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的生防因子

合集下载

氨基寡糖素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等的技术措施

氨基寡糖素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等的技术措施

选择 经过 消毒 或冬 季风 化 的疏 松土 壤 , 人适 掺
量 的 有 机 肥 和 磷 钾 肥 , 入 氨 基 寡 糖 素 4 0倍 液 加 0 [ 土质 量 比为 1:( 5 O ] 药 1 ~2 ) 掺混 均匀 , 制作 棉钵 。
晾 晒棉钵 3d后 , 浇足水 播 种 。播 前 晒种 2d 播 再 , 后覆 土厚 度 1 5 . m, 子 土要 用 氨基 寡 糖 素 . ~2 0c 盖 4 0倍 液按 药 土 比 1:( 5 2 ) 理 , 到 水 土 掺 0 1~ 0 处 做 混 均匀 , 要求 湿 而不 黏 。标 准 : 紧用 氨 基 寡糖 素 攥 处 理好 的盖 子 土 , 在离 地 1m 高 处 松 手 落 地 , 子 盖
钵植人 穴 内覆 土 成 垄 , 鱼脊 背 ” 的垄 最 好 , 以“ 式 能
棉花 育苗 前 , 育苗 池和 恶霉 灵 、 菌灵 等 , 使用 多 按 说 明操作 。威 百 姆 、 灰 氮 效 果 更 好 , 要 注 意操 石 但
液细水慢喷, 让药 液 自然 顺 棉 苗 叶 、 流人 土 表 渗 茎 透到根 部 , 量 不 宜 太 多 , 忌 大 水 泼 浇 和 漫 灌 。 液 切
喷洒 时间宜 选择 在 晴天上 午 9时后进 行 。
在 发病前 或 发病 初 期 , 续施 用 氨 基 寡 糖 素 2 连
次 。发 病初 期 , 议 使 用 4 0倍 液全 株 喷雾 ; 病 建 0 发
作安 全 和间 隔时 间 。
起到保 湿保 温 防雨水 的作 用 。
2 2 后 使用 。 缓 苗 期 后 , 苗 移 栽 大 田约 7 1 .栽 棉 ~ O
d 为增 强 棉 苗 抗病 力 , 进 其 快 速恢 复生 长 、 速 , 促 快 扎根 和早 发新根 , 氨基 寡糖 素 5 0倍 液 进 行 全株 用 0 叶 面喷雾 , 6 7m 田用药 液量 3 g左右 。也 每 6 棉 0k 可结 合 防虫与杀 虫剂 混合 使用 。 2 3发病 初期 使 用 。 6月 中下 旬 和 7月 上 中旬 每 . 6 7m 6 分别 施用 2 ~3 g氨 基寡 糖 素 4 0 0 5 Ok 0 ~5 0 倍液 1次 , 叶面 喷 雾 加 淋根 ; 时结 合 喷 施磷 酸 二 同 氢钾 或硫 酸硅 钾镁 肥或硼 肥混 合使 用 , 果更 佳 。 效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期偏 早 ,易早发 ,开 花结铃集 中的品种应 配套适 当 推迟播 期 ( 前 采用 9 5 克黄 枯 s 播 .% D拌 种 抑 制苗 期发病 ) ,适 当增 加 密度 ,以密 补迟 。尽量 避 开易
迟后,棉花现蕾后开始发病 ,初花期形成第 1 次发 病 高峰 ,梅雨期 会加剧 发生 。9月 份若 遇 低 温 阴雨 “ 露风 ” 寒 ,并 会 再 度 发 生 ,形 成 第 2次 高 峰 ,对
2 “ 两萎病 ” 发生规 律
有 机质抑 制枯黄 萎病 的发 生有 良好作用 。
3 3 选 用 抗 耐 性 较 强 的 品 种 .
棉枯萎病 发生较 早 ,从 棉苗 2叶期 至初花 期均
可发病 ,尤 以移栽后 遇干旱 天死 苗较重 。黄萎 病稍
抗耐 性较好 的品种应 要求根 系发达 ,生长势 旺 盛 ,耐病 性或病 后恢 复能力 强 ,早 熟性好 ,现蕾 上 桃 快 ,不 易早衰 ,耐 高温湿 热和低 温 阴雨 。对成熟
秋 “ 两萎病 ”仍 坚持 “ 以预 防为主 、综
收稿 日期 :20 07—1 — 9 1 2
感期与发病高峰期相吻合 ,减少感病机率,降低感
病 程度 。



——
维普资讯
r 北桓保 鲳
开好 棉 田—— 套 沟 ( 三沟 ” ,深 沟抬 田 ,降 “ ) 低地 下 水 位 ,做 到 明 水 能 排 、暗 渍 能 滤 ,提 高 地
由于 目前 大力推广 杂交 棉和抗 虫杂 交棉 ,农业
温 ,排除 土体 有 害 物质 ,诱 导 根 系深 扎 。俗 话说 : “ 深 叶茂 ,本 固枝 荣 。 因 此 ,培 育 壮 苗 必 须从 根 ”
在 2 % ~3 % ,严 重发 生 年份 可达 6 % 以上 。 因 0 0 0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用 烟雾 机动力 大 、 耗药量少 、 药液 浓度高 、 烟雾弥
多半 是老 弱病残 , 棉花 中后 期管 理粗放 , 、 、 蕾 花
铃期脱肥 现象严重 , 导致棉 花长势弱 , 抗病性 、 耐
轻发 病 ;三是 土壤 消毒 。结 合灌 溉可 掺人 高锰
酸钾 、 石灰 等药 剂 , 杀灭 病菌 有一 定 的效果 ; 对
病性 能差 , 有利 于枯黄 萎病 和其 它病 害发生 。
的综 合治理 , 为棉花 提供 良好 的生态 环境 , 确保
— —
4 — 4 —
病虫分析
嘲 比 楫 保
21 0 2年第 5期 总第 13期 3
d 提 高耕 作 和栽 培技术 , ) 实行精 耕 细作 , 提 高复种 指数 , 变农 作 物种植 结构 , 改 尽量 种植 经 济价值 高蝗 虫 不喜食 的作 物 ( 如豆科 、 类 等) 薯 ,
22 选 用 抗 病 品 种 .
进 病害 的蔓延 , 温 干旱不 利于发 病 , 势低 的 高 地
丘 洼地 , 以及 黏土 地在 汛期 易积水 , 易感染 病 容
害 。因此气 候 因素是 棉 花枯 黄萎病 发生 蔓延 的
主要 因素 。
15 种 植 密 度 -
选 用经 济性 状好 的抗 病 品种是 防病 夺 高产 的根本 途径 。 目前 , 国生产 上可供选 用 的抗枯 我 萎病 品种较 多 , 常 只有 抗枯萎 病 、 通 耐黄 萎病 的 品种 可供选择 。
生环境 , 蝗虫 的天敌一 蜘蛛 、 对 鸟类 、 蛙类 等要保
护它们在 沟坝 、 土坡 、 高地等 栖息场所 , 使其 能安
全 繁殖 , 殖 天 敌 。 增
b 推 广农户 养鸡 、 ) 养鸭 灭蝗 。 蝗虫 一般 只有 两个月左 右 的生命期 , 蝗虫 出生两周左右 是生 在 物灭 蝗 的最 佳 时期 , 时蝗虫 不会 飞 , 鸭 吃起 这 鸡

