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部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最新PPT课件

脊髓-最新PPT课件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脊髓疾病ppt课件

脊髓疾病ppt课件
Leabharlann 45第45页,共125页。
四、辅助检查
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 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
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
,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
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休克期无直肠运动出现大便潴留,
直肠功能障碍
有时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松弛, 也可出现大便失禁,随着功能的
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多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的早期
27
第27页,共125页。
2.脊髓横贯性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截瘫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休克期—软瘫(3~4周)spinal shock 恢复期—硬瘫
28
第28页,共125页。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31
第31页,共125页。
脊髓炎 :
指各种感觉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
脊髓病 :
由外伤、压迫、血管、放
射、代谢、营养和遗传所 引起的脊髓病变
32
第32页,共125页。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急 性 运脊动 髓神 经炎元 病

脊髓空洞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血管病
33
第33页,共125页。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薄束、楔束
白质
(White Matter)
11
第11页,共125页。

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 质及血管等组成。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 可以较明显的看见内部呈H行的灰质, 其周围包裹着白质。
脊髓各部分的灰质与白质数量不同,因 此其个部分的灰白质比也不同,相应外 形及大小也有差异
二、内部结构: 灰质,白质,中央管
(一)灰质:灰质在脊髓横切面上呈H形,肉眼观察呈 灰红色,周围被白质包绕。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 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
Srivastava等将OECs和NSCs联合培养后植入海马组织受损的大鼠体内, l2周后运用神经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测评,联合移植 组在记忆恢复、免疫功能等方面明显高于OECs和NSCs单独移植组,并 推测这种联合移植之所以对修复SCI有更好效果,是由于OECs分泌的 NTFs支持NSCs的长期存活,并促进其分化而致。
相关研究进展
(四)督脉、夹脊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上述研究显示:脊髓内的神经干细胞(eNSCs)可以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 质细胞及其它胶质细胞,而不能生成神经元;但它具有分化成神经元的潜能 ,只是脊髓内不具备诱导其生成神经元的环境;eNSCs增生与分化具有很明 显的电活动依赖性,即:电刺激能够促进eNSC的增殖与分化,并且提高神 经组织的修复能力。电针治疗可促进层粘连蛋白(LN)表达和产生,激发中枢 神经系统内在的再生潜力,促进轴突生长 ;增强磷酸化糖蛋白GAP一43表 达促进生长锥的延伸和轴突快速生长 ;上调微管结合蛋白MAP一2mRNA表 达,提高微管聚合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的生长 ;提高神经干 细胞的标记蛋白巢蛋白(Nestin)表达,促进有丝分裂后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 神经联系的建立;减少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抑制胶质增生,减 弱阻碍轴突再生的因素,促进神经再生。

解剖:脊髓

解剖:脊髓
定位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位置:外侧索、前索。
组成: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功能:
传导支配躯干、四肢骨 骼肌随意运动的神经冲 动。
定位:由外侧向内侧依 次是SLTC。
皮皮 质质 脊脊 髓髓 前侧 束束
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位置
侧角lateral horn:侧角细胞,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
后角posterior horn:
后角细胞:接受后根的感觉纤维,其轴突一是形成上行 纤维束;二是在脊髓内起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络作用。
后角posterior horn
后角边缘核
posteromarginal nucleus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在前、后外侧沟内有脊神经
根丝出入,分别形成31对前 根anterior root和31对后 根posterior root。
白质
重要纤维束(如:薄束、楔束、脊髓丘 脑束、皮质脊髓束等)名称、位置、组 成、功能与定位。
四个联系:
1. 外形与内部结构相联系 2. 平面与立体相联系 3. 灰质与白质相联系 4. 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at various levels.
灰质gray matter
前角anterior horn:主要为运动神经元。

