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常考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三桩誓愿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设计的情节,女主人公窦娥在含冤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1]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1]兴盛的原因元杂剧兴盛的基本前提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

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作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

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

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

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

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

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第二十八章宋词一、名词解释1、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2.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二、论述题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一、“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

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

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傲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

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

如卢照邻的游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2、体裁突破: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

“兴寄”理论既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

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

“兴寄”理论重点“寄”:包括“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

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

继承爽朗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

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情感。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答: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

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古代文学史 简答

古代文学史 简答

第二编简答题(第五组整理)一、汉大赋兴盛的原因1.汉帝国的统一强盛为汉赋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君王的好尚和统一帝国的文化建设需要,促进了汉赋的兴盛。

汉武帝爱好辞赋又好大喜功,招纳很多文学之臣在身边,因以歌功颂德。

“润色鸿业”的汉大赋更加兴盛。

3.颂美意识和讽谏精神是文士们创作大赋的内在动因。

此外,如文体的发展,前代文化精神的继承以至语言文字的统一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汉赋的兴盛产生影响。

二、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汉初到武帝即位。

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流行的是骚体赋,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同时,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大赋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是汉大赋创作的繁荣期。

其中,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作家。

其《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代表作。

此外,西汉末年著名赋家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东汉前期著名赋家班固的《两都赋》等作品都在汉大赋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这一时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而张衡的《归田赋》以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宣告了抒情小赋的诞生。

三、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1)从精神上,汉代的骚体赋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明显地对屈赋有所继承。

《吊屈原赋》为贾谊被贬长沙,途径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作,辞情风貌多有相类。

赋中作者反复咏叹,流露出对“忠而被谤”、才无所用的愤慨与不平,但在赋末,作者不赞同屈原的行为,体现出了与屈原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从体制上,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在《吊屈原赋》中,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大量运用兮字,显示了对楚骚体的继承。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三十三章杂剧一、名词解释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3、曲状元: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

二、论述题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参考答案: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

这又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

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三、历史剧。

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

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

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4一、填空题(20分)1.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定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2.元末明初,罗贯中排比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补注的史料,又吸收民间传说和杂剧、话本的故事,编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本成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本子,书名为《三国志演义》,通行本作《三国演义》。

3.《水浒传》是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期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

根据有关记载《水浒传》的编着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史上开创了英雄传奇型小说。

4.宋濂、刘基、高启是明初作家的代表。

其中,宋濂被朱元璋誉之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以传记文和写景散文最为出色;刘基诗文兼长,其寓言体散文最为突出;高启的诗歌多取法前人,兼师众长,而且清新超拔,富于才情。

5.在明代,高启的诗歌成就最高,影响也较大。

和他同时的诗人杨基、张羽、徐贲,与之号称“四杰”。

6.在“三杨”和于谦之后,出现了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

因李东阳是茶陵人,因此这一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茶陵诗派”。

主要诗人有谢铎、张泰、彭民望等。

7.梁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在《浣纱记》前后出现的着名传奇有李开先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明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李开先《宝剑记》、无名氏《鸣凤记》。

8.沈璟是“吴江派”又称“格律派”的代表人物,他精研曲律,着有《南词全谱》。

汤显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

9.明代戏剧家的杰出代表是汤显祖,他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伟大作家之一。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也成为明代戏曲最杰出的代表。

10.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故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简答题:1。

简述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1)张炎创作了词学理论著作《词源》,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继承了姜夔的清空、骚雅乃至疏宕的词风;(2)在创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兴寄一面;(3)张炎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与梦窗的密丽质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4)《词源》总结了南宋骚雅派词人的艺术追求,也曲折的反映了他们所处的亡国背景.2。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丧乱诗,写于金亡后十余年间,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社会变动的状况,是金元之际的诗史性作品;二是他后期返回故乡之后,诗歌内容转向山水风景和一般酬唱。

此外晚年所写咏物诗、题画诗等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2)在艺术上,元好问诸体兼擅,尤其擅长七律、七绝和七古;(3)风格上,丧乱诗沉滞悲凉,骨力遒劲,山水诗、咏物诗等清通流畅,诗思隽永。

3. 简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1)最擅小令,长调亦有优秀之作;(2)情真意切。

其爱情词尤其是悼亡词格调低徊悠渺,婉丽清凄,写给友人的词也深情贯注,恳切动人;(3)造语自然,少见雕琢;(4)边塞词寥廓苍远,绘景如画。

4.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1)内容以宣传变法、议论时政以及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主;(2)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3)运笔自由,语言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通俗易懂,又加强了艺术特性。