氨基寡糖素介绍

氨基寡糖素介绍

氨基寡糖素百科名片氨基寡糖素,也称为农业专用壳寡糖,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采用独特的生物技术生产而成,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类型。

壳寡糖本身含有丰富的C、N, 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养份。

目录简介特性机理功能作用使用典列注意事项简介壳寡糖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

壳寡糖可刺激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和水果蔬菜增产丰收。

壳寡糖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 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对小麦花叶病、棉花黄萎病、水稻稻瘟病、番茄疫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同时,壳寡糖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

浩瀚农业壳寡糖在上应用具有微量(PPM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等特点,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氨基寡糖素杀菌农药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性机理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是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

氨基寡糖素(农业级壳寡糖)能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

能激发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氨基寡糖素溶液,具有杀毒、杀细菌、杀真菌作用。

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

可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地下根茎、烟草、中药材及粮棉作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花叶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黄矮病、稻瘟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病害。

功能作用一、诱导杀菌农药壳寡糖以其来源广泛、诱抗活性高并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等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热点。

作为生物农药,壳寡糖在防病和抗病方面有着多种机制,除了作为活性信号分子,迅速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启动防御系统,使植物产生酚类化合物、木质素、植保素、病程相关蛋白等抗病物质,并提高与抗病代谢相关的防御酶和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活性,寡糖对植物病原菌直接的抑制作用也是其抗病的必要组成部分。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VdMFS1敲除载体的构建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VdMFS1敲除载体的构建
菌 与棉株 互作 的基 础工 作 。 V d MF S1基 因是 从 棉 花 黄萎 病 菌 大 丽 轮 枝 菌
示其 致 病机 理 , 必须 分离 和 鉴定 致 病 相 关基 因 。 目
摘要 : 利 用反 向遗传 学 的手段 , 构建 了棉花 黄 萎病 菌 MF s ( Ma j o r f a c i l i t a t o r s u p e r f a mi l 除棉花 黄 萎病 菌 ( r t i c i l l i u m d a h l i a e Kl e b . ) 强 毒力 菌株 Vd 0 8 0中的 V d MF S1基 因,
中图 分类 号 : ¥ 5 6 2 . 0 3 5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6 3 2 X( 2 0 1 3 ) 0 1 - 0 0 0 7 — 0 5
基 因敲除 是一 种重 要 的分 析 基 因功 能 的手 段 。
Kl i me s 等 研 究 表 明 V DH 1基 因是 一 种 疏水 蛋 白基 因 , 该 基 因参 与 病 原 菌 微 菌 核 的形 成 , V DH1 敲除后 的 v d h l突 变 体 形 成 微 菌 核 的 能 力 大 大 降 低, 且 分 生 孢 子 对 干燥 逆 境 的抵 抗 能力 降低 , 但 其 致 病性 不 降低 。研究 还发 现 , 该基 因在大 丽 轮枝 菌
基 因, 得 到 的 突 变 体虽 然 能 侵 染 寄 主植 物 , 但 在 番 茄 和茄 子上 的致 病力 显著 减弱 , 产 孢量 和 乙烯产 生 量 均显 著减 少 , 微 菌核 形成 能 力增 强 。虽 然 已经 有 部 分基 因得 到 了证 实 , 但是 目前 国 内外 有 关 大丽 轮 枝 菌对 棉花 致病 分子 机制 的研 究 还很 少 , 而 明确 致 病 相关基 因 , 是深 入研 究其 分 子致 病机 理 以及 病 原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1 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00415016
2 黄萎病品种改良研究现状
黄萎病是威胁多种农作物生存的一种疾病ꎬ 我国
黄萎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棉花的产量与质量ꎬ 为
也已经发生多次黄萎病大规模爆发的灾害ꎬ 对当地农
了防治黄萎病ꎬ 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做出了具体的应对
摘 要: 棉花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属于一种产量较大的植物ꎬ 棉花可用于衣物、 棉被等的制作中ꎬ 棉花的原产地
是印度和阿拉伯ꎮ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ꎬ 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ꎬ 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ꎮ 在经过古人长时
间的探索与发现之后ꎬ 棉花可以用来取暖ꎬ 制作衣物等ꎬ 目前ꎬ 在我国已经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地区ꎬ 形成了产
种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ꎮ 在进行了 多 种 实 验 之
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ꎮ 为了提高抗黄萎病基因的提取
后ꎬ 筛选出抗病性能最好的基因ꎬ 对多个棉花品种进
率ꎬ 可以采用远缘杂交将野生棉、 海岛棉及棉属近缘
行抗病测试ꎬ 最终选择出抗病性能最好的棉花品种ꎬ
植物中的高抗黄萎病性状转育到陆地棉中ꎮ 在多种棉
Kleb) 和黑白轮枝菌 ( Verticillium alboatrum) ꎬ 为半知菌亚门、 淡色孢科、 轮枝菌属ꎮ 本文针对棉花种质资源黄
萎病抗性剖秆鉴定进行了探究ꎬ 旨在帮助农户克服棉花的黄萎病ꎬ 仅供参考ꎮ
关键词: 棉花ꎻ 种质资源ꎻ 黄萎病ꎻ 抗性ꎻ 鉴定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业化的生产流程ꎮ 在我国ꎬ 棉花的种植地区主要集中于江淮平原、 江汉平原、 南疆棉区、 华北平原、 鲁西北、 豫
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ꎮ 然而ꎬ 同所有的植物一样ꎬ 棉花也会产生大量的病虫害ꎬ 其中ꎬ 黄萎病是最为

