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周家云 毛景文,朱志敏,《矿床地质》2010.S1)

合集下载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周家云 毛景文,朱志.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周家云 毛景文,朱志.

矿床地质 2010年 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周家云1,2,毛景文1,朱志敏2,陈家彪2,沈冰2,罗丽萍2,周雄2(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川滇边境的会理拉拉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元古代大型富铜矿床。

因其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曾引起众多地质学者的广泛兴趣(陈好寿,1992;申屠保涌,2000;陈根文,2001;李泽琴,2003;孙燕,2006。

长期以来,有众多学者对其开展过多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矿床成因还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特别是前人在讨论矿区辉长岩群与矿床的关系时,普遍认为矿区辉长岩晚于矿床形成,对矿床成因毫无意义,所以未对矿区辉长岩群作深入研究,从而使矿区辉长岩在矿床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本文从时间分布和空间位置角度探讨拉拉铜矿与辉长岩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厘定矿床成因提供依据。

1 时间联系矿床的岩矿石年龄一直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方面。

前人对拉拉铜矿的岩石和矿石年龄报道了大量的数据。

虽然矿区辉长岩年龄多为K-Ar 法测定,但是多集中于1000~750 Ma ,代表了岩石的生成年龄(刘肇昌,1996。

最近周家云(2009采用Sm-Nd 同位素测得矿区辉长岩年龄为850 Ma,进一步证实了辉长岩形成于晋宁期。

河口群火山岩年龄测试方法较多,差异较大,但2000~1700 Ma代表了河口群的形成年龄(李复汉,1988;陈好寿,1992,864.8 Ma 代表了河口群的变质年龄(何德锋,2008。

河口群最新的锆石SHRIMP 年龄(1688Ma ,另文发布也证实了河口群形成于古元古代。

拉拉铜矿成因观点很多,但成矿年龄数据较少,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得到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005~833 Ma (陈好寿,1992;李泽琴,2003;孙燕,2006,表明晋宁期是拉拉铜矿的主成矿期,与矿区辉长岩侵入年龄,河口群变质年龄相同,而与河口群形成年龄却相差较远。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矿物岩石》2008.3)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矿物岩石》2008.3)

卷(V olume)28,期(Num ber)3,总(T otal)113矿物岩石 页(Pages )64-71,2008,9,(S ept,2008)J M INE RAL PETROL收稿日期:2008-04-09; 改回日期:2008-08-10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5DFA20063)作者简介:周家云,男,35岁,工程师(博士),矿床学专业,研究方向:矿床地球化学.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周家云1,2, 郑荣才2, 朱志敏1,2, 陈家彪1沈 冰1, 李潇雨1, 罗丽萍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0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摘 要>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针对该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拉拉铜矿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成岩成矿和晚期变质成岩成矿作用。

条带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 i 比值集中于4192~7912之间,落入火山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分布具有Eu 正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反映矿床具有伴随河口群火山喷流沉积成岩过程的同生沉积成矿作用。

脉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 比值集中于1110~3145,落在热液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较河口群岩石及其他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稀土元素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含量变化范围更大,显著的负Eu 异常,则又说明,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是伴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而发生的大规模的变质作用。

=关键词>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 58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8)03-0064-080 引 言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境内,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铜矿床,铜储量超过100@104吨,规模居四川省之冠。

长期以来,拉拉铜矿的矿床成因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部分研究者根据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部分成矿元素特征,认为拉拉铜矿是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型铜矿床[1];另一些学者根据拉拉铜矿成矿流体多样性和成矿时间的多期性,则认为矿床成矿元素的巨量富集是受晋宁期变质作用的重要影响,相继提出了动力变质热液型[2]、火山沉积-变质层控型[3,4]等多种成因。

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成矿背景及矿床类型

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成矿背景及矿床类型

矿床地质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成矿背景及矿床类型*朱志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四川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IOCG(铁氧化物铜金矿床)产地(李泽琴等,2002;朱志敏等,2009;Chen et al.,2012),产出有落凼、老虎山、老羊汗淌沟和石龙等大中型铜矿。

除石龙铜矿外,目前已发现的IOCG均赋存于拉拉地区F1断层以北的古元古河口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而F1断层以南由于地层倾没出露较少,地质找矿一直未有突破。

近年来,凉山矿业和四川地矿局403队在F1断层以南,通过系统的勘查工作,获得红泥坡铜矿铜金属量8.09万t,表明F1断层以南找矿潜力巨大,值得进一步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红泥坡铜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特征,认为该矿床与拉拉地区其他的铜矿矿一样,均属于赋存与火山-沉积变质岩中的IOCG,以期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

1 成矿地质背景红泥坡铜矿位于落凼铜矿外围河口背斜南翼次级双狮拜家背斜的西翼。

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石榴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和变质钠长岩中,目前已控制主矿体4个,矿体平均厚度在2.73~9.06 m。

铜矿体呈似层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受岩性和层位控制,当围岩受力形成背斜或向斜褶曲时矿体亦同时褶曲。

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南西,倾角15~30°不等。

矿石主要为浸染状构造、条纹条带状构造,次为细脉状和角砾状构造。

矿石矿物由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组成。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及少量磷灰石、绢云母等。

矿石中有用组分平均质量分数Cu:0.61%、Co:0.01%、Fe:9.31%、Au:0.1 g/t、Ag:2.39 g/t、S:2.07%。

2 物、化、遥特征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M31磁异常覆盖全区,反映了区内变钠质火山岩和铁矿的分布特征。

红泥坡地区为400~500 nT,为含铁钠长岩所致。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板山头和长冲沟一带发现了铜异常。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辉长岩群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定年(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辉长岩群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定年(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研究成果#Bulletin of Min 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 emistryVol 128No 12,Apr 12009收稿日期:2008-06-30收到,2008-09-09改回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5DFA20063)第一作者简介:周家云(1973)),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岩石化学.E -mail:z jy200202020@.四川会理拉拉铜矿辉长岩群地球化学与Sm -Nd 同位素定年周家云1,2,郑荣才2,朱志敏1,2,陈家彪1,沈 冰1,李潇雨1,罗丽萍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摘 要: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辉长岩群与矿床在时空分布上紧密相关,表明辉长岩群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对重新认识矿床成因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辉长岩群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 -N d 同位素,探讨了辉长岩的成因。

结果表明,拉拉地区辉长岩群形成于850M a 板内裂谷环境,为碱性玄武岩,具有较平坦的R EE 分布型式和/驼峰0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较低的原始地幔标准化T h/N b 值,以及较高的E Nd (t )值(0.8~ 4.1),HF SE 比值成分点均落入洋岛玄武岩(O IB)范围,与本区同期地幔柱成因的大陆玄武岩特征相似,说明辉长岩的形成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Rodinia 超大陆裂解的岩浆事件,与矿床之间很可能有紧密的热动力学联系。

关 键 词:拉拉铜矿;辉长岩;岩石成因;地球化学;Sm -N d 同位素中图分类号:P 58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09)02-0111-12Geochemistry and Sm -Nd Dating of the Gabbro in the Lala C opperOre District,Sichuan Province,ChinaZH OU Jia -yun 1,2,ZH EN G Rong -cai 2,ZH U Zh-i min 1,2,CH EN Jia -biao 1,SH EN Bing 1,LI Xiao -y u 1,LUO L-i ping11.I nstitute o f M ul tip urp ose Utiliz ation of M iner al Reso ur ces ,Chinese A cademy of Geolog ical Sciences ,Chengdu 610041,China;2.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of Oil and Gas Reser voir and Ecp loitation ,Chengdu Univ er sity of T echnolo gy ,Chengdu,610059,ChinaAbstract:T he spat ial and t emporal dist ribut ions of copper deposit and gabbros in t he Lala copper deposit area (H u-i li,Sichuan)are closely relat ed indicates t 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 ting of the gabbro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 anding t 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T 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major element s,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 h element s as well as Sm -N d isotopic const it ute of the gabbros and invest igated the genesis of t he gabbros.T he result s show ed that t he gabbros is alkaline basalt and was f ormed in t he Rift V alley about 850M a ago,t he gab -bros has a relatively flat REE distribut ion pat tern,a /hump 0shape primit ive mant le -normalized pat tern of trace ele -ments,a low primit ive mant le -normalized ratio of T h/Nb and a high E Nd (t )rat io (0.8-4.1),in t erms of discrim-i nat ing evaluation syst em of t h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 s (H FSE),t he values of all gabbros samples fall int o t he range of oceanic island basalt (OIB),and are similar w it h those of cont inent al basalt,which w ere formed by mantle plume of t he same period.It may suggest t hat the gabbros were formed by N eoproterozoic magmat ic event in t he western margin of t he Y angt ze craton,and t hat t here may have closely thermodynamical connections bet ween t he gabbros and t he deposit.Key words:Lala copper deposit;gabbros;petrogenesis;geochemist ry;Sm -Nd isot ope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部,是元古代大型富铜矿床,因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1~5];但是有关矿床成因众说纷纭,未有统一的认识。

IOCG矿床的一种“变异类型”:四川会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周家云,毛景文,谭洪旗

IOCG矿床的一种“变异类型”:四川会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周家云,毛景文,谭洪旗

IOCG矿床的一种“变异类型”:四川会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周家云1,2,毛景文1,谭洪旗2,朱志敏2,陈家彪2,罗丽萍2,周雄2,王越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1 IOCG的成因类型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国际上刚确立的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在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上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Hitzman,2000)。

关于IOCG矿床的形成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即岩浆流体说(Pollard,2000,2001;Silliteo,2003;Williams,2005)和非岩浆流体说(Haynes,2000;Hunt,2005,2007;Skirrow,2002)。

