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数据初步整理

合集下载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数据的初步整理+

17.04.2020
A
2
测量数据按其有否相等单位和有否绝对零, 又可细分为比率数据、等距数据和顺序数 据。
类型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比率数据
相等 单位
无 有 有
绝对 零
无 无 有
举例
等级评定、喜爱程度 摄氏温度、各种能力分 数 长度、重量、反应时,开 氏温度
17.04.2020
A
3
(二)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5、记忆错误:按顺序记忆材料A和B ,之后回忆A内容, 但被试回忆出来的既不是A也不是B,称为记忆错误。
17.04.2020
A
10
(二)如何制作统计表?
统计表一般由序号、标题、标目、数字、表 注和线条等构成。
序号:要写在表的左上方,序号一般以在 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用阿拉 伯数字表示,如“2-1”或者“2.1”,其 中“-”或“.”之前的数字代表该统计表 所在的章节序号,之后的数字代表该统计 表在该章节中是第几个表格。
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中的顺序变量大都是离散变量。
17.04.2020
A
4
数据类型与统计方法
数据类型与统计方法
计数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等比数据
离散数据
连续数据
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ຫໍສະໝຸດ 17.04.2020A
5
(三)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整理是指对在研究中所获得的大量 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使那些直接获得的 看起来纷乱无章的数据,显示出规律性和 各种有用信息 。
17.04.2020
A
14
表1 被试的校区分布情况
校区 起义路 桂花岗 广园
麓湖
龙洞 合计
人数 77
120 34

第二章统计图表

第二章统计图表
线条:图形中的线条包括:图形基线(横 坐标)、尺度线(纵坐标)、指导线,边框 线等。
(三)统计图的种类
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表示各个统计事项 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字资 料,即计数资料,直条图又分单式与复式两种。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 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用于连续性资料, 能够较好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 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一种现 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
直方图:以矩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分配的一种条形 图。用来表示连续性资料的频数分配。
横向单式条形图
不同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情况
—纵向单式条形图
80
76 70
60 59
50
百分数
40
30
20
10 6
0 低满意度
35 24
中满意度
高满意度
社区 性质
转制社区 城市社区
不同工作性质居民生活满意度情况
—纵向复式条形图
校区 起义路 桂花岗 广园
麓湖
龙洞 合计
人数 77
120 34
59
69 359
表2 上海市男幼儿20米跑步用时
年龄组 3岁— 4岁— 5岁
平均秒数 7.71
7.16 6.04
6岁— 5.53
三、统计图
(一)定义与特点 统计图是指依据数字资料,应用点、线、面、
体、色彩等的描绘制成整齐而有规律,简明而 又知其数量的图形。 统计图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比数字更具体、更 形象地把有用信息概括地表现出来,便于理解 和记忆。 统计图的缺点在于图示的数量不易精确,如果 制图不当,反而会掩蔽事实真相。
表2 有无提示条件下两组被试WM容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及提示数目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数据的来源、种类及其统计分类
三、数据的统计分类
数据的统计分类是指按照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任 务,以及统计分析时所用统计方法的可能性,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 类。 一)分类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包括所有的数据 二)分类标志按形式划分,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1性质类别——是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如,班级、性别、评定等 级等。 2数量类别——是按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成顺序。
人 数 初 中 高 中 中 专 大 专 本 科 本 科 以 上
To tal To tal 38 15 6 84 3 41 3 38 1 14 89 14 89
百 分 比
3 10 57 27. 4 2 0. 6 10 0.0
复合表
分组的标志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表.如表2.6
地区名 宁波 温州 金华
表2.6 三地区幼儿教师学历 学 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 X 135 132 132 129 129 129 127 127 125 120 等级 R 1 2.5 2.5 5 5 5 7.5 7.5 9 10
多余 封口线
多余横线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二节 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表——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 名称的统计表为简单表。 2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
3标目——是对统计数据分类的项目。 按其位臵,分横标目和纵标目,可添加总标目。 按其内容,分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对象,在横标目上,谓语 是统计指标,在纵标目上。 设计良好的统计表按“主语——谓语——数字”自左向右的 顺序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数据(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3. 教学准备:课件、数据卡片、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它们进行整理?2. 探究新知(1)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大小、按照形状、按照颜色等。

(2)排序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高到矮等。

(3)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归纳,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数据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整理数据的实践操作。

(2)学生将整理好的数据在白板上展示,并进行讲解。

(3)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整理数据的结果,评价学生对数据的分类、排序和归纳是否准确。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数据的初步整理