棉花内生拮抗菌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抗黄萎病研究

棉花内生拮抗菌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抗黄萎病研究

棉 花 黄 萎 病 是 由 大 丽 轮 枝 菌 ( et ii V rclu i l m d M&e 引起 的一种真 菌性 病 害, a ) 一般 造 成棉 花减 产5 %~ 1%, 重 的高达 2 % ̄3 %, 0 严 0 0 甚至 绝收 _ l _ 。
选 育 和 种植 抗黄 萎 病 品种 是最 有效 措 施 , 但 目前 我 国缺 乏棉 花抗 病种质 资 源 。利 用棉 花 内 生 菌 来 防治 棉花 黄 萎病 , 有适 应 棉花 体 内生 态 具 环 境 并 能顺 利定 殖 的优 势 , 目前 棉花 黄萎 病 防 是 治 中的重要 措施 。已报道 对棉 黄萎 菌有抑 制活
棉 花 学 报 C t n S i c 2 1 , 4 1 : 1 7 o o c n e t e 0 2 2 ( )7 - 7
棉花 内生拮抗菌 P eiaiu l i t u UP . 抗黄萎病研 究 anbc ls ya l i s l x ny c Y P1
周 羰, 杨廷 宪 , 王斌先 , 孙正 祥
ZHOU , Yi YANG n — a W ANG n x a SUN Ti g xin, Bi - in, Zhe g x a g n - in
( o ee f r ut e Y n t nvr t J gh u H bi 3 0 5 C ia C lg Agi l r, agz U iesy i z o, u e 44 2 , hn ) l o c u e i, n
Ke r s c  ̄ n Ve cl u d h i ̄ P e i a i u y a i t u ; oo i ai n d s a e c n r l y wo d : o o ; nii m a l ; a n b cl sx l n l i s c l n z t ; ie s o to i f a l yc o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随着新疆棉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

棉花枯黄萎病是由灰色霉菌引起的一种全株性病害,能够引起棉花植株的迅速枯死,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目前,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和快速分离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病菌、寄主三者的交互作用有关。

新疆地处干旱、温差大的荒漠化区域,气候条件逐渐变得极端,气象条件对棉花生长和病害的发生都有重要影响。

病菌的存在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病菌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种子、土壤、空气、水等多种途径。

寄主作物的品种、年龄、栽培措施等也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大面积流行。

因此,如何对新疆棉花枯黄萎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和快速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快速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分离法、生物学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离法。

其中,分子生物学分离法已经成为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病原菌鉴定的主要方法。

传统分离法主要是通过分离病植物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但是,传统分离法存在分离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同时这种方法只能单独鉴定某个特定的病原菌。

生物学分离法则是通过生物学实验手段将病原菌与其他微生物分离出来。

该方法相对综合性较强,能够一次性鉴定多种病原菌。

但是,生物学分离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费力等缺点。

分子生物学分离法则是通过基因分子技术手段进行分离,无需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该方法能够对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和分子鉴定,可以实现大规模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同时,该方法对样本种类无要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快速性强、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中。

总的来说,针对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分子生物学分离法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快速而准确地分离出病原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进,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将更加科学、有效。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收稿日期: 20230301 修订日期: 202304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400300) 通信作者E mail:李冉liran01@caas.cn;戴小枫daixiaofeng_caas@126.com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张烨婧1, 陈捷胤1,2, 李 冉1,2 , 戴小枫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 831100)摘要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是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由大丽轮枝菌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

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会激发棉花植株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组织结构抗性变化、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响应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等。

目前,已从棉花中挖掘出大量响应黄萎病菌的基因,阐明了这些抗性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生理生化反应而发挥抗病功能的机制。

本文从活性氧、防御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激素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作用机制,总结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调控网络,为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机制、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机制; 生理生化反应中图分类号: S435.621 文献标识码: A 犇犗犐: 10.16688/j.zwbh.2023097犚犲犮犲狀狋犪犱狏犪狀犮犲狊犻狀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犣犎犃犖犌犢犲犼犻狀犵1, 犆犎犈犖犑犻犲狔犻狀1,2, 犔犐犚犪狀1,2 , 犇犃犐犡犻犪狅犳犲狀犵1,2 (1.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犛狋犪狋犲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犳狅狉犅犻狅犾狅犵狔狅犳犘犾犪狀狋犇犻狊犲犪狊犲狊犪狀犱犐狀狊犲犮狋犘犲狊狋狊,犅犲犻犼犻狀犵 100193,犆犺犻狀犪;2.犠犲狊狋犲狉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犆犺犪狀犵犼犻 831100,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犆狅狋狋狅狀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狋犮犪狊犺犮狉狅狆犻狀犆犺犻狀犪,狆犾犪狔犻狀犵犪狏犻狋犪犾狉狅犾犲狀狅狋狅狀犾狔犻狀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狉犲狏犲狀狌犲犪狀犱狆犲狅狆犾犲’狊犻狀犮狅犿犲犫狌狋犪犾狊狅犻狀狋犺犲犺犲犪犾狋犺狔犱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狅犳狋犺犲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狋犲狓狋犻犾犲犻狀犱狌狊狋狉狔犪狀犱狋犲狓狋犻犾犲犲狓狆狅狉狋狊.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犮犪狌狊犲犱犫狔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狀狅狋狅狉犻狅狌狊犱犻狊犲犪狊犲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狑犺犻犮犺狊犻犵狀犻犳犻犮犪狀狋犾狔狉犲犱狌犮犲狊狋犺犲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狇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犐狋犻狊狑犻犱犲犾狔犪犮犽狀狅狑犾犲犱犵犲犱狋犺犪狋犞.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狀狊犮狅狌犾犱犪犮狋犻狏犪狋犲犪狊犲狉犻犲狊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犾犪狀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犾狋犲狉犪狋犻狅狀狊,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犻犵狀犪犾狋狉犪狀狊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 狉犲犾犪狋犲犱犵犲狀犲狊.犆狌狉狉犲狀狋犾狔,犿犪狀狔犵犲狀犲狊犻狀狏狅犾狏犲犱犻狀狋犺犲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犲犱,犪狀犱狋犺犲犻狉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犵狌犾犪狋犻狅狀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犱犲犿狅狀狊狋狉犪狋犲犱.犐狀狋犺犻狊狉犲狏犻犲狑,狑犲狊狌犿犿犪狉犻狕犲犱狋犺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犪狀犱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狉犲犪犮狋犻狏犲狅狓狔犵犲狀狊狆犲犮犻犲狊,犱犲犳犲狀狊犲犲狀狕狔犿犲狊,狊犲犮狅狀犱犪狉狔犿犲狋犪犫狅犾犻狋犲狊,犪狀犱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犉狌狉狋犺犲狉犿狅狉犲,狑犲犮狅狀犮犲狆狋狌犪犾犻狕犲犱狋犺犲狉犲犵狌犾犪狋狅狉狔狀犲狋狑狅狉犽犵狅狏犲狉狀犻狀犵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狑犺犻犮犺狑犻犾犾狆狉狅狏犻犱犲犪狋犺犲狅狉犲狋犻犮犪犾犫犪狊犻狊犳狅狉犳狌狉狋犺犲狉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犻狀犵狋犺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狀犱犳狅狉犻犿狆狉狅狏犻狀犵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犫狉犲犲犱犻狀犵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犮狅狋狋狅狀; 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 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 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狆狅狀狊犲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也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从1891年美国首次发现到如今,已遍布世界各主要产棉区。