非岩浆流体说又进一步分为地表/浅部盆地流体模型和变质流体模型(Barton等,2004)。

流体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的成矿热液无论在温度、盐度上,还是在同位素组成上均与岩浆热液相似(Marschik et al.,2001;Silliteo,2003;Oli-ver et al.,2004;Mark et al.,2004),成矿作用表现为同时期的岩浆中析出的贫硫-含金属卤水受到各种低温热液事件或低温表生事件的驱动而发生矿质沉淀(Evgeniy等,2007;Antoine等,2009)。

对盆地流体模型而言,流体具有高的Cl/S比值,可能主要是来自与古蒸发岩有关的同生盆地流体。

而对于变质热液模式,流体产生被认为发生在中地壳深度,流体含盐性可能来自方柱石之类含Cl硅酸盐岩的中-低变质作用,构造/变质作用驱动流体形成和流动,变质模式不需要火成热源(Barton and Johnson,2004;Williams,2005)。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矿床具有不同流体来源,既有岩浆流体也有非岩浆流体,也有几种流体的混合。

矿床学设计论文—会理拉拉铜矿地质特征

矿床学设计论文—会理拉拉铜矿地质特征

矿床学课程设计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姓名:杨波学号:2007010502322011年3月14日第一章引言1.1 位置及交通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绿水乡复兴村(图1),为著名的大型富铜矿床。

矿区北起大团箐、南至营盘山、东自四人抬轿、西至老鸭田。

面积约4平方公里(李青锋,2007)。

矿区构造发育。

矿体复杂多变,矿山在地质勘探和生产中难以把握其变化规律。

从成矿区来看,此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从地质构造条件来看,已具备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从铜的地球化学来看,该地区也是铜的富集地。

该矿床由落凼矿区、石龙矿区、老羊滩沟矿区及一些矿点组成(图2),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铜矿床。

矿区构造发育,矿体复杂多变,矿山在地质勘探和生产中难以把握其图 1 拉拉铜矿床矿区位置图变化规律。

区内发育的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河口组火山-沉积变质岩,该套地层是区内主要含矿建造,据该建造特征,分为三个不同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含矿建造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如表1 所示。

图 2 拉拉铜矿地质图Q.第四系:T3b.白果湾组:Pt1t.通安组:Pt1h.河口组:Sa.云母石英片岩,Su.黑云母片岩,Sg.白云母片岩,Nap.变石英钠长斑岩,γπ.花岗斑岩:An.钠长岩,Na.石英钠长岩;v.辉长岩。

1.断层;2.地质界线;3.矿床;4.矿点。

1.2 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金沙江东岸,向东抵会理通安、会东、云南东川,向南达云南姜驿、元谋,同属川滇南北带中段与南岭东西带西延复合部位。

本区广泛出露一套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云南称为昆阳群、四川称为会理群,组成黄汲清先生所称“康滇地轴”中段基底岩系的一部分。

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境内,为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

矿山为露天开采,采用“陡帮剥离、缓帮采矿”工艺,生产能力为4500 t/d,是凉山矿业主力生产矿山,云铜集团重要原料基地。

由于矿区构造发育,矿体形态复杂多变,矿山在地质勘探和生产中难以把握其变化规律,给矿山的生产组织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

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
转为 逆 冲断层 , 具 有 多 期 活 动特 征 。北 界天 宝 山 并

工 作 主要集 中在拉 拉铜 矿床 地 质特征 及成 因机 制方
面 。近年来 , 拉拉 铜 矿 在 矿 山 开 发 中发 现 构 造 对 矿
巧 家断 裂在 遥感 图像 上显示 为 一条 大 的隐伏 断裂
带 , 向 E , lO m左 右 ( 走 W 长 Ok 刘肇 昌等 ,9 6 ; 界 19 ) 南
拉 拉铜 矿床 位 于 四 川 省会 理 县 境 内 , 我 国著 I 为 名大 型富铜 矿床 。前 人对 拉拉铜 矿 床 已作过 大量工 作 。申屠保 涌 ( 0 0 通 过 对 拉 拉 铜 矿 区 钠 长 岩 的 20 )
地球 化学 和构 造运 动 研 究 , 为 拉拉 铜 矿属 动 力 变 认
(0 3 采 用 辉 钼 矿 R —赋 矿 围岩河 口群 变质 年龄 相一 致而 提 出 拉拉 矿 床 为 变 质 热 液 成 因 ; 燕 等 ( 0 6) 过 S 孙 20 通 、
拉 槽 的南北 边 界 ( 1 , 位 于 E 向线 性 影 象 密 图 )都 W
床 展布 和产 出 的制 约 作用 极 为突 出 , 矿 动 力学 机 成 制研究 成 为 了一 个 重 要命 题 , 文就 这 一 问题将 对 本
拉拉铜 矿 区域构 造 一岩浆 演 化和控 矿构 造特 征进 行
探讨 。
收 稿 日期 : 0 7— 6—0 ; 回 日期 :0 7— 7—1 20 0 4改 20 0 6
基 金 项 目 : 技 部 国 际 科 技 合作 项 目( 05 F 2 0 3 . 科 20 D A 0 6 )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家 云 ( 9 3一), ,工 程 师 , 读 博 士生 ,矿 床 学 专业 .E al j2 0 00 0 ao. o c 周 17 男 在 m i y0 22 2 @yho tm.n :z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周家云,朱志敏,陈家彪等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周家云,朱志敏,陈家彪等

第29卷第3期2009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 i m enta ry G eo l ogy and T ethyan G eo logyV o.l 29N o .3Sept .2009文章编号:1009-3850(2009)03-0084-06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周家云,朱志敏,陈家彪,沈 冰,李潇雨,罗丽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收稿日期:2008-05-01;改回日期:2008-11-03作者简介:周家云(1973)),男,博士,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 i:l zj y200202020@yahoo 资助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5DFA20063)摘要: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

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新富集。

坳拉槽地幔上涌拉张阶段,辉长岩的侵入是会理-东川坳拉槽伴随R od i n i a 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岩浆事件。

辉长岩的侵位为成矿元素的重新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强大的热动力,最终形成拉拉地区巨量金属元素的富集。

关 键 词: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成矿响应中图分类号:P 613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会理-东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元古代铜成矿集中区(带),铜金属储量约占川滇两省铜储量的60%以上[1]。

该区的成矿作用受会理-东川坳拉槽的构造-岩浆及其演化的控制,坳拉槽内主要发育铜铁多金属矿床。

长期以来,这些矿床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1~4],分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VM S 型和与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SEDEX型,分别以拉拉铜矿和东川铜矿两个大型富铜矿床为典型代表。

四川黎溪地区黑箐Sedex铜矿的厘定及意义(朱志敏,《矿床地质》2010.S1)

四川黎溪地区黑箐Sedex铜矿的厘定及意义(朱志敏,《矿床地质》2010.S1)

矿床地质2010年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四川黎溪地区黑箐Sedex铜矿的厘定及意义*朱志敏1,2(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会理黎溪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主要分布有两种类型铜矿床:一是以拉拉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河口群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的IOCG矿床(李泽琴等,2002;朱志敏等,2009),二是以黑箐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大理岩中的“黎溪式”铜矿(盛东劲,1984)。

其中,后者包括黑箐、中厂、铜厂沟等13个小型矿床和矿点(仇定茂,1989),由于矿床规模较小,一直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我们对该区“黎溪式”铜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矿产调查,个别矿床已达中型规模,其他矿床或矿点也有扩大资源量的潜力。

本文通过梳理黑箐铜矿地质资料,认为其成因属喷流沉积铜矿床(Sedex),并基于控矿因素分析,提出该区中厂和铜厂坡铜矿具有较好找矿远景。

1 地质背景黎溪黑箐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会理-东川坳拉槽西缘,区内广泛出露古元古河口群、中元古东川群,上三叠统和新生代地层不整合于东川群之上。

本区构造由黑箐向斜组成,断裂构造发育,包括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3组。

2 矿床成因Sedex矿床是指富金属流体在洋底或湖底喷流-沉积而成矿床(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简称Sedex),通常产于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或其边缘的沉降盆地,以沉积岩为赋矿围岩,矿石富含Pb,Zn,伴生Ag和Ba,贫Cu,几乎不含Au(Goodfellow et al., 2007;Pirajno,2009)。

黎溪黑箐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中部中厚层状石英白云大理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一致。

矿体长60~600 m,延深10~600 m,厚1.0~25.6 m,沿走向和倾向较稳定。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陈浩鹏(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四川省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的西南缘,矿床产于古元古界河口组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中。

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以叠瓦状形式产出,膨胀、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明显,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相同,走向近东西或北西西,倾向南到南西西受构造、岩性控制明显。

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矿石结构、构造复杂。

本文在搜集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作用等问题,并得出该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层控型铜矿床。

关键词:四川;拉拉铜矿床;康滇地轴;成矿条件;火山沉积—变质作用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6-0088-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conditions of Lala Copper Deposit, Sichuan ProvinceCHEN Hao-peng(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Nanchang 330000,China)Abstract: Lala Copper Deposit in Sichu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KangDian Axis,and its ore-bearing country rocks is Hekou Group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volcanic exhalite and sedimentary interbeded rocks.The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and lithology obviously.The principal mineral are chalcopyrite、chalcocite and bomite,and the mineral's lecture and structure are various.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ore-forming meterials、ore-forming condition and its mechanism.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field geology、lithogeochemistry、REE geochemistr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Lala copper deposit is a stratabound ore deposit with a genesis of volcanic sedimentation-metamorphism.The ore-forming meterials concentrated first in the Hekou Group as volcan erupting in Paleoproterozoic,and they activized、migrated and concentrated to a higher grade with the metamorphism during Jinning in Neoproterozonic.Keywords: Sichuan provmce; Lala copper deposit; KangDian axis; ore-forming conditions; volcanic sedimention-metamorpmsm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自1956年开展地质工作以来,经过了多家机构及国内外专家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对该矿床的成因提出了许多观点,如浅成-超浅成火山岩经受变质而形成的铜矿床、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钴-钼多金属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矿床等等[1]。

