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pdf

合集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新时代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深入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努力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学会思考,做到团结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发展对策。

2、重点实践:学习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以实际的例子引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理论指导:介绍《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增强学生责任感。

(二)讨论环节
1、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神,建立一个讨论小组,分别介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以及实施这个思想的发展对策,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
2、各小组一起讨论,用团结的精神去思考,分享各自的观点,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总结环节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时,深入地思考,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重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努力落实到实践中。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设计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设计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修订解读:当前,我国进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从文化角度看,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情愿望。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单元解读: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是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

本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

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

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由此可见,本课既是第八课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十课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与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与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与司法公信建设。

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教案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定义和内涵;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和方法;4. 实践与参与: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什么了解?”2. 接受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进入课题。

步骤二:理论学习(15分钟)1. 介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定义和内涵,解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2.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步骤三:方法与途径(20分钟)1. 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途径,如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艺术和文化教育水平等。

2.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方法,如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2.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步骤五:实践与参与(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学校和社区中如何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集体评价和总结。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教学辅助工具:1. PPT或白板;2. 实际案例资料。

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化机构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感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 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的表现;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现实意义和个人责任的理解程度。

备注: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案内容。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第一篇: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点知识归纳】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国。

1.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提示:文化的作用(与综合国力)、当前形势、背景(依据)2.怎样建设文化强国?(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根本)(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其次,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立足于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再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见综合探究第四自然段)第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竞争力。

(见综合探究倒数第二自然段)最后,作为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要-------(见P111)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P98)为什么?(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2)四个决定因素(P97)(3)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之梦。

怎么走?(见第2题)【知识检测】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3.当前,某些电视台的节目与老百姓生活渐行渐远,老百姓吃不到想要“文化美食”。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蒙自市第四中学政治教研组主备人:王建平2020.6.2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涵,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2.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是文化强国吗?我国应该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呢?(二)新课讲授:探究一: 我国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历程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考: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呢?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向同学们普及文化强国的概念。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怎样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知识点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五、布置作业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知识点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的来源:
①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发现文化现象背后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2.掌握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现状,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文化领域,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肤浅,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和任务的理解有待提高。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探究精神和批判意识,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认识片面、情绪化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两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两课时)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如果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所以,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使悠久的中华文化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我们走向复兴,再创民族辉煌!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蒙自市第四中学政治教研组主备人:王建平2020.6.2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涵,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2.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是文化强国吗?我国应该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呢?(二)新课讲授:探究一: 我国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历程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考: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呢?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向同学们普及文化强国的概念。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在近代中国,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我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能够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落实策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

课堂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创设适当的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

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发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享受学习的快乐。

整节课都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路。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案例导入(课件展示材料)在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如何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材料一: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材料二: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

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
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3)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 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判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 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
提示 错误,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 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要求: A.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B.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 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C.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结
为何建设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建设 社会 主义 精神 文明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
① ② ③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
如 化事业: 文化生产力。
何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设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主体: 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 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系统知识—学扎实]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基本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及要求(1)含义(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教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在近代中国,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中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知道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明确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4.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6.知道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原因、措施)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落后、腐败文化的区别?存在原因?2.主旋律文化是什么?为什么?3.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什么?<导入新课>已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就是第九课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的根本)(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共产党肩负使命)1.中华文化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门思政教研部任课教师授课题目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授课时间长度20 分钟所用教材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理解并掌握文化强国的含义、我国文化现状,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重点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途径,即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勇敢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教学重点文化强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途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情景导入(2分)【视频】:《复兴之路》先观看一段视频,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承5000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和谐文化的根本,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这段影视资料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振奋人心,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并列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十七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了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们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二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2: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2: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2.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重点难点】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难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导学流程】情境导入:《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节目播出后,300年孤独的《苔》一夜之间让人们记住了它。

《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成功说明什么?一、探求理论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中国近代历史证实的结论:重振标志: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产生:(2)作用:(3)内涵: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途径(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二、合作探究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文化的复兴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为实现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复兴,几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1)为什么“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为什么要发展这种文化?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从《三体》到《草房子》,从《琅琊榜》到《大唐荣耀》,从《大圣归来》到《湄公河行动》,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我国文艺作品的创作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预习复习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众化。

(2)大众文化的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①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文化生产经营单位: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把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合法生产、经营,坚决杜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生产、销售高质量的先进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③个人:应当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危害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文化信息。

等等。

4,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背景: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预习复习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众化。

(2)大众文化的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①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文化生产经营单位: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把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合法生产、经营,坚决杜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生产、销售高质量的先进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③个人:应当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危害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文化信息。

等等。

4,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背景: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和地位: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三、知识讲解考点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1)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活“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②面对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高举旗帜,科学发展(1)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一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考点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怎么办)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⑥鼓励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原因: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措施:①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的教育事业;③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措施: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措施: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①地位: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②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四、例题精析【例题1】社会文化多样性不排斥正确的思想导向,而且更加要求正确的思想导向。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褪色的旗帜。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最根本的是A.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B.培育“四有”公民C.以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代替文化多样性D.坚持“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A【解析】B项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的方针,只有A项符合题意。

【例题2】“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启动以来,在群众中掀起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的热潮。

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②有利于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③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唱爱国歌曲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故其意义应为②③。

①是对该活动的性质定位,是正确的。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专门的活动来完成,故④属于无关选项。

【例题3】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没有直接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