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
河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4.毛泽东在1949年致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B.建立新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6.下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漫画作品《留得残枝叶自生》(注:图中的×线是后人加的)。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这幅漫画:“清楚地表达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是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反革命阴谋。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祇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
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2.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
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3.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4.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
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5.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
”孔子强调的是A.治国的策略B.对生活的热忱C.个人的修养D.文人处世原则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主要目的是()A.避免君主专制独裁B.打破“君权神授"的神话C.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D.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文言专题。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的制约一般而言,汉武帝之后直到清代末期,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对它的认同是任何政权取得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
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道德规范,儒家的纲常伦理及其价值观的自然延伸,事实上即成为一种与体制相补充的制约帝王的道德力量。
在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中,如果说“君臣”能够保证皇权至上的话,那么“父子”则事实上体现了“孝顺”的内涵,是“君臣”价值观的延伸,这一点正是制约皇权的重要价值基础。
对于帝王而言,这种“孝”体现在皇帝对太上皇、太后等的孝顺上。
在历史上许多时候,虽然有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但是当一些问题争议不断、议而不决,或皇帝之所为又明显不合事实或政治伦理、传统价值之时,尤其是涉及选妃立后、太子废立之事,朝臣们往往会搬出太后的力量,以制约帝王。
太后之所以能够让固执己见的皇帝改变意见,并采纳朝臣的建议——或者说太后之所以有这样一种让帝王回心转意的力量,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孝”的道德力量在起作用。
不论太后是否为皇帝的生母,太后的名分即是最高的道德权威,如果帝王本人都不能恭敬顺从太后,又何以服天下人心。
所以,儒家的孝文化和价值规范即成为一种体制的力量,有着正义的形象,潜在而又有力地稳定着宫廷伦理和萧墙秩序。
祖制祖训能够起作用,其背后的精神仍然是儒家的家庭伦理和价值观,是孝顺思想的自然延伸。
儒家强调慎终追远,所以逝去先皇的言行往往都是后世的圭臬,后世如果公然推翻或违反先帝的祖训或遗诏,不仅是不孝的,其政治行为也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会为政敌、为后世留下不孝之骂名。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1、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
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
”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
这反映了()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2、《金史·舆服志》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
”材料体现了()A、在旧时戏子一向被统治阶级视为“贱”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B、等级制度反映在人们服饰上的禁忌尤其突出C、君主专制的集权思想压抑了绘画服饰业的发展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影响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
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
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
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
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5、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6、“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主要表明()A.土地兼并不可遏制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3.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5.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6.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12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
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
”这表明当时( )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吞并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3.“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A.中国 B.古罗马C.意大利 D.德意志4.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D.妇女得以解放,男女平等5.《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该文献说明西周的礼乐制度A、只是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B、是将礼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C、通过礼维护等级,通过乐维系团结,从而达到社会和谐。
D、礼乐制度中的“乐”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情绪,产生认同感,起到维系社会团结的作用。
6.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本部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60分钟。
第Ⅰ卷(共80分)注意事项:第Ⅰ卷共40道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边知识卡片是对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察举制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下图材料最适合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6.“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7.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所有雅典人的民主B.民众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C.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D.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借鉴8.罗马法至今仍有影响,主要在于其蕴涵着白然法精神。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自然法A.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B.是一种法律观念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开民主政治之先河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A.多极化的趋势B.美苏冷战C.第三世界兴起D.欧洲复兴10.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古巴导弹危机B.苏联解体C.朝鲜战争爆发D.德国统一1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河北省正定中学14—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厉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3.“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军机处4.“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骨子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尽管已经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但结果却还是一幕不堪回首的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是很难估算且无法弥补的。
”这场“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5.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
(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河北省正定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河北省正定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墨子:“兼爱,非攻”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④孟子:“民为贵”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2016-2017学年高三质量检测第二次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A C C D C B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A C D A C D C D题号21 22 2324 25答案 A B C B C二、非选择题:31.(17分)(1)特点:历史悠久;官僚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与民众关系不大;负面影响大。
