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现代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五

合集下载

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几个弱点的观察-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

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几个弱点的观察-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
语 文 课 堂教 学 艺术 研 究
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第一 , 文过 长 选
如 2 1 某 市 阅读 题 , 文 为琦 君 的 《 0 0年 选 外祖 父
的白胡须》 ,试 巷中的此文 长达 20 2 0字 ,可能是
2 1 全 国 中考 现 代 文 阅读 题 中 最 长 的 选 文 , 0 0年 其
选 文 重在 “ ” 思 想 关 , 美 , 内容 美 , 言 美 , 感 语 情
命题 , 然会影 响到 考生的 阅读 情绪 , 而影响 到 仍 从
考 生 的成 绩 。
第二 . 选文 过 旧
如 2 1 某 市题 ,选 文 为郑 成 南 的 《 爱 陷 0 0年 父 阱》 且 不 说 此 文 在 构 思 情 节 、 , 塑造 人 物 方 面远 离 生
活的真 实, 仅从 中考现代 文阅读命题“ 选文” 的角度
字数 。 管此 市的 中考语 文卷 只 用一 篇 选 文 的 阅 读 尽
教 学 流 派的 代 表 人 , 中考 语 文命 题 研 究 专 家 。 已发 表 各 类教 学 文章 约 l 3 , 出版 了《 中学语 文教 例
来考 查 考 生 的 阅读 能 力 , 用 这样 长 的 选 文 来进 行 但
“ 文过 旧 ”对 中考 语 文命 题 带 来 的 负 面影 响是 会 选
引起 很 多非 议 , 们 会 说 这 样 做 很 不 公 平 , 别 是 人 特
行 细致 的分 析 。 我 想 把 视 点 再 缩 小一 点 , 自 己的 就
观 察谈谈 中考现 代文 阅读命 题 中的若 干弱点 。当
然 , 所认 为 的 弱 点 , 许 命 题 人 认 为 是 优 点 , 么 我 也 那
由 于这 种 交流 , 能 够使 我 们 更加 关 注 中 考现 代 文 就 阅读 命 题 质 量 的 问题 。 本 刊 : 的 , 余 老 师 谈 谈 自 己的 看 法 。 好 请 余 老 师 : 谈 我 对 中考 现代 文 阅读 命 题 中 “ 先 选

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之“巧读”

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之“巧读”

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之“巧读”巧读课文,就是别出心裁地读课文。

巧读,往往是一种“自定义”阅读,也就是说,巧读所得出的结论都新奇有味且是自己的,没有一点儿别人“说法”的影响。

巧读就是想起心思来读,开动脑筋来读,变换角度来读,自己下定义、提观点地读——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读出自己有新意的见解。

这样的读,表现出教师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深刻性,有利于发展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水平。

巧读,要求一个“活”字,要求一个“变”字,它解决“如何多角度地科学地利用”课文的问题。

巧读,就是要求我们放开眼光,开放思维,去巧妙地异乎寻常地钻研理解课文。

这种读法一般地着眼于理解课文的思维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这种读法要求更美地更奇地更趣地欣赏课文,有利于教师教学论文的产生。

巧读,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巧读,使一个教师聪慧,使一个教师善于发现。

习惯于巧读的教师,常常能让教材披上美丽的新纱。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巧读课文,就应该在别人已经品出味道的地方再品出更有味的东西,要在别人略有所悟的地方品出新意,更要在别人没有想到要探究的地方提出别有新意的见解。

如此便有教学设计中的“活水”,如此便可以将课文中的“一瓢水”变为“一桶水”。

所以我们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要开动脑筋,巧读课文。

巧读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的角度。

如:1.巧读——对某种语言模式巧下定义。

如对《故宫博物院》的巧读。

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条理性极好。

但若要换一种说法,从说明的技法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对文中不少重要的“景点”进行着分解说明——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区域”,一处一处地进行说明。

如对“宫城”进行“分解说明”: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南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里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余映潮——《敬畏生命》备课笔记

