业变动趋势三次产业变动趋势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三次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
本文分析了三次产业变动趋势、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三次产业指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分析三次产业变动的趋势、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三次产业变动趋势1. 农业的衰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
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
(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
(3)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的改变,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农业衰落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农业的减少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下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2. 工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的衰落,工业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兴起有以下原因:(1)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需要大量的工业产品。
工业的兴起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工业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3.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逐渐崛起。
服务业的崛起有以下原因:(1)经济结构的变动,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
服务业的崛起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情况。
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了经济的附加值。
三、三次产业变动的原因1. 经济发展和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动。
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是三次产业变动的根本原因。
2.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趋势三次产业比重指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三次产业比重也会发生变动。
本篇文章将探讨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农业的比重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而工业和服务业则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的应用。
这也是农业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农业的发展也受到自然条件、气候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逐渐从食物和农产品转向了更加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这使得农业的比重相对减小。
农业的比重下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农业比重下降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农村经济的困境。
很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
农村经济的困境也会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次,农业比重下降也会导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放缓。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受到限制,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难以提高。
因此,农业比重下降需要同时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二、工业的比重的波动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比重的变动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工业的主要特点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可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工业的比重通常会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但工业比重的波动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会对工业比重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周期、政府政策和外部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工业的发展和比重变动。
另一方面,工业的自身特点也会对其比重产生影响。
例如,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老旧产业的衰退都会导致工业比重的变动。
此外,工业的比重还会受到外部竞争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
工业的比重的波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工业的比重变动会影响到就业和收入分配。
工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但工业比重下降可能会导致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的情况。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逆”升级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Vo 1 . 4 2 No . 1
2 0 1 4年 1 月
J a n . 2 0 1 4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逆” 升级研究
— —
以黑龙江省为例
周 健
(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 阳 1 1 0 1 3 6 )
摘
要: 我 国社 会经济发展过 程 中, 部 分地 区随着经济增 长和 工业化 的深入 ,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升级 的 同
