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学比较研究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和经济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其价值差异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价值导向上,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平正义,强调个体权利的平衡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民法关注的是个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责任义务,旨在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而经济法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为核心价值,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和效率。
经济法关注的是经济活动的规则和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规则的制定和调整上,民法注重个体之间的交易和权利义务的约定,强调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允许个体之间通过自由意愿达成协议。
而经济法则倾向于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来干预和调整经济活动,以达到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目的。
在法律责任的设定和执行上,民法强调个体的责任与义务,侧重于个体之间的纠纷解决和产权保护。
民法注重权利的救济和补偿,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而经济法则注重市场的监管和行为的规范,侧重于防止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竞争,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主体进行管理和约束。
民法和经济法在法律体系的架构上也存在差异。
民法是以人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为基础,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家庭关系等。
而经济法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两者在法律领域的范围和重点上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法律观念和价值选择。
民法注重个体的权利保护和公平正义,经济法注重市场秩序和效率。
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和法律的多元性。
在实践中,民法和经济法相互渗透、交叉应用,共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法主体与民法主体的比较研究
至今的价值取向,由于时代发展下社 会关系的逐步转变,使得市场调节效 力无法有效体现,经济总量失衡、周 期性经济危机等问题会严重影响社会 正 常 发 展 运 行 ;经 济 法 便 应 运 而 生, 经济法主体在形式上本身便不存在平等 性,但其所具有的能够突出主体因力量 强弱导致实质不平等现象的特性较为突 出,以此做出形式上的不平等设定,使 强者承担更多义务弱者受更多法律保 护,继而实现主体间的平等性。
(作者 :刘晋松,内蒙古呼和 浩特职业学院)
四、结语
通过对经济法主体与民法主体的 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做好对两者影响 及关联的专业分析,明确两者合理区 分节点,通过价值取向以及社会本位 比较,来为两者改进提供有利依据是 确保我国法律主体制度能够不断完善 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 [1] 段星宇 . 契约与身份、民法主 体与经济法主体的差异分析 [J]. 法制与 社会 ,2015(28):22-23.
56
与民法主体的合理去区分,并设置合 理的区分节点对两者进行实时的修正 和完善便显得极为必要。
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人们对民法与 市民法混淆不清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 所导致的进一步压缩经济法主体范围 的现象使得整个经济法主体和民法主 体各自实质性价值作用越来越难以体 现。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即社会发 展到商品经济社会所形成的市民社会 所致,但市民社会并不代表民法主体, 经济法也不应放弃对该领域的实时研 究。与此同时针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差异 性分析,必须明确经济法以及民法两者 都是市场经济法律 ;但两者主体称呼 以及指向性,包括所具有的指向同类个 体组织等现象,往往会导致人们对经济 法和民法无法合理做到有效区分。因此 结合实际做好对两者利益需求、法律人 格、主题特征、法定权利、法律责任等 方面的指标条例展现便显得极为必要, 而在这些方面两者所具有的差异性便 会完全得以展现,以此为人们区分经济 法主体与民法主体提供必要依据。
法学与经济学比较研究论文
法学与经济学比较研究论文法学和经济学都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学科,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两个学科既有相互独立的特点,又有相互渗透的共同点。
因此,对法学和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法学和经济学的不同特点法学是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法律体系、法律原理、司法机关和法律适用等。
法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是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法学强调的是法律的正义和公平性,即法律应该公正、合理、可信。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经济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是调节经济秩序,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
经济学强调的是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即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程度的福利增进。
二、法学和经济学的相互渗透虽然法学和经济学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标,但在实际运作中,两者之间也有相互渗透的共同点。
首先,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例如,税法制定中需要考虑税收的公平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因此,法学和经济学都需要关注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其次,经济行为的调控和规范需要考虑法律因素。
例如,监管机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监管市场、制定法规,以保证市场的公正、透明,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经济学和法学都需要关注市场经济自律以及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规范。
三、法学和经济学的比较研究法学和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两个学科的发展趋势、特点和作用。
从理论层面来看,法学和经济学都是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其研究任务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两者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却是不同的。
法学强调的是正义和道德的维护,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绎法,即从普遍原理推导出具体法律规范,强调判例和规范的严格适用。
而经济学则更强调实证和数据分析,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即从具体事实和数据推导出经济规律和趋势。
论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
论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
首先介绍了两者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对民法与经济法的定义和区别、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应用范围上的差异、在立法原则上的差异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进行了详细讨论。
最后总结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探讨民法与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 民法, 经济法, 价值差异,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定义区别, 价值观念差异, 应用范围差异, 立法原则差异, 司法实践差异, 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论民法与经济法的研究背景民法与经济法是法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法律学科,它们在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民法与经济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法律界的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民法与经济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
