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力量——抗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述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抗 日战争 ; 中国共产党 ; 理想信念 ; 青年知识 分子 ; 延安 中图分类号 : K 2 6 5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2 4 9 4 ( 2 0 1 5) 0 4 一 o o 2 4 一 o 4
一
个人 理想 信 念 的塑造 与形 成 受社 会 环境 、 家庭 背 景 、 学 校教 育及 后 天 经验 等 多方 面 因 素影 响 , 但
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 千里迢迢赴延安投奔共产党 。 可以说 , 如果没有对共产党坚定 的信心和信念 ,
是 难 以作 出这样 的取舍 的 。 当 年去 延 安 的河 南 青 年 、 建 国后 曾在 上海 社 科 院 工作 的马 勤 对此 深 有 体会 。 他谈 到 当时 很 多青 年 从 国统 区去 延 安 , 是 因为共 产 党 是真 正 抗 日的 , 延 安是 抗 战 的旗 帜 。 而 与此 形 成 鲜 明对 比的是 , 国民党 的损 人 失地 给 他们 留下 抗 战无 能 的印 象 , 而 对 国 民党 逐 渐失 去 了信 心 。 正 是这 种 对 共 产党 领 导 抗 战 的 信心 , 对 国民党 领 导抗 战 的失 望 , 激励 着 他 们 奔赴 延 安 参 加革 命 。 他说 : “ 当时 国 民党 靠 不 住 , 大 家 的 印
救 国的热情 , 而且考虑到两个都表示要抗 日救 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 , 哪个是大公无私 真正抗 日的 , 哪 个是以抗 日为名 , 仍然坚持一党私利的。 我们要救的国是要恢复腐朽的旧 中国 , 还是要经过抗 日建设
一
个新 中国。 通过历史的教训和先进理论 的指示 , 我们选择 了中国共 产党 。 ” f 2 l 2 王仲方 的讲述表明 , 不
理 想信 念的力量
— —
抗 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述论
杨 军 红
( 中共 中 央党 校 研究 生 院 , 北京 1 0 0 0 9 1 )
摘
要: 抗 战初 期, 来 自国统 区、 沦陷区 及 抗 日根据地 的青年知识分 子对共产 党高度 信任和 向往 , 他们胸 怀共产 主义 理
想和救 国信念 , 赴延 安投奔共产党 , 为 中国共产 党发展壮大和实现 民族 解放作 出了贡 献。
少 青年 知识 分 子作 出去 延安 的选 择是 经 过 对 国共 两 党 的客 观对 比后 的郑 重 选 择 , 决 不 是 匆忙 的决定 ,
他们不 但深信共产党是真正抗 日的 , 而且代表着光 明的前景 ; 这些青年不但是致力 于抗 日救亡 , 而且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2 5
实 际上 , 抗 战初 期 国共两 党 争 夺青 年 知识 分 子 时 , 作 为 执政 党 的国 民党 拥 有 占绝 对 优势 的执 政 资
源, 提供 的待遇也远优于共 产党所能提供的。 国民党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全 国很有影 响 , 一旦进
入 学 习将 预 示 着 良好 发 展 前 景 。 可是 , 大 批 青 年 知识 分子 还 是 选 择 了跟 随共 产 党 抗 日, 甚 至 不 远数 千 里 奔赴 延 安 上抗 大 、 陕公 , 沿 途 还要 冒着 种 种 不 可知 的风 险 。 所以, 完 全 可 以说 , 没有 一 种 坚 定 的信 念
作者简介 : 杨军红 ( 1 9 7 4 一) , 男, 河南 叶县人 , 博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中国近 现代史。 24
杨军红 : 理想信念 的力量
目 标更高远 , 还志在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反映 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和建设一个不同 于腐朽的旧中国的崭新 中国理想和追求。
是下不了决心去延安的。 1 9 7 8 年 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的邓旭初谈到下决心跟共产党走时指 出, 是信念支配着 自己选择去了延安。 他说 : “ 广州起义给未满 7 岁的我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这影 响了我决 心跟共产党走而不会跟 国民党走 ……抗战开始 , 许 多知识青年投笔从戎 , 从的是国民党的军队 , 最 吸 引人 的一条路 , 就是投靠黄埔军校 ……前途 自然坦荡 , 而且待遇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不是满怀革 命 热情 的青年 , 是不可能选择去延安这条道路 的。 ” 【 1 ] 嚣 邓旭初 的谈话表明 , 一个地方革命 氛围越是浓 厚, 越能影响一个人的革命 意识 , 对 于塑造一个人的革命精神和意志越有促进作用 , 们有些教师讲 , 国民党这个搞法 , 中国不亡 是不可能 的。 因此 , 人们认 为
