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互学互鉴
求同存异坦诚对话,相知互信合作共赢
求同存异坦诚对话,相知互信合作共赢作者:徐海娜来源:《当代世界》2012年第09期2012年9月1日下午至9月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151次“山村对话”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花建慧,科尔伯基金会副会长威迈尔等分别出席开闭幕式并致辞。
中联部副部长、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李进军,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林克做主旨发言。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牧民、黄山市市长宋国权、科尔伯基金会会长乌里特、德国驻华使馆公使李德仁和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共约40名中外代表与会。
会上,双方代表围绕“中国与中国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会者讨论踊跃,极大地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超越利益多样性的“训练营”在开幕式中,中欧发言人都对本届“山村对话”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其在促进中欧对话与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出高度评价。
孙家正说,当今世界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但论沟通效果,面对面的、敞开心扉的交流是无法替代的,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科尔伯基金会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国际对话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在这些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中国与中国的发展”,孙家正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他指出,中国在实现了经济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人均GDP的全球水平仍排在近一百位,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联合国所确定的最低贫困线以下。
中国很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要继续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通过自己的发展为世界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没有能力、更没有意愿谋求所谓霸权与其他超级大国一起“共治”世界。
花建慧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的地理风物、经济建设、社会民生及对外交往情况。
她特别说明了安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国家的贸易交往情况,并指出安徽的发展见证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直接受益者。
(鲁京津)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 长效热点讲座(七)文化结缘民心相通 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教案
长效热点讲座(七) 文化结缘民心相通加强交流互学互鉴风向1.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发展中,文化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意义。
满分解答①加强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理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
风向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到民心相通。
满分解答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理解彼此文化个性,推动沿线国家文化交流。
②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在提高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加大本民族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传播。
③要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对方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
⑤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要挖掘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是文化创意产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凝聚文化共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⑥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对话与交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
风向3.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在福州举办。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召开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的意义。
满分解答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召开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②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繁荣、发展。
求同存异相关内容
论语的糟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求同存异?????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求同存异”思想。
这种“求同存异”思想在处理矛盾时将寻求共同基础、保留意见分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并成功地运用于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践之中,取得了卓越成绩,显示了周恩来高超的领导艺术与工作方法。
????周恩来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作出精辟的分析和果断的决定,被公认是驾驭复杂局势和处理危急事件的能手。
他经常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为辩证思维方法的经典范例,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思想,并在实践中归纳出众多“求同”和“存异”的具体路径。
透过“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运用,我们不难发现,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已经成为周恩来思维方法的核心。
????一、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思想无疑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从“求同存异”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来看,周恩来将传统和谐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周恩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致力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文明中吸取智慧”,其“求同存异”思想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历史传承。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语·郑语》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将矛盾对立双方的和谐相处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冲突交和作为达到和谐状态的必要条件;《论语·子路》则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和而不同”人同而不和”的著名论断,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建立在个性差别的基础之上。
高中作文素材: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作文素材: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领袖语录1.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3.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5.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6.“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7.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8.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9.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解析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有差异的,但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涉及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 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作者:宋涛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1期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主旨讲话,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要在探索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