四川拉拉式铜矿床成矿远景及找矿预测

四川拉拉式铜矿床成矿远景及找矿预测

2009年9月第29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29 No.4 Dec,2009415四川拉拉式铜矿床成矿远景及找矿预测张文宽,文世涛,杨本锦(四川省地矿局403地质队, 四川 峨眉山市 614200)摘要:经过几辈地质工作者的努力,终于认识到拉拉地区地质构造不是简单的向南倾斜的单斜,而是一个轴向近东西,向西缓倾的复式向斜。

铜矿体大致沿前震旦系河口群落凼组分布,层位和构造控矿明显。

这一新认识使与拉拉铜矿合作施工的第一个深孔见到厚大的铁、铜矿体。

关键词:铜矿;构造;预测;四川拉拉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4-0415-031 找矿历史据四川《会理县志》记载,拉拉铜矿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业已开采,清代更盛。

至光绪十三年(1887)地表富矿开采殆尽,硐老山空而完全停办。

1955后经原四川地质局403队、103队、104队勘查,发现了落凼、老羊汗滩沟、石龙等矿区。

拉拉后成为四川已发现铜矿中,规模最大的矿床。

1956年2月文世涛、胡连英等对矿区及外围实测1:2000地层剖面12条,建立了河口组“拉拉变质杂岩”的地层层序,为落凼矿区的地质研究以及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1]。

1995年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会理—会东地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和远景预测”。

明确提出了“落凼下面找落凼”、“拉拉外围找拉拉”的找矿新认识。

1997年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扬子地台西南缘盐源、双会铜(金)矿靶区优选及综合评价”研究。

提出红泥坡—绿水、淌塘、通安老厂、铜厂顶及小街—大坪子—野牛坪是寻找铜(金)矿的有利靶区。

2 矿床特征2.1 容矿地层拉拉式铜矿的特点应是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赋存于早元古代海底细碧—角斑岩喷发形成的河口群第二火山沉积旋回中,主要分布于拉拉铜矿田及其外围红泥坡至姜驿等地。

河口群海相火山变质杂岩共划分为三个旋回:1)上部火山旋回:包括天生坝组和新桥组,以粉砂、泥质和碳酸盐沉积为主,形成细碧凝灰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

拉拉铜矿老区地质找矿研究

拉拉铜矿老区地质找矿研究

离 、 帮采矿 ” 缓 工艺 , 生产 能力 为 4 0 d是 凉 山矿 50t , /
业主力 生产矿 山 , 铜 集 团重 要 原 料基 地 。由 于矿 云
区构造发 育 , 体形 态复杂 多变 , 山在地 质勘 探 和 矿 矿
生产 中难 以把 握其 变 化 规律 , 给矿 山 的生产 组 织 带
来 了很 大难度 。
1 区域地质 背景
矿 区位于康 滇地 轴 中段 。按 板块 构造 观点 属扬
子古板块 川滇 岛弧带 的西南 缘 ; 地质 力学 观点 , 按 属 南 岭东 西构造 带和川 滇南北 向构 造带 的复合 部 。
本 区主要 的地质构 造特 点 。
( )前震旦 纪早 期发育 一套 较完 整 的海相优 地 1 槽 火 山一沉 积 岩组合 和晚期浅 一滨海相 冒地槽 沉积 组 合的 岩石 建 造 ——会 理 群 。经过 “ 理运 动 ” 会 和 晋 宁运动 , 结束 了本 区的地槽 发展 阶段 。 ( )前 震旦 系的基 底构 造为东 西 向和南北 向两 2 种构造 作用 叠加形 成 的基 底构 造格架 。震 旦纪 以来 南北 向隆起 继承 和改造 了早期 构造 。形成 南北 向断 裂构造 带 , 多期性 和继 承性 的特点 , 具 控制 着本 区岩 浆活 动 、 积 建造 和构造形 变 。 沉 ( )区 内岩浆 活动 时期 有 “ 理 ” 晋 宁 、 西 、 3 会 、 海
地 质资 料不 断得 到充 实 和 丰 富 , 其 是 随 着落 凼 倒 尤
2 矿 区地质特征
2 1 含 矿建造 .
22 构 . 造
拉 拉铜 矿床 位于 由前震 旦纪会 理群 组成 的基底 构 造—— 河 口复式 背斜 的南翼 。区 内经历 了多期次

拉拉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矿产与地质》2009.2)

拉拉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矿产与地质》2009.2)

第23卷第2期 矿产与地质Vo l.23,N o.2 2009年4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 Apr.,2009拉拉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¹周家云1*,郑荣才2,朱志敏1,2,陈家彪1,沈冰1,李潇雨1,罗丽萍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摘 要: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河口群海相火山岩密切相关。

河口群火山岩除个别样品N b/Y较低,其他多数样品有一致高的N b/Y比值(0.7~3.0),属碱性玄武系列;在N b/T h-Zr/N b和Zr/Y-Nb/Y图上,HF SE比值成分点主要投在EM1型富集地幔附近,落入洋岛玄武岩(O IB)范围;火山岩较陡的R 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以及缺乏N b、T a负异常,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岩石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

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群火山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来源于地幔深部,指示了矿床的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同时,岩石大离子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比值不太稳定,变化较大,Eu负异常与蚀变重晶石、萤石和矿化有关,还暗示了岩石遭受了后期变质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矿床变质成矿成因。

关键词:铜矿床;含矿岩系;地球化学;构造意义;会理;四川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9)02-0163-090 前言川滇边境的会理-东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元古代铜成矿集中区,铜金属储量约占川滇两省的60%以上,其铜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海相火山岩密切相关(赵彻终,1999)。

吴健民等(1998)依据容矿岩石岩性及成矿特征进一步划分出了矿床式和亚式,其中,拉拉铜矿是该区规模最大的铜矿床,具有典型意义。

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物成 因论 ”2。 由此 可见 , _ J 由于 对 该 铜 矿 床 成 因认 识上 的不 同 , 因而在 各 种 成 因认 识 阶段 找 矿 主导 思 想 、 景 区 的选 择及 矿 体 延 伸 方 向 的预 测 等 问题 上 远 都会存 在 较大 的分歧 , 毋庸 置 疑 , 找矿效 果也存 在 其 着显 著 的差别 。
S r lNo 5 1 ei . 0 a




总 第5 1 0 期 2 1 年 1月第 1 01 期
J n ay 2 1 a u r . 0 1
M 0RDEN I NG M NI
四川 会理 大铜 矿 铜矿 床成 因及成 矿模 式探 讨
杨忠芳 文 海霞 曹华 文
(. 1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 院;. 2 成都理 工大学沉积地质研 究院;. 3 中国地质 大学地球科 学与资源学院)
究 多成 因矿 床 对 提 高预 测 矿 床 的 能 力 是 至 关 重 要
矿作用 : 地质、 流体 包裹体和稳 定 同位 素证 据 [ ] 岩石 学报 , J.
2 0 2 ( ): 1 1213 0 7,3 9 2 3 - 4 .
的, 相信 随着 越来 越 多新 类 型 多 成 因矿 床 和 叠 加改 造 成矿 系统 的发现 和认识 , 于发 展矿 床学研 究 , 对 深
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 地质 学报 ,0 5 7 ( ) 1613 J. 2 0 ,9 1 :0 —3 .
陈岳龙 , 杨忠芳 , 赵志丹. 同位 素地 质年代 学与地球 化学[ . M]
地 质 出版 社 .0 5 20( ) 696 8 J. 2 0 ,3 3 :7 -8 . [ ] P NGRuMi ,hi u hn , a u Fn ,tMam t yr- 2 E n n Z a Y S eg H nX e eg e. g ai hdo c

基于随机森林的四川省会理地区“拉拉式”铜矿成矿预测

基于随机森林的四川省会理地区“拉拉式”铜矿成矿预测

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Carranza,2011 ) o知识驱动 方法适用于勘查程度较低的地区,勘查区内往往没 有或者仅有极少数的已知矿床 ,主观的专家知识 (即对成矿作用过程的认识)对成矿预测具有决定 性意义。数据驱动方法则是在地质认识的基础上, 定量分析预测要素和已知矿(床)点的相关关系 ,建 立数学模型进行矿产预测。数据驱动方法更适用于 勘查程度较高,且区内分布有多个目标类型矿床的
0引言
矿产资源预测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 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集成地质、矿产、地 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元信息,实现研究区内 未发现矿产资源远景区的圈定和筛选,进一步指导 找矿勘查工作(Bonham - Carter, 1994; Porwal and Carranza,2015)o矿产预测方法可以分为知识驱动
研究 o E-mail: shzhang@ outlook. comQ [通讯作者]肖克炎(1963年-),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地质与矿产资源评价研究。E-mail :kyanxiao@ sohu. com0
239
地质与勘探
2020 年
地区。常用的成矿预测数学模型包括证据权模型及 其扩展模型(Agterberg, 1992 ;徐善法等,2006;毛先 成等,2013 ; Cheng ,2015),逻辑回归(Chung ,1978 ; Harris et al. ,2003),层次分析法(何珊等,2018),人 工神经网络(Singer and Kouda, 1997 ;Harris and Pan, 1999),支持向量机(Zuo and Carranza,2011)和极限 学习机(Chen and Wu,2017)等。此外,鉴于深度学 习技术强大的特征表示能力,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 尝试将其引入到勘查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和成矿预测 领域(Xiong and Zuo,2016; Xiong et al. ,2018 ;刘艳 鹏等,2018)。