余映潮——《敬畏生命》备课笔记

余映潮《敬畏生命》备课记录敬畏生命张晓风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

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

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

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

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

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

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课文资料(之一)余映潮评点《敬畏生命》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时间),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地点)。

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

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人物与事件)(先是“不经意”,再是“没有十分注意”,而后面是“吃惊”、“诧异”……。

这样,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就很清晰而有层次了)。

(这是文章的“起”,记叙为主)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吃惊”一词是这一层次的中心词,下面的内容围绕“吃惊”展开)。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时间长),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数量多)。

(完整版)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完整版)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执教者余映潮班级江西九江一中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2012.8.17-22 江西九江一、导入(生谈师补充)1、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2、曹文轩简介3、课文内容简介(师提出)本课学习要求课文赏析、能力训练(解说、概括、赏析)二、进入课文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批注在标题“旅”字旁)(思考后生举手回答)生1:磨炼过程生2:杜小康被父亲带放鸭的过程。

生3:长时间离家、放鸭的生活。

(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三、文意把握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继续阅读课文,三言两语写下感受思考—概括理解文意)(同桌交流)(交流表达)生1: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

生2:家庭发生变故,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暴风中经历磨难,真正长大了。

师:真正长大了。

生3:艰苦的放鸭生活,经受暴风雨洗礼从而长大了的故事。

生4:家道衰落,随父亲放鸭,在暴风雨中破茧成蝶。

师:“破茧成蝶”四个字不错,准确生动!师:(思路点拨)能不能从小说技巧或小说形式上概括一下呢?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新的见解?生1:环境描写,与父放鸭,在暴风雨的环境中成长。

师:(补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成长,阅读小说要抓住人物的命运,刚才大家都抓住了杜小康的命运—家道中落,命运陡转,失学才去放鸭。

(师小结)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

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

一个表现儿童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

---曹文轩四、片断赏析(重点赏析课文高潮部分—暴风雨中找鸭,体会写景状物的作用)片断一: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简书

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简书

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简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我整理了以下80条建议,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理念和方法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理解文本,注重培养多元思考能力。

4.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5.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6.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等。

8.积极参与教师交流与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策略9.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11.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12.使用多媒体形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提出挑战性问题进行讨论。

14.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15.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6.利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

三、教材选择和课程安排17.选取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本作为教材。

18.整合现代文学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形成文学触角。

19.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同步作业和扩展延伸阅读。

20.安排有趣的故事、文言文和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将社会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实用性。

22.注重多样的文化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四、阅读教学23.通过朗读和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知能力。

24.教学过程中注意讲解和解读生词和古文词义、句式的应用。

2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26.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小组,增进阅读交流。

27.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和书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余映潮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余映潮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余映潮【篇一: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余映潮】“概括”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能力考查的最基本的“考点”之一。

在平时的练习设计或者中考试题中,很难找到没有概括题的试卷。

概括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首先,它是对考生现有语文能力最实在也是最简明的考查——不仅考语言,还考思维;其次,概括能力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负盛名的清代乾嘉学术就有这么一个治学原则:“最喜罗列事项的同类者,为比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则。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其实,“求得其公则”说白了就是归纳概括。

阅读中的“概括”,其基本含义是,用准确、简洁、不失原意的语言精要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从中考研究的角度看,“概括题”出现的地方通常是:第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此时的概括题往往以单个的题或者作为综合性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题出现;第二,选文阅读部分,此时的概括题组合在其它角度的阅读题之中。

中考命题时对题型进行创新是一个常规,概括题也不例外。

如,单个的独立存在的概括题,原来最基础最直接的设计就是“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意思”,后来发展为“提取下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再变化为“给下面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等。

或者在出题的技巧上做文章,提出一点新要求,如将题干变化为“给下段文字补写一个中心句”、“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下段文字的意思”等等。

近年来,为了创新或者“创意”,各地中考命题人仍在不断地发展着概括题的设计技巧。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以其更加灵动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材料的组合变化,还是设题角度的新颖实用,都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研究、欣赏的优美范例。

