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合集下载

端午介绍文字内容

端午介绍文字内容

端午介绍文字内容一、端午的起源端午节呀,那可老有故事了。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们老伤心了,就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还往江里扔粽子啥的,怕鱼虾啃食他的身体呢。

不过也有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这些人啦。

反正不管咋说,这端午节就这么流传下来了,从古至今,那可是承载了好多咱老百姓的情感哟。

二、端午的习俗1. 吃粽子粽子那口味可多了去了。

有甜的,像豆沙粽,咬一口,甜甜的豆沙在嘴里散开,超幸福。

还有咸的,像肉粽,糯米裹着大块的肉,油汪汪的,可香了。

而且包粽子也是个技术活,粽叶要选新鲜的,米要泡得恰到好处,包的时候还得把馅料放得均匀,再用绳子系得紧紧的,就像给粽子穿了个漂亮的小衣服。

2. 赛龙舟赛龙舟可热闹啦。

好多地方的河边呀,都挤满了人。

那些龙舟都装饰得特别漂亮,船头有威风的龙头。

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衣服,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划桨。

那场面,就像龙在水里奔腾一样,超有气势。

3. 挂艾草每到端午,家里的长辈就会在门口挂上艾草。

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据说可以辟邪驱虫呢。

这艾草呀,挂在那儿,就像是家里的守护神,看着就觉得安心。

4. 佩香囊香囊可好看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形的,有方形的,上面还绣着漂亮的图案。

里面装着香料,戴在身上,香香的。

这不仅好看,也有驱虫、祈福的意思呢。

三、端午的意义端午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可不仅仅是个节日。

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咱们民族情感的纽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看龙舟赛,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而且这节日里的各种习俗,都体现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像吃粽子,象征着团圆;赛龙舟,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反正就是说呢,端午节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咱得好好传承下去呀。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两个节日既富有欢乐和欣喜的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国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于楚国,秉持正义,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与陷害。

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故事传说在他的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下江参与打捞,并在江畔摆放粽子来防止鱼虾蚂蚁饿到他。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馅料,并用粽叶捆扎而成的食物。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而异,有些地方使用枣泥、红豆沙等甜味馅料,有些地方则使用咸味馅料如肉类和豆沙。

吃粽子既能纪念屈原,又有祛病消灾的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人们下江捞屈原的传统,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参赛队伍会划着精美的龙舟在水上奋力竞渡,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避疾病和邪气,并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二、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下节或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善射箭,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后来,王母娘娘赐给了他仙药不让后羿得道,独自拥有。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仙药后,不忍心看到世人生活在黑暗中,便偷偷吃下仙药后飞向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嫦娥。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又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爱国
诗人和政治家,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现状而投江自尽,这一天是他的忌日。

为了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当地居民便捆绑了粽子丢入江中,以保住他的尸体。

此后,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就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
1.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用竹叶包裹糯米、豆子、肉等食材,煮
熟后食用。

粽子形状独特,有谚语“不食端午粽,临邛清明不”。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
海上竞赛,寓意祈求平安和丰收。

3.佩香囊:人们在节日时佩戴香囊,香囊里放有香料,可以驱病、辟邪和保平安。

4.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饮品之一,相传可以驱邪避病。

5.挂艾叶:人们在端午节期间挂艾叶,相信艾叶可以驱除疾病和邪恶。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以上习俗之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殊
的习俗。

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幸福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是哪一天_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哪一天_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哪一天_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端午节所有别称和雅称

端午节所有别称和雅称

端午节所有别称和雅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又称端阳、龙舟节、浴兰节、重午节、五月节、端阳节等,各地也有许多琳琅满目的雅称,每个称呼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起源,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所有别称和雅称。

1、端午节:端午节是最常见的称呼,也是最广泛接受的称呼。

据传,端午节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后逐渐发展成为民俗文化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2、端阳节:端阳源于古时《周礼》中推崇春天农作物长势快速、秋天收成颇丰的理念,认为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阳气最旺盛,人们应该在这一天迎接夏季的到来,强身健体。

3、浴兰节: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又一雅称,也是独具江南特色的古老称呼。

相传在南宋时期,南京市区内有一处天然的野生兰花林,每到五月初五时,百花齐放,游人纷至沓来,人们在这里涂上兰花香油,洗去身上的疲惫和灰尘,故称之为浴兰节。

4、重午节:重午源于端阳,社会上认为五月初五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以吃粽子来纪念这个时刻,而“重”又意味着节日庄重,因此称之为重午节。