脊髓定位诊断ppt课件

脊髓定位诊断ppt课件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 腰膨大:包括所有的腰节和第1、2骶
节,腰膨大的形成与发向下肢的神经 丛有密切关系。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 脊髓圆锥:由第3-5骶节和1-2个尾节
构 成。
• 脊髓的沟与裂:共五条、纵行。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前正中裂:为脊髓腹侧面正中线上的纵行裂,裂较 深,将脊髓的腹侧面分成左右两部分。 后正中沟:为脊髓背侧面正中线上的纵沟. 前外侧沟:沟纹不甚明显,左右各一,为脊髓N前 根穿出处。(脊神经的前根纤维排列在此纵线上) 后外侧沟:沟纹较浅,左右各一,为脊髓神经后根 穿入脊髓处。(后根纤维排列在此纵线上) 后中间沟:此沟在胸髓中段以上始逐渐明显位于后 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将薄与楔束分割开。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前角与侧角之间,范围较小,里面 含有多 极的中型细胞,为交感神经元,司内 脏器官 运动,汗液分泌,血管运动及神经营 养功能。 交感神经细胞位于颈8或胸1至腰3之侧 角内。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第8颈节和第1胸节的侧角中有一群细 胞称 为睫状体脊髓中枢,从这里发出的交感 神经 纤维经过前根,颈交感神经节(下中上) 组 成颈内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到达眼部 支配 三个平滑肌。①瞳孔散大肌(司瞳孔扩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第2-4骶节的前后角之间的细胞中有排 尿 和排便的脊髓中枢及性中枢。
• 侧角: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脊髓植物神经的节段分布与躯体普通 感觉的节段分布不同,大致如下:① 脊髓侧角细胞所发出的纤维在躯体的 分布,颈8-胸3:分布于同侧头,面及 颈部;胸4—7分布于上肢:胸8--9分 布于躯干,胸10--腰2,分布于下肢。 ②脊髓侧角细胞所发出的纤维对内脏 的分布,胸1--5分布于心脏,胸7--8 分布于食管,肝脏及胆囊,胸7--9分 布于胃,胸9—12分布于肠管。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脊髓及其内部结构

脊髓及其内部结构
侧面 细胞形态与后角连合核 相似
2、中间 带 (1)中间内侧 核 位居中间带内侧部,纵贯脊髓 全长 含中、小呈三角形的 细胞 接受内脏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内脏运动 神经元 (2)中间外侧 核 居T1~L3侧角 内 含小型神经 元 为交感节前神经元 胞体 (3)骶副交感

居S2~4前、后角之间的中间 带内 为骶部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胞体 (4)背侧连合 核 位于中央管背侧的灰质连合处,骶、尾髓 最明显 盆神经和膀胱的内脏传入纤维大部分 至此核 孤束核,是接受内脏初级传入为主的感 觉核团
1、薄束和楔 束 位置: 后 索 功能: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 薄束:T4以下后根内侧部的粗F F来 源 同侧Ⅵ~Ⅶ层内的二级N元上行轴 T4以上后根内侧部的粗F 楔束:突
同侧Ⅳ~Ⅶ层内的二级N元上行轴 突 长:升 薄、楔 支 后 后根内侧部 束 短:降 部分F或侧支直接或间接与前 索 F 支 角 多数陆续止于后 运动N形成单突触反射联系 后索内的 内弓 角 少数(25%)上行止于薄、楔束 内侧丘 F F 核 系 躯体感觉 丘脑腹后外侧 内囊后 核 区 肢 损伤表现:伤面以下同侧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本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感觉性共济失调
(2)胶状 质 居后角缘层腹侧,纵贯脊髓全长,相当于 板层Ⅱ 含大量密集小卵圆形及多角形 细胞 接受细的传导伤害性和温度觉的后根 纤维 其内的小神经元发出轴突主要参与形成背 外侧束 胶状
三叉神经脊束 核
质 与后根一级传入纤维发生轴-轴 突触 推测其对感觉性传入有调节 作用 (3)后角固有 核 居胶状质腹侧,纵贯全长,占居头和颈中央部,相当于板 层Ⅲ、Ⅳ
2/3为α运动神经 经元 大、中型神经元 元 1/3为γ运动神经 中 元 小型细胞为中间神经元,还包括Renshaw 细胞 (1)α运动神经元:大多极神经细胞,d >25 发出纤维支配梭外肌,传递运动 冲动 生理学将α运动神经元分 为 紧张型:轴突传导速度慢,支配红肌纤维, 维持肌紧张,对紧张性牵张反射 起作用 位相型:轴突传导快,支配白肌纤维,使肌快 速收 这两种细胞尚无解剖上的区分 缩,对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起 标准 作用 (2)γ运动神经元:散布于α中,d=