我国于1935年在由美国引进斯字棉时传入,后随棉种调运不断扩大。

1973年普查,全国枯、黄萎病发生面积36.98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0%;1977年发展为57.24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2.12%;1979年增至71.17万hm2 ,占统计棉田的18.2%;1982年扩展到148.2万hm2,占当年植棉面积的31.26%;其中纯黄萎病田面积13万hm2,占病田面积的8.7%;截止20世纪80年代末,棉花黄萎病已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8个县(市)。

进入90年代,黄萎病扩展速度更快,尤其1993、1995和1996年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大发生,有些重病田病株率高达80%~90%,并出现成片病株落叶成光秆的棉田,损失相当严重。

据估计,我国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面积每年大约为266.7万hm2,占全国植棉面积的一半,重病田133.3万hm2,每年损失皮棉约为200万担。

黄萎病为害棉花造成的损失程度因症状类型、发病早晚及受害程度而不同,现蕾开花期发病损失率可达70.9%~88.8%;盛花期发病损失率为41.6%~48.6%,落叶型和急性萎蔫型黄萎病株易死亡,损失更重;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我国棉花持续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

症状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高峰。

其症状主要分为如下类型。

普通型:病株症状自下而上扩展。

发病初期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病斑逐渐扩大,从病斑边缘至中心的颜色逐渐加深,而靠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褐色掌状斑驳”,随后变色部位的叶缘和斑驳组织逐渐枯焦,呈现“花西瓜皮”症状;重病株到后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脱落、蕾铃稀少,后期常在茎基部或落叶的叶腋处长出细小新枝。

开花结铃期,有时在灌水或中量以上降雨之后在病株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退绿斑块,较快变成黄褐色枯斑或青枯,出现急性失水萎蔫型症状,但植株上枯死叶、蕾多悬挂并不很快脱落。

棉花黄萎病生防芽孢杆菌z-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棉花黄萎病生防芽孢杆菌z-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棉 花 学 报 C o  ̄ o n S c i e n c e 2 0 1 4 , 2 6 ( 1 ) : 1 0 - 1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棉花黄萎病 生防芽孢杆菌 z . 5菌株发酵培养基 的优化
张冬冬 。 姜军坡 , 朱 宝成
( 河北 农 业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1 )
Z h a n g Do n g d o n g , J i a n g J u n p o , Zh u Ba o c h e n g
( C o l l e g e o f L i  ̄S c i e n c e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 e b e i , B a o d i n g , He b e i 0 7 1 0 0 1 , C h i n a )
量 的 回 归方 程 。 最 终 确 定 优 化 培 养 基 组 合 为 玉米 粉 1 . 6 6 %、 豆饼粉 1 . 3 0 %、 Mn S O ・ H2 0 0 . 0 7 %、 Na H 2 P O ・ 2 H 2 0 0 . 2 %、 Na 2 H P O 4 ・ 2 H : O 0 . 4 %, 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 1 . 9 7 x l 0 mL ~ , 与理 论 值 基 本相 符 。 关键词 : 响应 面 法 ; 棉花黄萎病 ; 生物防治; 芽孢 杆 菌 ; 发酵
摘要 : 在 农 用 微 生 物菌 剂 中芽 孢 杆 菌 菌 剂 产 品 多采 用 芽 孢 作 为 有 效 成 分 , 因 此 产 芽 孢 条 件 的优 化 对 棉 花 黄 萎 病 生 防 细 菌 的 工 业 生 产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本 文 通 过 单 因 素 试 验 分 析 了 8种 碳 源 、 8种 氮 源 和 6种 无 机 盐 对 B a c i l l u s ma l a c i t e n s i s Z . 5菌株 芽孢 产 量 的影 响 .采 用 P l a c k e R — B u r ma n试 验 设 计 确 定 了 影 响芽 孢 产 量 的 主 要 因 素, 用 最 陡爬 坡 路 径 逼 近 最 大响 应 区域 , 利用 B o x . B e h n k e n试 验 设 计 及 响 应 面 分 析 法 确 定 主 要 影 响 因素 的最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1. 合理选择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种子及病菌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有熏蒸、高温烘烤等。

3.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棉花的轮作休闲制度,减少病害在土壤中的传播和积累,降低发病风险。

4. 土壤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或有机质改良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提高棉花抗病能力。

5. 密植增密:适度密植棉花,增加棉田内棉花的遮阴效果,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速度,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6.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合理掌握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量,维持棉花生长发育的平衡,并增强棉花的抵抗力。

7. 及时发现病害: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使用药剂进行农药喷施,控制病害
的蔓延。