5、五月节:五月节是又一简洁的称呼,也是农历五月初五的名字,在全国各地都能听到这个称呼。

6、龙舟节:龙舟节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当地人民为了缓解屈原之魂的怒气,便在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和祈求健康平安,龙舟节也就成了端午节的又一称呼。

7、艾节: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端午节又被称为艾节。

相传这源于战争时期,人们将散发着浓重苦味的艾草撒在房间里,并在房子的四角挂上香囊,以驱邪避瘟,留住家人的好运。

8、屈原节:屈原节是端午节的又一雅称,主要流传于古代文学之中。

端午节最初便是纪念屈原,因此又称为屈原节,而人们在端午节时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人。

9、过午节:在中国北方地区,端午节被称之为过午节,是由于农历五月初五的午时转瞬即过,人们便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纪念和感恩。

关于端午节古诗10首

关于端午节古诗10首

关于端午节古诗10首1.端午节(唐·王之涣)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糖霜。

龙舟竞赛喜洋洋。

2.端午节(宋·苏轼)五月五,插艾香。

门插艾,香满堂。

吃棕子,蘸糖霜。

五月五,是端阳。

端阳节,重五节。

重五节,几多重。

3.端午节(明·文征明)五月五,到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糖霜。

舟船赛龙舟,佩香囊。

4.端午节(清·曹雪芹)五月五,是端阳。

人饮雄黄酒,鬼哭狼嚎。

舟船竞渡,赛龙舟。

佩香囊,带粽子。

5.端午节(唐·白居易)五月五月,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棕子,蘸糖霜。

门前望河波,人自悲秋来。

6.端午节(宋·陆游)五月五月,恶浪涛涛。

登高望远,水波荡漾。

吃棕子,饮雄黄。

赛龙舟,佩香囊。

7.端午节(明·唐伯虎)五月五,到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糖霜。

龙舟竞赛,喜洋洋。

8.端午节(唐·杜甫)五月五,是端阳。

人饮雄黄酒,鬼哭狼嚎。

舟船竞渡,赛龙舟。

佩香囊,带粽子。

9.端午节(唐·白居易)五月五月,到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棕子,蘸糖霜。

门前望河波,人自悲秋来。

10.端午节(宋·苏轼)五月五月,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棕子,蘸糖霜。

赛龙舟,佩香囊。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又叫重阳节

端午节又叫重阳节

端午节又叫重阳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多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非政府性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忠诚不被珍视的环境下,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

当地人非常爱戴屈原,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的节日。

端午节传统活动这个节日有很多传统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划龙舟和吃粽子。

划龙舟是在端午节期间最为盛行的活动之一。

中国人认为竞渡可以祈福、能避邪和辟疫病。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河流、湖泊或者其他水域,划龙舟进行比赛。

参赛的龙舟特别制作,既注重装饰,又考虑速度和操控性。

在比赛中,队员们会齐心协力地划桨,努力赛跑,给观众带来一场热闹的视觉盛宴。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

粽子是用糯米和其他配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

从外形看,它呈三角形,并用细绳系好。

根据不同地区的风味,粽子有多种口味。

北方的粽子偏甜,常以红豆、白糖、枣和核桃作为馅料;南方的粽子偏咸,往往用猪肉、咸蛋黄和香菇等作为馅料。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避邪、驱疫,也可以纪念屈原。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系上彩色丝线,以驱逐灾难和祈求好运;挂菖蒲,以避邪并保平安;赛鸽子,以辟疫病和迎福运;插艾草,以避邪和助益身体健康。

端午节的象征意义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端午节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在这一天,无论远近亲友都会回家,大家欢聚一堂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这是传统的价值观和情感纽带的体现。

其次,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人物和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

划龙舟纪念屈原,表达了人们对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敬仰和怀念。

吃粽子则是对过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的表达。

最后,端午节也是寓意五谷丰登和辟邪的象征。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汇总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与中秋的区别

端午与中秋的区别

端午与中秋的区别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它们都与民俗传统、食物和家庭团聚有关,但在庆祝方式、历史背景以及节日意义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庆祝时间端午节,亦称龙舟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对应的公历时间一般在六月份。