深入研究民法与经济法的差异与联系,探讨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与经济法的内在价值和功能差异,使得它们在法律领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民法与经济法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民法与经济法的研究背景,对于了解二者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法治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制度的运行机制,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民法和经济法作为两个不同领域的法律,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法律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法和经济法的交叉影响日益显现,研究二者之间的价值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国际法律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在国际法律领域的竞争力。
论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一)
论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一)民法与经济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首先必须准确地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学者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起来讲仍然停留在表层区别上。
研究任何事物之间的差异,表层区别、外部特征固然重要,然而深层区别、内部特征更为重要,只有搞清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这些事物。
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图从价值角度来探讨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差异。
一、研究比较不同部门法的价值的意义(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价值”一词,最初出现于经济学,即当时所谓的政治经济学,之后一些哲学家如尼采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价值或价值准则等概念,并将这些概念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从此一般价值理论的观念在广泛的讨论中逐渐普及开来。
在哲学上,“价值”是以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主客体关系为基础的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1]在价值关系中,主体是人,或人之延伸与结合-社会,客体主要是物,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社会物。
价值的前提是人的需要,没有人的需要,价值就不可能得以体现。
价值的内容为“对于人的意义”,一是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二是人对于客体的要求与愿望,属于人的理想范畴,它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指导和目标。
价值是人类维持生存与走向完善的双重需要。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是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
法的价值主体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群体或人的总体的统一。
法的价值客体是法,这里指广义的法,或者可以称之为法的现象,包括作为制度的法、以社会状态存在的法(包括法行为和其他法律现象)和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法(包括法的意识等)。
法的价值不仅以法与人之间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为客观基础,而且还以法的属性为基础,因为任何价值都是客体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化,法的价值是法所具有的属性的表现,如果法根本就不具有可以实现秩序、安全、平等、自由、人权、正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的属性基础,法将不可能具有相应的价值。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民法和经济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和规范。
虽然它们在法律体系
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民
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
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民法注重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它关注的是个
人之间的权益关系,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合同权等。
民法的价值目标是保护个人的自由
和尊严,维护合理的交易秩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而经济法则注重经济组织和经
济活动的规范,关注的是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效益最大化。
从法律体系的目标来看,民法是一个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其规定了个人之间的权利
义务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合同法和侵权法等制度。
民法的价值在于保护个人的自由和
权益,确保市民在法律框架下享受到公平的交易和合同自由。
而经济法则更加注重实时监
管和规范,更注重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的问题。
经济法强调的是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措施,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秩序。
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看,民法往往更为灵活,注重个案的具体情况。
民法在具体案件
中会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解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而经济法则更为规范化,具
有更强的法律强制力。
经济法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依法对违规者进行处罚或制约。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民法与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在法理基础、法律规则以
及法律目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经济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进行分析。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的自主意识和权益保护。
在民法中,合同法、权益法等法律规则确保了个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民法依法保
护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维护了交易的公平和诚信,促进了市
场的自由竞争。
而经济法则注重维护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公正,强调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监管。
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公司法等法律规则,旨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规范,
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这表明,民法重视保护个人权利
和市场自由竞争,经济法注重保护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民法与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
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基础,为整个法
律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和法律规则。
而经济法则是相对比较独立的法律体系,强调
经济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对整个法律体系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
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和经济法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现