拉拉铜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拉拉铜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矿 床 地 质拉拉铜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钟文丽1,邓江红1,肖 庆2(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 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钻井工程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绿水乡,矿区总面积约4 km 2,露天采坑占地近1 km 2,日采选矿石11 000 t ,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铜多金属矿生产地。

几十年的开采历史使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同时,矿产开采也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

其矿山环境研究方面,构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构权进行了研究(钟文丽等,2008;2010),钟文丽对改矿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钟文丽等,2006),朱志敏评价了矿区的土壤环境(朱志敏等,2007)。

本文在对拉拉铜矿实地矿调查基础上,拟对该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该矿区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矿山环境系统是一个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巨系统,所建立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要立足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已构建的矿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钟文丽等,2008;2010)基础上,对比其他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构建拉拉铜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9个指标(图1)。

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中等及轻度4个等级,并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及对应等级标准值(表1)。

图1 拉拉铜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1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及对应等级标准值轻度(Ⅰ级)中等(Ⅱ级) 严重(Ⅲ级) 极严重(Ⅳ)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标准值A≤0.50.5<A≤0.70.7<A≤0.850.85<A≤1第一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A资源毁损A 1 地质灾害A 2 环境污染A 3 森 林 资 源 破 坏 A 13水 资 源 破 坏 A 12土地 占 压 与 破 坏 A 11水 土 流 失 A 24地 面 塌 陷 、 地 裂 缝 A 22崩 塌 、 滑 坡 、 泥 石 流 A 21土 壤 环 境 污 染 A 32水 环 境 污 染 A 31尾 矿 库 溃 坝 A 23第二层第三层948 矿床地质2012年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权系数,再用熵技术法对所确定的权系数进行修正,最后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钟文丽等,2010)。

四川会理县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四川会理县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12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会理县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冯志红1,刘富权2(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2.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00)摘 要:拉拉铜矿区位于扬子古板块川滇岛弧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元古代早期优地槽的发展阶段,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为该区的铜矿床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在经历了火山—沉积阶段和变质热液改造阶段后形成了细碧—角斑岩类岩石组合。

矿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火山喷发旋回上部的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层位和岩性控制明显,一般说来,一个旋回控制一个较大的矿体、火山岩愈厚,矿体规模愈大。

关键词:扬子板块;拉拉铜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2-0124-3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Lala copper depositin Huil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FENG Zhi-hong 1, LIU Fu-quan 2(1.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Co.,Ltd., Kunming 650051,China;2. Liangshan Mining Co., LTD., Xichang 615000, China)Abstract: Lala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the Chuanyandao arc belt of the Yangtze Plate,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early proterozoiceugeosyncline. Large-scale volcanic eruption activities provided rich material source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pper deposits in the area. After undergoing the volcano-sedimentary stage and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transformation stage, the micropyritic and keratophyre rock association was formed. The ore bodies in the mining area mainly occur in the pyroclastic rock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volcanic eruption cycle, and the ore bodies a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tratification and lithology. Generally speaking, a cycle controls a larger ore body, and the thicker the volcanic rocks, the larger the ore bodies.Keywords: Yangtze plate; Lala copper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冯志红,生于1987年,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工程管理。