关键词 : 三次产业 ; 就业结构 ; “ 逆” 升级测定 ; 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 F 1 2 0 .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3 2 9 1 { 2 0 1 4) O l 一 0 0 8 3 — 0 8
一
、
引 言
一
般来说 ,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进尽管存在波折 , 但基本遵循一般规律 : 一是随着经济增长或工业化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 目 “ 制度变迁视 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 究” ( 1 l & Z D 1 4 6 ) ; 辽 宁省教育厅科学研 究一
般项 目“ 辽宁劳动报份 额提升的适度水平及其实现路径——基于跨越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 ” ( w2 0 1 3 0 0 5 ) 。
辽 宁大 学学 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而是排斥劳动力。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认为 , 一方面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集聚所导致的就
业问题; 另一方面, 可能是东北转型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 3 ] 。穆怀中、 闫琳琳( 2 0 0 9 ) 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就 业结构协调度的研究发现 , 1 9 9 8 年前后 , 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出现异常 , 第二产业劳动力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律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虽然 我 国 经济 不 断增 长 , 我 国 但
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因果关系及其就业交 叉弹性进行 了实证分析 , 为政府在全球金 融危机下 解决 就业 问题提 供政 策依 据 以制定适 宜 的政 策 。
作 者 简 介 : 晓 荚 , , 南 衡 阳人 , 南工 学院经 济管 理 系副教 授 、 士 , 研 究 方向 : 力 资本投 资 、 力 资本 与 区域经 济增 长 。 刘 女 湖 湖 硕 主要 人 人
41
l7 9 8
3 4 65
12 14 O 8 7 5
82 7 2. 3 O 6 0. 9 8 .9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 6 5 2 1 )5— 0 1— 4 10 30 (0 1 0 0 4 0
就业 是 民生 之 本 , 定 之基 。就 业 问题 解 决 的 稳
好坏 , 直接 关 系到人 民的 切身 利 益 。 当前 , 全球 金 融
危机 的影 响 还 在 不 断 深 化 , 国经 济 增 长 下 行 压 力 我
业的吸 纳 能力 有限 , 对 第三 产业 的就 业增 长有很 强 的促 进 作 用 ; 但 第三 产业对 就 业具有很 强吸 纳能 力 , 是拓 宽
就 业 渠道 的 良好 途径 。
关键 词 : 业 结构 ; 产 就业 ; 因果 检验 ; 业弹性 ; 业 交叉弹性 就 就
中 图分类 号 :2 F
产总值 G P和总就业人数 L 第 i D , 产业产值 G P 和 Di
就 业人数 L( - , , ) i i 1 2 3 。数 据 如表 1所示 。
表 1 我 国 产 业 与 就 业 的 相关 数 据
究, 认为我 国经 济增长 和就业增 长不一 致 ; 陈桢
(07 通 过 对 比较 劳 动 生 产 率 和结 构 偏 离 度 的 分 20 )
析 , 为我 国就 业结 构变 动 显著 滞 后 于产 业 结 构 ; 认
国 生 三 产 产 (元 l 产 就 人 ( )总 业 内 次 业 值 亿 ) 次 业 业 数 亿 就 三
年份 产总值 第一 第二 I 第三 第一 第二 J 第三 人数
( 产 亿元) 业 产业 I 产业 产业 产业 l ( 产业 亿)
二、 数据 与模型 ( ) 一 数据 来 源
是世 界 上最 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 口将 呈 继 续增 长 的 人 趋 势 , 业 问题 也 将 日益 此 凸 显 J 就 。李 晓嘉 , 鹏 刘 (05 通 过 对 我 国 整 体 经 济 增 长 与 就 业 关 系 的 研 20 )
本文 采 用 的数 据 有 17 98—20 07年 我 国 国 内生
4. 2 0
力 ;2 不 能根据 y预测 X 即如 果能够 根据 预测 () 。 y 又能 够根 据 y预 测 , , 只说 明 和 y是 关 联在 一 起的, 并很有 可能 和 Y都 是 由第 三 者 或 更 多 的其 它变量 所决定 。
郭军等(06 认 为产业发展是就业发展 的基础 , 20 ) 应 选 择就 业发 展 型 经 济 增 长模 式 以保 证 就业 ; 惠 李 玲, 朱永 杰 ( o 8 利 用 就 业 弧 弹性 研究 了三 次产 业 2o ) 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就业增长 的关系 ; 江小涓, 李 辉 (0 4 研 究 了 第 三 产 业 与 就 业 的 关 系¨ 蒲 艳 20 ) 引, 萍, 陈娟 (o8 研 究 了产 业 结 构 变 动 方 向 和产 业 结 2o ) 构变动 速 度 对 我 国就 业 的 影 响¨ ¨。而 对 三 次 产 业 产值与就业 的交叉作用是否成因果关 系, 以及它 们
本文 系湖 南省情与 决策咨询研 究项 目[ 编号 :0 0 1 Z 9 ] 阳市社科基金 重点项 目< 阳人力资本 结构 与 区域 经济发展研 2 1 1B Z 0 衡 衡
究> 编号 :0 0 0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21C3 ]
收 稿 日期 : 1 一o 2 2 1 6— 9 0
2 1 5期 0 1年 ( 第7 总 l期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月刊 ) 双 S 0N J RN 0 oU AL HUNANADM田 【TRAr【
No 5 2 1 ..01
S TUIE TI '
G n rl l e e a Nn 7
・
经 济研 究 ・
我 国 三次 产 业 的发 展对 就 业 的影 响研 究 水
加大 , 解决 就业 问题 , 定就 业形 势显 得尤 为重要 。 稳
一
、
文献 综述
发达 国家 产 业 结 构 的演 进 历 程 表 明 , 随 经 济 伴 水平 的不 断 提 高 , 劳动 力 在 各 产 业 之 间将 发 生 规律 性转 移 。主要 是 劳 动 力 从 第 一 产 业 转 向第 二 产 9 8—20 09
年我 国 的相关数 据 , 过 G a gr 通 rn e 因果 检 验 和双 对 数
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劳动力将更 多地 向第 三产 业转 移 。克 拉 克 … , 兹 涅 茨 J钱 纳 里 、 金 库 , 艾
刘 晓 英
( 南工 学院 , 湖 湖南 衡 阳 4 10 ) 208 摘要 : 通过 对 17 2 0 9 8— 0 9年 我 国产业和 就 业数据 进行 实证分 析和检 验 , 发现 第 一产 业产值 是 第三 产 业就 业人 数 的 G a gr 因 ; 一产业作 为 国民经 济 的基础 , 第二 、 产 业 的 就 业 交 叉弹 性很 大 ; r e原 n 第 对 三 第二 产 业对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