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8)一、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导写(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二)、审题分析
1、用因果分析法审题立意:何人做何事,说明了什么。
背景由三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那么假设一下,如果他知道这道题的背景,他能这么快又这么顺利的做出来吗?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无知,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这个材料我
们也可以延展到对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
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如果把海伦的话作一个反向的理解,那就是说因为我们能够看见,我们有知,所以我们不会只描绘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海伦想得那样单纯,它有阴暗,有阴险,有不公。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正因为这些人的不知,才能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并不知晓的领域,他们果敢,勇猛,不胆怯,不退缩,在未知领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功。那么这就意味着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与命题人的态度保持一致。
不能写不知者无畏所产生的恶果,比如有的同学写:不知道吸毒的危害,所以染上了毒瘾;有的人在食品里添加三聚氢氨,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就属于此类错误。
第三段话的意图主要是对上述材料的中心作的一个说明,并引出命题。
不知≠无知。不知: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是贬义词。
不知≠未知。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比如有同学写道: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就属于此类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不知”与“无畏”属于条件关系,即只有不知,才能无畏,或因果关系,因为不知,所以无畏。
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
(1)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畏惧(顾忌)而不受太多约束,敢于去想,去做,去冒险。
(2)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存在,才能不惧权威。
(3)因为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才不畏惧权威。依次类推。
用这些问题去观照作文题,就可发现,材料都是正面的,命题者似乎在说:做一个无畏的不知者吧,它会让你更接近成功。现实中也有很多所谓的知者,他们因为有太多的禁锢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与成功擦肩而过。“小悦悦事件”中的很多路人,不就是听多了救人者反被诬陷的事而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吗?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社会之所以取得进步,不正是无数的不知者勇于探索而取得的成果吗?从现实意义来讲,提倡“不知者无畏”的精神,是有价值的。
当然,如果辩证一点思考,不知者无畏,放之四海而皆准吗?自然不是,就拿“初生牛犊不怕虎”来看,牛犊因为没有见识过老虎的凶猛,因此面对老虎时无所畏惧,但事实是牛犊最后击退老虎的情况少,被老虎吃掉的时候多。看看现实,我们也有不少“不知而无畏”人,因为没有全面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只凭自己单纯的理解去做事,而酿下苦果的,“大跃进”等不用说是这样,当今很多决策者为追求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也是这样吗?有疑问,看看现在煤炭大省山西吧。所以,“不知者无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倡,
最好的情况是“知而无畏”。那就是,做事之前尽可能对所面对的事有全面的了解,有价值而无害的事就坚决去做。从这个角度切入,立意就会更深刻一些。
三【存在问题】
1.判断作文中心立意时错误,将“不知者无畏”理解为不懂做事原理而去蛮干,结果遭到失败,这类立意有违材料设定的构想,即背离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不知违反交通的厉害关系,所以撞车;不知吸毒的危害,所以吸毒;小偷不知偷窃的后果,所以偷东西。
2.不理解“不知者”的意思,把“不知”理解成了“无知”,没有知识,不懂道理。
3.作文中心侧重在“无畏”上,强调人只要有无畏的勇气,就将克服一切困难,这类立意忽视了导致无畏的原因——“不知者”。只审出了命题的一半,另一半则置之不理。这类作文最多只能得38分。比如说,贝多芬失聪,成就了他后半生的音乐。可是他的“不知”在哪儿呢?
4.本次作文最大问题是套作现象,即在文章中虽明确中心并举例论证,但这些“论据”只是讲述了某个人物或故事,内容与文章中心不能紧密联系,事例与议论牵强附会,甚至根本无法与论点挂钩。
如:事例﹢正因为某某是“不知者”,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辉煌。这是因为不懂得“不知者”的意思,才成了简单的套式化论述。比如,(1)贝多芬失聪不知音乐。(2)霍金不知宇宙黑洞,他才去研究天体。(3)不知者无畏,有源于心中的希望;不知者无畏,是因为主观意志得到补充;不知者无畏,把所有的困难当作脚边的石头。
5.通篇用的都是反例,偏离了写作的重心。背景材料是从不知者无畏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角度来说明命题的,应该以正面事例为主,反面事例为辅。
6.瞎编故事,故事简单幼稚,冗长繁琐,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范文:
1、不知者无畏
人贵有志。不知者因有志而无畏,自不沉沦不自弃不渺小,然后事乃成。
不知者无畏于困难,因抱有执着追求之志。
聪明人嗤笑愚公之愚、精卫之痴,以为人单力薄岂能移去巍峨大山?颗粒之石焉可填满汪洋大海?真不知天高地厚啊。可愚公自有他的追求,子孙无穷乏,而山不增,又哪有不能移之理?且山移平地出,为子孙开疆辟土,造福万代。精卫亦自有她的执着,怀一颗孝心,抱一丝希望,日复一日地