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

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

第39卷第8期2020年8月地㊀质㊀通㊀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Vol.39 No.8Aug. 2020收稿日期:2019-04-15ꎻ修订日期:2020-03-20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深部矿产资源三维找矿预测评价示范»(编号:2017YFC0601506)作者简介:沈和明(1975-)ꎬ男ꎬ高级工程师ꎬ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ꎮE-mail:shenheming@126.com通讯作者:龚灵明(1983-)ꎬ男ꎬ高级工程师ꎬ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ꎮE-mail:gonglm403@163.com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沈和明1ꎬ龚灵明1ꎬ陈㊀辉2ꎬ林鲁军3ꎬ邓远文1ꎬ曾㊀礼1SHENHeming1 GONGLingming1 CHENHui2 LINLujun3 DENGYuanwen1 ZENGLi1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ʻ三地质队ꎬ四川峨眉山614200ꎻ2.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ꎬ北京100120ꎻ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ꎬ北京1000831.No.403GeologicalParty Sichuan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 Emeishan614200 Sichuan China 2.MineralExplorationTechnicalGuidanceCenter 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 Beijing100120 China 3.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100083 China摘要: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田处于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构造环境ꎬ成矿作用受会理-东川裂陷槽构造-岩浆演化控制ꎮ矿体产于古元古界河口群富钠质的细碧-角斑岩系中ꎮ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分布在-1ɢ~4ɢ之间ꎬ均接近0ꎬ具塔式分布特征ꎬ表明硫主要来自火山喷发作用ꎮ矿床与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的流体类型相似ꎬ其包裹体基本为早期石英硫化物中的Ⅰ型包裹体及后期方解石㊁石英硫化物中的Ⅱ和Ⅲ型包裹体ꎬⅠ型包裹体反映为火山喷发沉积期的主成矿阶段ꎻ而Ⅱ型和部分Ⅲ型包裹体反映了晚期流体混溶现象ꎬ显示矿床经历了后期改造ꎮ根据同位素测年数据ꎬ将矿床的成矿过程大致分为火山喷流作用(1600~1800Ma)㊁变质变形作用(1000~1100Ma)和热液叠加改造作用(770~900Ma)3个阶段ꎮ初步认为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类型属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ꎬ但河口群不同的火山喷发旋回具有不同的矿化样式ꎮ关键词:拉拉铜矿田ꎻ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ꎻ矿床成因ꎻ流体包裹体ꎻ四川中图分类号:P618.4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2552(2020)08-1233-14ShenHM GongLM ChenH LinLJ DengYW ZengL.AdiscussiononthegeneticmodelofthecopperdepositinLalacopperorefied SichuanProvince.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 2020 39 8 1233-1246Abstract ThetectonicenvironmentoftheLalacopperorefieldislocatedintheSichuan-YunnanpassivecontinentalmarginriftsystemofHuiliCounty SichuanProvince anditsmineralizationiscontrolledbythetectonic-magmaticevolutionoftheHuili-Dongchuanrifttrough.TheorebodyislocatedintheNa-richspilite-keratophyreseriesofthePaleoproterozoicHekouGroup.Thevaluesoftheδ34Sofmetalsulfideintheorearedistributedintherangeof-1ɢ~4ɢ andareclosetozero whichhavecharacteristicsoftowerdistribution indicatingthatsulfurmainlycamefromvolcaniceruption.Thefluidtypeofthedepositissimilartothatofthevolcaniceffusivesedimentarydeposit theinclusionsarebasicallyⅠ-typeinclusionsinearlyquartzsulfideandⅡ-typeandⅢ-typeinclusionsinlatecalcitequartzsulfide I-typeinclusionsreflectthemainmetallogenicstageofvolcaniceruptive-sedimentaryperiod whileⅡ-typeandPartialⅢ-typeinclusionsreflectterminalfluidmiscibility whichindicatesthatthedeposithasundergonelatereformation.Accordingtoisotopicdatingdata themetallogenicprocessofthedepositcanberoughlydividedintothreestages volcanicspouting 1600~1800Ma metamorphismanddeformation 1000~1100Ma andhydrothermalsuperpositionmodification 770~900Ma .ItispreliminarilyconsideredthatthegenetictypeofdepositsabouttheLalacopperorefieldbelongstomarinevolcanicrocktypecopperdeposit butdifferentvolcaniceruptioncyclesofEstuaryGrouphavedifferentmineralizationpatterns.Keywords Lalacopperorefield volcanicmassivesulfidecopperdeposit oregenesis fluidinclusion SichuanProvince㊀㊀四川省会理县拉拉矿田包括落凼㊁老羊汗滩㊁石龙㊁红泥坡4个主要铜矿床(区)ꎬ其中落凼矿床即为俗称的 拉拉铜矿 ꎬ处于四川省西南边陲金沙江北岸ꎬ位于会理县城212ʎ方向ꎬ直距约55kmꎮ在落凼矿床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过程中ꎬ矿床成因一直是研究热点ꎬ有众多的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观点ꎮ目前有以下3种主要观点:①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热液成因 1-3 ꎬ认为古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带来成矿物质ꎬ形成矿源层ꎬ新元古代(850~1000Ma)发生了晋宁运动ꎬ相伴生的区域变质作用使岩石脱水形成变质热液ꎬ并萃取围岩中的成矿元素ꎬ当温压条件改变时在有利部位沉淀成矿ꎮ②火山喷气沉积成因 4-6 ꎬ认为成矿时期与围岩成岩时期一致(1700~1800Ma)ꎬ古元古代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酸性气液ꎬ成矿元素主要以卤化物形式存在ꎬ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因海水性质变为碱性弱还原环境ꎬ铜的金属配合物迅速分解㊁沉淀成矿ꎬ而后期(850~1000Ma)的区域变质作用对矿床起到了叠加改造作用ꎮ③IOCG(铁氧化物铜金)矿床 7-9 ꎬ认为康滇地区铁-铜矿床都赋存在古元古界火山沉积岩中ꎬ具层控特征ꎻ矿石矿物主要是铁氧化物和铜硫化物ꎬ显示出早期铁氧化物矿化㊁其后铜硫化物矿化的特征ꎬ且钠长石化发育ꎻ成矿作用伴随着区域构造角砾岩ꎬ拥有类似IOCG矿床的特征ꎮ前人研究成矿时代主要依据同位素法定年结果ꎬ而基于Pb-Pb㊁Rb-Sr㊁40Ar-39Ar等不同测年方法确定一期成矿时代的各年龄之间可对比性不强ꎬ加上康滇地区在新元古代经历了大规模区域变质作用ꎬ全岩的Rb-Sr同位素测年易受后期热事件影响 10 ꎻ所以ꎬ矿床早期岩浆活动时代与成矿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ꎮ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ꎬ在成矿时代㊁成矿过程㊁成矿机制等方面一直存在分歧ꎮ虽然普遍的观点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作用相关ꎬ但是均未对火山机构进行深入的调查ꎬ未能说明火山物质来源方向㊁火山通道和火山口的具体位置㊁火山机构类型等ꎬ以及后期区域变质作用㊁与矿体相伴而生的辉长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大小ꎮ另外ꎬ随着落凼矿床外围红泥坡大型铜矿床的发现ꎬ 拉拉式 铜矿床的赋矿层位也在传统的河口群 中部火山沉积变质旋回 基础上新增了 上部火山沉积变质旋回 ꎬ2个矿床有不同的赋存层位ꎬ并且矿化样式亦不完全相似ꎮ基于此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ꎬ结合项目野外调查ꎬ观察火山岩建造及其蚀变特征ꎬ对拉拉铜矿田矿床成矿环境㊁成矿物质来源㊁成矿时代㊁成矿流体等进行分析㊁总结ꎬ开展典型矿床成矿作用机制及成因模型研究ꎮ1㊀区域地质背景拉拉铜矿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中段ꎬ东西向会理-东川裂陷槽的西端(图l)ꎮ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 康滇地轴 构造带)发育于扬子陆块的西部大陆边缘ꎬ位于安宁河-绿汁江断裂与雷波断裂㊁小江断裂之间ꎬ部分地区越过小江断裂向东抵达黔西六盘水断裂带ꎬ北起丹巴康定ꎬ南过金沙江延入云南ꎬ为一南北向古基底隆起带ꎮ裂谷系南北长1200km以上ꎬ东西宽150~250kmꎮ其中的会理-东川裂陷槽是元古宙扬子陆块西缘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中最重要的成矿构造ꎬ西起安宁河-绿汁江断裂ꎬ东至小江断裂ꎬ宝台厂-九龙断裂和天宝山-巧家断裂分别构成裂陷槽的南㊁北边界ꎬ整个裂陷槽东西长250km以上ꎬ南北宽约80km 11 ꎮ区域地层以前震旦系的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的三叠系 白垩系陆相沉积为主ꎬ其他时代的地层零星分布ꎮ古元古代晚期(1950~1700Ma)为裂陷槽火山地堑阶段ꎬ会理黎溪 云南姜驿一带沉积了河口群ꎬ与云南的大红山群在形成时代上相当ꎬ总厚度在1800m以上ꎮ中元古代中期(1700~1400Ma)是火山地堑向岩石圈挠曲坳陷过渡阶段ꎬ形成由因民组㊁落雪组㊁黑山组㊁青龙山组构成的下会理群ꎻ中元古代晚期(1400~1000Ma)岩石圈挠曲沉降阶段ꎬ形成由淌塘组㊁力马河组㊁凤山营组构成的上会理群ꎻ会理群在形成时间上与东川地区的昆阳群大致相当ꎮ上三叠统㊁侏罗系和白垩系发育齐全ꎬ为一套红色砂页岩的陆相河湖碎屑建造ꎬ构成 会理红盆 ꎮ区域基底构造由前震旦系组成ꎬ发育近东西向褶皱ꎻ震旦系 中生界组成的盖层发育近南北向褶皱ꎬ两者叠加干涉形成本区双层结构的构造格局 11 ꎮ伴随着早晋宁运动(1000Ma)南北向强烈的挤压作用ꎬ会理-东川裂陷槽层系(河口群㊁会理群)挤压变形ꎬ总体上形成一个大型复向斜ꎬ构造线以东西向为主ꎮ在会理地区ꎬ大复向斜的南㊁北缘均4321地质通报㊀㊀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20年㊀图1㊀会理-东川裂陷槽地质矿产略图 