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规与伦理》传播法规与伦理6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伦理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答案:新闻传播伦理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 法规: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3.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的权利。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采访、报道新闻的权利。

4. 新闻审查:新闻审查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答案:新闻审查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5. 媒体责任:媒体责任是指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对其传播的信息负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答案:媒体责任是指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对其传播的信息负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填空题1. 新闻传播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2. 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3. 新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报道任何内容,而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寻找平衡。

答案:法律允许的范围、社会责任4. 新闻审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报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5. 媒体责任的核心是要求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坚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公正性C. 客观性D. 煽动性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A. 保护公众利益B. 保护国家安全C. 保护社会稳定D. 保护个人隐私答案:D3.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自由的限制?A. 法律允许的范围B. 社会责任C. 国家利益D. 个人利益答案:D4.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闻审查的目的?A. 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B. 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C. 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D. 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答案:D5. 下列哪项不属于媒体责任的要求?A. 真实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煽动性原则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要求包括()。

媒体法律与伦理了解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媒体法律与伦理了解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媒体法律与伦理了解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传媒行业中,媒体法律与伦理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确保公正、准确地传播信息,并保护社会利益和个人权益。

本文将介绍媒体法律与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并探讨其在传媒业中的重要性。

一、媒体法律媒体法律是指在传媒行业中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它包括宪法、信息传播法、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管理规定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媒体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信息传播的限制和保护措施。

媒体法律的基本原则如下:1. 信息真实性原则:媒体不能发布虚假消息,应确保所报道的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对公众产生误导。

2. 公正平衡原则:媒体应当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观点和信息,避免倾向性报道,确保公众获得全面的信息。

3. 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媒体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应尊重个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

4. 公共利益原则:媒体应注重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二、媒体伦理媒体伦理是指媒体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媒体伦理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权益。

它涉及报道的道德准则、职业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委员会的职责以及个人职业操守等内容。

媒体伦理的基本原则如下:1. 客观中立原则:媒体应当报道客观、中立的事实,不得夸大事实、歪曲事实或者进行不实报道。

2. 诚信原则:媒体从业人员应该讲求诚信,遵守职业伦理,不得接受贿赂、行贿等不正当的行为。

3. 尊重个人权利原则:媒体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权,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名誉,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4. 遵守职业规范原则:媒体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和新闻道德,提高自律意识,严格执行工作流程。

三、媒体法律与伦理的重要性媒体法律与伦理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和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媒体法律规定了媒体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明确了信息传播的边界和限制,保护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

传播学伦理与法规

传播学伦理与法规

传播学伦理与法规传播学伦理与法规是指在传播学领域中,关于传媒从业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它旨在引导传媒从业人员遵守伦理原则,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传播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道德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本文将对传播学伦理与法规进行探讨与分析。

传播学伦理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传媒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传播工作时,应遵守诚实、客观、公正、负责的原则。

他们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故意歪曲事实,不得捏造虚假信息,不得隐瞒重要信息。

此外,传媒从业人员还应尊重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他们应尊重多样性,避免歧视和偏见,不得传播仇恨、暴力和不道德的内容。

传播学伦理规范是传媒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它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传播学法规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传媒从业人员在从事传媒活动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他们应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等合法权益。

他们应遵守竞争法和广告法等相关法律,不得从事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此外,传媒从业人员还应遵守网络信息传播管理规定,不得传播谣言、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

传播学法规是传媒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它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秩序的维护。

传播学伦理与法规的出现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保证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传媒从业人员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传递真实、客观、公正信息的责任。

遵守伦理规范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金钱和利益驱使,坚持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其次,它能够保护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禁止虚假宣传、侵犯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能够保护公众免受误导和欺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法律法规还能够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人侵权和滥用权力。

然而,传播学伦理与法规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

《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
执行机构
传播法规的执行机构通常为国家 各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

