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经典名句带译文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及翻译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及翻译1.求二十四史中的名言◎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鹫咚臁!逗蠛菏椤?br>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晋书》◎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2021高考满分作文素材:《二十四史》经典佳句
2021高考满分作文素材:《二十四史》经典佳句1、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3、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带译文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带译文《二十四史》的经典名句1.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译文: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
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4.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5.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7.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8.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9.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1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译文: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吃饭是最重要的。
12.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译文: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
13.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汉书》译文: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精神与身体都疲累不堪就会死亡。
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2021高考满分作文素材:《二十四史》经典佳句_高考作文素材
2021高考满分作文素材:《二十四史》经典佳句1、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3、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受益终生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受益终生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
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语文教学:《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语文教学:《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文章类别:高考研究《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二十四史经典句子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人民日报整理二十四史里的经典名句
人民日报整理的二十四史里的经典名句,值得学习,果断收藏1.《汉书﹒成帝纪》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2.《汉书﹒食货志》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之身,不顾廉耻。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3.《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与人。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4.《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的时候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察觉。
5.《史记﹒滑稽列传》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后汉书﹒刘般传》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状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后汉书﹒杨震传》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的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汉书﹒高帝纪上》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毁吝之咎。
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导语:如何让孩子的作文有深度?来看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这些句子适当的引用在作文中,作文分值瞬间提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二十四史》经典佳句名句摘抄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二十四史》中经典名句30句,满分作文学生的必备宝典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人生智慧.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2.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二十四史》中经典名句30句,句句是人生做人做事“金玉良言”!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27.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28.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四史经典70句,句句皆精华
二十四史经典70句,句句皆精华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
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注释】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7、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注释】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诺:许诺,诺言。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身:自身,本身。
正:正派,正直。
令:发布命令。
行:做,行施。
从:听从,顺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
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二十四史》精选64句,隐藏的人生智慧
《二十四史》精选64句,隐藏的人生智慧《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史记》到《明史》,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编写。
德行教化、治国安民、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人处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
1、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史记》)【译文】做好事的人,上天会回报其以福祉;做坏事的人,上天会报应其以祸殃。
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后汉书》)【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不知道呢?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靠美德的一定昌盛,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4、正其本,万事理。
(《后汉书》)【译文】凡事只要正本清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5、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后汉书》)【译文】祸福没有一定的门迳,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来的。
6、祸福无门,逆顺有数,天道微于影响,人事监于前图,未有蹈义而福不延,从恶而祸不至也。
(《宋书》)【译文】祸福虽然无门,但逆顺自有天数,天道隐于迅速发生的感应中,人事在未来都将得到验证。
没有实行仁义而福分不能延续、作恶而祸害不降临的。
认为上天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7、夫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乂(读yì)。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三国志》)【译文】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天下治平,达到大化,万邦安定。
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
8、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征作。
(《晋书》)【译文】以德行回应上天,则美善吉祥会降临;以轻慢回应上天,则灾祸的征兆就会出现。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10、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后汉书》)【译文】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而万事吉祥,无所不利。
二十四史经典语句加译文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
今日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24句分享给大家品读,以史为鉴,醒悟人生。
1/24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
)2/2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译: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2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5/24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译: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6/2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7/2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9/2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10/24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译: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11/2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译: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
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二十四史经典名句(言文对照版,共30则)(通用)
初中语⽂古诗⽂赏析⼆⼗四史经典名句(⾔⽂对照版,共30则)(通⽤)⼆⼗四史经典名句(⾔⽂对照版,共30则)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韩诗外传》说“故殷可以鉴于夏,⽽周可以鉴于殷”,这都表明,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
1、义感君⼦,利动⼩⼈《晋书-符登传》译⽂:道义可以感动君⼦,利益可以打动⼩⼈。
2、太刚则折,⾄察⽆徒。
《晋书-周岂页》译⽂: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不如信。
⽴⼈之要,先质后⽂。
《宋书-江夷传》译⽂: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
4、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聪明的⼈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次失误;愚蠢的⼈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之将死,其⾔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望其流,曲其形⽽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知,何谓⽆知?《后汉书-杨震传》译⽂: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结⽹。
