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2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一阶段:中央银行成立至一战以前
独立性情况:政府对央行干预较少,央行相对独立 背景: (1)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央行没有成为国 家干预和调节的工具; (2)经济思想方面,传统货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充分就业的平衡; (3)货币制度处于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央行的首 要任务是维护金本位制,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4)除代理国库外,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有限。

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应遵循的原则
1、中央银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 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本出发 点 2、中央银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 操作都必须符合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性。

决定央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法律地位 隶属关系 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 决策机构加拿大都实现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其经济增长率并不比通货膨胀率较高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低。这也就意味着, 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的。
央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原因


1、有利于维护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 2、可以避免通过增加货币发行或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弥补 财政赤字。 3、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等方面有 较强的专业性。 4、可以使中央银行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一个 互补和制约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 避免因某项决策或政策失误而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性 的损失。 5、央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使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全面、 准确、及时地贯彻总行的方针政策,较少受地方政府的干 预,保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增强央行宏观调控 的实效性和提高央行运作的效率。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定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

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政策自主权《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

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概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的介绍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理事会的主要成员一般由政府任命,有王室任命的仅有英国和瑞典。

一般来说,独立性较大的总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格兰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

独立性不大的总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还要派代表参加。

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财政部,尤其是意大利,近似于隶属财政部。

理事会的任期不等,美国最长,为14年,瑞典最短,为3年,一般为5至6年。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第2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2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⑷在政策关系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 为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需要中国人 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协调配合。
• 3、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的关系
• 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均是国务院的直属 机构,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 发改委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速度,必 须考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 况。 • 为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不会通过多 发货币的方式满足政府的资金所需以及保 障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
1、独立性较强的模式 如:欧洲中央银行、美联储 2、独立性次强的模式 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3、独立性较弱的模式 如:韩国银行、意大利银行、
法兰西银行
•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判断标准
1、法律地位 2、隶属关系 3、人事制度 4、与财政部门的关系 5、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 • •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
• 2003年修正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 行,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 金融稳定。
•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 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 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主要反应在中央银行 与政府的关系上。 •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 时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1、垄断货币发行权 2、保持政治上的独立 3、拥有操作上的自主性

中央银行学第2章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第2章独立性
2、对司法机构负责。司法机构拥有对中央银行的决策和行为 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权力。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决 策接受司法监督。
3、对行政机构负责。各国法律要求中央银行根据需要向政府 提供某些特定的信息、报告和建议。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 行,政府直接干预它的运作。
二、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中央银行有义务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 2、独立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经济决策的一个制衡力量 3、政府对中央银行的管理 (1)中央银行资本国有化 (2)政府有权任命或提名中央银行领导人 (3)政府直接派代表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如欧盟财长会议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模式
1、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瑞典银 行等,特点: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中央银行的决策 和运行在较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
2、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这种类型。特点:中 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中央银行有一定的独立性。
(3)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完全相互独立,中央银 行独立性较强。如德国联邦银行、美国联邦储 备体系、瑞典银行等。
2、资金关系:
(1)中央银行资本金多数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提 供。
(2)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存外全 部交国家财政,如有亏损,则由国家财政弥补。
(3)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 理国库。
2. 1998年将分支机构的格局,改为按经济区划在全 国设置9个区域分行。
3. 1998年以来实现了宏观金融调控方式向间接调控 手段的转变。
4.业务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如,停止向财政透支和 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
5. 2003年4月成立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使中国人民 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侧重货币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 、 中 央 银 行 与 财 政 的 关 系
1.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多 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持有; 2. 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利润 除规定的提成外全部缴国家财 政,如有亏损,则全部由国家 财政弥补; 3. 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 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 4. 中央银行代理财政债券发行, 需要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 融资;
二、不同时期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
1.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 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 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中央银行 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 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 古典自由经济理论时期 金本位制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世纪 年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世纪70年 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 不独立, 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 调控手段而存在。 门,调控手段而存在。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时期 信用货币但与黄金挂钩
5. 许多国家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参 与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有的 有决策权,有的只是列席; 6. 有的国家中央银行在行政关系 上直接隶属于财政部门; 7.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 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 部门需要协调配合。
3.从上世纪 年代到至今是中央银 从上世纪70年代到至今是中央银 从上世纪 行相对独立阶段。 行相对独立阶段。 新古典主义时期 完全的信用货币
三 、 中 央 银 行 独 立 性 的 具 体 模 式
1.
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 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 向国会负责,白宫无权 干涉。 德国,联邦政府可提出 要求使联邦银行的决议 推迟实施,推迟时间为 两周。
中央银 行的独 立性 非常高 比较高 比较低 非常低 中央银行 独立性指 数 4 3 2 1 代 表 国 家 通货膨 经 济 胀指数 增长率 3.1% 4.3% 3.4% 3.8%