8. 病部清除:发现病害植株及时将其拔除,避免病原菌通过继续感染其他植株。

请注意,具体的防治方法应根据病害的不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专家的建议来采取。

同时,合理施用农药应遵循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 科学
农林科技
2 0 1 5 年2 月 ・ 9 1.
棉花枯萎病 的发生与防治
曹松
( 新疆尉犁县农业技 术推广 中心 ,新疆尉 犁 8 4 1 5 0 0 )
摘 要 : 棉花枯黄 萎病是一种土传病 害,根 据实践经验 ,影响其发 生因素 :气候 >土壤 >棉 花长势长相 >品种 。棉花枯萎 病的发病 高峰在 6月下旬 . 7月上 旬,此 时棉花正处 于现 蕾开花期 ,之后进入 高温季 节则发病较轻 ( 高温抑制 ) 。棉 花枯萎病、黄 萎 病 在 防 治 上 应 采 用 保 护 无病 区, 消灭 零 星 病 区 ,控 制 轻 病 区, 改 造 重病 区的 策 略 , 贯彻 以 “ 预 防为主,综合 防治”的方针 , 有效地控制病 害的危 害。该 文介 绍 了棉 花枯萎 病的症状 、病 原、发病规律 以及 防治方法。 关键词 : 棉花 ; 枯萎病 ; 症状 : 发病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 : ¥ 7 9 2 . 1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5 7 8( 2 0 1 5 )0 2 . 0 0 9 1 . 0 1 棉花 枯萎病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 ,全 国各主要产棉 区普遍 特别注意做产地检疫,确保种子不带菌。 发 生 ,危 害严 重,估 计每 年 因此 病损 失皮 棉 1 亿k g 。2 0 世 纪 选 用 无 病种 子 并 进 行 种 子 消 毒 。 8 O 年代 中期 以后,随 大量抗病 品种 的推广 ,枯萎病 在我 国南 浓 硫 酸 脱 绒 ,抗 菌剂 “ 4 0 2 ”2 0 0 0 倍 热 液 闷 浸,用 O . 3 % 北棉 区基 本得到控制,但在部分棉区发生仍然较重 ,现就根据 多菌灵胶 悬剂 浸种 1 O . 1 4小时,即可达 到完 全消毒 。包衣 种子 经验介 绍一下症状、病原、发病规律 以及防治方法 ,以供棉农 由于包衣剂中含有多种杀菌药剂及农药,也可有效的杀死病源 菌,预防病害大发生。 进 行参考 。 1症 状 4 . 2消灭零星病区 1 . 1黄 色网纹 型 新 发 病 区 应 先 在 发 病 盛 期 普 查 , 插 杆 标 记 , 于 收 获 后 或 生 病苗 子叶或真叶叶脉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 ,叶 肉仍保持一 长 季 节 进 行 土 壤 消 毒 处 理 。 定的绿色,使叶片呈黄色网纹状 ,最后干枯脱落 。 方法 是 : 单株 病点 一米见 方 四周 培土 ,用 5 O % 的棉 隆可 1 . 2 黄化型 湿性粉剂 1 4 0 克加水4 5 公斤稀释后浇灌,药剂渗下后再盖一层 病株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 ,随后逐 表土 。结合灌溉可掺入高锰酸钾等药剂 ,对杀灭病菌有一定 的 渐变褐枯死或脱落 。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 出现 。 效果 。 1 . 3 紫红型 注 意 问题 : 对病株要拔除烧掉。 叶片变 紫红色或 呈紫红色 的斑块 ,以后 逐渐萎蔫 、枯死 、 4 . 3控制轻病区 脱落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 出现 。 ( 病株 率在 5 % 以下,并有 多个 小发病 中心 ,平 均每 亩不 1 . 4 凋萎型 超过 2 0 0 株 )轻病 区应 以轮作为主 ,采用棉花与 禾本 科作物轮 叶片突然失水褪色 ,植株 叶片全部或先从一边 自下而上萎 作 3 - 4年 ( 也可 与其 它经济 作物轮 作 ) 。都可 以有效 压低 土壤 蔫下垂 ,不久全株凋萎死亡 。一般在气候 急剧变化 ,阴雨或灌 菌源 ,起到防病效果 。尤其提倡水稻轮作 ,防病效果 明显 。在 水 之 后 出现 较 多 ,是 生 长 期 最 常 见 的症 状 之 一 。 轮作基础上 ,同时采 用抗病 良种,施净肥 , 清 除病残株 等措 施, 1 . 5 矮缩 型 不使病原菌扩展蔓延 。 病株表现 节 间缩 短,植株矮 化,顶 叶常 发生皱缩 、畸形、 4 . 4改造重病区 般 并不枯死 。矮缩型病株也是成株期常见 的症状之一 。 种植抗病 品种 。选 用抗病 品种 是防病夺高产 的根本途径 。 同一病株可表现一种症状类 型,有 时也可 出现 几种症状类 中植棉 2 号 、农大 1 5 6 、冀丰 1 0 6 、冀杂 5 6 6 、冀 1 2 8 6 等抗性 比 型,苗期黄色 网纹型 、黄化 型及 紫红 型的病株若不死亡 都有 可 较 好 。 能成为皱缩型病株 。无论那种症状类 型,其病株根 、茎 维管束 加强 田间管理 。加强 田间管理 目的有两个 ,即减少病菌传 均变 为黑褐色 。[ 】 J 。 播和提高植株抗性 。具体做法 : 一是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 2病 原 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 ,防止病菌传播 ; 二是 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属半知 菌亚 门、镰刀 菌 秋耕深翻 ,把表 层病 菌翻 到深 层,病残体深埋地下 ,发酵分解 , 属。病菌可产 生 3 种类 型的孢子 ,即小型分生孢子 、大 型分 生 减轻发病 。三是加强 中耕 ,提高土壤通透性 ,尤其雨后及时 中 孢子和厚垣孢子 。小型分生孢子无色 , 单胞 , 卵圆形 、 肾脏形等 , 耕松土 ,散墒 降湿 ,可 降低病害发生 。四是科学施肥 ,增施有 假头状着生 ,产孢细胞短 ,单瓶梗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 , 机肥 ,实行氮磷钾 配方施肥 ,增 强棉花抗病 能力 ,减轻危 害。 镰刀形,略弯 曲,两端细胞稍尖 ,足胞 明显或不 明显,多数有 同时根据棉花长势 ,进行叶面喷肥 ,尤其避免后期 出现脱肥现 3 个 隔膜 ; 厚垣孢 子淡黄色 ,近 球形 ,表面光 滑,壁厚 ,间生 象 ; 五是合理密植 ,严格防止棉株过密 ,影响通风透光 ,并及 或顶生 ,单生或 串生 。病菌 寄主范 围较 宽,除危害棉花 外,还 时整枝、化控 ,提高棉株抗逆性 ; 六是拔除病株清除病残对病 可危害甘薯、蕹菜等 [ 2 】 。 株残体 ,带到 田外烧掉 ,不要作积肥材料 。 3 发 病 规 律 药剂 防治。枯萎病 的高发期是在棉花现 蕾前后,一般在 6 据 刘 午 玲 等 研 究 气 温 、 地 温 对 长 绒 棉 棉 区棉 花 枯 萎 病 发 月 中下 旬 ,若 此 时 降雨 量 大 ,有 利 于 枯 萎 病 的大 面 积 流 行 , 因 生、发展 的影 响研 究表 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 】 ,地 温 此在 6 月上旬就应 该用药防治 。黄萎病 的高发期是在棉花花铃 是影 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 的重要 因素 ,灌溉和棉 田 日辐射量 期 ,一般 在 7 月 下旬至 8 月上 旬 ,因此 在 7 月 中旬 ( 若之 前有 是影 响地温的主要 因子 。在火焰 山以南 ,棉花枯萎病发生盛期 大雨 ,雨后应立即进行防治 )就应该用药防治 。一般药剂有多 较南 北疆棉 区早 ,6 月是 棉花枯 萎病 隐症期 ,7~ 8 月 该病发 菌灵 、甲基托布津 、克黄枯 、枯黄基 因素 、棉花三清等 ,并加 病 率回升 , 这与其他棉 区不 同。在火焰 山以北 , 地温超过 3 O℃ , 营养调节剂如 : 磷酸二氢钾 、硼锌肥 、天丰素 、鱼蛋 白等 ,每 棉花枯萎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在适温条件 下,雨水 多、分 次 喷药 间隔 5 . 7 天 ,连喷 2 . 3 遍 ,可有 效预 防两种病 害 的发生 布均匀,则发病重 ,反之发病率较低 ; 棉株不 同生 育阶段对枯 流行 。重病 地块用菌绝 灌根或用 1 2 . 5 %速 效治萎灵 兑水 5 O 倍, 萎病 的感 病程度也有很大影响 ,棉花枯萎病 的发病 高峰期基本 穴施 ,苗期或发病初期灌根 。 上 处于现蕾期 。初侵染病菌主要通过病株残体 、病株 的种子 以 参考 文献 及粪 便进 行越冬 ,等来年进行播种或施肥进行传播 ,还会 随着 [ 1 】 赵建军; 北疆棉花黄萎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 J ] : 植物医生; 雨水 、气流、风侵染病株周 围的植株 。 2 01 1( 0 4):4 5 . 4 防治方法 [ 2 】 赵玉 萍 ; 黄卫 华 ; 孟冬林 ; 刘 永峰 ; 棉花 田间管理 与主 要 4 . 1保 护无病 区 病虫害 防治技术 [ J 】 : 农技服务 : 2 0 1 1( 0 6 ): 9 1 . 实现 严格 检疫制度 ,杜绝病害从各种途径传入 。包括严格 [ 3 】 张利 娜 ; 棉 花枯萎病 防治技术 [ J 】 ; 农村科技 ; 2 0 1 1( 0 7 ) : 禁止从病 区调种, 不从病 区调运棉籽饼 ( 冷榨 ) 。在此 项措施 中, 5 8.