11Fig.1㊀GeologicalandmineralsketchmapofHuili-Dongchuanrifttrough1㊁2 河口群:1 深盆相火山-细屑岩ꎻ2 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岩ꎻ3~8 会理群:3 深盆相ꎻ4 斜-台地相ꎻ5 潮坪-湖相ꎻ6 斜坡槽盆相浊积碳酸盐岩ꎻ7 斜坡槽盆相浊积碎屑岩夹碳酸盐岩ꎻ8 潮坪湖相碎屑岩-碳酸盐岩ꎻ9 天宝山组ꎻ10 基性火山岩ꎻ11 变质橄榄岩ꎻ12 晋宁期辉长岩ꎻ13 沉积型铜矿ꎻ14 火山型铜矿ꎻ15 裂陷槽边界断层ꎻ16 断裂ꎻ17 显生宙盖层ꎻ① 宝台厂-九龙断裂ꎻ② 菜子园-麻塘断裂ꎻ㊀③ 天宝山-巧家断裂ꎻ④ 磨盘山断裂ꎻ⑤ 小关河断裂ꎻ⑥ 益门-鹿厂断裂ꎻ⑦ 普渡河断裂ꎻ⑧ 小江断裂有一个次级复背斜ꎬ南缘的河口复背斜规模较大ꎬ由河口群组成ꎬ轴面向南倾斜ꎬ次级褶皱发育ꎬ并与南倾的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叠瓦式冲断-褶皱构造ꎮ晋宁运动晚期东西向的挤压ꎬ造成会理-东川裂陷槽层系南北向褶皱㊁断裂构造ꎬ以断裂为主ꎮ南北向的小江断裂㊁益门-鹿厂断裂㊁普渡河断裂等控制了裂陷槽内次级盆地的分布ꎻ南北向褶皱普遍叠加在东西向褶皱之上ꎬ其变形强度明显弱于东西向褶皱ꎮ区域岩浆活动强烈ꎬ具多旋回㊁多期次特征ꎬ总体上构成不完善的两大构造岩浆旋回ꎬ即晋宁旋回和华力西 印支旋回ꎮ晋宁旋回第一阶段发生于古元古代晚期和中元古代中期ꎬ因陆块分裂而形成裂陷槽盆ꎬ岩浆沿水下断裂喷发形成钠质细碧角斑岩组合(河口群)ꎮ晋宁旋回第二阶段发生于在中元古代晚期 新元古代ꎬ古构造再度复活ꎬ火山㊁沉积作用继续进行(会理群淌塘组㊁凤山营组)ꎬ并形成大量辉长岩㊁辉绿岩组合和沿早期褶皱带定位形成的花岗岩组合ꎮ华力西 印支旋回第一阶段发生于二叠纪ꎬ由于地幔隆起及攀西裂谷发生发展ꎬ地幔部分熔融并沿裂谷带上升喷溢ꎬ形成玄武岩组合ꎻ同时ꎬ产生深部岩浆分异ꎬ并沿断裂带多次侵位形成区内较发育的铁质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组合ꎮ华力西 印支旋回第二阶段发生于晚三叠世ꎬ随着攀西裂谷的逐渐消亡陆壳重熔ꎬ沿南北向及东西向构造交会部位侵位形成非造山期钾质花岗岩组合ꎮ2㊀矿床地质拉拉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河口群ꎬ次为中元古界会理群㊁三叠系白果湾组和第四系(图2)ꎮ河口群在西部与会理群呈断层接触ꎬ在东部㊁南部与白果湾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ꎮ5321㊀第39卷第8期沈和明等 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图2㊀拉拉铜矿田地质简图 12Fig.2㊀GeologicalsketchmapoftheLalacopperorefield1 第四系ꎻ2 震旦系-新近系ꎻ3 会理群ꎻ4 河口群长冲组ꎻ5 河口群落水组ꎻ6 河口群大营山组ꎻ7 斑岩ꎻ8 辉长石ꎻ9 铜矿床前震旦系河口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系ꎬ由正常沉积和富钠质的细碧-角斑岩系的熔岩㊁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岩建造组成ꎮ刘德华等①将河口群分为上部㊁中部㊁下部3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ꎬ6个岩性段(图3)ꎻ张洪刚等②又将每个火山-沉积旋回归并为一个岩性组ꎬ从老到新分别为大营山组(Pt1dy)㊁落凼组(Pt1ld)和长冲组(Pt1cc)ꎮ①下部沉积变质岩段(Pt1dy1)ꎬ为正常的海相陆源碎屑沉积ꎬ但在早期开始少量钠质基性熔岩喷溢ꎮ②下部火山变质岩段(Pt1dy2)ꎬ由大规模的碱质中性火山熔岩即钾角斑岩的喷溢ꎬ形成3个韵律ꎬ火山岩的成分从早期到晚期有由基性向中性演化的特征ꎮ③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1ld1)ꎬ为一套浅海还原环境下的泥质㊁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ꎬ后期出现小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ꎬ表现为岩层中出现远源的火山碎屑物ꎮ④中部火山变质岩段(Pt1ld2)ꎬ分为3个火山亚旋回ꎬ下部亚旋回由早期海相火山熔岩喷溢和晚期由火山图3㊀河口群综合地层柱状图Fig.3㊀ComprehensivestratigraphiccolumnarsectionofHekouGroup1 片岩ꎻ2 炭质板岩ꎻ3 大理岩ꎻ4 变质砂岩ꎻ5 钠长岩ꎻ6 花岗岩ꎻ7 辉长岩ꎻ8 铜矿体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沉积岩夹层组成ꎬ中部亚旋回以熔岩的喷溢作用为主ꎬ晚期仍有少量火山碎屑岩的喷发和堆积及沉积夹层ꎬ上部亚旋回以强烈的喷发为特征并至少有5个小规模的火山喷发-沉积小旋回ꎮ⑤上部沉积变质岩段(Pt1cc1)ꎬ以浅海泥砂质㊁碳酸盐的正常沉积为主ꎬ夹少量火山碎屑物ꎮ⑥上部火山变质岩段(Pt1cc2)ꎬ以熔岩喷溢方式为主ꎬ划分为2个亚旋回ꎬ在2个亚旋回的间歇期沉积了炭泥质㊁泥砂质和碳酸盐夹火山碎屑的正常浅海相沉积ꎮ矿田位于河口复式背斜南翼的次一级双狮拜象背斜南端西侧ꎮ区域性近南北向断裂F13和F29构成矿田西㊁东两边的自然边界ꎮ矿田北部为轴向NE20o左右的双狮拜象平缓背斜ꎬ南部有轴向近于一致的红泥坡向斜ꎬ这2个褶皱被近东西走向的F16321地质通报㊀㊀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20年㊀断层分隔ꎮ区内断裂构造均为成矿后构造ꎬ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ꎮ区内岩浆活动早期形成火山岩ꎬ表现为强烈的间歇式火山喷发ꎬ出现数百次具堆积韵律的火山喷发沉积和熔岩岩浆喷溢ꎬ形成堆积厚度较大的火山碎屑岩及熔岩ꎬ属裂陷槽初期下降阶段细碧-角斑岩系列海底喷发的火山岩建造ꎻ该建造与正常的海相沉积岩互层ꎬ构成河口群ꎮ晚期为侵入岩ꎬ属晋宁造山运动初期的基性岩侵入活动ꎬ沿河口复式背斜核部ꎬ呈大小不同的岩体㊁岩床和岩脉出露ꎬ以辉长岩为主ꎮ图4㊀落凼矿床ⅩⅧ勘查线剖面图Fig.4㊀GeologicalsectionalongNo.ⅩⅧexplorationlineoftheLuodangdeposit1 落凼组上段ꎻ2 落凼组下段ꎻ3 辉长岩ꎻ4 辉绿岩脉ꎻ5 侵入角砾岩ꎻ6 磁铁钠长岩ꎻ7 煌斑岩脉ꎻ8 白云石英片岩/石英白云片岩ꎻ9 黑云片岩ꎻ10 石榴角闪黑云片岩ꎻ11 炭质板岩ꎻ12 钠长岩ꎻ13 大理岩ꎻ14 铜矿体及编号ꎻ15 地层界线ꎻ16 岩性层界线落凼铜矿床由32个矿体组成ꎬ分布范围东西长1960mꎬ南北宽900mꎮ探明表内B+C+D级铜储量55.86ˑ104tꎬCu平均品位0.92%ꎻ伴生B+C+D级钼17344tꎬMo平均品位0.031%ꎻ伴生B+C+D级钴12164tꎬCo平均品位0.022%ꎻ伴生D级金6386kgꎬAu平均品位0.161g/tꎻ伴生D级银75.1tꎬAg平均品位1.893g/tꎻ伴生D级硫123.77ˑ104tꎮ矿体赋存于河口群中部火山变质岩段 落凼组上段(Pt1ld2)ꎮ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㊁透镜状ꎬ以重叠-叠瓦状产出(图4)ꎮ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ꎬ受岩性和层位控制ꎬ并随着围岩褶皱而发生波状起伏的变化ꎮ矿体总体近东西走向ꎬ倾向南ꎬ倾角15ʎ~40ʎꎮ①~⑤号主矿体走向长720~1960mꎬ倾向延深100~525mꎬ平均厚12.27~26.47mꎬCu平均品位0.89%~0.96%ꎮ3㊀矿床地球化学3.1㊀赋矿火山岩系元素地球化学拉拉铜矿田的含矿建造是前震旦系河口群海相远源火山混生沉积(具浊流沉积特征)建造ꎮ河口群火山岩形成年龄在2000~1700Ma 13 之间ꎬ岩石为碱性玄武岩成分ꎬ富钠㊁轻稀土和强不相容元素ꎬ具有较高的Ba㊁Rb㊁U㊁Th等元素含量ꎬ较陡的REE分布型式和 驼峰 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ꎬ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ꎬ表明河口群火山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或裂陷槽环境 14 ꎮ路远发等③根据岩石主量㊁微量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ꎬ判别河口群火山岩总体属基性岩类ꎬ大部分样品具有碱性玄武岩(TiO2>2%)㊁高碱(Na2O+K2O>5%)的特征ꎬ与岛弧玄武岩不同ꎻ但主量元素组成变化大㊁范围宽ꎬ显示强烈的后期变质或蚀变改造的特7321㊀第39卷第8期沈和明等 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征ꎮ因此ꎬ选取不活泼元素Zr/TiO2-Nb/Y图解进行岩石分类(图略)ꎬ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入基性玄武岩中ꎬ且绝大部分样品落入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区内ꎬ仅有2个样品分布在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过渡的区域内ꎮ此外ꎬ在相对稳定的高场强元素Zr/Y-Zr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图略)ꎬ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入板内玄武岩区域ꎮ可见ꎬ河口群赋矿火山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ꎬ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ꎮ因此ꎬ拉拉式铜矿床形成于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中ꎮ在漫长的前震旦纪构造发展历程中ꎬ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实际上是西侧古洋板块与东侧扬子微大陆边缘上的古岛弧带ꎬ其板块边界类型同现代西太平洋的弧沟系大体相仿 15 ꎮ在康滇运动南北向拉张作用下ꎬ原始结晶基底发生裂解ꎬ在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了呈东西走向的会理-东川裂陷槽裂谷盆地ꎬ盆地堆积了一套偏碱性的细碧角斑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建造(河口群)ꎮ3.2㊀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前人通过硫化矿石中的硫和铅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的来源ꎮ落凼铜矿床矿石按赋矿岩石分为钠长岩型㊁黑云片岩型两类ꎬ钠长岩的变质原岩为火山岩ꎬ而黑云片岩的变质原岩为沉积岩ꎮ块状硫化物矿床可能的硫源有:①地幔硫ꎬ地幔是许多重要成矿物质的源区ꎬ根据陨石及地幔来源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ꎬ认为地幔δ34S值接近于0ʃ3ɢꎻ②海水硫酸盐还原硫ꎬδ34S值为+20ɢ的海水硫酸盐经过无机还原作用形成ꎬδ34S值主要在5ɢ~15ɢ之间ꎻ③生物成因硫或地层硫ꎬ以较负值为特征 16 ꎮ落凼铜矿床矿石中钠长岩型矿石和黑云母片岩型矿石的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ꎬδ34S值介于-5.9ɢ~6.9ɢ之间ꎬ说明硫的来源具有多样性ꎻ但δ34S值集中分布在-1ɢ~4ɢ范围内ꎬ显示组成范围有一定变化ꎬ又接近0值的特征ꎬ具塔式分布特征ꎮ绝大部分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与幔源硫类似ꎬ表明落凼铜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上地幔ꎬ由火山喷发或火山气液作用带出ꎬ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海水硫酸盐的加入③ꎮ落凼铜矿床矿石中金属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大ꎬ206Pb/204Pb值为18.1~70.573ꎬ207Pb/204Pb值为15.69~19.13ꎬ208Pb/204Pb值为33.89~51.54ꎬ且以富含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ꎬ说明矿床中铅可能有不同的来源③ꎮ金属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可以分为2期ꎬ一期具有低铀铅和钍铅的特征ꎬ为低μ值㊁较高k值ꎻ另一期具有高铀铅和钍铅的特征ꎬ为高μ㊁高k值ꎬ说明铅可能来源于2个不同地方ꎮ赋矿围岩(钠长岩和黑云片岩)全岩铅同位素变化也较大ꎬ206Pb/204Pb值为18.636~39.314ꎬ207Pb/204Pb值为15.703~17.136ꎬ208Pb/204Pb值为38.699~45.522ꎻ通过全岩的铅同位素校正ꎬ发现钠长岩具低μ㊁高k值特征ꎬ黑云母片岩具有高μ㊁低k值特征ꎬ也暗示了铅来源具多样性ꎮ从206Pb/204Pb-207Pb/204Pb组成图(图5)可以看出ꎬ金属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全部落入黑云片岩和钠长岩铅同位素增长曲线之间ꎬ并明显分为具有线性关系的上㊁下2组ꎬ揭示硫化物中金属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来源的特征ꎮ将2组硫化物铅同位素分别拟合等时线方程ꎬ获得上组硫化物年龄为1119Maꎬ下组硫化物年龄为1605Ma 