讨论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讨论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工具独立与目标独立
工具独立意指中央银行没有义务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预算赤字融资, 并且应享有决定利率的权力。 目标独立意指中央银行有权不受干预地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 也意味着中央银行有可能认为产出稳定比物价稳定更重要,进而采 取相应行动。
法律上的独立和事实上的独立
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法律上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而发展中国家主要看其事实 上是否独立。 在各国的立法实践中,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所体现的独立性主要有以下 3 种模 式: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制作人:月下绯浅
一、独立性的定义 二、独立性的概述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
目 录
三、全球各央行独立性与通胀率、经济增长率
独立性定义
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集中反映为: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 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 性。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文献中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 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 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 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 政府的干预 , 并且中央银行的管 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1990年,国际中央银行研讨论会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必须 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政府财政透支的干扰; 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由某 一部门或个人决定,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 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应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免受政府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干 预;享有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所选目标的 自由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二、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并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安排,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政府则被认为是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集团来看待,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政府更加关注就业、社会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偏重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拥有内在矛盾,所以政府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

并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常变化的,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期使某一目标占据政策的主导地位。

当政府选择的主要目标与稳定货币不一致时,如果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必须服从政府的指令,那么稳定货币的目标便会落空,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稳定的反向作用。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4.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这也就是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4.央行经济独立性不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对资金的运用上的法律规范缺乏可操作性。
五、如何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还未能达到其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程度,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予以健全和完善。
1.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国务院的,法律地位较低,应当改变这种隶属状况,使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保证央行能够独立的开展活动制定政策。
第三,中央银行的收入来源、决策机构的组成,以及谁来监督中央银行等都会对央行的独立性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国家历史、经济发展阶段、政治是否稳定、国民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等也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五、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
虽然我国央行独立性在增强,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1.央行职能方面独立性不够。一方面对于不合理的融资要求国家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央行的权益,另一方面央行还不能完全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这些都有可能给央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目的造成困难,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4.目前关于央行的一些惩罚机制尚不成熟,处罚措施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后果严重的财政投资行为欠缺严厉的管制,立法上面的缺漏凸显,应当增强关于人民银行资金运用法律法规的可操作行性,切实做到对不法行为的惩罚。
2.央行组织方面独立性不够。具体来说,中国人民银行取法科学的机够设置,法律地位不高,因而造成其组织没有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金融094覃泓锟0826210420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最高管理机构,管理一国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免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干预。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中央的自主权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上做得如何呢?以下将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是否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自其成立之日起就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发行的银行。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全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即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唯一的中央银行,也是唯一的合法货币发行机构。

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绝对的独立性。

二.是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不受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享有法律赋予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

在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能被分离出来,人民银行可不用受制于商业银行的利益,从而能独立地从整个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全局出发来制定货币政策,从而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这一职能。

三.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担任宏观经济调控,监督市场,但互不隶属。

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督、检测金融市场职能时是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的。

从以上三点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后其独立性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在中国并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显得更弱一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组织独立性不足。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行动的自主程度。

根据定义不难看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分为法律独立性和实际独立性。

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始于Barro 和Gordon 在1983年进行的分析,他们的分析建立在Kydland和Prescott在1977年提出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上。

除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外,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

通过实证研究,西方学者进一步强调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人民银行在法律规定的目标独立性及经济独立性相对较好,但这并不能掩盖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换言之,人行的实际独立性与法律独立性存在偏差。

Cukierman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偏差”可能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不尊重法律。

实际上,法律规范的时效性、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经济金融环境、机构能力乃至领导者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中央银行的实际独立性造成影响。