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由媒体机构自行实施, 外部监督则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实施。
法律责任
违反传播法规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 任和刑事责任。
03
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关系
传播伦理对法规的影响
加强法规建设与执行
完善相关法规,确保传播行为合法合 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 进行惩处。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公众的媒 介素养,使其更好地应对信息传播中 的挑战与机遇。
鼓励行业自律与创新
倡导媒体行业加强自律,同时鼓励在 遵守伦理与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推动传播事业健康发展。
强化媒体素养教育
为应对社交媒体和信息泛滥带来的挑战,未来将更加重视媒体素养 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传播意识。
国际合作加强
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各国在传播伦理与法规方面的合作将进一 步加强,共同应对跨国传播挑战。
应对挑战与机遇的策略与建议
制定与时俱进的伦理准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应制定 相应的伦理准则,为传播行为提供指 导。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 虚假信息、网络欺凌等问题,对传播伦理和法规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这些技术为传播带来了沉浸式体验,但也可能导致虚拟与 现实的界限模糊,需要关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未来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数据安全问题的凸显,未来传播伦理与法规将更加重视个人 信息保护,防止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

《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

《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
《传播伦理与法规》PPT 课件
我们将探讨《传播伦理与法规》的课程内容,包括传播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伦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传播法规的概述,实施 和监管,以及伦理和法规的统一原则。
课程介绍
1 深入探索伦理和法规的领域
了解传播伦理与法规的背景、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以及其对传播实践的影响。
2 引发思考
激发对伦理和法规议题的思考,鼓励质疑并探讨传播行业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3 案例研究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伦理和法规在传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挑战。
传播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1 伦理的定义
探讨伦理的含义,涉及到道德准则、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2 伦理的重要性
说明为什么传播伦理对于建立信任、维护自由和促进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传播法规的概述
1 法规的目的
了解传播法规的目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公正竞争。
2 相关法规
介绍一些与传播伦理相关的法规,如侵权法、知识产权法和广告法。
3 法规的限制
描述传播法规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传播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
制定法律法规
政府制定传播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和职责。
传播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真实性与准确性
• 诚实报道 • 事实核实 • 透明度
尊重和其他
• 个体权利 • 多样性和包容性 • 道德纠正
传播伦理的挑战和问题
虚假新闻
讨论伦理和法规在防止传播 虚假信息和假新闻方面面临 的挑战。
侵犯隐私
探讨在数字时代,传播伦理 如何应对隐私保护的问题。
操纵
分析伦理和法规在避免操纵 受众和信息的角色和影响。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法规和伦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规和伦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新闻传播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一、新闻传播法规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新闻传播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新闻传播法规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公民有权利知道真实的信息,了解社会的动态和发展变化。

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不得散布虚假、误导性的信息。

同时,公民也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约束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媒体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例如,新闻媒体不得捏造事实、歪曲真相,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接受贿赂,不得从事敲诈勒索、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

3.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新闻传播法规还包括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

新闻媒体不得散布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的言论和信息,不得制造恐慌和混乱。

此外,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二、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伦理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1. 诚实、真实和客观新闻媒体应当保持诚实、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真相。

同时,新闻媒体应当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和立场。

2. 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新闻媒体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和尊严。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避免无关的揭露和侵犯个人隐私,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

同时,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特别谨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引言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传播伦理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而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案例评析,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伦理理论1.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根据功利主义伦理观点,新闻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最大程度的幸福和最小程度的痛苦给公众。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通过报道真实和客观的新闻来服务公众利益,而不是追求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

2.Deontology(德性论):根据德性论伦理观点,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通过遵守道德规范来决定他们的行为。

这包括不撒谎、不误导和争取真相。

从业人员应该将真实和客观的新闻传递给公众。

3.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追求公正平衡的新闻报道,使媒体起到监督社会和政府的作用。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履行道德责任,遵守社会伦理标准,并制定准则进行自我监管。

新闻传播法规理论1.宪法法规:宪法规定了新闻传播自由的基本原则和范围,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言论自由。

