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

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

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

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

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 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

比如4个3 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


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

他甚至认为,学
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

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学习快乐的“灵丹妙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

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学生是活的教育资源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合适的游戏、教学环节,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

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作者通过学生自主证明线性代数50条定理通过这种专门的训练,证明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数学成熟程度和更强的研究意识,有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面提到过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利用调动这一资源,先学后教就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在这里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以学定教结合儿童已有经验和内部资源在教师合理的教学活动中儿童变的心灵手巧,头脑被激活了,情绪被调动了,上课变成了最美好的时光,学习成果及效率成倍的增加。

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令每一个老师都心向往之。

三、评价:为儿童创造创新的情境
生本教育的激励机制让我为之一振:无休止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麻木。

最重要最强有力的奖励机制就是给儿童以创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自我实现力量同科学和艺术美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人的提升。

因为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生本教育体系就是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的情境。

这种评价理念很多教师都懂,但是没有用心思考如何付诸实践,教师应远离这种惰性,积极探索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自主追求,积极向上;尽量把这种理念体现在教学中。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

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
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能为不喜欢数学,乃至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学生乐此不疲,焕发出光彩。

没有人会拒绝快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

面对快乐,学生哪有不喜欢数学,不喜欢学习?教师需要真实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生本教育。

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切为了儿童的价值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完全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没有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能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把教师的教育设计误认为是为儿童设计的,教师的意志误认为是儿童的意志,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儿童的兴趣。

现在,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而我们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备课,以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揣度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是有所欠缺的,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就是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

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调动孩子的快乐情绪,运用能激发孩子快乐情绪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地去学习。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在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

同样,“诱导是教育和
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儿童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儿童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儿童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儿童进行打磨。

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

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儿童进行裁剪、打磨。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实现,这一点似乎有点无奈。

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
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就是儿童自己,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力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相信“儿童的独立性”。

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

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二〇一四年九月八日
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高度尊重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高度尊重儿童的伦理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

都说明儿童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

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

儿童的潜能无限。

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

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

英国斯宾塞在快乐教育这本书在论述儿童的潜能无限时写道:当人类没学会开发石油时,不能说这里没有石油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储藏石油,也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这说明人的潜能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个等待人去开发,等待人去激发的过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

苏格拉底说,教育者这种地位犹如产婆。

产婆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

教育的本体是儿童,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

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

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

而自我教育,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

在自我教育方
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
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一方式。

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

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

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

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实践操作篇
1.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

2.把可以交付给学生的知识的认识任务交付给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要求知道“为什么”,而这也就会对何时需要、何时不需要揭示知识本源作出自己的选择,找到他们合适的“度”。

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而且应当给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3.把要教的东西缩至最少。

4.尽少干预的原则,即教少学多。

“教”是一项十分微妙的过程。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

5.如果时间有剩余,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实际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感悟水平。

6.最好的办法就是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活动。

7.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8.整体入手,获得意义,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的课程与教材应当尊重这种规律。

9.先学后教:“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

教师
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

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

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

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10.以学定教:学生会选择他最感兴趣那个点作为内核,教师也就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

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

11.以学定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将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
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学生已有充实的认识的基础上把所得系统化;以学定教所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把知识系统化,因为系统化是他们获得丰富材料之后的自然需求。

此外,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

12.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事物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事物的发展。

学问是头脑中(来自好范文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讨论的结果。

而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

讨论,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

儿童完全可以讨论起来,关键就是我们给了他什么问题、问题是否适合儿童。

而有时为了适合儿童,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也让学生做。

13.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

人要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

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

感悟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的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之中的物质一样——只有后者才是主体自身的东西。

感悟既然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它其实就是创新。

感悟是人对自身的挑战,它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

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的学习。

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于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

感悟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

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面就大。

把感悟和训练结合起来,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14.评价:注意评价那些对人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第一层次的知识的掌握,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等。

15.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生并纠正了的错误有积极的意义。

儿童的错误,常常还包含着正确和灵气。

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中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一种科学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