(3分)评价:古代党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受官僚政治的影响;败坏政治风气,削弱统治力量,危害社会;不被社会或主流思想所认可。
(6分,任答三点即可)(2)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围绕宗教和王权的斗争);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分,任答两点即可)不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成为制衡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政党活动有法律保障等。
(4分,任答两点即可)32.(16分)(1)特点:中国长期在农耕文明上徘徊,逐渐落后于世界。
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成为工业文明的领跑者。
(4分)措施: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分)英国实行特许证制度引进新企业和新产业;大力吸收掌握各种技术的欧洲移民;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4分,任答两点即可)(2)中国要保持政治现状的稳定;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维护自身国家安全。
(3分)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力图建立海上优势。
(3分)33.(17分)(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
(1分)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
(1分)(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
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
(4分)(3)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3分)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厉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2.“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3.“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军机处4.“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骨子里依然在传统文化范畴中运作的‘革命’,尽管已经渗入了一些近代先进的思想文化因素,但结果却还是一幕不堪回首的悲剧,对江浙一带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巨大破坏是很难估算且无法弥补的。
”这场“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5.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
(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高二第一学期第2次考试历史试题(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政策的理解。
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商鞅变法也改变社会风俗;商鞅变法确立秦国实行封建土地制度,北魏孝文帝也确立了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一场封建化的改革,所以都对守旧势力进行了打击,因此①②③④都对,所以选D选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特点2.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了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北魏推行均田制,①正确;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②正确;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封建统治,③④正确。
故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内容3.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河北省正定县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正定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儒家主X“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D.科举制度业已衰落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
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
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
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
由此可知当时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5、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第2次考试历史试题(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3.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这不能说明()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
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D。
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泊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是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 ①②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5.《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
河北省正定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 ( 必修三专题三、四、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
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不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 D.“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6.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司卜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推翻袁世凯统治B、反对尊孔读经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D、发展民族工业7.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定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张燧在《千百年眼》中说:“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其意在表明A.中央集权制度在西周时已形成B.周天子无权调集诸侯军队C.地方诸侯权重导致分封制崩溃D.改朝换代是社会发展规律2.汉代“察举孝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唐代“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明清“唯经义、尚八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材料表明汉至明清选官任官制度的变革A.反映了专制皇权对思想控制的加强B.实现了文化素养与治世才干的结合C.开始由贵族政体向官僚政体转变D.体现了选贤与公平的人才选拔原则3.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观点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顾维钧的话A.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过于夸大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运动C.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所提高D.极大地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4.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完善了土地征用制度;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这说明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时俱进B.全国人大是唯一的立法机构C.私有财产在新中国初步得到肯定D.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5.下面是据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表述统计整理出的阐述多边外交政策的字数占涉及外交工作文字表述总字数的百分比图。
由此图可知,我国的多边外交A.已经取得重大成就B.起起落落最终下降C.受到国家日益重视D.提升了国家的地位6.古罗马法学家曾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他们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理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称之为万民法。
”由此可见,“万民法”是A.一切罗马公民的成文法B.是系统化的罗马法体系C.对罗马奴隶制度的否定D.自然法原则的具体体现7.几个英国中学生上完历史课后,就学习内容发表评论。
其中一个学生说:“通过议会,我们驯服了国王,约束了暴君,避免了革命。
”据该学生的评论,可推知A.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B.英国国王已经成为议会的国王C.英国国王成为了国家的象征D.英国议会取得了国家一切大权8.马克思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
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
