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拓展。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瑰宝和根基。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鼓励创新和创意,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文化体制机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
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化、官僚化的体制束缚,推动文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权保护,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扩大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中国话语权。
同时,要吸引外国文化优秀成果的引进,促进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多重视,更大发展,这个民族才能自觉、自信、自强。
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要求完成以下重要任务:(一)、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贯穿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同时,要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
(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五)、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六)、积极培养和造就文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批文化技术人才。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化的冲突将主宰今后的全球政治。
塞缪尔· 亨廷顿( Huntington,Samnel p.1927-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来广泛的讨论与批
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
突论,至少展示了国际关系的一种发展趋势,即过
去那种单纯地追求军事、经济、政治斗争取胜的
‚硬实力‛时代已经过去,文化和文明作为一种重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 摩根索也指出:‚当今国际政 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 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美国自二战期 间走出孤立主义,投身于世界政治舞台,其外交政 治和国际政策方面,始终围绕争夺人心而展开其文 化软实力战争,所以基辛格才一直坚持认为,‚美 国不能只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而在世界上继续有目 的地存在下去,除此之外,还要推广美国的观念和 价值。‛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也能从一个 侧面说明美国政治家们的国家战略眼光,战略手段 和战略着力点。
潘文还认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苏联的溃败 与军事力量几乎无关。美国的霸权也不在其军事能 力。尽管美国军工联合体极力渲染其军事技术的高 超,但自二战后迄今六十多年里,美军从没打赢过 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 克,哪一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南斯拉夫没有 被美军打败,那里的人民急于加入欧盟,自我分裂, 并向西欧缴械投降。科索沃之战是在意识形态战场 上决出胜负的。‘自由民主’话语系统崛起称霸才 是美国获胜的主因。世界霸权是靠政治话语霸权来 确立和维持的。‛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顺应世界潮流,增强 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 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 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 紧迫。‛这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 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 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 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 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最终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怎么样才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我们想我们从它的目标和内涵作一些展开和分析,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财富,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而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那么具体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来进行思考,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个就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要被充分激活。
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广泛的国际化的影响。
那么,这一条主要是讲你要有内容,文化就是内容。
这个内容体现在作品和节目,你没有作品和节目谈不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不上你是文化强国,比方说《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它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这本书的出版以及由这本书所改编成的动漫电影,像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览、主题公园等等等等,它所形成的全产业链的这个产值达到了2千亿美元之多,2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至少要有跟哈利波特这样的相媲美,那么你才能谈文化强国。
再比方说阿凡达,美国的阿凡达在中国放映以后市场上拿到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在全球市场上拿到了20多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它影响力很大。
美国的电影产业称雄世界文化市场,美国一年出产的电影大致上有五六百部,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7%左右,但是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大家想一想,7%的数量它的收入占到世界电影市场的70%,这是怎么样一种竞争力。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必要性:
①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魅力。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是我们应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制衡西方大国的文化扩张、文化渗透的必然选择。
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是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和平与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选择。
1。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呢?这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间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
我们曾经有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教训。
后来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并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大更是提出了“两大一新”的文化发展目标(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这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飞跃。
诚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战略目标,但有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大不一样的,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
二战结束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暴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和战争,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从总体上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其结果,一方面刺激了文化的消费和繁荣,促进了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即对文化的价值、作用及其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联合国也积极进行倡导,1995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提出“把文化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的重要命题。
如何理解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
如何理解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
答:当今时代,文化越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强盛,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还需要繁荣兴盛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引领,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要推进社会主文化强国建设。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 报22 小康INSIGHT CHINA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阅读原文请扫二维码。
[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建设目标,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
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位置。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同样,只有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周文彰(人民网,2012年02月14日15:5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2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里,我结合对《决定》的学习,谈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些研究思考、工作体会,共同探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关主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振奋党心、民心。
我们要及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建国以后,我们有过这样几种发展观:一是浪漫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任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而随意安排摆弄的东西,它集中地表现在“大跃进”年代,其典型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结果给我们的发展进程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荒唐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出现在“十年动乱”时期,它的典型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
由于这种发展观的影响,加上“十年动乱”的政治原因,我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是重点发展观。
这种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例如,吃饭问题突出,我们就提出农业“以粮为纲”;钢铁严重掣肘,我们就强调工业“以钢为纲”;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经济、重视生产、重视城市,就是因为它们对全局来说,更为根本或更为重要。
我们重点抓以上各个方面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这种发展思想意义重大,抓重点、重点抓的思想,当前和今后都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有重点就有一般,有重视就有忽视,我们没有注意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环境、城市与农村等等的协调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大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和精神家园。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和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这需要我们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扩大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精髓。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过去,应该和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教育等结合起来,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四,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遗址、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加大文化产权保护力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和保留。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认同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从国内背景看,我们认为从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转变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发挥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具有绿色经济特点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家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环境不能支持。
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那么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各方面去努力,其中,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那么我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这么一个历史极为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
与我国矿产资源相比较,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丰富突出,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我们过去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不断地在加深对我们基本国情的认识,比方说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再一个呢我们过去说我们地大物博,但是后来我们认识到我们地大、人多,但是我们的资源并不富裕,特别是与人口相比较,一人均我们的资源就显得不足,是吧。
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加快发展,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方面快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就是我们的资源不足。
比方说我们的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耕地只有四分之一,除了少数资源比方说像煤炭、像稀土,还有少数的稀有金属,我们还有一定的储量,有一定的优势以外。
那么绝大多数资源我国家都是不足的。
比方说现在石油天然气,我们现在50%以上靠进口,铁矿石50%以上靠进口,我们现在城市的水资源,北方大多数的城市都缺水,北京现在实行南水北调,很多城市都是什么“引”什么水的工程等等。
所以从长远看,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把以往靠拼资源、靠出口、靠外延式、靠粗放式这种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这方面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
在我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创新,同时也体现了对世界文化的开放和交流。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积极创新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还要培育和推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应该在文化领域担起责任,与世界各国深化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有助于更好地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中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积极的文化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柱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城里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
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时间与经验,羡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刘玉柱认为,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今天,从传承和弘扬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党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政党,是一个成功的建设者。
”刘玉柱说,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全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
应该说,全会的《公报》和全会的《决定》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全会。
全会日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党根据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来的奋斗任务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
近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如何深刻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造血”,造一个新鲜的血液,给我们这个民族增添新的力量。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是简单完成文化传承的问题,要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中央三次六中全会议题之变折射发展新思路李君如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高高举起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旗帜;二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同时也制定了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前,党中央曾经开过两次全会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第一次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当时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仅仅抓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包不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当时召开中央全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是在十四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的背景是我们经历了一个苏东剧变,同时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所以,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1)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形成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思想道德。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央第三次研究精神文明问题,这次是讲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建设”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讲的“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来说的,而文化建设是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而言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源泉充分涌现、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具体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键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中央提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抵制错误腐朽思想
中央要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中央提出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搞好舆论监督中央提出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中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中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中央提出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延长5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央提出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众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