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

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 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 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 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 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 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会审公廨
把持邮政
我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 事一定不许做。 ------田贝(美国公使)
“其表现最可能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的那些政治家 掌握政权了。” “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 们)已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 ------普鲁斯(英国公使)
2、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 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 也!”
三元里人民弘扬了誓死抵抗外来侵略、 捍卫祖国独立的爱国精神。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忠王李秀成
1.
引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中国近现代史(一)

重点知识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
3、中国开展禁烟运动为英国侵华提供借口——借口。
鸦片战争的评价1、性质: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2、对中国的影响(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变为即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反对外国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4)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人民思想的变化,新思潮的萌发。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2)、(3)]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美修约要求被拒绝3、借口:亚罗号与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政府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两半程度加深(影响,2、3)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土地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小结: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 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
了社会阶级矛盾。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小 结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 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 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
1、晚清社会制度和吏治与军队的腐败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
3、经济技术的落后
4、对近代战争缺乏认识
洋务运动中清朝兵工厂制造的大炮
李鸿章
清军在甲午战争 中使用的大炮
甲午海战
小
结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 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 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 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 ,但落后不一定失败 。 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以弱胜强的 好例子。但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 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的 失败就是明证。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官兵 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林则徐虎门销烟
冯子材与 镇南关抗 法斗争
冯子材镇南关布防图
亚洲第一巨舰 —定远舰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近代史第一章_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关税主权丧失
始自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按国家主权原 则,各国均有权自定税率,以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但 《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却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 主权。而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 “值百抽五”,即5%左右,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税 率最低的国家。并且,海关的行政权一直由外国人控制, 直至1949年。
(注:“公行”制度:规定外商只许与请政府指定商行进行贸易)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北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 约》。 (1)公使常住北京; (2)增开营口、烟台、台湾、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3)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4)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11月,中俄 《北京条约》签订。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5)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三元里抗英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 元里103乡人民举行抗英斗 争。他们用“刀斧犁锄”原 始武器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的英军围困在牛栏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 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 争。
三元古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中法战争
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 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 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 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 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 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下图表现的是会审时的一幅场景。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10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 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 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 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 杀,亦出兵入侵中国。因为这场战 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 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年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 年 1 月 5 日,英法联军俘虏了总督叶名琛。5 月 20 日,英 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并扬言要进攻北 京。6 月 13 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 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 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 签订《天津条约》。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7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 2100 万银元;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8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 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 约》。
14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 开放天津为商埠; ② 将《天津条约》中的赔款增加为 800 万两; ③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 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从此在欧美确立起来。
01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马工程

第二节 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
• 三、《南京条约》等批一批不平等条约 •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清朝代
表)与璞鼎查(英国代表)在英舰“皋华 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内容。 • 1843年10月,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和《五口通商 章程:海关税则》。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6广州口岸与所谓的闭关锁关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4清政府对鸦片的态度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5林则徐查禁鸦片运动第二节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1840年4月中旬英议会通过发动对华战争的决议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目录 INDEX
第一章 鸦片战争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战争进程 • 第三节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一、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 1839年9月,九龙之战。 • 1839年11月,穿鼻之战。 •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权谋。 • 英国朝野的态度。 • 1840年4月中旬,英议会通过发动对华战
争的决议。 •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第二节 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
• 二、战争进程 • 始:1840年6月 • 终:1842年8月 • “钦差大臣”兼两广总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五卷),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1996年。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5年。 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 英关系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中国近代史刚要 第一章-44页文档资料