”这说明巴黎公社A.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B.反映出天赋人权思想C.社员是“社会公仆”D.实行的是直接民主9.多极化的政治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各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可以平等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
材料表明A.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B.多极化助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多极化的发展消除了战争威胁D.多极化下各国利益达成了一致10.《韩非子》中所讲的“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说明,战国时期已出现深耕、熟稷(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熟耘(多次除草)。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A.农业已出现专业化经营B.农业生产已有精耕细作特点C.耕耙耱技术已十分成熟D.集体劳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11.据《中华文明史》记载,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一带,“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杼之声,达于户外”。
这反映出当时松江A.棉纺织技术获得较大突破B.耕织结合的家庭结构解体C.出现家庭手工业品商品化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12.齐桓公曾主张对人口、房屋、树木、六畜征税。
管仲认为: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提出适当的加税销售就能获得巨大的收入,避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的办法。
管仲的做法A.意在大力发展官营手工业B.有利于激活市场流通C.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D.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管理13.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道:“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这反映出当时宋朝都城A.商业管理较松散B.娱乐活动远胜前代C.城市经济较活跃D.城市功能非常齐全14.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
尔宜申明天下庶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
”由此可见,朱元璋A.坚持重农抑商B.鼓励发展工商业C.大力发展农业D.解决了温饱问题15.清代乾隆年间,“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农夫尽管终岁勤苦耘耕,“而富商巨贾收其半”。
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乾隆年间农业已实行规模化经营B.土地买卖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C.乾隆年间农业生产效益很好D.富商此举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6.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 8%下降到38. 8%,自给率从46. 1%下降到28. 7%。
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 4%降至10. 9%。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A.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B.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C.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D.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17.下面是我国1890~1900年进出口情况简表,它反映出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增多B.中国海关已经逐渐被列强控制C.中外贸易形势基本获得扭转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8.上海冠生园创始人冼冠生看到一战后外国食品在国内大量倾销,便提出“提倡国货、改良食品”的经营方略;抗战时期提出“以发展生产事业为目的,发展民族经济为终结”的经营方针,他还注重职工福利。
这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A.有诚信经商的良好品德B.对民主革命的大力支持C.有爱国济民的社会情怀D.与外商竞争中处于劣势19.1935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应当适应战争的需要。
这反映出A.内战使国民政府物资消耗巨大B.政府发展经济有政治目的C.国民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危机D.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加剧20.193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决定搬迁,将卷烟设备、烟叶原料等分批运往重庆。
1939年3月,该公司在重庆设立分厂。
这一事例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受官僚资本的压榨B.得到政府扶植发展快C.受战争影响而内迁D.为抗战提供物资保障21.1946年12月,北大一个底薪为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83万元法币,可买23袋面粉。
到1947年5月,进行调整后,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国民政府不重视教育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文化人士生活水平高D.教员不能忍受清贫22.毛泽东曾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为此,中国开展了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深刻政治变革C.大规模的工业建设D.社会主义改造23.翻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文艺报》《文艺月报》等报刊,像“最好的诗”“一夜东风吹,跃进诗满城…‘无人不歌咏,无人不歌唱”等大量口号和报道可谓连篇累牍、不厌其烦。
与这种文艺领域的景象直接相关的口号是A.人人有饭吃,天天抓走资派B.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24.下面是1958—1962年上海市区生产人口、服务人口和赡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
材料说明上海当时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B.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C.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D.社会生产率逐渐下降25.美国记者马修斯考察新中国工厂后,在撰写的报道中提到: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
桂林丝厂有2500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
这则报道反映了A.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B.中国工厂制度下的劳资关系和谐C.新中国严格履行人民做主诺言D.建国初期工人干劲足、社会稳定26.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明确指出,广东先走一步(设立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发挥广东的优势,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探索一点经验”。
这表明经济特区A.具有向全国其他地方推广示范的功能B.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点C.其设立与党和国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D.从“引进来”窗口转向“走出去”前沿27.有学者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
该学者意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导致农村土地关系的两权分离B.确立了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C.是国家法令引起的强制性变迁D.是农民自发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28.1993年,继布票、自行车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退出历史舞台后,粮票、米票、油票、购物证“寿终正寝”,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这反映当时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9.清末,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西装旧服广搜罗,如帽如衣各式多。
工厂匠人争选买,为他装束便摩挲。
”由此可知当时A传统服饰得到了全面革新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C.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化影响D.西装更适宜于工人阶层30.1920年初,《妇女杂志》开展关于“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时,有人说“自由恋爱的结合,才算真实、正确、含有意义的婚姻,才算婚姻自由。
”这种观点A.打破了旧观念对婚姻的束缚B.体现出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C有助于新式婚姻观念的形成D.提高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3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亲自倡导火葬并提出丧事简办,从而拉开了新中国丧葬礼俗改革的序幕。
这一做法A.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B.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C.有利于科学思想的传播D.属于“三大改造”内容之一32.. 1880年底,刘铭传在奏折中写道:“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由材料可知,刘铭传修建铁路的意义更侧重于A.推动维新变法B.加强国防建设C.改善交通环境D.促进经济交流33.电车作为近代中国的大众化公共交通工具,再也不可能如传统的个体公共交通工具那样,完全听从乘者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