棉花内生细菌YUPP-10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棉花内生细菌YUPP-10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棉花内生细菌YUPP-10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荷琴,周京龙,周燚,冯自力,冯鸿杰,孙正祥,魏锋,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
申请号:CN201810110355.4
申请日:20180205
公开号:CN108660088A
公开日:
201810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领域,具体地涉及棉花内生细菌YUPP‑10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该花内生细菌YUPP‑10的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7141。

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黄萎病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玉米蛭石培养物对黄萎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适合作为黄萎病防治的生物资源。

本发明为丰富生物防治农业病害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源,对无污染的绿色农业体系具有实际的应用指导。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江大学
地址: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________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________

1危害症状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都能危害棉花茎杆,进而全株发病。

棉花枯萎病的病叶呈青枯型、半边黄、皱缩型和黄色网纹型等。

2种病菌都是侵染危害茎杆内的维管束组织,影响养分和水分向上输送,导致植株枯死[1]。

剖开病株,可见茎杆带有黑褐色条纹。

棉花枯萎病最早于土温20℃即开始发病;土温25~28℃会产生发病高峰;土温达33℃,病菌停止发育;至9月雨量增加气温下降时,病菌继续发育,此时会再次产生发病高峰。

棉花黄萎病苗期发病很少,从现蕾至结铃期形成发生高峰,开始植株下层叶片边缘和主脉间发生不规则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转白,但主脉仍保持绿色,所以群众称“西瓜叶”。

有时叶缘稍卷,叶片不平,最后成为褐色掌状斑驳脱落。

轻病株落叶少,重病株叶片除主脉附近叶肉保持绿色外,其余都是黄色或褐色枯斑,最后脱落成光杆,或仅留1~2片顶叶,有时在主茎基部抽生细小新枝。

枯、黄萎病的根、茎、叶柄的木质部,剖开后均变成黑褐色。

2致病因素枯萎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与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耕作制度密切相关。

一是棉花品种与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种植抗病品种,发病会明显减轻,甚至极少发病;种植感病品种,则发病严重,甚至大量死亡[2]。

二是气候条件与发病密切相关。

过多的连阴雨水会造成水分过量浸渍致使棉株黄萎不长,或导致棉花旺长,拉长花蕾距离、提高果节枝位,此时若氮肥施入过多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将会造成棉花生长营养不平衡。

棉花苗期土温达到20℃,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进入发病高峰,33℃以上病情受抑制。

因此,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遇大雨或暴雨后,棉田土壤湿度大、温度低时此病易大发生。

三是施肥量与发病密切相关。

前期施用过量氮肥,造成土质偏酸,尤其是苗期氮肥施用过量会出现疯长株高、蕾花少,严重过量,会造成烧根死苗。

四是耕作栽培方式与发病密切相关[3]。

棉花连作此病病重,轮作发病减病轻。

多年连作,使病菌在土壤中越积越多,故发病日趋严重。

10%恶霉灵纳米乳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10%恶霉灵纳米乳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C o n t r o l Ef f i c a c y o f 1 0 % Hy me x a z o l Na n o e mu l s i o n t o Co t t o n Ve r t i c i l l i u m Wi l t
S h a h We n r o n g ,L i u Hu a f e n , Li u Z i y i n g ,C h e n S h u z b e n, Ca o Yu e i f n g
种植 面积持 续滑坡 。 据 统计 . 2 0 1 5年 河 北 省 植 棉 面积仅 l 7 . 3 3万 h m , 严 重 影 响 了棉 花 的 产 量 和
工程 大学研 制 ) ; 对照药剂为 5 0 %多 菌灵 wP ( 市售
药剂, 美 国帮 尔农 用化 学 品有 限公 司 生产 ) 。
防治) ; 秋 桃 盖 顶 时用 1 0 0 0倍 液 叶 面 喷 施 , 药剂用量 9 0 0g ・ h m ( 补救防治) 。示范面积 7 8 . 4 7 h m2 , 技术 辐 射 面 积 6 6 6 . 6 7 h m: 。 结果 表 明 , 应用 1 0 % 恶霉 灵 纳 米 乳 对 棉 花 黄 萎 病 进 行 灌 根 和 叶 面 喷 施 处理 的 防 效分 别 达 9 6 %和 8 8 %以上 , 优 于对 照 药 剂 5 0 % 多 菌 灵 WP 6 7 %和 5 3 % 的 防效 。 测 产 结 果 表 明 , 示范田、 技 术 辐 射 田皮 棉 产 量分 别 为 1 9 8 7 . 3 5 k g ・ h m 和 1 8 0 1 . 3 5 k 叠 ・ h m_ , 比 对 照 田增 产 3 6 9 . 1 5 k g ・ h m- 2 和1 8 3 . 1 5 k g - h m- 2 , 增幅达 2 2 . 8 1 %和 l 1 - 3 2 %。