而中秋节则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对应的公历时间一般在九月份。

因此,两个节日的庆祝时间相差三个月左右。

二、历史背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主要纪念屈原和传统的民俗活动为主。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江自杀,被视为端午节的重要起源。

而中秋节则源自古代的农业习俗,是为了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传说主要和嫦娥奔月有关。

三、庆祝方式1. 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戴香囊等传统习俗。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人们组成龙舟队伍,在赛场上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粽子作为传统美食,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方式则是赏月和吃月饼。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寓意团圆和家庭的美好。

此外,赏月时吃月饼也是中秋节习俗之一,月饼的种类繁多,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豆沙等等。

四、象征寓意1. 端午节寓意着祈求平安和祛病健康,龙舟代表了抵御瘟疫的力量。

而挂艾叶和戴香囊则是为了驱除邪气和疫情,保佑家人平安。

粽子在音乐上与“守子”相近,与儿童有关,传承了对子孙的祝福与期盼。

2. 中秋节代表了团聚和家庭的美好。

月亮象征着亲情和团圆,而中秋节正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时间,代表着人们离农忙结束,开始团聚的季节。

月饼则寓意着圆满和团圆。

综上所述,虽然端午节和中秋节都属于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但它们在庆祝时间、历史背景、庆祝方式和象征寓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寄托祝愿和情感

端午节寄托祝愿和情感

端午节寄托祝愿和情感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民间的端午节习俗非常丰富,有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菖蒲、佩香囊等传统活动。

而这些活动背后也寄托了人们的祝愿和情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一、端午节的祝愿1.消灾驱瘟在古代的时候,端午节因为传说屈原被国君迫害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举行划龙舟、扮鬼脸和吃粽子等活动来祭祀他。

同时,也会在门前挂上菖蒲,佩带香囊,用这些来祈福驱逐邪气,保佑平安。

2.祈求丰收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五月份,正是夏天开始的季节。

所以人们往往把祈求丰收作为端午节的主要祝愿,有的地方还会像贵州黔西南、川陕等地,会用糯米制成五谷杂粮粽,祈求五谷丰登。

3.祝愿安康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很多人会祝愿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财源广进,这些都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所以,在这个节日中,把这些祝福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喜庆气氛,还能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端午节的情感1.亲情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以家庭为主要传承环节。

孩子们可以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陪伴下,一起吃粽子、看龙舟比赛,感受到家人的爱和关怀。

特别是在舟龙比赛中,许多家庭会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划龙舟,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营造出幸福美满的氛围。

2.友情除了家人之外,端午节还是增进友情的好时机。

很多地方都会举行饮食文化节、文艺演出等活动,有些人会利用这个机会请朋友聚会,吃粽子、赛龙舟、玩游戏等,增进友谊。

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人们还可以结识一些新朋友,扩大人际关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爱国情感端午节的起源与爱国有关,是一个以爱国主题为核心的传统民俗节日,在祭奠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先辈时,也激发了人们更加爱国的情感。

在端午节期间,一些学校会开展集体观看端午节文化讲解、端午习俗解释等的讲座或文化研讨会,还有的地方还会举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进一步加深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提高爱国意识。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 简介

端午 简介

端午简介端午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政府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也叫做“五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有许多不同的起源和传说。

最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他为了国家献身,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于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

划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长船,外形像龙,船尾有一块龙头雕刻而成,船身绘有五彩斑斓的图案。

划龙舟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和默契的运动,队员们要齐心协力地划桨,保持节奏一致,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项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表达人们团结、勇敢和互助精神的象征。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

粽子的形状呈三角锥状,香气扑鼻,味道美味。

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蛟龙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粽子扔进江中喂饱它们,以此来保佑他安息。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的活动和习俗。

人们会系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或挂在门上,以驱邪避灾。

还有人会采摘艾草,用它来驱除蚊虫和瘟疫。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狮、舞龙、打太极、踏青等活动,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和互助精神的象征。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品尝美味的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到来,让人们能够放松心情,享受团圆和快乐的时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端午节都是一个值得期待和庆祝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

端午节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

端午节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端午节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来历和介绍,欢迎查阅!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介绍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展开全文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上记载着:“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
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1.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2.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3.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多种: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很流行,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2.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是古代北京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上午要去天坛,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

3.挂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4.佩长命缕: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

5.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不同地区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和东亚地区都广受欢迎。

