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人桑宝》的后殖民解读

合集下载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摘要】《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批判性小说,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来看,揭示了白人优越主义的荒谬,展现了殖民主义的残暴和不公,深刻描述了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的恶劣面貌。

通过对女性地位和权力的分析,展示了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小说也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政治抗争与抵抗。

在反思历史的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展望,以此警醒我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促进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发展。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作品,对后殖民主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引言:简介,小说背景正文: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批判,揭示殖民主义的暴行,种族歧视与奴隶制度的描写,女性地位与权力分析,对非裔美国人的政治抗争结论:反思历史,启示与展望1. 引言1.1 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揭示美国奴隶制度残酷现实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哈里特·比彻·斯托。

这部小说首次在1851年以连载形式刊载于《国民时报》,并很快在全美国引起轰动。

小说以真实的奴隶制度为背景,讲述了汤姆叔叔在奴隶制度下所遭受的苦难和抗争。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展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对待,以及奴隶们的痛苦和坚强。

作品通过汤姆叔叔等角色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奴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践踏,同时也反映了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压迫。

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探讨小说中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批判、揭示殖民主义的暴行、种族歧视与奴隶制度的描写、女性地位与权力分析以及对非裔美国人的政治抗争,希望能够反思历史并启示未来。

1.2 小说背景《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埃特·比彻·斯托所著的一部描写奴隶制度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852年。

小说背景发生在美国南方的农场和庄园,描写了一位名叫汤姆的黑奴和他在不同主人手下的生活经历。

这部小说通过汤姆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奴隶家庭的分裂、奴隶的遭受的暴行以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剥削与压迫。

后殖民主义批评下的黑人女性小说与身份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下的黑人女性小说与身份批评

种天然的默契与联系 , 二者共通共融 , 共 同竭力抹 去 第三 世界 女性 边 缘 的 、 无声的、 弱 势 的 身份 烙 印 , 并 为其 提供 了 民族性 的抵抗 策 略与 载体 。

裔的女性声音 , 道 出了一种激进 的女性 主体性的强
烈倡 导 , 从 女 性与 种 族 的 双 向角度 阐释 了贯 穿 于 作 品始 终 的女 性 主义 文 本 与 立 场 。 因此 , 后 殖 民批 评 增强 了女 性 声音 中的种 族 成 分 , 从 而 增 强 了后 殖 民 文学 中女 性 主义 的独 立场 和独 特感染 力 。后 殖 民批 评 在 作 品 中关 注 女性 声 音 与归 宿 问题 , 如 同一 面 多
大 的女权 主 义运 动将第 三世 界 女性 推到 了西 方主 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l o - - 2 8
写实 , 并希望 以此为黑人女性争取主流社会地位 , 强 化社会对其文化身份的认同。黑人女性小说的流变 先后经历 了 2 0世 纪 3 0年 代 以 杰 西 ・ 福 赛特 、 尼

语》 , 还是茱莉亚 ・ 克里斯蒂对第三世界女性难 以 言 说 的社会 境 遇 的娓娓 描述 , 都 将 第 三 世 界 女性 的 主体地位与身份问题作为其批评的主要文本。这种 身 份认 同的 危 机 在 黑 人 女 性 群 体 上 体 现 得 更 为 尖
锐 。因此 , 后 殖 民 主义 批 评 与黑 人 女 性 文 学存 在 着
2 0 1 4 年第 仇 期 第3 0卷 ( 总3 6 1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E DUC A T I ONA LI N S T I T UT E OF J I L I N P 】 R I 嗍c E