年息
4厘
折扣
94
5厘
4﹒5厘
94
83
年限
36
36
45
共计
白银3亿两
偿还本息
白银7亿两
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修筑权
国名 在中国投资 的铁路
英国 280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截至1898年11月)
共计
6420英里
从世界范围看:殖民扩张实质上是西方国家以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但同时 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列强侵华影响:
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和从属地位。 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次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1883—1885):《中法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 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 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 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
鸦片走私船
英商贩运鸦片的走私快船
到1840年鸦片 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 国输入鸦片激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使琉球的使节 中国古书中的琉球人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 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 群 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 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 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废除中国年号,改为 明治年号,1879年3月30日, 琉球国灭亡。同年日本正式 宣布吞并琉球岛,并把这里 命名为冲绳。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 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 地” 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 台 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 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 租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北京条约》 天津
《烟台条约》 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迫使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逐步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2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 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 )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
五、中日甲午战争
失高丽 赔款 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军民在中国开办工厂和各种制造业
海外文物应以何种方式回归为佳?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英国人赫德 1863-1908年担任中 国海关总税务司,把 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 40多年之久。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洋枪队”——华尔 第二,镇压义和团运动 第三,强迫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对外国
资本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法战争 (1884-1885)
西南 危机
19世纪70 年代后 中国边疆 危机
东北 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逼签《马 关条约》
日本入侵台湾, 吞并琉球
东南 危机
五、三国干涉还辽
赔款
六、中俄密约
中国允许俄国从赤塔到海参威修一条铁路
中国划一片土地供铁路建筑房屋和管理之用,路局拥有全权, 包括警察权。铁路三十六年后可用七亿卢布赎买,满八十年 后可以无条件交给中国。
中俄两国同意,日本若进攻中国、朝鲜或者俄过的远东地区, 中俄两国应互相援助。
七、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从德国强占胶州湾开始,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沿海不少重要港湾插上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旗帜,几乎全部神圣国土都被肢解 为列强的“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势力范 围”,实际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 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甚至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近代文明。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 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部分 帝国主义的侵略
1840-1860鸦片战争 1874日本侵犯台湾占领琉球 1879年俄国侵占伊犁 1884年争夺越南的中法战争 1895年甲午战争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 1896年中俄密约
自主关税
协定关税
↙↘
自主协定关税 片面协定关税
片面协定关税: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弱小国家,片面地减让 关税而制定的关税制度
5、设立租界(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到通商的五
港口居住,虎门条约又补充说,“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 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清朝 官员本以为这种规定可以避免口岸上的纠纷,但是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 利用这个条文在通商口岸划定居住地区,造成了所谓“租界”的制度。)
2、割地
(南京条约规定“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 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图为初割的香港岛,峰顶为太平山
3、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以后如在通商口岸的
英国人犯罪,不能由中国处理,而“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 官照办”。这就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局面,开创了 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所谓“领事裁判权”的制度。望厦条约中明确地规定 包括一切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在内,地区上也不仅限于通商口岸。按 照望厦条约,在中国的美国人,如果因事被人控告,不管控告者是谁 (是中国人,或是美国人,或是其他任何外国籍人)“中国官员均不得 过问”只能由美国的领事官处理。)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旅顺大屠杀 情景
(三)勒索赔款、抢夺财物
侵华战争
赔款数
合计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00+600)万银元
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800+800)万银两
13
亿
中日甲午战争
(20000+3000+150)万银两 银
八国联军侵华
98000万银两
两
被英法联军抢走的圆明园文物——兔首和鼠首铜铜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这些先锋队(传教 士)所搜集的有关民族、 语言、地理、历史、商业, 以至一般的文化情报,将 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 贡献是很大的。” ——美国的驻华公使田贝
(二)借助各种媒介,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黄祸图
《黄祸图》由德国画家赫曼·克纳科弗斯于1895年所创作的版画。正式的名称是德意志第 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所题的“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这幅画的原作被当 作送给尼古拉二世的礼物。这幅画居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迦勒,他与画中其他 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基督教徒,而在右后方的佛像与龙是代表东方,指的应该是中国 或日本等黄种人。该图所要说的是希望欧洲人能在天使长圣米迦勒的带领下,击败来自 东方的佛与龙,保卫欧洲人的信仰与家园。这个作品的产生是基于当时欧洲兴起充满偏 见的“黄祸”思维。
1864年的中俄《勘分 西北界约记》,割占了 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 里的领土
1881年的中俄《改订 条约》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 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 的领土
1858年《瑗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 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割 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 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 方公里的领土
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 旅大(旅顺和大连)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 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 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半 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4、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说: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
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根据这条规定,次年成立所谓通商章 程时又同时议定了各项进出口税率。这样,就开创了关税税则中国不能 自己作主的局面。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 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而望厦条约则更明确地 说:“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所以后 来人们说,半殖民地中国的“协定关税”制度是由美国人确立起来的。)
二、日本侵犯台湾占领琉球 失琉球 赔款
琉球,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中国古史,《隋书》中即 有《琉球传》,隋朝时( 581年~617年),琉球被 称为琉虬 ,到明代洪武年 (1372年)明太祖派使臣 杨载携诏书出使琉球,诏书 中称其为琉球,从1383年, 琉球三山的“世主”继承王位 都需中国政府的册封。
甲午战争谈判
➢ 关于甲午战后的赔款,日本前 外务大臣井上馨说:“得到这 笔赔款前,在日本的财政机关 中,上亿日元的款项连提都没 有提过,收入至多到过八千万 日元。所以想到有三亿五千万 日元涌进国内,无论政府或私 人部门都产生了一种无限富有 的感觉”。
驻台总督桦山资纪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西北 危机 俄国利用阿古柏事 件占领伊犁地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李鸿章
慈禧太后
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通商口岸
时间 1842
1858
1860 1876 1895
条约名称
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城市
《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 《天津条约》 (后定为台南)、淡水、潮洲(后改汕头)、
1861年英租界
图为两个中国人进入租界后被锁在墙上
6、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有所谓“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
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的规定,根据这一条,英国就得到所 谓“最惠国待遇”(一种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后来别的侵略国家也援 例得到这种特权,就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中国勒索到什么好处,其他国家 都可“合法”地“一体均沾”)
☆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文化渗透
(一)利用传教进行侵略活动
据统计,到
1919年,当时中 国的1704个县中, 除106个县外, 都有外国传教士 的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德 国 传 教 士 郭 士 立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 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从领事裁判权本身的性质和含义来看,这是 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