延 安就 是 抗 日的旗 帜 , 大家 从 四面八 方都 奔 向延 安 。 ” [ H 3 6 9 解 放后 曾任 公 安部 办 公 厅 主任 的安 徽 青 年王 仲 方在 抗 战初 期 也 面 临抉 择 。 国共 合作 后 , 两党 都 抗 日, 去 哪 一边 呢 ? 王 仲方 说 : “ 我 们不 只是 怀 着抗 日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BAODI NG UNI VERS I TY
J u 1 . , 2 01 5
Vo l - 2 8 No . 4
D O I : 1 0 . 1 3 7 4 7  ̄ . c n k i . b d x y x b . 2 0 1 5 . 0 4 . 0 0 5
是 理想 信 念 一 旦形 成 并 固化 于 人 的 内心 世 界 , 就 必 然对 价 值 判 断 、 行 为选 择 及 人 生发 展 等 产 生重 要 影
响。 抗战初期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放弃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 , 选择物质条件极端 匮乏的延安 , 出现了奔
赴延 安 投奔 共产 党 的潮 流 , 很 大 程度 上是 因为胸 怀共 产 主义 理想 或对 共 产党 领 导抗 战持 有坚 定信 念 。
一
、
国统 区青年 为信念去延 安
身处 国民党统治 区域( 以下简称 国统区 ) 的青年知识分 子 , 他们没有受 到抗战前方那样 的生命威
胁, 国统 区 拥 有 的各 种 资 源 也 远 比延 安 丰 富 , 但 是 不 少 人 明 知 延 安生 活 条 件 艰 苦 , 毅 然 放 弃 了 国统 区
山东济南青年知识分子丁里于1935年9月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全面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赴华北前线从事抗战宣传活动并到八路军前方总部慰问演出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和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所鼓舞下定决心跟随共产党1938年3月到达延安筹建戏剧训练班1233
2 0 1 5年 7月 第2 8卷第 4期
一
个人 理想 信 念 的塑造 与形 成 受社 会 环境 、 家庭 背 景 、 学 校教 育及 后 天 经验 等 多方 面 因 素影 响 , 但
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 千里迢迢赴延安投奔共产党 。 可以说 , 如果没有对共产党坚定 的信心和信念 ,
是 难 以作 出这样 的取舍 的 。 当 年去 延 安 的河 南 青 年 、 建 国后 曾在 上海 社 科 院 工作 的马 勤 对此 深 有 体会 。 他谈 到 当时 很 多青 年 从 国统 区去 延 安 , 是 因为共 产 党 是真 正 抗 日的 , 延 安是 抗 战 的旗 帜 。 而 与此 形 成 鲜 明对 比的是 , 国民党 的损 人 失地 给 他们 留下 抗 战无 能 的印 象 , 而 对 国 民党 逐 渐失 去 了信 心 。 正 是这 种 对 共 产党 领 导 抗 战 的 信心 , 对 国民党 领 导抗 战 的失 望 , 激励 着 他 们 奔赴 延 安 参 加革 命 。 他说 : “ 当时 国 民党 靠 不 住 , 大 家 的 印
救 国的热情 , 而且考虑到两个都表示要抗 日救 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 , 哪个是大公无私 真正抗 日的 , 哪 个是以抗 日为名 , 仍然坚持一党私利的。 我们要救的国是要恢复腐朽的旧 中国 , 还是要经过抗 日建设
一
个新 中国。 通过历史的教训和先进理论 的指示 , 我们选择 了中国共 产党 。 ” f 2 l 2 王仲方 的讲述表明 , 不
理 想信 念的力量
— —
抗 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述论
杨 军 红
( 中共 中 央党 校 研究 生 院 , 北京 1 0 0 0 9 1 )
摘
要: 抗 战初 期, 来 自国统 区、 沦陷区 及 抗 日根据地 的青年知识分 子对共产 党高度 信任和 向往 , 他们胸 怀共产 主义 理
想和救 国信念 , 赴延 安投奔共产党 , 为 中国共产 党发展壮大和实现 民族 解放作 出了贡 献。
少 青年 知识 分 子作 出去 延安 的选 择是 经 过 对 国共 两 党 的客 观对 比后 的郑 重 选 择 , 决 不 是 匆忙 的决定 ,