(4)综合了士大夫与市民的阅读趣味,雅俗共赏。

5. 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答:辛弃疾,号稼轩。

其艺术风格有二:第一,“稼轩体”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

第二,“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

6。

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点。

答:(1)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他们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

(2)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7.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答:内容(1)《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一、简答题1、《楚辞》是楚国兴盛时期所诞生的文艺作品,其歌诗写尽了当时楚国及伴随政治发展的思想文化,请说明“楚辞”是如何体现时代特征的。

《楚辞》是一部体现楚文化特色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楚国的政治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其中涵盖了政治诉说和宗族史册、审判礼仪、军事表演和田家礼仪和习俗、时代动荡及地理实情等内容,从而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斗争、宗族游牧史诗、王权统治以及中央集权政治建制等时代特征。

此外,《楚辞》中还有许多游子回归的故乡情怀,以及人们对正义正道的向往及追求,从而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特征。

2、《史记》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请说明《史记》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学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其对古代文学的重大影响有:一是运用比较完备的史学原理,以古人和尚以新的思想方式论述历史,从而大大促进古代文学的发展;二是激发出古代史学家们对于历史叙事的新的探索,宣扬古代历史,并创造出新的技术,促进了古代文学的繁荣;三是它的史学体系开创了历史叙事的新风格,从而推动古代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史记》的出现,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使古代文学进入了另一个新高潮。

二、论述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作品之一。

它把中国古典文学演进带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将简要分析《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文化特色。

首先,《诗经》中所表达的思想文化体现了当时民族单一社会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特征。

此外,它还表达了殷商时代发生的历史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现象。

其次,它运用了简洁精辟的文字,从而使古代文学表达更加生动,更容易被人领会。

同时,它也把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充分展示了中国中古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汉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十六)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十六)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十六)16古代文学1.简述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答: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馀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视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以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时代。

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文学作品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

前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为代表,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时繁华的景象。

但明初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的相对安定,消蚀了士人的忧患意识;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台阁体”的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了低谷。

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

特别是在嘉靖以后,很快地由复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的陆续写定和问世,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戏曲方面,从以《宝剑记》、《浣纱记》、《鸣风记》为代表的三大传奇问世,传奇体制的定型和昆腔的改革,到汤显祖写出“临川四梦”,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诗文方面,继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在弘治年间打着“复古”的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之后,不论是唐宋派、后七子,还是公安派、竟陵派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其他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开始与张扬个性、表露人欲告别,向着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八)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八)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八)唐代文学★1.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答: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

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

唐代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

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

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其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2、《周易》:先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1、三:汉间操、丕、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桢成就最高。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三章四.简答1、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五.论述1、请论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的表现答:(1)从写意到摩象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无意于模山范水,只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不同,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十分细致,他注重于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捕捉它们的客观美,喜欢在诗歌最后托一条玄言的尾巴。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陶诗通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调动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去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平淡的外表下有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象征意义。

谢灵运的诗把自然美景写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对山水景物做精细的刻画,力求真实再现自然美。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应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2、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

这种沧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命运与自己命运始终交缠在一起,因此,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与荒嬉。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庾信文儒传家,仕北以后无法排解名节玷污的煎迫,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

(P130-131)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

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大三上学期古代文学简答论述(考试)

大三上学期古代文学简答论述(考试)

二、名词解释(3′×4)1、永嘉四灵:南宋永嘉诗人徐熙、徐玑、翁卷、赵师秀反对江西诗派,推崇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因四人的字或号中都有个“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2、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自然为诗,反对从书本文字中翻新出奇,其诗风幽默诙谐,想象丰富新颖,语言活泼自然,尤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变态特征,而把它们表现得生动有趣,因其号“诚斋”,故称“诚斋体”。

3、江西诗派:北宋末吕本中做《江西诗社宗派图》,以当时影响最大、门人众多的黄庭坚为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几人,江西诗派遂以此得名。

这一诗派推崇杜甫、韩愈等人,反对机械模仿,主张变化出新,诗风瘦硬,语言生新。

因其中江西人居多,故称“江西诗派”。

4、西昆体/西昆派:北宋初期,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台阁重臣承袭晚唐五代的浮靡诗风,有意学习李商隐的诗歌,他们以身边琐事、历史故事为题互相唱和,形成一个以雕章琢句为能事,内容浮泛的诗歌创作群体。