脊髓解剖 PPT

脊髓解剖 PPT
脊髓有两个膨大部分,颈膨大(C4至T1 水平)和腰膨大(L2至S3水平)
脊髓解剖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 被膜包裹:
最外层为硬脊膜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
为软脊膜;硬脊膜与 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为硬膜下腔
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 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脊髓解剖
脊髓表面有纵行的沟裂,在前面有前正中裂 ﹑软脊膜和血管深入其中,后面有后正中沟。 一对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的根丝自此发出; 一对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的根丝由此进入 脊髓。在颈髓和上胸髓,在后正中沟和后外 侧沟之间有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 标志。
2.脊柱X线照片检查:
拍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片、颈部加 照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改变。椎管 内肿瘤在脊柱照片时可见到椎间孔扩大、 椎弓根变形和椎弓根间距增宽常提示该部 位良性肿瘤。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应考 虑到是否为恶性肿瘤。
3.脊髓造影检查:
①脊髓气造影:适用于脊髓颈段及马尾部位 的定位。方法简单、方便,但常不太清晰。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辅助检查方法
1.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对诊断很有意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腰
穿时通过压迫颈静脉试验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了解椎管被肿瘤阻塞程度即椎管通畅程度,如椎 管蛛网膜下腔有部分或完全梗阻现象即奎根氏试 验阳性。留取少量脑脊液检查,测定脑脊液蛋白 含量,一般来说,椎管梗阻越完全,平面越低, 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含量越高;而脑脊液细胞 计数正常,即所谓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是诊断 脊髓瘤重要依据。须注意腰穿后可能神经系统症 状加重,如根痛、瘫痪加重。颈段肿瘤腰穿后容 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现象,须作好应 急准备。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紧急手术切除肿瘤。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ppt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脊髓内部结构解剖学

脊髓内部结构解剖学

-4-
板层 Ⅶ
中间内侧核—— 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 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 骶副交感核
板层 Ⅷ — 中间神经元
板层 Ⅸ —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 的梭外肌纤维 →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调节肌张力
板层 Ⅹ — 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5-
中间神经元
-6-
γ运动神经元
-7-
二、白质
(一)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2、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8-
-9-
(二)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10-
三、脊髓反射 1、牵张反射 (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深反射(腱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11-
2、屈曲反射
皮肤 脊Hale Waihona Puke 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12-
肌肉收缩
-13-
脊髓内部结构解剖学
脊髓内部结构
中央管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侧角(侧柱)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中央灰质
中间带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2-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Ⅰ ——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 胶状质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

网状脊髓束
2021/6/16
25
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主要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
颈部的运动。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2021/6/16
26
牵张反射
是最常见的一 种骨骼肌反射, 属单突触反射
维持姿势
2021/6/16
35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 射活动
多节段的
2021/6/16
2021/6/16
18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 的随意运动。
2021/6/16
19
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脊髓前角运动 细胞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纤维
支配躯干随意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双侧大 脑皮质运动中枢控制
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则伤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
14
脊髓小脑前束:此束起于双侧
(以对侧为主)腰髓以下节段V-IX层 (中间内侧核),经小脑上角终于小脑 皮质,也传导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到小 脑。
脊髓小脑前束
2021/6/16
15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2021/6/16
表现为硬瘫,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2021/6/16
20
红核脊髓束:起自中脑红核,
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下行,终 于各脊髓节段的Ⅴ、Ⅵ、Ⅶ层,经 中继后再到前角运动神经元。此束 调节肌肉的紧张和运动的协调,免 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 。同时和