表 2.12 100 名学生智力测验分数的频数分布
分 数 组中值 频 数 累积频数 累积百分比
80-
82.5
3
3
3
85-
87.5
8
11
11
90-
92.5
12
23
23
95-
97.5
21
44
44
100-
102.5
24
68
68
105-
107.5
14
82
82
110-
112.5
9
91
91
115—
117.5
4
38
(2)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表(第 18 页) 第一步:求全距
R=最大值—最小值=144—115=29(cm)最高的身高-最矮的身高 第二步:决定组数和组距
k:一般分为 10~15 组。(大写字母 k 表示,最多不超 20,最少不少于 10)
i:一般定为 1、2、3、5、10。(小写的 i,组距一般取整数)
第一节 数据的来源、种类及其分类 数据的来源 1.经常性资料(档案性资料):如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资料等。(学生的年龄,成绩,考 勤记录,活动获奖情况;教师的年龄,性别、外语水平、科研项目、职称,学历,教龄等; 学校的办学情况:经费来源、教学资源、师资力量) 2.专题性资料:主要通过研究者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或者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 或实验的方法来搜集的。如“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硬件条件 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 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教师,或通过实验方法。 数据的种类 数据就是随机变量的观察值。随机现象的观察和变量结果是不确定的。 1.按来源分: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 点计数据是指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例如:要了解目前北师大教育学院的教师构成情况, 可以按性别分类,也可以按学历分类,然后计算各类的个数的数据,一般取整数,特殊情况 下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一定的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一般用量具测量,如用试卷测 量成绩。此类数据往往带有小数点。 2.按随机变量取值是否具有连续性分: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 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称为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这种数据的单位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之 间不能再划分成细小的单位,一般用整数表示各种考试排列的名次。 取值个数无限(不可数)的数据,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它们可能的取值范围能连 续充满某一个区间。数据的单位之间可以在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的单位。数据可以用小数表 示。比如学生的智商、身高、体重、考试分数等。

教育统计学_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教育统计学_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2020/10/22
表 2.2 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人
父亲 母亲 老师 同学 其他人 合计
男 n 250 233 73 82 52
690
生 % 36.2 33.8 10.6 11.9 7.5
100
女 n 485 514 105 124 92 1320
生 % 36.7 38.9 8.0 9.4 7.0
上海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用表一)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上海师范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 问卷,通过这份问卷我们将收集和分析我校课堂教学过程中 的有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评估,以督促教师的 教学,完善我校的教学工作。为了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 这份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希望你能认真填写。数据统计结 果会以适当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公布。
2020/10/22
二、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1.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统计事项数量的 图形为直条图。常用来表示点计数据。
人数
60
40 20
0




等级 图2.1a某班级操行评定结果
2020/10/22
制作直条图的方法
(1)条宽应一致。只是高度不同,从而控制高 度来表示大小。
人数
60 40 20
2020/10/22
续六 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 证明:∑CX=C∑X
2020/10/22
习题一
• 要研究“上海师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 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如需选择100 人作为这个研究的样本,你准备怎样取样?
2020/10/22
习题二
• 下列变量,从变量与数据的关系上来看,属于什 么类型的变量?
类型 变量 类型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及意义;2.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使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Excel等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概念及重要性;2.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3.Excel等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入数据整理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为什么数据整理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实操: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Excel等工具的操作,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导入、清洗、排序、筛选等功能的使用。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一些实际数据的处理练习,让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实践中,并在讨论环节中分享经验、交流观点。

5.总结:回顾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据整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研究中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五、教学资源:1.计算机及投影仪;2.实施教学时所需的教材和案例资料;3. 实操时所需的软件工具,如Excel等。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2.作业评价:布置针对数据处理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数据整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价: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对实操部分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方法和步骤的同时,注重实操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既要注重课堂表现,又要注重作业与实验报告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3.拓展思考:在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处理的意义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一、引言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中有关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数据的整理在学习数据的整理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入手:1. 数据的调查和收集调查和收集数据通常需要具体的实地调查和收集,也可能需要其他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调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调查的范围,采用合理的样本和调查方法,从而使得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

2. 数据的处理和归纳在数据的处理和归纳中,我们需要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概括,通过图形、数值和语言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数据背后的规律,让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3. 处理和归纳的方式在数据的处理和归纳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方式:•统计图形法:通过画图方式,使用表格和图形表达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吸引读者注意;•统计量法:通过计算平均数、方差、中数、四分位数等值,从而刻画出数据的总体情况;•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和预测等分析方式,从而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不同规律。

三、初步处理除了数据的整理外,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数据的清洗在数据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清洗,以去掉错误或无效的数据,保留有效信息。

2. 数据的填补在清洗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丢失数据的情况,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填补的方式,从而使得数据更加完整和有价值。

3. 异常数据的处理有些数据可能会存在异常和离群的情况,这些数据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数据的整体判断。

因此,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异常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以达到更加合理和准确的处理结论。

四、总结通过对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这一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背后规律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
7个女人
3个男人
连续变量
女=0 称名变量
男=1
B 品牌好于A品牌。
A 1 极差 2 3 4 5 6 极好 1 极差
B 2 3 4 5 6 极好
顺序变量(等级变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12
100
0 -18
32 0
零点不是绝对的零点。
等距变量
B
A 1kg
2kg
A的重量是B的两倍。
比率变量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管理
• 数据文件的建立
– 使用SPSS DATA EDITOR直接建立 – 调用其它格式的数据
• 数据文件的管理
– 文件的排序、分割与合并 – 数据变换
问卷的题目
• 一般包括两部分资料:
– 个人的背景资料 – 具体调查的内容
个人背景资料
• 可放在问卷前面,也可放在问卷的后面。
– 例如:一项对教师调查的个人背景资料部分
• 用于对数据进行分组处理-SPLIT FILE
– Data ->split file…
部分数据的选取(P43)
• 样本的选取,用于选取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SELECT CASES
– Data->select cases…
修改与建立变量—COMPUTE(P30)
• 最常用的一个过程。用于给变量赋值。
练习
• 将数据文件score1.sav与数据文件 score2.sav合并,然后存为SPSS数据文件 score.sav。 (增加变量还是个案?) • 将learnstr.sav与数据文件score.sav合并, 保存为文件strscore.sav 。(增加变量还 是个案?)