他们不 但深信共产党是真正抗 日的 , 而且代表着光 明的前景 ; 这些青年不但是致力 于抗 日救亡 , 而且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2 5
实 际上 , 抗 战初 期 国共两 党 争 夺青 年 知识 分 子 时 , 作 为 执政 党 的国 民党 拥 有 占绝 对 优势 的执 政 资
源, 提供 的待遇也远优于共 产党所能提供的。 国民党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全 国很有影 响 , 一旦进
入 学 习将 预 示 着 良好 发 展 前 景 。 可是 , 大 批 青 年 知识 分子 还 是 选 择 了跟 随共 产 党 抗 日, 甚 至 不 远数 千 里 奔赴 延 安 上抗 大 、 陕公 , 沿 途 还要 冒着 种 种 不 可知 的风 险 。 所以, 完 全 可 以说 , 没有 一 种 坚 定 的信 念
作者简介 : 杨军红 ( 1 9 7 4 一) , 男, 河南 叶县人 , 博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中国近 现代史。 24
杨军红 : 理想信念 的力量
目 标更高远 , 还志在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反映 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坚定的信念和建设一个不同 于腐朽的旧中国的崭新 中国理想和追求。
是下不了决心去延安的。 1 9 7 8 年 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的邓旭初谈到下决心跟共产党走时指 出, 是信念支配着 自己选择去了延安。 他说 : “ 广州起义给未满 7 岁的我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这影 响了我决 心跟共产党走而不会跟 国民党走 ……抗战开始 , 许 多知识青年投笔从戎 , 从的是国民党的军队 , 最 吸 引人 的一条路 , 就是投靠黄埔军校 ……前途 自然坦荡 , 而且待遇不知要好多少倍……所以不是满怀革 命 热情 的青年 , 是不可能选择去延安这条道路 的。 ” 【 1 ] 嚣 邓旭初 的谈话表明 , 一个地方革命 氛围越是浓 厚, 越能影响一个人的革命 意识 , 对 于塑造一个人的革命精神和意志越有促进作用 , 们有些教师讲 , 国民党这个搞法 , 中国不亡 是不可能 的。 因此 , 人们认 为
延 安就 是 抗 日的旗 帜 , 大家 从 四面八 方都 奔 向延 安 。 ” [ H 3 6 9 解 放后 曾任 公 安部 办 公 厅 主任 的安 徽 青 年王 仲 方在 抗 战初 期 也 面 临抉 择 。 国共 合作 后 , 两党 都 抗 日, 去 哪 一边 呢 ? 王 仲方 说 : “ 我 们不 只是 怀 着抗 日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BAODI NG UNI VERS I TY
J u 1 . , 2 01 5
Vo l - 2 8 No . 4
D O I : 1 0 . 1 3 7 4 7  ̄ . c n k i . b d x y x b . 2 0 1 5 . 0 4 . 0 0 5
是 理想 信 念 一 旦形 成 并 固化 于 人 的 内心 世 界 , 就 必 然对 价 值 判 断 、 行 为选 择 及 人 生发 展 等 产 生重 要 影
响。 抗战初期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放弃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 , 选择物质条件极端 匮乏的延安 , 出现了奔
赴延 安 投奔 共产 党 的潮 流 , 很 大 程度 上是 因为胸 怀共 产 主义 理想 或对 共 产党 领 导抗 战持 有坚 定信 念 。
一
、
国统 区青年 为信念去延 安
身处 国民党统治 区域( 以下简称 国统区 ) 的青年知识分 子 , 他们没有受 到抗战前方那样 的生命威
胁, 国统 区 拥 有 的各 种 资 源 也 远 比延 安 丰 富 , 但 是 不 少 人 明 知 延 安生 活 条 件 艰 苦 , 毅 然 放 弃 了 国统 区
山东济南青年知识分子丁里于1935年9月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全面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赴华北前线从事抗战宣传活动并到八路军前方总部慰问演出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和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所鼓舞下定决心跟随共产党1938年3月到达延安筹建戏剧训练班1233
2 0 1 5年 7月 第2 8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