《最蓝的眼睛》之后殖民元素解析

《最蓝的眼睛》之后殖民元素解析
了神经 ,因此 它的存在不容 易引起注意也不 会造成 不 适 。终 于有 一 天 那衰 弱 的 牙根 支撑 不 住 了 , 于 是 整 颗牙就脱落了 , 只 留下一个烂牙窝 。不过在小褐斑 出
黑人 的精神 世界展开描 摹 ,多视 角地勾勒 出 白人文 化强权 下的黑人群像 ,再现 了在 后殖 民主义 影响下 黑人 自我憎 恨和 自我否定 的精神状 态 ,通过 这种艺 术加工方式 引导读者反思 导致佩 科拉悲惨命 运的社
本土 文化也 不知不觉地被统治 阶级的主流 文化所替 代。更 为可 悲的是 , 这种 替代往往是 盲 目的 , 更多是
吸收 了主流文化 中的糟粕。在《 最蓝 的眼睛》 中, 莫里 森通过描 写波琳 的牙齿在不知 不觉 中脱落 来寓示 白 人的文化糟粕是被 当作有营养 的食 物或有益 的 “ 娱 乐” 来 吸收的。但是在脱 落之前 , 她的牙齿 上肯定会 有一个灰褐色 的小 斑点 ,被人误 以为是粘在 上面 的 食物。它会长时间附着在牙釉上 , 不 断生长并腐蚀牙 齿表面 , 侵 入到牙齿 内部 , 最终 吃掉牙根 。但 它避开
会根源 ,进 而呼吁黑人 同胞正确 看待本土 文化与 白 人文化 的关系 , 有意识 地抵 制强权文化 中的糟粕 , 自 尊 自爱 , 坚 守民族 文化 。
现之前 , 必定有某些条件 , 某种允许 它存在 的背 景。
三、 文化强权影响下黑人的价值观 转变
在《 论 民族 文化》 中弗朗兹 ・ 法农 曾强 调 , 殖 民者 不会仅仅满足于针对被 殖 民者 的现 在和将来 对其实
但他也 曾经有过对幸福 生活的向往 ,渴 望通过 自己 的努 力过上体面 的生活 。但是 当他 来到北方后 , 不仅 需要每 日遭 受来 自白人 和黑人的双重鄙视 ,还无从 改变生活 上的穷苦 , 加之童年 时候 形成 的心理 阴影 , 他逐渐开 始以酒度 日,在 与妻子的无尽争 吵中慢慢 丧失 了身为人夫人父 的尊严和责任感 ,更在 后来 因 为强奸 了亲生女儿而丧 失了作为父亲 的资格 ,他 的

后殖民主义总结模板

后殖民主义总结模板
爱德华·萨义德 《东方学》
学科名称 任何人在某一学术领域(如人类学、历史学、社 会学、语言学等)里,只要从事关于东方的教学、 写作和研究活动,他就被称作是“东方学家”。 许多的诗人、小说家、哲学家以及政治理论家 们都以这种东方与西方之基本的差异作为切入 点去构建自己关于东方和东方人以及东方意 识的著作、理论。 指自十八世纪末以来西方世界用来对待 东方的共同规范,西方世界根据这一规 范评论、描述东方并对东方进行殖民统 治。换言之,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对于 东方的宰割、重建和话语垄断。
传统知识分子
有机知识分子
在其人员构成上,主要由文人、哲学家、 具有专业特征的知识分子,他们渗透在 教士、艺术家、新闻记者等构成 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中,这种知识分子 与资本主义社会联为一体。 与经济生活相距较远,只以知识与伦理 精神的生产为业,并垄断着文化霸权,这 使知识分子与大众严格地区别开来。 通过其专业分工,承担起组织整个社会 的职能,并使社会成为一个整体。
弗朗兹•法侬 《黑皮肤,白面具》(1952)
• 把被殖民者作为主体来看待,从心理层面上讨论了黑人和 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以及黑人的本质属性问题。 • 黑人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是白人殖民者创造出来的,由于长 期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黑人丧失了自己的种族意识,一 方面,他们形成一种自轻自贱的自卑情结,并把这种情结内 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变成白人,获取 白人的本质属性。
维斯万纳森 《征服的面具》
研究方向: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建立的英文学校与英语研究的体制化之间的历 史关系 基本观点: 英语学科作为现代西方知识体系的核心学科,它的起源和体制化 不是发生在英国本土,而是由于英帝国的殖民需要,首先兴起于印 度等殖民地的。正是在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下,英语学科才最终具 有了现代所谓“世界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 她的研究证明了英语学科首先是在殖民文化的语境下形成的,因 此“任何对英语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的叙述都不能忽视通过英国文学 和思想来教育和驯化殖民对象的帝国使命”。它也再一次印证了萨 伊德在《东方学》中所提出的理论立场,即后殖民理论的首要意义 是在于通过观察西方现代文化体制与殖民地东方的历史关系,来重 新认识和评价前者的语境和知识构成。

关怀“他者”——迈克尔·翁达杰小说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关怀“他者”——迈克尔·翁达杰小说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摘要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迈克尔·翁达杰曾经有过作为殖民地“他者”的经历,在其四部主要小说《经过斯洛特》《身着狮皮》《英国病人》和《阿尼尔的鬼魂》中,翁达杰表达了他对身处社会边缘的“他者”的人文关怀。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关于“他者”的理论,探讨翁达杰如何在其作品中将官方历史上未曾记载的“他者”置于小说的中心,剖析“他者”的内心困惑与痛苦,并帮助他们“疗伤”。