2.新闻法规:新闻法规规定了新闻传播的管理机构、许可证或执业证、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规则和要求等。

3.版权法规:版权法规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限制非法复制和盗用新闻内容。

4.隐私权和名誉权法规:隐私权和名誉权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禁止侵犯他人隐私和名誉的行为。

案例评析1.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2019年某媒体报道一起火灾事故时,夸大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发了恐慌和不必要的社会压力。

该报道违反了新闻传播伦理中的真实和客观原则,也违反了新闻法规中的报道准确和负面影响的规定。

2.非法监听案例: 2018年某媒体在没有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对一名公众人物进行非法监听,然后将其对话内容公之于众。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伴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不仅需要尊重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应具备一定的伦理底线。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1. 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工作必须基于真实事实,严禁捏造、歪曲事实或夸大报道的效果。

新闻媒体应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对报道对象产生偏见或利用报道影响公众的判断。

2. 隐私权与名誉权保护在新闻报道中,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私密的信息,以免侵犯其隐私权。

同时,应对报道对象进行事实核实,避免对其声誉造成未经证实的负面影响。

3. 正确处理公众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关系新闻传播需要平衡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

在报道中,应当优先考虑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也要确保不损害到个人的正当权益。

对于敏感的信息,应审慎权衡其披露与保留的利弊,避免给相关方造成过大的伤害。

二、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1. 著作权与版权保护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涉及到著作权与版权保护的问题。

在引用他人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引用,并标明出处,避免侵权的行为。

新闻媒体应注重原创作品的保护,鼓励创新,同时严禁盗版行为。

2. 名誉权和隐私权保护新闻报道中应当尊重个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报道中涉及到他人隐私的内容,应当获得其合法授权或事前通知,并尊重其选择是否愿意接受报道。

对于涉及到名誉侵权的报道,应当确保事实真实,避免不实报道给相关人员带来不当损害。

3. 法律法规的遵守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宪法、刑法、行政法等。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不实报道、编造虚假信息或进行诽谤、攻击他人等行为。

必要时,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是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而法律则是对其行为的法律约束。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过程和影响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人类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和分享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非面对面交流。

2. 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施拉姆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等。

这些模式描述了传播行为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对于理解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传播的类型:传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

每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

每种媒介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5. 受众:受众是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受众、分众受众等。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传播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

6.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态度效果等。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和改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而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现象。

跨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传播学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涵盖了传播的定义、类型、媒介、受众、效果以及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现代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交流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传播学概论还包括以下内容: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新闻传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权力等重要职责。

然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伦理与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对此的重视与关注。

一、新闻真实性与报道准确性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传播方式,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准确性至关重要。

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能夸大事实、虚构谣言,更不能散布不实信息。

否则,不仅会严重损害受众的知情权,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严格把关,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准确性。

二、隐私权保护与报道边界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到采访对象的隐私问题。

虽然新闻媒体有报道事件的权利,但是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必须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新闻媒体不能随意公开采访对象的私生活,更不能对采访对象进行人身攻击。

否则,会侵犯采访对象的隐私权,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权,不得越过底线。

三、版权保护与转载规范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形式愈加多样化,新闻内容的转载也变得更加频繁。

然而,新闻机构在进行新闻内容的转载时,必须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确保所转载的内容符合版权规定。

否则,就会侵犯原作者的版权,导致法律责任。

因此,新闻机构在进行新闻内容的转载时应当严格把关,确保版权不受侵犯。

四、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言论自由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注意言论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不得涉及到诽谤、侮辱等违法行为。

另外,新闻媒体还应当积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监督权力运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新闻媒体在进行言论表达时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纪。

五、公共安全与报道慎重在新闻报道中,涉及到公共安全的新闻往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新闻媒体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应当尽量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如引发社会恐慌、泄露安全信息等。