对此笔者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实际独立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目标多重性、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程度低及政府间接融资等三方面。

(一)目标多重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行的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限制,也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

人行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此存在着地方势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衍生出目标置换效应,人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所引发的“倒逼机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程度低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刘舒宁11232007经济1102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央行的独立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能独立性欠缺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对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只有制定和执行权,却无最终决策权。

从法律地位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这种状况的负面效应在中央银行的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尚不明显,但在央行和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央行的制衡作用无法通过合法的程序发挥,原本已割断的中央银行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联系都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再变相地联结起来,最终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还有,由于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因此,货币政策从谋划到出台往往时滞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

(二)组织独立性欠缺《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时,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中银行”。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是被立法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列的,是我国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中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论中央银行独立性所在学院:商学院年级专业: 2012级会计学系姓名:**学号: **********一、央行独立性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依据现代中央银行是否应该保持制度上的独立性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分歧的问题, 肯定者否定有之。

我们认为,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独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从其本身来考虑, 而必须结合是否有利于央行有效地实现其货币政策的调节职能, 特别是是否有利于货币稳定来分析。

基于这样的认识角度, 我们认为中央银行至少在理论上应当保持充分的独立性, 理由如下:首先,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 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 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 从而给人们带来收益或福利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在性质上是一种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制度形式, 无论从它的基点即稳定货币还是从它的政策调节职能即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来看, 中央银行的行为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 是对全社会负责, 而不能偏向或依附于某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和行为。

所以, 中央银行作为稳定货币关系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在原则上应当保持制度上的中立立场和独立性, 即既不能有自身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的经营目标, 又需要对于各种利益主体和集团保持平等距离。

其次,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而言的, 如果政府能够从稳定货币的要求出发公正而科学地安排货币政策, 那么中央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问题在于, 现代经济学已越来越将政府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利益集团来对待, 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政治团体。

特别是在政府机构及其经济职能不断膨胀的现实情况下, 政府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职能, 又作为一个创造收益性的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来参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 再加之它的收支方式有着强大的国家政权力量, 所以, 如果将中央银行完全置于政府的领导和掌握之下, 不仅会失去对货币供应的制衡机制, 而且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 常常会引起对货币关系稳定的反向作用。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11金融118328104单文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是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有较大的的争议,即讨论中央银行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这对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字: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

正文: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我国在古代虽然有银钱业的发展,货币起源也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但是现在意义上的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中央银行制度的萌芽也只能追溯到20世纪初。

1904年由户部奏准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为官商合办,额定资本白银400万两,政府拨款20万两,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

1908年7月,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银行,职能也有所加强。

同年3月4日经过清政府批准成立了交通银行,并且明确其性质为商业银行,为官商合办,主要业务是经营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个行业的一切款项开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继续使用中国银行的部分职能。

1924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国民革命政府,成立了国民革命政府的的中央银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1月新成立了中央银行,总行设立在上海。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成立。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京。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向财政透支,不再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再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部门贷款,不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工作重点转向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补充:
提高中央银行透明度:独立性的平衡机制之一(P70)

所谓透明度,是指“在通俗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 上,让公众了解政策目标以及政策的法律、机构和经济框 架,政策的制定及其原理。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容: 明确中央银行的作用、责任和目标;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P60) 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垄断发行、 自主发行、经济发行),以维持币 垄断货币发行权 值稳定。 人事自主权,不受政府政治周期 的干扰,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 保持政治上的独立 稳定与连续。 拥有操作上的自主性 独立的选择货币政策目标;独 立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经济 上的独立性。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三、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P62)
确立中央银行地位和职责, 保障其职能的独立性。 法律地位
隶属关系 人事制度 财务独立 组织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对谁负责
财务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信用给政府直 接或间接融资的能力,即中央银行是否会被要 求提供贷款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否有权 自行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年度预算,是否要在一 级市场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等。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是,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 础上,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讨论下列货币政策 事项,并提出建议:

(一)货币政策的制定、调整;

央行独立性问题

央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首先,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就连过去最为保守、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差的一些发达国家或东亚国家,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在经历了大的金融冲击或金融危机以后,都纷纷加快推进金融改革,而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又都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

经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大的改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突出地表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上。

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尽管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已经被基本杜绝,但是间接干预依然变相存在。