关键词:迈克尔·翁达杰“他者”后殖民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他者”“他者”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的哲学渊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萨特的理论。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主人而言,奴隶就是“他者”,由于“他者”的存在,主体的意识才得以确立。

萨特从摈弃“我本学”的立场出发,指出“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没有意识中的“他者”,“我”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确立。

受此哲学观影响,西方文化一直在寻求想象中的“他者”,作为确立主体的对立面。

与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相呼应,西方中心主义试图利用文本建构“他者”的生存状态:要么将殖民地的人民描述为落后、愚昧、无知的人,而将殖民主义者描述为给殖民地人民带去现代文明的楷模和英雄;要么采用一种所谓中性的文本方式,对非西方文明进行“客观”的描述,实则暗含对“他者”进行“消声”的潜意识,以确保西方话语的霸权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发表,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兴起并日趋成熟。

后殖民理论批判的焦点是西方中心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关注的中心是第三世界的文化与命运。

后殖民理论的主要代表爱德华·赛义德(EdwardSaid)将批判的锋芒直指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赛义德看来,“东方”之所以成为“他者”,“东方主义”之所以存在,仅仅是西方人的想象或是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已。

赛义德对东西方关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以及西方对东方的虚构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东方主义之所以具有意义完全取决于西方及其各种表现技巧,而不是东方本身;斯皮瓦克指出在殖民文学的强势叙事文体中,殖民地人民没有历史,不能说话,她尤其强调了在西方的历史中,非西方妇女所起的作用被完全忽略的事实;霍米·巴巴同样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反殖斗争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他标举“少数话语”的立场,将文化定位在处于中心之外的非主流文化疆界上,强调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后殖民视域中拉尔夫埃利森作品的解读

后殖民视域中拉尔夫埃利森作品的解读

后殖民视域中拉尔夫埃利森作品的解读拉尔夫·埃利森的作品《看不见的人》被视为美国20世纪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反映种族歧视和黑人社会地位的小说,更是一部揭示美国社会问题的文学巨作。

在后殖民时代,人们对于这部小说的解读和理解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阐释。

拉尔夫·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黑人青年的成长经历,他在白人社会中尝试着寻找自我认同和价值,但遭遇了各种挫折和歧视,最终意识到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看不见,成为了一名反抗者。

在后殖民视域中,人们普遍认为,拉尔夫·埃利森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揭示一种社会现象,即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困境。

他关注的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边缘化,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政治舞台上,黑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来看,拉尔夫·埃利森的作品中有一些重要的主题。

比如种族歧视是一种强制的社会结构性压迫,它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某些人的偏见和歧视,而是由于整个社会对于黑人的不公正对待。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努力和个人能力都很难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另外,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往往面临着双倍标准,他们需要有更高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努力也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可和回报。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黑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使得整个社会的鲁钝和惰性得以延续。

在这一点上,拉尔夫·埃利森不仅关注了黑人的处境,还关注了整个社会的路径依赖和惯性。

他的作品中,黑人不是一群弱者,他们有智慧和勇气,但社会却将他们置于不利的位置。

同时,他也揭示了隐形的黑暗面,即社会结构中隐蔽的种族主义,这种种族主义可能并不表面,但却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强行存在。

因此,拉尔夫·埃利森的作品可以被视为一种反种族主义的控诉,他试图通过黑人的角度让读者看到种族主义的存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_最蓝的眼睛_之后殖民元素解析_崔金枝

_最蓝的眼睛_之后殖民元素解析_崔金枝

作品评述《最蓝的眼睛》之后殖民元素解析◎崔金枝(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一、引言《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首部作品,讲述的是年仅12岁的黑人少女佩科拉·布莱德拉夫,从小缺失父母关爱,长期受到同伴的欺辱和社会上的种族歧视,幻想着如果自己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的蓝眼睛便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歧视和虐待让佩科拉备受精神的煎熬,尤其是在被自己亲生父亲强暴后,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恍惚中她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一双梦寐以求的蓝眼睛。

以该故事为中心,小说对美国黑人的精神世界展开描摹,多视角地勾勒出白人文化强权下的黑人群像,再现了在后殖民主义影响下黑人自我憎恨和自我否定的精神状态,通过这种艺术加工方式引导读者反思导致佩科拉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进而呼吁黑人同胞正确看待本土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关系,有意识地抵制强权文化中的糟粕,自尊自爱,坚守民族文化。