传媒行业中的传媒法律与伦理规范

传媒行业中的传媒法律与伦理规范

传媒行业中的传媒法律与伦理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性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然而,面对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挑战,传媒法律与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变得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传媒行业中的法律和伦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呼吁该行业持续加强自律,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和合法性。

一、传媒法律的重要性传媒法律是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来对传媒行业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传媒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平衡信息传播和保护公众利益。

首先,传媒法律确保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现实中,不乏一些传媒机构通过篡改、断章取义或者编造信息以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这种行为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判断能力。

因此,传媒法律应严禁并对此类行为进行处罚。

其次,传媒法律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在传媒报导时,尊重个人隐私和名誉应该是首要原则,特别是对于公众人物和未成年人。

传媒法律对于非法获取私密信息和恶意侵犯名誉的行为应该明确规定,并保证行业依法惩办侵权者。

最后,传媒法律确保了媒体和记者的监督权。

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而传媒法律则为媒体提供了法律保护。

准确披露事实和揭露不公正行为的记者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与保护。

传媒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各方权利和义务,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传媒伦理的重要性传媒伦理是行业内部自觉遵循的规范行为,与传媒法律相辅相成。

伦理规范体现了传媒从业者应具备的道德观和职业素养。

首先,传媒伦理要求新闻从业者坚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传媒人员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摒弃个人偏见和倾向,确保信息传达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其次,传媒伦理要求保护受访者的权益。

在采访和报道中,应当尊重受访者的意愿,特别是对于敏感问题或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此外,传媒从业者应该在报道中使用尊重和理解的言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歧视。

最后,传媒伦理要求记者和媒体机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媒行业应该通过公共利益的价值观来引导公众意识和价值观。

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大纲

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大纲

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大纲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媒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而与之相应的,传媒法规和伦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也成为了现代传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的大纲。

一、传媒法规传媒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针对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传媒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媒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传媒法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传媒法律体系:学生应该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传媒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等。

2. 学习传媒法规的适用范围:学生应该了解传媒法规的适用范围,例如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合法行为。

3. 学习传媒法规的实施机构:学生应该了解传媒法规的实施机构,例如哪些机构负责传媒法规的实施和监督。

4. 学习传媒法规的违法行为和处罚:学生应该了解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所面临的处罚。

二、伦理问题伦理问题是指在传媒行业中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

在信息时代,人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获取信息,这就要求传媒工作者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标准,不能以任何方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伦理问题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伦理标准: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伦理标准,以及伦理标准对于传媒行业的重要性。

2. 学习伦理问题的分类:学生应该了解伦理问题的分类,例如新闻道德、广告道德等。

3. 学习伦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学生应该通过对一些伦理问题案例的分析,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遵守伦理标准。

4. 学习伦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应该了解如何解决伦理问题,例如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向公众道歉等。

总之,传媒法规与伦理教学是现代传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传媒法规与伦理课程体会

传媒法规与伦理课程体会

传媒法规与伦理课程体会
“本教材融法律规范与伦理规范于一体,以问题为导向,探讨、阐述了九大问题:网络空间主权与安全,网络虚假信息,网络泄密,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网络传播危害社会安定信息,网络侵犯名誉,网络侵犯隐私、个人信息,网络侵犯著作权,网络传播虚假、违法广告;并从伦理与法律的视角提出了治理之策,以冀于当下治理网络与新媒体的诸多问题有所裨益。

此外,本教材还设了两个专章,对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法制及伦理建设状况作了专题介绍与阐述”。

以上是本书的内容摘要。

网络传播之所以会引发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为两方面讨论。

客观方面是网络空间技术落后,网络安全立法滞后。

主观方面是传播者的立场不正、能力不足。

不同的原因,其对应的解决之道也是不同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观方面的原因虽说不能彻底克服,但也很明显在逐步完善之中了。

而主观方面的原因,则需要我国加强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在传播者从业之前就向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善”的理念。