17 ꎮ下组硫化物年龄与钠质火山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1680ʃ13Ma) 18 ꎬ代表了早期火山沉积时矿床主成矿过程ꎮ上组硫化物年龄则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成矿年龄接近(1086ʃ8Ma) 19 ꎬ可能代表晚期热液事件对矿床的叠加改造ꎮ3.3㊀同位素测年河口群落凼组作为拉拉矿田的主要赋矿层位ꎬ一直是前人进行年代学研究的主要对象ꎮ矿体受火山-沉积旋回控制ꎬ呈似层状㊁透镜状产出ꎬ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ꎬ受层位和岩性控制的层控特征图5㊀落凼矿床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组成图③Fig.5㊀Diagramofsulfide206Pb/204Pb-207Pb/204PbcomponentsintheLuodangdeposit8321地质通报㊀㊀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20年㊀明显ꎮ含矿岩石为黑云片岩(包括二云石英片岩㊁石榴黑云片岩㊁石榴二云片岩等)㊁白云石英(钠长)片岩及(磁铁)石英钠长岩ꎮ矿体一般赋存于黑云石英片岩与石英钠长岩的接触处或这些岩石交替频繁的部位ꎬ矿化较均匀ꎬ厚度较大ꎮ较大的矿体无论沿走向或倾斜均可顺延至不同的围岩中ꎬ即黑云石英片岩ң二云石英片岩ң白云石英片岩ң石英钠长岩中ꎮ矿体属于原生成矿结构面控矿ꎬ矿床与围岩生成时代应相同ꎬ具同生特点ꎮ朱志敏 20 采集落凼矿区赋矿围岩中的凝灰质片岩进行LA-ICP-MSU-Pb测年ꎬ获得的交点年龄为1667ʃ13Ma(MSWD=0.63)ꎬ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69ʃ6.2Ma(MSWD=1.15)ꎬ代表原岩的形成年龄ꎮ王冬兵等 21 采集露天采坑赋矿围岩中的钠质火山岩进行LA-ICP-MSU-Pb测年ꎬ分别获得交点年龄为1742ʃ39Ma(MSWD=0.83)和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22ʃ25Ma(MSWD=0.50)ꎬ代表其成岩年龄ꎮ因此ꎬ矿区赋矿围岩(河口群)的形成年龄在1700Ma左右ꎬ即火山喷发沉积的主成矿年龄ꎮ在空间分布上ꎬ拉拉矿田各矿区均与辉长岩紧密相伴ꎬ而辉长岩与矿床的形成是否有物质联系?朱志敏 20 对落凼矿区基性侵入岩 辉长岩采集了一组锆石U-Pb测年样品ꎬ其LA-ICP-MS测定数据大致可分为5组ꎬ分别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ꎮ第1组数据交点年龄为2588ʃ42Maꎬ表明区内可能存在晚太古代基底ꎬ也说明在元古宙本区是大陆边缘裂谷环境ꎮ第2组数据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20ʃ48Maꎬ与河口群火山岩成岩年龄一致ꎻ关俊雷等 22 测得大营山组内辉长岩侵入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710ʃ8MaꎬChen等 12 测得落凼组内变质凝灰岩和变质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679ʃ13Ma和1657ʃ21Maꎬ变质辉长岩侵位时间略晚于河口群火山岩成岩年龄ꎮ第3组数据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62ʃ31Maꎬ与Chen等 12 测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较一致ꎬ可能反映了后期热液事件对矿床的改造ꎬ说明1060Ma左右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事件ꎬ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产物ꎮ第4组数据年龄为770ʃ8(206Pb/238U年龄)~931ʃ29Ma(207Pb/206Pb年龄)ꎬ可能代表了辉长岩的侵位年龄ꎻ陈好寿等 23 ㊁孙燕等 24 分别利用矿石铅获得Pb-Pb等时线年龄833Ma和887Maꎬ说明本区在新元古代发生过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ꎬ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本区的响应ꎬ可能反映了构造-岩浆事件对矿床的改造作用ꎬ该时期在矿区广泛分布的辉长岩侵入于河口群ꎬ为成矿流体提供了热驱动力ꎬ叠加改造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③ꎮ随着测年技术的进步ꎬ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因其较高的封闭温度ꎬ被认为是目前较可靠的成矿年龄确定方法ꎮ李泽琴等 3 报道的4个辉钼矿Re-Os年龄为928~1005MaꎻChen等 19 报道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086ʃ8MaꎮZhu等 25 将落凼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期㊁6个成矿阶段ꎬ选择不同成矿期的辉钼矿进行Re-Os定年ꎬ并结合前人的数据ꎬ限定了1306ʃ8Ma㊁1086ʃ8Ma㊁988ʃ8Ma㊁835ʃ4Ma四组年龄ꎬ揭示可能存在至少4期热成矿作用ꎮ研究结果表明ꎬ矿床形成于多期成矿过程ꎬ其成矿时间甚至跨越了数亿年ꎮ综上认为ꎬ落凼铜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经历过多期次㊁多形式的地质作用ꎬ不同的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成矿年龄总体上在1600~1800Ma㊁1000~1100Ma㊁770~900Ma三个阶段ꎬ与本区地质事件相符ꎮ3.4㊀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孙燕等 1 对落凼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ꎬ脉石矿物石英㊁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ꎬ测温得到其成矿早阶段和成矿主阶段的温度分别为300ħ和260ħꎬ含盐度分别为9%NaCleq和6.6%NaCleqꎬ认为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海水ꎬ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一致ꎮ路远发等③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ꎬ落凼矿床各阶段的热液矿物中包裹体类型不同ꎬ基本为早期石英硫化物中Ⅰ型包裹体及后期方解石㊁石英硫化物中的Ⅱ和Ⅲ型包裹体ꎮⅠ型包裹体多为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ꎬ均一温度较高ꎬ变化于260~380ħ之间ꎬ盐度变化范围为35%~50%NaCleq.ꎻ流体特征是浆控高温热液型矿床所特有的ꎬ也与矿床的钾长石化㊁黑云母化㊁石榴子石化㊁钠长石化㊁阳起石化等高温蚀变矿物组合吻合ꎬ反映为主成矿阶段ꎮⅡ型包裹体和Ⅲ包裹体多为气液包裹体ꎬ气相多为CO2且气液比较低ꎬ为5%~10%ꎬ个头较小ꎬ在宿主矿物中多呈定向排列ꎬ体现后期特征ꎻ均一温度较低ꎬ变化于120~170ħ之间ꎻ盐度主要集中在9321㊀第39卷第8期沈和明等四川省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模型10%~25%NaCleq.ꎬⅡ型包裹体整体盐度相对Ⅲ型略高ꎮⅡ型包裹体和部分Ⅲ型包裹体反映了晚期流体混溶现象ꎮ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ꎬ成矿流体的温度㊁盐度㊁密度均呈降低趋势ꎬ尤其Ⅰ型包裹体呈线性排布ꎬ暗示其流体端元冷却过程ꎻⅢ型包裹体数据排布集中ꎬ与Ⅱ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差别不大ꎬ只是盐度发生变化ꎬ说明流体在晚期有后期大气降水混入的可能ꎬ或者中期构造导致包体破裂发生泄漏所致ꎮ初步认为ꎬ落凼铜矿床与喷流沉积型矿床㊁IOCG型的流体类型相似ꎮ但是ꎬ对于典型的IOCG型矿床ꎬ最显著的鉴别标志是与角砾岩带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ꎮ通过采坑观察ꎬ在块状矿石之上分布少量角砾状矿石ꎬ以及在矿体与辉长岩脉接触部位见因侵入作用形成的角砾状矿石ꎬ但分布范围很局限ꎮ落凼矿床缺乏大范围分布的角砾状矿石ꎬ受断裂控制也不明显ꎬ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次的改造ꎬ为深源-浅成-多期热液改造矿床ꎬ其可能的IOCG矿床成因的流体特征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ꎮ4㊀矿床成因模式4.1㊀主要控矿因素拉拉铜矿田矿床成矿构造环境为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ꎬ成矿作用受会理-东川裂陷槽构造及其演化的控制 26 ꎮ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化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1)裂陷槽构造演化控矿会理-东川裂陷槽演化的不同阶段成矿特征不同ꎮ古元古代晚期 中元古代早期(河口期)火山地堑阶段ꎬ海底火山成矿作用活跃ꎬ形成 拉拉式 幔源型铜多金属矿床ꎮ中元古代中期(东川期)由火山地堑向岩石圈挠曲过渡ꎬ中元古代晚期(会理期)岩石圈挠曲坳陷沉降ꎬ伴随晋宁运动裂陷槽褶皱封闭ꎬ普遍发生强烈变质-变形改造成矿作用ꎬ矿层㊁矿体与围岩随褶皱弯曲或波状起伏ꎬ形成同型构造形态ꎬ一般在背斜轴部及其倾没端含矿层膨胀变厚ꎮ(2)火山活动控矿火山活动广泛发育于裂陷槽演化的各个阶段ꎮ河口群为一套海相细碧-角斑岩系的火山岩建造ꎬ3个旋回均以正常沉积开始ꎬ至火山喷发沉积结束告终ꎮ最早的火山喷发以钾质为主ꎬ表现为富钾而贫钠ꎻ之后的火山喷发越富钠而贫钾ꎬ以钠质角斑岩为代表ꎮ3个旋回中的火山喷发作用都表现出火山集块岩不发育的特点ꎬ表明区内的火山喷发是以较宁静的裂隙式喷溢作用为主ꎮ火山活动的多旋回性对成矿控制也十分明显ꎬ多旋回火山活动晚期是矿质富集的最佳时期ꎮ基本上表现为一个小旋回一个矿体ꎬ旋回越多ꎬ矿体数目也越多ꎻ每个旋回的火山碎屑物越发育ꎬ矿体厚度也就越大ꎮ矿体赋存部位与亚旋回或小旋回的火山凝灰岩关系密切ꎬ以细碧角斑岩组合的矿化富集程度高ꎮ因此ꎬ成矿与火山岩组合密切相关ꎬ富钠质中性岩或中偏基性的火山熔岩㊁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岩岩性层是本区铜矿的矿(源)层ꎻ在裂陷槽次级喷发旋回的末期或喷发间歇期最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矿床ꎬ属同生沉积矿床ꎮ(3)断裂控矿断裂控矿主要表现在断裂是成矿期的古火山通道ꎬ东西向断裂和南北向断裂交会处喷发强烈ꎬ断裂及其多期次活动控制早期海底火山喷发(溢)及晚期含矿地层展布ꎬ并作为海底喷流含矿热水的主干通道ꎮ河口期火山活动可能主要沿裂陷槽南界的宝九断裂呈东西向线性喷发ꎮ受东西向㊁南西向断裂网络控制ꎬ整个裂陷槽被分割为若干级次不同的盆地ꎬ铜铁矿床集中形成于黎溪㊁通安㊁东川等Ⅱ级盆地中ꎬ具体矿床则与更次级局限盆地有关ꎮ拉拉铜矿田形成于古火山喷发中心近侧半深水局限滞流洼地ꎬ空间上拉拉铜矿田明显受近南北向F13㊁F29断裂夹持ꎬ各矿床沿矿田中部近东西向F1断裂两侧分布ꎮ(4)矿体严格受层位㊁岩性控制中部火山喷发旋回是落凼矿床的含矿层ꎬ上部火山喷发旋回是红泥坡矿床的主含矿层ꎮ矿体严格受层位㊁岩性控制ꎬ呈似层状产出ꎬ矿体产状与地层层理一致ꎬ具典型层控特征ꎮ具工业价值的矿体多分布在细碧质或角斑质的火山碎屑岩中ꎬ由黑云石英片岩㊁二云石英片岩㊁石榴黑云石英片岩及含云母㊁含磁铁矿的条纹-条带状构造的石英钠长岩等组成的含矿层越厚ꎬ矿体一般也越厚大ꎮ(5)辉长岩与矿体在空间位置上密切关联在空间分布上ꎬ拉拉铜矿田辉长岩与各矿床矿0421地质通报㊀㊀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20年㊀。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2009-05-22 12:15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1 前言四川省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及沉积、变质地质作用,造就了本省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