二、美国国内帝国主义环境下的文化强权反映在小说中的后殖民元素尤为突出的是文化殖民,一言以蔽之,即强势文化凭借其经济、政治和传媒等优势,向弱势文化倾销其文化观念和思想价值,从而使弱势文化的民族盲从强势文化,逐步迷失方向并最终走向消亡。

美国国内帝国主义下的文化殖民具体表现为白人统治阶级借助政权机器对黑人进行种族压迫,使黑人承受被物化被殖民化的痛苦。

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同一社会背景下存在两种或几种文化时,因为其政治和经济实力各有不同,常会表现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而且强势文化会逐渐巩固有利于自身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并借助于其文化强权进一步侵蚀和同化弱势文化。

在美国,黑人文化即被殖民者的民族文化始终处于被剥夺被边缘化的地位。

白人文化强权来源于早期白人殖民者对黑人的奴役,体现在历史上法律对黑人民族的权利的剥夺,也在某些种族主义者的心灵深处根深蒂固,同时以认同领导权的方式内化到被统治者的头脑中。

这种不正常的文化氛围孕育了黑人的自卑乃至自憎情结,进而使得受害者同时又成为施害者。

后殖民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作品
殖民文学是指描述和探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暴虐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的抵抗和反抗。

以下是一些以后殖民文学作品的标题,每个标题都伴随着对该作品的简要介绍。

1.《被遗忘的故事》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殖民统治遗忘的小岛上发生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述岛上居民的生活和他们与殖民者的关系,揭示了殖民主义对岛上社会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2.《回归之路》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位被强迫离开家乡的人的回归之路。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与殖民者的对抗和他对家乡的热爱,探讨了被迫离故土的人们如何重新找回自我和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

3.《黑色的印记》
这本小说描述了一个被殖民者印记的故事。

小说通过揭示印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了殖民主义对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摧毁,以及被殖民者如何在殖民统治下保护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4.《迷失的边疆》
这部小说以一个迷失在殖民地边疆的人的视角,描绘了殖民地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
的经历,探讨了边疆地区的权力关系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5.《自由的呼唤》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奴役的人寻求自由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和他与其他奴隶的团结,探讨了奴隶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剥削,并呼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以上是几个以后殖民文学作品的标题和简要介绍。

这些作品通过各自独特的故事和角度,揭示了殖民主义的不公和不义,并探讨了被殖民者的抵抗和反抗。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人们提供了对殖民主义时代的反思和理解。

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者在文化技术上的巨大优势 , , 因此 部分黑人精英知识 分子开始羡慕和学 习西方 的先进 ,他们对西方殖 民者 的态度就变成 了憎恨 中羡慕 , 也就是“ 恨你 , 却又想成 为你” (Ashcrof , 134)的复杂感情。 t 小说 的叙述者— 威尔 ,因为父亲索尼与 白人汉
娜 的婚外 恋 影 响 了 自己和 睦的家庭 而憎恨 白人 女 性 。
2 0 年 号 旬 大教货 0 8 4月 中 刊 才





、 快
— 《 我儿子的故事》 之后殖民解读
徐宏前
(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 混杂是后 殖 民理论 中一 个重要 术语 , 霍 米 芭芭在其《 文化的定位》 一书中指 出当今现代社会
不存在 所谓 的“ 纯种” “ 、单一” 的文化 。西方殖民者所 宣 扬的高贵的纯 白种人 , 在历 史上根 本不 曾真正存在过。 所有的人 类种 族 只不过是各人种相 互结合 的产物。在 此基 础 上 , 文分 为 四个部分 : 第一 部 分 , 对本 文 的 本 是 理论基础和作者的 简介 ; 第二部分 , 分析 了殖民统治下 的 黑人 的 变化 ; 第三 部 分 , 出在 与黑人 的交往 中、 指 白 人社会发 生 了变化 ; 第四部分 , 出结论 , 得 即戈迪默 希 望南非 的 白人 和黑人 能够 实现 民族 和解 ,从 而在和 解 的基础上 。在 剧烈 变化 的世界 中形成新 的南非 民族 的
仅结婚还生了孩子。这说明, 生代的黑人, 翁 不仅重视 破坏旧的制度 , 同时还重视建设一个新的社会。 当然 , 我
Hale Waihona Puke 大放货 0 8 4月 中 刊 斜2 0 年 号 旬

历史的重构与文化的杂糅:穆达小说之后殖民解析

历史的重构与文化的杂糅:穆达小说之后殖民解析

历史的重构与文化的杂糅:穆达小说之后殖民解析扎克斯·穆达(Zakes Mda)是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最重要的用英语写作的黑人作家之一。