第五章数据的初步整理学案

第五章数据的初步整理学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数据的收集【导学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逐步学会收集数据.(2)通过一些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3)品尝用数据说理的过程中体会它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预习感知】1.我们班推荐谁当班长?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任意挑选一个,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并记录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以及调查的步骤.请填写调查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频数,所有频数之和是,频率是,所有频率之和是 .【教学过程】1.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为庆祝元旦,我们班计划召开联欢会,想购买一些大家喜欢吃的水果,应买些什么水果呢?买多少比较合适呢?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应该买什么样的水果呢?买多少呢?”大家看看怎样调查更合理?通过生生讨论,让他们产生进行调查收集收据完全有必要的认识.“全班这么多同学,喜欢吃的水果品种也不少,老师怎么能一下子得出结论呢?”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处理数据的方法.2.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调查收集收据的基本步骤,初步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生活中频数与频率的价值.关于推荐一名同学当班长候选人的问题,大家都已经想出了办法.昨天班会课上,几位同学也做了竞选演说,全班同学都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这节课我们把推荐过程再来回忆一遍.[对话1] “大家还记得昨天的班会课上,通过投票推荐谁做咱们班的班长吗?”“你们还记得推荐过程吗?”[明确]通过实际问题处理,复习调查收集收据的过程.[对话2] “为什么是——同学当选呢?”[明确]()决定最终的结果.[对话3]“在这次推荐候选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同学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最为频繁,也有同学的名字出现的次数较少,不太频繁,请大家结合教材作个说明,好吗?”“名字出现多,说明大家信任他,得到信任最多的就能当选,也是理所当然的.”“书上用()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明确]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频数.频率这两个概念.[对话4] “请大家根据频数.频率的概念,利用这次推荐候选人的相关数据,计算一下各个候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同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明确]()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 )之和是总的实验次数,( )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相对数据,所有频率之和是( ).思考:1).()和()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人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人的()3).每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与()的比值. 4).试计算调查记录表(2)中的三种活动的频率.3.[明确]通过小试验,了解频数.频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注意频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对话] “请看把一枚硬币随意抛向空中,硬币落定以后一定是正面朝上吗?”“现在,每四位同学一组,三个同学抛,一个同学记录分别抛10次.20次.50次,将正反面出现的频数,并计算好频率,再【巩固练习】1.龙源学校初一某班有55%的男生,有45%的女生.在绘制成男女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中,代表女生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2.在数据3523522234中,“5”出现的频数是(),频率是();“2”出现的频数是(),频率是().3.初一(2)班民主选举班长.在总票数50张中,得票数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1)小华出现的频数是()次;(2)小丽出现的频率是();(3)小华.小丽.其他人的频数之和是(),频率之和为().4.同位的同学将一副扑克牌中同一花色的13张牌放在一个空纸盒中,让一人任意抽出一张,另一人记录被抽出牌的大小,再放回纸盒【自我检测】1.数据的调查收集过程一般经历了().().().().()和().2.用()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它们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频数.频率3. 小明和小刚玩投掷硬币的游戏,小明投掷,小刚统计,结果是投掷10次,有8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则出现正面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反面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正面.反面的频率之和是().【课外加餐】一.填空题1. 将一批数据分成若干组,那么各组的频数是指(),各组的频率是指()2.在抛硬币的游戏中,若总抛掷次数为20次,有11次正面向上,则反面出现的频率是()3. 在对1000个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分成5组时,其各组的频率之和一定等于(),若后4组频率之和为0.96,则第一组的频率为().4.已知一组数据共20个:68. 69. 70. 66. 68. 65. 64. 65. 69. 62.67. 66. 65. 67. 63. 65. 64. 61. 65. 66.落在64.5-66.5这一小组的频数是(),频率是().5. 某班共有4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分别取得A级.B级和C6.某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如下:(1)完成填表.(260分)的同学的频率为();成绩优秀的(含90分)同学的频率为(),人数是()人.二.选择题7.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的是()CA.频数B.频率C.频数和频率D.以上都不对8.调查收集数据的第三步是()BA.展开调查B.选择调查方法C.记录结果D.得出结论9.(安徽芜湖04年中考)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在整理频率分布时,将所有频率相加,其和是 ( ).DA.50B.0.02C.0.1D.1三.解答题10.设计一张记录全家人员的生日统计表,并向全家的每位人员收集数据,填入此表.11.(福建泉州04年中考)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一些女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现将测量到的部分数据列在(2)从(1)中所填完整的频率分布表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两条结论与他人交流.【走进生活】1.牌数填入上表.2.设计一张记录全班同学居住区域(社区.街道或乡镇)统计表,向全班同学收集数据,并据此回答全班同学居住在各个区域的频数和频率,填入此表.2.调查本年级同学穿鞋的尺码,统计相关数据,看看在这个年级的同学当中穿多大尺码的同学最多.【学后感】【教后一得】5.2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 统计图表【导学目标】1. 本节要求学生会设计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2.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难点与重点】重点:统计图表的设计,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难点:统计图表的设计,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预习感知】1.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统计图表和一些统计图,其中,统计图有: . 和 . 这些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非常直观地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2.每种统计图有各自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每个项目的,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的反映事物的,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来表示和部分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即10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小学里我们学过统计表和统计图, 其中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今天我们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我们来看下面这个问题.问题: 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你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⑴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⑵从所获金牌总数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 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二.