杨亿把他们十七人的唱和之作编辑为《西昆体酬唱集》,后人遂称之为西昆体/西昆派。

5、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领袖,以苏轼、王安石等为主将,近师唐代古文运动和诗歌创作的成功经验,远继先秦两汉散文和魏晋诗歌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以西昆派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文风,主张内容形式的统一,积极创作平易自然、婉转流畅的散文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的诗歌。

我们把这样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活动称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6、花间派/《花间集》:后蜀赵崇祚、温庭筠、韦庄、孙光宪、李珣、牛峤、皇甫松等十八位诗官的曲子词五百首,名为《花间集》,这些词人多为西蜀官宦,他们作词以温庭筠为宗,多为花间月下、金碧满眼的闲情之作,后人遂称之为“花间派”。

7、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诗人为首,继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传统,致力于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新乐府诗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的时间较早;传说则是在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间加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标准。

神话是故事产生的原貌,未经雕琢;传说加入了许多人为的因素。

风雅颂分依据及含义:前人从《诗三百》中归纳出所谓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揭示出古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六诗”或六义,南宋朱熹从“诗言志”观念出发,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诸家侧重不同,揭示大同小异,简而言之,比即比喻,兴即起兴,赋即铺陈直叙。

木兰诗特点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明快,在文章中巧妙运用顶真、比喻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对花来表现人物性格,风格刚健清新。

楚辞的产生1与楚地的环境有关,受楚地、楚歌的影响2瑰丽奇伟、光怪陆离的山川风物,人神杂糅、巫风盛行的民情风俗是楚辞产生的客观前提。

楚国信鬼祀神而崇拜巫风的习俗,也为楚辞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楚辞本属南方文化特产,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它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北方诗歌的代表《诗经》,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精神、创作主旨及表现方法上对它都有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是与中原文化的滋养,熏陶分不开的。

《九章》艺术风格屈原在九章中直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文笔朴实。

《九》用语华丽,情感激昂,而《离骚》直抒胸臆,描写文中景物和内心感情都比较平实。

神话的性质:一般包括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等,又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特征1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经过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神化的现实生活3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产物。

中国神话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主题都是人的生存。

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等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

不管想象多离奇,贯彻始终的总是为人生的主题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3不论哪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和成型。

《诗经》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内容1揭露宫闱丑行,用一件典型事例活画出统治者令人厌恶的行径,表达人民的爱憎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季度愤慨,予以严厉批判3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4直接描述了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5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6反映了逃脱盘剥,寻找乐土的愿望。

官吏对政治不满1从自身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2小雅大雅中还有些或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揭露了国政混乱的现实。

宣泄人生郁结1用拟人化手法与苌楚对话,表达了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2魏风~园有桃中诗人自甘淡泊,却被人指责为骄慢,抒发了他不被理解的痛苦。

赞美执政者1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

歌颂卫文公重建卫国的业绩,如鄘风~定之方中。

爱情诗1有些表白了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中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不断成熟,女主人公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越来越急迫,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2另一些如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的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美丽。

老子文学价值1形象化的说理。

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实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形象说理使老子具有了一定的文学色彩2语句上韵散结合。

语句简短而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左传》文学特色: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1文学性的剪裁(既叙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时间蕴涵意趣)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和彼此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剧色彩)2刻画人物性格神行毕现,有立体感。

在体例上虽尚未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在叙写历史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优秀篇章中,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它擅长描写战争,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的描绘,使场面生动如画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如《晋秦韩之战》深入人物内心,把握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

《九歌》特点独特的题材,造成了与屈原其它作品不同的风格。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活动的环境和气氛,形成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还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更加奇特瑰丽,色彩斑斓。

第二编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秦代短暂,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

进入两汉,除《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外,还有大量的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

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扑后无华。

大体来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厚、文体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伪,通达深刻再变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班固与司马迁思想写作区别1思想上,班固站在汉王朝立场,而司则倾注了个人的思想感情2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时客观、冷静翔实的照录历史,从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吏特色。

杨雄对汉代大赋创作的新发展代表作《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特点1拓宽了大赋的题材,视野逐渐开阔2讽谏的语句基本消失,整篇大部分为铺排夸饰3篇幅不断缩短,描写对象集中4表达思想含蓄委婉,对帝王描写理想化,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贾谊枚乘比较把握发展趋向贾谊的辞赋情感浓郁,而枚乘的辞赋语言已抛弃质朴无华,逐渐走向繁难华丽。