这一倡议甫一提出,立即得到与会政党代表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大家普遍认为这一倡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世界政党现状,有助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促进合作,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为新形势下开展政党交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不尽一致,不同类型的政党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少国家还因此出现政治极化现象。
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为此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理念、民族、文化、信仰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相互尊重就是坚持政党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关切,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道路选择;互学互鉴就是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强加于人,不输出自己的制度和模式,也不要求别人复制自己的做法。
其中求同存异是前提、相互尊重是关键、互学互鉴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成为处理政党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对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如何处理中共与世界其他政党的关系,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原则。
对外学术交流 的成语
对外学术交流的成语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学术交流已成为许多学术界人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外学术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界的互动和学术成果的交流,还可以拓宽学术界的视野和增加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与对外学术交流相关的成语:
1. 推陈出新:意指推翻旧的观念,创造新的理论和思想。
在对
外学术交流中,推陈出新可以促进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
2. 开疆拓土:意指开拓新的领域和拓展学术界的影响力。
在对
外学术交流中,开疆拓土可以帮助学术界与国际上的学术界建立联系,推广自己的学术成果。
3. 扬长避短:意指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
在对外
学术交流中,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特长,同时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
4. 交流互鉴:意指双方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在对外学术
交流中,交流互鉴可以促进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共享,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5. 求同存异:意指在交流中寻找共同点,而忽略差异。
在对外
学术交流中,求同存异可以促进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
综上所述,对外学术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还可以拓宽视野和增加国际影响力。
在对外学术交流中,若能遵循上述成语的原则,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带一路精神的解读
一带一路精神的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千百年来,不同文化之间通过求同存异,续写了千年友谊。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极具创新性,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倡议凝聚了全球共识,改变了全球对于如何进行国际合作、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交往等问题的认知。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给共建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既注重经济发展合作,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强调包容性的特点。
求同存异精神的内涵
求同存异精神的内涵
求同存异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求同。
求同是指在不同的观点、意见、利益等方面,寻找共同点,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达成共识和一致。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思想、文化、习俗等,而这些差异有时候会导致矛盾、冲突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尽可能地达成共识和和谐。
其次,存异。
存异是指在不同的观点、意见、利益等方面,保持差异,尊重和容忍不同的存在。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调和的。
但是,我们需要尊重和容忍这些差异,不因为差异而歧视、压制或排斥对方。
相反,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差异,互相学习、借鉴,以达到和谐、进步的目的。
最后,求同存异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和而不同”。
这个思想强调在尊重和容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和谐共处。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群体、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和容忍这些差异,把不同的观点、意见、利益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进步的整体。
综上所述,求同存异精神的内涵包括寻找共同点、保持差异、尊重和容忍不同的存在以及和而不同。
这种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的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教育观上的求同存异意识
浅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教育观上的求同存异意识1. 引言1.1 古代哲学思想对教育观的重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教育观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古代哲学家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教育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和地位,被视为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家们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提高个体和社会的整体素质。
古代哲学思想家们在探讨教育观的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们关注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不仅是为了个体的修养与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兴盛与繁荣。
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教育观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文化的根本力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探讨。
1.2 求同存异意识在教育观中的体现求同存异意识在教育观中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古代中国,各种哲学流派对于教育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都试图在各自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
求同存异意识在教育观中的体现可以体现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
不同哲学流派对于教育的目的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有的注重培养人的智力和才能,有的注重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它们都认为教育应该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求同存异意识在教育观中的体现还可以体现在对教育方法的探讨上。
不同哲学流派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儒家注重师德和师道,道家注重自然和内心修养,墨家注重实践和实用,法家注重规范和制度,名家注重言传身教。