并且,一些中央政府部门对于中央银行仍然存在变相干预。

而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中央银行不仅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操作上也缺乏规范和透明。

总之,没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得不到保证。

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国政府将会不断向我国政府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我人民币实行人为升值。

这方面已有日本的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通过著名的“广场协议”,联手向日本施压,胁迫日本政府人为推动日元升值。

由于当时日本的中央银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处于日本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的日本银行不得不顺其要求,推行日元升值政策。

在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后,日本银行又不得不采取放松银根等措施以应对“园高萧条”,最终酿成泡沫经济的恶果,其恶果至今未除。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是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恰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而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简言之,中央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政策的职能,是中央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基本原因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人行法》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并明确规定央行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不允许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允许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得以专门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很不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 不同。 政府中的政治家们受选民们选票的制约,往 往将赢得下一次竞选胜利为最高目标,在该目标 驱使下,制定经济政策目标。因此,不太关注需 要通过长期调整和努力才能实现的物价稳定目标, 而是选取比较容易实现的充分就业等的短期目标。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 要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予以配合,降低利率。短期 内可能是有效的,利率下降。但是经过预期调整 以后,通货膨胀率加剧,利率上升。中央银行进 一步增加货币供应,压低利率,造成恶性循环。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张和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成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较少, 中央银行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其主要背景是: 第一,资本主义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中央银行没有 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传统的货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 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面纱,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 “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三,货币制度处于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中央银行 的首要任务是维护金本位制,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 换。 第四,尽管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但是,中央银行仍然是私人银行,除代理国库外,作为政 府的银行的职能还非常有限。
那么相对独立性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 成为经济学界和银行界争论的问题的呢?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最初提出并引起广泛 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20年的布 鲁塞尔会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金本位制下中央 银行的货币发行不能脱离所持黄金的数量,因此, 金融秩序比较稳定,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干 预程度也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 为了筹措军费,大量发行赤字国债并要求中央银 行直接购买国债。为了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顺利为 政府筹集战争费用,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央银行 的干预和控制。并给与中央银行脱离所持黄金数 量进行货币信用发行的机动权。
而中央银行在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也在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认识,政府加强对 中央银行的干预和控制。其中凯恩斯的宏观经济 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战后经 济的顺利发展以后,相继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和 通货膨胀并存的状况。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 预,维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再次成为 经济学家们的热门话题。
第四,就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来说,由 于金本位制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桎梏,在30年 代大危机以后,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开始实 行信用货币制度。如何控制货币发行使之符合实 体经济需要本身也是中央银行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不少国家政府错误地理解为摆脱金本位制的禁锢, 可以利用国家信誉随意发行货币,将信用货币制 度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那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否就是指独立于行政或 政府呢?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无论是作为总统制的政府还是作为内阁制的政 府都对议会负责。 其次,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和政府在金融领域的 代理人,必然要体现和实现政府的某些意图,在为政府提 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接受政府的一定控制。从英格兰银行 向中央银行演变的历史来看,也是与英国政府千丝万缕的 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央银行在很多国家是作为政府机构存在的。 在有些国家虽然不是作为政府机构,也是通过专门立法作 为特殊法人或机构成立的。因此,要完全独立于行政或政 府也是不可能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3, 70年代至今。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再次被提出,引起广泛 注意。 第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战后至60年 代末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 通货膨胀并存在状况,说明凯恩斯关于通货膨胀 和经济增长目标可以相互替代的理论存在重大缺 陷,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理论走向 尽头。
第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思 想重新抬头,并一度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认为造 成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膨胀并存局面的原因是推行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结果,发生通货膨胀的唯 一原因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提出固定货币供 应量增长率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第三,在此阶段,较之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目标,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面 临的最重要政策目标。要治理通货膨胀,采取适 度的货币政策是关键。而要使货币政策适度,就 必须保证中央银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货币政策, 使货币的供应符合实体经济需要。
