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6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据相干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证历年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状,而今年在双减政策下,报考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为何那么多人想当老师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兼爱”“非攻”是来自下列哪个名人的思想( )。
A.孟子B.孔子C.墨子D.庄子1.【答案】C。
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2.【答案】D。
解析: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3.“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3.【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形、个别差异动身,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题干中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取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显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情势是( )。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4.【答案】D。
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情势。
这种教学情势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情势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通辽扎鲁特旗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通辽扎鲁特旗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解析::考点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文字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原则。
2.《红楼梦》中林黛玉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答案::C解析::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C解析::学生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是再认,回答填空和问答题时候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A解析::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故选A。
5.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B.人才C.劳动力D.科学知识答案::C解析::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将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答案::C解析::斯宾塞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他提出了“教育预备说”,即教育的任务是为未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上半年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上半年模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说法错误的是?A. 研究过程B. 教学过程C. 心理过程D. 教育过程答案:D2.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中心主义?A. 引导发现法B. 问题解决法C. 直接教学法D. 暗示教学法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2. 简述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教学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三种类型。
三、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 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平面几何知识时,发现学生小王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总是模糊不清。
教师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练等,但小王的掌握情况仍然不理想。
教师感到困惑,于是向教育心理学家寻求帮助。
1. 请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这位教师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未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 请为这位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答案:针对小王同学的情况,建议教师采用以下策略:(1)丰富教学方法,如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等,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调整教学节奏、提供不同难度的研究材料等;(3)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当难度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四、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心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3)指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以上仅为模拟题及答案,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 )答案及解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他开创性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彰显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思想。
A项正确。
B项: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柏拉图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情况。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现在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环境因素的教育意义,B选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其中,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主张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同时,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题干中“将学和游结合”这种形式表明教育不再是限于学校内,在学校以外进行参观游览也是学习的方式。
游学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C项正确。
A项: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到奴隶社会后逐渐出现了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昭通昭阳区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
昭通昭阳区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答案::C解析::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用了一定的仪器。
因此是实验法。
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
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4.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巾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教师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增加所学知识的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5.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B.上课C.批改作业D.巩固新教材答案::C解析::教师批改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6.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7.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A.元认知识B.描绘性知识C.情境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答案::D解析::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C.教学课题的提出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
A.1951年B.1950年C.1949年D.1952年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5.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过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6.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7.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
A.杜威B.夸美纽斯C.赞可夫D.布鲁纳8.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
A.综合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外部评价D.内部评价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 )。
A.促进个体发展B.影响政治发展C.影响文化发展D.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11.认知策略是( )。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C.信息加工的策略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3.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浙江衢州柯城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
浙江衢州柯城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答案::C解析::考点教育的属性文字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矛盾。
2.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一到冬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
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自觉抗拒来自内外部的各种诱惑,排除各种内外部的困难,执行决定,实现既已确定的道德目标。
王军决心上课不再迟到表明已有道德认识,因此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
3.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
B.福禄贝尔C.杜威D.圣奥古斯丁答案::D解析::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等。
4.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
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
A.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B.立刻制止,下课处理C.“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答案::B解析::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首先制止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但不要影响教学过程,待到下课后再进一步进行处理。
5.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与()。
A.沉默的B.对抗的C.安静的D.活跃的答案::B解析::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它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那曲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
那曲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
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答案::A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的思想,模仿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B.习得学习方法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D.建立知识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A.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B解析::再造想象是指依据词语的描绘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属于再造想象。
4.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答案::D5.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答案::A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A.古代社会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D.现代社会答案::D解析::“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它倡导教育的“终身化”。
邢台桥西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邢台桥西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一、单选题1.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答案::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课,从小学到高中都有。
2.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A.具有启发性B.具有幽默趣味性C.具有倾向性D.保持态度中立(措词取中性)答案::D解析::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保持中立态度,这样才能不影响被试,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看其能否自觉关注( )。
A.教材B.生存C.课堂D.学生答案::D解析::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B.陶冶法C.锻炼法D.说服法答案::B解析::陶冶法是指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的意思是政教法度之言不如礼乐之声深入人心,体现的是艺术陶冶。
6.小明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小明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益阳桃江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益阳桃江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3.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的能力B.审美能力C.接受一切的能力D.待人热情的能力答案::B解析::欣赏法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和审美能力。
4.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巾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教师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增加所学知识的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5.八年级学生小琳面临的人格发展阶段任务是( )。
A.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B.培养主动感,克服自卑感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答案::D解析::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理解了的事物即使它的细节改变还能进行再认。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30题)1、概念中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A.内涵越丰富,外延也相应越多B.内涵越丰富,外延则越少C.内涵越抽象,外延越狭窄D.内涵和外延一一对应【答案】 B2、中国教育史上()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蔡元培B.杨贤江C.陶行知D.晏阳初【答案】 A3、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清事物。
这种现象属于( )A.视觉明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D.视觉暗适应【答案】 D4、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5、()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兰卡斯特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D6、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B.规模C.速度D.规格【答案】 A7、画线属于()学习策略。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 C8、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A.0.6~0.7B.0.5~0.6C.0.4~0.5D.0.3~0.4【答案】 A9、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六三三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 B10、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
这种情况属于( )A.负向迁移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思维定势【答案】 C11、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A.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B.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C.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D.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答案】 C1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1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答案】A。
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答案】B。
