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科

中医临床路

目录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8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2009)》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

候: 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

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7)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

(8)幽门螺旋杆菌测定

(9)钡条X线透视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 T 或M RI、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

(4)脾胃湿热证:清热祛湿。

(5)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

2.针灸治疗:辨证取穴。

3.推拿治疗。

4.外治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音乐疗法、心理治疗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胃脘痞

胀等主要症状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TCD 编码:BNP020;ICD-10 编码:K30 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4-8 周实际治疗时间: 天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

疗方案”

候: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