端午节阖家团圆

端午节阖家团圆

端午节阖家团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着各种传说与神话的节日。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它的来历与纪念节日的意义在古代时期便有了。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习俗莫过于阖家团圆,这也是一个感恩、祈福、祭祖的时刻,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端午节阖家团圆的相关内容。

一、端午节的阖家团圆意义端午节是一个充满家庭乡亲情感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管身在何处,都会竭尽全力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个时刻,来强调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这也是表达对家人关爱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中华文明几千年,家庭作为其中最基本的单位之一,其重要性无须多言,而端午节的阖家团圆习俗,则是强化着家庭的纽带与家族的血脉传承,更好地维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社区之间的和谐与友谊。

二、端午节的阖家团圆习俗1、踏青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郊外、公园、山林等自然环境中踏青。

这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锻炼身体的机会。

同时,亲近大自然,也能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彼此更加了解。

踏青也是一种寻觅美景和品尝美食的过程,有助于促进亲情和家庭和谐。

2、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固有的传统活动之一。

粽子寓意着传统节日的美好,同时还需用到多人合作,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亲密的互动和交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好回忆。

除此之外,包粽子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机会,家长可以向孩子传授制粽子的技能,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传统活动。

B已成为国际性的竞赛项目。

可以将比赛看作一种竞技运动,也是家庭团体活动的一种形式。

比赛需要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很好地体现出阖家团圆的精神。

三、结语端午节阖家团圆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团圆饭”这样单一的形式,而是融合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阖家团圆的方式逐渐丰富多彩,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这种指导价值观和促进家庭幸福的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 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 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 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 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 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 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 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 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 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 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 烈反对,屈原遭馋言去职, 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 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 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 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 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 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 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 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 中的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 最。如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 节、五月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 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
相关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 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 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 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 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 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以及《后汉 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 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 有特色的端午节。
韩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 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 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这么多的参与者、 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 府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之后的韩国“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 节,其实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 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 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而紧随其后的孔子、中医、 地动仪等等一系列的遗产纷纷被韩国列为申遗对 象。
赛龙舟,是 端午节的主要习 俗。相传起源于 古时楚国人因舍 不得贤臣屈原投 江死去,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 日划龙舟以纪念之。1980年,赛龙舟被列 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 原杯”龙舟赛。
德国 端午节,在德国落地生根已有几十年的时 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 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 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 至今。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放假一天。
关于端午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 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 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 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名族对龙图腾的崇拜; 三是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 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 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 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 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 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 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 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 之时,从饮食到穿衣、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 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 “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 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 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 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 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 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 身习俗的遗迹。
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 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 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 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 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 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 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 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 物几经变化,从吸汗 的蚌粉、驱邪的灵符、 铜钱,辟虫的雄黄粉, 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 囊,制作也日趋精致, 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 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 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 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 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 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 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 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 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 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如果说端午节之争的失败是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 不及韩国,那之后对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的文 化遗产我们就该警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渐渐 流失,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严重的缺失。因此 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 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 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 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 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 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 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屈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 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 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 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 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 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 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他 命令度尚为之立碑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 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 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 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 娥之日。
在中秋节,我们仰望明月,遥寄相思,把天上
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
圆。那么,在端午节呢?过端午节我们又有哪
些风俗习惯?寄托了我们怎样美好的情感?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 毒日、恶日,在民间信 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 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 平安的习俗。其实,这 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 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 行;加上蛇虫繁殖,易 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 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至今, 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 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求小儿平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临了,端午节现 在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有了法定的假日。 但假日不是节日,节日与假日的不同之处,在 于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比如, 在春节,我们燃放烟花爆竹,用于驱邪镇恶, 迎接新年。贴大红的对联,来象征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到来了。在清明节,我们 祭祀祖先,缅怀亲人,踏青郊游,插花戴柳, 来象征春回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亲切地 拥抱大地山川。
越南 吃粽子求五谷丰登: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 们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给孩 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 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 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 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加坡 环球龙舟邀请赛: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 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 子、赛龙舟。端午节前,新加坡的东海岸公 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 的龙舟队伍云集在此,一较高低。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 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 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 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 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 (“王”似虎的额纹,又虎 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 镇邪。
清代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 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 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 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 “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 心,……谓可去病延年。”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 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 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 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 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 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 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 战而入楚都。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 之仇。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 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