由此产生长期政策目标和短期政策目标的争论。 支持独立性的论者认为,根据对美国的研究,美国经 济的波动存在政治产业周期,即竞选是有周期的,在选举 来临之前,实行降低失业率和利率的扩张性政策,选举结 束之后,扩张性政策的恶果开始显现,出现高通货膨胀率 和高利率,便采取紧缩性政策。如果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 还可能被迫购买财政部债券,进一步加剧波动幅度。只有 与政治隔离的中央银行才能做到关注长远目标,成为币值 稳定和物价稳定的捍卫者。中央银行较之一般公众更加厌 恶通货膨胀,因此,将货币政策委托给中央银行有利于币 值稳定,可以获得与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相同的经济福利。 如果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是重视币值稳定,而不是经济增 长。那么,中央银行比社会公众在非预期通货膨胀中获得 的收益小,就更不具备通货膨胀的动机,社会公众对通货 膨胀的预期也就更小。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宏观政策的关系
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职能的同时,如何协调 与宏观政策的关系也是引起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 的原因之一。 中央银行的职能比较单一,政府宏观经济目 标却存在多元。在很多情况下,中央银行的职能 通过货币政策体现,当货币政策目标与其他宏观 经济目标一致时,没有问题。 当不一致时,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也就牵涉到 政策效果和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从而保证经济平 稳运行。
2,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60年代。 中央银行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货币政策成 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 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美梦被频繁出现的周 期性经济危机打破,尤其是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国家全面干预经 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保证。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 论取代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成为经济理论 的主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成为宏观经济的主 要目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日臻完善,为国 家对经济的调控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 三个方面。 1,垄断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必须建立符合国家实际经济状况的 货币发行制度,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第一,中 央银行必须垄断货币发行权,不能搞多头发行。 第二,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多寡、发行货币的时 间和发行方式应该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目 标以及经济发展和货币信用规律,自行决定而不 能受政府或其他利益团体的干扰。第三,中央银 行应按经济原则发行货币,不能搞财政发行,不 能在国债发行市场上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也不能 代行应由财政行使的职能。
第2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涵义
什么叫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作为国 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中央银行 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一部分。那么所谓中央银行的 独立性应该是指独立于国家的权力。前面几章已 经谈到中央银行不管是从那条途径产生的,最终 都是通过立法确定为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职 能和权限也都是由法律赋予的。因此,所谓的独 立性不可能是独立于立法和司法,中央银行的活 动必须在法律授予的范围内进行。
2,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必须遵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货 币信用规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目标。在决定货 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 尽可能保持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 万一发生分歧,中央银行与政府必须本着相互信 任、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充分的沟通,防止双方 目标不一致造成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败。有 不少国家在中央银行立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 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货 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就比较受到限制。但也不是没 有选择余地,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维持币值稳定的 前提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政府为了恢 复经济,继续沿用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造成严 重的通货膨胀。反过来,又冲击货币制度和金融 制度的稳定,加剧经济的困难。 因此,在布鲁塞尔会议上,不少国家的中央 银行提出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 府的主张。虽然该主张受到重视,并有不少国家 在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地位。 但是,30年代不期而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演 变成历史上最严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为政府全面 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口 号之下,货币政策成为筹措战争费用、弥补财政 赤字的手段,需要中央银行服从政府的领导。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复兴计划之下, 欧洲各国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纷纷仿 效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 展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为了充分利用中央银 行的货币发行职能和按政府的意图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德意法等国相继通过立法将中央银行收 归国有。
第二节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争论
一,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首先,中央银行与政府在职能方面存在差异。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 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很明显,中央银行的职能体现在为经济运行 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方面。而在现代社会,政府 职能的范围,要广得多,目标也是多元的,不仅有经济目标,更有 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也不仅仅是物价稳定,可能 更关注的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
但是,反对者认为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 合,应该将货币政策臵于同样掌握财政政策的政 治家手中,才能防止政策冲突,提高政策效果。 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运用它的独立性,大危机 就是货币政策失败的后果。战后也可以举出货币 政策失败的大量例子。
所谓独立性被用来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失去 政府监督压力的中央银行组织的效率如何保证,例如,即 使中央银行行长的目的是要维持币值稳定。但是,行员们 是否有效地行动。套用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如果没有了政 府这些利害关系人的监督,公众和市场的监督能否有效发 挥作用都是未知数。来自外部的压力减少以后,中央银行 组织管理上的效率发生问题,中央银行目标多样化以后, 政府的很多问题同样会发生在中央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