有一种无材料的“背景式概说题”就很有意思。

此类题不提供任何阅读材料(有时候给一点答题的“引子”),却要求考生用概说的方式回答题目中所规定的内容。

答题的材料存在于考生的知识积累或者阅读积累之中,考生必须依靠这种积累才能答题。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目录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24\《老王》教学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1、《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

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

余映潮讲学之现代文阅读与作文备考指导

余映潮讲学之现代文阅读与作文备考指导

余映潮讲学之现代文阅读与作文备考指导(09-04-16) 2009-04-23余映潮讲学之现代文阅读指导(09-04-16)一. 大家应做本地试题的研究我曾做过广东中考阅读题考点分析,从2004-2008年五年时间,它有12种设计试题的角度:文意概括、结构划分、作用效果、含义理解、读写结合、内容阐述、感受表达、语言基础等等,常用在哪呢?研究发现它们出现的概率是:文意概括10次、结构划分1次、作用效果8次、含义理解X次、读写结合X次、内容阐述X次、感受表达X 次、语言基础X次如果教者没有做过统计的话,平均用力,那是搞题海战术!如果我们浏览全卷,还可发现它安排阅读材料还有一定习惯,科技说明文放在首位,那么它在文体复习中就属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散文次之,议论文只考了一次,可不列入最重要的复习内容。

复习安排比较恰当的是3月中~4月中重点进行专题复习;5月下最重要的是考点再训练,如作用效果、内容阐述、语言基础等等。

6月考前把次要考点再梳理一遍,上一轮复习未出现的,再理一理,使覆盖面扩大。

难点训练上去了,成绩就上去了。

二. 阅读考点提炼一方面从文体阅读的角度对考点进行分析、提炼和分类,目的是使学生对高层考点的轮廓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以说明文为例子,1.根据材料下定义2.对陌生的现象进行解释3.对答题理由解说4.对表格图形的概括内容5.欣赏说明语言6.以生活积累来理解答题。

另一方面是从通用能力提炼带规律性的重要的考点。

以记叙文为例子,1. 文意概括能力(专题复习)2. 语言品味能力(专题复习,特别是其中基本含义、开头、结尾、意韵品析、更要系统才行)3.阐释能力(人物性格阐释、风格阐释)4.感受评价能力(这往往是考卷中最后一道题)。

三. 优化复习策略(一)专题策略1.整体把握2.概括文意3.手法欣赏4.感受评价5.语言欣赏(二)层级策略有梯度地强化层级策略,如准确背写能力、迅速看清文章的结构、中心句、抒情句、描写句、议论句、正面、侧面描写等等的训练;文学欣赏能力、归纳高层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水平,科技性、优美的议论文、散文、小说均可顾及。

训练任务群六 任务五 写景散文阅读+分析文本意蕴

训练任务群六 任务五 写景散文阅读+分析文本意蕴

任务五写景散文阅读+分析文本意蕴阅读知识题型知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6分)春到齐鲁余光中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

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

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

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

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

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显得分外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

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

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

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

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

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

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

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

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

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致语文教师》阅读心得

《致语文教师》阅读心得

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读特级教师余映潮《致语文教师》有感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小学冯雪霞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缺智慧。

我们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有智慧的教育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那么我们怎样成为一名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呢?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教学专著《致语文教师》就是一本引领教师走向智慧的书籍。

全书共分为“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部分,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没有成功的炫耀,余老师通过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我们娓娓道来,先进的教学理念,醒目的小标题,无不体现着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师的关心和期望。

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质朴而带着温度的语言,就像和一位智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使人倍受启发,倍感亲切和鼓舞。

余老师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其中他是成长智慧为第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智慧呢?打开本书的第一辑“成长智慧”,我迅速浏览起来:耐力是一种智慧、趁着年轻多做事、练好四项基本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训练自己……余老师用醒目、概括的小标题一针见血地给我们指出了成长的途径。

读完这一辑,书中许多鲜活的文字,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感受之一趁着年轻多做事趁着年轻多做事是智慧的想法,是聪明的行为,是珍惜自己生命的做法,重要意义是磨练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