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比对解析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比对解析经济法是调节我国协调本国经济运转流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程的统称。
下面是的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比对解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课题是经济法的根本理论中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而研究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每一位经济法或民法专家都要面临的。
而通过长时间的研讨,却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经济法学领域就没有再去解答这类老生常谈的问题。
然而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实际上是独立的经济法律机构需要妥善处理的,这个问题解决不当将不利于经济法的健全与进步。
(一)形成经济法律的两类关键的法律规程民法是调节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参与的财产关系以及人身关系的法律规程的统称。
经济法是调节我国协调本国经济运转流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程的统称。
因为经济法与民法调节对象都牵涉到经济关系,民法规程以及经济法规程能够指导市场经济法律,是其蓝本或模板。
所以,经济法律就是调节经济关系的民法规程以及经济法规程的统称。
以往的法学理论对二者的比对关键是从调节对象、法律关系主体、功能、调节模式、调节准那么等视角实施比对解析,民法调节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参与的财产关系以及人身关系,隶属私法的范畴;经济法调节我国协调经济运转的流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归于公法的范畴。
民法的主体为法人以及自然人;经济法的主体包含我国各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司的内部组织以及相关人士、农民以及公民。
而民法的功能是调节市场体制,用来保证自然人以及法人的权益;经济法是我国协调经济运转的法律,其能够保障我国权益以及社会公共权益。
民法使用民事制裁的形式,经济法那么奖惩融合。
民法倡导的是对等自愿、等价有偿、老实守信的准那么来协调民事关系;经济法除去在特殊环境下使用民法的准那么外,还使用指令与服从的准那么来协调经济关系,映射了我国对经济生活的强硬的干预以及调整。
法律经济学就是从二者的体制构成、经济构成、标准构成、运行、作用等视角,透过研讨两类体制规程与经济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使用与以往解析模式不同的模式,对二者实施经济学解析比对。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是法律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民法与经济法的目的、价值观念、实施方式以及适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民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平等、自由和公正的个人关系,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着重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私人权利的保护,以个人的尊重和利益为出发点。
而经济法的主要目的是调节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家利益的平衡上。
民法注重维护个体自由和公正,强调个人的权利平等与私人自由意志,追求尽量减少干预个人权益的行为。
而经济法注重调节和规范经济行为,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目标。
经济法侧重于保护市场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企业和经济主体的发展和良性竞争。
民法以法律文书为主要实施方式,通过司法制度解决争议和纠纷。
而经济法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市场监管、经济补贴等手段。
经济法的实施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管理和干预。
民法适用范围主要涉及到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婚姻家庭关系等。
而经济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涉及到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包括企业法人、合同法、公司法等。
民法关注的是个体的权益,而经济法关注的是经济组织和市场秩序。
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民法和经济法的不同目的和适用对象。
民法是以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个人自由为核心,而经济法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秩序为核心。
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进一步加大了经济法与民法的差异。
民法与经济法在价值差异上主要体现在目的、价值观念、实施方式和适用对象等方面。
了解和理解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法律环境,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和经济法都是法律分支领域,它们的价值取向和任务不完全相同,其差异主要来源于其法学基础和法律功能。
民法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关注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而经济法则带有目的性和实用性,注重保护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
首先从法律基础上看,民法是法律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个分支,其基础理论主要源于自然法学和自由主义。
自然法学认为法律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应该反映为法律规范,从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
自由主义则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和道德责任,鼓励自由交易和竞争,倡导政府少干预个人自由和社会活动。
相比之下,经济法是根据市场经济和国家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其法律基础源于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法律应该是对社会实际状态的准确描述,以保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
实用主义则注重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和保障个体权益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从法律功能上看,民法主要是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关系,例如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
其价值在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最终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正和平衡,保护个人尊严和尊重。
经济法则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例如竞争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法的价值在于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创新,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益。
最后,在实际应用中,民法和经济法的界限有时候并不清晰,它们可能互相交错、互相影响。
例如,合同法既是民法的范畴,又是经济法的范畴。
因此,在分析价值差异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把它们视作一体化的法律体系来考虑。
总之,民法和经济法的价值差异来自其不同的法学基础和法律功能。
了解它们的价值取向对加强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都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保障市场秩序、规范经济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法与经济法在其法律逻辑、价值取向、规范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对于这些价值差异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两个法律领域的本质,促进两者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一、价值取向的差异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民法注重的是对人的保护和尊重,其核心是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基本权益。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竞争。
在价值取向上,民法关注的是保护当事人的个人利益,而经济法注重的是整体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以合同法和公司法为例,合同法着眼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调契约自由和平等自愿原则;而公司法着眼于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以促进公司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主要目标。