汉初辞赋自贾谊至枚乘,已经逐渐摆脱以抒情为主的体式而以夸饰渲染,铺叙描摹的大赋为主。

《古诗十九首》情思内涵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年代大概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战争四起,贤才报国无门,百姓流离失所,游子、士人漂泊游历,《古》在这种情境下应用而生。

内容1表现思想和怀人的离情别绪2表现游士对生存状况的担忧和对理想的期盼。

李斯创造情况特点创造包括凑议和刻石文。

首先是他的凑议,以《谏逐客书》为代表,文章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罗列众多的事实。

其次是他的刻石文,铺叙歌颂,气势宏大,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非常独特。

西汉初期散文发展概况1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文学根植于社会的土壤。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发展的初级阶段。

西汉废除严酷政令、制度,以安定民心发展生产2取消禁书禁言的命令,鼓励文人发表见解,总结秦亡教训,提出有用建议3西汉文学最有成就的为散文,这些作品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行文平实明白4作品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大多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新序、说苑》文学价值1新十卷说二十卷都是刘向散文的代表,共同点是以采集众书的奇闻逸事为主,给人以警示启迪的作用,这种写法与后来的志人小说很相似2文章篇幅短小,描写人物言行举止,沿袭《左传》些人特点。

但不放在历史叙述之中,而是单独写故事,这对后来的志人小说影响很大。

《汉书》刻画人物特点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且栩栩如生。

1班固描写了酷吏的严刻,贵族、官吏、豪强的横暴2在实录、批判之外,又有自己的新特点。

如着力刻画的忠奸两类人。

最具盛名的是《李广苏武传》中队李陵苏武的精细刻画。

叙事翔实、笔法严谨,是一部信实可靠的史著。

有不少生动的描摹和细腻的刻画。

张衡在赋史的作用地位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1二京赋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花费十年时间写成的。

以问答难辨的形式,批判了当今的奢靡浮华,提倡节俭,吧描写对象从皇室宫苑扩大到了市井万象。

篇幅规模都超过了前人,文中多铺陈描绘,为汉代大赋的绝唱2在小赋方面,归天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抒发了作者对悠闲逍遥生活的向往。

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1形成前期,诗经中零散地会出现五言的诗句,但《诗经》总体还是以四言为主,并不是五言的起源2发展时期,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出现了大量五言形式。

到西汉时期,五言诗的运用几率加大,全章都会采用这种形式。

如李延年的《李夫人歌》3在东汉时期,五言诗已发展成熟,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和班固的《咏史》但前期作品缺乏生机与活力,太过于呆板。

到了张衡和秦嘉的作品,五言诗才渐趋成熟。

第三编太康诗风形成原因政治上,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家政治格局相对稳定。

司马氏集体为了巩固统治拉拢人心,又要利用名教来维护根基,需要利用文人的言论来控制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渐渐放松了对文学的打压,允许文人创作作品2在社会现状和文人心态方面,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快速发展,诗人生活相对舒适,这使文人形成了追名逐利的普遍心态,表现在清淡和纵欲,重在追求声调之美和喻示之妙等审美价值,而非谈玄理3形式上,由于没有了建安诗歌的慷慨悲歌和士人们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也没有了正始诗歌的深邃哲理,从而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桃花源记》思想作者虚构了一个躲避战乱纷争的桃花源,在这里没有战乱纷争,人们生活安逸充实,富余自足,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和剥削。

这种构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厌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点1虚构手法的运用2亲切自然的语言。

鲍照诗歌内容1是一位出身寒微但感情浓烈的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对宫廷的描写较少,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

其主要作品是乐府和五言古诗,其中《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乐府诗中的代表作。

鲍照“才秀人微”,常自叹“孤门贱生”,更能感同身受门阀制度的黑暗与不公。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鲍照成为继左思之后对士族社会进行激烈批判的又一位诗人,他有力地控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压抑2鲍照有大量以边塞征戍为题材的作品。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在作品中表现边塞风光、沙场征战、征人边愁。

另外还有思乡、思妇题材的诗篇,如《拟行路难》(十四)(其三)南北朝志怪小说繁荣原因1受佛教中佛经故事、巫师和方士的影响,以及印度思想的输入,神鬼奇异之说开始大量出现2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并且迫于政治的影响,谈玄理、评人物,争相模仿名士,以便取得名士地位。

同时,受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文人学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来显示知识的渊博。

此时小说编写已初步开始,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代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