余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几十年来,他每天都在读书、写作、思考、积累,乐此不疲。

回想自己工作近二十年以来,与之相比,真是汗颜!没读过几本像样的教学专著,没有写过几篇教学文章,对教学更是缺乏自己的思考和钻研,每天机械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抄写备课,应付检查;上课,照本宣科;下课,批改作业……从来就没有想过趁着年轻多做事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

还好在自己还能够做些事情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一本书,它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能随波逐流。

语文教师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

语文教师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阅读整理工作。

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余映潮现代文阅读训练系列之四

余映潮现代文阅读训练系列之四

余映潮现代文阅读训练系列之四-----概括提炼能力训练-【常见考点】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提炼记叙的要素。

2.概括文章的情节。

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4.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

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8.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

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

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意。

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

12.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

13.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14.将材料进行归类。

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

【答题点拨】在阅读中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标题诠释法,因为许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应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阐释。

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法,因为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

可以采用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

可以采用联合法,如果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可以采用词句整合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可以采用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候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

此外,在答题时,要注意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

【单项训练】(一)痛苦聚积力量矫友田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

然而,她不幸患上了骨癌。

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

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她哭泣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1、如何处理好“上自己理解的课与完成教学目标”?答:所谓“教学目标”,大多指课文的“教学目标”。

但在现行语文教材的体系下,这是比较模糊的东西。

即使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很难真正确定某一课的“教学目标”。

但从教学实际讲,每一课又是有着它的大致的教学目标的。

这大致的目标一是来自单元教学的要求,一是来自课后和思考与练习。

那么,第三个来自,就是语文教师自己对课文的真切感受。

所谓的“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已经有很大的成份是来自教师本人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对课文有独到的或者深透的感受,又关注到课文单元教学的要求,就能上出自己心中比较满意的课。

2、如何处理好“提高成绩与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问题。

答:应该说,凡“精彩的语文课”都与“提高学生成绩”有关,都应该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从阅读的角度来讲,精彩的语文课不是花里胡哨的课,不是媒体手段丰富多姿的课,不是用所谓的“资源”冲击课文的课,也不是让学生满课去“找”,热闹非常的课,更不是那种经过反复预习、表演痕迹严重、上得行云流水般的课。

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课,学生的积累丰富的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很好激发的课,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受到良好训练的课。

这样的课,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有有益的、有效的。

3、把文言文当作白话文来教的问题。

余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是:解读文眼,理清思路,赏析重点。

解读文眼是整体把握,在我看来,文言文没有翻译这个步骤,学生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整体把握。

单从三个板块来看,好像还是杂志上说的,把文言文当作白话文来教,不知道余老师在细部是不是有什么新招。

答:有些文言文课文是不能纯当文言文来教的,或者说文言文课文中只有一部分主要当“文言文”来教。

《湖心亭看雪》《三峡》《与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课文不能单纯作为“文言文”来教,它们有着审美的教学训练任务,从这一点来看,与现代文的教学是一致的。