它们都认为教育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求同存异意识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教育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同哲学流派的教育观都各具特色,但又能够相互借鉴,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这种求同存异的意识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教育理念,也为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明交流互鉴求同存异求异存同的作文
文明交流互鉴求同存异求异存同的作文
《文明的色彩》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说说文明那些事儿。
我们的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调色盘,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它们
就像不同的颜色一样,特别漂亮。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就好像红色热情似火,蓝色安静
沉稳。
我们不能说哪个文明更好,因为它们都很重要呀。
文明之间要交流互鉴呢,就像我们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能学到好多新东西。
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找到大家都喜欢的部分,一起开心地玩耍,也要尊重那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别的文明有很有趣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带
回来,让我们的文明变得更丰富。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文明里
很棒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呀。
但也不能只看到不同,还要学会求异存同呀。
虽然大家有差异,
但也有很多相同的美好之处呢,比如都喜欢善良、友好。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爱护这些文明,让它们在这
个大调色盘里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
加多姿多彩,更加有趣呢!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明的色彩永远闪
耀吧!嘻嘻嘻。
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文化、价值观念都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这种差异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正因为每个人的差异,也容易导致冲突和分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和合共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求同”指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寻找共同点,共同点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是建立和谐共处的基础。
其实,即使是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中,也总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
比如对人的尊重、对于和平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都是不同文化中的共同价值。
求同就是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和发掘共同之处,促进不同文化和谐共生。
“存异”则是指在求同的基础上保留差异,从而让每种文化都能保持其独特性。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丰富之处,也是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保留差异就是要让不同文化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让和谐共生得以实现。
“和合共生”则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共融,让不同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氛围下实现共生共存。
和合共生不是简单地取代或是忽视差异,而是通过尊重差异、包容不同、相互学习、互相转化,实现和谐、稳定、共赢的局面。
只有通过和合共生,才能构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实现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呢?我们需要树立宽容、包容的心态。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观念并不是万能的,而是在和其他文化对话中才不断完善和发展。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就是在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基础上,还要做到不以己度人,不以己权衡。
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文化在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氛围下实现共生共存。
我们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对话。
只有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找到共同之处。
无论是在国际社交、国际贸易还是国际合作上,跨文化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交流,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共生共存。
求同存异的意义
求同存异的意义
求同存异是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的方式。
它是指在不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之间,尽可能地寻找共同点,同时也要尊重和保留差异性,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求同存异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求同存异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寻找共同点,可以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减少误解和冲突。
同时,尊重和保留差异性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的独特魅力。
其次,求同存异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只强调差异性,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而通过求同存异,可以让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求同存异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之间,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寻找共同点和尊重差异,可以让我们更加开放、包容和理解,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
展。
总之,求同存异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态度,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高中作文素材: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作文素材: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领袖语录1.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3.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5.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6.“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7.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8.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9.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解析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有差异的,但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涉及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对求同存异的理解
对求同存异的理解1. 引言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求同存异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求同存异是指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并相互包容。
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能够推动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2. 求同2.1 寻找共同点求同是指在不同的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中,寻找相似之处。
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集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通过寻找这些共同点,我们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2.2 相互交流与倾听要实现求同,就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倾听。