他出版过多部戏剧和小说,是南非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作为用英语创作的黑人作家,穆达善于在小说中利用魔幻现实的手法来描绘传统非洲历史和当代社会现实,他善于刻画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身份危机,也致力于探索后殖民时期南非的发展之路。

从后殖民批评的理论视角分析,穆达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的后殖民特征。

“混杂性”是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关键词。

它强调的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着“暖昧”,“模仿”,“僵化”和“第三空间”等等内容。

这一理论为研究后殖民国家的生存现状和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以“混杂性”为理论视角,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扎克斯·穆达的两部小说《与黑共舞》和《红色之心》进行具体剖析,详尽探讨其中政治、宗教和身份三方面混杂现象的表征,从而昭示其在小说中所代表的颠覆性和积极意义。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扎克斯·穆达其人其作,并就理论框架进行阐述。

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探讨穆达作品中以文化混杂来形成历史重构的过程,并以此来谋求南非地区社会发展的可能。

第二章从政治混杂的视角出发,将殖民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穆达作品中殖民二元对立的消解,以及殖民双方力量博弈过程中引发的新矛盾和新思考;第三章从文化混杂的角度出发,以西方宗教文化和南非本土信仰为突破口,探讨文化混杂所产生的特殊意义;第四章将在政治和文化构建的基础之上来探究个人身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混杂,进而揭示混杂所引导的反抗和颠覆,揭示蕴含在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的新希望。

第五章为结论,阐明穆达运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南非的文化混杂或许是南非前殖民地这一特殊区域文化融合的出路。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孩子,你别哭》解析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孩子,你别哭》解析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孩子,你别哭》解析
邸璐璐;孙妮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恩古吉·瓦·提安哥是20世纪非洲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孩子,你别哭》讲述一个渴望上学的黑人孩子,由于英国殖民者的血腥统治使他家破人亡,失去上学的机会。

小说不仅再现了殖民时期肯尼亚人民的艰难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于民族自救之路的思考。

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英国殖民者入侵肯尼亚后,本土居民由最初的顺从到后来为争取自由和土地的反抗斗争,以及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揭示恩古吉有关民族自救之路的观点。

【总页数】4页(P130-133)
【作者】邸璐璐;孙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错位人生,进退两难r——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析《独立国家》 [J], 王静;孙妮
2.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碧血花瓣》解析 [J], 邸璐璐;孙妮
3.对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后殖民批评视角下《落雪中》解析 [J], 孙蓬蓬;孙妮
4.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J], 邸璐璐;孙妮
5.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J], 邸璐璐;孙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黑人小男孩》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黑人小男孩》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黑人小男孩》李闪闪【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In William Blake’s The Little Black Boy , the narrator has a false identity recogni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of racial slavery. In 20th century, the rise of post-colonial theory of racism and identity fits nicely into the theme of The Little Black Boy,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dentity of the little black boy.% 布莱克的《黑人小男孩》中叙述者小男孩的错误身份认同与种族奴隶制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20世纪兴起的后殖民主义的种族主义理论和身份认同问题恰好切合《黑人小男孩》的主题,文中运用此理论对黑人小男孩进行身份分析。

【总页数】3页(P202-204)【作者】李闪闪【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相关文献】1.黑人能说话吗?——《鲁道夫·瑞德之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J], 廖新丽2.从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莫里森《宠儿》中黑人女性身份建构 [J], 鲜彤3.白人殖民者与黑人被殖民者——对埃米瑞·巴拉卡的《荷兰人》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J], 丁媛媛4.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黑人小男孩》 [J], 李闪闪5.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好莱坞电影黑人角色 [J], 石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徐宏前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混杂是后殖民理论中一个重要术语,霍米·芭芭在其<文化的定位>一书中
指出当今现代社会不存在所谓的"纯种"、"单一"的文化.西方殖民者所宣扬的高贵的纯白种人,在历史上根本不曾真正存在过.所有的人类种族只不过是各人种相互结合
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和作者的简介;第二部分,分析了殖民统治下的黑人的变化;第三部分,指出在与黑人的交往中,白人社会发生了变化;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即戈迪默希望南非的白人和黑人能够实现民族和解,从而在和解的基础上,在剧烈变化的世界中形成新的南非民族的愿望.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徐宏前
【作者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双重边缘化的他者——《继承失落的人》之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这世界变化快——《我儿子的故事》之后殖民解读
3.双重边缘化的他者——《继承失落的人》
之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4.“他者”镜像的相互建构:《我儿子的故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5.餐桌上的古巴——海盗、殖民、革命之后的饮食故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小黑孩桑布的故事》中的种族偏见