在根本价值取向上,民法注重的是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而经济法更加注重的是整体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规范方式和效果。
二、规范对象的差异民法与经济法在规范对象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民法主要规范的是私法关系,即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合同、侵权、婚姻等;而经济法主要规范的是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包括公司组织、市场竞争、金融交易等。
从规范对象的层面来看,民法更偏向于对个体关系的规范,强调契约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护;而经济法更侧重于对整体经济秩序的规范,强调公平竞争和市场行为的规范。
在经济法中,公司法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公司财务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而合同法则规范了民事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民法与经济法的规范对象不同,其相关法律制度也有所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实践效果的差异民法与经济法在实践中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其价值取向和规范对象的不同,民法和经济法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法律分支,它们在法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尽管两者都属于法律领域,但是民法和经济法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以及维护公平和正义。
民法的价值导向是基于个人自由、人权和公平正义的原则。
在民法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民法重视个人的自治和自由,强调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和公正。
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法律关系,如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关系等,旨在保护和维护个人和家庭的权益。
而经济法注重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法的价值导向是基于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在经济法中,市场秩序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经济法主要调整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如经济合同、公司组织和竞争行为等,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民法注重保护人的权利,而经济法注重规范人的行为。
民法以人的身份为中心,旨在保护人的尊严和权益,确保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地位。
民法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重,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等。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规范人的经济行为,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避免市场混乱和不正当竞争。
民法着重于私人关系和个人利益,而经济法则更关注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
民法强调的是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个人权利、合同约定等,其目的是维护个人利益和私人关系的和谐。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公共利益,如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其目的是维护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利益。
民法与经济法在价值导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以及维护公平和正义;而经济法注重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民法注重保护人的权利,经济法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民法注重私人关系和个人利益,经济法注重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法律分支,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基于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经济学核心分析探究
基于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经济学核心分析探究作者:伍转青来源:《商展经济》 2020年第15期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伍转青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与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也值得一探究竟。
为解决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阐述。
在中国多年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在两者的关系上仍让我们深受其扰,未见成效,但我们深知此问题的重要性,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主要是深度剖析经济法与民法关系,找到其共同之处和差异部分,从而对两者的经济层面核心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经济法民法关系经济学分析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有一重要问题,深深困扰着众多知识渊博的专家和学者,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就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难以跨越。
随着讨论时间的递增,还未对其形成统一的认知。
在经济法领域,人们开始迂回战术,不直接回答这一普遍问题。
但实际上,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地发现: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独立的两部分。
为解决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
1 民法与经济法1.1 形成经济法的两大法律法规在解决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经济学分析核心中,有两个概念需要我们明白,即民法和经济法。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法?民法是总的概念,是统称。
由上述概念解释可知,经济法、民法的相关内容中,都有涉及经济关系,是市场经济法的蓝图或模板,并且二者之间是有共性的——都可以指导市场的经济法律。
经济法律就是统筹二者规程的统称(民法规程、经济法规程)。
1.2 经济学比较分析的理论、模式与必要性在以往的法学理论中,对经济法、民法的重点进行比较剖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调整对象、法律关系主体、功能、调整方式、调整标准等。
民法,顾名思义是私法。
民法的主体是法人、自然人,其作用是调节和规范市场体系,具有保障自然人和法人权益的功能。
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学比较分析
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学比较分析
陈志涛
【期刊名称】《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在经济法律框架内,对民法和经济法进行比较分析,为我们正确认识两个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经济立法工作也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陈志涛
【作者单位】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2.29;F0
【相关文献】
1.经济法干预与民法干预的比较分析 [J], 邹明铭
2.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宏军
3.民法与经济法价值之比较分析 [J], 魏志义
4.经济法与民法差异的经济学诠释--一种"经济人"假设的视角 [J], 韩鹏;刘兰兰
5.基于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经济学核心分析探究 [J], 伍转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法和经济法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法律体系,分别涉及民事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民法和经济法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二者基础理念、法律逻辑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民法作为传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保护个体私权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