通过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意见。
只有真正倾听他人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2.3 共同价值观的追求在寻找共同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追求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成为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纽带。
通过明确和弘扬这些共同价值观,我们可以凝聚人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存异3.1 尊重差异存异是指在寻找共同点的同时,要尊重差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背景和思维方式,这使得我们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想法。
尊重差异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并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选择。
3.2 包容多样性存异还要求我们对多样性保持包容态度。
多样性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它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找到更好地解决方案。
只有保持对多样性的包容,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3.3 融合共生存异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差异存在,而是要通过融合共生来实现差异的协调和整合。
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新的思想和文化形态。
这种融合共生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能够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4. 求同存异的意义4.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求同存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寻找共同点,我们可以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
同时,通过尊重差异,我们可以避免冲突和纷争,维护社会的稳定。
求同存异的理解
求同存异的理解引言求同存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指的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找出共同点,并且认识和接受其中存在的不同现象和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促进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对求同存异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求同1. 寻找共同点求同的核心是要寻找共同点,即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需要我们通过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抓住其共同特征和基本规律。
例如,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而促进交流和理解。
•相似性的重要性•比较和分析的方法2. 共同点的作用共同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通过寻找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分类和归纳,将事物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和总结。
共同点也是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团队协作和沟通的基础存异1. 接受差异存异的核心是要接受差异,即认识和理解事物中存在的不同现象和观点。
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反省,以避免因为主观偏见而排斥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反思和反省2. 借鉴差异存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借鉴差异,即通过对不同现象和观点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优点和可借鉴之处。
这需要我们抛开成见,深入研究和思考,寻找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借鉴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创新和进步。
•抛开成见•深入研究和思考•拓宽思维和视野求同存异的实践1. 跨文化交流求同存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习俗,而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求同存异的合作理念
求同存异的合作理念
同存异根据不同的背景和观点来寻求共识,而不是简单地互相排斥对方的观点。
在合作理念中,同存异是指不同的看法和方法可以促进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也需要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选择,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以下合作理念:
1.建立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确定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有助于减少分歧和建立信任,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2.尊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即使与你的不同,也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以避免冲突和误解。
3.利用才能和经验。
不同的人拥有各自独特的才能和经验,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以最大化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4.安排适当的角色和责任。
将每个人的强项和兴趣安排到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中,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以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5.持续沟通和反馈。
沟通是解决分歧和误解的关键,团队成员需要持续地沟通和交流,并接受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角色出现,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丰富多彩。
而多元文化也鼓励人们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思维,采纳与自己有共通之处的观念,把不同的文化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使社会更加和谐友好。
“求同存异”正是这样一种以求取和谐为目标的方针。
“求同存异”的实质就是追求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并存,它要求我们从众多的文化中汲取共同的营养,保护特有的精神风貌,把不同的文化发展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发展,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友好的联系,避免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且能够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
“求同存异”这一方针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指导我们去认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彼此之间的尊严,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其次它要求人们要学会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思维,发展中以求共同点的态度接受不同的文化观念,不断地学习,不断进行理解和交流,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消除文化之间的阻隔。
最后,它还提倡社会成员拓宽自身视野,了解各种文化,而不是仅仅只局限于自己所在文化的范畴。
求同存异的方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尊重不同的思想,在和平交往中,尊重他人的尊严,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彼此给予关爱和支持,而不是将他人的观念和思想仅仅当作对立的主体,而是把他们看作一种可以辩论的事物,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求同存异”虽然和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有关,但我们应该看到,它背后也含有永恒的思想,即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和谐交往,感受彼此之间的爱与友谊。
无论多少个世纪,这一方针都会始终保持它深远的意义,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它不仅仅是“求同存异”的思想,更是一种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因此,求同存异的思想应当在我们日常的思维观念中植入,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能够更好的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中华日报好词好句