“铁人”余老——采访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

“铁人”余老——采访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

“铁⼈”余⽼——采访特级教师余映潮⽼师“铁⼈”余⽼——采访特级教师余映潮⽼师鲍国富⼏⽣修来的福?我就坐在余⽼的邻座。

余⽼!是⼤家对特级教师余映潮⽼师的敬称。

⼗年前,刚课程改⾰,我开始有点⾃觉地加强⾃⼰语⽂专业学习的时候,常上⽹找资料。

当时年青,拼着在做⼀个⽹站:鲍语斋语⽂课改⽹。

其中有⼀个栏⽬设定为:课堂实录。

这⽹上⼀找,课堂实录还挺多的。

找到⼀篇,我就转发⼀篇,边学习边发表,即是收藏积累,也是共同分享。

我找到了好多余⽼的教学实录。

横跨⼩初⾼三个阶段,阅读写作,门类繁多。

⼜过了⼏年,我⼜搜到了⼀个“语⽂潮”的⽹站。

进⼊⼀看,是余⽼的⽹络⼯作室。

我还订了⼀些语⽂学科的专业杂志。

象《语⽂教学通讯》《语⽂教学与研究》等。

慢慢地我就发现了,怎么这本杂志,那本杂志上都有余⽼的⽂章。

更令⼈叹服的是杂志各成⼀组系列,⾓度新,有实例。

⼀篇⼜⼀篇,是怎样写出来的呢?我还常看到⼀些语⽂活动,领衔的课堂主讲⼈中,时常也有余⽼的姓名在列。

这⼜是怎样的⼯作热情呢?这次绵阳站的活动,我⼗分荣幸地就坐在余⽼座旁。

席间,我⼗分景仰地请教余⽼:我在您“语⽂潮”⽹站上,曾经看过⼀篇2013年⽂章发表汇总的⽂章,您是怎样做到⼀年内写这么多⽂章的呢?余⽼说:我每年都有⼀个写作计划,年初时就先定好⼀年的写作计划。

每年我都这样做。

我制定计划时,还注意了与前⼀年的⽂章,在逻辑上要有⼀定的延续性。

我这⼏年,每年的作品,我都有汇总发表到“语⽂潮”⽹站。

像去年,我就在外上了160⼏节课。

另外还听了300多节的课。

300多节课,相当于占⽤了⼀年中的50⼏天,上课上了160⼏节,相当于没上课的时间就只剩下了⼀半。

那您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余⽼:我从早写到晚。

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点⼊睡。

⼀天写作⼗来⼩时,常年如此,很有规律。

我在时间安排上,还分成了⼆段时间,在家时间和在外时间。

在家时间,那是我个⼈的时间。

我也需要充电、读书、休息……要有⼀些个⼈的⽣活。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的新装》——《狼》——《桃花源记》——《口技》——《故乡》——《爱莲说》——《陋室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孔乙已》——《愚公移山》——《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勤》——《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小石潭记》1、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二、讨论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两次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混入、再找不着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三、当时的家境、原因。

板书: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

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

语段阅读训练题

语段阅读训练题

语段阅读训练题
余映潮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1996(0)12
【摘要】(一)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

所有的台和站,只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别长期滞留,沉滞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倾不是安定,将使生命委靡。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阅读训练;对偶排比;拟人化
【作者】余映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3
【相关文献】
1.语段压缩题训练 [J], 闫会才
2.“语段拟写”类语用题训练指导 [J], 刘志远;伍晓玲
3.补全语段题指导训练 [J], 张志先
4.语段概括题训练 [J], 申青山
5.第十一册语段综合训练题例 [J], 赖夫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现代文阅读训练系列之五---------------
阐释解说能力训练
【常见考点】
阐释解说能力指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说明、解说、解释,根据要求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阐释解说能力的考点主要有:l.结合具体的语境。

解释词语的含义。

2.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3.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

4.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

5.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

6.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

7.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

8.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

9.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

10.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等等。

【答题点拨】
解答阐释解说题,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联系语言环境。

如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对句子、文段的内容进行表述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联系上下文进行。

注重整体感知。

如阐释文章标题的含义,对文段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解说,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

提炼信息及要点。

如解答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题型时,要在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组合后准确表述。

【单项训练】
(一)那夜的烛光
张晓民
临睡以前女儿赤脚站在我面前说:
“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


我有点生气。

这小捣蛋鬼,简直不知人间疾苦,每刮一次大风,有多少屋顶被掀跑。

有多少地方会淹水。

铁路被冲断,家庭主妇望着几元一斤的小白菜生气……而这个女孩却说,她喜欢台风。

“为什么?”我尽力压住性子。

“因为有一次台风的时候停电……”
“你是说,你喜欢停电?”
“停电的时候,我就去找蜡烛。


“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我的心渐渐柔和下来。

“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说我看起来像小天使……”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吧?我终于在惊讶中静默下来,她一直记得我的一句话.而且因为喜欢自己在烛光中你昊使的那份感觉,她竟附带地喜欢了台风之夜。