微生物实验报告(棉花黄萎病菌)

微生物实验报告(棉花黄萎病菌)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棉花黄萎病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人员罗秋兰范欢卢正兴汤丽刘培填写时间:2010年12 月22日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制一、选题背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在新疆,山东等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

一些农民更是以种植棉花来养家糊口。

用棉花加工而成的产品数不胜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棉花。

而在当前,棉花黄萎病是影响我国棉花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该病原菌分布范围广,可浸染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寄主多达600多种,一旦爆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在全球因黄萎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10亿多美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黄萎病有发展和蔓延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明显,病害在田间表现出多种症状类型. 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进展缓慢。

这是因为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利用物理化学手段进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甚微。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分离、纯化,掌握此病菌的理化性质;通过此次实际操作,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的具体方法以及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三、实验步骤(一)土壤取样(二)制备培养基我们采用的是选择培养基,成分为:蔗糖5克,磷酸钾 1克,硝酸钠 2克,氯化钾 0.5克,硫酸镁0.5克,硫酸亚铁0.01克,蒸馏水1000毫升,克菌丹0.5ppm,PCNB 350ppm,井岗霉素2.5ppm,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各250ppm,琼脂少量。

在这种培养基上细菌很少生长,V.dahliae 菌落呈黑色,稍凸起,杂菌主要为白色的镰刀菌,但对 V.dahliae 计数影响不大。

(三)高温消毒将所需要的所有实验用具和所制得的培养基,放入灭菌锅内,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四)稀释样品液将所得到的土壤样品先第一次加入10ML蒸馏水中进行稀释,静置,沉淀,取1ML上清液到另一干净的试管中,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重复上述步骤4次,得到五种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尸
、 !
花葵 生 因 的型 防机 、在 鹿姆 生 因防效 的施作 概 . 黄 病 防子 类 、病 侧 存 间和 高 防子 病 果 措 等 一 述
1典脚 . r 生防真菌中 研究应用较多的有木祥、 黄蓝状菌、 A菌根真曹等. V 111 木井 (rhdra . 本母分布广泛, .. Ti oe ap) c m p 极易分离和培养, 可以在许多签物上迅速生 长, 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是一类有希望的生防菌。 6 从 0年代起, 前苏联学者等就粉手研究 各种木称菌系的防葵效果及其旋用方法。 使用的木.菌主要有: 塔什干苗系、 列宁格勒30 0A菌系 和阿塞拜班A 1 -菌系。经大童篮殖后, 制成木.荆 2 3 4 5 , , , 号等, 其田间防 效可达3.%- 50 5. 木耳不但能延级发病, 06 %。 而且能提高棉花产f和品 且有一定的 质, 后效作用。 病机侧, 其防 目 前认为主要有t寄生作用, 抗生作用和竞争作用 ( 张世平. 96. 19) 但木.剂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厄,主要是它对作业区的空气有污染,而且单位面积旅用t 越大, 作业人员呼吸范围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在一定浓度下, 它能使人产生过敏反应. 当然, 只 要注惫作业时间 和自 身保护是可以 通免伤害的。 112 黄蓝状菌(a r ye刀 vs 黄蓝状菌( .. Tlo c au) am s 无性态: eclm mclu ) Pnii v i a m 是棉花、 ilu e u t r 茄子、马铃挤和番茄等多种作物上轮枝姜粉病翻的拮抗菌。目 前, 对黄蓝状菌在土城中的生态学 研究甚少,只对其防病机制有了初步的探索, 认为其防病机制可能有抗生作用、1寄生作用和竞
57 1
或浸根等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增产作用明显,曾大面积推广应用 ( 李洪连等, 19) 此外, 93。 辽宁、 山东、 河北等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分别就生防 放线菌的分离、 筛选、 菌肥 的配制和施用等做了很多工作。 放线菌主要是通过产生抗生素来抑制棉花黄葵病菌的. 另外, iS 刘椒芬) ag L F( u 和T n WH ( 唐文华》 发现在棉花根部内生放线菌中, 有两个分离物对V 具有洛解作用, d 这可能是放线菌产 生的P , - 3 1 - 有萄箱醉和/ 或几丁质醉的作用。 利用放线菌防治棉花黄费病存在的主要问 压是其防治效果不够祖定, 特别是 7 8 1 月间wi大 t
1 , 于 r 砚 es 了 , 1
· ‘ ‘ 牛 ‘ 矛 .
争作用。
1121 抗生作用 Fae等 (95 发现T 加 二, ... r l 18) v . 产生的一种代谢物质, 在离体条件下和在 土壤中能够杀伤大丽轮枝抱徽菌核 ( 下文简称M3作者) 他们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 。 该代
谢 质 有 细 原 物 真 性, 不 被 城 理 素 饨 , 不 于 知 . u 物 具 抗 声、 生 和 菌 且 易 土 物 因 所 化 它 同 已 的T fv l s a
11 V . A菌根 . 3 真菌 (eca- r s l m c rz f g 简称V M ) 刘润 Vsur b ca y r il i il a u u r o ha u , n AF 进等人 就