师生共同体验数据统计的全过程1.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设计统计表师生分析题意,找出需收集以下两方面的数据:这届和最近5届奥运会上各代表团取得奖牌的数据.数据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查阅到.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讨论分析,共同设计以下统计表.()枚奖牌,其中金牌()枚,约占这届奥运会总金牌数()枚的()%. 其中最后两空要对数据简单加工.2.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⑴如何更直观的表示金牌数位列前 5 位的代表队在这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情况?师生共同利用计算机(Office软件中的Excel)制作条形统计图.⑵思考:设计怎样的统计图来表示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占多大的比例?学生交流.思考,共同制作扇形统计图.(利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⑶第2小题,要比较我国在最近5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设计统计表.变化情况呢?学生讨论,可制作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学生思考.交流,得出:①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奖牌总数呈( ).②近3届都突破( )枚.③本届成绩(尤其优异,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由此,请学生预测,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会夺得多少块奖牌?学生会很有兴致,突破60或更好. 三.师生交流.总结【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看材料.”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这段文字太多啦.数字又太枯燥,到底要我们知道什么问题呢?”[明确]为更清楚和直观地关感受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常设计一些统计图表来帮助我们获取.问题(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的表达这一段文字的信息;(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明这种趋势;(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自我检测】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作的统计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一个人出生时身高为48厘米,下面是他的成长记录,请用一张折线统计图表示他的身高变化情况,观察这张图尽量多地写出你从中得到3.下表是解放以来,我国部分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情况,试4.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与比.5.绘制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成绩统计表和统计图.6.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末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为374万人,中部地区为931万人,西部地区为1 305万人.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2004年末这三个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的比例(要在图中注明各部分所占的比例).(2005浙江)【课外加餐】1.根据右边给出的调查数据,绘制你认为最恰当的统计图,调查项目:图42.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图4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B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C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D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3.某畜牧场2004年饲养的马.牛.羊共1200头,其中马占24%.牛占28%,4.(2004年安徽中考)新安商厦对销售量较大的A.B.C 三种品牌的洗衣粉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份(问卷有单选和多选题组成).对回收的238份问卷进行了整理,部分数据如下:一.最近一次购买个品牌洗衣粉用户的比例(如下图);二.用户对各种品牌洗衣粉满意情况汇总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 A 品牌洗衣粉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⑵ 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吗?请简要说明理由.⑶你对厂家有何建议?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大小表示城填化水平的高低.由下面统计图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是___________.6.(2005浙江金华)近年来,某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1)2004年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2)2004年游客总人数为 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3)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4)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走进生活】1.小调查:根据自己家的每月用电量,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统计图,制作今年自己家1——8月份的用电统计图.从中看出哪些月份用电量多?哪些月份用电量少?【学后感】【教后一得】第二课时统计图表(二)【导学目标】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明确不规范统计图对处理数据信息的重大影响,切实加学生数学严谨性思维训练,观察分析统计图的特点,培养根据图表提取信息能力.【难点与重点】画扇形图,根据统计图形判断所得的结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是重点,也是难点.【预习感知】1.有一种不规范的条形统计图,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2).根据你所填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简洁的统计表和形象的统计图对处理数据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然而要是形象的统计图画得不够规范,就会给人留下不真实的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对统计数据的正确分析,甚至会得到错误结论.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从图1中两个条形的高度看,出现正面的频数似乎大约是出现反面的频数的1/2,这个结论从图2看成立吗?用表中的数据检验的话,这个结论成立吗?(2)你认为那一张图比较正真实地反映了表中的数据?说说为什么根据同样的数据画出的统计图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不同.(3)有人说,图(1)虽然不规范,但是它好比是将图2的上半部分放大了,两个频数的差距看得更清楚了,这样做可以节省统计图所占的篇幅.你认为这样解释合适吗?(引导学生注意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明确统计图表规范绘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统计图表分析统计数据.)【巩固练习】演示某厂家将甲乙两种产品的连续三年的单价情况绘制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两副图说明哪一种产品价格增幅较大?为什么?年份图4年份【自我检测】1.如图是某大型超市某一天三个晶牌电冰箱销售情况统计图,依图回答: (1)哪种品牌销售量最大?(2)你认为B 牌电冰箱的百分比是怎样得的?若巳知月牌电冰箱销售量为4台,这一天这家超市共销售电冰箱多少台?2.现在有些学校实行了分班制,就是讲年级中学习成绩比较接近的同学分在一个班上课.对学校的这一做法,学校少代会对全校每个同学做了调查,发现有a 个同学投赞成票,b 个同学投反对票,还有c 个同学弃权.如果全校同学共有d 个, 那么,(1)为了检查调查结果a.b.c 是否统计无误,可以首先核对是否有等式 成立;(2)赞同票出现的频数是 ,频率是 ;(3)反对票出现的频数是 ,频率是 ;(4)在已经求出了赞同票以及反对票出现的频率之后,如何求弃权票出现的频率比较简便?3.(2004河北) 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图4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B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C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 D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课外加餐】一.填空题1.2002年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及满分值情况如下表:统计图,则数学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_度.2.(浙江金华04年中考)图1表示某地区2003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图2表示该地区某家庭这年12个月中每月的用电量.根据统计图,请你说出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只要求写出一条信息即可): ..