而经济法则更加侧重于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民法和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权衡存在一定的挑战和矛盾,也给法律实施和司法判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深入研究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价值差异,对于完善法律理论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发展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民法与经济法的概念比较入手,分析二者的价值观差异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调和二者的差异,展望未来法律发展的趋势。
1.2 研究意义民法与经济法作为两大法学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也有助于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具体而言,本文所进行的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民法与经济法的概念比较及对价值观差异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这有助于法律从业者更好地把握民法与经济法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实践中更具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
探讨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特点,可以深入挖掘两者在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了解它们各自的价值取向,可以更好地把握法律的社会功能,推动法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分析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价值差异对未来法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价值差异的影响及调和方法,可以为未来的法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法律实践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参考。
深入探讨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价值差异,对于促进法学理论的发展,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虽然各自具有独立的法治体系,但却在法律实践中互相交织,相互制约。
相对来说,民法更多的是关注法律关系中的个人或者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维护公正,经济法则理性考虑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和利益分配的方式。
因此,可以认为它们的核心价值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结合法律实践和理论研究,就民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差异展开阐述。
一、价值目标不同民法的核心价值目标在于保护应有的权利和利益,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
在民法体系中,主张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
这种价值观念的本质是追求基于人的平等、自由、公正和尊重的社会秩序,保护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和自由。
因此,在保障合同自由和维护财产权利等方面,民法显得更加注重保护个人的自由和合法权益,为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奠定了法律基础。
而经济法则是关注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秩序,重视市场的自由和竞争,主张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方式。
经济法需要处理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它涉及的是经济合作等各方面的利益。
因此,经济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在于保护市场经济的运转秩序,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
这样,经济法就逐渐成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法律体系。
二、法律的效力范围不同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法律的效力范围不同。
这主要是源于法律的基本属性。
民法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公民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维护和保护。
因此,民法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相对较狭窄,而个人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是相对弱势的,必须依靠法律保护其利益。
三、法律适用标准不同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民法和经济法在适用标准上也有所不同。
在判断民事案件时,民法律师和法官参照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案件的性质、赔偿标准、承担责任等作出裁决。
民法适用的根本标准是“公正、合法、合理”。
而经济法在适用标准上,则需要参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法规和法律条款,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相应的法律。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154760 民法论文浅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0 引言首先应对经济法与民法这两个部门法有总体的认识。
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由国家干预的[1]。
经济法是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它系统而且全面地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
民法是相对平等主体而言的,它规定并且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经济法与民法皆为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2]。
本文从经济和法律的视角分析二者的联系,从方法论的视角谈二者的区别。
1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尤为密切,这是学界普遍认为的,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者的联系加以分析:第一,从调整对象来看,二者均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认为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实质调整的就是经济关系。
第二,经济法和民法均保护当事人的经济权益。
本文将从经济和法律两视角来分析经济法与民法存在何种联系。
1.1 从经济视角看二者的联系从经济角度看,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宏观无序性和公共物品缺失,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
要克服缺陷,就需要国家或者政府的干预。
但国家政府有时也有错误决定,如干预过度。
基于此,就要把市场与公共结合,此时需要的是经济法。
这是因为,经济法可以通过国家的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相关问题,从而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民法则通过个人的意思自治来维护个人的利益,以达到促进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效果。
换言之,从调整对象这一角度出发,经济法和民法均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从法律作用角度来看,二者都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经济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对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1.2 从法律视角看二者的联系从法律角度来看,经济法与民法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民法的功能不是尤为全面的,也是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即人们通常说的现代法律失灵。
既然功能存在不足,就要将之进行修正,然后才能促进民法现代化发展。
但单独靠一个部门法的发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时就需要新的法律部门加以协助,即经济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学比较研究