一句不经意的赞赏,竟使时光和周围情境都变得值得追忆起来。

那夜,有个小女孩相信自己像天使;那夜,有个母亲在淡淡的称许中,制造了一个天使。

1.当女儿说喜欢台风时,“我”为什么“有点生气”?
2.临睡前,女儿为什么说她喜欢台风?
3.本文的层次怎么划分?请你说出这样划分的理由。

4.“那夜,有个母亲在淡淡的称许中,制造了一个天使”的含义是什么?
(二)警惕!“基因恶摩”
马青华
据美国医学协会预测,基因武器的问世将不会晚于2010年。

基国武器就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成本低、杀伤能力强。

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

只要把100千克的发疽芽胞散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立即毙命。

另一方面,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

只要将基因细菌或病毒喷洒在空气中或倒入饮水里,就可让成千上万的人毙命。

基因武器就像一把特制的锁,只有研制者才知道它的密码,即使清楚敌人使用了基因武器,要查清其来源与属性也需要很长时间。

虽然联合国早就通过了“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决议,但少数国家发展生化武器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转折关头,人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的世纪,还是一个黑暗恐怖的世纪呢?《本文有删节》
1.请按下面的句式要求给“基因武器”下定义。

就是基因武器。

2.本文介绍了“基因武器”的哪些特点和优势?
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4.请你谈谈本文的标题有哪些特点。

【综合阅读】
(三)只因它特别忠厚
余秋雨
西班牙到处都是斗牛场,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古朴陈旧。

我知道到了西班牙不看斗牛是一种遗憾,便几次随车队去斗牛场,结果都大门紧闭,一片冷清。

后来听说斗牛期刚刚过去。

我心中暗自庆幸,因为找不到不看斗牛的理由。

万千动物中,牛从来不与人为敌,还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睛,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成无限的驯服。

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

牛的陪伴,牛的侍候。

牛累了多少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

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来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

然而即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从驱使多年到一朝割食,便是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这且罢了,却又偏偏去激怒它,刺痛它,煽惑它,极力营造杀死它的借口。

一切恶性场面都是谁设计、谁布置、谁安排的?
再退一步,杀就杀它吧,却又聚集起那么多人起哄,用阵阵呼喊来掩盖血腥阴谋。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的比赛,不该苛求。

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1.人们用牛来耕地,又营造杀死它的借口,作者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牛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
3.与牛的忠厚相比,人的残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本文对人性的残忍作了尖锐的批评,试找出两三个有此特点的词语。

5.你对西班牙斗牛表演有什么看法?请说出你的见解。

(四)火把的启示
方冠晴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

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

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

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了一顿毒打,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

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山洞的出口。

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捡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

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

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

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

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沟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

世事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
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缘。

1.为什么没有火把照明的商人能够逃离迷宫似的山洞?
2.请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为山匪力竭而死的原因作铺垫的句子。

3.本文通过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什么?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5.从本文所表达的主旨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阐释解说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1.“我”觉得女儿本不理解人间的疾苦,不知道台风会给人们带来苦难 2.因为台风之夜,我曾称赞女儿是个小天使3.划在最后一段前面。

理由:前面是记叙
多年前的事情,后面是写我的心灵感悟4.母亲的赞美可以让孩子找到自信。

(意思
对即可)(二)1.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所产生的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

2.一是成本低,杀伤能力强;二是使用方法简单,难以防治3.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出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4.本文标题鲜明醒目,一个感叹号让人触目惊心,一个比拟(恶魔)突出了基因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三)
1.因为它特别忠厚
2.因为牛生前为人类辛苦劳作,最后还被人吃掉。

3.①吃掉劳苦的牛;
②利用斗牛表演来名正言顺地杀死牛4.例:①忘恩负义;②血淋淋的享受;③
掩盖血腥阴谋5.此题只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即可。

(四)1.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瞎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过来的微光。

地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2.包括一把准备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抢去了 3.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切;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