二.选择题3.图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天15点时的温度最高B.这天3点的温度最低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D.这天21点时温度是30℃4.(浙江杭州)甲.乙两人连续7年调查某县养鸡业的情况,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图(如图).甲调查表明:养鸡场的平均产鸡数从第1年的1万只上升到第7年的2.8万只;乙调查表明:养鸡场的个数由第1年的46个减少到第7年的22 .个现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为1.3万只;②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低于第1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③该县这7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逐年增长;④这7年中,第5年该县养鸡场出产鸡的数量最多.根据甲.乙两人提供的信息,可知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3个B.2个C.1个D.0个三.解答题5.我国西部有一个多城市,其总人口数为370万,图(1).图(2)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根据图(1).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2)中学数学教研网(1)2000年该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2)2000年该市总人口数中苗族占的百分数是多少?(3)2000年该市除苗族.侗族.布依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6.(浙江湖州04年中考)某校初三(1)班36位同学的身高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问:(1)身高在哪一组的同学最多?(2)身高在160cm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3)该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约为多少(精确到0.1cm)?7.某地为了治理土地沙化趋势,计划2000年~2004年造林种草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年底累计完成造林种草总面积如下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你认为可采取的对策分别是------------------------------四.操作题:2.我国农业专家利用形态改良.分子技术和基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良了水稻的栽培技术,使我国水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国大面积栽培水稻,每亩产量1995年达到550千克,2000年达700千克,预计2005年达到800千克,争取2008年达到900千克,彻底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为世界栽培技术作贡献.(数字摘自袁隆平院士电视报告)(1) 请把水稻亩产数字与对应年份列表表示出来.(2) 2001年时,世界水稻平均亩产270千克,我国2000年亩产比世界平均值多多少?某省若按栽培500万亩计算,此省在2000年水稻产量为多少千克?将比世界平均值用同样面积所产水稻多多少?(3) 用形象的统计图来反映我国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的水稻亩产量.【走进生活】1.下图是小明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24681012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分析上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小明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3)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吗?2.(贵阳04年中考)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年 甲校 乙校 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统计图(1997~2003年) (图1)2003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1)通过对图8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分)(2)通过对图9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分)(3)2003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4分)3.请在报刊.杂志上找一些统计图,检查它们是否规范.不规范的统计图是否容易给读者留下不真实的印象?【学后感】【教后一得】5.3可能还是确定第一教时什么是可能【预习感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机会是有大小区别的.【教学过程】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疑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描述【预习感知】将同桌的两位同学分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每人【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播放中国体育彩票开奖实况录象片段[明确]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现象,而人们对这些不确定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因此特别容易对这些不确定现象产生错误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身边不确定的现象,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的规律.2.[对话1]“刚才大家观看了中国体育彩票21选5的开奖过程,能否告诉我摇出来的5 个号码球有比21大的吗?”[明确]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对话2]“在掷骰子的游戏中能掷出7吗?”“只能掷出哪几个数中的一个?”从每个小组的频数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频数表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是( ).这并不是我们掷的时间不够长或掷的次数还不够多,而是因为( ).所以,无论再掷多少次,“点数7”都不会出现.对这种点数从1到6的普通骰子,我们可以说“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就是指( ),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 ).即使我们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它都一定不会发生,永远不会发生.与之相反,“必然”发生是指( ),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如果我们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那么它就发生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在刚才的游戏中,“掷得的点数小于7”这件事就是必然发生的,每次都发生的.如图如果我们在数轴上表示机会的大小,那么,所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机会都指向( )这个数,所有必然发生的事情的机会都指向( )这个数.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必然发生“可能”发生是指( ),或者说发生的机会介于( )和( )之间.比如,掷得的点数是2,就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1万次.“掷得的点数是奇数”也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3万次.[明确]使学生初步了解“可能”.“不可能”.“必然”的不同含义.[对话3] “请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是必然发生的,什么事是可能发生的.”[明确]使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机会是有大小区别的.[对话4]“刚才大家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明确]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据,寻找不确定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对话5]“我发现抛掷的次数越多,1或2.3.4.5.6出现的频率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明确]在极为有限的观察中,常常会对不确定现象产生错误认识.3.可能性的大小(补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发生机会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是();而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则介于()和()之间,同样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也有大有小.数学中用概率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概率和频率类似,它。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1一、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选谁去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自主构建(学)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参赛呢?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投票的方式。