作者:任冠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3期
摘要:在我国,对于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并且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基于这二者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避而不谈是无助于法律完善的。
所以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并通过以市场失灵为主要参照,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
本文就以市场经济为参照物,阐述民法和经济法在市场中的关系,以此论述二者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民法;经济法;经济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整体发展才有物质基础。
但是,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规则进行秩序维持,于是经济法应运而生。
经济法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整个社会中的成员,在物质上能够更充裕,在市场交易中能够平等。
而在整个法律体制中,民法往往被作为是核心制度,但它本质上追求的还是经济效益,因为它在维护人民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的是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
正如我国学者所言:在民法的内涵中,社会各成员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
这句话一语道破民法的经济属性。
一、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一)二者联系密切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民法和经济法的联系最为密切。
其主要表现为:在法律调整对象方面,民法和经济法都是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这是因为财产关系是民法的重要调整对象,而它实质上就是经济关系。
而经济法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的约束性条款,在法律作用方面,二者都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经济权益上,以及经济秩序的维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二者区别明显
民法和经济法作为相互独立的法律部门,虽然有共同点,但是依旧区别明显。
比如在具体的调整对象上,民法调整的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属于私法;而经济法是以国家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经济关系为其调整对象,属于公法;另外它们的法律属性也不相同,民法突出的是经济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平等,强调的是社会个体的自由和保护。
而经济法则是以社会利益和责任为基本原则。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二者的调整方法也不相同。
民法对违法行为采取民事处罚形式,而经济法对违法行为综合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财产责任三种。
二、民法、经济法与市场失灵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民法典,而现在主要是以《民法通则》为主要实施依据,而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又可以将《民法通则》的颁布作为分水岭。
在《民法通则》颁布之前,我国的各种经济法学说基本都是借鉴前苏联的经济法理论。
比如从前苏联民法教授哥里班诺夫和克拉萨夫主编的《经济法》中阐述的学科经济法观点,又比如由前苏联的克拉萨夫奇科夫、勃拉图西等学者提出的综合经济法理论,都对我国的经济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时期的经济法观点还没有和民法划分界限。
直到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建立,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思经济的调整对象,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比如比较权威的经济协调关系说和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它们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进行具体划分,但是依旧无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截然分开,因此造成了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问题至今仍然面临悬而未决的现状。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参照方法,那就是以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理论剖析二者的关系。
(一)民法局限固化市场失灵
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一直都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是实现经济理想状态的最佳途径,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用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最后经济危机依旧如期而至。
市场垄断、工人失业等现象也相继出现,于是市场失灵概念由此产生。
也许有人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法律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对其具有反作用,因此市场失灵必然有法律方面的原因。
要深究民法与市场失灵的联系,这就要从民法的历史说起,民法产生于罗马法时期,而到1804年,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产生了,这部民法典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
由此可见民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渊源颇深。
民法除了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关系密切之外,民法中所规定的诸如契约自由、私权神圣等原则除了满足市场自由竞争的理念外,也逐渐形成了民法局限,有学者认为: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造成了市场失灵,但是民法固化了这种缺陷。
(二)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调整
民法作为理论上认为的市场机制之法,不仅没有改变市场失灵的缺陷,反而增强了这种缺点。
所以为了克服民法的局限性,就需要另外一种调整方法进行干预,而经济法正是这时提出的。
用现在的术语来说,经济法是国家的干预手段,也就是“看得见的手”。
在1936年,凯恩斯提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思想,并由此终结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后来,相继有学者提出国家宏观调控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适当干预市场经济,由此西方各国开始制定大量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当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通过一系列的国家调控手段,使美国经济开始稳定复苏。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法国家干预之法,也是调整市场失灵之法。
三、结束语
以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现象为参照,可以发现民法的局限性固化了市场缺陷,而经济法则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调整市场失灵。
二者在调整对象方面,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并且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经济秩序。
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和功能导致了它们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在社会经济中的不同效果。
所以本文认为,民法和经济法分别作为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孙莹.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继受与变迁[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
[2]陈志涛. 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学比较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02:49-54.
[3]张波.经济法主体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
[4]孙召银.论经济法的运作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与权力的二元博弈[J].吉林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任冠宇(1994-),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