一个心怀良善的人,不论身居何位,影响力多大,但起码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

人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

尤其是作为传播学的学生,在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之中,都离不开和人打交道。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要做到照顾到事件背后的人的感受。

因此,我愿意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并竭尽全力帮助逆境之中的人。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引言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和法规规范,以确保其公正、真实和负责任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的伦理原则和应遵守的法规,以及它们对于新闻行业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伦理原则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传播应该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报道的事实准确无误。

新闻工作者应该尽最大努力收集并验证信息,避免主观偏见和歪曲事实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应该根据报道要求,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让公众能够形成独立的判断。

公正与平衡公正和平衡是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原则。

新闻媒体应该给予所有涉及方适当的机会表达观点,并在报道中平衡地呈现各种观点。

新闻工作者应避免偏袒特定利益群体,保持中立立场,以尊重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权益。

尊重隐私新闻报道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涉及个人的事情时,应遵循事实真实、尊重隐私的原则,避免不当的揭露和侵犯他人的隐私。

如果侵犯了隐私权,新闻工作者应该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

避免刻板印象和歧视新闻传播应该避免刻板印象和歧视,不以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或其他身份特征来对待任何人。

新闻工作者应努力避免在报道中歧视任何群体,以确保公正和尊重。

独立与批判性思维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不受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的干扰。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报道事实、揭示真相,并在面对压力和威胁时保持坚定,以维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宪法和新闻自由法律宪法和新闻自由法律保护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自由。

这些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同时,这些法律也限制了恶意报道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以保护公众的利益。

精神损害和名誉诽谤法律精神损害和名誉诽谤法律旨在保护个人的声誉和精神健康。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必须避免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人身攻击或诽谤他人,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律著作权法律保护新闻媒体作品的知识产权。

《传播法规与伦理》名词解释

《传播法规与伦理》名词解释

1“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理论基石,为新闻自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言论自由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是以个人对于他的思想和良心的义务为基础的。

2 隐身采访时,记者扮演角色应注意哪些事项?原则1)不能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军事机关人员,获取新闻、军事资料。

2)记者不能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3)不能改变其自然性别角色。

如某报男记者为了解青春期女子精神世界,扮成女性到女子宿舍体验式采访。

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

2.别无他法原则。

3.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4.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记者暗访可能要承担成为不法行为的旁观者或间接参与者的风险3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创作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4发表权发表权是作者享有发表或者不发表自己作品的权利,即作者决定是否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包括: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发表作品,在什么时候发表,在什么区域、多大范围内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5署名权署名权是作者表明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可署真名、笔名、也可不署名。

6修改权修改权是作者对作品进行修改或授权他人进行修改的权利。

包括: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修改作品,不采纳某些意见修改作品,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同意修改自己的作品7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人身权由作者独享,既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

8保护作品完整权有时又称作品尊重权,同一性保持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即使作者同意他人对作品修改以及改编、翻译等,演绎后的作品仍不许对作者的原意进行歪曲和篡改9许可使用包括专有许可、非专有许可,分别解释专有许可:是独占性的使用,指著作权人允许被许可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排他地使用自己作品的著作权。

非专有许可:指共享性使用,允许被许可人使用,自己仍然可以使用,还可允许第三人同时使用。

10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人(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的行为。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关注新闻传播的规范、约束和道德准则。

首先,新闻传播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指导原则、规范和管理措施。

这些政策通常涉及到新闻媒体的设立、运营、内容审核、传播方式等方面,旨在保障新闻传播的公正、客观、真实和及时。

新闻传播政策通常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政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制度。

这些法规通常包括新闻传播法、著作权法、隐私权法、诽谤法、广告法等,旨在保护新闻传播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新闻传播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维护新闻媒体的权益,同时也对新闻媒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最后,新闻传播伦理是指新闻传播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些伦理准则通常包括公正、客观、真实、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旨在保障新闻传播的道德品质和公信力。