《汉书-董仲舒传》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慎⼀⽇。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应该像⾯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样提⼼吊胆,害怕得发抖,⼀天⽐⼀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世,⽆⾮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帝纪上》译⽂:顺应道德的⼈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必然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的经典名句1.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译文: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
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4.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5.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7.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8.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9.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1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译文: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吃饭是最重要的。
12.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译文: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
13.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汉书》译文: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精神与身体都疲累不堪就会死亡。
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6.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7.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18.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19.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译文: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20.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1.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22.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译文: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
23.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译文:做事不要让自己亲近的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
24.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2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译文: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26.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译文: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27.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译文:不应为地位不高而羞愧,应因德行不崇高而羞愧。
不因得到的报酬不高而耻辱,应该因为自己的见识不广阔而耻辱。
《三国志》28.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译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火灭掉抽去柴薪。
29.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译文:迷路后知道回来,就离正确的道路不远了;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不算什么。
30.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译文: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苟活着,壮士不会为了求生而毁掉自己的名节。
31.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译文:说话跨越了真实的情况,不可以太过重用(这个人)。
3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33.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译文: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34.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把百姓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即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老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35.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译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
《晋书》36.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译文:成全一个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37.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晋书》38.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译文: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
39.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晋书》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是担心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40.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
《晋书》41.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译文: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42.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
《晋书》43.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译文: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44.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宋书》译文:处罚面不能过宽,奖励面不能过窄;处罚过于宽泛,还不如不罚;奖励面过窄,还不如没有奖励。
45.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译文:不先使民众富裕起来,而只谈什么国家利益,难道有百姓穷于天下,而国家富强的事吗?46.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南齐书》译文:有贤才却不知道,知道了贤才而不用,即使用了却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却不信任人家,这是通患。
47.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梁书》译文:对于富裕和显贵不得意忘形,对于所想要的不匆匆忙忙去追求。
48.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梁书》译文:沟壑可以蓄满水,而人的志向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49.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陈书》译文:在后面,望着眼前,那是前;而在前面望着后面的,就为后。
50.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陈书》译文:取草断了根,在没有蔓延;扑火停止燃烧,贵在迅速消失。
《魏书、北齐书、周书》51.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译文:要了解耕田方面的知识,,去向农夫请教;;要了解纺织方面的知识,,去向织女请教。
52.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魏书》53.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魏书》译文:崇尚节俭的人打开财富之源,喜欢奢侈的人于贫困的征兆。
54.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北齐书》译文:思政不明白逆顺的道理,不知道大小的形状,不度强势的势,有了这三个遮蔽,他们应该抓住。
55.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北齐书》译文:负担重莫如身体,经历险莫如口舌,时间长莫如年代。
负重任,行险路,长期坚持,唯君子才能做到。
56.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译文:勤俭乃修养德行必须的态度;奢侈是恶行之中最严重的。
57.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周书》译文:清白廉洁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做人的基础。
58.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周书》译文:学习不刻苦勤奋,不如不学。
59.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周书》译文:成功的人必然都是从默默无名开始才有后来的闻名天下,功劳也是小功绩慢慢积累才成为大功劳。
60.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
《周书》译文:受到敦厚朴实的,那么正直;在虚伪的变化,就浮薄。
61.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周书》译文: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南史、北史、隋书》62. 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
《南史》译文: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像是死了一样。
63.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北史》译文:行为是自己做出,名声是别人赋予。
64.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译文:仔细瞄准了,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多费点时间,也不算是迟误。
65.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
《隋书》译文: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66.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隋书》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取得成功并不困难。
67.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
《隋书》译文:如果想要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就必须端正其思想。
《旧唐书、新唐书》68.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译文:先谋划后做事的人成功,先做事后谋划的人失败。
69.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旧唐书》译文:与百姓共享快乐的国君,百姓必定能为国君分忧;与百姓共享安定的国君,百姓也一定能拯救国君的危难。
70.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新唐书》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71.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新唐书》译文:事业的创立,艰难得如同登天;要是败坏覆灭,却容易得如同燎毛。
72. 在善用,不在众。
《新唐书》译文:对于人才,要善于运用,而不在于多。
73.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
《新唐书》译文:无才的人得到晋升和重用,那么有才之士就不会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74.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
《旧五代史》译文:善于操纵理者不能有成功,善于处世的人不能没有过错。
75.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译文:天生的天子难道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吗,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靠武力的强大)才使他成了天子的罢了。
7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77.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
《新五代史》78.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新五代史》译文:经常见到善行善举也就会受影响与人为善,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