解剖课件-脊髓PPT

解剖课件-脊髓PPT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内侧纵束)
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上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比较
瘫痪特点 痉挛性瘫(硬瘫) 迟缓性瘫(软瘫)
瘫痪范围 范围广泛
范围局限
肌张力 增高
降低
肌萎缩 无,晚期废用性萎缩 早期出现
边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与躯干四肢 疼温觉有关 胸核
后角与感觉传导有关
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
Rexed’s lamina 板层
脊髓灰质可分为 10 个板层,从后向前用Ⅰ~Ⅹ表示。
后角边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前角运动神经核
C6
L3
Rexed’s lamina 板层
posterior horn is formed by lamina Ⅰ to Ⅵ;
α-motor neuron: larger multipolar neuron, >37µm
γ-motor neuron: smaller neuron,
< 37µm
Renshaw’s cell: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Two groups of nuclei
Lateral funiculus
外侧索
Anterior funiculus 前索
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白质前连合
脊髓内部结构-白质
纤 维 束 在CNS内,起止功能相同的纤维。 只是相对集中区域,分界不清。 胎儿时期相对集中
上行纤维束 将躯干四肢感觉冲动传向脑 下行纤维束 将运动信息从脑传向躯干四肢 命 名 起止、形态、功能、综合等 固 有 束 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医学PPT
板层 Ⅶ
中间内侧核—— 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 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 骶副交感核
板层 Ⅷ — 中间神经元
板层 Ⅸ —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 的梭外肌纤维 →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调节肌张力
板层 Ⅹ — 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外侧索后部
• 功能:传导随意运动的冲动
-21-
医学PPT
难点
上行纤维束的功能:将感觉冲动传给大脑
下行纤维束的功能:把大脑发出的冲动传 给效应器
-22-
医学PPT
三、脊髓反射 1、牵张反射 (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深反射(腱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23-
医学PPT
2、屈曲反射
皮肤 脊神经后根
后角
中间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24-
肌肉收缩
医学PPT
-25-
医学PPT
-2-
医学PPT
• 在前外侧沟者为前根(难点)
• 在后外侧沟者为后根(难点)
• 前根、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 每一后根未与前根合并之前形成一个膨
大,称脊神经节
• (3)节段的划分: • 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丝相连的一段脊
髓,称为脊髓的一个节段。,共31个节 段。
-3-
医学PPT
难点
• 1、脊髓的前根、 后根:
觉、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皮肤粗触

觉,压觉
-17-
医学PPT
-18-
医学PPT
-19-
医学PPT
(二)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脊髓前束
重点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20-
医学PPT
•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 位置: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前索内侧部

-5-
医学PPT
• 3、脊髓灰质与白质的位置:

注意与大、小脑的灰质与白质的位
置比较。
• 神经核
-6-
医学PPT
• 4、脊髓灰质的前、侧、后角与前、侧、 • 后柱的关系 • 灰质的两侧部分可见前、侧、后角 • 在整条脊髓内,前、侧、后角上下连
成柱状,分别称为前、侧、后柱
-7-
医学PPT
重点:脊髓内部结构
医学PPT
• 薄束和楔束
• 位置:位于后束,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楔束

在其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段以上。
• 功能:传导来自身体同侧的运动器官和皮

肤的神经冲动,引起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
-16-
医学PPT
• 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
• 位置: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
• 功能: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皮肤的痛
-11-
医学PPT
中间神经元
-12-
医学PPT
γ运动神经元
-13-
医学PPT
二、白质
(一)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2、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14-
医学PPT
-15-

脊髓的前根、后
根是在形成脊神经之
前,分别发自脊髓的
前、后外侧沟,而不
是在脊神经形成之后
出现是。注意与脊神
经的前、后支区别开
-4- 来。
医学PPT
• 2、脊髓节段与 椎骨的关系:
• 成人的脊髓和 脊柱的长度不等。
• 原因:从胚胎时期 的第4个月起,脊 髓生长比椎管缓慢, 而脊髓头端连接脑 处位置固定,因而 脊髓相对缩短。
灰质 中央管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侧角(侧柱)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中央灰质
白质 中间带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8-
医学PPT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Ⅰ ——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 Ⅴ 板层Ⅵ
调节运动
-9-
医学PPT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脊髓内部结构
-1-
医学PPT
重点:1、脊髓的位置、外形和节段的划分
• (1)位置: • (2)外形:①② • ③脊髓表面的6条纵沟: • 前正中裂(1) • 后正中沟(1) • 前外侧沟(2) 均有成列的根丝出入,由数个根丝组 • 后外侧沟(2) 成一个神经根,前、后各有31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