新闻传播伦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规范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媒体应严格遵守相关政策和法规,遵循伦理准则,确保新闻传播的公正、客观、真实和及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传播伦理与法规 名词解释

传播伦理与法规 名词解释

1“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理论基石,为新闻自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言论自由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是以个人对于他的思想和良心的义务为基础的。

2 隐身采访时,记者扮演角色应注意哪些事项?原则1)不能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军事机关人员,获取新闻、军事资料。

2)记者不能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3)不能改变其自然性别角色。

如某报男记者为了解青春期女子精神世界,扮成女性到女子宿舍体验式采访。

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

2.别无他法原则。

3.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4.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记者暗访可能要承担成为不法行为的旁观者或间接参与者的风险3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创作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4发表权发表权是作者享有发表或者不发表自己作品的权利,即作者决定是否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包括: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发表作品,在什么时候发表,在什么区域、多大范围内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5署名权署名权是作者表明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可署真名、笔名、也可不署名。

6修改权修改权是作者对作品进行修改或授权他人进行修改的权利。

包括: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修改作品,不采纳某些意见修改作品,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同意修改自己的作品7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人身权由作者独享,既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

8保护作品完整权有时又称作品尊重权,同一性保持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即使作者同意他人对作品修改以及改编、翻译等,演绎后的作品仍不许对作者的原意进行歪曲和篡改9许可使用包括专有许可、非专有许可,分别解释专有许可:是独占性的使用,指著作权人允许被许可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排他地使用自己作品的著作权。

非专有许可:指共享性使用,允许被许可人使用,自己仍然可以使用,还可允许第三人同时使用。

10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人(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的行为。

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考试

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考试

《传媒伦理与法规》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适当举例子)1.新闻侵害名誉权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4.新闻自律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5.广告的伦理原则第一,真实诚信原则。

第二,公正客观原则.第三,文明健康原则。

8。

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9。

新闻道德新闻道德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提倡和遵循的行为规范。

10.(论述题)公正客观新闻公正就是新闻媒体在处理各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以公道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依照规范的新闻采编程序,公平正确地报道,使新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媒体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职业新闻人—-记者和编辑。

新闻公正性要求记者报道新闻事件必须要建立在事件原貌基础之上,必须要尊重新闻事实。

记者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能够采取客观的职业操守,能够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能够从公众利益去考虑事件的报道。

而编辑在编辑中也应如此。

简答:4个 (共10个题目)1、伦理与道德二者各指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网络传播法规与伦理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法规与伦理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法规与伦理考试题及答案
1. 从事网络传播活动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回答:网络传播活动应当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尊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维护公序良俗和网络道德。

2.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对用户发布的内容承担哪些责任?
回答: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制度,采取必要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信息传播。

如存在违法信息传播,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对于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获取、泄露、篡改、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违法?
回答: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出售或者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取得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明确告知信息主体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和保存情况。

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规定,擅自获取、泄露、篡改、出售个人信息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电影作品或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 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人
–这类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 导演、歌曲的词曲作者和摄影者都享有对自 己创作部分的署名权,并且有权按照与制片 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这类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剧本、音乐作 品,作者有权单独行使自己对作品的著作权。
二、著作权客体
–1991年6月《著作权法》实施生效,同时还 公布了《著作权实施条例》,2001年九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正的《著作权法》。 –著作权国际保护的主要组织和文件是《世 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 品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这两个公约。 (例:美国ETS诉讼新东方案、FOX影视公司 状告北京某音像出版社、迪斯尼状告中国少 儿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在创作和传播中涉及多个主体时, 著作权的归属问题: 1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 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怎样界定新闻职务作品呢?首先,职务作 品的作者,应是同本单位存在着隶属关系、 具有一定岗位职责的人员。在新闻单位,主 要是指编辑、记者,也可以是聘用、借用或 是在新闻单位见习、实习的人员。其次,职 务作品应是有关人员接受上级布置或虽然上 级未布置但属于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应当完 成并且体现了岗位职责的作品。
传播法规与伦理
第六讲 新闻传播与著作权
序:基本情况介绍