给每个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三、互动互议(议)大家觉得投票的方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

那一起试试看吧。

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整理选票。

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投票呢?学生回答。

老师报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活动。

展示和交流薛恒的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学生2、我是用写_的方法;学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学生4、我是用打√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讲)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回答想: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五、当堂练习(练)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想一想怎样调查?学生回答。

出示统计表看表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六、课堂小结: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第一章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章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章数据的初步整理第一章数据的初步整理--统计图表的制定**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数据的统计分类,了解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编制过程,掌握对数据分布的一些初步整理方法,提高对常见的次数分布图表的阅读能力及编制技能。

第一节数据的统计分类一、数据的统计分类二、数据统计分类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作用二、统计表的种类第三节统计图一、统计图的功用二、统计图的种类第四节次数分布的概念及次数分布表的编制一、次数分布的概念及次数分布表的编制二、次数分布图练习题与思考题第一节数据的统计分类数据的统计分类又称统计分组。

对研究中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组是对数据进行整理的第一步。

所谓统计分组,就是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将所得数据划分到各个类别中去。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类,在实验观测前、观测中,观测后都要进行。

例如人们在进行凋查时,从来都是按一定类别计数,如房间内桌子是多少,椅子是多少;对某项教育措施拥护的人多少,反对的人多少,不表态的人多少等等。

在整理数据时的分类工作,就是对观测中的分类再次核对、加工,使分类更趋合理、正确,这样才能使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基础上。

一、数据分组前的准备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采用一定的观测手段,可得到大量的计数数据或测量数据。

但是这些数据在获得过程中,由于实验者所掌握的观测标准不同,观测仪器的灵敏度不同,以及观测者方面某些异常因素的影响,都可以使观测结果产生一些因过失而造成的误差。

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分组之前,要进一步核实,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某个数据是受这些过失误差的影响,那就要将这些数据剔除出去,以免它们影响对结果的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切忌随心所欲地挑选那些能够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因为如果那样做,不仅违背科学原则,还是缺乏科研道德的表现。

在实验观测中,尤其在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中常会收集到一些变异性较大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所造成,那就不应轻易将其排除。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教案教案标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运用相关工具进行初步分析和推断。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实操活动加深对数据整理与初步分析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3.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4. 提升学生分析和推断能力。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初步分析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范数据及相关图表、工具等;2.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电脑或者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各行业应用的广泛性。

引发学生对数据整理与初步分析的兴趣,并解答学生在引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步骤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5分钟)1. 教师分享数据收集方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实际收集数据的经验;2. 教师示范如何整理数据,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清洗、缺失数据填充等过程;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手动整理一组示范数据。

步骤三:数据的初步分析(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常用的图表和统计指标;2. 教师示范如何利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和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等)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3. 学生配合教师示范,使用相关工具(如Excel、统计软件等)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

步骤四:活动设计(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或实际问题;2. 学生自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初步分析;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提供反馈与建议。

教学资源:1. 示例数据;2. 相关图表和统计工具;3. 笔记本电脑或纸和笔。

扩展延伸:1. 学生可应用所学方法和技巧,探究其他领域的数据整理与初步分析;2. 学生可运用所学技能,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项目。

教育统计学概述与数据的初步整理教案

教育统计学概述与数据的初步整理教案
教学手段学习教育统计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作业
课后反思
注:本页为每次课导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过程
备注与后记
案例引入: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方法论的学科,是关于如何从不确定性中做出明智决定的一门技术。
一、教育统计学的任务
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结识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五、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它可以将大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概括,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明显的反应出事物的全貌及蕴含特征,省去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分析,比较和计算。
统计表的结构及其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号,表号,线条,数字,表注等各项构成。
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频数分布表列法。简单频数分布表。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分布表。
统计图。统计图由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构成。
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线形图,频数分布图。
附导学案
设计的问题链:
1.你了解的统计学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一些随机变量与随机现象.
专题性资料。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获得的资料。
2.数据的种类。统计数据按来源可分为点技术结合度量数据,按随机变量是指的情况可分为见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
3.数据的统计分类是指按照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时所用统计的方法的可能性,这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分类标识按形式划分,可分为性质分类和数量类别。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平均数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平均数

01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与数据总数之比得到的数 值。
02
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平均水平。
平均数常用于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指标。
03
计算方法与示例
01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很简单,只 需要将一组数据相加,再除以 数据的个数即可。
02
例如,假设一组数据为1、2、 3、4、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为(1+2+3+4+5)/5=3。
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完整性
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或异常值。
数据可靠性
评估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的可靠性。
数据准确性
核实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数据可比性
确认数据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之间的可比 性。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数据清洗
处理缺失值、删除重复值、修正异常 值等。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更易于分析和可视化的 格式。
数据缩放
将数据调整到同一数量级,以便进行 比较和分析。
数据分组
根据数据特征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 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
02
数据整理与分组
数据整理
1 2
识别并纠正缺失值
在数据集中,可能存在缺失值,需要进行识别和 纠正,以避免对数据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处理异常值
在数据集中,可能存在一些异常值,需要进行处 理,以避免对数据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评估市场潜力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平均数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市场的潜力和趋势 ,为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和预算规划
通过控制生产成本和规划预算,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这需 要基于成本的平均值进行决策。
05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算术平均数的意义江村中学 王芸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理解算术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经常被用来作一组数据的代表。