V A菌根真菌对棉花黄葵病的生防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发现接种V MF A 能显若地促进植株 生长, 降低黄费病发生率和病情指数, 其防效在盆栽条件下为6% 0 0 ^8肠. - 有人认为, A F防病的作用机理可能包括3 V M 方面: A F与黄葵病菌之间具有根尖物理 ①V M 竞争和生化拮抗关系, 能减少或阻碍棉花货葵病菌的 畏入, 降低苗根根际土镶中M 萌发力, S ② VM A F能提高棉花体内病程相关蛋白和类褚始植保素的合成以及几丁质醉的活性, ③接种 VM A F能促进棉花对确素 ()的吸收, P 所以在解释植株对提高病容抗性水平机侧上, 通常认为 VM A F使P 素营养改善是主要的方面。 在某些情况下旅P 也确实能减轻莱些作物土传病害如小麦 全蚀病的发生 (r a &M ne 18) 然而对于楠花黄葵病, Ga m g, 2, h e 9 族P虽然自够推迟叶片 症状的 出现, 但使棉花幼苗叶 柄中V 筑殖体的数f增加, d 病愉加: 1. 此外,对棉花黄葵病菌有抑制作用的x,还有枝顶抽. c mn m叩., ( r oi Ae u ) 球毛壳菌 (hemu g bu )绳状青.(eclm g us )Apri s u,. l u u, Caoi lo m , s m s o Pnii fni lu ,s g un esA sp r s ilu u co m e l i v uhe 摘曲 (. r es, . A Oha u 启黑枯座抱母 (yo eu v rcr ) 燕钻座饱祥 ( 刊 己用 , c c ) M rh i e u i , t c m aa r 从 ““ ) 粘带祥 (ll i s. Gia u p)等。 c d m 12 利用 . 生防细.防治楠花黄.自 生防细菌中 研究较多的是芽抱杆菌 (a ls ) 一些芽抱杆曲能有效地抑制V 自丝体的 B c us.. i p d 生长, 使部分分生抱子死亡, S 使M 坏死和洛解 ( 戎文治和徐姗,92, 18) 阻止或推迟形成中的MS 黑色素的沉积 (j o, 6. Ta s 19) 某些菌株除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外, m 9 还能显若地促进棉籽发芽 ( 张学君等,19) 夏正俊等 (96 94. 19)的试脸表明, 栩花组织中的细菌与来自 来自 根际土坡的细 菌相比, 其拮抗性强的菌株所占比 例较高, 这可能与植物内 生菌在植物体内 具有称定的生存空间, 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并能在植物体内 特别是维管束组织中定殖与运转有关。因 而, 植物内 生 菌作为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探,已 成为近几年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 在国内,中国农业大学徽生态 研究所对健康棉花植株维管束组织共生菌进行了 分析。 结果显示, 维管束组织内生细菌以 几种芽
关.润 榨花黄英病 生份因于
由土壤栖居菌大丽轮枝袍 (fil 二dh 军比, 简称V ) V i“ a如f rcl t i , d 引起的楠花黄安病, 是棉花
最 要 病 之 防 相 困 对 花 产 成 琪 胁. 前 内 在 病 种 育 利 重 的 容 一, 治 当 难, 棉 生 造 严 庐 目 国 外 抗 品 选 和 用 农 防 措 和 学防 等 面 大 的 作, 收 均 尽 人 5年 以 人 、 业 病 施 化 治 方 做了 I 工 但 效 不 如 惫,0 代 来, 们 在 物 治 面 行 有 的 试 虽 达 高 防 的 度 但 现 明 的 景. 文 棉 生 防方 进 了 益 尝 ,未 到 效 病 释 ,展 出亮 前 本 就
产生的其他抗生物质V r i le ta n vr ian e il 等。 证实, e c i , r , ms t 和vr cl m un a o e t i l m in 现已 i 该代谢物是 有萄精级化醉, 它并不直接对ms 起作用, 而是通过与寄主根尖释放的荀萄箱作用产生过暇化氮来 杀伤M 的。同时, S 它也是T au产生的另一抗真菌性物质ta n .刀 v‘ a r 的活性成分。 lo 1122 重寄生作用 Fh e (92通过电 ... ai 等 19) m 镜观察了T 刀 v: d . au 对V 的寄生 情况。 发现T . 刀 , 。二菌丝侵入M 细胞的过程是主菌丝先沿着寄主细胞壁生长, S 然后产生短的侧枝, 侧枝在有 由
在 墓 上, 们 研 由 花 管束内 生 抱 口 功 菌 组 的 合 荆 “ 葵 此 哟 他 又 制了 棉 维 共 芽 杆 多 能 株 成 复 侧 防 益
徽” 它在菌株组成、 , 生产工艺等方面较增产菌有所改进, 防治黄葵病效果更好 ( 徐伟艘和梅汝鸿,
1 9) 96 ,
13 利用生防放姚.防治招花黄典病 . 自5 年代以来, 0 在利用放线菌防治棉花黄葵病方面, 学者们也进行了 大f工作。 93 中 15 年, 国科学院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农业大学筛选出了拮抗性较强的放线菌G 和50 ( 4 46 二者均属于At c- i n yejai 组) 将G 用棉籽饼等扩大培养成菌肥, oc r a 。 4 m s e d 在棉花定苗后、 现曹初期和开花期三次 追肥, 可有效地降低黄葵病发病率。 46 将50 扩大培养制成菌肥或菌粉, 用其作底肥、 拌种、 浸种
5 6 1
限的位点局部穿孔透过细胞壁侵入。 1123 竞争作用 H i a 和G r (99 认为, d .-. u m n ek 8) s i 1 V 在寄主植物根尖生长点后的部位侵入, 而T f vs . u 能在茄科寄主的根尖定居且能有效地存活 (j o &Fae 19)表明T f vs l a Ta s r l 95, m v , . u l a 可能有干扰病原曹怪入的能力。
Dn e g ( 9 从 株 织 分 到 内 细 则 以 氏 苗 ( u i 为 , 分 o die 1 0 棉 组 中 布 的 生 菌 是 欧 杆 E ra 主 其 离 n l r ) n 9 ri ) n
频率大于5写; 0 另外. 还有芽抱杆菌、 棒细菌 (ld cr 和黄单胞。 C t a e) a bt 表明棉花组织中内生菌的 种类组成可能与地理环境、 棉花品种和土质等有关. 在生防细菌的应用方面,中国农大徽生态研究所做了大t工作。他们用棉花根际根围的内生 细菌研制成的 增产菌防治黄葵病效果达40 3 提高棉花产* . , 3a %, -5 1 4. 且能增加纤维长度。 0Y
楠花黄葵病的生防因子
李雪玲 张天宇 王立新 吕军鸿
1 .1 尹 ,
( 东农业大学植保系, 山 泰安 210) 700
. 本 像 神 英 生 予的 整 份八 创和 在问 提出了 虫防目 防病 共 丈 建了 花黄 病 份闰 交 、 机 存 月. 提高 子 效果的 措 并 林 黄英 生 治 带作了 , 选, 对 花 病 物防 前 展翅
抱杆菌 (als ) Bc us . 为主, i p l p 其它还有 胞 (aimn s.、 黄单 Xn oo s )假单抱 (sdmns 、 h ap Pe oo s ) u ap . 色单胞、棒杆菌 (o n ae二 s. ( Cr e c“ p)等 徐伟敏和梅妆鸿. 96. y bs 1 ) 在国外, iah和 9 Ms g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