我国著作权情况的介绍
–著作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前提是 承认公民或法人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 品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 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作者或法人在自己的智 力成果被社会使用的过程中理应享有和可以 主张合理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著作权(copyright),即版权,是指公民、 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创作的科学或文学、 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 和财产权。
– 新闻单位向社会作者约稿,即使思想内容完 全出于新闻单位的授意,约稿者和作者不存 在隶属关系,不构成为这家新闻单位完成的 职务作品(另有约定的除外)。 –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是作者,但其所在单位 有权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 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本单位使用 的同样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某记者完成了 一篇职务作品应先供本报发表,只有本报明 确表示不用并允许自行处理才可向外投稿。 如于本报发表的作品次年又被出版社选入某 文集,还应征得所在新闻单位的同意。)

2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
–演绎作品是指对原初作品进行汇编、改编、 翻译、注释、整理而产生的作品。汇编、改 编、翻译、注释、整理也是一种创作活动, 所以汇编、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的人对 演绎作品享有著作权。 –但是,原初作品的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仍然 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演绎者在演绎前必须征 得原初作品作者的同意并支付报酬。演绎作 品著作权人在对演绎作品行使著作权时,不 得损害原初作品作者的著作权。

3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人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 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 成为合作作者。” –新闻作品的审稿者和新闻源(即新闻材料 提供者),不应成为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人。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 见、物质条件,或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 视为创作。”
–审稿者活动包括新闻单位内部总编辑、 责任编辑等审改本单位或外单位作者的 新闻作品,党政机关领导人审改新闻单 位送审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和某些重要 新闻作品,被报道单位的领导审改有关 单位的新闻作品等。 –新闻源虽提供了线索和事实材料,但著 作权所保护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客观 事实经过加工的见诸笔端的表现形式。 新闻单位支付给新闻源的报酬,是劳务 费而不是稿酬。
第一节 著作权的内容
一、著作权主体


(一)著作权主体是指作品的著作权人或著作权 所有者。著作权产生于作品完成之日。著作权主 体包括: 1 作者。即创作作品的公民。 –创作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著作权最基本的 权利主体是自然人,《著作权法》首要保护 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2 法人或其他组织。 –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被视为作者,必须具备三 个条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创作;代表了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志;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 担责任。这样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 者。(如报刊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作为整体 的报刊,其作者是报刊社) 3 不是作者的自然人或组织。 –依照法律规定接受转让、赠与、继承以及通过 委托获得他人的著作权,也可称为著作权主体。 称为“继受著作权人”, “继受著作权人”只 能享受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能享受著作权中 的人身权。 4 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也可成为著作权主体。比 如作者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把作品赠与国家,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其作品没有继承人的。

案例
–2000年,北京某出版社的《第三只眼睛透 视京城》,其中42篇作品是在某杂志社上发 表的作品,涉及32位作者。出版社在出版前 未征得作者许可,在出版后未支付作者报酬, 遭作者起诉。 但该书曾征得杂志社的同意:将该杂 志上的作品编辑成书,并有委托书。 –请问,作者提出的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法院判决:侵权成立 (答:新闻单位在行使汇编作品的著作权时, 不得侵犯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作品发表, 只是授予媒介“一次使用”的权利,并不意 味着著作权的让度,再次使用仍需支付报酬。 杂志社无权作出许可,即使自己再汇 编,也应征得作者同意,更不必说交给他人 编辑。出版社获得的委托书是无效的)

4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委托他人创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 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如合同未作明确 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 人即作者。

5 汇编作品和其中被使用作品的著作权 人
–汇编作品,是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 作品片断、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它材 料加以编排而成,只要这种选择或编排体现 了独创性,就成为汇编作品。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汇编人享有。 –汇编作品中被使用作品的著作权归原作者 享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