论《小黑孩桑布的故事》中的种族偏见

- 242 -校园英语 /论《小黑孩桑布的故事》中的种族偏见广西外国语学院/王颖 万方【摘要】《小黑孩桑布的故事》是苏格兰儿童文学作家海伦•班纳曼的经典作品,颇受大人小孩喜爱,其欢迎程度被誉为童书中的《战争与和平》,尽管如此,书中描述的小黑孩桑布形象,从名字、穿着到言行举止使作者都难逃种族偏见之嫌。

【关键词】名字 装扮 人物形象 种族偏见1899年到1918年间,海伦•班纳曼随同担任医疗军官的丈夫移居到印度,两个心爱的女儿则留在苏格兰接受教育,在分割两地的岁月中,她将对印度的形象编写成一则则搭配可爱插画的小故事,附在给女儿的信中,当作女儿的床边故事,这些信便是《小黑孩桑布的故事》的前身。

故事讲述的是小黑孩桑布满心欢喜地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新衣服,鞋子还有雨伞等,随后在丛林散步却接连遭遇了四只老虎,为保性命桑布不断地向老虎缴出了自己的红外套、蓝裤子、紫色鞋子和雨伞。

虚荣的老虎用所得来的东西装饰自己并都吹嘘各自的装扮最漂亮,为此四只老虎互不相让,互相追逐争斗,最终融化成了桑布家餐桌上的奶油。

故事语言简朴,情节简单而生动,再配以插图,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自出版半个多世纪一直为儿童最心爱读物,直到在一些国家,桑布(黑人的意思)的称谓打上了种族主义的印记。

除此之外,书中其他地方亦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作者的种族偏见。

一、名字历来对这部作品的批判,主要集中于书中存在的种族争议,首当其冲地表现在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上。

故事中小黑孩取名“Sambo ”, 汉译为桑布。

“Sambo ” 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是一个带有种族色彩的词语,素有贬义,意为“黑人”、“黑炭”等。

“Sambo ” 作为奴隶的常用名最早可以追查到十八世纪。

在现代英语中,称呼 “Sambo ” 便有冒犯他人之意,其原意指“黑人与印第安人或欧洲人的混血儿”,暗指混血奴隶。

由此,“Sambo ” 一词作为人名使用历来为评论家们所诟病。

美国历史学家坦利•埃尔金斯在评论这本书时说:“Sambo ” 这个名词是带有种族偏见、对黑人奴隶带有最普遍的和最有伤害的词汇。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邸璐璐;孙妮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3)007
【摘要】恩古吉·瓦·提安哥是20世纪非洲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三部曲《孩子,你别哭》《大河两岸》和《一粒麦种》主要以肯尼亚最大的部族——吉库尤族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肯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同殖民统治者进行英勇斗争的情况.从后殖民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恩古吉三部小说的主题,抨击了白人殖民者的黑暗统治,反映了肯尼亚人民为争取自由和土地而进行的努力抗争,揭示了作者的反殖民意识.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邸璐璐;孙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恩古吉《我想结婚就结婚》的后殖民解读 [J], 黄坚;周蔷
2.口头传统作为抵抗策略:恩古吉早期三部曲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J], 尹红茹
3.后殖民批评视角下恩古吉的三部曲主题解析 [J], 邸璐璐;孙妮
4.矛盾与模拟——恩古吉·瓦·提安哥长篇三部曲后殖民主义研究 [J], 曹霞
5.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恩古吉笔下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J], 尹红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20世纪后期,V.S.奈保尔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奈保尔的小说涉及的主题涵盖了种族、性别、身份、文化冲突等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框架下极具研究价值。

其中,奈保尔对后殖民身份的探讨尤为深入,他通过小说形式揭示了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危机和文化断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后殖民主义、重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奈保尔小说中后殖民身份的分析和探讨,了解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身份认同的现状和问题,包括个体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性别身份认同等方面,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重构身份认同。

具体内容包括:1. 后殖民身份认同的构建和破碎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身份认同的构建和破碎是在种族、性别、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形成的。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从具体案例中分析后殖民身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构建和破碎过程。

2. 后殖民身份认同的危机和转型后殖民身份认同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和危机,个体通常会面临身份认同的不确定和混淆。