中华日报好词好句
好词积累:
扬长避短,休戚与共,砥砺同行,腾笼换鸟
宏伟蓝图,患难与共,守望相助,肝胆相照
行稳致远,如火如荼,风雨同舟,坚如磐石
枝繁叶茂,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登高望远
牢不可摧,破茧化蝶,逐水而荣,克己奉公
好句积累:
1.城市日光肇始东方,冬日暖阳洒向热土。
2.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3.谋定而快动,笃行以致远。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
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
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6.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7.“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需要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参与的“协奏曲”。
8.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非之间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共筑“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9.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10.休戚与共,砥砺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作者:郭筠郑贻嘉
来源:《丝路瞭望》2019年第12期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人文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90年建交以来,“人文交流与合作”更被两国政府提升到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也已得以推广和实施。
中沙两国青年的人文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内容。
中沙青年人文交流方兴未艾
中国为沙特最大贸易伙伴,沙特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于2016年1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全新时代。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有必要加强中沙青年这一活跃群体的人文交流,使中沙两国关系充满活力。
目前,两国青年人文交流成果主要体现在教育学术与民间交流层面。
在教育学术领域,中沙间在学生互派、高校互通、科研合作和语言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扩大涵盖面。
沙特2007年首次较大规模地对华派遣公费留学生。
2009年,中沙签署大学教育合作交流的13项协议。
“中沙丝路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倡议及沙特一中国学生会议等多种研讨模式与项目活动日益频繁。
2019年,沙特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
同年沙特教育部举办了中文教学研讨会,积极号召更多学生学习中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近60所大学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为中沙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民间交流方面,新中国穆斯林团体一直是维系中沙两国良好关系的纽带,在促进两国民间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国内第六次人口普及数据显示,中国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青年比例占据多数。
中国青年穆斯林对于打破固有形象、支持中沙人文交流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特点。
近年来,中沙青年在人文交流方面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交流活动密切化。
中国青年代表团于1990年和1994年先后两次访沙,沙方于1994年派青年代表团回访。
交流项目包括了“中沙青年友好会见”“中沙青年领袖交流项目”“中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沙文化交融'2018”青年对话活动、中沙青年学术对话等活动。
第二,青年问题相似化。
沙特“20-24岁年龄段青年有28%的人赋闲在家,而25-29岁阶段,失业年轻人达到10%”。
沙特的石油经济结构与以宗教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对青年就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沙特“2030愿景”提出了转型的必要和需求,明确要求对青年人进行技术培训,从而适应产业转型。
中沙青年人文交流或可拓宽就业方式,为解决就业助力,两国青年企业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都能获得发展空间。
第三,社交习惯趋近化。
新兴社交媒体受到中沙青年热捧。
阿拉伯区域每天的Twitter内容中,来自沙特阿拉伯的Twitter占总量的33.9%。
2011年2月,沙特青年在互联网上成立了“自由青年联盟”组织,追求让大众拥有更多政治权利,网络成为沙特青年参与民主进程的有力媒介。
以中国青年的主要社交媒体微博为例,据微博数据中心2017年9月显示:中国微博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者占八成。
在此背景下,可以考虑利用社交媒体这一媒介,为中沙青年的沟通提供更多机会,为两国青年了解对方国家提供便利渠道,使青年交流的机会更广泛。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主要挑战体现在:国际局势复杂、两国国情差异较大、交流起步晚建设滞后等问题。
第一,国际与地区局势复杂,增大了中沙两国青年人文交流的困难。
沙特与美国是战略盟友关系,中沙两国关系多停留在“官方友好”环节。
此外,受中东格局的掣肘,中沙交流更为谨慎,影响了双方青年交流的稳定性。
第二,中沙两国在国情、社情和民情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宗教方面体现更甚。
沙特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与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有一定差异,对对方的了解往往被第三方模式化。
沙特青年的意识深受西方影响,从情感上更容易偏向西方。
缺少碰撞和交流不利于两国青年的未来交流,更不利于两国的深入合作。
第三,沙特是最后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双边交流起步较晚,相较其它阿拉伯国家也属于滞后水平。
举例说,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国家(地区)设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 129个孔子课堂,然而与沙特创办孔子学院的计划依然处于初期。
针对以上问题,中沙青年人文交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在现有基础上,开拓更多领域加强交流。
青年领袖分会等活动不应局限于阿拉伯语沟通,而是针对青年所处领域进行广泛交流。
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以主题为先,增加两国在热门领域的接触,交流学习、留学、开设相关比赛等更为实际的交流都是了解彼此的好机会。
扩展交流空间,提高大学生比例且拓宽专业领域。
参考与他国的交流项目,借鉴优秀的经验和范例。
考虑到中国青年与沙特青年对西方教学方式的了解与接受程度,适度引入第三方不仅可以减少阻力,也能让青年群体获得更多交流机会。
还有大力加强包括宗教交流在内的人文外交,减少认知偏差带来的抵触心理。
第二,提高媒体推广,增强直观认知。
在信息化的今天,社交媒體的推广对民众而言尤为重要。
通过有效的媒介与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等传播模式,帮助外国青年群体正确了解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继而获得国际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认可。
“萨勒曼新政”以来,沙特民众开始拥有更多生活与娱乐方式。
对此,中方影视文化输出也有以下参考:1、相对保守的影视作品更符合沙特的社会需求,将中方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沙特,使青年群体对中国
有更具体的了解。
2、将中沙国情通识课程录制为网络课程,供更广泛的群体学习。
提供更真实科学的视野,而不是以讹传讹。
第三,深化双方了解。
鼓励留学生在派遣交流时参加更多当地社会活动,达到促进民间外交以及人文传播的目的。
近年来,中沙留学生的数目有所上升,该群体是重要的交流资源。
争取从中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力量,获得对中国友善的舆论,保证中沙合作与关系的长远稳定。
第四,应对新风向。
2019年9月,沙特首次开放旅游签证,放宽了对外国女性游客的限制。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出境旅游者中53%是女性。
沙特放宽旅行限制为中国女性青年前往交流提供了条件。
将拓宽中沙旅游为核心的人文交流,丰富青年人文交流新内涵。
中沙关系的未来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
尽管原有壁垒并不容易打破,考虑到未来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空间与应对策略的可行性、拥有已有模式的良好拓展背景与两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相信中沙青年群体能够继续增进交流与了解,求同存异,互学互鉴,迎难而上,成为中沙两国交往的中流砥柱。
一(郭筠: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郑贻嘉: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6级学生。
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
( 2014QN016)阶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