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学生促成的纪律【答案】D。
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B。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答案】A。
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B.总结和专题总结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答案】B。
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模拟卷与解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模拟卷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培养个性B.传授知识C.发展能力D.形成品德2.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时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4.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这说明教育可以()。
A.创造更新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D.筛选保存文化5.“使初等教育免费并成为义务性质,使各种形式的中等教育普遍设立,并对一切人开放,使高等教育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保证人人遵守法定的入学义务。
”这句话反映出()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诉求。
A.教育结果平等B.教育国际化C.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信息化6.从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个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从中找出其数学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此评价是()。
A.个体间差异评价B.内部评价C.外部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7.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学生学习的要求D.课程组织方式8.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9.李老师在教《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该做什么样的人。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韶关翁源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
韶关翁源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2.课堂气氛的类型主要包括( )。
①积极的课堂气氛②消极的课堂气氛③斗争型课堂气氛④对抗的课堂气氛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课堂气氛主要包括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3.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A.测验前一个星期内,每个晚上学习半小时B.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半小时C.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三小时D.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六小时答案::A解析::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采用复述策略中的分散复习效果会更好些,记忆的效果也更好些。
A项正是分散复习的做法。
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答案::D解析::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5.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重要标志是产生了( )。
A.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B.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思想C.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D.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杜威顺应时代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判。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6(题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
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故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就认为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是有失偏颇的。
印染工的较强的辨色能力和酿酒老工人敏锐的鉴别洒质的能力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而形成的结果。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新课程倡导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
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涉及知识点:中学教学3.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涉及知识点:中学教学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答案:正确。
理由: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涉及知识点:中学生学习心理5.德育与品德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50题)1、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A.学习需要B.自我效能感C.成就动机D.学习动机【答案】 B2、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这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阶段的表现。
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模仿【答案】 C3、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答案】 B4、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 B5、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 A6、王老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答案】 B7、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答案】 A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答案】 D9、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齡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A10、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6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6一、单选题(共20题)1.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解析】:“盈科而后进”原意是指水遇到坑洼之处,要充满之后才能继续向前流,而不能逾越而进.这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B【解析】:安全需要指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
4.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B:长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答案】: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
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
5.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生活即教育C:有教无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
6.()具有较大的肤浅性、表浅性。
A:情绪B:情感C:感情D:心情【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情绪的特点。
情绪具有肤浅性、表浅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
7.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答案】: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上饶婺源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上饶婺源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答案::C解析::略。
2.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3.李老师经常担心自己班的学生会不喜欢她,这表明她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答案::A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4.特级教师周老师的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教务会议上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管理模式,他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
这种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B解析::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焦虑症等属于中学生常见的()。
A.心理困扰B.心理障碍C.心理疾病D.精神疾病答案::B解析::焦虑症属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6.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引导法B.榜样示范法D.讨论法答案::B解析::榜样示范法要求教师利用先进人物、优秀行为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7.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A.1990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答案::D解析::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6一、单项选择题1.(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水平C.生产力水平D.文化发展程度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5.下列关于叙事研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B.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C.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D.收集的材料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6.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教材7.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情境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8.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A.综合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外部评价D.内部评价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 )A.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B.实施素质教育C.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D.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10.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11.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民主管理B.常规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12.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3.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1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15.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辨别功能1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的需要19.贾德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B.两种学习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C.心理官能得到训练D.对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突然顿悟20.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B.斯合纳C.布卢姆D.艾里斯21.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二、辨析题2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
23.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24.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25.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26.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27.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2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9.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l8分。
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
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
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优路教育他演示了青蛙标本。
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
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 还没翻完。
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及解析6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
2.A。
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A。
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4.B。
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5.D【解析】叙事研究法的缺点是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6.A【解析】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7.D【教学】题干描述的是欣赏教学法的概念。
8.B【解析】一般把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发展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发展功能”。
9.B【解析】略。
10.C【解析】略。
11.D【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了目标管理模式。
12.A【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3.B【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4.A【1解析】题干所述为胆汁质的人的特征。
15.A【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16.D【解析】学习动机一般有以下三种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17.B【解析】题干所述为课堂结构的概念。
18.D【解析】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19.A【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泛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20.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21.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主要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和强迫仪式动作。
二、辨析题2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不能说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
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与这些过程是分不开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26.(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7.(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28.(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
(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
(3)目的性。
(4)科学性。
(5)发展性。
29.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
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优路教育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
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四、材料分析题30.【参考答案】(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①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
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②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致使学生看不清。
③直视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
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②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③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④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