本文将分析奈保尔小说中个体如何应对后殖民身份不确定性的挑战,如何实现身份认同的转型和重构。

3. 后殖民身份认同的重建和重构面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危机和文化断裂,个体怎样从微观到宏观的层面,在跨越种族、文化、性别等差异的前提下实现身份认同的重建和重构,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奈保尔小说中人物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义和重构,提倡文化多元性和身份多样性。

三、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

首先,对奈保尔小说中的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并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进行解读;其次,将奈保尔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人物身份认同的共性和差异。

四、论文结构本文总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后殖民主义理论、身份认同理论和奈保尔小说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介绍了奈保尔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

黑人的自我与文化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无形人解读万惠蓉

黑人的自我与文化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无形人解读万惠蓉

Vol.9No.62012年6月第9卷第6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一、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控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包括民族生活的经济、政治、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

不同文化聚合时,较强势的文化将会压倒较弱的文化,从而逐渐建立起强势文化压倒一切的文化霸权。

殖民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殖民行为却以一种隐蔽的不易察觉的方式在继续着,那就是推行文化霸权。

为了继续控制前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欧洲国家从强占领土、限制身体自由转向思想文化控制,向大众灌输“白人至上”理论,又通过学校、教堂、党派、报纸、大众媒体和民间组织等文化宣传网络得以不断加强,由此建立了一个西方白人的神话—整个社会应该按照白人的文化价值观来运行,白人当权者顺理成章的成为领导者。

推行文化霸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意识形态控制,让被统治者不断吸收统治者的文化价值观,最终否定自己和自己的文化价值。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让劣等民族认为他们的文化是劣等的,他们想要变得文明的唯一方式就是根据白人的准则正确行事。

统治阶级靠教育宗教等机制来完成这种意识控制,把白人阶级的意识深深的加之于黑人头上,直至他们认为一切都是正常的,不会想要拒绝或反抗,白人的利益得以长期维持。

西方白人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不仅在前殖民地国家得以广泛推行,同时也适用于宗主国内部的少数族裔人民。

美国黑人生活在美国内部,遭受不公平待遇,他们处于“内部殖民”的范围之中。

被殖民国家和民族的文人学者逐渐觉醒,开始对文化霸权提出挑战,并在其作品中试图寻求解放被殖民人民的可能途径。

哈莱姆文艺复兴带来了美国黑人文学的繁荣,美国涌现出一大批黑人作家,如赫斯顿、赖特、埃里森、莫里森等,他们关注白人文化冲击下的黑人命运。

拉尔夫·埃里森的《无形人》描述丧失自我的黑人在一个不协调,充满矛盾的荒唐社会里的生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 则 读 者 将 会 误 读 它 。 将 印 否
该 书议 论 纷 纷 。 18 9 8年 , 国 际 的声 讨 压 力 在
下, 已在 日本 销 售 上 百 万 本 的该 书 被 禁 止 出 版 。 后 来 , 些 美 国 出 版 商 将 该 书 名 改 为 《 敢 的 一 勇
宝》 是她 为女 儿 编 的一 则 小 故 事 。该 故 事 出 就
[ 稿 日期 ] 0 0~ 4—1 收 21 0 6
年 , 拿大 的一 些公 立 学 校 开始 禁 止 孩 子们 阅 加
[ 者 简 介 ] 彦 平 (9 1 , ,0 8级 硕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英语 语 言 学研 究 ; 作 李 1 8 一) 女 20 主 易丹 丹 , ,0 8级 硕 士 研 究 女 20
只老 虎 。桑 宝先 后将 红衣 服 、蓝裤 子 、绿 花伞
和 紫 鞋 子 送 给 老 虎 得 以 虎 口逃 生 。 四 只 老 虎 相
民 的思 想影 响更 深 , 使他 们 的世界 观 、 生观 和 人 价值 观 在无 形 中 向西 方 靠拢 , 而 认 同西 方 中 从 心 主义 , 自己摆 在一 种 从 属 地 位 。第 二 次 世 将 界 大 战结 束 后 , 重建 民族 文化 和 反 思 民族 文化
身 份 认 同 问题 成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任 务 。 很 多 西 方 殖 民时代 的经典 文 学作 品被 重读 , 殖 民批 评 后
遇后 争 吵谁 的 装 扮更 威 风 , 开始 打 起 来 。 四 并 只 老 虎 咬着 彼此 的尾 巴绕 着 树 转 , 后 因 为转 最 得太 快化 成 了奶油 。躲 在树 上 的桑宝 于是 穿 回
版 于 19 8 9年 , 讲述 了这 么 一个小 故事 :
穿 着 父 母 亲 送 的 红 衣 服 、 蓝 裤 子 、绿 花 伞 和 紫 鞋 子 的 印 度 小 男 孩 桑 宝 在 树 林 中 遇 到 了 四
典 文 本 之后 发 现 隐藏 于 其 中 的文 化 殖 民思想 ,
相 对 于 经 济 和 政 治 殖 民 策 略 , 被 殖 民 国 家 人 对
方 语 言 、 文 化 渗 透之 下 东 方 面 临 的 文 化 身份 认 同危 机 。
[ 键 词 ] 殖 民主 义 ; 化 殖 民 ; 关 后 文 身份 认 同
[ 中图 分 类 号 ]1 6 9 I0 . [ 献标识码 】 文 A
后 殖 民 主 义 是 进 入 全 球 化 之 后 的 文 化 思 潮 。后 殖 民 主 义 理 论 家 在 重 读 无 数 西 方 文 学 经
第 3 2卷
第 2 期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HARBI UNI N VERS TY I
Vo . 2 No 2 13 . Fe . 201 b 1
21 0 1年 2月
【 章 编 号 ]0 4 5 5 (0 1 O —O 7 —. 文 10 - 86 2 1 )2 0 5 0 4
的儿 童故 事 , 到无 数 儿 童 的喜 爱 。然 而 重 读 受 之后 , 人们 却发 现 隐藏其 中 的文 化殖 民现象 。