本文探讨的铜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结合铜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前人的资料研究上,不论从构造、岩层、地层都一致认为并证明此处任具有铜的找矿前景,是建国以来在落凼地区发现最大铜矿床,通过五十多年的地质工作及生产实践,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本文在综合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从成矿区来看,此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从地质构造条件来看,已具备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从铜的地球化学来看,该地区也是铜的富集地。

2 区域地质拉拉铜矿落凼矿区位于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区绿水乡之北西。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金沙江断裂东侧。

2.1地层拉拉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扬子古陆块的川滇岛弧带中段及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落凼矿区位于安宁河-绿汁江断裂西侧、河口复式背斜南翼的次一级双狮拜象背斜南端西侧。

矿区地层为中元古宙会理群河口组,主要为由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2h3)和中部火山变质岩段(Pt2h4)组成的沉积-火山旋回,本旋回之上部的火山变质岩(Pt1h )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地层总的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沿走向和倾向有一些舒缓的波状小型褶曲,它控制着矿区内矿体的产出形态。

2.2构造本区长期发育的东西向构造体系和南北向构造体系,彼此交织复合组成了最为重要的构造格架。

根据攀西地质大队原三区队资料,东西构造体系主要由东西向褶皱和东西向压性断裂组成;而南北向构造体系,是以不同时期形成的南北向压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以及一些相伴生的构造组成。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李庭学;李正武;罗丽萍【摘要】The Lala district is the important copper producer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 is vital to study the metallogeny and potential in copper deposits of this district .These copper deposits are iron oxide copper deposits ,which related to volcanic eruption of the Hekou Group .These deposits are hosted in sodic volcanic rock series and distributed in multi-layers as clustering and banding . These deposits contain economic amount of Au-Mo-Co-REE-Fe .The ore-control factors and ore-hunting indicato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th and North prospect areas of F1 fault have potential of ore deposits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带和多层分布的特点,并伴生铁、钼、钴、金、硫等多种组分可综合利用。

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区F1断层南北两个远景区均有找矿潜力。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铜矿;成矿规律;找矿潜力;拉拉地区【作者】李庭学;李正武;罗丽萍【作者单位】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四川煤田地质局141地质队,四川德阳61800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410.4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产出落凼、老虎山、老羊汗淌沟和石龙等大中型矿床(图1),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超过100万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 床 地 质 2010年 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 增刊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
周家云1,2,毛景文1,朱志敏2,陈家彪2,沈 冰2,罗丽萍2,周 雄2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
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川滇边境的会理拉拉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元古代大型富铜矿床。

因其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曾引起众多地质学者的广泛兴趣(陈好寿,1992;申屠保涌,2000;陈根文,2001;李泽琴,2003;孙燕,2006)。

长期以来,有众多学者对其开展过多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矿床成因还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特别是前人在讨论矿区辉长岩群与矿床的关系时,普遍认为矿区辉长岩晚于矿床形成,对矿床成因毫无意义,所以未对矿区辉长岩群作深入研究,从而使矿区辉长岩在矿床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本文从时间分布和空间位置角度探讨拉拉铜矿与辉长岩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厘定矿床成因提供依据。

1 时间联系
矿床的岩矿石年龄一直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方
面。

前人对拉拉铜矿的岩石和矿石年龄报道了大量
的数据。

虽然矿区辉长岩年龄多为K-Ar 法测定,
但是多集中于1000~750 Ma ,代表了岩石的生成
年龄(刘肇昌,1996)。

最近周家云(2009)采用
Sm-Nd 同位素测得矿区辉长岩年龄为
850 Ma
,进一步证实了辉长岩形成于晋宁期。

河口群火山岩年
龄测试方法较多,差异较大,但2000~1700 Ma
代表了河口群的形成年龄(李复汉,1988;陈好寿,
1992),864.8 Ma 代表了河口群的变质年龄(何德
锋,2008)。

河口群最新的锆石SHRIMP 年龄(1688
Ma ,另文发布)也证实了河口群形成于古元古代。

拉拉铜矿成因观点很多,但成矿年龄数据较少,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得到该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005~
833 Ma (陈好寿,1992;李泽琴,2003;孙燕,2006),
表明晋宁期是拉拉铜矿的主成矿期,与矿区辉长岩
侵入年龄,河口群变质年龄相同,而与河口群形成
年龄却相差较远。

2 空间位置
拉拉铜矿各矿段(落凼矿段、老虎山矿段、老羊汗滩矿段)在空间分布上均与矿区辉长岩群紧密相伴(图1)。

矿体与辉长岩常常相伴而生,并被辉长岩体包围。

它们均受到矿区F1断层控制而分布其两侧,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402)
第一作者简介 周家云,高级工程师,博士,矿床学专业,研究方向:岩石地球化学 图1 拉拉铜矿床地质略图 1.辉长岩;2.石英钠长岩;3.角闪钠长岩;4.花岗斑岩;5.侵入角砾岩;6.上三叠统白果湾煤组;7.铜矿体;8.大云山组;9.落凼组;10.长冲组;
11.第四纪
358 矿床地质 2010年且表现出从F1断层附近到远离F1断层,随着辉长岩出露减少,矿点数量随着减少,矿石品位随着变小的变化趋势。

辉长岩还常常穿插到河口群地层中,与河口群接触带,矿化体常常富集膨大。

最近,矿山钻探还发现在落凼矿区深部存在一大辉长岩床,说明了两者空间上的紧密关系。

3 讨论
以上研究显示了矿区辉长岩和矿床在时空分布上密切联系,指示新元古代辉长岩浆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矿区辉长岩中的Cu、Au等成矿元素含量普遍很低(攀西地质大队,1984),辉长岩和矿石之间微量元素特征差异也较大(周家云,2009),以及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而非岩浆水(陈好寿,1992;孙燕,2006),说明辉长岩并不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流体和物质来源。

已有的研究还证实了河口群为矿床的矿源层,但是矿床成矿年龄与河口群生成年龄却相差甚远,而与辉长岩年龄和河口群变质年龄十分吻合,进一步指示新元古代的辉长岩浆活动所蕴涵的巨大热量可能促进了河口群变质作用发生,并使河口群(矿源层)内成矿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富集,形成变质热液,在有利部位形成矿体。

此外,矿区辉长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周家云,2009),辉长岩为碱性玄武岩成分,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年龄都与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地幔柱源铁镁质岩年龄十分一致,从而把拉拉铜矿的形成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解裂引起的地幔柱活动联系起来。

4 结论
虽然前人认为矿区辉长岩含矿性较差,与矿床的形成并无物质联系,但是辉长岩群和矿床群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紧密联系,暗示着矿床和地幔柱源辉长岩之间很可能存在着紧密的热动力联系。

本区地幔柱源辉长岩虽然没有为矿床的形成直接提供物质来源,但是地幔柱在上升过程中,其蕴涵的大量热量促使区域变质作用的发生,促成了河口群(矿源层)内成矿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富集,形成变质热液,在有利部位形成矿体,这是地幔柱成矿作用的重要型式之一。

参考文献
陈根文,夏斌. 2001. 四川拉拉铜矿床成因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2-44.
陈好寿,冉崇英. 1992. 康滇地轴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74.
何德锋,钟宏,朱维光. 2008.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J]. 矿物学报,28(2):127-134.
李复汉. 1988. 康滇地区的前震旦系[M]. 重庆:重庆出版社. 31-73.
李泽琴,王奖臻,刘家军,李朝阳,杜安道,刘玉平,叶琳. 2003.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钼-稀土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找矿论丛,18(1):39-42.
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 1996. 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演化与成矿[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7,40-90.
攀西地质大队. 1984.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床详细勘探地质报告[R]. 成都: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申屠保涌. 2000. 钠长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以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为例[M].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3):77-91.
孙燕,舒晓兰,肖渊甫. 2006.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J]. 地球化学,35(5):553~559.
周家云,郑荣才,朱志敏等. 2009.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辉长岩群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定年[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8(2):11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