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感受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算术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教学难点:会从统计图表中收集数据,并计算这些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设计思想: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本节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来说明算术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能从一些常见的统计图中获得信息。

培养学生观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下表给出了某户居民2006年下半年的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一般地,对于n 个数据x 1、x 2、x 3、x 4、……、x n ,我们把n1(x 1+x 2+x 3+x 4+……+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请举例子。

练习一:1.在一次英语测验中,10名学生的成绩分别如下:88、96、76、98、87、80、72、93、100、90,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2.数据:5、1、8、-4、3、-1、-2、3、-3、0的平均数是 。

问题1:植树节到了,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竞赛,下图反映的是植树数量与人数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1)总共植树多少棵? (2)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人数棵数植树人数统计图解:(1)3×8+4×1+5×10+6×8+7×3+8×1=155, 所以,总共植树155棵。

(2)155÷(8+1+10+8+3+1)=5所以,平均每人植树5棵。

交流讨论:由学生讨论,然后相互交流,得到问题1中植树总量、植树量的平均数和人数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植树总量=植树量的平均数×人数归纳、总结计算平均数时最重要的是在数据相加求和时应做到不重不漏。

2.数据的初步整理

2.数据的初步整理
38.37 35.84 11.86 3.90 100.00 (109744)
10.03
48.40 84.24 96.10 100.00
资料来源:2000年全国人口⋯⋯
注:(1)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
(2)⋯⋯
表2.10 全国人口年龄分布
年龄分组 0~9岁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频次 15,468 21,671 18,864 22,231 16,324 百分比 13.11 18.36 15.98 18.84 13.83 累计百分比 13.11 31.47 47.46 66.29 80.13

简单表 表2.2 某年级各班学生人数
班别 人数 一班 42 二班 36 三班 50 四班 45 总和 173
表2.3 某校高三学生各年高考录取人数
年份
录取人数
2005
154
2006
144
2007
123
2008
125
总和
546

分组表
表2.4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2年) 主要指标 单位 人 数值 3.04
选择行或列百分比描述数据。
统计表的制作规则
• 标题部分
–标题置于表格正上方。
–标题所示要点与表中项目一致,在需要时还应表明资料所属的
时间和地区。 –表号:左 ;单位:右
–对分页的同一表格,在每页上端都要写标题,加(续一)、
(续二)
• 栏目部分
–先局部后整体。 –若栏目较多,可加以编号;统计数字间有计算关系的,可用计
● 复合表(交互表)
表2.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单位:% 年龄组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53年 36.3 59.3 4.4 1964年 40.7 55.7 3.6 1982年 33.6 61.5 4.9 1990年 27.7 66.7 5.6 2000年 22.9 70.1 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反向题目SPSS操作(1)
调整反向题目SPSS操作(2)
调整反向题目SPSS操作(3)
首先要识别出每一变量中的反向题目 3.1 调整反向题目:课堂练习

练习1:学生英语技能(27, 29, 31, 33) 练习2:教师英语水平(35, 37, 39, 41)
3.2 信度检验:概念

3.2 信度检验:举例


研究者欲考察“专业兴趣动机”变量下5个题项的 内部一致性。 分析:
– –
目的:考察某变量题项的内部一致性,即信度。 步骤:


先将该变量下的反向题项调整为正向 再用SPSS信度分析工具考察该变量内部一致性
3.2 信度检验:SPSS操作及结果解释

Analyze > Scale > Reliability Analysis Click all the item(s) of a latent variable into ―Items‖ and click the button of ―Statistics‖ Tick ―Scale if item deleted‖ and Continue back Then, OK



1. 我对英语有种天生的好感。 2. 我很喜欢学习英语。 3. 我对英语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3.1 调整反向题目:举例

“专业兴趣动机”变量下,共有5个陈述:
1.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就是当年考大学时填报的志愿,而且 越学越喜欢。 4. 起初我很喜欢我的专业,可是现在越学越没有兴趣。 9. 我是没办法才学了这个专业的,而且越学越没兴趣。 15. 虽然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是我最初想学的,可是越学越 有兴趣。 20.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依然选择现在所学的专业。
信度分析在论文中的呈现方式(1)

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所用动机问 卷(测量工具)总信度(Cronbach α)为0.76; 各分量表信度多数在0.70以上(最低均在0.50以 上)(表1)。以上结果表明量表是可信度较高的 测量工具。
信度分析在论文中的呈现方式(2)
3.3 生成新变量:概述
选择数据SPSS操作(1)
选择数据SPSS操作(2)
选择数据SPSS操作(3)
选择数据SPSS结果:Variable View
选择数据SPSS结果:Data View
选择数据:练习

练习1:

选择“六级成绩分组”中所有“不及格”的被试。 选择“新专业兴趣1‖中所有选“同意”的被试。

练习2:

哪些是反向题目?
3.1 调整反向题目:SPSS操作

Transform > Recode > Into Same Variables Click the reverse item(s) into ―Variables‖ and click the button of ―Old and New Values‖ Input old and new values numbers Continue back and OK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操作


Transform > Compute Write ―mmo‖ in the ―Target Variable‖ box Click the button of ―Type and Label‖, and write ―专业学习动机‖ in the box of ―Label‖. Click q1, q9, and q20 to the box of ―Numeric Expression‖ in the following way (q1+q9+q20)/3 by using the buttons from below. OK
3.4 选择数据:举例

选择“四级成绩分组”变量中,除“尚未参加”类 学生之外的数据。 分析:


目的:选择数据 思路:选择“四级成绩分组”变量中,水平编号为1 (优秀),2(中等),3(不及格)的数据,不选择水平 编号为4(尚未参加)的数据。
3.4 选择数据:SPSS操作


Data > Select cases Click the If button below ―If condition is satisfied‖ Click ―d4g‖ to the right, and input ―~=4‖, which means to select all the cases whose ―d4g‖ values do not equal 4. Continue back and OK.
信度检验SPSS操作(1)
信度检验SPSS操作(2)
信度检验SPSS操作(3)
信度检验SPSS结果(1)
信度检验SPSS结果(2)
信度检验SPSS结果(3)
信度检验SPSS结果(4)
信度检验SPSS结果(5)
信度检验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反向题目 3.2 信度检验:课堂练习

练习1:学生英语技能(27, 29, 31, 33) 练习2:教师英语水平(35, 37, 39, 41)
Value设定方法:以“性别”变量为 例
3. 数据初步整理
3.1 调整反向题目 3.2 信度检验 3.3 生成新变量 3.4 选择数据
3.1 调整反向题目:概念


反向题目是指在测量某个潜在变量的题目中那 些与该变量其它题目意义相反的陈述。 比如,测量“英语学习内在兴趣动机”这个潜 在变量有三个题目

练习2:

合并型生成方式:举例


“四级成绩”变量在问卷中共有6个选项(见问 卷),现需要将第1、2项合并为“优秀类”,第3、 4项合并为“中等类”,第5项改为“不及格”, 第6项内容不变,生成新变量“四级成绩分组”。 分析:


目的:将变量的现有水平合并 变量类型:“四级成绩”是定序变量,有6个水平,合 并成由4个水平构成的新变量“四级成绩分组” :1.优 秀类,2.中等类,3.不及格,4.尚未参加。


信度,也称一致性,即一组题项(items)在测量 某个变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如果几个题项 测量的是同一个变量,则其内部一致性高,否则 信度值低。 信度取值在[0, 1]之间,系数越高越好。一般认为, 信度系数在0.7以上为好。但测量态度情感等的量 表信度在0.5以上也可以接受。 信度指标会受量表项目数量和测量内容的影响。 信度有外在信度和内在信度之分,这里仅介绍一 种内在信度的测量方法——Cronbach α。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第二讲 数据初步整理
内容提要
1 SPSS 安装方法 2 新建数据文件 3 数据整理及问卷质量分析
1. SPSS 安装方法

安装SPSS13.0


– –

步骤1:安装虚拟光驱 步骤2:重新启动电脑 步骤3:安装SPSS 13.0 步骤4:安装解密文件 步骤5:重新启动电脑

安装SPSS17.0多语言版


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需要将问卷中的某些题项 (或题项内部的选项)合并生成新的变量,作 为自变量或者因变量。 生成新变量常用以下两种方式:


计算型生成方式 合并型生成方式
计算型生成方式:举例


“专业学习动机”潜变量由3个题目测得,现用这 3个题目的平均数表示“专业学习动机”。 分析:
– –
目的:求潜变量的算术平均数 变量类型:问卷中测量“专业学习动机”的3个题目 (1,9,20)以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形式测量, 因此,是定距数据(interval data)。需要用这些题项 的算术平均数来表示“专业学习动机”这个潜在变量。
合并型生成方式:SPSS操作


Transform > Recode >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 Click ―d4‖ to ―Numeric Variable -> Output Variable‖, write ―d4g‖ in ―Output Variable‖ and ―四 级成绩分组‖in ―Label‖, click ―Change‖ button. Click ―Old and New Values‖ button and link old and new values, ―Continue‖ back. OK Define new values of ―d4g‖ in the Variable View of data file

练习2:

3.4 选择数据:概念

实际研究中,有时只需使用数据文件的一部分数据, 而非全部。这时需要先选择数据,再进行其他操作。 SPSS提供了四种数据选择方法:
– – – –
条件选择(选择满足某种条件的数据,如性别=―男”的 数据) 随机选择(随机选择一定比例的数据,如整个数据的 50%) 范围选择(选择某个范围之内的数据,如编号20-100号 之间的数据) 过滤选择(选择无缺失值的数据,如选择“四级成绩” 变量中无缺失值的数据)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操作(1)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操作(2)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操作(3)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结果:Variable View
计算型生成方式SPSS结果:Data View
计算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反向题目 计算型生成方式:课堂练习

练习1:

计算“教师英语水平”潜变量的算数平均数(变量名: tep) 计算“英语学习收获”潜变量的算术平均数(变量名: el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