与和 平》 。几乎 每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在 不 同 的年
代 都 会 出 版不 同的插 画家 绘 制 的插 图 , 版本 其 至 今难 以计 数 。大多 数 的插 画都将 桑宝 画成 非 洲 小 孩形 象 , 头 乱乱 糟 糟 的头 发 和厚 厚 的 嘴 一
插 图 中的黑人 形象 引起 人们 对政 治 的联想 。小
主 角 的名字 “ 宝 ” 为 白人 嘲 笑 黑 人 的歧 视 桑 成 语 , 示 黑 人 是 愚 蠢 之 人 。在 舆 论 之 下 ,96 暗 15
信 给 在苏 格 兰读 书 的两个 女 儿 , 将 对 印 度 的 并
印象 编成 充 满 异 域 色 彩 的 小 故 事 , 小 黑 人 桑 《
《 黑 人 小 桑宝》 的后 殖 民解读
李 彦 平 , 丹 丹 易
( 西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西 南宁 广 广
[ 摘
500 ) 3 0 4
要】 自后 殖 民主 义 思潮 兴起 以来 , 多 西 方 经 典 名 著 被 重 新 解 读 。 文 章 用后 殖 民主 义批 评 的 很
角度 对 童 话 故 事 《 小黑 人 桑 宝》 行 分 析 , 现 文 本 中潜 藏 的 文 化 殖 民 思 想 , 改 写 的 东 方 文 化 及 在 西 进 发 被
唇 。到 了 2 O世 纪 , 故 事 引 起 了 很 大 的 争 议 。 该

曲折 的 出版 历 史
《 黑 人桑 宝》 小 的作 者 海伦 ・巴纳 曼 , 于 生
英 国 爱 丁 堡 , 担 任 军 医 的 丈 夫 在 印 度 东 南 城 随
市 马德 拉斯住 了 近三十 年 , 这期 间 , 常常 写 在 她
生, 主要从 事英语语 音 学研 究。
76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读 该书 ;9 2年 , 人 们 的呼 吁之 下 美 国学 校 17 在
图书馆 和 公立 图 书馆 将该 书 下架 , 英 国也对 而
民政策 歌功颂 德 的“ 著名 ” 家描 述 的那 样 , 作 英 国 的侨 民把 自己在 印度 的生 活浪 漫化 , 自己 把 描 述为 在亘古 未变 的危 险蛮荒之 地—— 印度执 行 他们 神圣 的任 务 : 贵 、 高 优雅 、 明 的英 国人 文 去拯 救 印度人 的灵魂 。任何 故事应 尽量贴 近其
他 的 新 衣 服 , 老 虎 变 成 的 奶 油 拿 回 家 给 母 亲 把
做煎 饼 。
话语 使人 们开始 重建 西方 文学 中被 扭 曲 的东 方 文化 。《 黑人 桑 宝 》 西 方 是 一 个 耳 熟 能 详 小 在
近半个 世 纪 , 这个 故 事一 直 受 到 广 大 儿 童 的欢 迎 , 多 家庭一 代传 一代 的 阅读该 故事 , 很 被 奉 为 经典 绘 本 , 被誉 为 儿 童 文 学 中 的 《 争 更 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